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游记主题

西游记主题

举报
开通vip

西游记主题浅论社会政治层面和心学“格物致知”层面《西游记》 主旨 中文摘要:《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写 作的最高峰~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孙悟空是《西游记》 中的第一主人公~也是作者最为着重描写的一个文学艺术形象。而对《西游记》 一书思想内涵主旨的解读也是以对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的研究为基础的。从社会 政治层面解读《西游记》的主旨往往把孙悟空理解为一个反抗者的形象~他的大 闹天宫更被视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象征。从社会政治层面解读《西 游记》的主旨观点主要有“农民起...

西游记主题
浅论社会政治层面和心学“格物致知”层面《西游记》 主旨 中文摘要:《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写 作的最高峰~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孙悟空是《西游记》 中的第一主人公~也是作者最为着重描写的一个文学艺术形象。而对《西游记》 一书思想内涵主旨的解读也是以对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的研究为基础的。从社会 政治层面解读《西游记》的主旨往往把孙悟空理解为一个反抗者的形象~他的大 闹天宫更被视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象征。从社会政治层面解读《西 游记》的主旨观点主要有“农民起义”说“主题转化”说~“歌颂市民”说~“尚 贤诛佞”说等。但是从社会政治层面解读《西游记》往往有一种庸俗社会论的倾 向~并割断了全书的整体联系。于是从另外一个层面即《西游记》与王阳明心学 当中的“格物致知”关系的角度来解读《西游记》似乎更接近于作者创作《西游 记》一书的原旨。从这个角度来说明《西游记》的主旨~我们可以把孙悟空的人 生三部曲分别定义为“放心”~“定心”以及“修心”。孙悟空在西天路上斩妖除 魔的过程正是其扫除心中私欲~不断“格物致知”的过程。而《西游记》一书的 诸多细节也展示了这一点。 关键词:《西游记》主旨,孙悟空形象,社会政治层面解读《西游记》,《西游记》 与王阳明心学中“格物致知”的关系 Abstract:"Journey to the West" is one of China's Four Classical, but also is the peak of Ancient Ghost writing,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Monkey King is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first hero, is the most focused description of a literary and artistic image. And on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book is also subject to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stic image of the Monkey King in this research-based. Reading from the socio-political level, "Journey to the West" motif tend to be understood as a Rebel Monkey image, and his Havoc in Heaven, is regarded as China's ancient feudal society, a symbol of peasant uprisings. Reading from a socio-political level,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main thrust 1 of view of "peasant revolts" that "transformed the theme," said, "praise the public," said, "worthy and punish talent," said so. However,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Journey to the West" often had a tendency of vulgar society, and cut off the book's overall contact. Then from another dimension that is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Wang Yangming were the "inquiring" relations point of view to interpret "Journey to the West" seems closer to the creat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a book's original purpose.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at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thrust of the Monkey King's life, we can trilogy were defined as "at ease", "Centering" and "cultivate the heart." Monkey King in the west in the road to eliminate the demon slayer is the heart of their desires, and constantly “inquiring” process. And "Journey to the West," a book also shows the many details of this. Keywords:"Journey to the West" theme; Monkey King; social and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interpretation, "Journey to the West";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Wang Yang ming in the "inqui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引言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中最为杰出的 2 一部作品。《西游记》取材于唐代玄奘法师西到天竺取经的故事,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的劳动之后,于明代中叶,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最终编撰而成。《西游记》以其庞大的叙事规模,神奇瑰丽的想象,以及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同时《西游记》也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写作的最高峰,对于后来的神魔小说诸如《封神演义》等的成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它既不是取材于原始神话,也没有直接表现社会现实,但是在神幻的故事和诙谐的笔墨中,是否蕴含着某种深意,通过对孙悟空艺术形象的价值以及他的人生三部曲的研究再加上书中的诸多细节,《西游记》的思想内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即“幻中有真”和“幻中有理”。“幻中有真”:用社会政治的观点来解读《西游记》,认为《西游记》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现实,此种观点主要有“农民起义”说,“歌颂市民”说,“个性解放”说,“主题转化”说,“诛奸尚贤”说,“安天医国”说,“破心中贼”说等等。这些说法都强调“幻中有真”,只是对真的理解和界定不同;“幻中有理”:主要探究《西游记》主旨的哲理层面,影响比较大的有《西游记》与心学的关系,主要是《西游记》与心学当中“格物致知”的关系。 一、孙悟空的形象 孙悟空是本书的核心人物,孙悟空的人物形象以及其艺术价值是《西游记》一书研究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历来社会政治层面和王阳明心学层面上解读《西游记》的基础。因此在研究《西游记》的社会政治层面的解读以及其与王阳明心学中“格物致知”关系之前,有必要对孙悟空的形象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孙悟空是人们传统中的智慧与正义的化身,他具有无穷的本领,渴望自由与平等,蔑视权威,不畏强暴,勇于反抗,因为不满玉帝对于自己的不公,而大闹天宫,并提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骇人口号,后来被压于五行山下五百余年,然后保护唐僧一路西去,在取经路上继续展现其英雄本色,他凭借过人的本领,火眼金睛,一路上斩妖除魔,最终自己得成果,成为斗战胜佛。 二、社会政治层面解读下的《西游记》 从社会政治层面上研究《西游记》在建国以后一直到文革结束为止,成为学 3 术研究的主流,在文革结束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政治上的某种需要,是意识形态不断深化并影响文学解读的一种结果,即文学解读不断的意识形态化。这一时期内,小说的社会历史批评成为主流,这就直接影响了对于《西游记》主旨的研究。所谓社会历史批评,“就是以唯物反映论为基础,研究作品是否反映了它所描写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以阶级性人民性作为衡量作品的政治表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分析作品的人物的典型性,是否反映了某个阶级或者某种社会力量,是否是个性化的;对作品的审美价值,对作品的艺术性则重视不够;对作家的主体性,作家的心灵也比较漠视,总之,重视作品的政治、道德的 ?判断,而比较忽视审美判断。” (一)《西游记》——现实社会的缩影 《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但是通过《西游记》对千奇百态、光怪陆离的神仙、人、妖魔鬼怪,天上人间、地狱的描写,我们可以窥见到作者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社会现实的一些蛛丝马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认为《西游记》是明代社会现实的缩影。 在《西游记》当中,描写了三个层次的世界,即天堂,地狱和人间。天堂的最高主宰者是玉皇大帝,也是道教神仙体系中的最高神。但是在“《西游记》中玉皇大帝却是个极度昏庸糊涂,冷酷刻薄,不辨贤愚而又刚愎自用的独夫,这一点在与孙悟空的较量当中得到了极为鲜明的体现。当东海龙王敖广,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进表告状时,玉皇大帝马上要遣将擒拿,听信一面之辞,没有一点调查研究,当太白金星提出招安妙策时,玉帝闻言甚喜,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在 ? 对待孙悟空这件事上,他既不能量才录用,又昏聩糊涂至极。” 玉帝又是一个心眼极小,睚眦必报的小人。整部小说他的所作所为令人生厌。吴承恩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正值明世宗统治时期,小说中玉皇大帝的形象,可以说正是对其的影射。《西游记》也描写了大批的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仙卿。在第二十九回描写到宝象国的文武百官时,作者也说他们是木雕成的武将,泥塑就的文官。这些其实都是作者对明朝封建统治阶级的辛辣的讽刺。 在描写地狱幽冥界时,作者也提到其间也有欺善怕恶,徇情枉法,营私舞弊的情形。当孙悟空大闹幽冥界,将生死薄上的所有的猴类的名字勾去时,阎君十王战战兢兢,丑态毕露。而后来,唐太宗凭借老部下的关系,暗增了二十年的阳 4 寿,从而转世超生,幽冥世界更像是人间的衙门。 在第四十四回写到车迟国,国王迫害和尚,各抚州县都张挂着御笔亲题的和尚的影身图,凡拿到一个和尚就有奖赏,所以都走不脱,此时,这里有这样一段话:“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四下里快手又多,稽事的又广,凭你怎么的也是难逃。”此语看似风趣夸张,实是对当时明代社会厂卫密布,特务横行的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 在明朝,道教得到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明朝有很多的皇帝信奉道教,特别是明世宗时,道教一度兴盛,世宗宠信道士,并且迷信道教方药和各种方术,希望以此求得长生,并对进方道士封官赏赐。明世宗因信奉道教,荒于国事,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而在西天路上所遇到的各种类型的妖魔,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理解为各种邪恶势力的象征。 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于是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横空出世的英雄——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把天宫地府搅得不得安宁。 因此,通过对《西游记》与明代社会现实关系的研究,以及对孙悟空形象的理解,产生了对《西游记》思想内涵的社会政治层面的解读。 (二)五彩缤纷的主题研究 从1949年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开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大陆学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对于文学的研究往往在阶级斗争这个大的框架下展开。于是古代文学的研究者对于如何分清精华与糟粕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从揭露社会黑暗,歌颂人民反抗的作品入手,进行了研究,对于比较复杂的作品,则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于是《西游记》主题内涵的“农民起义”说和“主题转化”说便应运而生。 “农民起义”说主要从《西游记》前七回入手,并把孙悟空描写成了一个反抗者的形象,而且这种说法割裂了《西游记》全书的整体联系,把书中的前七回与书中的后面的部分分割开来。 这种说法把《西游记》里的神魔斗争直接与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挂钩,把孙悟空的大闹天宫说成是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运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 “从孙悟空的拜师学道,到闹龙宫,闹阴司,闹天宫,到被压在五行山 5 下,很像一个英雄的传奇。在这个神话的英雄的传奇里,映照着极为强烈的现实生活的色调。人们仿佛看见了一个这样的社会关系,一支英雄的农民起义军,像水浒英雄一样,起而反抗封建统治者,所向无敌,几次招安,几次反叛,但是终于在封建势力的包围下失败了。尽管刀砍斧剁,枪刺剑剮,放火焚烧,都莫想伤及其身,因为人民的意志是消灭不了的。《西游记》中这样描写孙悟空的形象,正是有意无意的对于人民的反抗力量的热情的歌颂,终究还是被压在封建大山下 ?了。”总之,“农民起义”说把《西游记》当做一部政治小说,从小说中神与魔的斗争联想到封建社会中的统治阶级与人民主要是农民的之间的斗争,说作者借妖怪们的造反描写农民起义。而孙悟空就是这种反抗力量的典型代表,他不畏神权,不畏王权,勇于反抗,并要求最终推翻封建神权,王权,甚至提出了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骇人口号。 但是如果用农民起义来解释前七回是不会遇到太大的麻烦的,但是如果将这一逻辑延伸到取经故事中,问题就出现了。比如孙悟空归于仙佛,反过来镇压其他的妖魔,是不是应该被理解为接受招安的革命叛徒。 为了弥补这种矛盾,于是《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便产生了“主题转化”说。“主题转化”说认为:“吴承恩的《西游记》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的故事开始,突出了全书的斗争性的农民起义的主题,同时把孙悟空提高到了全书的首要地位,从十三回到全书的结束,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的协助下,一路斩妖除怪,到西天成了正果,作品也转化到了另外一个主题。”?总之“农民起义”说和“主题转化”说主要从农民起义反抗暴政的角度来探讨他如何反映明代社会现实,用阶级斗争的模式来阐述他的主题。 但是“农民起义”说和“主题转化”说在论说相关问题时,不免有些牵强附会,难以自圆其说,于是在文革结束之后,对于《西游记》思想内涵的社会政治层面上的解读突破了“农民起义”说和“主题转化”说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市民”说,“诛奸尚贤”说,“安天医国”说,“破心中贼”说等。 “市民”说认为,《西游记》表现了要求变革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新兴市民社会势力的政治思想要求,孙悟空的形象就是新兴市民社会势力的政治思想面貌,在文学上以理性化的浪漫的形式表现,只要把握了孙悟空形象的新兴市民的阶级属性,就不难理解《西游记》前七回与取经故事在主题上的内在的一致性, 6 二者在歌颂新兴事物的反抗的主题上是一致的。罗东升在《论述西游记的思想倾向》中说,“孙悟空大闹天宫主要是反对轻贤,斩妖除魔则是为君除害,他实际上就是作者所理想的斩邪刀,是作者所理想的敢于锄奸去邪,善于经国宁民的贤士,这明显表现了作者的除奸尚贤的思想倾向。”而后来提出的“安天医国”说与其类似。 刘远达后来提出了所谓的“破心中贼”说,认为《西游记》一书的主题思想是劝导人民放弃心中不应有的反抗的念头,要像孙悟空那样最终向统治阶级投降。这种说法就与我们之前所提出的“农民起义”说和“主题转化”说大相径庭。 (三)社会政治层面上解读《西游记》主旨的缺陷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从社会政治层面上来研究《西游记》的思想主题,多是从社会反映论的角度出发,把《西游记》看作是对明代社会现实的反映,有些比附未免牵强,并且有的理论学说,如“农民起义”说和“主题转化”说割裂了全书的整体联系,把孙悟空的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和保护唐僧求取真经三个主要的部分分别来对待,消除了其内在的统一性,并把孙悟空描写成了一个前后矛盾的人物,把大闹天宫看做其战斗性,无所畏惧的一面,并把这一部分看做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而把其之后的求取真经看做其人格的蜕变,孙悟空也从最初的反抗者变成了最终的妥协者,甚至是叛变者。或者说,孙悟空是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叛逆英雄。 其实从社会政治层面上来研究《西游记》,大都具有一种庸俗社会学的倾向。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这种倾向往往把大闹天宫理解为农民领袖反抗封建王朝的象征,比如我们所说的“农民起义”说,而对玉帝和佛祖的描写被认为是揭露了明朝统治集团极端堕落的真面目,西天路上的许多的妖魔被当做是明代那些横行霸道的宦官权臣和地主豪吏的象征。因此,代表着人民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孙悟空向统治阶级投降,反映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最终失败的命运,损害了英雄原有的形象,反映了吴承恩受了传统的封建迷信思想的支配等等。 其实我们应该清楚,艺术虽然反映社会现实,但是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不能够把把艺术形象和阶级斗争的概念对号入座。 我们可以发现,从社会政治层面来研究《西游记》的主题,开始的时间很晚,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而且更多的是人们依照原著在客观上所反映的一些内容, 7 然后进行主观解读,阐释,并根据阶级斗争的需要,才逐渐的形成一定的体系。应该来说,社会政治层面上解读《西游记》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脱离了作者创作《西游记》一书的时代背景,而且与作者本人的创作意图相去甚远,比如吴承恩对于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态度其实是带有谴责意味的,至少是在主观上不予支持的。如在《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的开场诗中,作者这样写道:“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且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些些狂妄加遣,眼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观箴。”在之后,作者仍然说孙悟空“欺心罔上声明坏”“欺心要夺斗牛宫”当孙悟空变作三头六臂法相,大战三十六员雷将时,作者写道:“园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上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评他做,善时成佛与成仙,恶时批毛并带角,无穷变化闹天宫,雷将神兵不可捉。”以上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本人对于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态度,这样所谓的“农民起义”说和“主题转化”说就根本难以站的住脚,后来新出现的“尚贤诛佞”说,把西天路上的妖魔看做是君主身旁的奸臣,把孙悟空的大闹天宫看作是反对轻贤,也不符合作者原意,至于“安天医国”说和“市民”说等,或是原著在客观上所反映的内容,或是对原著塑造孙悟空形象意图的误解,都是有着很大的缺陷的。 这样,一个问题就摆在我们的面前,作者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原始动机、创作意图究竟是什么,孙悟空的人生三部曲是否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孙悟空形象的前后不一致是作者写作上的失误还是另有所图,要表达一个更为深刻的含义,《西游记》所描写的诸如神魔之类的东西又究竟象征了什么,我认为要回答以上问题,从另一个层面即心学层面来解读《西游记》似乎更为合适,也更符合作者的创作原旨。而在心学层面上,我认为《西游记》一书主要反映了王阳明心学中“致良知,求放心”即所谓的“格物致知”的观点。而从这一角度来思考《西游记》一书的主旨似乎更加接近于作者创作《西游记》一书的原意。 三、《西游记》与心学的关系 8 (一)心学简介 明朝前期,在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是程朱理学,明中叶后,由于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地主阶级思想家感觉有必要在哲学思想上变换新的形式,用以维护明王朝的反动统治,就这样,王阳明的主观唯心论的心学便应运而生。 王阳明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即心外无理。他曾经说过“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此心无私欲之弊,既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存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 ?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因此,在他看来,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当中,而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所以说心即是理,比如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本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而王守仁却认为是人们心中所固有的,这就是他所谓的良知。王守仁认为,要认识理,即所谓的致良知,其途径不是通过实践,而是到心中去体认先验的伦理道德。他说“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内义外也。 ?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善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他要求人们主动自觉的为善去恶,即用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去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自己的行为。 王阳明也和朱熹一样,把人欲看作是天理的对立物,认为先天的良知受到了外来物欲的蒙蔽,人们才会有不善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他竭力主张去人欲,存天理,他说“只要是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他认为,只要人们体验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灭私欲,哪怕愚夫愚妇也可以成为圣人。王守仁的心学,归结起来,就是要求人们自觉消除一切反抗念头,从心底深处服从封建统治。 阳明认为心之本性就是良知,而良知就是天理,心学的主旨就是“致良知,王 求放心”即所谓的“格物致知”。在王阳明看来,“格物致知”的含义就是端正事业物境,达致自心良知本体的意思。“求放心”,就是收其放心,将放纵之心重新拉回到心之本体上。他曾经这样表述自己“格物致知”的思想:“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 ?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也。”在王阳明看来,“致良知,求放心”的根本途径在于去敝,就是扫除外来物欲的昏敝,灭绝人们各种的不应该有的欲望。 9 (二)孙悟空人生四个部分与心学中“格物致知”的关系 陆王心学在明中叶前后十分盛行,据《明史儒林转》记载,当时“心学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其教大行,基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无复凡人矣。”“《西游记》的诞生过程正与心学的发展历程同步,从学术角度而言《西游记》的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与心学紧密相连,从宋明理学的概貌来比较,其唯心主义 ?哲学思想体系深深的影响了《西游记》的哲学思想的整体框架。”因此,我们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西游记》一书的精神支柱。而《西游记》是一部艺术化的形象了的心学。作者主要通过对原西游取经故事的改造。来宣传当时十分盛行的心学思想。 从心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书中主角孙悟空的人生三部曲即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以及最后的求取真经有一个与从社会政治层面解读《西游记》全然不同的理解。也可以对书中的诸多细节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解释。 心学的基本主旨是“致良知,求放心”即我们所说的“格物致知”,我们可以根据这一思路,把孙悟空的人生划为以下四个部分:心之本体部分,时间跨度为从其出世直到拜师学艺,学到通天彻地的本领为止;放心部分,时间跨度为从其学成归山开始,经历闹龙宫,闹地府,官拜弼马温,名注齐天,直至盗蟠桃,偷御酒。诸神捉怪,大闹天宫;定心部分,即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五百余年;修心部分,即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得成正果。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孙悟空的人生三部曲分为放心,定心,修心三个部分。这种划分,其实也就意味着孙悟空的道德品格由不完善逐步地走向了完善,而其的人生价值也在不断的修心的过程,在最终取得正果之后得到了最为完善的实现。而孙悟空的大闹天宫的阶段恰恰是他的良知受到外来物欲蒙蔽的时期,之后的被压五行山,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正是其不断的克服心中私欲,还归心之本性,道德完善的过程。而从社会政治层面来解读《西游记》我们总是会把孙悟空的大闹天宫看做其人生最为辉煌得意的时刻,他不畏强权,勇于抗争,最为值得人们所推崇,称赞,他的形象正是在封建社会里反对封建专制王权的农民起义者的形象,因而产生了对于《西游记》解读的“农民起义”说,而之后的被压五行山,则预示着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最终的不可避免的失败的命运。而占据全篇最多的取经的过程,更是被说成是孙悟空形象的蜕变,说明孙悟空已由一个封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反抗 10 者变成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这样孙悟空前后形象矛盾,不一致,在主题的探究中,我们往往割裂这种前后形象的联系,于是产生了“主题转化”说,不可否认的是,在孙悟空的身上,客观反映了明代中期思想解放的潮流,而这种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心学的产生不可分割,王阳明创立心学虽然在主观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正常秩序,但是在客观上却孕育了思想解放的因子,而孙悟空在书中意欲推翻玉帝统治,取而代之的叛逆的思想正是这种思想解放的潮流的集中体现。“市民”说就认为孙悟空的形象表现了要求变革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新兴市民社会势力的政治思想要求,但是从心学的角度来看,作者在孙悟空的大闹天宫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谴责孙悟空的放心之害,对孙悟空在此刻的反抗者的形象是持否定的批判的态度的,因此“市民”说基本上也与《西游记》的心学解读格格不入。在社会政治层面上解读《西游记》我们通常把在西天路上唐僧师徒遇到的各种妖魔视为当时明代社会黑暗势力的象征,而从心学上来看,既然取经的过程就是修心的过程。而修心的关键就是要扫除自己的私欲,那么这诸多的妖魔自然就是人的各种欲望的象征,实际上《西游记》也正是按照这一思路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在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孙悟空出世,出世之后,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之后,就表现了孙悟空的心地善良。群猴发现了一股瀑布飞泉,他勇敢的第一个去探险,发现洞天神地之后,又建议大家都搬进去住,他说到,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做了猴王之后,又处处保护群猴的利益,时时替大家着想。他去参仙访道,待人都彬彬有礼,听了樵夫的一番话后便说:“据你说起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而后必有好处,但望你指点那神仙的住所,却好拜访去也。”当樵子指明路径之后,悟空又说道:“老兄,你便与我去去,若得了好处,绝不忘你指引之恩。”从这些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孙悟空虽然仅仅是一只猴子,没有受到过任何世俗教育的影响,但也注重孝道,知恩图报,这也恰恰印证了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理的理 所有的道德规范本来就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之后对待师傅须菩提,更是论, 孝敬顺从,当师傅要逐他回山时,悟空领罪上告师君:“我也离家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傅之恩未报,不敢去。”从这也可以看出孙悟空的知恩图报,心地善良。即使到后来,孙悟空被阻南天门,仍然说太白金星是奸诈之徒。 以上就是孙悟空的心之本体的时期,也就是他的良知,天理时期,在这一时 11 期内,孙悟空虽然没有受到任何后天教育的熏陶,但却内在的知善知恶,知荣知耻。 孙悟空人生的最初的阶段,就是无善无恶同时又是至善无恶的良知天理阶段,而后来他的所作所为恰恰是因为他先天所固有的良知天理受到了外来物欲的蒙蔽。 “孙悟空学道归来,见自己的猴子猴孙们受到混世魔王的欺凌,便与混世魔王较量,打败了后者,保卫了家园,于是孙悟空就意识到了力量的可贵,为了彻底地摆脱别人的束缚,保卫花果山,他从傲来国界弄来了兵器,之后又从东海龙 后来为了满足自己当初渴求长生的欲望,又在地狱生死簿宫索取了如意金箍棒, ?中勾去了自己的名号。”此时的孙悟空已经是:“四海千山皆拱服。九幽十类尽除名。”这个时候的他也许只有上天才可以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欲望。而终于,他等到了这个机会。他被玉帝召上天宫,做了一个弼马温,初始的时候他不知道弼马温的名号,安心养马,后来当他得知实情,不觉心头火起,打出天门去了。此时作者说他“心何足”。后来他回到花果山,扯起齐天大圣的旗号,李天王率兵征讨未果。玉帝果然封他做了个齐天大圣并设安静宁神二司,希望收敛他的心志。这个时候的孙悟空可谓是春风得意,自由自在,但是心中无限膨胀的欲望只不过是暂时得到了满足,书中说他“意未宁”,这才造成了他日后的弥天大错 玉帝恐怕他生事,派他管理蟠桃园,而蟠桃园的桃子再次勾起了他贪吃的欲望,于是此后一步走错,步步走错。当他得知蟠桃盛会不曾请他,于是大闹蟠桃会,盗御酒,偷仙丹,反下界去,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下界,后来幸得二郎真君协助,才将孙悟空擒拿上界,可是无论如何都奈何不了孙悟空。于是太上老君把孙悟空放在八卦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反炼成了他火眼金睛。孙悟空从八卦炉中逃脱之后,他的欲望已经到达了极点,竟然提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逼迫玉帝让位于自己。此时作者对他的评价是“欺天诳上声名坏”又说 因此作者对孙悟空这种任意放心的行为是持否定的态度的。心“为人切莫欺心” 学的基本论题就是“致良知,求放心”的“格物致知”,在这个时刻如何使孙悟空收其放心,致良知,使这颗放纵的心回归到孙悟空学艺之前的那种无善无恶的状态,于是作者塑造了一个情节,那就是让如来佛祖用莫大的法力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余年,我们谓之为定心。 12 孙悟空从心之本体到无限放心的转变,恰恰是因为他心中日益膨胀的欲望不断作用的结果。 孙悟空在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期间,受尽艰难困苦,书中说他“渴饮溶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 这五百年,也是孙悟空的定心的过程,当五百年后,观世音见到孙悟空时,孙悟空表示:“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明路,情愿修行。”而孙悟空的知悔,正是这五百年定心的结果。此时,作者又有一诗到:“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在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孙悟空被唐僧救出了五行山,从此,孙悟空归了正道,开始了取经的过程,也开始了修心的过程。而心猿归正正是修心的基础。上路之后不久,就遇到了六个拦路抢劫的强盗,这六个人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由名字可以看出这六个毛贼不过是眼,耳,鼻,舌,身,意六个欲望的符号罢了。孙悟空打杀了他们,就与自己的心中贼决裂,从此脱胎换骨,唤醒了良知,做了一个德行高尚的人,但是“致良知,求放心”的修心的过程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需要艰苦漫长的过程,六贼无踪也仅仅是修心的开始,而孙悟空在西 天路上的斩妖除怪,才是逐渐的破除心中的欲望,一个修心的完整的过程。 我们上文说过,西天路上那些所遇到的各种的妖魔鬼怪,不过是人们心中欲望的象征而已,而这些妖魔与孙悟空是同类同心,是其心中贼的外象。他一个一个的消妖灭怪,象征着他在消灭自己的心中贼,摒除自己的欲望,他在一路上的孽障皆去掉之后,即成得正果,精神达到了内圣的境界,真正的位列于神仙之中,修心过程才告终结。 于是孙悟空就经历了这样一个从心之本体,到放心,最后又经过定心,修心,又回归到心之本体即良知,天理的过程。正如王阳明所说的“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 (三)《西游记》全书细节所体现的心学中“格物致知”的思想 《西游记》一书,不仅从整体上体现了心学的“格物致知”的思想主旨,而且在细节上也展示了对于此心学思想的彰显。 通观《西游记》满篇都是心的概念,单就回目而言,涉及到心的字眼的就有三十一个,如第一回中的“心性修持”,第二回中的“心何足”,第七回中的“定 13 心猿”,第十四回中的“心猿归正”,第十九回中的“受心经”,第二十三回的“试禅心”,第三十回中的“忆心猿”,第三十三回中的“助本心”,五十回中的“神昏心动”,五十一回中的“心猿定计”,五十八回中的“二心搅乱大乾坤”,七十六回中的“心神居舍”,八十八回中的“心猿木母”,凡此种种,不可胜数。 孙悟空从石头中破裂而出,最终得成正果,也印证了王阳明所说的只要人们体验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灭私欲,哪怕愚夫愚妇也可以成为圣人,而制约孙悟空的紧箍咒又叫做定心真言。 在阳明仁的心学看来,良知是人心的本性,是天理,又是每一个人心中所固有的,良知的扭曲只是因为外来物欲的蒙蔽,所以找寻良知的途径只是修心,只是回归到自己心的最初的本性,扫除自己的欲望罢了。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所有的一切只是从心中找寻即可。 从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的回目中可以看出,大道生的途径在于心性修持,而不在于其他的外物上。在书中,也暗示了这一点。孙悟空修持的地点是灵台方寸山 ,三星斜月洞,其师傅为须菩提。而灵台方寸和三星斜月又都是心的意思,须菩提暗指菩提心,觉悟心,智慧心,所以孙悟空就在这心山心洞修炼他的菩提觉悟之心。所以孙悟空的师傅就是他自己,就是他自己的那一颗心。 孙悟空在文中的代称之一为心猿,其实孙悟空就是人心的幻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只是人心的变化运腾,任何人都具备。 在《西游记》全书当中,处处可见人们由于自己欲望的支配,丧失本心良知,从而走向毁灭的例子。如前所说,孙悟空本性善良,但却由于不断膨胀的欲望,从而蒙蔽良知,欺心要夺玉帝之位,最终被压五行山下五百余年。在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中,金池长老看到袈裟,遂起占有的欲望,最终身败名裂,百年修行毁于一旦。在第十七回中,黑熊精受到观音点化,书中说他“一片野心今日定,无穷顽劣此时收”最终也得成正果。同样的例子还有红孩儿,这两个为非作歹的妖怪,一旦收其放心,格物致知同样可以走向正道,得成正果。 从心学的角度来看,西方路上的妖魔都只是人们心中的欲望的象征,都是“心中贼”的外像,而在取经的过程中,恰恰是师徒四人的欲望之心不消,良知本性 14 受到蒙蔽,才频遇妖魔。如同样在怪窃袈裟一回中,孙悟空只因“起这不善之心,只顾了自己,就不管别人”才引出了妖怪。在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虽然不曾遇到妖怪,但也正因为猪八戒起了好色之心,才受到了惩罚。在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中,也是因为行者三人贪吃的欲望,才闹得镇元大仙屡次追赶唐僧师徒,行者千方百计不得脱身,最后三岛求方,费了好一番的周折,才医活仙树。在第五十四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一回中,猪八戒沙僧二人因贪恋纳锦背心,同样是动了贪欲,才束手被魔擒,而“背心”暗指背离本心,良知泯灭,遇魔头当然在情理之中的了。二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中,假悟空与真行者无论在容貌还是在本领上都是一般无二,难分伯仲,观音,唐僧师徒,天兵天将都无法辨认,其实真假悟空本是一体,假悟空只是真悟空的邪恶的一面,是其充满欲望的一面,所谓的孙悟空与六耳猕猴本是一体二心,心魔出而妖魅现。在第六十二会的回目中,作者更是明确的提出“涤垢洗心唯归塔,缚魔归正乃修身”的主张。第七十二回的“盘丝洞七情迷本,涤垢泉八戒忘形”中,七个蜘蛛精就是人的喜、哀、乐、爱、恶、欲七情的象征。而八戒受不了七情的困扰,才涤垢泉忘形。在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玄英洞唐僧供状”中,作者借功曹之口说道:“你师傅宽了禅性,在金平府贪欢,所以泰极生否,乐极生悲,今被妖邪捕获。”唐僧也是因为享乐才被妖魔抓去。其实早在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中,唐僧就已经说道:“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所谓的妖魔只是人们心中的产物。因此作者借妖魔喻心中的欲望,借取经的过程,喻消除心中的欲望,修心正意的“格物致知”的过程的用意是十分明显的。 结语 因此,我们可以说,《西游记》一书不仅从整体上揭示了心学的“致良知,求放心”的“格物致知”的主题,也从细节上说明了要扫灭心中的欲望,最终回归到良知本性的观点。唐僧师徒经历艰难,诚心诚意,最终达到了“格物致知”的目的,圆满的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了对于人性美的追求。 通过以上我们对《西游记》的两个角度即社会政治层面和心学层面的解读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种解读在对于《西游记》的主旨以及孙悟空形象的理解 15 上都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社会政治层面的解读更多的倾向于对《西游记》主题的理解,即后人通过书中在客观上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加以挖掘,发挥,而心学层面的解读更接近于作者创作《西游记》一书的本意。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孙悟空的身上寄予了作者渴求完美的理想,表现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追求。因而~“作者主观上想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明心见性’维护封建社会的 ?正常秩序,但客观上倒是张扬了人的自我价值和对于人性美得追求。”《西游记》塑造了一个鲜明活泼富于个性的艺术形象——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几百年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深受人们所喜欢,也许这正是文学作品巨大影响力的深刻的体现吧。 注释: ?齐裕焜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M]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170页 ?乐云 《<西游记>彻悟人生》[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5页 ?李希凡 《<西游记>的主题与孙悟空的形象》[D] ?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4)》[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96页 ?王阳明 《传习录》[M] 岳麓书社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王阳明 《传习录》[M] 岳麓书社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王阳明 《传习录》[M] 岳麓书社出版社2004年版第133页 ?杨俊 《西游记》与心学新论 [J] 《河东学刊》1998年第1期 ?朱恒夫 《西游记》:艺术化了的心学 [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4)》[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页 参考文献: 1. 吴承恩 《西游记》[M]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陈来 《有无之境——王阳明的哲学精神》[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王平 《古典文化与古代文化讲演录》[C]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 齐裕焜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M]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 杨俊 《西游记》与“心学新论” [J] 《河东学刊》1998年第1期 6. 乐云 《<西游记>彻悟人生》[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 7. 李希凡 《<西游记>的主题与孙悟空的形象》[D] 8. 朱恒夫 《西游记》:艺术化了的心学[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 第4期 9. 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4)》[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王阳明 《传习录》[M] 岳麓书社出版社2004年版 11.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4)》[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2.史铁良,邓绍基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明代文学研究》[M] 北京出版社 2001年版 心学视野下的《西游记》研究——《西游记》与阳明心学之关系研究述评 [J] 《明13.薛梅 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二期 14.王欢 也说“求放心”说与百回本《西游记》大旨[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8年第二期 17
本文档为【西游记主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119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6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