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2)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2)

举报
开通vip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2) 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作业本第27页的第2题的第(2)问 习题摘录 小华下午1时40分到图书馆,17时离开图书馆回家,他最多在图书馆阅读了多长时间? 典型错误 (1)1时40分=13时40分 17时-13时40分=3小时20分 (2)17时=5时 5时-1时40分=3小时20分 (3)17时-1时40分=15小时20分 (4)答案是3小时40分 疑难解析 出现第一种和第二种错误的学生会计算经过的时间,但在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刻时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2)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数学  三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作业本第27页的第2题的第(2)问 习题摘录 小华下午1时40分到图书馆,17时离开图书馆回家,他最多在图书馆阅读了多长时间? 典型错误 (1)1时40分=13时40分 17时-13时40分=3小时20分 (2)17时=5时 5时-1时40分=3小时20分 (3)17时-1时40分=15小时20分 (4)答案是3小时40分 疑难解析 出现第一种和第二种错误的学生会计算经过的时间,但在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刻时遗漏了表示时间段的词语。类似错误还容易出现“下午17时”等表现形式。这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一定的关系。 采用第三种错误解答方法的学生大多数属于读题很不仔细,极个别学生属于理解方面的问题。 第四种错误属于计算错误。 解决策略 首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说第一种和第二种的错误原因。部分掌握比较扎实且细心的学生一下子就指出了其中的错误:下午1时40分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分开的,要不然的话第三种答案也可以看成对的了,那不是矛盾了吗?同样17时一定要写成“下午5时”,要不然又要搞不清楚了。弄清了错误原因后向学生强调:计算经过时间前一定要统一时刻的表示方法,要么全部是24时计时法,要么全部是普通计时法,根据习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解析人 刘莉亚 县(市、区)学校 天妃小学         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教材第118页第9题 习题摘录 一块长16米,宽5米的长方形阔叶林,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它每天能制造氧气6千克,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 典型错误 (1)16×5=80(平方米) 80÷6=15(千克) (2)16×5=80(平方米) 6÷80= 疑难解析 6÷80在三年级是无法计算的,所以本来就不怎么理解的学生想当然地换成了80÷6。也有部分学生想到了6÷80,且比较坚定,但计算受到了限制。只有少数学生把6千克换成了6000克,但依然收到了计算能力的限制。于是原本信心满满的孩子也有点无从下手了。部分孩子在解答完第一问后干脆不动笔了。 两个班只有五个孩子全对。显然,这些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是非常棒的。 解决策略 根据学生的算式80÷6=15(千克),分析这是在求“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吗?那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借助简单的图示,让学生知道了80÷6=15(平方米)求出的是“多少平方米的阔叶林能制造1千克的氧气”。要求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必须是氧气的总量除以阔叶林的面积。 引导学生再一起读题,部分学生因为已经注意到单位的不同,因此将最后的“克”读得特别响。(其实一开始就有较多的学生关注到了这里,觉得这题有点麻烦。)这样一来,原本不注意的学生也加以注意了。而一开始想到6÷80的学生也找到了问题所在,应该把6千克换算成6000克。 但还有问题,6000÷80是四年级要教学的计算内容,得到算式后,孩子们还是嚷嚷着不会算。我和学生说明这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计算内容,现在我们可以把这题看成600个十除以8个十,计算600除以8就可以了。商的结果不需添0。一开始就算对的学生非常有成就感。 解析人 刘莉亚 县(市、区)学校 天妃小学         小学数学  三  年级 六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书本第45页练习十一第5题 习题摘录 典型错误 算式列成:(75+25+35+81)÷4=54(千米) 算式列成:(75+25+35+81)÷3=72(千米) 疑难解析 1、之前做过的关于求平均数的 练习题 用券下载整式乘法计算练习题幼小衔接专项练习题下载拼音练习题下载凑十法练习题下载幼升小练习题下载免费 都是告诉几个数就除以几,也就是求出几个数的和就除以几,而此题要绕一个弯,得先求出4段路程的和,然后问题求的是这三天平均每天行多少千米? 2、学生缺乏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看到题目中的数据马上就计算了,而没有细细分析题目的关键字。 3、主要在于对平均数的概念仍不透彻。在教学平均数概念时要学生理解总数÷份数=平均数中“总数”“份数”的实质意义。问题当中求平均每天的路程,“份数”就是行了3天,而“总数”是行的4段路的总路程,求的是每天行的路程,而不是平均每段的路程。。 解决 策略 1、抓基础。在教学平均数概念时要学生理解总数÷份数=平均数中“总数”“份数”的实质意义。 2、重视读题审题教学,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反复读题,理解意思,找出题目中对解决问题有用的数学信息。 3、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让学生多说,说思路,说想法,培养思维能力。很多时候,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用以往的经验解决问题。过后还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相信自己错了。我们一定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4、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5、教学中,一定要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学生理清思路,明白自己每一步都在干什么。可以和组内的伙伴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及步骤,在合作讨论中逐渐成熟思想,形成方法技能。在书写时,则时刻关注每一步的单位(单位名称法),进而检验是否正确。 解析人 俞 俊 县(市、区)学校 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  三  年级  六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课本P33练习八 习题摘录 4.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典型错误 错误一、没有写或写错单位530÷5=106(次)530÷4=132……2 错误二、530÷4=132……2 132+1=133 疑难解析 无论是哪一种错误,其原因都是没有很好的理解题目的意思,更不会联系生活理解题目。因此,孩子们不知道计算出来的意义是什么。像第二种错误,分析其原因:我认为学生是把算出来的理解成了132次余2把,所以为了运完就要再运一次,所以要“+1”,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理解题目意思。 解决策略 策略:理解题意 理清数量关系 规范书写 在新课程的“解决问题”教学中,虽然淡化了数量关系,但更多的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意,从这一目标出发,我们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还是把理解题意放在解决问题的首要的位置,其次我认为理清数量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像上述题目,需要帮助学生理解530把是“总数”,分“4次运”是份数,求的是“每份数”。也就是每次运多少把?通过这样的思考分析,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更清晰了。其三,我们要注重规范书写,规范书写可以促使学生思考题意,提高正确率。同时规范的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更好的“解决问题”。 解析人 金雅明 县(市、区)学校 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课堂作业本三下19页 习题摘录 4.制作每只蝴蝶标本需10分钟。我6天制作了12盒蝴蝶标本。每盒蝴蝶标本有5只(有插图) (1)李老师平均每天制作蝴蝶标本多少只? (2)李老师在这6天中制作标本花了多少时间? 典型错误 全班62人,完全正确的有18人。错误率相对比较高,第二问错的比较多。 12×5×6=360(只) 12×5×6×10=3600(只) 疑难解析 1. 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 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感觉这样的题目离孩子门的生活很接近,充满了童趣。实际上,现在的孩子连蝴蝶都很少接触,更不要说制作蝴蝶标本了。 2. 形式上文字图形同时呈现 当文字和图形同时呈现的时候,孩子们关注的信息就复杂了,有 部分孩子要么只关注数字,要么更关注图上的信息了。这样的题目对孩子视觉上的冲击就不一样了,相对来说难度就加大了。 3. 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落或者不灵活 这个题目需要一般的逻辑思维,同时第二问又不拘泥于一般的逻辑思维,相对较为灵活。求每天制作蝴蝶标本多少可以先求总数,同时还可以先求一天做了几盒,再求一天做了几只。第二问可以先求一共做了几只,再求一共需要多少时间,也可以先求一天需要多少时间,再求6天需要多少时间。 4. 选择信息的能力不强 当信息量比较多,让学生自己选择。三年级的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有限的。他们没有很强的数学思维,需要他们选择信息进行计算的时候,对部分孩子来说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这样不止一问的时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解决策略 1. 增强孩子的生活经验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新课标也提出了“数学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说明了数学和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给孩子们渗透一些数学知识。一方面可以增进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能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2.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 数学活动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思维,是一种充满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活动,解决数学问题是有一定的策略的,而孩子们需要的正是这种方法的习得,能力上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正是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上活动自己的大脑,让他们在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不仅要让他们知道是这样,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是这样。 3. 贯通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审题能力 解决问题是相当综合的,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整合了单元 之间的知识,同时也渗透了学科之间的知识。特别需要良好的读题能力,跟语文学科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解决问题需要良好的读题解题能力,读题是基础,审题是关键,特别是需要选择信息的题目,更需要孩子们敏锐的目光,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贯通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审题能力。 解析人 沈 长 县(市、区)学校 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课本62页练习十四第12题 习题摘录 典型错误 平湖实验小学301班共61人,其中1人不计。 第一次:学生在学习了 口算 20以内连加连减混合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天天练人教一上数学第二单元一年级口算生成器二年级数学天天练试题 和估算后所做的练习。结果:全班56人一致做成200×20=4000(千克); 只有4人正确:①200×20=4000(千克)100+4000=4100(千克) ②200×20=4000(千克)4000+100=4100(千克) 第二次:复习阶段我又让学生做了这个练习题。结果:做对的有47人,占78.33%。做错的有13人,还占21.67%。 疑难解析 究其原因: 1. 学生受到思维定势迁移的影响,前面练习中的题目都是直接一步计算,思维不需要转弯,学生也就按部就班,没有用心思考,更没有进行检验。 2. 由于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要到第八单元才学习,学生还没有这类题目的解题策略。虽然课本有插图,但当文字和图形同时呈现的时候,孩子们关注的信息就复杂了,有部分孩子要么只关注数字,要么更关注图上的信息了。这样的题目对孩子视觉上的冲击就不一样了,相对来说难度反而加大了。本来有了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题目的意思,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没想到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3.学生的学习习惯、读题审题能力都很欠缺。看到题目中的两个数据马上就计算了,而没有细细分析题目的关键句和关键字。 解决策略 1.利用图形结合,化难为易。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与形本是相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少直觉,形少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因此,利用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小象从小到大增加的重量很重要。教师可以出示线段图: 小象出生的体重 小象慢慢长大的重量 长大后大象的体重 这样就可以将大象的体重分成两个部分,小象出生的体重100千克和20年小象长成大象增加的重量,这两部分相加就等于大象的体重。学生就不会一致做成200×20=4000(千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加中间问题,化新为旧。 增加中间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练习,利用提问: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啊?帮助理解使学生达到,把变化型转化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型,新知变旧知,从而解决问题。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提问、探索等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水平。 3.培养学生习惯,化繁为简。 培养学生遇到这类生活实际问题,可以画图帮助自己分析题目意思,更要读通题目,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不能只看数字而不看插图,也不能只看插图而不读信息中的条件。要仔细读题,将有用的信息转化成解题步骤,化繁为简,从而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 解析人 高 杰 县(市、区)学校 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104—12 习题摘录 典型错误 1.买4元5角的便宜。 2.买第二种便宜。 疑难解析 1.比较什么,交代不清楚,导致学生的理解产生不一样的两种情况。 2.没有标出牙刷的品牌,学生觉得答句不好写。 解决策略 1.明确要求,要是各买一支牙刷,买哪一种会便宜一些?这样学生就不会理解成32元和4元5角比较了。 2.注明牙刷的品牌。 解析人 姚英杰 县(市、区)学校 百花小学         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数学课堂作业本》第47页第3题 习题摘录 下面是三(1)班一小组同学的身高统计表。李强1.29米;陈美1.32米;王芳1.4米;赵翔1.42米;楼煜1.26米;王峰1.39米;赵丽1.3米。 典型错误 讲台、赵翔、王芳、王峰、陈美、赵丽、李强、楼煜 疑难解析 主要是学生没有将题目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前碰到过的跳远比赛要根据成绩从大到小排名次,游泳比赛要根据成绩从小到大排名次,这样的题目同学们错的倒少。那是因为,他们运动会当中自己会主动去排一排前后。但排座位一直是学生不用操心的事,很多人想当然就从大到小排了,导致全部错光。这是知识与生活想脱离的错误。 另外、仍旧有个别同学在比较1.29与1.4的时候还会将29与4想比,而不是相同数位地比,这是知识性的错误。 解决策略 1、强化小数比大小的方法:先比小数点前面的数,方法与以前学过的相同;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一样,再比小数点后面第一个数字,哪个数字大,就是那个小数大;如果一样,再比后面一位,一直这样比下去。 2、做题前可请同学分析一下题目信息,由个别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提醒大家,讲台边上应该是最矮的同学,要根据身高从小到大排。 解析人 程朱萍 县(市、区)学校 百花小学         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三下数学书P 86 习题摘录 典型错误 学生理解上有难点:“洒水的宽度”、“每分钟行驶200米,洒水车行驶6分钟。”因此学生对题目不能分析清楚。 疑难解析 这道题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教材设计理念,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既然设计了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那么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是否具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如果学生具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接下来就要突破题目中“洒水的宽度”、“每分钟行驶200米,洒水车行驶6分钟。”这两个学生理解的难点,其实也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用数形结合来简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解决策略 通过教师向学生的了解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现场进行动态演示。这样的演示能够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洒水车工作的画面,也能够让没看见过洒水车的学生形成一定的感知。当学生都有了这样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撑时,教师引导学生学生看图,并要求学生想象洒水车的工作画面,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逐步过渡到数学表象的建立。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时设计了一个动态演示图片信息的过程,在黑板上演示洒水车的工作,拿起一块湿抹布往黑板上一按, “假如我用这块湿抹布当作这辆洒水车,接下来请你仔细观察它是怎样工作的。”教师将湿抹布往右一擦,黑板上立即留下了一个长方形。教师的演示让学生对于题目的图文信息解读更加清晰,更好地理解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形成了清晰的解题思路。 解析人 朱冬梅 县(市、区)学校 平师附小         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本文档为【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35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1-22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