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1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二模(含答案)

2011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二模(含答案)

举报
开通vip

2011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二模(含答案)2011年徐汇区第二学期初三语文学能测试试卷 2011.4 考试时间 10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             文言文(共42分) (一)  默写。(18分) 1.会当凌绝顶,                   (《望岳》) 2.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3. 醉卧沙场君莫笑,                   (《凉州词》) 4.                   ,雪尽马蹄轻(《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

2011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二模(含答案)
2011年徐汇区第二学期初三语文学能测试试卷 2011.4 考试时间 10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             文言文(共42分) (一)  默写。(18分) 1.会当凌绝顶,                   (《望岳》) 2.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3. 醉卧沙场君莫笑,                   (《凉州词》) 4.                   ,雪尽马蹄轻(《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思》) 6.                   ,饥渴而顿踣(《捕蛇者说》) (二)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4分)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词中“鱼龙舞”的“鱼龙”指的是            (2分) 8.下列各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阕描绘了人们欢庆春节的快乐场面。 B.词人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了自己在繁华场景中与众不同的追求。 C.词中描绘的热闹画面体现了词人欢乐的感受。 D.该词是辛弃疾词作中豪放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三)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 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 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上文选自《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齐人固善盗乎? 11.晏子巧妙地反击了楚王的挑衅,用“枳”的形成来说明                     。(3分) (四)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王欲群臣畏也。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若此则群臣畏矣。”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唐鞅之对也,不若无对。[来源:学,科,网Z,X,X,K] 1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所杀戮者众矣(          )             其故何也(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的罪行都是不好的。 B.王的惩处都是不好的。 C.王犯了罪行是不好的人。 D.王惩处的都是不好的人。 14.从宋王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他的特点是:(1)             (2)             (4分) 15.唐鞅的结局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2分) 二、现代文(共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20分) 千门万户 ①门是什么,本身就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 ②紫禁城里重重墙院、上百座院落、近万间房屋,到底有多少门,很难说清楚。这 些门的形式多种多样,到底有多少种门,也真是很难说清楚。  ③最高大、最威严的自然是紫 禁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午门为最。 ④天子面南而王。南门为皇宫正门,正南在建筑方位中属午位,故名午门。午门通高37.95米,比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太和殿还高,足见其皇宫第一门、天下第一门的地位。13米高的红色城台三面围合,城台上五楼耸峙,庑(正房对面或两侧的小屋子)廊通贯。正楼重檐庑殿阔60.05米,进深25米;前后出廊,建筑面积1773.3平方米。正楼两侧及两翼城台南端各有一座重檐四角攒尖阙楼,合称五凤楼。 ⑤午门是历朝历代的献俘处,明万历皇帝、清乾隆皇帝都曾四次亲御午门城楼受献俘礼。彼时彼刻,定然一派威风凛凛、威仪天下的气势。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太和殿前隆重举行受降侵华日军献俘礼,大概与午门受献俘礼不无关系。皇帝们也常常把午门作为处罚不听号令者之地。正德十四年,明武宗朱厚照,因众多官员联名上疏阻其出游猎艳,恼羞成怒,竟罚146位大臣跪午门, 5天后又在午门外“廷杖”,当场杖毙11人。与此行径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康熙皇帝。年仅15岁的康熙皇帝为解决明末以来的中西历法之争,让主张吸收西法的传教士南怀仁与反对变更传统历法的吴明煊等,先后在午门外广场和观象台,当着王公大臣的面,各自计算、验证天象。结果,“南怀仁逐款符合,吴明煊逐款皆错”,康熙皇帝遂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并下令采用其中西合璧的新历。 ⑥最雍容最从容的是太和门、乾清门。太和门是紫禁城中规格最高的宫门。乾清门是清代极为重要的政务场所。走进太和门、乾清门,觉得不是进了门,而是登了堂入了室,因为这两座极为重要的门是殿堂式的。能开能合的门在最后边,门的前面是开阔敞亮的可以充分利用的厅堂。这两处正是明清两代“御门听政”之处。门即殿堂,当门听政议政行政,有“门”没“门”皆决于门。 ⑦紫禁城里的千门万户有太多的历史、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规矩,是永远说不完说不清的。其实,门是什么,本身就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是通路还是阻隔?是为了关还是为了开?为了拒绝还是为了迎接?为了守卫还是为了交流? ⑧即位的帝王从前门午门进宫,亡国的崇祯和末代皇帝溥仪从后门神武门 出走。曾经权倾朝野的和珅20大罪中第三条为“肩舆①直入神武门”。如今每年900万游客进出紫禁城,可谓车水马龙、门庭若市,但很少有人想到当年《大明律》的规定:擅入皇城者,杖一百,充军边远。向宫城投石、射箭或持利刃入宫门者,处极刑。明清的紫禁城一如其名,门禁森严。  【注释】①肩舆:乘坐由人抬的高级轿子。 16.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分) 17.第④段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18.概括地说在明清两代,午门前实施的政治活动主要有:(1)               ;(2)               ;(3)               。(9分) 19.阅读全文后,尝试回答作者在第⑦段提出的某一个疑问,结合文中例子加以说明。(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5题。(28分) 于先生 ①于先生的眼睛很亮,但他喜欢眯着。于先生给我们上课时,曾对他的眯眼习惯做过解释。于先生从前是公社的公安员①,公安员要经常“凝视”生活,他就顺理成章地养成了这个不好也不坏的习惯。“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凝视’生活!”于先生凝视着我们,开始了他的作文课。 ②于先生是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于先生教我们写作,常常要我们在文章的末段用抒情手法。“啊——”于先生把头往后一仰,胸脯挺起,两臂像扇子一样张开——却又停住了,然后改变一个姿势,俯身在讲台上,竖了一根手指(往往是右手的 食指,因为用红笔批作文,他的食指往往是红的)在嘴前,于先生悄声道:“抒情,是的——抒情是味精,要使文章有韵味,一定要抒情。”于先生教我们写作,他自己也写,于先生的文章发表得很多。于先生一发表文章,总要拿到班上读给我们听。于先生要读自己的文章,神色有点诡秘,又有点羞涩。于先生的稿费领到不少,我听我们班一位姓黄的同学说(黄同学是教工子弟,家住于先生隔壁),于先生一领稿费,就要他老婆炒个鸡蛋给他补脑子。所以每次于先生一掏他的上衣口袋找稿子,我心里就想,今晚于先生肯定又有炒鸡蛋吃了。于先生读他自己的文章时,我们静悄悄的,但快到末段时,全班同学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头往后一仰,就像一片稻穗被风吹了一下,齐声发出了一声“啊——”。为什么知道于先生要念末段了呢?因为于先生在念末段前,总会稍稍停顿一下,清一清嗓子再念。后来我们和于先生之间渐渐有了默契,于先生读末段前的那十几秒时间,于先生用来清嗓子,而我们则用来酝酿发“啊”声的情绪。“啊——”我们喊一声,于先生笑了起来。 ③于先生教作文教出了名气,十年前,于先生的一批弟子曾经获得了华东六省一市及县、校、年段等各种各样的学生作文竞赛奖。于先生把我们从初一带到初三,我们班学习园地里,总是贴满了作文奖状和一页页在风中哗哗作响的范文。于先生的弟子可以冠“于家军”的美名。我虽不是“于家军”中的人,但我当年是真心为“于家军”感到骄傲的。于先生也曾表扬过我的作文。我记得是一篇《学校的一天》,开头我这样写景:“校园操场边有一排合欢树,它们大概是因为‘合欢’,才紧紧地长在一起吧?”于先生在这句话下面给打了一条醒目的波浪线,还把文章 拿到班上读给大家听。于先生的红色波浪线太迷人了,后来我当了语文老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最爱用又最吝啬用的评点符号,也就是这种红色波浪线。[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④于先生的弟子中最出色的应该算那位姓赵的女生,她是我们那一代少年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于先生还宠爱过一位姓潘的山区孩子,潘同学性格内向,喜欢玩手指,常常十指叉在一起捏 得满手嘎吱嘎吱响。赵同学后来考上了复旦大学,潘同学后来好像落第,此后杳无音讯。我不知道当年于先生的作文弟子们,是否还记得于先生那时的眯眼动作,感叹词“啊”,以及那些激动人心的红色波浪线。 ⑤至于于先生,我是前日刚刚遇上的。人胖了些,穿一套漂亮的西装,还是喜欢凝视人,而且让我快乐的,是他还记得我。我问于先生的近况,他告诉我,在台湾街买了店面,做水暖设备的生意。我替于先生高兴。于先生有了钱,这是好事。 【注释】①公社的公安员:公安员负责公社的治安和调解工作。 20.第①段“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凝视’生活!”一句中“凝视”可用        这一词语来替代。(2分) 2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4分) 22. 如何理解第③段的画线句“我最爱用又最吝啬用的评点符号,也就是这种红色波浪线”?(4分) 23. 于先生作为我的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文章中能看出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6分) (1)于先生是一个            的老师,因为                                     。 (2)于先生还是一个            的老师,因为                                   。 24. 以下各选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作者着重描写了于先生令人发笑的举动,引起读者对于先生的好感。 B.作者描写了于先生在课堂中的言行,以此来体现他可笑的教学方式。 C.作者写的第①、第⑤段和于先生作为一名教师毫无关系,放在文中多余。 D.作者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于先生,体现他对于先生的喜爱之情。 25.文章最后,作者说于先生做生意“有了钱,是好事”,你认为呢?谈谈你的阅读感受,80字左右。(8分) 继续阅读
本文档为【2011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二模(含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927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5-29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