首页 【doc】《毛诗传笺》中的文字训诂

【doc】《毛诗传笺》中的文字训诂

举报
开通vip

【doc】《毛诗传笺》中的文字训诂【doc】《毛诗传笺》中的文字训诂 《毛诗传笺》中的文字训诂 2007年第9期 总第168期 兰州学刊 LanzhouXUekan No.92007 Genera1.No.168 ? 语言与文字学研究? 《毛诗传笺》中的文字训诂 孔德凌 (济宁学院中文系,山东济宁272100) [摘要]《毛诗传笺》作为郑玄的代表注作之一,展现了郑玄在文字研究方面的成果.郑玄借助于对文字音,形,义的综合考察, 以广博的文献知识为基础,以丰富的动I诂经验为依托,深入了解《诗经》中文字的含义,进而能准确确定字的...

【doc】《毛诗传笺》中的文字训诂
【doc】《毛诗传笺》中的文字训诂 《毛诗传笺》中的文字训诂 2007年第9期 总第168期 兰州学刊 LanzhouXUekan No.92007 Genera1.No.168 ? 语言与文字学研究? 《毛诗传笺》中的文字训诂 孔德凌 (济宁学院中文系,山东济宁272100) [摘要]《毛诗传笺》作为郑玄的代表注作之一,展现了郑玄在文字研究方面的成果.郑玄借助于对文字音,形,义的综合考察, 以广博的文献知识为基础,以丰富的动I诂经验为依托,深入了解《诗经》中文字的含义,进而能准确确定字的本义和引申义,辨别古今 字,假借字,对文字训诂作出了贡献,从而使人们对《诗经》的理解更为深入. 【关键词]文字;训诂;形式;依据;《毛诗传笺》 [中图分类号]HI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92(2007)09—0201一o4 作者简介:孑L德凌,女,济宁学院中文系教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献与文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虽然千古流传,代代研 习,却仍异说纷纭.由于《诗经》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包罗万象,而且时间跨度 长,涉及范围广,所以准确理解诗义非常困难,"只要稍有隔阂, 可能就对诗义产生非常严重的误解".经学大师皮锡瑞以为 《诗经》较之他经尤为难明.?正是由于《诗经》难解,所以古往今 来无数学者努力探研,冀望得其本义.在汗牛充栋的《诗经》研 究成果中,汉代的《诗经》研究仍然是众学之基础,解《诗》之津 梁.汉代的《诗经》研究又以汉初的《毛传》和汉末郑玄的《毛诗 传笺》为代表.郑玄不像许慎那样把对文字的研究编成字书,他 对文字的研究成果通过遍注群经的方式体现出来.《毛诗传笺》 作为其代表注作之一,展现了他在文字研究方面的成果.郑玄 借助于对文字音,形,义的综合考察,以广博的文献知识为基础, 以丰富的训诂经验为依托,深入了解字义,进而准确确定了字的 本义和引申义,辨别古今字,假借字,从而使人们对《诗经》的理 解更为深入,也对文字训诂作出了贡献. 一 ,文字训诂形式 郑玄对《诗经》中的文字进行训诂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三种: 依本字立义,依古今字的古字立义,依假借字的本字立义. (一)依本字立义 《毛诗故训传》中对《诗经》字词的训诂十分精到,《毛诗传 笺》又是"宗毛为主",所以《毛诗传笺》对《诗经》字词的训诂相 对来说较少.郑玄作为成就卓越的经学家,深谙训诂之法,又精 通现在所谓的文字之学,对《诗经》为数不多的字词训诂体现了 其深厚的文字功底.郑玄依本字立义又有两种形式:依字的本 义训诂,依字的引申义训诂. 1.依字的本义训诂 在依字之本义解释则诗义可解的情况下,郑玄对这些字的 训诂便立足于字之本义.尽管有些字的本义已经湮没无闻,郑 玄却能探幽抉微,得其本义,用来解《诗》,能使难解的诗义变得 通畅明白,不通之处涣然冰释. 《周颂?赉》"敷时绎思",郑《笺》日:"敷,犹,偏也".《般》 "敷天之下",郑《笺》日:",偏天之下."《大雅?抑》"周敷求于先 王",郑《笺》训"敷求"为"广索".以金文验之,可知"敷"即金文 之"葡","葡","敷"二者皆以"甫"为声,皆为"普遍"之义,如 《尚书?皋陶谟》"可以为诸侯翕受敷"之"敷",《史记?夏本纪》 "敷"正作"普",?则"敷"之本义为遍,郑《笺》以",偏"训"敷"正 用其本义. 《大雅?大明》"殷商之旅,其会如林"中的"会"字,《毛传》 无释,郑《笺》日:"殷盛合其兵众,陈于商郊之牧野."由《说文》 云"会,合也"可知郑《笺》会合之说正是用"会"之本义.从铜器 铭文可知"郑《笺》意会合,读如字.铭文从是者,似与郑《笺》义 近……训为会合,当为确诂".(参见时世平硕士论文《出土文 献与(诗经)词义训诂研究》) 有些字的本义已经被引申义或假借义掩盖,但《诗经》却用 其本义,郑玄便钩沉出其本义.《召南?甘棠》日"蔽芾甘棠,勿 翦勿拜,召伯所说",对于诗中的"拜"字,《毛传》无释,郑《笺》 日:"拜之言拔也."随着学者对出土文献研究的深入,有证据表 明郑玄的解释相当准确.铜器铭文中"拜"字的写法,吴大激为 象以手折花形,郭沫若也认为"解为拔之初字正适,拜首至地有 类拔草卉然,故引申为拜.引申之义行而本义废,故造'拔'字以 尸之,'拜手'字有作捧者,其本字也",龙宇纯也以《尚书》,《淮 南子》,《方言》等文献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拣既是拔的本字",据此,季旭界得 出结论说"隶,楷的'拜'字其实就是从'拣'字演变来的".?汉 时的诸多训诂家已经不明"拜"之古义,所以不知"勿翦勿拜"正 用"拜"字本义,幸有《笺》说以"拔"训"拜"揭其本义. 2.依字的引申义训诂 在依本义解《诗》不通的情况下,郑玄转以字之引申义或者 引申义之引申义进行训诂.由于字义不断的发展,变化,经典中 对引申义的使用也逐渐增多,在对经典进行训诂时便需要探索' 其引申义.对于《诗经》中的一些字,只有依字之引申义或者引 申义的引申义的解释才能得其确解时,郑玄便据其引申义立解. 《下武》"成王之孚",《笺》云:"孚,信也."《说文》日:"孚, 卵即孚也,一日信也.""卵"是"孚"字的本义,而"信"则是"孚" 字的引申义,段玉裁日:"此即卵即孚引伸之义也.鸯卵之必为 壁,卵之必为,人言之信如是矣."则此处郑玄依"孚"字的引申 义立训. 202兰州学刊总第168期 《都人士》"我不见兮,云何盱矣",《释诂》日:"盱,忧也." 《毛诗?卷耳传》日"盱,忧也",则《毛传》对此《都人士》的训诂 亦当同.《说文解字》日:"盱,张目也."盱的本义是张目,引申 为忧,则《释诂》和《毛传》的训诂是用"盱"的引申义.《笺》日 "盱,病也",段玉裁日:"郑《笺》盱为病,又忧之引伸之义."?郑 《笺》训盱为病,改变了《释诂》和《毛传》fl~iJll诂,这是因为《都人 士》上文已经说"我不见兮,言从之迈",所忧之甚已经到了"欲 自杀,求从古人"的程度,远非忧愁可以概括,故又引申为病. (二)依古今字的古字立义 自郑玄首创古今字的概念后,古今字成为后代训诂家经常 使用的专门术语.通过古今字来寻求字义,是郑玄开创的一条 探索文字意义的有效途径.了解古今字对研读经典极为重要, 段玉裁指出"凡读经传者,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 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 郑玄之所以能够辨别古今字,是基于其对字义的深入了解.郑 玄在注三《礼》时着重指出古今字,所作《笺》也同样指出了《诗 经》中的古今字.郑玄对《诗经》中的古今字,总是据其古字之义 进行训诂. 《小雅》日"觳核维旅".《毛传》日:"觳,豆实也.核,加笾 也."《笺》云:"豆实,菹醢也.笾实,有桃梅之属."据《说文》日 "核,蛮夷以木皮为医,状如蔹尊之形也",则郑《笺》以核为梅李 之属,也就不以核之本义释之,而是以核为古文霰字.《说文》以 霰为实也,所以段玉裁日:"《周礼》丘陵其植物宜霰物,注云核 物,梅李之属.《小雅》觳核维旅,笺云:'豆实,菹醢也.笾实,有 桃梅之属.'按:霰,核古今字,故《周礼》经文作霰,注文作核,古 本皆如是.《诗》觳核,蔡邕所据《鲁诗》作肴霰.梅李谓之霰 者,亦肉中有骨也."郑玄以"核"之古字"霰"之义释之,可谓当 矣. 《载驱》日"鲁道有荡,齐子岂弟",《传》日"言文姜於是乐易 然",《笺》日:"此岂弟犹言发夕也.岂读当为囤.弟,古文《尚 书》以弟为国.圉,明也."郑玄意识到了《毛传》的训诂不如《尔 雅?释言》"恺悌,发也"之训更合诗意,此训也正与前句诗"鲁 道有荡,齐子发夕"一致,所以章太炎指出"又《尔雅》:'恺悌,发 也.'《载驱》'齐子岂弟',毛训乐易,则与前章'齐子发夕'不相 应矣",所以《传》"改《尔雅》而义反弗如".?对于"恺悌"何以可 训为"发",郑玄通过古文《尚书》与《毛诗》所对应的古今字找到 了答案.《笺》所说古文《尚书》以"弟"为"圉","圉"为"明", "与《说文》引《尚书》日圉,《史记宋世家》作日涕正同",可以 说"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 《鹿鸣》"视民不佻",《笺》日:"视,古示字也.饮酒之礼,於 旅也语.嘉宾之语先王德教甚明,可以示天下之民,使之不愉於 礼义.是乃君子所法傲,言其贤也."《士昏礼》日"视诸衿馨", 《注》日"视乃正字,今文作示,俗误行之";《曲礼》日"幼子常视 毋诳",《注》日"视,今之正字";《小雅?鹿鸣》日"视民不佻", 《笺》云"视,古示字也",此三处训诂皆同,可见古作"视",汉人 作"示".所以"视","示"是古今字,而以"视"之古字"示"之义 释之,十分精当.《商颂?那》"猗与那与,置我靴鼓",郑《笺》 云:"置读日植."以《尚书?金滕》"植璧"注"植,占置字"考之, "植"与"置"为古今字,郑《笺》正是以古字解今字."员","云" 亦是古今字,所以《玄鸟》日"景员维河",《笺》日:"员,古文作 云." 由上可知,郑玄对《诗经》中的古今字,有时明确指出其古字,有 时则在释义中体现其古字,并且总是据其古字之义进行II诂. (三)依假借字的本字立义 古书中存在着许多假借字,只有了解这些假借字及其本字 之义,才有可能读懂古书,所以朱骏声强调说"不知假借字,不可 以读古书".凹《诗经》在遭受了秦焚书祸后几乎完整不缺,正是 由于其传授多凭口授.由于地域的差别,师传的不同,口授的差 异等原因,使得《诗经》文字中不免使用了一定数量的通假字,甚 至比其它书的假借字还要多.只有弄清《诗经》中的假借字,才 能更好地理解《诗经》.郑玄明确指出了《诗经》中的许多假借 字,并且揭示其本字的含义,对《诗经》的研究有功匪浅.王念孙 曾对郑玄的成就评价日:"至康成笺《诗》注《礼》,屡云某读为 某,假借之例大明.后人或病康成破字者,不知古字之多假借 也."王氏此论可谓深识郑玄学问之宏奥. 古人常常用同音同部的字进行假借,因此"凡假借,必同部 同音"."同谐声者必同部",即声旁相同的字韵部也相同,所 以同音实际上有双声和叠韵两个因素构成.双声叠韵是考辨假 借的一项基本原则,语言学家王力指出了双声叠韵在明假借方 面的作用,他说:"如果是既双声,又叠韵,则其可靠程度还可以 高些,因为这样就是同音或差不多同音,可以认为同音相假;至 于只是双声或只是叠韵,那么可靠程度就微末了."这即是说假 借双方要在上古音系中相同或相近.郑玄明确提出了"声类", "音类"的概念,在《毛诗笺》中,利用声类,音类来明假借,多所 创获. 《何人斯》"壹者之来,俾我祗也",《传》以"祗"为"病也", 《笺》以"祗"为"安也".段玉裁日:"翻注此爻'祗,安也',然 则孟《易》作裎训安甚明,翻本作祗,谓祗即之假f与《何人 斯》郑《笺》正同.氏,是同在第十六部,得相假借,"陈启源认 为"毛以祗为病,则上章盱病是苏公自谓;郑以袱为安,则上章盱 病指何人而言,郑说优矣".《笺》训"祗"为"安"与《说文》"裎, 安也"训同,是假"祗"为"褪". 在《诗经》中己,记,其,,忌这几个字互相假借,郑玄一一指 明其假借关系,《大雅?崧高》"往迈王舅",《笺》日"迈,辞也,声 如'彼己之子'之己";《王风?扬之水》"彼其之子",《笺》云"其 或作记,或作己,读声相似";《郑风?大叔于田》"叔善射忌", 《笺》云:"忌,读如'彼己之子'之己."段玉裁详细说明了这几个 字假借的同音同部关系:"古之遒人以木铎记时言.《大雅》往迈 王舅,假借为语词也.《王风》彼其之子,笺云:'其'或作'记', 或作'己',读声相似.《郑风》笺云:忌,读如'彼己之子'之己, 《崧高传》日迈,己也,笺申之日:己(当为迈),辞也.声如'彼己 之子'之己.是则己,忌,记,其,五字通用,一部也.《大雅》作近 者,误.近,十三部也." 郑玄采取了不同方式确定和阐释《诗经》中的假借字. 郑玄直接以假借字阐释诗文之意,但是从上下文中可以清 楚明了假借字之本字.《渐渐之石》日"山川悠远,维其劳矣", 第9期《毛诗传笺》中的文字训诂203 《笺》云:"山石渐渐然高峻,不可登而上,喻戎狄众疆而无礼义, 不可得而伐也.山川者,荆舒之国所处也,其道里长远,邦域又 劳劳广阔,言不可卒服."显然,郑玄是以"辽"释"劳",而"《楚 辞》云'山修远而辽辽兮',与郑氏所云'山川悠远,维其劳矣'之 意相合",@所以《毛诗正义》日:"郑以劳为辽,辽言广阔之意." 段玉裁日:"《小雅》~lJll悠远,维其劳矣,《笺》云'其道里长远, 邦域又劳劳广阔',劳者辽之假借."?《笺》以"辽"释"劳",虽未 指出"劳"所假借的本字,但通过上下文却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来. 郑玄直接以本字释假借字.《小雅》"哙哙其正",《笺》云: "哙哙,犹快快也."段玉裁日:"谓同音假借.《淮南?精~tJll}} 哙然得卧,《宋书?乐志》吴鼓吹曲我皇多哙事,皆与快同."@ 《毛诗》借"哙"为"快",郑玄以其本字"快"训之. 郑玄直接以本字之义阐释假借字,从本字之义可以清楚明 了所假借的本字.《大雅》"串夷载路",《笺》云:"路,瘠也.天 意去殷之恶,就周之德,文王则侵伐混夷以瘠之."段玉裁日:"此 读路为露也.瘠者露骨."郑玄直接以本字"露"之义阐释假借 字"路",从本字之义可知假借的本字.又如《良耜》"有抹其 角",《笺》云:"抹,角貌."段玉裁日:"抹者,刺之假借字也.《小 雅?桑扈》兕觥其刺,俗作觫刺."固抹,刺同部同音,所以可以假 借,郑玄直接以制字之义释之.《简兮》"简兮简兮",《笺》日: "简,择."《说文解字》日:"柬,分别简之也."段玉裁日:"《释诂》 日:'流,差,柬,择也.'《韵会》无简字为长.凡言简练,简择,简 少者,皆借简为柬也."陈启源以为《简兮》诗中"简兮简兮"之 "简"郑tjlJ''择",而则义较优(《毛诗稽古编》卷二).《毛诗》借 "简"为"柬",郑玄依其本字"柬"之本义训之,极为允当. 二,文字训诂的依据 对于《诗经》,历代学者"求之训诂则苦纷歧,求之名物则苦 茫昧,求之文义则苦含混",固所以自古以来"《诗》,《书》于六艺 中最难读".固郑玄知难而进,为《毛诗》作《笺》.他遍求古书,对 《诗经》文字[Still诂一般都有所依据,只有极少数是自创新解. (一)借助文献 郑玄对《诗经》文字~tJll诂主要依据文献典籍,根据一些典 籍的用字,训诂灵活运用,择善而从.郑玄《六艺论》所说"注 《诗》宗毛为主,其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是 其训诂原则的概括. 首先,郑玄笺《诗》"宗毛为主",对字的训诂亦然.《驷威》 "舍拔则获",《传》训"拔"为"矢末",《笺}tJlJ''拔"为"括",马瑞 臣日:"《说文》发,射发也,从弓登声,古者以发矢为发,其矢所发 之处亦谓之发.发与拔古同声通用……《传》言拔为矢末,《笺》 以为括,据《释名》矢末日括,括,会也,与弦会也.是《传》,《笺》 义本相成,盖言其弦会出日括,言其为矢所发处则日发,而字通 作拔也."《采薇》"小人所腓",《传》"腓,辟也",《笺》"腓当作 芘",马瑞臣日:"《正义》引王肃日:'所以避患也.'何氏《古义》 日腓即厍字,《尔雅》,《说文》皆El'厍,隐也',谓小人藉是车以 为隐蔽也.胡承珙日芘荫与隐蔽同义,《笺》读为芘,亦所以申 《传》辟字."固仅举两例以示《笺》申《传》之说不虚,《笺》对字的 训诂大部分是据《传》立义.三家《诗》及三家《诗》的训诂也是 郑玄训诂的重要依据.《扬之水》"素衣朱爆",《笺》云"绣当为 绡,绡黼丹朱中衣,中衣以绡黼为领,丹朱为纯",惠栋日:"郑氏 此说盖从《鲁诗》(见《士昏礼》注)." 在古代典籍中,字书《尔雅》在训诂中具有权威性地位.《尔 雅》与《诗经》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尔雅》中有些注释即是专 门用来解《诗》的,所以郑玄充分地利用《尔雅》来训诂《诗经》. 《隰有苌楚》"乐子之无知",《笺》训"知"为"匹",与《尔雅?释 诂》"知,匹"之训正同,故陈启源以为"'知'训为'匹'准见于 《蓑楚》诗,匹谓妃匹也.诗本刺君淫恣,又首章之知与二,三章 之家室当一义耳.《尔雅?释诂》'知,匹'语殆专为此诗注脚, 故康成用之".此外,《尚书》,三《礼》,《左传》及《国语》等文 献也是郑玄训诂的重要依据.《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 务",《笺}till"务"为"侮",便是依《左传》及《国语》之文.' (二)因声求义 字的形,音,义三位一体,所以考察字义离不开字音.郑玄 在为群经作注中已经注意到了字的声韵,开声韵研究之先河. 郑玄在《周礼序》中明确提出了"声类"的概念:"就其原文字之 声类,考训诂,捃秘逸."继之又提出了"音类"的概念:"其始书 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受 之者非一邦之人.人用其乡,同言异字,同字异言,于兹遂生 矣."所以清代的戴震高度评价其初创声韵之功:"考之于汉,郑 康成笺《毛诗》云'古声寞,填,尘同',及注他经言'古者声某某 同','古读某为某'之类,不一而足.是古音之说.汉儒明知之, 非后人创议也."郑玄在《毛诗笺》中,利用声类,音类来深入探求 字义,所获良多,也对后人的声韵学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郑玄以古音相同的字转注.章太炎深谙六书之转注,以为 "转注云者,当兼声讲,不仅以形义言.所谓'同意相受'者,义相 近也.所谓'建类一首'者,同一语原之谓也.同一语原,出生二 字,考与老,二字同训,声复叠韵".@郑玄以古音相同的字进行 转注正是认识到了转注兼声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常棣传》日",填", 《笺》云"古声填,寞,尘同",是说"填","寅","尘"三字的古声 相同,所以可以互洲,三字都有久的意思.《卫风》"童子佩襟", 《毛传》日"鞣,泱也",《笺》云:"鞣之言沓,所以疆沓手指."段玉 裁日:"鞣惟见《诗》,毛公释为泱,而《笺》云:'鞣之言沓,所以讴 沓手指.'此以《礼》经见之,极释鞣也.《大射》云'朱极三',注 云:'极犹放也,所以韬指利放弦也,以朱韦为之,食指,将指,无 名指各一,小指短不用.'郑意以鲽,极,沓三字双声,且极用韦为 之,故不从毛而易其义,许说从毛也.以字从韦论之,郑为长矣. 《内则》言佩泱,《诗》言佩鞣,盖言一可以包二."?如段氏说,则 "鞣","极","沓"三字双声,故可以互训,所以郑玄以"联"为 "沓". 古人常常用同音同部的字进行假借,因此"凡假借,必同部 同音",固郑玄辨明假借字正是以同音同部作为考察的一项基本 原则.《云汉》"耗皲下土",《笺》云:"敦,败也."《说文解字注》 日:"殍,败也.经假皲为拜,《云汉》郑《笺》云敦,败也.孔颖达 引《洪范》彝伦敦."郑玄以为"舞","皲"二字音同,故可假借, "敦"的本字便是"殍".郑玄还注意到了《诗》中同义字变以假 借字代替之例.《草虫》"唼唼草虫,趣趣阜螽",《笺》云:"草虫 鸣,阜螽跃而从之,异种同类,犹男女嘉时以礼相求呼."马瑞臣 兰州学刊总第168期 El:"阮宫保《研经室文集》云:'凡《诗》中有同字相并为韵者,即 改一假借之字当之,此诗人义同字变之例.'今按此诗下言阜螽, 上句若作草螽,则嫌其二螽相并为韵,故以虫为螽之假借,正合 阮说.……《笺》云'草虫鸣,阜螽跃而从之',正言物之以类相 从,兴妇人之从君子,与《传》义相成也."@郑玄之所以以草虫, 阜螽为"物之以类相从",正是认为"虫"为"螽"之假借,故草虫 与阜螽二者同类.郑玄因声求义以明假借的方法是科学的. 郑玄对古今字的考察也是建立在古字,今字读音相同的基 础上.段玉裁以为"凡古今字者,谓同音,而古用彼,今用此,异 字",也就是说古字与今字的读音必须相同."弟"与"圉","视" 与"示","员"与"云"都是古今字,郑玄对它们的古今字关系的 确定是以其读音相同为前提的. "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索词义的由来,这种方法叫推 原".圆郑玄通过词的声音运用推原的方法考察词义.如《泮水》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笺》El:"泮之言半也."郑玄以半,帮母 元部,泮,滂母元部,两字音近,义亦相通,则"泮"义来自"半", 故以"半"释"泮".此即所谓音近义通也,后人以之作为推原的 基本原则. 郑玄凭借着对音韵的熟悉,遵循着音近义通的原则从声韵 求训诂,不仅为后世的音韵学导夫先路,而且开创了训诂学上因 声求义的道路. (三)经验积累 郑玄还根据自己已往注书的经验来训诂《诗经》.三《礼》 注日"腆,膳也.古文腆皆作殄",与《新台》"蘧僚不殄"笺"殄当 作腆,腆,善也"一致,正是根据原来的注来笺《诗》.《笺》以 "其之展也"之"展"为"后妃六服之次展衣,宜白",与《传》说 "礼有展衣者,以丹毂为衣"迥异,正是在为《礼》作注的基础上 得出的正确结论. (四)自创新解 郑玄自创新解的地方并不算多,只偶尔为之,其中有一些训 诂现在已经证明是十分精当的.如《召南?甘棠》El"蔽芾甘棠, 勿翦勿拜,召伯所述",对于诗中的"拜"字,郑玄以为"拜之言拔 也".随着学者对出土文献研究的深入,可以证明郑玄的解释相 当准确.又如《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麟麟",郑玄以为 "不当作柑.柑,鄂足也",从甲骨文"不"字来看,郑玄的讲法是 可信的.当然郑玄也难免有一些牵强附会之处,需要仔细辨别. 综上,郑玄对《诗经》文字的训诂或依据古代典籍灵活运用, 择善而从,或者据已往的经验,或者以音求义,自创新解.皮锡 瑞总结说"郑君作《笺》,以毛为主,若有不同,便下己意,郑改经 字,多因鲁韩,所谓下己意者,或本三家,或创新解.郑学杂蹂今 古,难尽剖析源流".郑玄所作《毛诗传笺》中的文字训诂具有 重要意义.首先,郑玄借助于对文字音,形,义的综合考察,通过 广博的文献知识和丰富的训诂经验,考察字义,准确确定字的本 义和引申义,辨别古今字,假借字,对文字研究作出了贡献.其 次,郑玄精当的文字训诂,使人们对《诗经》的理解更为深入. [收稿日期]2007—03—12 注释 ?季旭异.诗经古义新证?自序[M].xiv ??皮锡瑞.经学通论?诗经[M].1 ??时世平.出土文献与(诗经)词义训诂研究[D].?季旭.诗经古义新 证[M]:33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113,131, 94,164,1,3,199,75,54,171,185,276,235,1,163. ?章太炎.国学讲演录?小学略说[M].4O ????马瑞臣.毛诗传笺通释[M].102,121,171,26—27 ?王引之.经传释词?序[M].2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自叙[M].4 ?转引自《经义述闻?序》.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卷十三. ?张汝霖.学诗毛郑异同签》卷十二,l13 ?俞平伯.俞平伯学术论着自选集?读诗札记[M],461 ?王国维.王国维文集(四卷)[M].143 ?惠栋.九经古羲(卷五)[M].?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卷七)[M].?章 太炎.国学讲演录?小学略说[M].12 ?陆宗达.训诂简论[M].194 参考文献 [1]毛诗正义[A].十三经注疏[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周礼正义[A].十三经注疏[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季旭.诗经古义新证[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4]王引之.经传释词[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5]皮锡瑞.经学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4. [6]陈启源.毛诗稽古编[A].四库全书[c]. [7]马瑞臣.毛诗传笺通释[A].清人注疏十三经[c].北京:中华书局, l998. [8]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9]惠栋.九经古义[A].四库全书[c]. [1O]张汝霖.学诗毛郑异同签[A].续修四库全书[c]. [11]俞平伯.俞平伯学术论着自选集[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2. [12]王国维.王国维文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13]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4]章太炎.国学讲演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5]陆宗达.训诂简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郭洪] TheFormandBasisofWrittenExplanations inTheAnnorationsonMaoPoemsandTheirCommentaries KongDeling Abstract:AsoneofZhengXuangtypicalannotations,TheAnnotationsonMaogPoemsandT heirCommentaries,showsZhengXuangachievementsonthe studyofcharacters.Dependingonthecomprehensiveexaminationofthecharactersintermso fsound,formandmeaning,basedontheextensivedocumentary knowledge,relyingonthericl1experienceofwrittenexplanation,ZhengXuanhasdeeplyunderstoodthesenseofcharacters,andhasfurtheridentifiedtheliteral meaningandextendedmeaning,thepastandpresentform,thecharacteradoptedtorepresenthomophonesofacharacter,andSOon,whichthereforeenablespeo— pietounderstandTheBookofSongsdeeplyandalsocontributestothewrittenexplanations. Keywords:character;explanationsofwordsinancientbooks;form;basis;ZhengXuan
本文档为【【doc】《毛诗传笺》中的文字训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19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理学
上传时间:2017-11-01
浏览量: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