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举报
开通vip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质量与环境管理手册 龙岩市铭丰纸业有限公司 MF-QEM-2009 文件编号: 版 本: A 受控状态: ?受控 ?非受控 审 批: 蔡锦发 实施日期: 2009年 9 月 10 日 领用部门: 版本:A/0 手册目录 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章 节 号 内 容 版本 页码 A/0 1 1.0 质量手册发布令 A/0 1 2.0 质量与环境方针和目标 A/0 1 3.0 管理者代表任命 A/0 1 4.1 总要求 A/0 1 4.2 文件要求 A/0 2 4.2.3 ...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质量环境管理 手册 华为质量管理手册 下载焊接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ld手册下载 质量与环境管理手册 龙岩市铭丰纸业有限公司 MF-QEM-2009 文件编号: 版 本: A 受控状态: ?受控 ?非受控 审 批: 蔡锦发 实施日期: 2009年 9 月 10 日 领用部门: 版本:A/0 手册目录 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章 节 号 内 容 版本 页码 A/0 1 1.0 质量手册发布令 A/0 1 2.0 质量与环境方针和目标 A/0 1 3.0 管理者代表任命 A/0 1 4.1 总要求 A/0 1 4.2 文件要求 A/0 2 4.2.3 文件控制程序 A/0 2 4.2.4 记录控制程序 A/0 4 5.0 管理职责 A/0 2 6.1 资源提供 A/0 2 6.2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A/0 1 6.3 基础设施 A/0 1 6.4 工作环境 A/0 1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A/0 3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 A/0 2 7.3 设计和开发 A/0 2 7.4 采购控制程序 A/0 2 7.5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A/0 2 7.6 检验设备控制程序 A/0 1 8.2.1 顾客满意度调查程序 A/0 2 8.2.2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A/0 1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A/0 1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A/0 2 8.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A/0 1 8.4 数据统计和分析程序 A/0 2 8.5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9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 A/0 2 10 环境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 2 A/0 11 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控制程序 2 A/0 12 内外部信息交流程序 1 A/0 13 运行控制程序 1 A/0 14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A/0 1 15 环境的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1 A/0 16 合规性评价程序 A/0 1 附件1 公司简介 A/0 1 附件2 组织机构图 A/0 1 附件3 职能分配表 A/0 1 附件4 工艺流程图 A/0 1 附件5 手册目录和ISO9001:2008与ISO14001:2004对照表 A/0 1 版本:A/0 质量手册发布令 编号:1.0 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1(为加强公司质量与环境管理,提升质量与环境管理水平与产品质量,公司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依据 ISO9001:2008 和ISO14001:2004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编制本质量手册。本手册规定了: a) 公司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包括对ISO9001:2008 和ISO14001标准要 求作出的描述。 b) 为符合标准要求所形成的程序文件。 c) 对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2(本手册适用于公司 卫生巾(含卫生护垫)、婴儿纸尿裤、纸巾 的设计开发及生产,因公司产品不存在特殊过程,所以对ISO9001:2000标准的7.5.2条款作出删减。 3(本手册经总经理批准发布后实施,公司全体职工必须以本手册和相关支持性文件来规范和协调本公司的质量与环境管理活动,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确保公司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总经理: 蔡锦发 版本:A/0 质量与环境方针和目标 编号:2.0 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1.质量方针: 高标准,严要求,优质量,创一流。 2.环境方针 遵守法律法规, 合理利用资源,预防控制污染,持续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注:1)环境方针传达到所有为本公司或代表本公司工作的人员;2)环境方针应可为公众所获取。 3.质量目标: 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95% 顾客满意度达到?90% 4(质量目标应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具体见《各部门质量目标》 版本:A/0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编号:3.0 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为了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公司任命 黄有荣 先生为质量与环 境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赋予以下职责及权限: 1. 确保公司按照 ISO 9001:2000 和ISO14001:2004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 2. 向公司最高管理层报告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以供管理评审和改进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 3. 确保在全公司内提高对满足顾客的要求意识的形成。 4. 就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事宜对外联络。 5. 本公司各部门及全体员工应服从协调,共同履行质量与环境管理职责,以确保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总经理:蔡锦发 2009年 7 月 20 日 版本:A/0 总 要 求 编号:4.1 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1(公司按照ISO9001:2008和ISO14001标准要求建立了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为此应做到下述要求: ,这些过程可以是从确定质量和2(公司对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进行确定 顾客需求到质量和顾客评价的大过程,也可以是具体的质量活动的子过程; 3(明确了过程控制的方法及过程之间相互顺序和接口关系;通过确定、监控、测量分析等对过程进行管理; 4(对过程进行管理的目的是实施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5(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6(对过程进行监视、测量和分析及采取改进措施,是为了实现所策划的结果,并进行持续的改进。 7(公司产品均通过采购材料来进行生产,无外包过程。 版本:A/0 文件要求 编号:4.2 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1(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并贯彻实施和持续改进。 2(按照ISO9001:2008和ISO14001:2004标准要求及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适宜的文件以使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公司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结构: 3(1质量手册(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程序文件) 3(2作业性文件(包括检验文件和记录) 4(文件规定应与实际运作保持一致,随着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变化及质量方针、目标的变化,应及时修订体系文件,定期评审,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5(文件的详略程度应取决于公司规模、产品类型、过程复杂程度、员工能力等,应切合实际便于理解应用。 6(文件可呈现任何媒体形式,如纸、磁盘或光盘等。 版本:A/0 文件控制程序 编号:4.2.3 页数:第 1 页 共 2 页 1(目的 确保公司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范围 2 适用于属于公司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范围的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和外来文件、标准等体系文件。 3(职责 3(1人力资源部负责文件的管理。 (2管理者代表负责文件的审核,总经理负责文件的批准。 3 4(管理程序 4(1文件的制定 4(1(1质量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制定。 4(1(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作业指导书的制定。 4(1(3文件制定后进行编号和版本标识,编号和版本标识采用以下方式: a)质量手册:公司代号-QM-发布年号;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部门代号-WI-文件序号;环境管理作业指导书:公司代号-EI-文件序号;外来文件:按原有标准号。 b)版本标识:原版文件: A/0,以后每修改1次,应标识第几次修改,修改第10次改为第B版。 4(2文件的审批和发放 4(2(1文件制定后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颁布实施。 4(2(2总经理批准后由人力资源部将审核批后的文件登记在“体系文件清单”上,并将文件分为“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 4(2(3文件发放时,填写“文件发放记录”给管理者代表批准,然后人力资源部将照批准的发放范围将文件发放到相关部门,并确保在使用的部门可获得适用文件的版本。 4(2(4受控文件作废时必须收回,非受控文件根据领导的批准发放,作废时可以无需收回。 4(2(5各部门领回文件后,应认真学习和保管,保持文件清晰和完好,并按文件的要求执行。 4(3文件的评审和更改 4(3(1公司的体系文件每年由管理者代表组织评审一次,以验证体系文件是否满足公司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发展的需要。 版本:A/0 文件控制程序 编号:4.2.3 页数:第 2 页 共 2 页 4(3(2当在以下情况下,必要时,公司应对体系文件进行追加评审: a) 最高管理层发生变化; b) 组织机构发生变化; c) 标准换版; d) 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4(3(3当评审的结果决定需要对文件进行修改时,由人力资源部填写“文件修改申请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质量手册由人力资源部组织更改,作业指导书由部门主管组织修改。 4(3(4修改后的文件按本程序的4(2要求进行审核、批准和发放,同时旧版文件由人力资源部收回。 4(4外来文件的收集和管理 4(4(1外来文件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并确认其有效性和适宜性,然后登记在“外来文件/标准清单”上,再填写“文件发放记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放到相关的适用部门。 4(5作废文件的处理 作业文件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收回,加盖作废印章,然后填写“作废文件处置申请单”交 管 理者代表批准,人力资源部批准的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对作废文件进行处置。 5(相关记录 5(1体系文件清单 5(2外来文件/标准清单 5(3文件发放记录 5(4文件修改申请单 5(5作废文件处置申请单 版本:A/0 记录控制程序 编号:4.2.4 页数:第 1页 共 2 页 1(目的 确保公司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范围 2 属于公司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均适用。 3(职责 3(1人力资源部负责记录保管期限的规定,检查。 3(2管理者代表负责过期记录处置的批准。 (管理程序 4 4(1记录填写要求 4(1(1体系运行过程中,要求必须填写记录的,必须认真填写。填写时应用不易擦拭的钢笔或圆珠笔。 4(1(2不填写数据的空格,用“—”划去,记录填写后不能随意更改,如因笔误将数据写错,应将错误的数据用划去,重新写上正确的数据,并写上更改人的姓名。 4(1(3记录的填写字体应工整,并保持记录的清晰,不能在记录上乱涂乱画。 4(2记录的标识 每份记录应在左上角进行编号,编号方法为:质量手册编号-记录顺序号。 4(3记录的贮存和保护 4(3(1记录由各使用部门自行保管,可以用纸张或电子媒介贮存,用纸张做为记录的载体时,应用文件夹保护。 4(3(2记录贮存环境应通风、防潮、防蛀。 4(4记录的检索 4(4(1每种记录应按类别整齐存放,记录的封面上标示记录的类别。 4(4(2存放在文件柜里时应在文件柜正面标示该文件柜里存放何种记录,以便于查找。 4(5记录的保存期限 4(5(1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编制“记录一览表”规定每种记录的保存期限。 4(5(2保存期限应根据每种记录的作用和价值而定,一般不得低于一年。 4(5(3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如各部门增加新的表格,在使用前应向人力资源部备案,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编号并规定保管期限。 4(5(4各部门对保存期达一年以上仍不能消毁的记录,交给人力资源部保管,人力资源部 版本:A/0 记录控制程序 编号:4.2.4 页数:第 2页 共 2 页 收到各部门交来的记录时,应填写“记录归档清单”记录下归档日期、记录名称、归档部门、和归 档人员。 4(6记录的处置 4(6(1保管部门应每月检查本部门各种记录的保存期,以确定是否有记录需要消毁。 4(6(2当记录需要消毁时,由人力资源部提出并填写“记录处理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6(3人力资源部再根据管理者代表批准的意见对记录进行处置。 5(相关记录 5(1记录一览表 5(2记录归档清单 5(3记录处理单 版本:A/0 管 理 职 责 编号:5.0 页数:第 1 页 共 4 页 1 管理承诺 管理者代表组织开展以下活动,对建立、实施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所做出的承诺提供证据: a) 亲自主持,通过宣贯大会、讲座、培训等活动向公司有关员工传达顾客的要求、与公司生产和服务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满足这些要求所采取的措施和控制方法,并强调其重要性; b) 亲自主持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c) 按计划的时间间隔亲自主持管理评审; d) 确定和提供必要的资源,以证实生产和服务的提供及建立、实施的改进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承诺的有效实现。 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总经理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目标,用以下形式和措施确保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得到确定、转化为要求,并予以满足。 a) 建立收集顾客满意信息的渠道,确保顾客明确的和隐含的、应该满足的和能够满足的、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及时得到收集,以了解和确定顾客的期望和需求。 b) 做好对外来文件的控制,确保反映顾客与产品、服务有关的需求和期望、法律法规、行业的规定及时得到收集,直至反映到总经理。 c) 总经理根据从以上两方面获得的信息,主持或组织制定公司的产品的要求、过程要求和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等。 d) 管理者代表按ISO9001:2008和ISO14001:2004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确保与服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或行业规定的要求和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得到满足。 e) 顾客的期望和需求、法律法规及国家、行业标准或规定也会随时间而进行修订,所以公司转化成的要求及已建立的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也要随之而更新。 3(质量方针 总经理亲自主持制定质量方针,确保质量方针: a) 与公司的宗旨相适应; b) 包括对满足ISO9001:2008和ISO14001:2004标准要求和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以及持续改进的承诺; c) 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且便于质量目标依此而逐层展开、逐层分解; 版本:A/0 管 理 职 责 编号:5.0 页数:第 2 页 共 4 页 d) 通过大力宣传、学习、传达到公司的各管理层、执行层并使各层次得到理解、沟通和贯彻; e) 通过管理评审等形式不断对其持续的适宜性进行评审, 必要时可对其进行修改以适应公司内外环境的改变。 4(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策划 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策划的内容包括: a) 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确定需要的过程,确定过程的输入、输出及活动,并做出相应的规定; b) 总经理应识别为实现质量目标所需建立的过程中应投入的资源,并计划提供; c) 对质量目标的实现定期进行评审,评审的重点放在如何进行某一过程和某一项活动上。 d) 根据评审结果所显示和现有质量目标的差距,公司不断地寻找改进的机会,不断提高质量与环境管理的有效性及效率。必要时,提高已设定的质量目标,以实现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e) 在对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5( 职责、权限和沟通 5.1职责和权限:见《部门职责和权限》 6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6.1 公司质量及环境管理信息的分类。 6.1.1 外部信息 a. 环境主管部门、监测站、技术监督局、纸张检测中心、卫生监督机构、认证机构的关于环境及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等信息。 b.与客户、供应商、垃圾处理商等外部单位的信息。 c.其他与质量或环境有关的信息。 6.1.2 内部信息 内部关于质量及环境相关的信息,包括管理体系的信息、培训的信息、紧急事态的信息等。 6.2 信息的收集及管理 6.2.1 信息的交流方式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如:电话、传真、E-MAIL、会议、通知、宣传栏、版报、联络单等。 6.2.2 外部信息的收集及处理 版本:A/0 管 理 职 责 编号:5.0 页数:第 3 页 共 4 页 、村委、工程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方、废弃物回收方、邻6.2.2.1人力资源部负责卫生、环保、监测、技检 厂等部门的监测检查结果及反馈信息的收集。 6.2.2.3市场部、销售部、外贸部及采购部负责供应商客户等进行信息沟通,对其环境施加影响;对来自上述相关方投诉的处理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 6.2.2.4各部门也可直接或间接从外部获取信息,如质量/环境技术、质量/环境管理信息等,应尽快以相应之书面资料反馈至相关部门. 6.2.2.5外部信息的管理和归类: a. 人力资源部应对所收集的监测和测量信息,以及法律、法规文件等,进行分类标识和归档管理,以便查找和使用 法律、法规等文件的收、发管制,参照《文件与资料管制程序程序》进行. b. c.文件管理员对已"作废"之法律、法规资料,务必保存三年后,才可销毁 6.2.3内部信息的收集及处理: 6.2.3.1正常信息的处理: 各部门依据相关文件的规定,直接收集和传递日常信息,人力资源部按照相应程序文件的规定,传递方针、目标、指标、内部审核结果、会议、更新的法律、法规等信息。 6.2.3.2不符合信息的处理,详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2.3.3紧急(环境)信息由发现部门或个人迅速传递给直接责任部门组织处理。 6.2.3.4其它内部信息:其它内部信息,按照正常的程序和书面资料,进行传递和处理。 7(管理评审 7(1管理评审计划 7(1(1管理评审每年由总经理举行一次管理评审会议,各部门主管参加评审,评价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两次评审的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 7(1(2在下列情况下,应增加一次管理评审: a) 最高管理层发生变化; b) 组织机构发生变化; c) 标准换版; d) 发生严重的质量事故或顾客严重的投诉。 7(1(3在管理评审之前由人力资源部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呈总经理批准,提前一周通知各个 参加人员做好评审前的准备。 7(2管理评审内容 7(2(1管理评审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版本:A/0 管 理 职 责 编号:5.0 页数:第 4 页 共 4 页 a) 审核结果; b) 顾客反馈; c)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d) 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f) 可能影响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 g) 改进的建议。 7(2(2各部门在评审之前根据以上的评审内容准备好汇报材料。 7(3管理评审决议 7(3(1管理评审的决议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资源需求。 7(3(2由人力资源部根据总经理的发言和会议决议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报告呈总经理 批准后发放到各个部门。 7(3(3总经理随后应追踪管理评审后续的改进措施。 8(相关记录 8(1管理评审计划 8(2各部门的汇报材料 8(3管理评审报告 版本:A/0 资源提供 编号:6.1 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1(总经理负责提供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及管理上所需的资源,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所需的资源及时得到确定和提供,以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资源需求的信息来自以下方面: a) 产品提供的过程和顾客的反馈; b) 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评价结果; c) 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 2(资源包括基础设施及运行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人力资源、工作环境、专项技能、技术及财力资源。 版本:A/0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编号:6.2 页数:第 1 页 共 2 页 1(目的 提升公司员工素质,使关键岗位的员工的能力能够得到信任,从而确保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的任职要求和技能培训。 3(职责 3(1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的招聘,组人员培训和考核。 (2制造部配合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3 3(3管理者代表负责培训计划的批准。 4(工作程序 4(1制定岗位任职要求 4(1(1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对各阶层员工的教育、经验、技能及培训要求制订《岗位任职要求》报总经理批准。 4(1(2在招聘新员工或在职员工的调动轮岗时,应该依据《岗位任职要求》实施。 4(1(3当公司员工达不到《岗位任职要求》的条件时,可采取招聘、培训等方式达到要求。 4(2员工培训 4(2(1员工培训的策划 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的素质和平时的综合考核及实际工作需要,对培训进行策划,可以制定“培训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4(2( 2培训实施 4(2(2(1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培训计划”的要求,组织人员培训,落实培训老师和培训场所。 4(2(2(2实施培训时,根据实际需要,可采取理论培训、现场操作、外部培训等方式。 4(2(3培训内容 4(2(3(1管理人员培训内容; a) 强制性认证实施细则; b) 质量与环境管理知识; c)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4(2(3(2员工培训内容 版本:A/0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编号:6.2 页数:第 2 页 共 2 页 a) 公司的规章制度; b) 作业规范; c) 质量与环境意识; d)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4(2(4培训效果评价 4(2(4(1培训后,由培训教师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考核,并采用以下考核方式: a) 书面考试; b) 现场提问; c) 现场操作。 4(2(4(2考核结果如有部分员工不合格,应择期进行再次培训,如培训后考核仍不合格,公司应考虑是否给予降级或辞退。 4(2(4(3考核后,由培训老师对本次的培训进行总体评价,并由人力资源部保留培训和评价记录。 5(相关记录 5(1员工培训计划 5(2培训记录 5(3员工花名册 版本:A/0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编号:6.3 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1(目的 对生产现场使用的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以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职责 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设备的管理。 4( 工作要求 4(1生产设备管理 a) 建立,设备台账,,做到账、物、编号相符; b) 统一编号,在设备操作正面或侧面明显处设编号标记。 4(2生产设备的使用 生产设备应确保设备的操作者能熟练操作设备,才能独立使用指定的生产设备。 4(3生产设备维护和保养 4(3(1设备日常保养- a) 班前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设备没有故障和异常才能使用; b) 班中应随时注意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c)每天对设备进行清洁、擦拭、润滑。如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发现重大问题,立即通知机修人员进行处理和调试。 4(3(2设备检修 生产设备在下列情况应安排检修: c) 当生产设备经保养仍达不到完好标准时; d) 在生产过程设备性能下降或发生设备故障时。 生产设备经检修和调试后,进行试运行,保证设备的性能、精度符合要求,运行安全、可靠,并由检修人员记录下检修的内容。 4(4生产设备档案的管理 由生产技术部对设备建立生产设备台账,并由车间将每次的维修情况登记在《设备保 养维修记录》里。 5(相关记录 5(1生产设备台账 5(2设备保养/维修记录 版本:A/0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编号: 6.4 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1、公司应确保整个工作环境适宜员工工作及生活,积极开展5S管理,工艺布局合理,现场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2、制造部应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对噪声、污水、粉尘、固废等严格进行控制。 3、办公场所应保护肃静、整洁。 版本:A/0 产品实现的策划 编号:7.1 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1(目的 公司通过策划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确保产品实现过程得到控制,以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的全部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项目或合同的实现过程的策划的控制。 3(职责 3(1技术中心负责主持产品实现所需过程的策划和实施,必要时编制质量计划。 4(策划要求 4(1公司确保产品实现的策划与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 4(2技术中心负责策划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适当时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 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b) 各阶段任务及职责分配; c) 应采用的特定程序、方法和作业指导书; d) 确定产品实现过程的需求及其活动顺序; e) 文件的需求; f) 资源需求; g) 产品所要求的评审、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活动及产品接收准则; h) 为产品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 4(3策划的输出 4(3(1产品实现策划的输出,适合于公司产品的提供及其产品过程的控制。 4(3(2当公司有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时,技术中心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做出规定,并编制《质量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交付相关部门实施。 版本:A/0 编号:7.2 与顾客有关过程的控制 页数:第 1 页 共 3 页 1(目的 使公司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满足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达到顾客满意。 2(范围 适用于顾客对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评审顾客沟通全过程的控制。 3(职责 3(1销售部、外贸部负责内外销产品要求的确定及内外销顾客合同的评审以及国内外顾客财产的管理。 3(2市场部负责国内市场顾客的沟通。 4(市场部和销售部工作程序 4(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市场部和销售部应通过国内市场的调查,了解市场的要求,熟悉国内法律法规、标准对产品的规定,明确国内顾客需要的附加要求,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4(2合同或订单的评审 4(2(1销售部接到顾客的订单或合同后,应先了解顾客的要求,并认真评审。 4(2(2若顾客是采用口头或电话订单,应形成书面的记录,再对顾客提出的要求进行评审,公司同意顾客的要求后,由销售部主管或总经理签字,保留评审记录。 4(2(3销售部应确保在与顾客签订合同或订单前,确保: a) 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和公司对产品有关的任何规定都应在合同中得到明确; b)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顾客与公司经共同协商一致已予解决; c) 与产品有关的和合同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 顾客的要求与公司的规定,公司应有能力满足这些规定的要求。 4(2(4合同或订单签订后,由销售部负责跟踪执行进度。 4(2(5合同或订单在执行的过程中,如供需双方任何一方提出修改,应按要求重新评审,合同或订单修改后应将修改后的信息及时通知制造部。 4(2(7合同或订单以及口头订货和电话订货的记录评审后,由销售部负责保留。 4(3顾客沟通及投诉处理 4(3(1顾客沟通 a) 在向顾客提供产品前,先向顾客提供有关产品的信息,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也可通 过各种媒体及画册、广告等宣传,介绍公司的产品等。 版本:A/0 编号:7.2 与顾客有关过程的控制 页数:第 2 页 共3 页 b) 如果顾客需要修改合同或订单,销售部负责进行沟通,并将修改后的合同或订单信息及 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c) 提交产品以后,要主动了解顾客是否满意的信息,也包括对顾客的抱怨或投诉。 4(3(2顾客投诉的处理 a) 市场部接到顾客投诉的意见后,市场部应及时和顾客进行沟通,并将顾客的投诉问题记录在《顾客投诉记录表》上,针对问题的严重程度,确定处理意见,并将处理意见向总经理汇报,由总经理作出决定。 b) 对投诉的处理应以消除顾客的不满意为原则。 c) 市场部应组织人员调查,了解问题的原因,确定原因后,责任部门应针对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4(4顾客财产的管理 4(4(1顾客的财产是指:顾客提供的图纸、样品、材料、个人信息等。 4(4(2顾客提供的财产由销售部负责接收,接收到顾客财产时,销售部应对顾客财产的完 好性进行确认,不符合要求的顾客财产退回给顾客,合格的顾客财产应进行登记。 4(4(3顾客财产应根据用途发放到相关部门使用,使用后如顾客有要求时应将顾客财产退 回给顾客。 4(5使用部门如发现顾客财产丢失、损坏时,应及时和顾客联系。 5(外贸部工作程序 5(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外贸部应通过国外市场的调查,了解国外市场的要求,熟悉所在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对产品的规定,明确国外顾客需要的附加要求,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5(2合同或订单的评审 5(2(1外贸部接到顾客的订单或合同后,应先了解顾客的要求,并认真组织人员进行评审,最后呈总经理或外贸部负责人在合同上签字,保留主审记录。 5(2(3外贸部应确保在与顾客签订合同或订单前,确保: e) 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和公司对产品有关的任何规定都应在合同中得到明确; f)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顾客与公司经共同协商一致已予解决; g) 与产品有关的和合同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h) 顾客的要求与公司的规定,公司应有能力满足这些规定的要求。 5(2(4合同或订单签订后,由外贸部负责跟踪执行进度。 5(2(5合同或订单在执行的过程中,如供需双方任何一方提出修改,应按要求重新评审, 版本:A/0 编号:7.2 与顾客有关过程的控制 页数:第 3 页 共 3 页 合同或订单修改后应将修改后的信息及时通知制造部。 5(2(7合同或订单以及口头订货和电话订货的记录评审后,由外贸部负责保留。 5(3顾客沟通及投诉处理 5(3(1顾客沟通 d) 在向顾客提供产品前,先向顾客提供有关产品的信息,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也可通 过各种媒体及画册、广告等宣传,介绍公司的产品等。 e) 如果顾客需要修改合同或订单,外贸部负责进行沟通,并将修改后的合同或订单信息及 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f) 提交产品以后,要主动了解顾客是否满意的信息,也包括对顾客的抱怨或投诉。 5(3(2顾客投诉的处理 d) 外贸部接到顾客投诉的意见后,外贸部应及时和顾客进行沟通,并将顾客的投诉问题记录在《顾客投诉记录表》上,针对问题的严重程度,确定处理意见,并将处理意见向总经理汇报,由总经理作出决定。 e) 对投诉的处理应以消除顾客的不满意为原则。 f) 外贸部应组织人员调查,了解问题的原因,确定原因后,责任部门应针对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5(4国外顾客财产的管理 5(4(1顾客的财产是指:顾客提供的图纸、样品、材料、个人信息等。 5(4(2顾客提供的财产由外贸部负责接收,接收到顾客财产时,外贸部应对顾客财产的完 好性进行确认,不符合要求的顾客财产退回给顾客,合格的顾客财产应进行登记。 5(4(3顾客财产应根据用途发放到相关部门使用,使用后如顾客有要求时应将顾客财产退 回给顾客。 5(5使用部门如发现顾客财产丢失、损坏时,应及时和顾客联系 6(相关记录 6(1订货合同/订单 6(2顾客财产登记表 6(3顾客投诉记录表 版本:A/0 编号:7.3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页数:第 1 页 共 2 页 1( 目的 对设计开发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新产品设计能满足顾客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设计开发控制活动。 3(职责 技术中心负责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4(工作程序 4(1设计和开发策划 4(1(2技术中心根据客户和上级领导的要求,编制“设计开发计划”安排设计开发工作,计划的安排应确定: a) 设计和开发阶段; b) 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c) 各阶段人员分工、责任人、进度要求和配合部门; d) 必要时,需要增加或调整的资源(如设备、人员等)。 4(1(2设计和开发的安排可依据其实施情况的变化作出调整。 4(2 设计和开发输入 4(2(1对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有关要求,应进行记录“设计开发任务书”上,输入的信息包括顾客的要求、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本公司领导的要求、以往类似设计开发案例,并评审设计开发的输入是否充分。 4(2(2 评审结果由负责人在记录上直接在“设计开发任务书”签字,设计开发输入的信息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 4(3 设计和开发输出 4(3(1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由设计开发人员绘制“产品图纸”和编制工艺要求,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技术中心负责人的批准。设计和开发输出应: a) 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b) 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 c) 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 d) 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须产品特性。 4(4 设计和开发评审 版本:A/0 编号:7.3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页数:第 2 页 共 2 页 4(4(1技术中心应在适宜的阶段,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评 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是否满足要求的能力以及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4(4(2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结果应填写“” 设计和开发评审记录表,并由技术中心负责保存。 4(5 设计开发验证 4(5(1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技术中心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对新产品的首样进行检验验证。 4(5(2验证结果应填写“设计开发验证记录”,并由检验员交技术中心保存。 4(6 设计开发确认 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确认的时机应在产品未投入批量生产之前完成,确认人员可以是客户也可以是本公司下达任务的领导,当合同有规定时应按合同执行。确认结果应在“设计开发计划表”,上记录并保存。 4(7 设计开发更改的控制 4(7(1通过设计和开发确认识别出的更改,属于笔误或对个别部件的修改,由技术中心负责人和相关设计阶段人员负责更改,可不必再进行评审和验证,但应再次进行确认;如属于大规模的更改,更改后应再次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 4(7(2设计和开发的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 4(7(3更改的评审结果应填写“设计开发更改记录表”,并由技术中心予以保持。 5(记录表式 5(1设计和开发计划 5(2设计开发任务书 5(3产品图样 5(4工艺文件 5(5设计开发评审表 5(6设计开发验证表 5(7设计开发确认单 5(8设计开发更改记录表 版本:A/0 编号:7.4 采购控制程序 页数:第 1 页 共 2 页 1(目的 通过对供方的调查、评价和选择,选择合格供方,以确保采购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 适用于供方的评价、选择和原辅材料的采购及验证。 3(职责 3(1采购部负责组织对辅助材料供方的调查、评价、选择合格供方和材料的采购; 3(2生产技术部和品控部参与对供方的评价,总经理负责合格供方的批准; 3(3品控部负责进厂原辅材料的验证。 4(工作程序 4(1供方的调查 4(1(1由采购部负责对供方进行调查,收集供方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有要求时)、质量管理能力、价格、售后服务、交货期、信誉等信息。 4(1(2收集后填写《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调查评价表》和生产技术部、品控部进行评价。 4(2供方评价 4(2(1提供材料的供方,应评价产品质量、质量管理能力、产品价格、售后服务、交货期、单位信誉。 4(2(2评价后,如被确认为合格供方,参与评价人员直接在《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调查评价表》的评价人员一栏中签字,并由采购部将合格供方列入《合格供方名单》中。 4(2(3公司每年12月底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各部门对供方进行重新评价。不符合合格供方条件的应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 4(2(3供方的评价记录由采购部负责保留。 4(3原辅材料采购控制 4(3(1原辅材料的采购,由采购部填写“采购单”,经总经理批准后,在“合格供方名单”中选择采购对象。 4(3(2在编制“采购单”时,拟采购的信息应充分和明确,确保采购材料满足要求。 4(4采购产品的验证 4(4(1由品控部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4(4(2采购产品到厂时,采购部要通知检验人员进行验收。 版本:A/0 编号:7.4 采购控制程序 页数:第 2 页 共 2 页 4(4(3当公司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现场验证或检验时,采购部应在采购信息及其他资料当中对验证或检验的安排和放行方法作出规定。 5(相关记录 5(1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调查评价表 5(2合格供方名单 5(3采购单 5(4材料验收报告 版本:A/0 编号:7.5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页数:第 1 页 共 3 页 1(目的 通过对加工过程的有效控制,确保加工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加工过程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计划的下达,跟踪生产进度。 3(2制造部负责生产任务的执行,销售部、外贸部、采购部、品控部配合生产过程控制。 4(管理程序 4(1生产策划 4(1(1生产技术部根据生产过程的策划,明确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识别各道工序,制定各道工序的作业指导书,指导各道工序员工的操作。 4(1(2对于新进员工,根据其熟练程度,上岗前应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员工都能掌握各道工序的操作要求。 4(1(3生产计划由生产技术部根据顾客的订单制定“生产计划”下达到制造部。 4(2生产实施 4(2(1制造部根据生产技术部下达的“生产计划”要求,安排生产人员,清理生产现场,准备材料,并按计划要求进行生产。 4(2(2制造部各车间在生产之前应充分了解产品的规格型号、尺寸要求、外观、生产数量、使用的材料、交货期等。 4(2(3各车间班前应对加工设备进行保养,确认加工设备和工器具的完好性,班后将工器具集中放置,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4(3生产过程监控 4(3(1生产过程中应按《各工序的操作规程》的规定,对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操作者要做好各道工序的监控制记录。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不符合要求的应通知生产车间人员进行及时的整改。 4(3(2制造部每天应呈报“生产日报表”给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应跟踪生产进度。 4(3(3产品生产后,由品控部人员对产品进行检验,不合格品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4(4产品交付 4(4(1产品检验合格,按要求存放。 版本:A/0 编号:7.5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页数:第 2 页 共3 页 4(4(2贮存、装运过程中注意防护,确保产品在交到客户前的完好性。 4(4(3产品交付后,由销售部负责对产品进行售后服务。 5(标识和可追溯性 5(1标识要求 5(1(1原辅材料标识,用标识卡或外包装袋原有的标识内容,适当时应包括:材料名称、批号、数量、进货日期。 5(1(2半成品及成品标识 半成品通过生产区域和标识卡进行标识,成品在外包装上标识,标识内容一般标明: a)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编号、卫生标准编号、商标; b)生产企业名称、地址; c)产品品种、内装数量; d)产品的生产日期或批号; e)卫生许可证号; f)消毒产品还应标明消毒方法与有效期限,并在包装主视面上标注“消毒级”字样。 5(1(3为保证可追溯性要求,所有的标识都是唯一的,通过生产制造全过程中形成的系统记录和标识,查出厂编号或批号便可追溯到原材料的生产厂家。 6(产品防护 6(1产品包装 6.1.1 产品的销售包装上应标明以下内容: 6.1.2 产品的销售包装应能保证产品不受污染。应选用具有防潮、防渗、隔离性能好,且能密封的材料,如聚乙烯膜等,保证能将标志信息清晰印出且不易褪去。 6.2 产品的运输及贮存 6.2.1 已有销售包装的成品放于包装箱中,每一包装箱应附有产品合格及产品等级标识。 6.2.2 包装箱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企业(或经销商)名称和地址、内装物量、生产日期(批号)及保质期(限期使用日期)、卫生许可证号、消毒产品还应标明消毒单位及地址、消毒方法、消毒日期(或批号)、有效期限和消毒标记。包装箱上应标明运输及贮存条件。 6.2.3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使用具有防护措施的洁净的工具,防止重压、坚物碰撞及日晒雨淋 版本:A/0 编号:7.5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页数:第 3 页 共 3 页 6.2.4 成品应保存在干燥通风,不受阳光直接照射的室内,防止雨雪淋袭和地面湿气的影响,不得与有污染或有毒化学品共处。 6.2.5 超过保质期的产品,经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限期使用。 7.相关记录 7.1生产通知单 7.2生产过程记录 版本:A/0 编号:7.6 检验设备控制程序 页数:第 1 页 共 2 页 1(目的 通过确定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范围 适用于确保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以及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过程监控设备的校准和检定。 3(职责 品控部负责对检验设备的管理及安排校准和检定。 4(工作程序 4.1增添检验设备的控制 4.1.1品控部应对公司所有拟投用的检验设备以及与质量管理有关的监控设备在使用之前进行检查。检查其外观、型号、计量合格证书/标志以确保符合精度要求和测试性能要求。 4.1.2检查合格,应登记入“检验设备台账”中。应根据使用频率及有关规定确定其校准和检定周期。作为安排校准或检定的依据。 4.2现有检验设备控制 4.2.1品控部应对现有周期检定每年进行一次汇总,其检定安排记录于“检验设备台账”中。 4.2.2品控部还应依据“检验设备台账”,对需送检的检验设备,应通知检验设备使用人员,以便及时安排将到检定校准周期时限的检验设备的检定/校准。 4.2.3对检验设备的分类管理应按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进行。 4.3用于测量和监控的软件的控制 4.3.1品控部应对公司内所有用于测量或监控设备所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在使用前进行确认,并记录于“检验设备台帐”中,确保其用于测量的有效性。 4.4控制要素 4.4.1标准溯源 品控部应保管好内部校准用的传递标准,所使用的传递标准应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认可的标准,如通过国家法定认证的计量所传递。 4.4.2校准和检定安排 4.4.2.1属国家强制检定的检验设备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检定。 4.4(2.2送检的检验设备的检定情况应及时记录在“检验设备台账”中,下一次的检定时 版本:A/0 编号:7.6 检验设备控制程序 页数:第 2 页 共 2 页 间也应根据规定周期及时记录在表上,并汇总在“检验设备台账”内。 4.4.2.3凡需送检的,品控部应及时联系检定机构。 4.4.2.4仪器的校准、维护由使用人员进行每天维护。 4.4.3检定标志 4.4.3.1对于在计量控制范围内的每台检验设备都应贴有标志,表明该检验设备的状态。 4.4.3.2对于定期检定的检验设备,其上均应有标签能指明本次检定的有效期。 4.4.4检定、校准报告/证书 要审查检定部门的检定、校准报告/证书。只有检定合格时检验设备才能投入使用。 4.4.5环境条件/合理操作 应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合理、安全地对检验设备进行使用、搬运、保养和贮存,以保证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全,并防止检验设备因使用不当而使其校准定位失效。 4.4.6适用的检验设备 使用人员应明确测试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适用的符合所需的准确和精密度要求的检验设备,品控部计量人员应对此监督。 4.5发现检验设备未处于检定/校准状态时采取的措施 4.5.1报告程序 当发现检验设备失效,其检测结果不具可靠性时,使用者应立即报告品控部人员。由品控部调查,若确认该检验设备失效,将停止使用。 4.5.2失效检验设备的处置 失效测量和监控器具应立即禁止使用,由品控部加”停用”标签,并保证在完全修好且按规定重新检定 /校准合格后才使用。计量人员应考虑是否需要修改检定/校准周期并保证在规定的周期内检定/校准设备。 4.5.3失效设备检测过的产品的查验 品控部应查明失效设备检测过的产品,并立即评定以前检验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采取补救措施,可使用经证实可靠的设备按规定标准对所有尚可追回的(如尚存于公司的)上述产品重新检测相应参数。必要时,可开会讨论结果的有效性和补救措施问题。 4.6检验设备的检修 检验设备损坏或失效,由品控部送有资格的计量部门或制造厂修理。修理后的检验设备应按本程序4.4.3条款规定重新标识,鉴定确已无法检修应以报废处理。 5(相关记录 5.1检测设备台帐 5.2检定或校准记录 版本:A/0 编号:8.1 测量、分析和改进/总则 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1(目的 为确保公司提供产品的符合性,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公司策划并实施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 2(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和产品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 3(职责 管理者代表负责: a) 策划、建立和监督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的过程; b) 对公司产品质量进行控制; c) 建立自我完善的改进机制。 4(工作要求 4(1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的策划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公司的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和提供的产品的符合性开展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活动的策划。包括: a) 顾客满意度调查; b) 内部审核; c)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d)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e) 不合格产品控制; f) 数据分析; g) 纠正和预防措施; h) 质量、目标的考核和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考评。 4(2监视、测量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公司产品质量的控制,严格按照相应的《质量手册》和相关作业性文件的要求全面实施监视、测量活动,以证实公司提供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 4(3分析和改进 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自我完善的改进机制。及时识别公司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并通过数据分析对监视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寻求改进机会,为公司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版本:A/0 编号:8.2.1 顾客满意度调查程序 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1(目的 通过顾客满意程度调查来测量、评价公司质量与环境管理的业绩,使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得以改进,以便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顾客满意程度调查工作。 3(职责 3(1市场部负责国内市场顾客满意度调查和统计。 3(2外贸部负责国外市场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和统计。 4(工作要求 4(1市场部和外贸部通过各种渠道测量顾客满意度,获取和利用顾客满意或不满意感受的有关信息,分析和评估这些信息,以供公司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业绩的改进。 4(2顾客满意程度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置的安排 市场部和外贸部通过以下方法和安排获取、利用顾客满意或不满意感受的有关信息,以证实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产品的符合性和持续改进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a) 市场部和外贸部每季度用电话或按“顾客满意度调查表”的项目询问顾客,主动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调查; b) 调查后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汇总,一般信息应及时做相应处理;重要信息必要时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方法寻找其原因; c) 对顾客不满意信息确定其原因后,责令责任部门进行改进,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4(3对顾客满意程度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处置有关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5(相关文件 5(1《记录控制程序》 5(2《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顾客满意调查表 版本:A/0 编号:8.2.2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页数:第 1 页 共 2 页 1(目的 确定公司的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与标准的符合性以及实施和保持的有效性,并为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审核活动的控制。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年度审核计划的制订,任命审核员及批准内部审核报告。 3(2审核组在管理者代表指导下,负责策划审核方案并负责不合格项的跟踪和验证。 3(3各部门配合内部审核工作,并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措施。 4(工作程序 4(1内审策划 4(1(1公司每年必须覆盖一次对所有部门和生产过程的审核,两次内审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4(1(2 在以下特殊情况下,应再进行一次内部审核: a) 发生了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严重投诉; b) 公司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4(1(3 在策划审核方案时,应考滤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 4(2审核准备 4(2(1 管理者代表任命公司具有资格的内审员组成审核组。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要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2(2审核组长编制“内部审核计划日程安排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提前一周通知4 被审核部门。 4(3首次会议 审核开始前,召开一次简短的首次会议,会议由组长主持,内审员和公司车间以上管理人员参加。 4(4现场审核 4(4(1 审核员通过查阅资料和记录、观察现场、询问人员来收集客观证据。 4(4(2审核中提出的问题,应实事求是、客观和公正。 4(4(3于面谈获得的信息通过实际观察、测量和记录等渠道予以验证。 4(4(4审核员对所有的审核结果做好检查记录。 4(5审核组内部沟通 4(5(1内部审核结束后,审核组召开一次内部沟通会议,对所有观察到不合格事实的结果 进行评审,确定不合格项目,然后填写“不合格报告”。 4(5(2合格报告确保清晰、准确,并且要引用标准中相应的条款。 版本:A/0 编号:8.2.2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页数:第 2 页 共 2 页 4(5(3所有不合格报告中的不合格事实,均应得到受审部门领导的认可,并提出纠正措施和完成期限。 4(6末次会议 在实施审核结束时,起草内部审核报告之后,审核组要召开末次会议,参加人员与首次会议相同。审核组长向受审核部门报告审核观察结果,宣读“不合格报告”,商谈纠正措施及跟踪验证等事项。 4(7审核报告 4(7(1末次会议前由审核组长编制“内部审核报告”,并形成文件。 4(7(2“内部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原件由管理者代表留存,复印件发给公司受审核部门及相关部门。 4(8不合格的改进 4(8(1责任部门接到不合格报告后,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采取纠正措施后,应将不合格报告交给审核组长验证。 4(8(2审核组长接到不合格报告和纠正措施材料后,进行验证,当验证结果无法达到要求时,应责成责任部门改进,并再次验证,直至符合要求。 4(9所有内部审核记录由审核组提交给管理者代表,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5(相关文件 5(1《记录控制程序》 5(2《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审核员任命书 6(2内部审核计划安排表 6(3内部审核检查表 6(4不合格报告 6(5内部审核报告 版本:A/0 编号: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1(目的 公司采用适宜的方法对影响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过程的因素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能证实公司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影响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过程的因素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方法,并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 3(2各相关部门负责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实施及结果的确认。 4(工作要求 4(1公司对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所策划的过程,确保其结果的能力满足顾客的要求,公司开展以下活动进行监视和测量: a) 管理评审; b) 各职能部门质量目标的考评; c) 顾客满意度测量; d) 内部审核; e)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f) 数据分析。 公司通过以上活动证实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过程结果的能力,其监视和测量的方法及要求按以上相关文件具体要求执行。 4(2监视和测量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有关部门要在适当时应用统计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并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以确保公司产品的符合性。 4(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所产生的质量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要求执行。 5(相关文件 5(1《记录控制程序》 5(2《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版本:A/0 编号: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1(目的 对公司加工过程的各阶段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加工产品的检验。 3(职责 3(1品控部负责材料和成品的检验。 3(2制造部负责生产过程的检验。 4(工作要求 4(1材料检验 材料进厂由原料检验员负责按《原料检验标准》的要求进行检验。 4(2半成品检验 生产过程由品控部负责按《半成品检验标准》的要求进行检验。 4(3成品检验 成品检验由成品检验员按《成品检验标准》的要求进行检验,确保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 交付使用。 4(4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一律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 4(5检验后品检人员应填写并保持每次检验的记录。 5(相关记录 5(1原材料检验记录 5(2生产过程检验记录 5(3成品检验记录 版本:A/0 编号:8.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1(目的 确保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的产品被投产、转序、入库或交给顾客,确保合格产品才能出厂。 2(范围 适用于产品生产全过程及出厂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 3(1品控部为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3(2制造部配合对不合格品的处理。 4(工作程序 4(1标识和隔离 发现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或是顾客退回的产品,应由品控部先隔离在不合格品区域。 4(2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理 不合格品由品控部负责评审并提出处置方法,对有异议的不合格品,品控部应召集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提出处理方案,必要时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4(3不合格品的处置 4(3(1不合格半成品和成品的返工和返修,由制造部负责,不能返工和返修的不合格品报总经理同意后,进行报废处理。 4(3(2不合格原材料由制造部负责退货。 4(3(3当公司出现的不合格品需要顾客让步接收时,应经过顾客的批准。 4(4品控部应监督有关部门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处理。 4(5不合格品控制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时,应当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a) 生产过程中出现大量不合格品或者连续几次出现同类不合格品时; b) 出现顾客退货或严重的质量投诉时; c) 原材料连续几次出现不合格品时。 5(相关记录 5(1不合格品处理单 版本:A/0 编号:8.4 数据统计和分析程序 页数:第1页 共 1 页 1(目的 确定、收集和分析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有关数据,以证实公司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对公司的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和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与质量有关的各种数据、信息分析和应用。 3(职责 3(1各部门负责收集与本部门有关的数据。 3(2管理者代表负责数据的汇总。 4(工作要求 4(1数据的来源与收集 a) 市场部和外贸部负责国内外顾客满意度的统计和分析; b) 品控部负责产品符合性的有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c) 生产技术部负责原料采购的统计和分析。 4(2数据分析方法 4.2.1为了寻找数据变化的规律性,各部门通过数据的统计,进一步分析分析质量的趋势,当发现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时,应当采用特性要因法(鱼骨图)进行分析,寻找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5(相关记录 5(1顾客满意度统计分析表 5(2产品质量统计分析表 版本:A/0 编号:8.5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页数:第 1 页 共 2 页 1(目的 对已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评审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的性质,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消除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再发生。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信息的收集,评审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性质,并监督和验证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部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3(2责任部门对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事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4(工作程序 4(1评审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 当责任部门存在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时,管理者代表应将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项填写在“改进措施通知单”并对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项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审,然后将“改进措施通知单”通知责任部门。 4(2分析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 责任部门接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项后,应针对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严重程度进行原因分析,准确分析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原因并填写在“改进措施通知单”原因分析栏内。 4(3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 责任部门应根据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并填写到“改进措施通知单”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栏内。 责任部门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定时,要考虑纠正和预防措施应与所遇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4评价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 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制定后,责任部门应提交给管理者代表,对其计划是否能消除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不再发生进行评价,当认定合适时应给予批准,不合适时应通知责任部门重新评价和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 4(5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当管理才代表批准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时,责任部门应按计划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以消除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再发生。 版本:A/0 编号:8.5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页数:第 2页 共 2 页 实施完成后,责任部门须先自行确认,并将纠正和预防措施完成情况记录在“改进措施通知单”纠正措施完成情况栏目里,然后提供相应的证据和“改进措施通知单”一同交给管理者代表验证。 4(6管理者代表收到“改进措施通知单”和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相应证据后,进行验证,评审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评审后应在验证栏内签名。 4(7由于纠正和预防措施导致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责任部门应在“改进措施通知单”中提出,并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进行更改控制。 4(8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要求进行控制。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改进措施通知单 版本: A/0 页数:第 44 页 共 56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章节号 9 页 1 目的 对公司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能够控制的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以达到对环境行为有效控制的目的。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3(职责 3(1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和参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 3(2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环境因素的汇总,并根据汇总的环境因素组织各部门管理人员共同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评价。 4(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4(1环境因素识别、评估时机: a) 第一次进行ISO14001体系导入时; b) 环境体系进行审核后,环境管理评审之前; c) 当法律、法规及环境标准或其它要求变化时; d) 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变化时; e) 公司违反环保相关法规时。 4(2环境因素的识别 4(2(1各部门按现场观察法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生产部门按工艺流程和现场观察进行识别。识别出的环境因素交人力资源部汇总。 4(2(2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个状态,同时也要考虑到以下七种类型: a) 大气排放: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 b) 水体排放:会对水体产生一定冲击的环境因素; c) 噪声排放;指易造成人体伤害或不适的声音; d) 废物管理:会造成固体废物的环境因素; e) 土壤污染:指因活动所排放的物质会对土壤造成冲击的环境因素; f) 能源、资源消耗:指在活动范围内的行为所消耗的能源、资源; g) 其它问题:前面各项之外的环境因素,例如辐射、社区意见等; 4(2(3人力资源部将各部门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整理和汇总,并登记在各部门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中。再组织各部门管理人员对汇总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4(3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 版本: A/0 页数:第 2 页 共 56 章节号 9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页 4(3(1 人力资源部根据识别出的环境因素组织各部门管理人员以会议的形式以管理者代表的主持下对公司的环境因素进行全面评价,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所有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由人力资源部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上注明,并编制“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发放到相关的部门。 4(3(2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非判断法)见下表: a) 是否违反法律法规要求 b) 污染物排放是否超标 c) 污染物是否每天大量排放 d) 是否有相关方投诉 e) 是否会引起爆炸火灾和污染事故 f) 本公司认为应加以控制 4(4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 4(4(1人力资源部对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大的关注区作为持续改进方案的候选项,并和各部门一起制定相关的目标和指标,再辅以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进行管理。 4(4(2对于没有制定管理方案的重要环境因素,依据《运行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4(5环境因素的更新 当法律法规及相关的环境方面的要求以及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变动时,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后发现不符合时,发现环境因素有遗漏时,当新项目开发时。由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一起根据变动的情况和范围,应对环境因素重新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在相应的表格上作补充。 5 相关文件 《运行控制程序》 6 相关记录 6(1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6(2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版本: A/0 页数:第 46 页 共 56 章节号 10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页 1 目的 通过对法律法规的收集和了解,使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不偏离法律和其他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收集。 3 职责 3(1人力资源部负责获取、识别、确认和更新公司的法律和其他要求并建立法律法规清单,各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适用的法律和其他要求,并保存本部门适用的有关环境最新的法律和其他要求文本,以便查询。 3(2名部门负责到对口的上级部门咨询获取最新的法律和其他要求。 4(工作程序 4(1法律和其他要求的识别 各部门根据公司生产特性、范围、因素,识别相关的环境法律和其他要求并建立和保持清单。 4(2法律和其他要求的获取 4(2(1获取的范围 a) 国家环境法律、法规、标准。 b) 行业环境法律、法规、标准。 c) 地方环境法规。 4(2(2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公司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保存环境管理的最新的法律和其他要求在内的文本,同时每半年一次能过上网查询获取和确认有关环境最新的法律和其他要求,也可通过报纸、杂志等其他途径搜集。 4(2(3客户、政府及上级部门下发给各部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文件由各部门保管,但须复印备份给人力资源部存档。 4(2(4各部门至少每半年一次向其对口的客户、政府及上级部门主动咨询是否有新的环境法律和其他要求。 4(3法律和其他要求的传达 4(3(1各部门对所获取的新的法律和其他要求复印件报送人力资源部后,人力资源部必须再复印发到相关部门。 4(3(2新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必须在获取后一个月内分发给部相关部门,各部门主管把 版本: A/0 页数:第 2 页 共 56 章节号 10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页 新的法律和其他要求传达给各相关人员。 4(3(3人力资源部应采取培训、文件、会议、简报等方式向员工传达法规和其他要求。 4(3(4公司管理层、人力资源部应以座谈会、情报交流和访问等方式向相关方传达法规和其他要求。 4(4人力资源部应对收集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照本公司的环境因素进行适用条款的识别, 并将识别出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条款明确引入环境因素当中。 4(5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更新 4(5(1公司获取新的法律和其他要求后,人力资源部应及时更新“法律和其他要求清单”,并报送管理者代表。各部门应更新相应“法律和其他要求清单”。 4(5(2法律和其他要求改变时,管理者代表组织人员对环境因素、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作出相应的调整。 4(5(3由于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更改而造成须对有关体系文件进行修改时,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修改后的文件应由相关部门主管传达员工。 4(5(4对作废的环境法律和其他要求文本由人力资源部及时收回,并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管制。 5 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6 相关记录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版本: A/0 页数:第 48 页 共 56 章节号 11 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页 1 目的 通过建立、保持和修订环境目标和指标,并制定环境管理方案,不断取得最优化的环境绩效。 2 范围 公司评价出的需要持续改进的重要环境因素。 职责 3 3(1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制定。 3(2各部门参与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总经理批准。 (工作程序 4 4(1环境目标、指标的制定 4(1(1环境目标、指标制定的时机 4(1(1(1人力资源部每年12月底组织各部门根据环境方针,本年度环境情况以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变更情况,制定新的环境目标、指标,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生效。 4(1(1(2体系建立之初的环境目标、指标,根据各部门对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结果,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制定,经总经理批准后予以传达和实施。 4(1(1(3环境目标、指标制定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环境方针的内容; 2) 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 公司重大环境因素; 4) 可选择的最佳技术; 5) 经济上、运作上的可行性; 6) 来自相关方的信息和要求; 7) 实施的进度,以及可调整性的要求; 8) 体现方针的逐层分解,尽可能量化后纳入各相关职能部门。 4(1(2环境目标、指标的更改 4(1(2(1在方针、相关法规及其他要求、环境管理方案的进度状况以及内外界等发生变更时,目标、指标应重新评审和修订。 4(1(2(2目标、指标的修改由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请,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再下行修改,修改定稿后报总经理批准后生效。 4(1(3环境目标指标的管理 4(1(3(1人力资源部组织各部门对所属员工进行环境目标的培训,确保全体员工清楚公 版本: A/0 页数:第 2 页 共 56 章节号 11 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页 司及本部门的环境目标、指标,并付诸实施。 4(1(3(2经总经理批准后,可向相关方或公众公开公司的环境目标、指标。 4(1(3(3按《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要求对环境目标、指标进行检查。要适时针 对影响环境目标指标达成的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4(1(3(4每次管理评审时,均需对环境目标、指标进行评审,确保其适宜性。 4(2环境管理方案。 4(2(1环境管理方案的编制。 4(2(1(1环境管理方案编制的要求: 人力资源部组织公司各部门根据环境目标、指标,制定环境管理方案,方案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制定环境管理方案时,应考虑与实现环境有关的作业场所、过程、设备、作业组织,包括人力资源。 4(2(1(2环境管理方案的内容,包括: a) 依据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b) 方法措施和技术手段; c) 责任部门; d) 预算经费、资源要求; e) 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等。 4(2(2环境管理方案的更改。 当发生目标变化或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发生变化等情况需要更改环境管理方案时,由人力资源部提出,管理者代表审批,修改定稿后报总经理批准后生效。 4(2(3环境管理方案的评审。 每次管理评审时,均需对环境管理方案进行评审,确保其适宜性。 4(2(4环境管理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4(2(4(1环境管理方案以受控文件的形式发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4(2(4(2人力资源部负责对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进度与效果进行监督和检查,按《环境绩效测量和监视控制程序》执行。 5 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环境测量和监视控制程序》 5(3《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版本: A/0 页数:第 50 页 共 56 内外部信息交流程序 章节号 12 页 1目的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 范围 适用于有关环境管理的内外部信息交流。 3 职责 行政部为公司环境管理内外部信息交流的归口管理部门。 4 工作程序 4(1内部信息交流 4(1(1公司各部门之间应及时互相沟通质量与环境管理方面的工作情况,相互配合、共同改进,不断提高质量和环境绩效 4(1(2公司内部各部门对质量与环境管理信息的交流可采用交谈、会议、报告、通知、通告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 4(2外部信息交流 4(2(1外部相关方(如政府、周围社区、环保部门、供应商、承包方,顾客等)若对公司的产品活动和服务有环境改善及污染预防的调查、建议或抱怨时,行政部应及时记录并处理,不能处理的交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商讨处理方法。 4(2(2公司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及环境绩效应对外进行必要的沟通,以使外部相关方及时了解公司的环境绩效 4(2(3如有突发重大事故,其信息传递按《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执行。 4(2(4当公司对质量与环境管理有重大决定时,应及时把信息传达到内部各部门和外部相关方。 4(2(5对于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行政部应经常和上级环保部门保持联络,征求意见,避免重要环境因素给周边的环境造成影响。 4(2(6当公司的环境行为受到政府部门的处理时,行政部应及时了解处罚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周围群众的举报而被处罚时,行政部应及时和周围的群众保持沟通,并妥善处理,避免重要环境因素和环境行为给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5 相关记录 会议记录 版本: A/0 页数:第 51 页 共 56 章节号 13 运行控制程序 页 1 目的 为控制重要环境因素对环境的污染,确保其符合环境方针和目标、指标的要求,以实现环境行为的不断改进,提高环境绩效。 2 范围 适用于对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运行控制。 3 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公司环境管理运行控制进行协调和监督。 3(2各部门负责与本部门有关的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4 管理程序 4(1公司在日常的环境管理中,对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与活动进行重点控制,对其中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作业点,由人力资源部制定作业指导书,明确控制的要求。 4(2各部门严格依据作业指导书规定要求,开展环境管理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当出现不符合情况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处理,人力资源部负责随时检查各部门的执行情况。 5 相关方行为的控制 5(1相关方的环境行为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施加环境影响。 5(2对相关方施加的影响,可用“告知书”告知相关方。 5(3相邻单位及相关方的合理抱怨、意见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搜集、整理,并予以答复,人力资源部处理不了的向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反映,直至问题的圆满解决。 6 相关文件 6(1《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定》 6(2《能源、资源节约管理规定》 7 相关记录 7(1能源资源统计表 7(2固废处理统计表 7(3告知书、 版本: A/0 页数:第 52 页 共 56 章节号 14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页 1 目的 对紧急事故能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减少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本公司区域内有可能发生的火灾的紧急情况。 3 职责 3(1应急响应小组负责一切突发事故的处理工作。 3(2各部门管理人员配合突发事故的处理。 (3人力资源部负责安全隐患的检查。 3 4 工作程序 4(1应急准备 4(1(1公司成立应急准备领导小组,由管理者代表任应急响应小组组长,人力资源部主任为副组长,组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4(1(2人力资源部制定《应急响应预案》规定火灾、爆炸、污水处理设备异常等应对措施。 4(1(3事故发生时,应急准备领导小组应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将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4(1(4事故发生后应急响应小组应组织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填写“事故调查表”,针对导致意外事故的原因,如异常作业、操作人员缺乏培训等由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交管理者代表确认后予以实施,并将“事故调查表”交事故发生部门备案一份,以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监督验证。 4(1(5《应急响应预案》实施后,每年由人力资源部组织至少一次的演习,以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并验证《应急响应预案》的有效性。 4(5检查和管理 4(5(1人力资源部负责每月对消防器材和全厂区的潜在安全隐患进行检查,记录检查情况。 4(5(2对于危险品、化学品由人力资源部制定管理文件进行规定和管理。 4(6纠正与完善 4. 6(1公司每年在管理评审时,对《应急响应预案》进行一次评审,发生事故时应增加一次对《应急响应预案》的评审,确保《应急响应预案》能够确保公司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 4(6(2当评审后确定对《应急响应预案》进行修改时,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7如果公司的发展需要增加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需要增设高压容器或重要环保设施等,则需针对泄漏、爆炸、设施事故等可能的隐患,及时更新本程序,增加相应的内容。 5 相关记录:事故调查表、演习记录 版本: A/0 页数:第 53 页 共 2 章节号 15 环境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页 1 目的 通过环境监测和测量,确保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规定的要求。 2 范围 公司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3 职责 人力资源部为环境监督和测量程序的主管部门,其余部门针对本部门运行情况进行日常检查。 4 工作程序 (1监测依据。 4 4(1(1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4(1(2体系文件要求。 4(2环境因素监测内容。 4(2(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4(2(2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运行情况。 4(2(3环境绩效。 4(2(4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评价。 4(2(5各类污染物的排放。 4(3由人力资源部对以上监测内容进行定期监测和跟踪,并记录监测数据。 4(3(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监测情况,在每次内审时进行。 4(3(2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运行情况,每月进行一次。 4(3(3环境绩效的监测和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评价,在每年的管理评审时进行。 4(3(4污染物的排放必要时由人力资源部代表公司和环境监测部门联系,每年监测一次。 4(3(5固废的处理,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对每次处理的固废进行登记和统计。 4(3(6资源能源的使用情况,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每月统计一次。 5 纠正和预防 5(1当发现所监测的内容运行数据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时,人力资源部应汇报管理者代表,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对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5(2监测设备 具体规定见《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内容。 6 相关文件 6(1《运行控制程序》 版本: A/0 章节号 16 环境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页数:第 2 页 共 2 页 6(2《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 相关记录 7(1废弃物处理统计表 7(2资源能源使用统计表 7(3安全隐患检查表 版本: A/0 页数:第 55 页 共 56 章节号 17 合规性评价程序 页 1 目的 通过对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评价,确保公司的环境管理活动持续地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环境因素的排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评价。 3 职责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评价会议。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4 评价程序 4(1评价依据 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4(2评价内容 废水排放、噪声排放、固废处理是否符合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 4(3评价频率 每年评价一次,在特殊情况下应增加评价的次数。 4(4评价人员 由管理者代表每年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进行评价,各部门参与评价。 4(5评价结果 4(5(1评价结果应形成记录,并由人力资源部分发到各个部门。 4(5(2当评价结果证明公司的环境因素排放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时,应提出整改措 施,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5 相关文件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 相关记录 合规性评价报告
本文档为【质量环境管理手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1KB
软件:Word
页数:5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5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