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家五戒》略讲

《在家五戒》略讲

举报
开通vip

《在家五戒》略讲《在家五戒》略讲 五戒略讲 略说五戒分十科, 1.释名。2.缘起。3.功用。4.制意。5.犯缘.6.罪相。 7.境想—持犯的境。8.开缘。9.悔过,10.警策。 按这十科来共同学习。 第一科,释名—解释戒名。 杀戒,断一切有情的命根。佛制戒不许的。 一切有情—人、非人,天.龙.神.鬼,、畜生。 杀—断人、非人,天.龙.神.鬼,、畜生的识气暖,从初时到后时断他的命。 气—有情的出入息,约人来讲,人以出入息为命。畜生也如此。 暖—不臭不烂。人死了,只要他有暖在,尸体就不会坏的。 识--心意识,随...

《在家五戒》略讲
《在家五戒》略讲 五戒略讲 略说五戒分十科, 1.释名。2.缘起。3.功用。4.制意。5.犯缘.6.罪相。 7.境想—持犯的境。8.开缘。9.悔过,10.警策。 按这十科来共同学习。 第一科,释名—解释戒名。 杀戒,断一切有情的命根。佛制戒不许的。 一切有情—人、非人,天.龙.神.鬼,、畜生。 杀—断人、非人,天.龙.神.鬼,、畜生的识气暖,从初时到后时断他的命。 气—有情的出入息,约人来讲,人以出入息为命。畜生也如此。 暖—不臭不烂。人死了,只要他有暖在,尸体就不会坏的。 识--心意识,随有暖处,识就在其中的,人或者畜生,报身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和 合而成的,也就是说物质和精神,色也就约身体的物质的这部分来说的,受想 行识是约人的心来说的,也可以说是精神这一方面来说的,心就是指的受想行 识,都是人的心理活动。 杀只能杀色身的,就是物质的这个身体,他不能杀这个识的,然而你把色身给 他坏了,这个识就没有所依的地方,暖和气也随之要灭的,因此报身就没有 办法相续,所以就称之为杀。 有情—梵语萨埵,旧译众生,新译有情,众生也好,有情也好都是指有情识的。 人和动物都是有情识的,都称作有情。 1 约杀人来说,断人的识气暖。 人者—仁也,约人来讲,人的定义应该是仁慈的,好生勿杀,喜欢成就众生的命, 不喜欢杀生的,所以人应该以从欲为先,从欲就是人有推爱及物,如果你爱自 己,那你应该博及到 一切众生的,所以单立人旁边有一个二的。这就是说一 个人不能称作是仁的,两个人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他叫仁义的,他对对方有仁 慈之心。 畜生—也叫旁生的,天上飞的,地上爬的,蜎yuan飞蠕动,苍蝇蚊子,都包括在 内的,畜生禀性愚痴,也有在家里养的,鸡、狗、猫了。 非人—有神、鬼,神出鬼没,他都是属于鬼道的众生的。 这就是说,你说人了畜生了非人了,这都是不可以的。 戒—是佛所制的。因为杀生是非法的,所以佛制教来防御的,一经制戒以后,就 让我们以教起行,让我们断杀生的这种习气的,所以戒是能防的,杀是所防的 过的,杀戒这里边,能所都有了,所以叫作杀戒。 盗戒,凡是有主物,不予而取,就是没有给就拿了,或者非理侵损,佛制戒不许 的。,贪外面的财物, 为什么不用偷,不用劫,而用盗,这里也有意思的, 偷—是害怕主人知道,悄悄的去偷了人的东西。,不能包摄劫的。, 劫—打劫,那是公开的用强力而夺取人家的财物。,没有偷的意思在, 劫也好,偷也好,它们只是从一个角度来说的,用盗呢盗的定义是 盗—非理侵损,就是没有道理的侵损主人,这就谓之为盗。所以盗就通摄了劫, 偷,同时他也能摄不予取。就是没给你拿了,这也是侵损,所以能通摄三名的, 所以戒名为盗戒的。 戒—和杀戒里的戒解释是一样的。戒就是佛制不许盗,戒也是能防,就是用戒来 防盗的,盗就是所防,非理侵损,恼害众生,这是恶事的,不好的事,佛制不 2 许的。 邪淫戒—非己妻,夫,而行欲事,佛制戒不许的。,从内生情欲,贪人, 淫—染情荡逸,这个人啊贪欲心太大,从内生起情欲,贪人,染著无厌,就是男 女之间的情欲,系缚难舍,所以叫作淫的。 邪淫—别人的妻子,或者自己的妻子,非道—大便道,口道,非处—不是卧室, 或者非时--妊娠的时候,受八关斋戒的时候等等。总的来说就是非己妻,夫, 而行淫欲事,佛制不许的。 戒—佛知道邪淫非法,所以要制教防越的。 因为淫欲是生死根本的,在家人夫妇之间也是要以礼相待的,如果违背于佛的教,那就是长养生死的这种根的,如果是在家的夫妇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如果你受了菩萨戒,那就依于佛的教去行,照样可以证道初果、二果、三果的,如果邪淫的话,那是绝对要堕落的,所以佛制戒不允许邪淫。 戒是能防的行,邪淫是所防的过的,所以叫做邪淫戒的。 妄语戒—妄,言非诚实,就是所说的话,不符合事实,这就是妄的。佛制戒不许的。 语--成业在口,就是你造作的这个非法的事,是从嘴巴里说出来的, 所以叫做语,就是这个话是从口里说出来的。所说的话是乖离真实 的语言,也就是说的虚妄不实的话。 大妄语--在家的居士,他没有证得圣道,他说自己已经证得了。 小妄语--除了大妄语,其他的乖离真实的语言,都是属于小妄语,就像表里所说的 心口相违,说虚诓不实的言语,欺诳他人这就叫作妄语的,正制的是妄 语,要犯根本的是大妄语,小妄语呢他可以忏悔的,同时还兼有四种口 过,骂了,两舌了,绮语了,妄语了。 3 恶口—骂,就是一种毁谘语了,专取他人的短处,口出毁辱的话,就是羞辱对方 了,这也归在骂里面,一般说的骂就是恶口,对方比方说长相上的有缺 陷,或者瘸子,或者瞎子了,聋子了,你要毁辱他也可以了,就说我也 不是瞎子了,我也不是聋子了,就是故意刺激对方,都属于骂戒里面的, 或者对方出身卑贱了,或者他做的工作卑贱了,你就可以毁辱对方,或 者对方不是,你想毁辱他,就说,你是什么什么……或者你是猪一样的, 你像猪一样的,都能毁辱对方的,或者你犯戒了等等,还有你的长相等 等,都归在骂里面。 两舌--就是两边传话,就是挑拨离间了,存有斗乱那种心,故意要破坏,所以他就 成为两舌语,两—两边,指所说的境,舌—就是你成业的这个工具,你说的 话是从你的口里吐出来的,离开舌头是没办法的,由舌吐出来的话语所以叫 做两舌语的。如果在家居士斗乱两头,就是要挑拨离间彼此的关系,就是两 边传话,佛制不许的。 绮语--所说的话,不利于修道的,说的邪言不正的这个话,就像绫罗绸缎一样,上 面有很多的花纹,让人看起来眼花缭乱,能影响别人的,所以叫绮语。绮语 他所说的话违背于道理,所以也叫作无益语,如果我们平常说的话有利于众 生,对我们的修道有帮助,可以说,如果说出来的话什么用都没有,就是扰 乱别人的心,打扰别人闲岔的,都叫做无益语。 饮酒戒—饮一切能醉人的酒及饮料。佛制戒不许的。 饮--吞咽,喝,就是用米了麦了藕根甘蔗水果了加上酒麯发酵酿制而成的,主要他 能让人饮了以后昏醉的,就失去这种理智了,都叫酒的。能醉人的饮料也包 括在内的。 戒—是佛制不许的。 4 前四戒杀盗淫妄乃性戒,约体来讲是恶的,是违于理的,不管佛制不制戒,如果做了必按因果规律,感召苦果,无论在哪个国家里这四条都是不允许的,所以佛制不制戒,你做了之后,一定要遵循因果的规律,遭到世人的谴责,也会感召苦果,要堕落三恶道的。本性是恶,佛见是恶,大慈悲怜悯众生制戒,所以你只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你就不会堕落恶道的,一经佛制戒,就成为性戒了,一经制以后如果违犯,还有一个违制的罪的,后面一条酒戒是遮戒,就是在佛没有制戒之前,它没有罪的,佛为什么要制的,就是为了遮恶修善,不让世俗人讥嫌而制戒的,就像酒戒一样,饮酒世人就不认为他是恶事的,佛为什么要制呢,就是为了遮恶修善如果饮酒让自己失去理智,就会去做杀盗淫的事情,一个佛子如果喝的醉醺醺的,也不知道恭敬三宝,没有尊卑,世人就会讥嫌,所以佛要制的。一经制了以后,就有了违制的罪了。现在解释了这五条戒是戒名。 第二科,缘起--就是关于五戒的缘起。 第一个缘起,五戒是谁第一个受的,《四分律》中说耶输伽的父亲是第一个受五戒的人,那是佛成道以后在菩提树下,三七二十一天,说《华严经》,《梵网经》,后来受天人之请度化众生,佛先去鹿野苑度五比丘,世尊即正觉转四谛法轮,度了五比丘,始有三宝。世尊度了五比丘之后,当时印度有个波罗奈国,有一个名门贵族家的孩子,叫做耶输伽,华言宝,因为他一生下来,脚上就穿一双琉璃宝鞋,所以他父母就给他起名叫耶输伽,他的父母只有这一个孩子,爱念的不让他离开眼前,因为家里非常富有,就给他设置 了春夏冬三时殿,春天是温暖的,夏天的宫殿,冬天的宫殿,供耶输伽在里面游戏玩耍,尽情享受五欲之乐了,当时的耶输伽就每天的尽情的玩,有一天他在第一殿玩,玩的很疲劳,就睡了,睡醒之后看见身边的宫人伎女抱着乐器,横七竖八的狼藉一地,这个枕着那个的腿,,那个枕着那个的肚子,有的打呼噜的,有的咬牙的,有的说梦话的,有的流口水, 5 他一看跳舞唱歌的时候那么漂亮,睡了以后是这样的,看了以后恐怖,身毛畏缩,身上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实在不可爱,生了厌离心,到了第二个殿,也是这样的,厌离心就更浓了,到第三殿还是这样横七竖八的睡着了,看到这个情况,他说真的是没有什么可爱的,他说我怎么办呢,他那时已经知道佛成道了在鹿野苑,他就去找佛,就悄悄的走到城门去,城门有守门的神,门神想这个年轻人舍弃五欲,肯定去找佛去,就把城门给打开了,他就出去了,往鹿野苑走,中间有一道河,他就把他穿的琉璃宝鞋,金鞋等,脱到河边,趟河过去,去鹿野苑,佛在经行,见他来,就正身端坐在那,他远远的看见佛的相好,他心里就生欢喜心,来到佛跟前,顶礼之后就说,佛,你能不能救我,这个世间太不可爱了,我现在很苦,不知道该怎么办。佛说,你来我这吧,这里没有恶,这里不会让你害怕。他就磕头礼谢,佛让他坐下,渐渐给他说法,善巧方便,先说浅的,再说深的,他听了以后,当下就得法眼净,证得了初果,这时,耶输伽说,我要出家。佛说,好啊,比丘,快来,在我法中快自娱乐,修梵行,尽苦缘。这时,耶输伽就须发自落,袈裟著身。这就是最初的善来比丘,佛只要这样一呼,他就得戒了,现比丘相了,那时,佛已度五比丘,就有五位阿罗汉,现在一呼之后,耶输伽又证果了,就有六位阿罗汉,在加上佛,这个时候世间有七位阿罗汉。(小乘和大乘的佛的果位不相同,南传的小乘佛教,认为佛是人,念佛是念佛的功德,认为佛是人成的,我也能成佛,小乘佛教叫佛罗汉,大乘佛教藏通别圆个个都有佛的层次的)耶输伽的家里就乱了,宫女都睡醒了,找不见耶输伽,就告诉了耶输伽的父母,他的父亲正在沐浴,急急去追,到了河边,看见了耶输伽的鞋子,他就过了河来到鹿野苑,这时,佛的神力,就让耶输伽只看到佛,看不到他的儿子,他就问佛,我的儿子找不见了,来你们这来了吗,佛说,你别着急,也许我们还是有办法找到的,你先坐下。耶输伽的父亲一看佛这么的慈祥,用这种语言来安慰他,他就坐下了,佛就观机,给他说法,说着说着,让他生起欢喜心了,佛又继续说,他就说了,好了我要皈依三宝,我要做居士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五戒了,其实这时 6 经过佛说法,他就证得了初果,证得初果以后,他就懂得了这个因缘了,对儿子自然就不贪著了,佛就让耶输伽出来了,他说我倒是可以,但他的母亲如果找不见他就会自杀的,所以就说你看是不是回去一趟,佛说可以,僧中有僧次请和别请,耶输伽的父亲请佛你能不能到我的家中,同时也让我的儿子也到家中,耶输伽说,不可以不可以,僧中不能别请。佛说,可以的可以的。第二天,佛就带着耶输伽和的父亲回家了,同时把他母亲和故二,原来的在家妻子,也度了。所以第一个受三皈五戒的人是耶输伽的父亲。 第二个缘起,就是鹿头梵志舍异学,鹿头梵志是外道,舍他自己所学的,来 求三皈五戒,佛就给他说了,如果皈依之后,有三十六位善神在随护受三皈 的人,受五戒之后就有二十五位护戒的善神,在护持受五戒的人,有一位鹿 头梵志,他先是一个外道,后来就到佛那里去顶礼,白佛就说,久听到你的 大名,我现在要舍弃我所学的,来受三皈和五戒,佛就赞叹他说,好啊,如 果你能舍弃异学,来受三皈,这个功德不可称计的。他听佛说完以后,就净 自己的身口意,让自己的身口意清净下来,在佛面前就受了三皈,受了三皈 以后,佛就告诉他说,你受三皈竟,就是真正的佛弟子,不被邪恶所干扰的, 你受了三皈以后,我当为你及十方人,就让天帝释他所遣的诸鬼神,来护受 了三皈的男子女人,梵志就问那是怎样来受它们的保护,希望我能够了解, 佛就说有三十六位善神,都有它们的名字,四天王派善神, 1、弥栗头不罗波,善光,,主疾病。 2、弥栗头婆呵娑,善明,,主头痛。 3、弥栗头婆逻波,善力,,主寒热。 4、弥栗头抗陀罗,善月,,主腹满。 5、弥栗头陀利奢,善见,,主痛肿。 6、弥栗头阿娄呵,善供,,主癫狂。 7 7、弥栗头伽婆帝,善舍,,主愚痴。 8、弥栗头悉坻多,善寂,,诸嗔恚。 9、弥栗头菩提萨,善觉,,主淫欲。 10、弥栗头提波罗,善天,,主邪鬼。 11、弥栗头呵娑帝,善住,,诸伤亡。 12、弥栗头不若罗,善福,,主冢墓。 13、弥栗头苾阇伽,善术,,主四方。 14、弥栗头伽隶娑,善帝,,主怨家。 15、弥栗头罗阇遮,善主,,主偷盗。 16、弥栗头修乾陀,善香,,主债主。 17、弥栗头檀那波,善施,,主劫贼。 18、弥栗头支多那,善意,,主疫毒。 19、弥栗头罗婆那,善吉,,主五瘟。 20、弥栗头钵婆驮,善山,,主蜚尸。 21、弥栗头三摩驮,善调,,主注连。 22、弥栗头诀禘驮,善备,,主注复。 23、弥栗头波利陀,善敬,,主相引。 24、弥栗头波利那,善净,,主恶党。 25、弥栗头虔伽地,善品,,主蛊毒。 26、弥栗头毗离驼,善结,,主恐怖。 27、弥栗头支陀那,善寿,,主厄难。 28、弥栗头伽林摩,善逝,,主产乳。 29、弥栗头阿留伽,善愿,,主县官。 30、弥栗头阇利陀,善固,,主口舌。 31、弥栗头阿伽驮,善照,,主忧恼。 8 32、弥栗头阿诃婆,善生,,主不安。 33、弥栗头娑和逻,善至,,主百怪。 34、弥栗头波利那,善藏,,主嫉妒。 35、弥栗头固陀罗,善音,,主咒咀。 36、弥栗头韦驮落,善妙,,主厌祷。 善神从各方面会给我们保护,如是有三十六位善神都会护诸受了三皈的人。 佛说完后,梵志又求受五戒,佛又给他授五戒。受五戒后,佛说,“你要好好受持五戒,善神会护诸汝身的。”受五戒后,就会有二十五位善神来保护这个人,在这个人的左右,守护在他的宫宅门户之上,使他万事吉祥。梵志进一步要求佛给他详细说说,佛又说了二十五位菩神的名字。 这些龙天善神们是来护法和护戒的,不是护持我们个人的,因此,只要我们犯戒或修持外道,这些善神们就会立刻离开。 守五戒得97种福报 不杀生能获得23种善报, 手足健全,身体高大,灵活敏捷,步履稳健,优美,柔软,洁净,勇敢,大力,口齿清楚,受大家喜爱,柔和,友谊不破,大胆无惧,不受侵害,不会受攻击而死,随从众多,容貌端庄,外表俊美,健康少病,快乐无忧,与所喜爱、可意的在一起而不分离,长寿等等。 持不杀戒得如下五善神守护 ,1,茶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 ,2,输陀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即眼、耳、鼻、舌、身、意,悉令完具。 ,3,毗楼遮那世波?设持戒人腹内,使五脏平调。,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4,阿陀龙摩坁?护持戒人血脉,悉令通畅。 9 ,5,娑罗桓尼和婆?护持戒人爪指,无所毁伤。 不偷盗,能获得11种善报, 大富大贵,丰衣足食,财产无量,获得还没有的财富,已拥有的财产安全,容易获得想要的财富,财产不会被王、贼、水、火、不孝子孙等所败,获得奇珍异宝,世间最上,无所不知,生活快乐等。 持不盗戒得如下五善神守护 ,1,坁摩阿毗婆驮?护持戒人出入往来,使得安宁。 ,2,阿须轮婆罗尼?护持戒人所啖饮食,悉使甘香。 ,3,婆罗摩?雄雌?护持戒人睡梦平安,觉悟欢悦。 ,4,婆罗门地鞞多?护持戒人,不为蛊毒所中。 ,5,那摩呼多耶舍?护持戒人,不为雾露之毒所害。 不邪淫,能获得19种善报, 没有仇敌,一切人所喜爱,获得食物、饮料、衣服、住处等,睡眠安乐,醒来快乐,解脱苦界的怖畏,不会生为女性或不男不女,不忿怒,光明磊落,无惭颜,无愧色,男女互相喜爱,诸根圆满,五官端正,无猜疑,清闲,生活快乐,无飞来横祸,不会跟喜爱的别离等。 持不邪淫戒得如下五善神守护 ,1,佛陀仙陀楼哆?护持戒人,口如斗诤不行。 ,2,鞞耶薮多婆?护持戒人,不为瘟疟鬼所持。 ,3,涅坁醢陀多耶?护持戒人,不为县官所得。 ,4,阿罗多赖都耶?护持戒人,舍宅四方,驱逐凶殃。 ,5,波罗那佛昙?护持戒人,平定舍宅。 10 不妄语,能获得14种善报, 诸根明净,言语清晰、甜美,牙齿整齐洁白,不太粗,不太细,不太短,不太长,所触舒适,口有莲香,随从恭顺,言语受欢迎,舌头如莲花、青莲花般柔软,不掉举,不轻躁等。 持不妄语戒得如下五善神守护 ,1,阿提梵者珊耶?护持戒人,不为冢墓鬼所娆。 ,2,因台罗因台罗?护持戒人门户,辟除邪恶。 ,3,阿伽风陀罗多?护持戒人,不为外气鬼神所害。 ,4,佛昙弥摩多哆?护持戒人,不为灾火所延。 ,5,多赖叉三密陀?护持戒人,不为偷盗所侵。 不喝酒抽烟,能获得30种善报, 很快明了过去、未来、现在所应做的事,正念常现前,不疯狂,有智慧,不懒惰,不愚钝,不懦弱,不迷醉,不放逸,不愚痴,无恐怖,不激愤,无嫉妬,言语真实,不两舌、恶口、杂秽语,日夜无懒惰,知恩,感恩,不悭悋,乐施舍,有戒行,正直,不忿怒,有惭,有愧,见正直,大智慧,具慧,智贤,明辨是非等果报。 持不喝酒抽烟得如下五善神守护 ,1,阿摩罗斯兜嘻?护持戒人,若入山林不为虎狼所害。 ,2,那罗门阁兜帝?护持戒人,不为伤亡所娆。 ,3,萨鞞尼干那波?护持戒人,除恶鸟鸣狐鸣。 ,4,阇鞞门毗舍罗?护持戒人,除犬鼠变怪。 ,5,迦摩毗那阁尼?护持戒人,不为凶注,阴司注写凶恶之事,所牵。 好好的受三皈五戒,每一条戒有五位护法神保护你,乃至你去不好的人家, 11 他的那个邪气都不能侵扰你的,就像蛊毒的那些人家,那个毒都不会侵扰进去,佛还告诉他,如果你入军阵佩戴善神的名字以及斗争的时候,你在场,刀不伤身的,箭射不入,鬼神罗刹不去触挠这个人的,若行来出入,有小魔鬼也不得近,也就说,戴佩此神王的名,昼夜无恶梦,县官盗贼水火鬼怪冤家阴魔,在受五戒的人的身上都不能得逞,口舌斗乱等等自然而然就消退了,生欢喜的,就像一切的鬼神,梦中的鬼神了,湖中鬼神了,井沼鬼神了,池中那些鬼神了,厕所鬼神了,一切鬼神都不得留住在此人身中,所以佛说你如果佩戴三皈五戒的善神名字,就是入到山林溪谷旷路草贼自然不现,狮子虎狼熊罴悉皆退藏不害此人,佛实际就说了受三皈五戒的功德了,让大家生欢喜心,受戒如此不易,而且受戒有如此的好处,应该好好的护持。《佛说佩戴三皈五戒善神灌顶 第三个缘起,净饭王请佛说五戒法相。 五戒里面到底什么是持,什么是犯,犯相如何,佛是一切智人,早给我们安排好了,缘起就是净饭王祈请的,专门有一部经《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这里面来给我们分别五戒可悔不可悔,让我们知道五戒持犯的相的,缘起—当时佛在加毗罗卫国,净饭王就来到佛所,头面礼足合掌恭敬, 白佛说,我有请求,我想以自济度,得到利益,就像了生死,,希望世尊能满我的愿, 佛说,只要你说,我可以满你的愿。 净饭王就说,世尊,你已经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制戒轻重了,惟愿您也能为我等优婆塞来分别五戒可悔不可悔的情况,让我们能知道这个戒相,不要疑惑,就是知道什么是犯,什么是不犯,什么是持,希望佛能开示这个。 佛说,善哉善哉,父王这样来问,正是我心里面所想的,若是善男子受持不 12 犯者,以此因缘当成佛道,若有犯而不悔,常在三途。净饭王乃佛的父王,以他来请五戒戒相,就证明五戒是三世诸佛之父的,也就是说以五戒能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契佛意,下契众生之机,所以佛所赞叹他善哉善哉,受持不犯,则当成佛,若有犯而不悔,犯了以后,不生惭愧心,不忏悔,这个会常在三途的, 有人就问说受持不犯,当成佛道,如果犯了以后忏悔,是否也能成佛道。 某法师答,也一定成佛,唯不受戒,则永无成佛因缘。老法师说受戒犯戒之后堕地狱,他知道为什么堕地狱,再出来之后就不会再犯了。 莲花色比丘尼在释迦佛时出家证果,在比丘尼当中他是神通第一,他出去见了女人以后,就劝人家出家,在家人就说,我们不敢,出家后那么多戒,如果我们守不住戒那不是要堕落的吗,莲花色比丘尼就说,堕呢,尽管让堕,堕了之后总有出来的那一天,言下之意,你不受戒,你没有办法出来的,出来之后不会再犯,他说,我过去生中,我是一个唱戏的人,演戏的时候我来演和尚,搭了一下袈裟,一下子生了欢喜心,这出家好,我以后也要出家,就这么一个因缘,种下了善根,以后再生,他就出家,出家之后,善根浅薄,受戒之后,就犯戒,然后堕落,再得为人善根成熟,出家以后他证果了,总有出头之日的,你要是不受戒,你没办法的,受了之后,你犯了,以后也定当成佛,只有不受戒,则永远没有成佛的因缘。 如果犯了以后能忏悔,不堕落三途的,但有分别,有上中下的差别,有杀人,有杀非人,有杀畜生的,所以在忏悔里面也有作法忏的,也有取相忏的,也有无生忏的。 佛赞叹他之后,就为他的父王种种说法之后,王听完法后,就礼佛足,右绕离开了,他走了以后,佛就以这个因缘集比丘僧,说我今要为诸优婆塞说犯戒的轻重可悔不可悔者,诸比丘都说,惟然,愿乐欲闻。比丘律是大僧法,那是不允许俗人来听的,那五戒是在家人所学的,为什么佛不直接对王来说,却集比丘僧说呢,因为七众的戒法,佛都是在比丘僧中来制戒和说的,这就证明比丘是七众 13 为首的,佛法是凭借僧宝来立的,作为居士再学的深学的高都不能抛开僧宝的,你不能当二宝弟子,说我只要佛只要法,不要僧,那些出家人还没有我会讲呢,这你就错了,佛灭度以后不管出家在家,乃至比丘尼不懂的话都是要请问比丘的,只不过在这里佛的法非常的圆融,比丘实在不懂的话,比丘尼懂,你也可以去问她,但是比丘尼一定要向比丘顶完礼,比丘才可以问的,在家人如果说你要讲佛法,那你先要顶礼出家人的,你在旁边坐上,菩萨戒里说的,允许你了你才可以说的,不允许,你也不可以说。 第三:功用--道德标准,能保人身,入道之基---五戒有这些功用的 道德标准是就现世来说的,能保人身是约后世来讲的,入道之基是望出世来说的,现在把这三种功用合起来说,首先解释道德, 道---是通的意思, 德者---得也,于道有得,得到了,你就算得上有德的, 道能通向人天,也能通向解脱就是出离三界六道轮回,也可以通向成佛,我们,现在说的道德标准是就持五戒来说的,如果受五戒就可以生到人道里,所以说是得人身的保障,行十善可以生到天道里,这个是就世间道来说的,佛慈悲看到众生做善就会生到善道里面,造恶就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里面,就害怕众生不明白因果,迷惑颠倒,所以就制五戒了,如果能够了解五戒的开遮持犯,严守不犯,你一定可以后世得到人身的,这个道德标准是就人天道来说的,就小乘教来讲,你持声闻戒,别解脱戒,你就能出离六道轮回,这是约出世道来讲。也是约小乘来讲,道也可通于人天佛果,只要你肯修菩萨行,那就可以成佛的,这是约大乘的教来讲的,菩提道次第里人天乘就叫下士道,解脱道叫中士道,大乘叫做上士道,这三道或这三乘,他都有深浅不同的道德观。 你作为一个佛教徒,不管你修哪个道,共同的基础都得建立在道德上,道德的具体表现就是表现在戒律上,不管哪一乘,具体的表现就体现在你的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上,下士道你一定要持五戒行十善,中士道一定要持声闻戒的,上士道就要受持 14 三聚净戒的。人天乘现世有一个道德的标准,在往上修同样也有出世间的道德标准,具体的表现都是表现在戒律上,只有说戒德,没有说定德慧德,道德是我们眼睛能看到的,用具体的行为来把他表现出来,所以大家来到僧团里面说僧团非常的庄严,是因为僧团里的每一个出家人,他都得严持戒律,他有他的道德标准的要求的。 世间道,五戒得人身的保障,十善生天---人天道—人天乘—下士道 出世道,声闻戒出轮回 ---解脱道—小乘道—中士道 大乘道,菩萨戒成佛 ---三聚净戒—佛道—上士道 故五戒是三圣的共戒,五戒是诸戒的根本,不管我们出家在家都是人类现前应该遵守的道德,所以把五戒和儒家的五常来对比一下,五戒与五常都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有智之士用五常仁义礼智信来持家治国平天下, 不杀-----仁 不偷盗-----义 不邪淫-----礼 不妄语-----信 不饮酒----智 在安定社会,纲维人伦方面二者的功用相似,五常止于世法,五戒有出世之功能,近为人天的因,远为圣道的基。既然是三乘的共戒,就由五戒开演出八关斋戒,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如果按照这个次第清净无犯,就能圆满尸波罗蜜,戒波罗蜜就能圆满,有了戒自己去修就可以圆满无上菩提,所以五戒的功用是五常所不能比的,更重要是五戒在揭示因果上让我们细细的来体会,佛看众生做善就生善道,作恶就堕三途,怕众生不明因果,迷惑颠倒,所以制了五戒,众生都希望得到好的果报,但都忽视了去修好的因,所以菩萨常常是畏因不畏果,众生畏果却不知道从因地做起,受持五戒就是让我们明了因果,不仅用五戒来轨范我们的行为,久而久之以持戒来净化我们的内心,不仅不做恶犯 15 罪,连犯罪的心也不让他生, 在家如果真正懂得五戒,你从守持五戒上就能施行五大布施, 1.如果不杀生即对法界有情进行无畏布施,因为慈护众生故,众生就不畏惧, 就会得安稳,因为不杀,就无怨无诤无害,纷争战乱因之平息。 2.如果不偷盗对法界众生就都施行了财布施,即使你是富翁你也不能遍施一切 有情,受持五戒就可以遍施一切有情。尽形寿不偷盗,所有的众生面前你 都不做非义的事情了,不妄取他人的财物了,所以这才是对他们做了财布 施的。 3.不邪淫即对法界众生都不非礼。 4.不妄语即对法界众生不欺骗。 5.不饮酒即常有智慧,就不犯杀盗淫妄,就不会触恼众生。 由此来说,五戒实在有必要受的,五戒乃做人标准,得人身,即而要深入佛法,那五戒是入道之基,成佛也是由五戒而来。离开了还是不行。 第四科,制意--制五戒有特别的意义 1.杀戒,唯此恼他,障道之缘。 杀戒里有重罪有轻罪,杀人是重罪, 为什么不许杀人呢,因为获一个人身,人身是受道之器,六道之中只有人才是受道之器,佛要在人中成,修行要在人中修的,得一个人身是他宿世的善因所召感的而来的,说他是受道之器就是他能容纳圣道的,你讲解他能听得懂,受五戒八戒具足戒菩萨戒,人道是最殊胜的,人的正报殊胜,如果杀人呢,就属于极重的罪,坏了受道之器了,杀人法律上也是不允许的,因为人人都有生存的权利的,你不可以剥夺对方的生命, 为什么不许杀畜生,就像非人这一类的,只要是有情,他都有生命,凡是有 16 生命他就有求生的欲望,人会爱护生命,畜生他同样也是怕死,那些小小的动物乃至蝎子会扎人,潮湿虫会装死,无非是求生的一种本能,小动物身上长的东西都是让他来自卫的,所以生命的重要,他不拣别人和畜生的,凡是有生命的,都会贪生怕死的,所以杀生就是违背慈悲的,受了在家菩萨戒的更应该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的,所以在智度轮里有讲,你不敢去杀害小蚂蚁的,也许这个小蚂蚁还能在我们前面成佛的,也许我们还要承蒙他来救度我们,如果你把他杀害了,将来就没有这个缘,就不能蒙得他的救拔的,所以生为佛子我们应该培养我们的慈悲喜舍这四等心的,杀生不仅违背慈悲,而且造业是重的,由于杀生的业,要流转到六道里面,羊死为人,人死为羊,没完没了,所以不管是大乘戒也好,小乘戒也好,佛都制不许杀生的。 2.盗戒,非礼侵夺,损恼众生。 人除了生命宝贵,那就是你给他要财的痛了,人都说除了割肉痛了,就是要钱痛了,这些资身之物都是众生用来维持生命的,没有资材就没有办法生存的,需要衣食住行,需要种种的资财,维持他的性命,不仅人如此,畜生他也是如此,老鼠乃至于都往洞里储蓄东西,所以众生对资身财物特别的吝护贪著的,如果盗了他的东西就像间接的夺了他的命一样,因为他没吃的没穿的,他怎么生存下去,不论非法而取,或以强力而取,或者偷盗,欺骗取,不劳而获的这些财都是不义之财的,如果不义的行为就会造成人类的混乱的,所以在戒律里就制只要有主物,乃至草叶都不可以不予而取的,人家没有给,我都不拿的,微细到一针一线一草一叶的,大的就更不允许了,我们既然是佛子了,就应该去我们的贪心,要想办法去利益众生才是的,如果非礼的侵夺,这就会极大的损恼众生的,就会障碍我们的修道,所以说不管在大小乘里面,盗戒也是重戒的,所以不许偷盗的。 3.邪淫戒,生死根本,损德坏行,heng,。 如果是夫妻配偶这是正当的,法律允许的,因为夫妻有繁衍子孙的这种责任,这是人伦的正份的,如果邪淫,就会引起人类的混乱,家庭不和子女纷争,所以“百 17 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邪淫是万恶之首,由于贪染淫荡,要造成生死轮回流转的,出家的戒和在家的戒不同,在家的戒杀戒是第一,要以培福培养慈心修福这是第一,出家的戒淫戒是第一,淫欲是生死根本, 爱是枷锁,男女双方一旦沾染上,彼此系意,贪爱的烦恼就会像绳索一样,由此沉溺在爱欲的烦恼当中,难以自拔,所以佛就说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会生死流转,恩爱是一个原因,淫欲是生死的根本,邪淫实在是损德的一件事情,破坏各人这种正德,妨碍社会的风化,使你不能净心,就像为魔所娆,不能入于正道,必定要沉沦于三界当中,不得出离,所以邪淫的祸患,非常的深重,佛要加以遮止不许邪淫的。 4.妄语戒,诓惑于人,必舍善路。 因为妄语是欺诳惑乱众生的。 大妄语—未证圣说自己证圣了,会让人们盲目的崇拜,蛊惑人心,佛也呵责不让随便显神通,如淫女站在十字街头一样,除了佛在教化时对于外道,为了降服他,那有显神通的时候,告诉我们不要随便去轻信一些人说的话, 大妄语--未证言证,未得言得, 小妄语--心口不实,欺诳他人。 不管大妄语小妄语都会使自己失去入道的利益,大妄语犯根本的,小妄语还可以忏悔的,应该言而可信,你说出的话要照顾到你的行,你的行要顾及到你的言的,也就是言行要一致的,言行忠信里表相应的,一个佛子,既然已经学佛,佛是真语者实语者要想学佛,一定要从真实当中求的,在虚妄之中,什么时候可以契入真如,修行,就是千学万学就是学做真人,千修万修就是要修真心的,要想早证早得,必须从真实开始,宁可丧失生命,佛的戒我要守的。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须陀须摩王,是佛的因地,是个国王,就是奉持这条的,有一天带上宫娥采女要去游玩,有个婆罗门跟他乞讨,王说可以,等我回来的时候,一定给你,没想到有一个鹿足王,很凶恶的王,长的角想鹿角一样,故称, 18 把国王抓走囚禁起来了,他说我已经囚禁了999个王了,你是第一千个,须陀须摩王就哭了,鹿足王就笑他,大丈夫还哭,须陀须摩王说我不是哭我自己,因为我有生以来没有打过妄语,我答应婆罗门回去供养他的,我现在回不去,就失信了,鹿足王说,如果你真的这么讲信用,那你回去布施那个婆罗门,然后你一定要回来的,须陀须摩王回到国内供养了婆罗门,又把王位交给了太子,又开了无遮大会,广泛的施行布施,然后就要回去,百姓不肯,王说,实语才是生人天的梯的,就回去了,鹿足王见须陀须摩王回来,想一个从虎口逃生的人为了真实语不虚妄,不畏生死,他要回来,这个举动感动了鹿足王,把999个小王交给了须陀须摩王来管理,就离开了,诸王聚会之处就叫王舍城,如果以虚为实以实为虚,造成了诓惑于人的,生到天、人当中都很难,况且能趣于涅槃能趣于成佛,就更没有指望了。 5.饮酒戒,昏性迷智,失礼破戒。 酒的定义就是饮了之后会使人昏醉的,让人神智不清丧失理智,丧失理智就不顾羞耻,很容易犯杀盗淫妄,乃至于做五逆的罪,他也不知道去恭敬三宝的,尊敬父母,没有尊卑,就会放逸致使造恶,善法不能生的,佛说酒有三十六种过失,总而言之失道破家,很多都来自酒的过患的,称酒为毒水,佛不仅不准喝,乃至用草叶沾上一滴都不可以,不可以开缘,既然我们发心受戒,那应该持戒自尊,饮酒就会丧失我们的自尊的,所以酒是产生过患的根本,佛制不许饮的。 第五科,犯缘--即犯戒的条件 犯戒也有犯戒的条件的,就是具备几缘成犯,任何一条戒都需要具足一定的条件,如果全部具足了,就犯根本罪,如果没有全部具足就犯因罪,没有果罪,所以每条戒都需有具缘的。 1. 杀戒—具五缘成犯。 19 A、有生命的众生---所杀的是有生命的众生。包括人非人畜生。 B、知是---你心里很清楚知道所对的是有生命的众生,没有想差的。 C、起杀心---对对方起杀害的心,如果没有杀心就落在开缘里面的,比如好 心照顾病人,病人却死了,对畜生没有杀害的心,属于误杀。 D、兴方便—就像我们做种种事情都需要有个前方便,做一个准备工作,要 杀众生也要兴方便的,要准备杀具,做前方便的工作。 E、命断犯---如果对方的命断了,那就犯了,他的识气暖断了,就谓之为杀 了。 2.盗戒具六缘成犯。 A.有主物---就是拣别无主物的,街上的垃圾堆没人要的属无主物不犯,有主 人的物,包括三宝物,人物,非畜物,非人物,畜生物,,有轻重之分罪是 不同的。 B.有主想---是有主的东西,你现在没想错,你想的也是有主的东西。 C.有盗心---你有偷盗的心。 D.是重物---五钱或值五钱的东西,盗戒里也有犯重犯轻的情况,犯重就是你偷 盗了五钱或者价值五钱的东西,如果盗轻就不会犯根本。 E.兴方便---就是偷盗前做得准备工作,怎么偷法,从哪走,拿什么东西,要做 前方便的。 F.举离本处---前五缘具足了,到最后只要使这个东西一动,离开本处就犯到根 本里面。 3.邪淫戒---自淫,优婆塞,夷,自己造淫境,自己主动的去行淫欲。 具四缘成犯 A. 是正境---男二,口,大便道,,女三处,口,大便道,小便道,。 B. 兴染心---自己主动的,他有欲染的心,而不是在睡眠当中。 C. 起方便---动身,向对方走去,口里说淫欲的话,走到对方的跟前摸 20 触等等。 D. 于境合---双方接触到如毛头许。这个就犯。 逼淫,不是自己主动的,而是被动的,有冤家来逼的,冤家有强冤家 ,如国王,贼人,坏人,,还有软冤家,不是用强硬的手段而是用甜言 蜜语来引诱,,具缘有四, A. 是正境---男二处,女三处。 B. 为缘逼---被冤家所逼迫。 C. 身与身交触---二身相处。 D. 受乐犯---如果不受乐不犯,如反感,讨厌如热铁缠身。受乐如饥得 食如渴得饮就犯,正是我所需,。 4.妄语戒,大妄语和小妄语 大妄语,九缘成犯 .对境是人---优婆塞,夷,所欺诳的对象是人。 .人想---欺诳的时候作人想,没想差。 .境虚---就是你自己所说的证圣的境比如说见光见华证到什么果位了,境是虚 的假的不实的,自身根本就没有所证的。 自知境虚—自己也知道自己本来实无所证,开增上慢人,没有证,他确实是认 为自己证了,不是打妄语,但是也要结轻罪的。 有诓他的心---有欺诓对方的心。 说过人法---所说的内容是过人法,就是指超越凡夫的那个法的,我证果了,或 得暖顶忍了,乃至说天龙来供养。 自言己证---自己说自己证得了圣人法。 言章了—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前人解---对方听懂就算。约心来说,约口来说。 小妄语,具六缘成犯。 21 1.对境是人—所对的境是人,不拣别出家在家。 2.人想。--做人想,没想差。 3.违想说—违背心里所想的来说的,妄语结犯是约心来说的,只要你所说的乖 违你心里所想的,不管你外境虚实,说了之后都犯的。 4.知违想说—明明知道,自己是违心想而说的,指有心要打妄语。 5.言了了—言语清楚明白。 6.前人解—对方听到以后懂了,就犯。 饮酒戒,具三缘成犯 1.是酒--所喝是酒。 2.无重病缘—没有重病的因缘,如果除了酒之外,其余的药治不好病,开。 3.饮咽犯—只要你一喝一咽就犯。 这是五条戒的具缘,也称犯缘,就是判断犯不犯的条件。 做菜放一点酒不可以。 妄语戒敷衍一下是不是打妄语,不能够方便妄语。敷衍时,把话题岔开,不要直接打妄语。这样即敷衍了对方,也没有打妄语。 第六科--罪相。 优婆塞受持五戒之后就要学习了解到五戒的罪相,知道什么是持什么是犯,具体每一条戒结罪轻重的情况。五条戒当中, 前四条性戒结罪分上中下三品,上品罪不通忏悔,中下品可以忏悔, 酒戒属于遮戒,只有中下二品罪,通于忏悔。 1.不杀戒—凡是有生命的众生不得故杀,不得存有杀心故意的去杀他,杀的方法, 自己亲手去杀,或者叫别人去杀,或者方便杀,用咒语杀,堕胎,破卵,用 毒药,只要让对方命断就结罪。 22 如果具备五个条件犯根本的,上品不可悔 如果缺1-2缘,为中下品可悔。 上品不可悔根本—就是杀人命断, 1.如果杀人并作人想,对方因此死了,上品不可悔根本, 2.如果杀亲身父母,圣人,阿罗汉犯逆罪 我们在受五戒的时候,在三皈得戒,三皈完就得戒体,犯杀人罪,失戒体,就不是优婆塞了,故不可悔,永远弃于佛法边外,故又称边罪。以后受八关斋戒,或出家受十戒乃至比丘比丘尼戒,或者菩萨戒,问你犯边罪否,犯四根本即边罪,如果四根本犯了,那就永弃佛法大海之外,如果有所毁犯,必须依大乘忏悔法,取相忏,得到好相之后,才去受菩萨戒,或者八戒等,只能不堕三途,性罪不免,果报不免,欠命还命,除非往生西方得证涅槃可以不受报的。 3.如果杀人,对方没有把他杀死,犯中品可悔近方便。 4.后若因此而死犯上品不可悔。 5.杀天龙鬼神,能变化的畜生,有智慧能解人语,犯中品可悔等流罪,等,相似同等,流,流类,杀人这一流类,。 6.不死犯下品可悔方便罪。 六道之中,人是受道之器,天阿修罗鬼神载道之力有点弱,他能承受的道的力就弱,因此杀了之后戒体没有失道,还可以忏悔。畜生比较诸天鬼神就更劣了,所以杀了以后罪又会轻的, 7.发心要杀而未杀,犯下品可悔远方便罪。 因罪 果罪—把人杀死,前面做的方便,方便有近方便,如杀人未死,远方便又比近方便轻的,就像做准备工作要去杀,但是没去, 8.故杀畜生,杀蚂蚁等,用有虫水,犯下品可悔等流罪。 失戒体要破根本四重,杀非人畜生,从性罪上来说,都是性命,现在约佛制戒的,我们受戒得的是无作戒体,性罪重,违无作罪轻。 23 犯四重失戒体,犯根本。中下品罪可以忏,忏了佛制戒的罪,不堕三途,但命要还,故杀有故杀的报,误杀有误杀的报。持杀戒,断轮回因,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冤冤相报,。, 2.不偷盗戒,凡是有主物,不可盗心取,如果自己取,教人取,咒取,寄物不还,寄存到你那里你不还,,赖债不还,偷税,漏税,都属盗。 有主物,1.三宝物—佛、法、僧。 2.别人物。 3.非人物。 佛物有四, 1.佛受用物,体—堂宇、衣服、床帐。 堂宇,佛在世时所住的房子,佛灭后供佛像的殿堂。 衣服床帐,佛在世时所穿、所用,佛灭后供佛的衣袍、让佛受用的庄严物。 因佛受用过的不可互易,也不可转卖,挪用,佛受用物须佛受用,遇难缘如毁寺等难缘可暂时保存,过后送还原处,佛衣袍等有损坏,妥善处理,不可随便丢弃转卖。如果是佛缘坐具等,一切天人供养如同塔寺,因为法身无相,法身遍一切处,这个无相随物表现,故这些东西是法身的体。 2.施属佛物,体—金银、钱宝、奴、畜等。 金银钱宝,供佛的钱财,可存银行长利息,归在佛的钱财里,故名无尽财。 ,本生利,利生利, 奴,专门布施给佛使用的人,侍候佛的。,有钱人家把奴婢供养给佛, 畜,专门为佛托运物品的畜生。 这些金银只可佛用,别人不能用,系属于佛,与受用物不同,受用物是佛专用,施属物钱,给佛用来买东西的,可买供养具供佛,建大殿,买佛桌,可以贸易。奴、畜属佛用。最好不要有局的,如果你心有局的,如 24 供养的佛袍,出家人没有给你搭,出家人还有过失 3.供养佛物,体—花、香、灯、烛、幢幡、宝盖。 原则上不可互用别用,开缘花多了,灯油多了。听转卖,转贸,花的钱可以买供灯,灯多可转卖,再多了变成钱,放进佛无尽财中。幢幡可改作,但不能改变本质,还做幢幡宝盖。 4.献佛物,体—瓜果、糕点、饭菜等。,侍佛人可受用,不论出家在家, 但僧物供佛的,供佛及僧的,库房里拿来供佛的,必须入库,属僧物。施主供佛的,侍佛人可处理,如果施主不局,可随分分给出家在家皆可。 佛像舍利,主人有局,偷了计值,按佛像的价值,够五犯不可悔。 主人不局,不犯。开净心供养。 法物有四, 一.法受用物,体—装经箱子,函,书柜,帕子专属于法,不能随意转变。 二.施属法物,体—金银,钱宝、奴、畜等同佛专用。 三. 供养法物,体—花、香、灯、烛、幢幡、宝盖同佛专用。。 四、献法物,体—瓜果、糕点、饭菜等。 盗心取经,经有主,按纸墨人工计值,满五上品不可悔,不满中品可悔。 佛语无价,不能用钱计算,望守护主结罪,经书的守护主,满五结罪。 烧经书如杀父母,破僧结逆罪---知道不应烧。如同烧法身父母。 中品可悔---不知烧有罪,下次不犯。 借经,有主,不还,主人生疑不知道还不还,犯中品可悔。 拒还,满五,按纸墨人工,犯上品不可悔。 盗写盗听,按价,满五上品,不可悔。 常住物,梵语招斗提奢,唐言,四方僧物。 佛法僧三宝常住之地曰常住。此常住地上,属十方三世常住三宝所共有之物, 即曰常住物。南瞻部洲之内,所有出家佛弟子众,皆悉有份。如寺院之房屋, 25 田地等不动产,法器,炊具,交通工具等动产皆是。限于当处,不得出外,但 得受用,不得分卖,故曰常住物。 僧物有四种, 1.常住,人,常住,物,物,常住的人受用常住的物。 体谓众僧厨、库、寺舍、众具、银钱重物、花果、树林、田园、仆畜、 生熟等物,体局当处,不通余界,但得受用,不得分卖故。固定资产,没有 分意,直接结重,上品不可悔。 纵;包括过、现、未来的出家人。 横,南阎浮提出家人。 十方三世一切凡僧,圣僧都是常住常住物的主人。望十方三世一切凡夫僧、 圣僧结罪。 寺庙僧寮,桌椅板凳,钱宝等,田地果园,仆人畜生,大寮,库房,生食, 熟食。,在库房里属常住常住物,作熟了就是十方常住物, 2.十方,人,常住,每日供僧常食,物,如僧家供僧常食,一鸣犍槌,体通十方。 四方,但局凡僧,十方,通于圣贤,今世凡多圣少,故但言四方。惟局本处, 不出外也。 横,南阎浮提出家人。 板声一响,进来所有出家人都有份,随人一饱,不准带走。 有守护主,望守护主结罪,没打板先吃饭,上品不可悔。 没有守护主,没打板吃饭,中品可悔,望十方僧结罪,没有满五意故。 3.现前,人,现前,物,物,居士供养现前僧的,衣服或卧具等. 谓僧得施物,唯施此处,现前僧得故。供养现前僧。 物在施主手中,望施主结罪。 交给执事人,望执事人,守护主,结罪都是满五结重,上品不可悔, 不满,中品可悔。 26 4.十方,人,现前,物,物,十方的人分现前的物。 如亡五众轻物,施时,非施时。 东西是现前,十方人来分,须打板集僧作法。 亡五重物、钱宝归常住,柜、椅、桌子归常住。 亡五众轻物、自身修道的东西现前羯磨打板得分,若未作羯磨,若有盗者, 从十方僧得罪,若已作羯磨,从现前僧得罪。 出家人在白衣家往生重物—归附近寺庙。 轻物—随来的出家人作法就分。分到他的手里的再给你 就没关系了,可以的。 施时,居士专门供养安居僧的。 非施时;不局时节。 ,佛说,我在僧数,供僧的功德很大, 犯成持,没有戒不能成佛,一定要受戒,受了戒之后就要学习,了解了戒相, 便于我们行持,懂了以后,可以反罪为福,随损一毫常住物望十方凡圣僧结 罪,随一毫供养常住,福报很大,以前所犯,可以补偿,加倍才可以,持戒 念佛,真能持戒,往生顺利。 两种健儿,1.净持不犯。 2.犯了能忏,忏悔之后还是健康的人。,犯戒有忏悔法。, 1.常住常住物,固定资产,没有分意,虽然境有很多,但直接结重,上品不可 悔。非理侵损或盗用,满五钱,上品不可悔。如果不作任何法,把东 西给别的寺院,不可以。 2.十方常住物,有守护主,望守护主结罪,没打板先吃饭,上品不可悔。 如10元一人分。 没有守护主,没打板吃饭,中品可悔,望十方僧结罪,没有满五 义故。如10元十方僧分。 27 3.现前现前物,物在施主手中,望施主结罪。 交给执事人,望执事人,守护主,结罪。 都是满五结重,上品不可悔,不满五,中品可悔。 4.十方现前物,东西是现前,十方人来分,需打板集僧作法。 没打板前—中品可悔,望十方人结罪,不满五。 打板后---满五上品不可悔。望分的人结罪。 盗三宝物,1.有盗心,2.互用都犯盗。 佛法物不可僧用,没有人能给佛和法做主故,不可互用,不可违背施主心。 互用除了盗罪,还有不学无知罪。,愚痴罪, 僧物有开,作羯磨可佛用。 三宝物不能互用,因为供佛的果报和供僧的果报不同。施主心愿不同果报也不同,不能违背施主意。因果全毁。 盗人物,一.正物主—正式是东西主人。 1.对东西有我所心,有守护心—如柜里东西。 2.对东西有我所心,无守护—如稻田。 3.对东西无我所心,也无守护—如地下宝藏,不知故。 以上望正式物主结罪。满五上品不可悔不满中品可忏。 二.守护主—看守人,望守护主结罪。 1.有我所心,别守护,知我有份,但没分,如僧物, 2.无我所心,别守护,东西被官家没收了,不想要了, 3. 无我所心,官家守护,东西丢了,官家追回并守护,望官家结罪,本 人无我所心故,同样满五上,不满五中。 盗非人物,神、鬼—神庙中物,有守护主同样满五上品,不满中, 无守护主 中品可悔。 盗畜生物,下品可悔。 28 钱体----五钱,够五钱或超过五钱上品不可悔。 三、四钱中品可悔。 一、二钱下品可悔。 《萨婆多论》, 1.以佛制的王舍城国法来制五钱。,一比丘盗国王木材,犯国法五钱死罪。, 2.随有佛法处,用什么钱来制。,现有佛法处的国家的五钱,但钱不同, 3.随有佛法处,以国法盗几钱死罪来判。,如盗5万死罪,盗1万即一钱, 1.钱有贵有贱,如钱贵时10元判重,钱贱时同样10元判轻。 2.贵处盗,贱处卖,以贵处结罪。 3.钱贵时盗,贱时卖,以钱贵时结罪。 4.数数盗四钱,后悔不盗。轻罪。,虽过五钱,但有断心故, 5.烧、埋、坏色,教他盗,虽自己没得,结重。 6.多人遣一人盗五钱多人分,一切同得重罪。 7.多人共盗五钱作一份,同得重。 8.亡五众物,没做羯磨前盗,结轻,十方人结罪不满五故, 9.盗五人各一钱结重,每人拿一钱让一个人掌管,望守护主结重, 上品不可悔根本罪 满五钱。 中品可悔近方便罪 但取没有离处 中品可悔等流罪 取他物不满五钱 下品可悔远方便罪 起心盗而未盗 下品可悔等流罪 不予而取一、二钱,三钱以下。 下至草叶不盗。 3.不邪淫戒 人妇,人女,人童女,二形, ? 非人妇,非人女,非人童女,非人二形?正道 女三处, 男两处 29 畜生女 ,畜生童女,畜生二形 ? 死尸 多半坏半坏? 瓶口 ?非道…… 上品不可悔的根本罪---正道 中品可悔的近方便罪---二身和合就停止了,没有进行。 中品可悔的等流罪---非道 下品可悔的远方便---起心欲淫欲但没有做 4.妄语戒,大妄语— 上品根本不可悔---妄言我得过人法,圣人法四果,四禅八定,一切出离法要,乃 至修五停心观,没得说得了,都是不可以的,还说见着天人来跟我说话了等 等,只要没有的话你就编造来说的,都属于大妄语,是不可悔的根本罪。向 人说证果乃至罗刹来到我所等,只要对方听懂你说什么就犯了上品根本不可 悔。 中品可悔近方便罪---误说,说不了了,前人不解,或者向龙,痴等不解语的人说。 中品可悔等流罪---向天、龙、神,能变形解人语的畜生,说自己证了果了,而且 对方也能够理解你所说的。向人说旋风土鬼,一般的孤魂野鬼,来到我这。, 罗刹来我这等。 小妄语---犯四种口过结罪 如果优婆塞,夷,向人说小妄语,就是欺诳的那些话,或者两舌拨弄是非, 或者恶口毁骂,或者绮语就是无益语,如果所说的言词清楚明白,犯中品 可悔罪,犯口四过,如果所说的言词不清楚,不明白,犯下品可悔方便罪, 如果实实在在的见到了听到了感觉,摸触,到了,了知了,但你偏偏说我 没听到没看到……犯中品可悔罪。 小妄语约三时来判的, 1.就是没打妄语的时候说我要打妄语,结前方便的下品可悔罪,最小罪,一 30 个人前忏,或师父跟前忏。或一个受菩萨戒跟前忏。 犯下品前方便可悔罪 2.正打妄语时,你自己知道是在大妄语,就正式的结了小妄语的罪了,中品 可悔。三个四个人跟前忏了。 犯中品可悔罪, 3.说完了,你知道你刚才打的是妄语,又结一个后方便的下品可悔罪。 犯中品可悔罪加上一个下品后方便可悔罪。 两舌恶口绮语都是犯中品可悔, 两舌语---会勾起是非,乖离亲友的, 恶口---骂詈这些话令他人不能忍受的, 绮语—没有利益的增长放逸忘失正念的,都犯中品可悔。 不管为人处事,或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要小心谨慎才可以。有病有事要如法 请假,你欺骗来欺骗去欺骗到你自己头上去了,因果你自己去背,所以在 生活当中,确确实实要小心谨慎的。身体力行,真正按佛说的做了没有。 下品可悔的远方便---发心打妄语但没有打成。 下品可悔的等流罪---向不解语的畜生说证果了。 下品可悔--- 静处独自说证果了也要忏 5.饮酒戒—就能令人昏醉,所以佛制不可以饮酒。 如果你明明知道是酒,一滴都不可以沾的,如果你一沾就叫做饮的了。入口一 咽就犯一个可悔的罪,酒戒是遮戒,上面四种戒有上品不可悔,酒戒里没 有上品,只有中品和下品, 中品可悔根本罪---凡是酒色酒香酒味的这些饮料,随一咽咽都犯中品可悔根本 罪,或者缺一缺二,或者缺酒香,或者缺酒味了等等,无论是具足酒色酒香 酒味三个条件的,还是只有两个条件的,乃至一个条件的,只要饮用了能让 人醉的饮料,都是要结中品可悔的根本罪, 31 下品可悔---欲饮而未咽,拿到嘴边了但是没有咽下去。 下品可悔等流罪---有酒色酒香酒味饮了不醉人,也不能饮,因为他的体是酒, 随咽咽犯下品可悔方便罪,因为不醉人,所以罪要轻一点。 第七、境,持犯的境--杀盗淫妄,想,能持犯的心, 没有境想就没有结罪的标准的,结罪就会含糊笼统,分不清所犯的罪的轻重的,到底是犯还是不犯,让你知道结罪的有和无,轻和重。律中所列的境想,乃佛亲口所说,五戒的境想是弘一律师按照五戒相经里列出来的。 第一条--不杀戒,六句境想 1.人,人想 --- 上品不可悔犯重 -- 正杀人的时候也知道自己杀的是人,因为没 有想差,所以结重罪。 2.人,人疑---上品不可悔犯重— 正杀人的时候想,杀的是人呢还是非人呢,对 自己所杀的对象有所怀疑,但还是去杀了。 3.人,非人想---中品可悔----所对的是人,但他以为是非人。 4.非人,人想 ---中品可悔---是非人,他当做是人了,杀的毕竟是非人。 5.非人,非人疑---中品 ---杀的是非人,怀疑对方是非人。 6.非人,非人想 ---中品---杀的是非人,做非人想没想差。 心里真正认为的出现了差错,结罪也有轻有重的,杀畜生是下品可悔罪,虫想就落到杀畜生里面了。 第二条,不盗戒,有四句境想,值五钱以上的东西。 1.他物,他物想---上品不可悔----盗有主物的时候,也知道是有主的物。 2.他物,他物疑----上品不可悔---盗有主物的时候,怀疑是不是有主物,但还是盗 了。。 32 3.无主物,有主物想---中品可悔—没有主的东西,但却认为是有主的。 4.无主物,无主物疑---中品可悔—盗的是没有主的东西,却怀疑是否有主。有疑 就不应该偷。何况是认为有主的。如果不够五钱就 轻一点,下品罪。 第三条,不邪淫,六句境想 1.是正道---正道想,正道疑,非道想--优婆塞夷行邪淫的时候,无论是正道,或是 正道有疑,乃至作非道想,只要身接触是正道如毛头许,通通结上品不可 悔罪。 2.是非道---道想,非道想,非道疑--即使是非道,作道想非道疑非道想,结中品可 悔罪,就是在非道骨间行淫。 优婆夷—按照比丘尼的戒律,不管你境想不境想,想对了想错了,一律都犯 重。 第四条,妄语戒有六句境想 1.是人—人想---没有得上人法,而向人说自己已经得了上人法,说的时候是作人 想,没想差。就结上品不可悔。 2.是人—人疑---没有得上人法,而向人说自己已经得了上人法,说的时候怀疑对 方是否是人,因为对方确实是人,结上品不可悔罪。 3.是人—非人想--没有得上人法,而向人说自己已经得了上人法,说的时候认为对 方是非人,结中品可悔罪。 4.非人—人想---没有得上人法,而向非人说自己已经得了上人法,说的时候认为 对方是人,结中品可悔罪。 5.非人—非人疑--没有得上人法,而向非人说自己已经得了上人法,说的时候怀疑 对方是非人,结中品可悔罪。 6.非人—非人想--没有得上人法,而向非人说自己已经得了上人法,说的时候认为 对方是非人,结中品可悔罪。 33 第五条,饮酒戒--有六句境想 1.2.是酒--酒想,酒疑—只要是酒,一饮随咽咽结中品可悔罪。无上品故。 3.4.是酒—非酒想,非酒—酒想,只要一饮,咽咽结下品可悔罪。 5.6.非酒—非酒疑,非酒--非酒想,不犯。因为本身不是酒。 第八、开缘--在什么情况下不犯本罪的。 杀戒---1.盖房,劳作的时候扔刀,杖,砖瓦,石头,材木,椽柱等没想杀人,结 果落在人身上,把人砸死了,误伤不犯。误著彼人而死,无杀心故。 2.扶重病人起床卧床,或者吃错药,或者扶着从凉处到热处,或者从热处到 凉处,或者扶他入房出房了,上厕所等等来回往返,因这个原因而致死, 不犯,因为看病的人是小心看护,有慈悲心,误伤无害心,不犯。如果漫 不经心不顾后果,死掉不开。一切无害心不犯。但是误杀有误杀的果报。 3.痴狂,控制不了自己,心乱,迷失心性,或生病或被非人打,,痛恼,因病 痛苦,所缠,控制不了自己,迷失本性,不知自己是谁不犯。如果你知道你 自己是谁,同样结罪。 盗戒---1.认为是人给的---他与想不犯。明知他人不给故意去想不行。 2.误认为是自己的—己物想不犯。误认为是自己的东西。 3.认为是垃圾---粪扫想不犯。做粪扫无主物想。 4.暂借用后还想---知道是有主物,暂取,暂借,想没盗心不犯根本。,佛 制不许不问主而用他物,故犯下品可悔, 5.不分彼此的两个人---亲厚谊想--难做能做,难与能与,难忍能忍,秘事 相告,互相覆藏,照顾不舍,贫贱不弃,才可以。,不 是亲厚不能强作亲厚, 淫戒---1.睡眠中不犯。冤家来逼,无所觉知。 34 2.冤家所逼,不受乐不犯。如果一念没有淫意不犯。有一点就犯。 大妄语戒---1.戏笑说不犯上品,犯下品可悔。,违背说话仪则故,不准随便开玩笑, 2.急急说,不清楚,犯下品可悔。,乖违说话仪则, 3.屏处独说 犯下品可悔。,违背说话仪则, 4.欲说此错说彼 无意故开缘。表达错误,无欺诳心。 酒戒---1.非酒作药不可 开用酒做药,不犯。 2.外用涂疮 不犯 开。 第九、悔过 既受五戒,就要尽形寿尊重珍敬持守不犯的,佛念我们凡夫惑重业习深,有的人脾气太大,有的人贪心太重,无始劫来今生就这样带来的,如果不知道修行,贪嗔痴越养越深,如今刚受戒要一下改正很难,佛说我有两种健儿,一种净持不犯,一种犯了能忏,还是我的好儿子,这就立了忏悔法,只要你能够如法的忏悔还能恢复清净的戒身的,忏是梵语忏摩,悔是华言悔过,忏的华言就是悔往,悔就是以后不再犯了,如果要忏悔,先要懂得忏悔的方法, 罪分二种,1.犯戒的罪,违反佛所制的戒,无论轻重都要结罪。有上品罪,有 中品罪,有下品罪。 2.业道罪,也叫性罪,四重戒及十善业,果报在三途,不论受不受戒, 都要遵照因果律受报。 受了五戒之后如果有毁犯,就有一个犯戒的罪,还有一个业道的罪,灭罪有事忏和理忏。通大小二乘, 事忏,1.作法忏—小乘忏法,受五戒以后,佛有教给你怎样来忏罪,小乘忏法, 灭犯戒罪,灭中下品犯戒罪。按仪轨,如发露,责心忏,对首忏, 灭犯戒罪。灭犯戒感召三途的果报的。 35 2.取相忏—大乘忏法,有相,比如拜占察忏,拜八十八佛,诵大乘经,你 念佛,有个日子的,或三个月,二十一天等,按日期你做完了,最 后一定要见到好相,佛来摸顶,见光见华,这才能证明你的罪灭的 了,灭业道罪,灭上品根本重罪。但是仍然不失世间的因果,误杀 还要受误报。可以重报轻受。 以上两种忏悔法,虽然能灭犯戒罪和业道罪,可以灭除未来三途的苦报, 但业果仍然存在,但有方法,要好好持戒念佛,往生西方。 理忏,3.无生忏—大乘忏法,灭根本无明烦恼,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 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真正要了解到我们的罪业从 哪来的,杀盗淫妄还不是从心起的,心的根从哪来的,如果了解到诸 法实相的道理,你没罪的。真正能追到心的根本之处,无明那,你了 达这一切法悉皆空寂,你心性本空,当然罪不罪不可得的,如果没有 了达到真相,因果一定在的,,很难没这个程度,忏悔不了。 证到无生法忍之后,这个报很容易还,没有痛苦的,就像安世高还命 债一样,所以发愿希望冤亲债主在我没证得无生法忍之前不要来找 我,证到了就不怕了,有把握往生西方了,来找我我可以超度,没到 那个程度说到了那个程度,对自己是一个欺骗,也是谤法。, 作法忏,按照忏法,犯戒罪就灭掉了。 取相忏,必须见华见光,不见好相,犯戒罪不除。 根本罪在小乘是不通忏,不许再受五戒、八戒。 1.犯根本须用大乘取相忏,见瑞相,随见一种,许再受五戒,八戒。 2.犯中品可悔根本罪,方便罪,因罪,,等流罪,要清净大,菩萨僧,小,声 闻僧,众三人前忏。出家众三人,菩萨僧也要三人。 3.犯下品可悔方便罪,等流罪向一个人前忏,或出家人,或一个清净五戒者。 如故杀,先发露 36 师前忏,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故杀虫命犯下品可悔恶作罪,及此方便(都有方 便罪)恶作罪,此所犯罪,我今于大德前,从清净,受戒,来,并皆发露。不 作覆藏,覆藏会随夜增长,,由发露已,便得安乐。 三说。 师言,汝见罪否, 答;我见罪。 师,将来诸戒能善护否, 答,能护。 师,善。 答,尔。 第十,警策列出五戒的持犯果报来警策也起教诫之用 《优婆塞戒经》,人有五种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的,如果做了五件事杀盗淫妄酒,这样就不能增长财命的。 如果杀生,一切众生因杀生故,获恶色、恶利、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贤圣呵责,舍此生后,堕地狱,多受苦恼饥渴报,在地狱时间长,后得人身,恶色短命贫穷报,由于一人杀生,让五谷悉皆减少,这个人要,祸,殃流天下。所以要劝人受三皈五戒,劝一个人行善,这个世界上就少一个恶人,就少一份灾难,多一个善人这个世间就多一份温和,故当劝人受五戒。 偷盗,堕地狱,后世为人,受贫穷报,即使得到很快失掉,不被父母兄弟姐妹所爱念,身常受苦,心常怀忧恼,因偷盗故,凡所食啖,不得色利,乏味,,殃流万姓,涉及到其他人地球为什么会毁灭共同造业所致,。 妄语,堕恶道,若得为人,口不具足,牙齿不好,所说真实,人皆不信,即使宣说正法,人不好闻,由于妄语故,外面资财减少,殃及众生。 饮酒,也是堕落,转世为人,好丢财物,身心多病,常乐斗争,恶名远闻,丧 37 失智慧,心常狂乱,不能系念不能思维善法,由于一个恶人做恶,外面一切资财臭烂。 邪淫,也是堕落,如果得人身,后世为人,恶色恶口,人不喜见,不能守护妻妾男女的,家庭背叛,由于这个人作恶,也会殃及其他人,一切外物不得自在。如发大水贪心大感召的。 受五戒,给这个世间增添一份美好,人人都受五戒,这个世间一定安宁。 持戒的果报-- 持不杀戒,无畏施,众生见你不畏惧,如保护者,离杀业慈心增上,烦恼减少,杀业根在嗔恨心,能持此戒断嗔恨心,蠲除热恼,少病长命,众生清净,鬼神守护,常无恶梦,亲眷快乐,解除冤结,广结善缘,离恶道恐怖,命终生天,未来世富贵自在。受持此戒念佛发愿,定能往生净土。,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犯杀戒,堕三恶道,生在人中多病短命,所感外物,皆少光泽,不会久在,常怀嗔毒,事事不觉,心怀恐怖,做恶梦,众生不喜见,命终狂怖恶死。 持盗戒,资财盈竭,多人爱念,善名流布,十方赞叹,处众无畏,人不敢欺,身心安乐,命终生天。 犯盗戒,堕三恶道,生在人中,贫穷下贱,多得资财而不能自在使用,苗稼房产遭到水火霜雹等灾,别人失掉东西,常常对自己产生怀疑,心常受苦。 持不邪淫戒,诸根调顺,永离喧掉,很容易修禅定,想得真正禅定,要想生色界,必须断淫欲,很容易修禅定,得真实慧。人天尊敬,诸佛赞叹,如果戒邪淫的人,未来人中,父母宗亲妻子眷属,乃至朋友,都会贞洁和顺,纯洁无杂,有离于女,男,人所有过失。戒正淫将来一定成佛。得马王阴藏相,佛三十二相之一,解脱生死,早证菩提。 犯邪淫戒,堕三途,后生人中,妻不贞良,眷属不得随意,生死之根,淫欲为因,生死为果。,三苦八苦,生到死种种苦恼,受轮回苦, 持妄语戒,口常清净,就像口里散发莲花香气,为诸世间之所信敬,自心欢喜, 38 大家见了也欢喜,未来生处,常常听到如意音声。不会听到恐怖音声,增自威德,得无碍辩。 犯妄语戒,堕三途中,多被诽谤,被他常常所欺诳,所说的话无人信受,说话时表达不明白,总不得果,口气臭恶。 持酒戒,神智清明,常有智慧,恬静安宁,善取四众,善能护戒,不犯众戒,来世生人天道中,不堕三途。 犯酒戒,死堕灌口地狱,酿酒堕酒河地狱,卖酒堕酒池地狱,生到人中愚狂,不相信正法。 诵五戒仪轨 受了戒以后就要诵戒的,既然受了五戒就不能忘记我是优婆塞夷,要诵戒的,诵戒的时候如果有条件,就要, 第一,上香。 第二,礼佛,--可以拜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三 称三拜,再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三拜, 根据你的情况,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就只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就可 以了,接着 第三,忏悔--弟子某某,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这是华严经里的偈子行愿品里,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 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极皆消灭,就算造了五无间的罪业,一 念忏悔称南无普贤王的时候,所有罪业也就消灭了,一个人他想成佛,从哪 开始,就是从忏悔开始,我们还要发愿,忏悔我们的罪业,你又有这样的愿 力,再能够精进努力,一定可以成功,如果不忏悔的人他想成佛,是不可能 的,想解脱,想生人天,是不可能的,因为不懂得忏悔的人,他怎样来改变 39 自己呢,怎么向上呢。 忏悔以后就正式的 第四,诵戒--第一不杀生是优婆塞夷戒,我弟子某某受持, 第二不偷盗是优婆塞夷戒,我弟子某某受持, 第三不邪淫是优婆塞夷戒,我弟子某某受持, 第四不妄语是优婆塞夷戒,我弟子某某受持, 第五不饮酒是优婆塞夷戒,我弟子某某受持, 就是常常警惕我们,我是优婆塞夷,这五条戒条我必须要熟悉。 第五,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 成。 第六,回向--诵戒功德殊胜行…… 40
本文档为【《在家五戒》略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14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1KB
软件:Word
页数:4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19
浏览量: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