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

举报
开通vip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 篇一:高中生物人教版电子课本必修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电子教材 《普通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2 必修 遗传与进化》 目录 科学家访谈 我赞叹生命的美丽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 减数分裂 二 受精作用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科学家的故事 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 篇一:高中生物人教版电子课本必修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电子教材 《普通 高中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实验教科书 生物2 必修 遗传与进化》 目录 科学家访谈 我赞叹生命的美丽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 减数分裂 二 受精作用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科学家的故事 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1 第3节 DNA的复制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科学?技术?社会 DNA指纹技术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科学前沿 生物信息学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科学?技术?社会 基因治疗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育种工作者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2 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化石标本的制作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科学?技术?社会 理想的“地质时钟” 篇二: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剖析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剖析 《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的之一,本模块安排的课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选择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的校外实习所教正是本模块的内容 ,结合着我的教学体会,我将从“本模块的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思路”、“学生学习本模块的价值”及“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本模块的设计思路 新教材必修二的目录按章节来划分为七章,分别是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生物进化 3 理论。而实际上,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模块应当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六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来,本模块作者设计时所考虑的并不是一味的追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是在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时还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具体的内容标准等。在教学中写教案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 知识目标的要求大多属于理解水平 按所用知识性目标动词,具体内容标准中属于了解水平的有3项(举例说出、简述、列出),属于理解水平的有14项(阐明、说明、概述、搜集、举例说明),属于应用水平的有2项(总结、分析),这些理解水平的要求高频率出现,可以看出本模块的知识性目标的基本要求是理解。理解水平,意在要求学生把我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理、区分、扩展等。这既是教材内容深度和广度的体现,也体现了内在逻辑关系。 2. 重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本模块中提出应用的两项要求体现如下,一项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病的探索过程”,另一项是“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两项都是关于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另外课本总是不吝篇幅叙述某一位科学家的故事,比如“道尔顿对红绿色盲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些无一不体现了本模块的的教 4 材安排上,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3. 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在本模块的具体内容中,体现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的例子有:“搜集生物的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实例”、“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讨认领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关注人类基因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及其意义”、“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等。这体现了本模块设计工作者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视。 统观本教材,我发现了两个小规律。首先是课本的安排把教学内容定 位在基因水平。总共七个章节,无不体现在基因水平,加强了学生对遗传与进化的认知水平从基因考虑的角度性,具有如影随形的效果。第二是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基本按照科学历史的进程来安排的。从孟德尔到摩尔根再到沃森和克里克等,从拉马克到达尔文再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样的安排,既展示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又体现了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遗传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体会这个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众多科学家所表现出的科学精神、态度和其他优秀品质,从而给他们带来启发和感悟。本模块章节安排及内在联系 (下图一) 5 通过图上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开展的。有这样的内容安排,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就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容易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启迪。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每一章的学习都围绕一个核心内容开展,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模块二的设计内容上也体现出了编者的技巧和深谙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体现在对内容编排上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并且维持在现行高中的知识水平,避免出现过深过难;知识内容以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为重点,适当兼顾一些拓展性内容。例如,教材中关于基因的内容,正文涉及的都是核基因,对于细胞质基因则往往以小字的形式出现在课本边框。 内容的设计形式上也有其特色。注重联系实际,每节都从“问题探讨”开始,为教师讲课的导入提供了可以信手拈来的材料,而且为学生预习提供了可行性动力来源,往往又贴近生活实际。“本节聚焦”把本节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设计其中,使学生在预习时有所参考,课后复习时也难作为复习质量的一种检查。比如说课本第二章第一节的本节聚焦:减数分裂的含义是什么,配子的形成过程为什么必须经过减数 6 分裂,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虽然本节课学习时教学大纲安排了三个学时,实际上就是围绕这几个内容开展的。这样的安排,特别好。课本习题方面的特点也让人不得不提。在新课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就 往往会遇到“旁栏思考题”,它的存在,可以使生深入理解正文主栏内容,开拓思维、活跃思维、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这在课本的重点内容上体现较为明显,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等章节处,这样的发散性思维的习题的出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两部分,基础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拓展题则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十分有效。自我检测题分了四个部分:“概念检测”、“知识迁移”、“技能应用”、“思维拓展”。这四部分的检测功能可以用下面四句话概括。 概念检测——检测概念理解的准确性,分析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 知识迁移——利用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接决新的问题,这部分的题通常和生活实际是联系起来的。 技能应用——培养学生的对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思维拓展——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进行更广更深的思考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以一言以蔽之,课本的习题,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7 基本上个个都是经典。 二、学生学习本模块的价值 1.在知识教育方面的价值 本模块是高中生物必修的第二个模块,它是继“分子与细胞”之后,“稳态与环境”之前的内容,与上述两个模块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它们的作用如下:“整个必修模块使学生的认知对象围绕生命系统— 篇三: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本 篇四: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电子教材扫描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电子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2 必修 遗传与进化》 目录 科学家访谈 我赞叹生命的美丽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 减数分裂 二 受精作用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科学家的故事 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 8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第3节 DNA的复制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科学?技术?社会 DNA指纹技术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科学前沿 生物信息学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科学?技术?社会 基因治疗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育种工作者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 9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化石标本的制作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科学?技术?社会 理想的“地质时钟” 篇五:高一生物必修2课本知识整理 高一生物必修2课本知识整理 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相对性状 。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的现象叫做 性状分离 。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转 载 10 于:wWW.xlTkWJ.Com 小 龙文 档 网: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 显性遗传因子 ,用 大写字母 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隐性遗传因子 ,用 小写字母 表示。 (2)体细胞中的 遗传因子 是成对存在的, 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 纯合子 , 遗传因子 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杂合子 。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中,配子中只含有 每对遗传因子 的一个。 (4)受精时, 雌雄配子 的结合是随机的。 6(测交是让 F1 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 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 配子 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第二节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 正交 还是 反交 ,结出的种子(F1)都是 黄色圆粒 。这表明 黄色 和 圆粒 是显性性状, 绿色 和 皱粒 是隐性性状。 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 11 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绿色圆粒 和 黄色皱粒 。 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 YyRr ,表现为 黄色圆粒 。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自由组合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YR、Yr、yR、yr ,数量比例是: 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 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性状表现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 9:3:3:1 。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 母本 ,还是作 父本 ,后代表现型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比例是1:1:1:1,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 4 种: YyRr、Yyrr、yyRr、yyrr 。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分离 和 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 不同性状 12 的遗传因子 自由结合。 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 约翰逊 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 基因 ,并提出了 表现型 和 基因型 的概念。 8(表现型指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控制 相对性状 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 基因型 。 第二章第一节 1(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减半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 ,而细胞分裂 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原始生殖的细胞 的减少一半。 2(精原细胞是 原始 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 体细胞 的相同。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构成,这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由同一个 着丝点 连接。 4(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叫做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13 5(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 ,叫做 四分体 。 6(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时期。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8(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 时期。 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 精细胞 ,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 减半 的染色体。 10(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 次级卵母细胞 ,小的叫做 极体 , 次级卵母细胞 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 和一个小的 极体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卵细胞 和三个 极体 。 11(受精作用是 卵细胞 和 精子 相互识别,融合成为 受精卵 的过程。 12(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体细胞 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 卵细胞(母方) 。 第二章第二节 14 1(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 完整性 和 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形态结构 。 (2)在体细胞中基因 成对 存在,染色体也是 成对 的。在配子中基因只有 一个 ,同样,染色体也只有 一条 。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 父方 ,一个来自 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 2(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多对染色体,其中 3 对是常染色体, 1 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 异型 的,用 XY 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 同型 的,用 XX 表示。 WWw3(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Y ,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X /XWXW ,白眼的 www雄果蝇基因型是 XY ,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X 。 4(美国生物学家 摩尔根 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现了说明基因位于 染色体 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 染色体 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 染色体 上呈 线性 排列。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 ,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 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 15 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第二章第三节 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 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 性别 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 伴性遗传 。 2(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2)男性患者 多于 女性患者。 (3)往往有 隔代 遗传现象。 (4)女患者的 儿子 一定患病。(母病子必病) 3(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2)女性患者 多于 男性患者。 (3)具有世代连续性。 (4)男患者的 女儿 一定患病。(父病女必病) 4(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 男性 ,圆形代表 女性 ,以罗马数字代表(如I、?等) 代 ,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等) 个体 。 5(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无论在 大小 和携带的 基 16 因 种类上都不一样,X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 少 。 第三章第一节 1(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 DNA 是一切生命现象的体现者。在有丝分裂、 受精作用 和减数分裂 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连续性。 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实验和 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1)实验目的: 证明什么事遗传物质 。 (2)实验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 。 (3)过程:?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 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 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4)结果分析:???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 17 子”;?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 。 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目的: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 (2)实验材料: 噬菌体 。 35 (3)过程:? T2噬菌体的 蛋白质 被S标记,侵染细菌。 ? T2噬菌体内部的 DNA 被32P标记,侵染细菌。 35 (4)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只有 DNA 进入细菌,而S未 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5(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蛋白质 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6(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 DNA ,而是 RNA 。 第三章第二节 1(DNA是一种 高分子 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 4 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 18 篇六: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师用书 篇七: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剖析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剖析 《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的之一,本模块安排的课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选择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的校外实习所教正是本模块的内容 ,结合着我的教学体会,我将从“本模块的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学习本模块的价值”及“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本模块的设计思路 新教材必修二的目录按章节来划分为七章,分别是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生物进化理论。而实际上,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模块应当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六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来,本模块作者 19 设计时所考虑的并不是一味的追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是在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时还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具体的内容标准等。在教学中写教案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 知识目标的要求大多属于理解水平 按所用知识性目标动词,具体内容标准中属于了解水平的有3项(举例说出、简述、列出),属于理解水平的有14项(阐明、说明、概述、搜集、举例说明),属于应用水平的有2项(总结、分析),这些理解水平的要求高频率出现,可以看出本模块的知识性目标的基 本要求是理解。理解水平,意在要求学生把我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理、区分、扩展等。这既是教材内容深度和广度的体现,也体现了内在逻辑关系。 2. 重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本模块中提出应用的两项要求体现如下,一项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病的探索过程”,另一项是“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两项都是关于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另外课本总是不吝篇幅叙述某一位科学家的故事,比如“道尔顿对红绿色盲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些无一不体现了本模块的的教材安排上,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20 3. 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在本模块的具体内容中,体现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的例子有:“搜集生物的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实例”、“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讨认领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等。这体现了本模块设计工作者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视。 统观本教材,我发现了两个小规律。首先是课本的安排把教学内容定位在基因水平。总共七个章节,无不体现在基因水平,加强了学生对遗传与进化的认知水平从基因考虑的角度性,具有如影随形的效果。第二是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基本按照科学历史的进程来安排的。从孟德尔到摩尔根再到沃森和克里克等,从拉马克到达尔文再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样的安排,既展示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又体现了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遗传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体会这个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众多科学家所表现出的科学精神、态度和其他优秀品质,从而给他们带来启发和感悟。本模块章节安排及内在联系 (下图一) 通过图上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开展的。有这样的内容安排,学生学习遗 21 传知识的过程就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容易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启迪。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每一章的学习都围绕一个核心内容开展,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模块二的设计内容上也体现出了编者的技巧和深谙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体现在对内容编排上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并且维持在现行高中的知识水平,避免出现过深过难;知识内容以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为重点,适当 兼顾一些拓展性内容。例如,教材中关于基因的内容,正文涉及的都是核基因,对于细胞质基因则往往以小字的形式出现在课本边框。 内容的设计形式上也有其特色。注重联系实际,每节都从“问题探讨”开始,为教师讲课的导入提供了可以信手拈来的材料,而且为学生预习提供了可行性动力来源,往往又贴近生活实际。“本节聚焦”把本节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设计其中,使学生在预习时有所参考,课后复习时也难作为复习质量的一种检查。比如说课本第二章第一节的本节聚焦:减数分裂的含义是什么,配子的形成过程为什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虽然本节课学习时教学大 22 纲安排了三个学时,实际上就是围绕这几个内容开展的。这样的安排,特别好。课本习题方面的特点也让人不得不提。在新课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就往往会遇到“旁栏思考题”,它的存在,可以使生深入理解正文主栏内容,开拓思维、活跃思维、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这在课本的重点内容上体现较为明显,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等章节处,这样的发散性思维的习题的出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两部分,基础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拓展题则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十分有效。自我检测题分了四个部分:“概念检测”、“知识迁移”、“技能应用”、“思维拓展”。这四部分的检测功能可以用下面四句话概括。 概念检测——检测概念理解的准确性,分析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 知识迁移——利用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接决新的问题,这部分的题通常和生活实际是联系起来的。 技能应用——培养学生的对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思维拓展——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进行更广更深的思考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科学的 探究兴趣。 以一言以蔽之,课本的习题,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23 基本上个个都是经典。 二、学生学习本模块的价值 1.在知识教育方面的价值 本模块是高中生物必修的第二个模块,它是继“分子与细胞”之后,“稳态与环境”之前的内容,与上述两个模块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它们的作用如下:“整个必修模块使学生的认知对象围绕生命系统——包括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认知目标就是理解不同层次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是由课程标准的内容概括本模块的知识价值时的参考依据。就本模块来说,它的价值就体现在揭示了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和变化以及如何起作用的,就是从基因的角度来完成学生对这方面的认知目标的。 2.在能力培养方面的价值 本模块安排的探究活动十分丰富,包括实验3个,探究2个,模型构建2个,调查2个,资料分析7个,思考与讨论16个,技能训练5个。这些探究活动的进行,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搜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学的探究能力。对于科学家应用那些科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本模块往往会做详细的介绍,比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得遗传的两大定律所用的“假说——演绎法”,这种科学方法, 24 不仅介绍了孟德尔如何取得成功的,而且为学生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提供了可以学习的明确对象,以后他们做科学研究或是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试着运用这些科学方法。“类比推理法”的实例就是萨顿的假说,课本介绍类比推理的内容是“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19世纪物理学家研究光的性质时,曾经将光与声进行类比。声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 篇八: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剖析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剖析 《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的之一,本模块安排的课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选择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的校外实习所教正是本模块的内容 ,结合着我的教学体会,我将从“本模块的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学习本模块的价值”及“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本模块的设计思路 25 新教材必修二的目录按章节来划分为七章,分别是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生物进化理论。而实际上,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模块应当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六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来,本模块作者设计时所考虑的并不是一味的追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是在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时还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具体的内容标准等。在教学中写教案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 知识目标的要求大多属于理解水平 按所用知识性目标动词,具体内容标准中属于了解水平的有3项(举例说出、简述、列出),属于理解水平的有14项(阐明、说明、概述、搜集、举例说明),属于应用水平的有2项(总结、分析),这些理解水平的要求高频率出现,可以看出本模块的知识性目标的基本要求是理解。理解水平,意在要求学生把我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理、区分、扩展等。这既是教材内容深度和广度的体现,也体现了内在逻辑关系。 2. 重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本模块中提出应用的两项要求体现如下,一项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病的探索过程”,另一项是“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两项都是关于科学 26 的过程和方法,另外课本总是不吝篇幅叙述某一位科学家的故事,比如“道尔顿对红绿色盲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些无一不体现了本模块的的教材安排上,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3. 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在本模块的具体内容中,体现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的例子有:“搜集生物的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实例”、“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讨认领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等。这体现了本模块设计工作者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视。 统观本教材,我发现了两个小规律。首先是课本的安排把教学内容定位在基因水平。总共七个章节,无不体现在基因水平,加强了学生对遗传与进化的认知水平从基因考虑的角度性,具有如影随形的效果。第二是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基本按照科学历史的进程来安排的。从孟德尔到摩尔根再到沃森和克里克等,从拉马克到达尔文再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样的安排,既展示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又体现了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遗传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体会这个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众多科学家所表现出 27 的科学精神、态度和其他优秀品质,从而给他们带来启发和感悟。本模块章节安排及内在联系 (下图一) 通过图上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开展的。有这样的内容安排,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就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容易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启迪。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每一章的学习都围绕一个核心内容开展,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模块二的设计内容上也体现出了编者的技巧和深谙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体现在对内容编排上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并且维持在现行高中的知识水平,避免出现过深过难;知识内容以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为重点,适当兼顾一些拓展性内容。例如,教材中关于基因的内容,正文涉及的都是核基因,对于细胞质基因则往往以小字的形式出现在课本边框。 内容的设计形式上也有其特色。注重联系实际,每节都从“问题探讨”开始,为教师讲课的导入提供了可以信手拈来的材料,而且为学生预习提供了可行性动力来源, 往往又贴近生活实际。“本节聚焦”把本节需要掌握的核 28 心内容设计其中,使学生在预习时有所参考,课后复习时也难作为复习质量的一种检查。比如说课本第二章第一节的本节聚焦:减数分裂的含义是什么,配子的形成过程为什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虽然本节课学习时教学大纲安排了三个学时,实际上就是围绕这几个内容开展的。这样的安排,特别好。课本习题方面的特点也让人不得不提。在新课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就往往会遇到“旁栏思考题”,它的存在,可以使生深入理解正文主栏内容,开拓思维、活跃思维、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这在课本的重点内容上体现较为明显,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等章节处,这样的发散性思维的习题的出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两部分,基础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拓展题则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十分有效。自我检测题分了四个部分:“概念检测”、“知识迁移”、“技能应用”、“思维拓展”。这四部分的检测功能可以用下面四句话概括。 概念检测——检测概念理解的准确性,分析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 知识迁移——利用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接决新的问题,这部分的题通常和生活实际是联系起来的。 技能应用——培养学生的对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29 思维拓展——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进行更广更深的思考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以一言以蔽之,课本的习题,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基本上个个都是经典。 二、学生学习本模块的价值 1.在知识教育方面的价值 本模块是高中生物必修的第二个模块,它是继“分子与细胞”之后,“稳态与环境”之前的内容,与上述两个模块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它们的作用如下:“整个必修模块使学生的认知对象围绕生命系统——包括细胞、个 体、群体、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认知目标就是理解不同层次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是由课程标准的内容概括本模块的知识价值时的参考依据。就本模块来说,它的价值就体现在揭示了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和变化以及如何起作用的,就是从基因的角度来完成学生对这方面的认知目标的。 2.在能力培养方面的价值 本模块安排的探究活动十分丰富,包括实验3个,探究2个,模型构建2个,调查2个,资料分析7个,思考与讨论16个,技能训练5个。这些探究活动的进行,可以全面提高 30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搜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学的探究能力。对于科学家应用那些科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本模块往往会做详细的介绍,比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得遗传的两大定律所用的“假说——演绎法”,这种科学方法,不仅介绍了孟德尔如何取得成功的,而且为学生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提供了可以学习的明确对象,以后他们做科学研究或是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试着运用这些科学方法。“类比推理法”的实例就是萨顿的假说,课本介绍类比推理的内容是“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19世纪物理学家研究光的性质时,曾经将光与声进行类比。声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其原因在于它有波动性。后来发现光也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因此推测光也可能有波动性。上面介绍的萨顿的推理,也是类比推理。他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应当注意的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与实验。”类比推理方法的介绍,从这个方法的应用没有学科的限制来介绍,并且提出物理学家运用这种方法研出来光的波动性的例子,给学生带来的启发是不可估量的,也许这有助于将来的做警察的学生破案,也可能有助于培养的下一代生物人去探究新的领域。但是文中最后提出了这种科学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还需 31 要观察实验来验证其正确与否,也告诉读者,看待什么问题都需要一分为二,取其精华,去 篇九: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1.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2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 (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突破策略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 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 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4.投影仪;5.多媒体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 五、学法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33 六、课时安排 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 前面学习了遗传物质DNA及其基本单位--基因,知道它的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它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传递规律呢?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 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34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 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 (2)同一性状; (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 (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 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 学生回答:否。(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 35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学生阅读教材P4,5。 教师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 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 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 了? 学生回答:(略) 讲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 的。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 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提问: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 没有表现出来。 教师讲述: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 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请问学 36 们注意这个比例。 设疑: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 教师出示: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 [三]教学目标巩固 1.孟德尔杂交试验选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2.什么是相对性状?拟人为例举例子。 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的是 A.狗的长毛与黑毛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答案:1.略 2.略 3.D [四]布置作业 1(P8练习题第一题。 2 (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 ( ) 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 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A.甜是显性性状 B.相互混杂 ( ) C.非甜是显性性状 D.相互选择 分析: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之间相互授粉,甜玉米 37 的果穗上全表现为非甜,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甜玉米的果穗上出现非甜籽粒也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 答案:C 3(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使其自交得到F1植株是( ) A.高矮之比是1?1 C.高矮之比是3?1 B.全是矮秆 D.全是高秆 分析:生长素作用于植物,促使细胞体积的增大引起植株快速生长,但不影响内部基因组成,因此,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的高秆玉米仍然受隐性基因控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B 总结 这节课要重点掌握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掌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 -------------------------------------------------------------------------- 第二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38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 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 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 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显性性 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 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 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 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 裂方式产生的 ? 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教师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 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 39 来。 提问:F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 学生回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 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 们的数量比为1?2?1。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 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 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 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由相同基因 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 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 而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 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四]巩固训练(投影显示) * 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让它连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2的基因型纯合体占总数的( ) A.1/2 B.1/4 C.3/4 D.1 分析:P:Aa 其余全部为纯合体。 答案:C 40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小实验,来说明一下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上述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 是否正确。 (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塑料小桶放 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并分别标 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 别放人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 代表雄配子)。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 充分混合。 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第一次 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结合为Dd,请 同学们记录。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 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 否出现三种基因组合,且基因组合比是否为1? Fl:l/4AA;2/4Aa;1/4aa,F 1F2中只有1/2Aa自交产生1/2×1/2Aa, 41
本文档为【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2K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