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苏轼与辛弃疾的豪放词

论苏轼与辛弃疾的豪放词

举报
开通vip

论苏轼与辛弃疾的豪放词试论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风之异同 【中文摘要】:在宋词发展史上,苏轼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二人的豪放词存在着许多相似点。但是,他们的词风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苏、辛豪放词中同题材词作的对比上,可见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豪放词词风;差异性;豪放词风;苏词;辛词;词作 中国文学长河浩浩荡荡地流进中古时期丰腴的大地,壮阔的波澜托起两颗璀璨的超一流明珠——唐诗、宋词。诚然,词为宋之骄子,然非宋之所独,亦非随宋而亡。自隋唐,经五代,盛两宋,及辽金,历元明清,至近现代,可谓源远流...

论苏轼与辛弃疾的豪放词
试论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风之异同 【中文摘要】:在宋词发展史上,苏轼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杰出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二人的豪放词存在着许多相似点。但是,他们的词风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苏、辛豪放词中同题材词作的对比上,可见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豪放词词风;差异性;豪放词风;苏词;辛词;词作 中国文学长河浩浩荡荡地流进中古时期丰腴的大地,壮阔的波澜托起两颗璀璨的超一流明珠——唐诗、宋词。诚然,词为宋之骄子,然非宋之所独,亦非随宋而亡。自隋唐,经五代,盛两宋,及辽金,历元明清,至近现代,可谓源远流长,汪洋浩瀚。 在宋词的发展史上,我们通常会把宋词划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派和豪放派。比如 高中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教案高中英语研修观课报告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 学习过的柳永的《八声甘州》,李清照的《一剪梅》等等。那么提到中国文学史豪放派的代表,我们都会想到这样两个人:苏轼和辛弃疾,被后人并称为“苏辛”。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等。但由于两位词人的时代和社会地位不同、个人生活经历不同,而且由于艺术追求的差别,两人表现出的豪放之气也就风格迥异。 一、豪放词风的开启与拓展 “词为艳科。”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中叶,在文人的观念中,词始终被视为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语言风格,也因此难以脱离柔媚纤巧的樊篱。所以,绝大多数都是婉约词,很少有豪放的风格。宋代的豪放派,自范仲淹始。范仲淹的词,直接开宋代豪放词之先声,开苏轼豪放词之先河。 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谈了对”豪放“的看法,他说:“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他认为,“豪放”首先是一种创新,并不拘守古人成法;同时,既极豪放,却又符合规律——不违反生活事物的“自然之数”和“妙理”。苏轼也常把“豪放”称作“雄放”、“真放”。苏轼还认为,“豪放”、“雄放”本是作家的一种内在气质的表现。在《观吴道子画壁诗》中,他指出“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之后,接着又说:“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这就是说,吴道子在尚未落笔作画之前,他的艺术见解和气质—“豪放”的个性品格,早已酝酿成熟了。所以苏轼曾在《书子由超然台辞赋后》中, 特别强调了作家内在的“体气高妙”;他又在《李太白碑阴记》中提出“士以气为主”的命题。 以其上述观点来衡量苏轼的词作,如按元、延祐本《东坡乐府》所收282首词统计来看,一般豪放词约79首,其中较典型的豪放词有30首。如《满江红·大江东去》、《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菩萨蛮·天怜豪俊腰金晚》等等。若以龙榆生编的《东坡乐府笺》的344首词来检阅,则其典型豪放词还会多些。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此词充分表达了苏轼内在的“浩然之气”,他为了自由表达其踌躇满志的报国情怀,从而打破了词格的“上片提出词意,过片另起”的成规,它一气呵成地抒发了他“圣朝若用西凉薄,自羽犹能效一挥”的报效疆场的宏伟夙愿,实践了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艺术见解。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词到了苏轼,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虽然在苏轼之前,从相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到范仲淹的《渔家傲》,也有些苍凉刚健之作,但这只是整个文人词史上的个别现象,词自晚唐五代流为“艳科”,功用狭窄。入宋,已被士林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末道小技。直到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才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正如刘熙载《艺概·词概》所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写。” 苏轼创造的豪放词,除了使词容纳了新的题材、新主题、新思想外,还在词的表现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创造出新的成果:①创造了艳科文人词从未有过的英雄形象。《念奴娇》中所塑造了周瑜,是一位在激烈悲壮的战斗中以弱胜强的胜利者的形象。《阳关曲·赠张继愿》中,塑造了一个意欲阻挡异族侵扰、杀敌卫国的猛士形象。②是词史上第一个着重在词中创造和刻画多种气象恢宏、雄浑博大场面和意境的作家。《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仅使人惊心动魄,还构成了作家概括领导这次战争的曹操、诸葛亮、孙权、周瑜等南北各地英雄群集的壮丽图景。③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中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渊源较早,而在豪放词里如此巧妙自如的运用,却是北宋以来的第一次。如《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写谪仙李白遇仙人司马子微而神游八表。而如《念奴娇》,则以神奇的笔触,创造了一个光洁清凉的月宫仙境。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想象,与屈原《离骚》的上天入地和李白诗的驰骋天体,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轼致力于写作奔放不羁的壮词,但并不等于苏词只是清一色的豪放。《词苑丛谈》卷四说:“苏子瞻有铜喉铁板之讥”。然《浣溪沙》春词曰:“彩索轻常趁燕,红窗睡 重不闻莺”。这说明一个大家的文学风格常常是多样化的。《东坡乐府》中严格意义上的豪放之作并不算多,不少篇什还各自呈现着不同的风采。诸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奇逸高旷,《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来潮﹚的清雄跌宕,《贺新郎》﹙乳燕飞华屋﹚的绮丽妩媚,《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空灵隽永,都是使人寓目难忘的。但这并无碍于把苏词的基本风貌概括为“豪放”,因为大体说来,东坡词不管从意境、笔势还是格调上都贯注着豪迈纵放的精神,这与婉约派是迥异不同的。因此,我们不妨说:苏轼词绚丽多彩,而豪放是它的主调。 二、豪放词风的继承与发展 词中的辛弃疾,与诗中的陆游,同是南宋爱国诗歌的两面旗帜。《稼轩长短句》六百二十多首,不但在宋代词人中创作数量特多,而且代表了南宋爱国词的最高成就。辛弃疾继苏轼之后,在南宋前期的历史条件下,把词的改革又推进了一大步。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使词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词的艺术容量和抒情功能在他手中达到了新的高度。 辛弃疾于词中陶写的,主要是立志恢复的气节与功名。刘过《沁园春》“寄辛稼轩”:“中原事,纵匈奴未灭,毕竟男儿。”谢枋得《祭辛稼轩先生墓记》:“公有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之大气。”这些都是读稼轩词首先令人强烈感受到的。王士祯《倚声集序》谓辛弃疾所作是“英雄之词”,既不同于晏、欧、秦、李诸“文人之词”,也不同于柳永、周美成、康与之之属的“词人之词”。辛弃疾最大的特色即在于此。他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之词”的词人。 辛弃疾词的基调是什么?应该说就是这种英雄主义,其特点是力求把爱国壮志化为战斗行动,在统一祖国的不世之勋中,实现自己的才能抱负。辛弃疾有一首《破阵子》﹙为陈甫同赋壮词以寄﹚。这种壮词,不在少数,是稼轩词的主要部分,悲壮激烈,发扬奋厉,充满着英雄主义色彩。 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水调歌头》 马革裹尸当自誓,娥眉伐性休重说。 —《满江红》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 —《满江红》 以上这些词壮声英概,凌厉无比,同辛弃疾的立身本末相表里,完全是他一生肝胆的写照。 辛弃疾的这种词风,主要来源于他的时代与他的思想性格。在需要长枪大刀战斗的年代,他忠怀忧国,慷慨论兵,必然创造出一种踔厉风发,喑呜沉雄的新的词风。另一方面,稼轩词也深受东坡词的影响,这是形成稼轩词风的历史因素。元好问《自题乐府引》:“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以后便到辛稼轩。”元贯云石《阳春白雪序》:“盖士尝云:东坡以后,便到稼轩。”两家词风,有着一脉相承之处。自来论豪放词派者,就都以苏、辛并称,作为豪放词派的两个杰出代表。不过,不能简单地认为稼轩词风是东坡词风的自然演化,范开《稼轩词序》,就提出过辛弃疾并非有意学苏轼,然而词风又不能不似的说法。 “器大者气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像辛弃疾这样以气节自负、功业自许的人物,尤其如此。苏、辛词风相近,主要在于他们都“意不在作词,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尔也。” 苏、辛词风相近,但也有同有异。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世以苏、辛并称。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之,辛之当行处,苏必不能到,二公之间,不可同日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这些评论注意苏、辛异同,以为苏自苏、辛自辛,可分两派,都颇有见地。辛词豪壮而不废婉丽。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破阵子》、《鹧鸪天》等词作,往往呈现出“隽峻”的特点。“隽”,就是隽永,“峭”,即峭拔、峭峻。这二者完美结合,既可烘托英雄失路的悲愤,又可展现山河的壮丽,还可抒发爱国之情的慷慨。开篇就拓展出一个涵盖全篇的抒情气氛,而这气氛又带有磅礴、雄壮的属性,即使是描写悲痛抑郁的情感、残破萧瑟的场面,也总是从大处着笔,选取生活的广角镜头,表现情感中坚实的力度。如《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以广袤时空地域来作为情感的衬托。辛弃疾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例如辛弃疾的豪放词在意境美的开拓上,善于凌空取象,造成恢弘的境界,具有丰富、充实的精神内蕴,从而构成崇高美的特点。 刘辰翁在《稼轩词序》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又说:“及稼轩横竖烂漫,但觉宾主酣畅,谈不及顾。词至此亦足矣。” 三、苏轼与辛弃疾词风之对比 词至苏轼,开创出一种豪放阔达、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全面的继承发展。直至南渡之初张元干、张孝祥、叶梦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才较多继承了苏轼的词风,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而辛弃疾的出现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其境界雄奇阔大、气势郁勃激荡,在延续、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题材、内容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苏、辛二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但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苏轼的豪放是很洒脱的,是个性使然,因此苏轼的豪放是内心深处自然而然的流露,飘逸洒脱,如行云流水。但是辛弃疾的豪放带给人的是壮烈和沉郁。他最大的愿望是收复北方失地。但是南宋是一个懦弱的王朝。大部分当权者是主张苟且偷安的主和派。他直爽的性格,使其愿望难以实现,所以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冲天的豪放感觉,弥漫着一个爱国战士的悲壮与激情。可是仕途上的挫折致使其报国无门,这就在豪放之外多了一些杜甫似的沉郁。简而言之,苏轼的豪放是达观者的风采,轻松而迷人;而辛弃疾的豪放是壮志难酬的悲壮之音,沉郁而震撼人心。 所以,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一、苏辛豪放词风的相似之处 (一)苏辛都开拓了词的内容。晚唐五代词风婉约柔媚,多写男女之间的离合悲欢。而自苏轼开始,豪放的感情,豁达的胸怀,广阔的社会生活,都在词中有所展现,写报国、抒仕途,感悼亡、怀伤春等,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得以开阔,开放了豪放词风。而辛弃疾也突破了传统词调,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不但扩充了词的内容,还将词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大量吸收各种表现手法,包括散文、骈文以及各类的民间口语。 (二)苏、辛词中都有豪迈的风格。苏辛词中流露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活的热爱。《江城子·密州出猎》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贯穿全篇。塑造了一个充满斗志的形象,词中并未透露出对自己被贬的哀伤,读来满腔豪迈。而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更是表达了决不投降、坚决抗金的决心。 (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是苏辛二人抒发的共同情感。二人都是才华横溢,并且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他和父亲苏洵(唐宋八大家之一)、弟弟苏辙被后人称为“三苏”,然后在苏轼一举成名之后,仕途上却不如意,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被贬和流放中度过的。他的词中怀才不遇的情感抒发随处可见。辛弃疾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而是具有雄才伟略,可以出将入相的人物。23岁便“壮岁锦旗拥万夫,锦谵突骑渡江初”。而后却天生英才无处可用,一腔爱国之情只能寄托于诗词。 二、苏辛词的不同之处 (一)二人对词的开拓程度不同。苏轼“以诗为词”,使词诗化,怀古、咏史、说理、谈传,甚至抒发思乡爱国之情。扩大了词的意境。而辛弃疾“以文为词”,他在继承苏轼豪放词风的同时,使词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并且融汇了诗歌、散文、经传等各种文体手法,在苏轼之后又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二)作词观不同。苏轼“以文章余事做事,溢而做词曲”,苏轼作词、散文、诗歌均有其可称道之处,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而辛弃疾一生全力作词,创作六百余首,是唐宋词人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词作在表现了他个人情感的同时,又客观反映了历史。 (三)不同时代、经历、思想和性格的影响。苏轼在北宋中叶,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他也经手了儒释道的影响,是个非常达观的文人,几度浮沉,个性依然洒脱,在逆境中保持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笔力千钧,奔放旷达。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国破家亡,内忧外患。既有词人的气质,又有军人的豪情,一生矢志不渝反抗侵略,谋求祖国统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一词把他的报国之心和欲死疆场的决心表达地淋漓尽致。 (四)词的表达方式和内容不同。苏轼的词可分为三类:抒情词、咏物词和农村词。苏轼的抒情词具有严肃博大的特点,具体包括从政之情、爱国之情、怀古之情、人伦之情等。他的咏物词形神兼备,富有寄托,代表作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等。苏轼的农村词约有10多首,代表作为《浣溪沙》等五首。而辛弃疾的词主要是爱国词为主.主要追忆当年的抗金生活,抒发自己的报国壮志,表达对于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投降派的愤懑之情.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农村词和闲适词与言情词都不甚出名。 参考文献: 【1】许宗元.中国词史【M】.合肥.黄山书社.1990 【2】朱靖华.苏轼新评【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3 【3】黄邵寅张士献.唐宋词史论稿【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4】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邓红梅侯方元.南宋词研究史稿【M】济南.齐鲁书社.2006 【6】辛更儒.辛弃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刘乃昌选注.苏轼选集【M】济南.齐鲁书社.2005 【8】辛弃疾著徐汉明编.新校编辛弃疾全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9】张仲谋.宋词欣赏 教程 人力资源管理pdf成真迷上我教程下载西门子数控教程protel99se入门教程fi6130z安装使用教程 .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宋东波.苏轼:任是洒脱也多情. 【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本文档为【论苏轼与辛弃疾的豪放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8-05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