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弟子规-故事

弟子规-故事

举报
开通vip

弟子规-故事弟子规-故事 1. 范式守信 莫忘父训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生的生活规范,是依据古代先贤们的训示和教诲编订而成的。它教导我们:作为学生,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长。其次就是做事要严谨,并且守信用。我们要平等友爱地跟身边的每一个人相处,主动去接近那些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多看书学习。 范式守信 zhāngshào 东汉时,范式从山东来到洛阳读书,他和来自河南的张劭同窗共读,志趣相投,结下了深厚的...

弟子规-故事
弟子规-故事 1. 范式守信 莫忘父训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生的生活规范,是依据古代先贤们的训示和教诲编订而成的。它教导我们:作为学生,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长。其次就是做事要严谨,并且守信用。我们要平等友爱地跟身边的每一个人相处,主动去接近那些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多看书学习。 范式守信 zhāngshào 东汉时,范式从山东来到洛阳读书,他和来自河南的张劭同窗共读,志趣相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学业结束后,他们不得不分别了。分别时,二人依依不舍,范式紧紧握着张劭的手说:“两年后我会来洛阳,去你家拜访。”转眼间,他们约定的日期到了。那天,张劭请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笑着说:“傻孩子~范式远在千里之外,你难道真的相信他会来吗,”没想到刚过中午,范式便风尘仆仆地赶来了。两位挚友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1 【译文】父母召唤我们的时候,要马上应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时要我们做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要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要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要虚心地接受。 莫忘父训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开国皇帝。他临死的时候,对将要即位的儿子刘禅很不放心,因此就把刘禅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并写了一封遗书来教诲他。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意思是说:不要以为坏事很小就可以胡作非为,更不要以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让众人信服。但是,刘禅并没有牢记父亲的教诲,在诸葛亮死后,它就开始听信小人的谗言,只顾享乐,最终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2. 扇枕温衾 拒收坩鲊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早晨起床后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照料父母安睡。外出时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时也一定要禀报父母,免得父母担心。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学业和事业上立下的志向不要随意改变。 扇枕温衾 东汉时,有个小孩叫黄香。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于是他就尽心尽力地侍奉父亲。夏天酷暑难耐,黄香担心父亲热得睡不着觉,于是,它每天都会在父亲睡觉之前,用扇子把蚊蝇扇跑,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冬天非常寒冷,黄香又 2 担心父亲冻得睡不着觉,就走进父亲的房间,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焐热父亲的床铺,才让父亲睡下。乡亲们知道黄香如此孝敬父亲后,都夸他是个好孩子。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译文】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能自作主张去做。如果自作主张去做了,那么你就又损为人子女应该遵守的本分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便再小,也不能私自据为己有。如果私自将东西藏起来,父母亲知道后一定会很伤心。 gānshí 拒收坩鲊 晋代名将陶侃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掌管渔业稻粮的小官吏。他的母亲身体不好,他就派人从库房里取来一罐腌过的鱼送给母亲,想让母亲补补身子。可是,母亲却把鱼原封不动地退给了陶侃,还附了一封信,责备他道:“你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官吏,就敢私自拿公家的东西给我,这怎能不让我担忧呢,”陶侃读完信,感到很惭愧,虚心地接受了母亲的训诫。从此以后,它严格要求自己,最后成了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受到老百姓的拥护。 3. 范宣惜身 孝感动天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3 【译文】凡是父母喜欢的东西,子女应当尽力为他们准备齐全,凡是父母厌恶的东西,子女应当谨慎地帮父母排除。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要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 范宣惜身 晋朝学者范宣小时候非常孝敬父母。他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后院帮母亲用刀子挖菜。范宣虽然很小心地挖菜,但还是一不小心割伤了手指,它哇哇大哭起来。母亲听到哭声马上赶过来,心疼地问道:“孩子,你的手指很疼吗,”范宣摇着头,哭着说:“我不是因为手指疼才哭,而是因为我的身体是父母给的,不能随意受到损伤。现在我把自己的手指割破了,我怕父母伤心,所以才哭。”我们也应该像范宣一样珍惜、爱护自己的身体啊~ 亲爱我,孝何难, 亲恶我,孝方贤。 【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子女我孝敬父母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父母讨厌我们,我们还仍然能孝敬他们,那才是真正的有德行,是难能可贵的。 孝感动天 舜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它非常孝顺。舜小的时候,它的父亲、母亲、弟弟都不喜欢他,总想置他于死地。他们曾经在舜修补谷仓仓顶的时候,在谷仓的下方放火,想把舜烧死;还在舜掘井的时候往井里填土,想把舜活埋。但是,舜最终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逃脱了。即使父母和弟弟那样做,舜也没有怀恨在心,而是更加尽心竭力地侍奉父母。最终,舜的孝行感动了天地。它在田间耕作的时候,大象帮他犁地,小鸟帮他撒播种子。 4. 巧劝婆婆行孝 汉文帝亲尝汤药 亲有过,谏使更, 4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译文】父母有过错时,我们就要努力劝说他们改正错误。进行规劝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脸色和悦,声调柔和。如果父母没有接受你的劝说,那么你就应该和颜悦色地再次相劝,甚至哭泣着恳求,如果因此而受到父母的鞭挞,心中也不要抱怨,以免使父母一错再错。 巧劝婆婆行孝 明朝时,有一个女孩名叫刘兰姐,聪明伶俐。她十二岁的时候就给别人做了童养媳。当时她丈夫的祖母还健在,但是她的婆婆却对祖母非常不孝顺,经常骂祖母是“老不死的讨厌鬼”,更别说侍奉祖母了。一天晚上,刘兰姐来到婆婆的房间,留着泪劝婆婆:“婆婆对祖母不孝顺,我担心这会成为媳妇学习的榜样。到婆婆老了时,媳妇也总骂您是老不死的讨厌鬼怎么办,”婆婆听后,感到非常羞愧,从此痛改前非,开始和颜悦色地对待祖母了。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译文】父母生病了,子女要事先替他们品尝汤药,看苦不苦、烫不烫。还要不分昼夜地照料父母,守候在父母的床前。父母去世后,要为父母守丧三年。在这三年中,有孝心的人常常会因为思念父母而悲伤哭泣。守丧时,还要做到夫妻不同居,还要戒除喝酒、吃肉这些生活享受。 汉文帝亲尝汤药 5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它非常孝顺自己的母亲薄太后,有一次,薄太后生了一场大病,三年都卧床不起。汉文帝对于母亲的病非常着急,不仅亲自为母亲煎汤药,在母亲喝药之前,还要自己先尝一尝,觉得汤药不苦也不烫的时候,才让母亲喝。他还经常守候在母亲床前照顾,在母亲睡熟了的时候,他才趴在母亲的床边睡一小会儿。朝廷内外的人无不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汉文帝也因此而更受人民的爱戴了。 5. 闻雷泣墓 煮豆燃箕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译文】在为父母办理丧事及守丧期间,要严格依照礼仪要求来做,祭拜父母一定要做到真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他们活着时一样恭敬。 闻雷泣墓 晋朝时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他对自己的父母非常孝顺。他的母亲很怕打雷,因此,每当打雷的时候,王裒总会守护在母亲的身边。母亲去世之后,他专门在母亲的坟墓旁边修筑了一间小屋,住在里面,守护着母亲。每当遇到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天气,王裒就马上从小屋里跑出来,跪在母亲的坟墓前,大声说:“母亲~请不要害怕,儿子就在您的身边。”然后,他就一直跪在坟前,直到雨过天晴才离开。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译文】作为哥哥,要懂得关爱弟弟,作为弟弟,也要懂得尊重哥哥。哥哥和弟弟和睦相处,这其中便包含了孝道。 煮豆燃萁 6 曹丕和曹植都是三国时期的为国国主曹操的儿子。曹植从小就才华横溢,深得曹操喜爱,因此引起了曹丕的嫉恨。曹丕继位后,便想设计杀掉曹植。有一天,曹丕把曹植叫来,限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判他死罪。曹植听后,很快就想出了一首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其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说:“兄弟手足,就像那豆和豆秸,本是一母所生,你为什么不念手足之情,要加害我,”曹丕听后非常愧疚,当即打消了杀曹植的念头。 6. 折箭教子 孔融让梨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译文】把钱财等物看轻、看淡,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言语上能够包容忍让,不必要的冲突和怨恨自然就消除了。 折箭教子 元太祖铁木真的母亲一共生了五个儿子,这几个儿子的脾气都比较暴躁,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争执。有一天母亲将五个儿子叫到身边,给他们每人一支箭,让他们把自己手中的箭折断。兄弟五人不费吹灰之力便将手中的箭折断了。然后,母亲又将五支箭捆在一起,递给五兄弟,再次让他们折箭。这回,他们使出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折断箭。这时,母亲语重心长地说:“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战无不胜啊~”从此兄弟五人和睦相处,再也不闹矛盾了。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译文】不论是用餐,还是就座、行走,都应该礼让长辈,让年长的人在先,年幼的人在后。 孔融让梨 7 孔融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它从小就非常懂礼貌,与别人相处时非常谦让。有一次,父亲带回家一框梨,让几个儿子一起吃梨。孔融从框里挑了一个最小的梨来吃。站在一旁的父亲看到了,便摸摸他的脑袋,问他:“你为什么不跳一个大梨吃呢,”孔融仰起头,对父亲说:“哥哥比我大,就应该吃大的;我最小,就应该吃最小的。”父亲听了孔融的回答,连连点头称赞,并告诉另外两个儿子,应该向孔融学习,做个谦让、懂礼貌的好孩子 7. 木兰从军 真人不露相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已即到。 【译文】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长辈要找的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应该代为转告。 木兰从军 六朝时,有个叫花木兰的女子,她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父亲接到了衙门送来的征兵通知。父亲已经年老,木兰不忍心让父亲去战场受苦,而她又没有哥哥,弟弟还太小,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到了战场上,木兰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奋勇杀敌,从军十二年,屡建奇功。战争结束后,木兰回到家中,脱下战袍,换上女装,又开始了她平静的生活。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译文】 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接称呼他们的姓名;在长辈面前,不要故意夸耀自己的才能。 真人不露相 8 温如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富家公子,非常爱好琴艺。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一个道人身背一把古琴在赶路。温如春想卖弄一下自己的琴艺,便说:“我可以弹几曲吗,”道人欣然应允。可温如春弹完几曲后,道人只是微微笑了笑,一句话都没说。温如春着急地问:“你为何一言不发,难道我弹得不好吗,那就让我见识一下道长的技艺把~”道人接过琴来,只轻抚了几下,其音便如流水淙淙,又如晚风轻拂。温如春自愧不如,连忙行大礼,拜道人为师。 8. 张良纳履 葛书思仕不离亲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译文】在路上遇见长辈,要赶紧上前行礼问候。长辈没有事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敬地站着,等待长辈离去。 张良纳履 汉高祖刘邦有一个得力谋士名叫张良。张良从小就待人谦和有礼。有一天,张良正在小河边散步,见桥栏上坐着一位老翁。这老翁见张良走过来,故意把脚上的鞋丢到桥下,然后冲着张良喊道:“小子,给我把鞋捡上来~”张良一声不吭,下桥把鞋捡来了。不料,老翁又让张良给他把鞋穿上。张良二话没说,恭恭敬敬地给他老翁穿上了鞋。这个老翁是个军事奇才,它见张良如此尊敬长辈,就把自己满腹的文韬武略传授给了张良。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译文】遇到长辈时,骑马的要马上下马,乘车的要马上下车,向长辈行礼问候。等长辈离去约百约步之后,我们才能离开。 葛书思仕不离亲 9 宋朝有个人叫葛书思,进士及第后做了官。葛书思想带着年迈多病的父亲赴任,以便悉心照顾父亲。但是父亲却不想走,葛书思想:“我怎能为一点官俸而轻易离开自己年迈多病的父亲呢,”于是,他立即辞官回家,奉养父亲。十几年过去了,他孝顺父亲的美名传遍了全国,还传到了皇上那里。皇上被他的孝心所感动,请他再次回朝做官,但葛书思还是坚持要带着父亲赴任。父亲见儿子不愿离开自己,只好答应了儿子,随他一起到了任所。 9.玄奘就座 陈元方辩理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译文】当长辈站着的时候,我们作为晚辈,不应先坐下来;等长辈坐下,吩咐我们坐下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坐下来。 玄奘就座 玄奘是唐朝著名的佛教学者,他从小就非常尊敬长辈。它八岁时,有一次,父亲给他讲解:《孝经》:“曾子听老师讲书时,总是恭恭敬敬地站着,他说站着听讲是对老师的尊敬。”这时,父亲抬头抬头一看,发现玄奘已经离开了座位,站到旁边了。父亲叫他坐下来听讲,他却说:“曾子听老师讲书时都是站着的,我听父亲讲书又怎么敢坐着听呢,”后来,玄奘去印度求取佛经,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译文】在长辈面前说话时,声音要柔和适中。但如果声音很低,以至于长辈无法听清楚,也是不对的。 陈元方辩理 10 陈实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小县令。一天,陈实与一位朋友约好要在中午一起出行,但是那位朋友却没有按时赶到。陈实便让儿子陈元方在家等着,自己先走了。直到下午,那位朋友才慢吞吞地来了。他发现陈实已经先走了,就生气地说:“说好了一起走,他却先走了,真是不讲信用~”陈元方不卑不亢地说:“你们约好中午走,可你下午才来,是你先不讲信用的。”那人听了,无言以对,非常惭愧。 10.巧对尊长 桓石虔敌营救叔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译文】进见长辈的时候,要快步上前,退出的时候,动作要缓慢。长辈想你问话的时候,要站起来回答,而且要注视着长辈,不要左顾右盼。 巧对尊长 东汉文学家孔融从小就能言善辩。他十岁时,有一次去拜访河南太守李元礼。看守见他是个孩子,不让他进门。孔融称自己是太守的亲戚,于是受到了接见。李元礼问他:“你为何自称是我的亲戚呢,”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子曾向您的祖先老子(李耳)请教过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有师生之礼,所以咱们有亲戚关系。”在座的人听后都很吃惊。其中一个名叫陈韪的学者不以为然地说:“小时聪明,长大了却未必能成才。”孔融当即反驳道:“我想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顿时哑口无言。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译文】对待自己父辈的亲友,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兄长辈的亲友,也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兄长一样尊敬。 桓石虔敌营救叔 11 晋朝有一个大将军,名叫桓石虔,他曾经随同大将桓温南南征北战。有一次,他随桓温出征到枋头的时候,他的叔叔桓冲被前秦的士俘虏了,但当时谁都不敢去敌营营救桓冲。桓石虔得知叔叔被俘,立刻快马加鞭地赶到秦军的营地,然后不顾一切地扬鞭冲入敌阵。在桓石虔的这种气势面前,没有一个秦军能够抵挡得了桓石虔的进攻。桓石虔径直冲到关押叔叔的地方,把叔叔救了出来。大家无不称赞桓石虔的一片孝心。 11.闻鸡起舞 君子正冠而死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译文】清晨要早点起床,晚上要晚一点儿再睡觉。人的一生非常短暂,转眼就老了,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光阴,不要浪费。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它有一个好友叫刘琨,两人志同道合,经常同床而眠。有一天,祖逖在睡梦中突然听到公鸡啼鸣,他赶紧把刘琨叫醒,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可我偏不这样想,我认为它是在叫我们起床呢。以后,咱们干脆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吧,怎么样,”刘琨欣然同意了。寒来暑往,他们天天坚持早起练剑,终于成为了能文能武的全才,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译文】清晨起床之后一定要洗脸、洗手,还要刷牙、漱口;大小便之后,必须把手洗干净。帽子要戴正,纽扣要扣好,袜子要穿好,鞋子的鞋带要系紧。 12 君子正冠而死 春秋时期,卫国的叛逆者挟持了相国孔悝。孔子的学生子路得知此事后,马上向孔悝家赶去。别人说孔悝家凶险,劝他不要进去,但是子路不听,还是径直走进去了。果然,子路刚进去,便遇到了敌人的剑客,子路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刀剑刺中了,而且帽子上的带子也被割断了。他疼痛难忍,倒在了地上,但他仍然用一只手扶着帽子,不让帽子掉下来,还想把带子重新系好。这就是孔子曾经说过的:“君子正冠而死。” 12. 王维的起居 颜回箪食瓢饮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译文】衣服、帽子、鞋袜等要放到固定的地方,不要随意乱放,否则,衣物很容易就被弄脏弄乱了。 王维的起居 唐朝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此人生性恬淡,特别爱好干净,他的住处无论什么时候看起来都是整整齐齐的。他每天从朝廷回到家,一定要先扫一下地,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了,然后再点燃麝香,让整个屋子里都充满淡淡的香气。人置身于其中,就想到了寺院一样,会产生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王维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就坐下来开始读书、作诗,因此,我们读他的诗歌的时候,总能体会到诗歌中透着一种平淡、闲适的意境。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13 【译文】穿衣服注重的是干净、整洁,不要讲究昂贵、华丽。拜见长辈时,要依照自己的身份来选择所穿的衣服,平时穿衣要和自己的家境相称。在饮食方面,不要挑三拣四。要适时适量地吃饭,不要暴饮暴食。 颜回箪食瓢饮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共培养了三千多名弟子。在所有的弟子中,孔子最喜欢颜回。在孔子眼中,颜回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完美。有一次,孔子以颜回的饮食起居为例,赞扬颜回品行高洁。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说,颜回用竹器盛饭吃,用木瓢舀水喝,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清贫生活,但颜回却生活得很快乐,真是高尚啊~ 13. 酒极则乱 孔子待人以礼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译文】我们年纪还小,千万不能饮酒。人一旦喝醉了酒,就会丑态百出,让别人笑话。 酒极则乱 唐朝大诗人李白非常喜欢喝酒。有一次,他在皇宫中喝醉了酒,就迷迷糊糊地对坐在身旁的宦官高力士说:“给我把靴子脱掉~”高力士一时没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就帮李白脱掉了靴子。事后,高力士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总是找机会报复李白。有一次,高力士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在诗中把您与下贱的赵飞燕相提并论,他是在故意侮辱您哪~”杨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话,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李白因此而失去了被重用的机会。 步从容,立端正, 14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译文】:走路的时候,步态要从容大方,站立的时候,身体要端正笔直。作揖时要深弯腰,叩拜时要恭恭敬敬。不要踩踏门槛,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不要叉开两条腿坐着或蹲着,更不要摇晃大腿。 孔子待人以礼 孔子为人处事非常谨慎谦虚,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在家乡,他跟亲朋好友谈话时,举止温和恭顺;在祭祀和朝见的场合,他却十分健谈,讲话清楚明白。由于他的地位仅相当于下大夫,因此他与朝中的下大夫说话时,从容不迫,侃侃而谈;而与上大夫说话时,他又和颜悦色,十分谦恭;如果国君临朝,他则一切都按朝仪去做,显得小心谨慎。孔子的这些举止行为,都是以周礼为规范,人们都称赞他举止优雅,有风度。 14. 暗室不欺 孟母三迁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人虚室,如有人。 【译文】掀开帘子的动作要轻,不要发出声响。转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到其他物体的棱角上。拿着空的器具,要像拿着盛满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翼翼;进入没人的房间,要像房间里有人一样谨慎。 暗室不欺 15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有个名叫籧伯玉的士大夫,此人严格恪守各项礼仪。一天晚上,他驾车从卫灵公的大门前驶过。按照当时的礼制,士大夫在经过君王门前时,应该下车,并向着王府的大门行礼。籧伯玉路过卫灵公门前时,路上并没有其他人。即使他不下车,径直向前驶去,也不会有人知道,但是籧伯玉仍然遵守了礼制,主动下车,向着王府大门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然后才驾车离去。后来,这件事被人们传为美谈。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译文】做事不要慌张,一慌张就容易出错。不要因为害怕困难而畏缩不前,也不要敷衍了事。凡是经常发生打斗事件的不良场所,千万不要接近。凡是邪恶、怪癖的事情,千万不要好奇地去追问。 孟母三迁 战国时期,有个著名的思想家叫孟子,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当时,他家住在墓地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常模仿别人哭拜。他的母亲认为这种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很快又模仿别人做生意。母亲又想:“看来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啊~”于是她又把家搬到学堂附近。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后来,孟子认真读书,成了一个大思想家。 15. 程门立雪 宋濂借书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杨。 16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译文】在进入别人家门之前,要先问一声有谁在家;在进入厅堂之前,要大声告知主人。如果屋里的人询问你是谁,要清楚地告诉对方你的姓名,如果只说“吾”或“我”,别人就无法弄清楚你到底是谁。 程门立雪 程颐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为人严谨,学富五车。当时,许多读书人都想拜他为师。杨时和游酢当时正在京城求学,他们也打算拜程颐为师。一年冬天,他们结伴前往程颐家中拜师。当他们冒着风雪赶着程颐家时,却发现程颐正在小憩。他们就恭恭敬敬地站立在门外,等候程颐醒来。半个时辰后,刚刚睡醒的程颐看到他俩站在门外,已经像雪人一样了,颇为感动,不仅欣然答应收二人为徒,还将毕生学问倾囊相授。后来,杨时和游酢都成了知名的饱学之士。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人借物,有勿悭。 【译文】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先向别人明确地提出请求;如果没有事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就擅自拿走,那就相当于偷。借用了别人的物品,要及时归还。别人向自己借用东西时,不要吝啬,要慷慨地借给对方。 宋濂借书 宋濂是明朝的大学问家。他从小喜欢读书,但由于买不起书,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有一次,宋濂向别人借书,人家不愿把书借给他,宋濂便和对方讲好了还书 17 的期限,对方这才同意。宋濂借到书后,决定连夜把他抄下来。当时正是隆冬腊月,母亲心疼地说:“都半夜了,天亮再抄吧~”宋濂说:“明天就是还书的日期了,我得守信用,所以今晚一定要抄完。”第二天,宋濂冒着大雪去还书,那个人非常感动,后来宋濂再去借书,那人便不在设定还书期限了。 16. 韩云门娶盲妻 诸葛恪替父解围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译文】一旦开口说话,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诚实守信。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欺骗及花言巧语是根本行不通的。 韩云门娶盲妻 韩云门是清代的一个文人,不仅文采出众,而且非常守信。在他与戚氏女订婚后,戚氏女却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后来病治好了,却双目失明了。女方的家长通情达理,担心自己的女儿今后会成为韩云门的累赘,于是提出退婚,韩云门极力反对,说:“既然我们已经订了婚,就应守信用,我绝不能因她双目失明而弃她于不顾。”后来,韩云门中举后被派去外地做官,他带着妻子一同上任。夫妻俩亲密无间,人们无不称赞韩云门品行纯厚。 话说多,不知少, 惟其是,勿佞巧。 【译文】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实实在在,不要说些不切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诸葛恪替父解围 诸葛恪是三国时期东吴的谋臣诸葛瑾的儿子,从小就很聪明懂事。有一次,六岁的诸葛恪随父亲参加一个宴会。当时,孙权见诸葛瑾的脸像驴脸一样长,想戏弄 18 他一下,就让一个下人牵来一头驴,驴脸上挂着个标签,写着“诸葛子瑜(即诸葛瑾)”四个字。百官看了,哄堂大笑起来。诸葛恪见状,非常生气,他拿起毛笔,在标签上加了“之驴”两个字,这下就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诸葛恪因此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17.口蜜腹剑 道听途说 刻薄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译文】说刻薄挖苦的语句,用肮脏下流的 词汇 英语3500词汇语境记忆pets3考试词汇二年级反义词和近义词初中词汇词汇大全考研英语二高频词汇表 ,以及粗俗不雅的小市民习气,这些不好的习惯,我们都要切实避免或戒除。 口蜜腹剑 李林甫是唐代有名的奸臣,他总是当面对人甜言蜜语,背后却想尽办法加害于人。有一次,他故意对同僚李适之说:“听说华山一带盛产黄金。如果能开采出来的话,整个国家的财富将会大大增加~”李适之信以为真,赶紧向唐玄宗提建议。玄宗一听,非常高兴,马上找来李林甫商议此事。这时,李林甫却说:“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之处,怎能随便开采呢,劝您开采的人恐怕不怀好意啊~”后来,大家知道了他的真面目,都说他“口有蜜,腹有剑”。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弄清楚真相之前,不要随便乱说。对于事情了解得还不够清楚明白,不要轻易传扬出去。 道听途说 战国时,有个叫艾子的学者在路上遇到了爱说空话的邻居毛空。毛空神秘兮兮地告诉他,有户人家养的鸭子,一次下了一百个蛋。艾子不信。毛空就增加鸭子的 19 数量。过了一会儿,毛空又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十丈宽,三十丈长~”艾子不信。毛空便改口说那肉十丈长,十丈宽。艾子忍无可忍,反问道:“世上哪有十丈长、十丈宽的肉,你亲眼见到了吗,你刚才说的鸭子是谁家的,”毛空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承认这些话都是从半路上听来的。 18.季札挂剑 裴秀学礼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译文】别人求你办的事情,你如果觉得不适宜,就不要随便答应对方。如果随口答应了,就会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季札挂剑 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国君的公子。有一次,他出使鲁国时途经徐国,就先去拜会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见到季札腰间的宝剑后,很想要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季札看出了徐国国君的心思,但因为还要出使鲁国,就没将宝剑相赠。等季札又途径徐国时,徐国国君已经去世。于是,他解下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墓旁的树上。别人都感到不解,季札说:“其实我心里早已决定将宝剑送给徐国国君了,不能因为他死了就违背诺言。”别人听了,都称赞季札是个守信的人。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 【译文】说话时要口齿清晰,吐字时要舒缓顺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更不要说的模糊不清。东家说长,西家道短,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不要去多管。 裴秀学礼 20 西晋时,有位大臣名叫裴秀,他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家中经常有客人来访。每次设宴款待客人的时候,母亲总是吩咐他为客人端饭送菜,尽力服侍客人。裴秀对此毫无怨言,他把接待客人看做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在给客人端饭送菜的过程中,他彬彬有礼,举止大方,谈吐优雅得体,并趁机与客人交谈几句,以学习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礼节。客人们见他如此虚心求知,而且很懂礼貌,都很喜欢他,也很愿意教他。后来,学识广博的裴秀成为了一位名臣。 19.以人为镜 以俭为荣 见人善,即思奇, 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加警。 【译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质,就主动向他看齐;即使目前与他之间的差距还很大,但只要努力,就会慢慢赶上的。看见别人有恶习,就要自我反省;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同样的恶习,就应马上改正,如果没有,也要提高警惕。 以人为镜 唐太宗是我过历史上有名的好皇帝,不仅有雄才大略,还善于听取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唐太宗手下有个大臣叫魏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他一旦发现唐太宗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就会立刻当面指出。唐太宗正是因为接受了魏征的建议,才避免了很多失误。魏征病逝后,唐太宗伤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齐;以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有过错。如今魏征离我而去,我少了一面明镜啊~” 惟德学,惟才艺, 不如人,当自励, 21 若衣服,若饮食, 不如人,勿生戚。 【译文】只要发现自己在品德、学问、才能、技艺等当面不如别人,就要勉励自己,奋发图强。至于穿着打扮、饮食方面不如别人,则不必悲伤难过。 以俭为荣 季文子是春秋时鲁国的宰相,生活非常俭朴。他的家人都不穿绫罗绸缎,只穿着简单的布衣。有人劝他说:“您身为鲁国宰相,您的这些做法会被人认为是吝啬爱财,不仅影响您的形象,而且与其他诸侯国交往时也有损国家的形象。”季文子听后,回答说:“我只听说君子用自己的道德、学问、才能、技艺来为国家赢得荣誉,做出贡献,没听说过要用美衣良马来赢得世人的赞誉。”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上下出现了俭朴的风气。 20.忠言逆耳 甄琛知过能改 闻过怒,闻誉乐, 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 【译文】如果听见别人指出你的缺点就生气,听见别人称赞你的优点就高兴,那么坏朋友就会越来越多,而真正对你有益的朋友就会离你远去了。如果听见别人夸奖自己就心里不安,听见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就高兴地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朋友就会越来越亲近你。 忠言逆耳 春秋时,吴国与越国交战,吴王夫差俘虏了越王勾践,并让勾践夫妇做了奴仆。三年后,夫差动了恻隐之心,把勾践放回了越国。勾践回到越国后,卧薪尝胆,励 22 精图治,还选出了绝色美女,送给夫差,想让夫差沉湎于酒色。伍子胥苦心劝说吴王不要贪图享乐,夫差不但不听,反而令伍子胥自尽。后来,果然如伍子胥所料,吴国被越国所灭,吴王夫差后悔莫及。真可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啊~ 无心非,名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 倘掩饰,增一辜。 【译文】如果是无意中犯了错,称为过错;如果是明知故犯,那就是罪恶了,知错能改,那么就跟没有犯过错误一样;如果知道自己犯了错误还不肯承认,故意掩盖,那就是错上加错。 甄琛知过能改 北魏时期,有个将军叫甄琛,他年轻时迷恋上了围棋,经常通宵达旦地下棋。有一次,已经半夜了,他还没过足棋瘾,便吩咐老仆人站在他旁边,手拿蜡烛为他照明。可仆人实在太困了,稍一走神,手中的蜡烛便掉到了地上。甄琛大怒,要痛打老仆人。仆人委屈地说:“您若因读书而让我彻夜执灯,老奴将不辞劳苦。但您却因迷恋下棋而让我彻夜执灯,还要打我,这恐怕不合情理吧,”甄琛听后很惭愧。从此,他日夜苦读,终于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大将军。 21.宽以待人的王旦 将相和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译文】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应该关心爱护,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大地上。 23 宽以待人的王旦 宋朝时,宰相王旦以宽厚著称,而枢密使寇准则性情刚直,为人坦率。有一次,王旦在发公文的时候,写错了格式,寇准便将此事禀告给了皇帝,使王旦受到了责备。可王旦不但没有怪罪寇准,还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皇帝很不解。王丹说:“寇准毫不隐瞒地向您指出我的过失,确实是忠心耿耿啊~这正是我敬重他的原因。”寇准知道后,拜见王旦说:“您真是一位宽厚仁义的君子~”从此,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译文】一个人若品行高尚,名望自然就高,大家敬重他,并不是因为他的外表容貌。一个人若才学出众,名声自然就大,人们佩服他,并不是因为他会说大话。 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有一名将叫廉颇。他征战沙场,屡立战功。蔺相如与廉颇同朝做官,他凭借自己的智慧也多次立功,被封为上卿,官位超过了廉颇。为此,廉颇对蔺相如心存不满,便事事与蔺相如做对,蔺相如却处处忍让廉颇。有人询问原因,蔺相如说:“我与廉将军都是赵国的栋梁。如果我们之间不合,国家必然会因此而蒙受损失。”廉颇听闻后,非常惭愧,于是他袒露上身,背负重重荆条,亲自去蔺相如家请罪,二人从此结为至交。 22.公而忘私 不为五斗米折腰 己有能,勿自私; 24 人又能,勿轻訾。 【译文】如果自己有才能,就不要自私自利,而应该做一些对大家有宜的事情。别人有才能,也不要不服气,更不要随便说别人的坏话。 公而忘私 春秋时,晋国的南阳县缺个县令。晋平公让大夫祁黄羊推荐一个人,祁黄羊说:“解狐。”晋平公问:“他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说:“您只问我什么人能胜任这个职位,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解狐上任后,果然非常称职。又有一次,朝廷缺一个法官,祁黄羊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晋平公惊奇地问:“他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您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法官啊~”果然,祁午上任后,深受百姓爱戴。孔子得知后,称赞祁黄羊“大公无私”。 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译文】不要奉承、讨好富有的人,也不要小看、轻视贫穷的人。不要讨厌不如自己的老朋友,也不要贪恋有地位的新相识。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为人性情高雅,淡泊名利。公元405年,他当上了彭泽县的县令。这一天,督邮到彭泽县督察民情。这位督邮是个粗俗傲慢的势利小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他一到彭泽县便要求陶渊明前去见他。陶渊明正准备出发时,下属拦住他说:“大人,拜见督邮需穿官服,否则有失体统。督邮若趁机大作文章,恐怕不利于大人。”陶渊明听后,气愤地说:“我怎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陶渊明交出官印,辞官回家了。 23.杨阜被逐 平原君弑美妾 人不闲,勿事搅; 25 人不安,勿话扰。 【译文】看见别人正在忙碌,没有空闲,就不要去打搅他。看见别人心情烦躁,情绪不安,就不要去跟他说话打扰他。 杨阜被逐 杨阜是三国时魏明帝手下的一个大臣。魏明帝有个女儿乖巧可人,深得魏明帝的宠爱。但这位小公主却突然染疾去世了,魏明帝伤心欲绝,决定亲自为女儿送葬。杨阜连忙劝谏道:“您要为女儿送葬,这不合理法啊。”当时明帝悲痛至极,没有听取他的建议。杨阜见明帝不听,就反反复复地说个不停。最后明帝忍无可忍,罢了他的官。杨阜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自己不合时宜的劝谏,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使善, 人知之,愈思勉。 【译文】别人有短处,不要随便去揭露;对于别人的隐私,千万不要到处张扬。称赞别人的美德,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别人听到你的赞扬,会勉励自己,继续发扬美德。 平原君弑美妾 平原君是战国时四公子之一,他有个邻居是个瘸子。有一次,平原君的小妾看到邻居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大笑不已。邻居非常气愤,找到平原君说:“我听说你尊重名士远胜于女色,现在你的小妾嘲笑我的缺陷,对我很不尊重,请你杀了她~”平原君虽然嘴上答应了,但并没有那样做。没想到,他门下的食客们听说此事后,纷纷离开了他。平原君这才慌了,赶紧杀掉小妾,并向邻居道歉。平原君挽回了自己的信誉,食客们才又都回到了他的门下。 26 24.不计私怨 管鲍之交 杨人恶,即是恶, 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译文】到处散布别人的过失,本身就是一种过错。过分地指责别人,会给自己招来灾祸。看到别人的长处就给予鼓励,那么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道德;看到别人的过失而不加以规劝,那么双方的品行都会有缺陷。 不计私怨 吕蒙正是宋朝名臣,为人正直善良,宽宏大量。有一次,朝廷要任命高管,许多大臣都推举吕蒙正,但是有一位大臣却强烈反对,并在皇帝面前说了吕蒙正的坏话。吕蒙正的一个朋友愤愤不平,执意要调查这件事。吕蒙正忙劝阻道:“事情都过去了,我不知道那人究竟是谁,这对我今后大公无私,秉公办事不是很有帮助吗,”那位诋毁吕蒙正的大臣听说后,亲自到吕蒙正家中道歉,并终身视吕蒙正为益友。 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 己不欲,即速已。 【译文】拿别人的东西或给别人东西时,一定要分清楚轻重。给别人东西时要多一些,拿别人东西时要少一些。想让别人做一件事之前,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愿意去做。如果连自己都不愿做,就不要勉强别人。 管鲍之交 27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人,他博古通今,很有学问。他与鲍叔牙是好朋友,年轻时两人曾一起做生意。分钱时,管仲每次都会多拿一些,鲍叔牙的仆人对此非常生气,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您少,分的钱却比您多,真是岂有此理~”鲍叔牙说:“不能这么说~管仲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他家很穷,又要奉养母亲,所以我主动让他多拿一些。”管仲听说后很感动,从此和鲍叔牙成了生死之交。 25. 一饭千金 韩琦恕仆 恩欲报,怨欲忘, 抱怨短,报恩长。 【译文】他人对自己有恩德,要时刻想着报答对方,与别人结下了仇怨,要尽快忘掉。抱怨不过是一时的事情,而报恩才是长远的事。 一饭千金 汉朝著名的大将韩信少年丧父,小时候生活非常困苦。当时,他经常到淮阴城下的河边钓鱼,以填饱肚子。有一个人常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每次都把家人送来的午饭分给韩信吃。韩信很感激老婆婆,对她说:“他日我若得志,一定会报答您的~”老婆婆听了这话,责怪韩信说:“我只是不忍心看你挨饿,不图你的报答。”后来,韩信辅佐刘邦打天下,被封为楚王。他想起当年帮过自己的老婆婆,便命人给她送去千两黄金作为答谢。 待婢仆,身贵端, 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无言。 28 【译文】对待家里的婢女奴仆,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品行端正了,还要做到仁慈而宽宏大量。用权势去制服别人,虽然表面上他们服从你了,但心里还是不服,只有以理服人,才会让别人心悦诚服。 韩琦恕仆 北宋时有个大臣叫韩琦,以待人宽容而著称。有一次,一个朋友赠送给他一直珍贵的玉盏,韩琦非常喜欢,就将他珍藏起来了。后来在一次宴会上,韩琦应一位宾客的要求,取出玉盏让大家观赏。这时,一名家奴慌慌张张前来报事,不小心将玉盏碰翻摔碎了。家奴大惊失色,连忙跪在地上求饶。然而,韩琦并没有为此动怒。他笑着对家奴说:“物品嘛,总会有损坏的时候。你又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快起来吧~”众人无不称赞韩琦宽宏大量。 26.孔子分庭抗礼 齐桓公之死 同是人,类不齐, 流俗众,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译文】同样是人,却是良莠不齐,品行一般的俗人很多,品德高尚的仁者却很少。真正的仁者,大家都敬畏他,他们说话公正而毫不隐讳,也不会奉承讨好别人。 孔子分庭抗礼 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河边的小树林里休息。弟子们都在读书,孔子则在弹琴。这时,一位老渔夫将船划到岸边,听孔子弹奏。一曲终了,二人便交谈起来。交谈中,孔子发现渔夫谈吐不俗,就谦卑地表示自己愿意做他的学生。没想到,渔夫毫无反应,还傲慢地划船走了。众弟子莫名其妙,问孔子:“即使王公诸侯对您也礼 29 让有加,为何今天您却要对一个渔夫弯腰弓背呢,”孔子说:“他是个贤人,我怎能不敬重他呢,”弟子们听了,对老师更加钦佩了。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译文】能够亲近品德高尚的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因为它会使我们的品德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会随之减少。如果不亲近道德高尚的人,就会带来无穷的祸害,因为那些品行不好的小人接近你,会使你受到影响而做错许多事。 齐桓公之死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晚年的时候,很宠信易牙、开方、竖刁这三个人。管仲临死前,齐桓公问他:“在您百年之后,有谁可以代替您的位置呢,是易牙,开方,还是竖刁,”但是,这三个人都遭到了管仲的否定。管仲说他们三个都是小人,提醒齐桓公不要重用他们。然而,管仲死后,齐桓公很快就把他的提醒忘掉了,依然宠信那三个小人。后来,这三个小人将齐桓公围在高墙之内,不让任何人进去,将齐桓公活活饿死在了里面。 27.纸上谈兵 学棋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昧理真。 30 【译文】只读书,不实践,只能使自己越来越华而不实,又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只是一味地实践,而不去钻研书中的学问,就容易依照自己短浅的见识做事,而不明白世间万物真正的道理。 纸上谈兵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每次谈起带兵作战,赵括都滔滔不绝,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将才。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将廉颇率军与秦军相持四个多月,秦军一直没能攻下赵国之地。秦王就命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秦王只怕赵括。赵括也在赵王面前发誓,说自己一定能打败秦军。赵括接管兵权后,改变了廉颇的作战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完全照搬兵书上的条文来指挥战争,结果全军覆没,他自己也死于秦军箭下。 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 此未终,彼勿起。 【 译文】读书讲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用心想、仔细看、专心读,读书时要确实做到这三点。正在读这本书时,就不要想着那本书。书要一本一本地读,这本书还没有读完,就先不要读另一本书。 学 棋 战国时有个人叫奕秋,棋艺高超,无人能敌。许多父母都将孩子送到奕秋门下,希望奕秋能收为弟子。奕秋最终从中挑选了两个,收做徒弟。其中一个徒弟勤学好问,老师讲课时,他总是专心致志地听讲,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及时向老师请教;另一个徒弟就差远了,他虽然看起来也在认真听课,但是心里总是想着要去射天上飞过的大雁,老师的话根本没听进去。结果,专心听讲的徒弟后来成了围棋高手,不专心听讲的徒弟则一事无成。 31 28.钟繇习书 隔篱偷学 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译文】制定读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时要把时间安排得充裕一些,实际执行时就加紧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而然就会畅通无阻了。 钟繇习书 三国时期有个著名的书法家叫钟繇,他是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小时候聪颖好学,酷爱书法艺术。为了练习书法,他经常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场合地点地练习书法。有一次,他与小伙伴门在一起玩耍时,还趁玩耍的间隙蹲着地上写字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钟繇终于成了一代书法名家。后来,有人向钟繇请教书法秘诀,钟繇笑着说:“我哪有什么秘诀啊~我只不过是比别人付出的心血更 多一些罢了。”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义。 【译文】学习时遇到了疑问,要随时用笔记下来,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确确实实地弄明白它的真义。 隔篱偷学 贾逵是东汉时的著名学者。他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但由于家贫而上不起学。有一天,姐姐正带着贾逵玩耍,对面学堂传来了老先生讲课的声音。姐姐灵机一动,带着贾逵悄悄来到了学堂旁边,想让弟弟在学堂外面偷听。学堂外边有道篱笆墙,贾逵个子小,姐姐就把他抱起来,站在篱笆墙外听讲。回家后,小贾逵就把学到的内容记在木片上,反复温习。有不明白的地方,他也记在木片上,主动请教别人。就这样,贾逵到十多岁时,就成了名闻乡里的小先生了。 32 29.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韦编三绝 房室清,墙壁净, 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译文】书房要保持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书桌上要保持整洁,笔和砚台等文具要摆放端正。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歪了,就说明态度不端正;如果字写得不工整,就说明心中有杂念,没有静下心来写字。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一心只想干大事业。有一天,陈蕃的朋友薛勤来看望他,发现他的屋子凌乱不堪,便问他:“你为什么不把屋子打扫干净呢,”陈蕃振振有词地说:“我才不做打扫房间这种小事呢,我是要做大事的。”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就是说,连一间屋子都打扫不好,哪里还谈得上治理天下呢,陈蕃深受触动。从此,他开始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认真地研究学问,后来终于成了一位大学问家。 列典籍,有定处, 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 有缺损,就补之。 【译文】摆放书籍的时候,要把它们放到固定的位置。每次阅读完毕,都要把书籍放回原处。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如果发现书籍有残缺损坏了的地方,要马上修补好,保持书籍完整。 韦编三绝 33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世人尊为圣人,他一生都勤学好问。到了晚年,孔子仍在攻读《易经》。当时还没有发明纸,人们都是把字写在竹简或木简上,然后把许多竹简用熟牛皮(韦)编穿在一起,便成了一册书。《易经》内容深奥,学起来很吃力,所以孔子就不厌其烦地反复诵读。就这样一次次地翻阅,久而久之,他竟把编连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后来,人们就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来纪念孔子勤奋好学。 30.只读《战国策》的袁悦 周处改过自新 非圣书,屏勿视, 蔽聪明,坏心志。 【译文】不要高雅有益的书不要去看,要把它丢弃,因为这类书籍会蒙蔽我们的心智,消磨我们的意志。 只读《战国策》的袁悦 晋朝有个人叫袁悦,博学多才,擅长游说。可袁悦有一个非常奇怪的行为,那就是,他每天都随身携带《战国策》,处处谈论《战国策》。有个朋友问他:“那么多书籍,你为什么只读《战国策》,”袁悦说:“我年少时读过《论语》、《老子》、《易经》,发现它们都带有弊病。只有《战国策》才是最好的书啊~”后来,袁悦以《战国策》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四处游说。但是由于他过于偏重于一本书,又不知去伪存真,他的游说几乎乱了晋朝朝纲,不久就遭到了杀身之祸。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 【译文】不要把自己不当回事而放纵自己,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虽高,但是只要努力进取,是可以渐渐达到的。 周处改过自新 34 西晋时有一个人叫周处,他小时候在村里逞强称霸,大家都很讨厌他。后来,村里出现了一条凶恶的蛟龙和一只残忍的猛虎,周处想借此机会证明一下自己的厉害,就找那两个猛兽搏斗。经过三天三夜的苦战,两个猛兽都被周处杀死了。他三天三夜没回来,村民们都以为他死了,高兴的互相庆贺。周处这才明白,原来人们这么讨厌自己。从此,他痛改前非,后来成了一个清廉的好官,受到大家的称赞。 35
本文档为【弟子规-故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0KB
软件:Word
页数:35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6
浏览量: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