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贸商品学课件内容2010-2011-1

外贸商品学课件内容2010-2011-1

举报
开通vip

外贸商品学课件内容2010-2011-1外贸商品学课件内容2010-2011-1 外贸商品学2010年9月 第一章 外贸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第一节 商品的本质 一、商品的概念 •商品——商品学研究的客体 •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所谓商品,是指能够满足他人及社会需要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商品的二重性 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形态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声学等性质)生物性质、生态学性质、用途、效用等。 •价值——社会属性,包括:商品的经济属性、...

外贸商品学课件内容2010-2011-1
外贸商品学课件内容2010-2011-1 外贸商品学2010年9月 第一章 外贸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第一节 商品的本质 一、商品的概念 •商品——商品学研究的客体 •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所谓商品,是指能够满足他人及社会需要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商品的二重性 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形态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声学等性质)生物性质、生态学性质、用途、效用等。 •价值——社会属性,包括:商品的经济属性、文化属性(民族、宗族、审美、道德等属性)、政治属性和其他社会属性。 三、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 无形附加物、有形附加物、商品体、功能效用 第二节 外贸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商品的使用价值 – 商品学是在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交换价值的对立统一中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 – 商品学主要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在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维护、管理和实现。 二、使用价值的概念 •商品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商品使用价值学说。 •马克思从商品使用价值的基本点是物品的使用价值入手,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1、概念 •使用价值—— –商品对具体消费者的有用性(指商品客体本身能满足人们某种社会生产或生活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属性与人和社会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 2、商品使用价值的二重性 1)物质性:即物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在一定使用条件下所具有的用途和性能、功能。 2)社会性:即社会的使用价值,或市场适销性,体现了商品使用价值被社会和消费者所承认的 程度。 注意 • –a(商品使用价值的二重性缺一不可。 •只有物质性?ª?ª产品积压 •只有社会性?ª?ª假冒伪劣 –b(消费者与生产者对两者的侧重点也不相同。 三、商品使用价值的评价 ,、评价者: 个人评价 集团评价 社会评价 ,、评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客观标准:物理,化学物质性能 主观标准:美观性、民俗性、个体美化性 四、使用价值与经济效益 第三节 外贸商品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 一、研究内容 1(商品品质——外贸商品学研究使用价值的中心内容 2(化学成分和性质 3(商品的用途和功能 4(商品分类及编码 5(商品标准和鉴定 6(商品包装 7(商品储存养护和安全运输 商品美学、新产品开发、商品信息与预测、商品文化、商品消费需求等内容都是商品学所研究的范畴。 二、商品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1.学科性质 –商品学既是一门边缘学科,又是一门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多学科交叉的技术经济应 用科学,并服务于管理工作。 2.研究方法 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需要自然科学理论知识,也需要社会科学理论知识。 1)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推理、归纳、演绎、数学、计算机技术等。 2)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调查、分析、统计、比较、系统论、信息论。 三、商品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四、商品学研究的任务 1.商品学研究的总任务 –反馈商品信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出,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管理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维护和实现流通领域的商品使用价值;促进和指导商品消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微观任务 ,)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 ,)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优劣 ,)维护商品使用价值的安全 ,)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监督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用 3.宏观任务 ,)认清商品的构成形式 ,)研究商品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研究商品有哪些历史作用和社会作用 ,)研究解决商品生产与商品消费的矛盾 ,)研究商品的营销策略 ,)研究人,商品, 环境关系 第四节 商品学的发展情况 一、商品学的发展阶段 –1750 ~1850 古典商品学:以自然科学与技术学为主(侧重知识) –1850 ~1900 普通商品学:以商品共性问题研究为主(侧重技术) –1900 ~1950 经济商品学:以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为主(侧重知识) –1950 ~ 综合商品学:现代科学的综合、交叉 二、商品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商品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商品学的产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商品经济是商品学诞生与发展的基础。 –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了商品生产,便产生了商品经济的研究。因此,商品学是随着商品的发展、商品交换的扩大、商人经商的需要,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 1(商品知识汇集阶段 早期的商学书籍中包括大量的商品知识内容,以便商人认识商品的品种、产地,鉴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和真伪。 ,第一本相关书籍:《商业之美》(1175,阿拉伯) ,欧洲商业中心发展迅速:《商品贸易指南》(意大利) ,医药商品和药材是最早系统研究的贸易商品。(1553) ,《商业大全》(1675,法国)被译成多国语言 2(商品学诞生阶段 •18世纪初,德国手工业迅速发展,扩大了工业原材料和商品贸易,对商业教育提出系统讲授商品知识的要求。 •约翰?贝克曼( Johon Beckman, 1739~1811,德国经济学教授,自然历史学家,商品学著名奠基人)首次开设“技术学”和“商品学”课程。编写《技术学导论》,《商品学导论》 (上、下两册)。 •《商品学导论》首次将商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 • 19世纪以来,德国古典商品学相继传入东西欧各国、日本、中国等国,商品学迅速发展,商品学教育和研究也不断深入广泛。 3、商品学的发展 •商品学诞生后,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两个研究方向: –自然科学的商品学(技术论商品学),从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的观点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研究中心是商品质量; –社会科学的商品学(经济商品学),特别是从市场营销和消费需求方面研究与商品质量和品种相关的问题。 后者在国际商品学界占次要地位,目前只在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中有,而绝大多数国家中都是自然科学体系的商品学。 •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品的“商”和“品”两种性格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感到,真正的商品学应该由研究“商”为主的经济论商品学与研究“品”为主的技术论商品学融合而成。于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商品学开始步入技术型与经济型相互交融的现代商品学时代。 (二)商品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1、商品知识汇集阶段 –唐朝的陆羽(湖北 复州 公元733~804) 《茶经》,后传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学术角度看是我国商品学的萌芽。 2、商品学诞生阶段 –1902 我国商业教育中把商品学作为一门必修课 –1908 出版了《新译品学》 –1928 潘呤阁出版了《分业商品学》 –1934 刘冠英出版了《现代商品学》 3、商品学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商品学蓬勃发展; –高等财经院校都开设了商品学课程,部分设立商品学专业; –83年以来,多个省市设立商品学会; –95年中国商品学会成立,我国商品学进入一个崭新发展时期。 第四节 商品学的地位与作用 •商品学既是联结生产技术与商业经济的桥梁,又是联结商品生产与商品销售的纽带。 •其作用如下: –1、准确了解消费需要,组织适销对路商品 – 2、恰当评价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 – 3、科学进行包装和储运,使商品质量得到保护 – 4、搞好商品信息反馈,促进商品生产发展 – 5、科学进行商品分类,利于经营管理现代化 – 6、正确指导消费,充分发挥商品作用 第二章 商品品质 , 商品品质—— 外贸商品学研究使用价值的中心内容 , 使用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商品品质的优次和用途的广狭。 第一节 商品品质的概念 ,较为典型和传统的质量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J.M.朱兰博士提出来的: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能够满足那些使用它们的社会成员的需要。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术语”中把质量定义为:质量(品质)是反 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商品品质,又称商品质量,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商品适合于其使用价值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形态的综合。 ,内在质量 主要表现在商品的化学成分、机械物理性能、生物学特征、安全卫生、使用寿命等; ,外观形态 是指商品的结构、造型、色泽、味觉、光洁度等。 第二节 一般商品品质的基本要求 ,商品品质要求多种多样,是因为不同的使用目的(用途)会产生不同的使用要求(需要),即使对于同一用途的商品,不同消费者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 一、适用性 ,亦称实用性,是指为实现预定使用目的或规定用途,商品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性能(或功能),它是构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基础。 ,对于原(材)料性商品和半成品商品,使用性能还意味着容易加工性能。 二、安全卫生性与环境要求 ,安全卫生性是指商品在储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不受到伤害的能力。 ,环境要求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求商品再生产、流通直至消费以及废弃阶段,均不致对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另一方面要求提供能使商品正常发挥效用的环境条件,如规定的温度、电压等。 三、美观舒适性 ,美观舒适性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审美和心理舒适需要的特性。 ,包括:商品外观表面及其装饰的美观性;形态的表现力;结构组成的紧凑性;与使用环境的适应性;满足人们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嗜好的心理舒适度等。 四、寿命 ,寿命通常指使用寿命,有时也包括储存寿命。 ,使用寿命:指工业品商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保持正常使用性能的工作总时间。 ,储存寿命:值商品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性能不失效的储存总时间。 五、可靠性 ,是指商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它与商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无障碍性联系在一起,是评价机电类商品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靠性通常包括耐久性和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可靠性,有时把易维修性也包括在内。 六、经济性 ,经济性要求包括两方面内容: ,“物美价廉”基本上的最适质量。 ,价格和使用费用的最佳匹配。 七、信息性和可追溯性 ,1、信息性 ,是指依照商品有关的质量法规,生产经营者责任和义务通过其商品或商品包装上的规定标识以及包装内必备的有关文件,向消费者提供有用的质量信息。 ,2、可追溯性 ,是指根据记载的标识,追溯商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以及商品实体、商品的加工历史、商品的应用情况、商品出厂后的分布和位置的能力。 ,为了实现可追溯性,一般应给每个商品附上与作业原始资料一致的标记。例如:序号、日期、批号、件号等。 ,具体要视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要求而定。 第三节 影响商品品质的因素 ,商品品质是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中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产物。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因素都要通过人的因素才能起作用。 ,人的因素包括: ,质量意识 ,责任感 ,事业心 ,文化修养 ,技术水平 ,质量管理水平 二、原材料 ,原材料是形成商品的物质基础,是决定商品品质的基本因素。 三、生产工艺和设备 ,生产工艺对商品品质也有决定性作用。同样的原材料在不同的生产工艺中会形成不同的商品品质。 ,设备也是影响商品品质的一个环境因素,如设备落后、陈旧、故障…… 四、质量检验与包装 ,质量检验是保证商品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既有事后把关的意义,又有事前预防的意义。 ,商品包装既能减少或防止外界因素对商品内在质量的不良影响,又能装饰和美化商品从而便于商品的运输、销售和使用。 五、运输与储存 ,运输与储存是商品流通的必要环节,也是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运输对质量的影响与运输工具、装卸工具、运输方式、运程的远近、时间的长短、运输环境等因素有关。 ,储存环境因素:日光、温度、湿度、氧气、水分、臭氧、腐蚀性物质、尘土、微生物、害虫、鼠类等。 六、销售服务 ,销售服务过程中的进货验收、入库短期存放、提货搬运、装配调试、技术咨询、包装服务、送货服务、维修和退换服务等项工作质量是最终影响消费者所购买商品品质。 ,技术咨询是指导消费者对复杂、耐用性商品和新商品进行正确安装、使用和维护的有效措施。 七、使用和保养 ,1、使用范围和条件 ,消费者必须要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条件的知识,才能保证商品品质的体现。 ,2、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很多情况下,不是商品本身有品质问题,而是使用不当、维护保养不当等引起的。 八、废弃处理 ,商品(包括包装)废弃物是否容易处理以及是否对环境有害,将成为决定商品品质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 ,废弃物——回收利用;易分解成为垃圾;污染环境…… 第四节 进出口商品应具备的品质要求 一、出口商品应具备的品质要求 ,交货品质必须符合合同规定 ,若交货品质低于合同要求显然是违约行为 ,若交货品质高于合同要求也有可能构成违约 一、出口商品应具备的品质要求 ,1、不断改善品质,改种换代,提高商品的竞争力 ,2、适销对路,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适应国际市场的消费习惯 ,要适应国际市场的消费水平 ,适应季节的变化 ,适应节日需要 ,适应消费市场的时尚 ,3、适应各国政府有关法令与条例的规定 ,4、品质稳定,均衡供应 二、进口商品应具备的品质要求 ,应从实际出发,规定进口的品质要求,并在运输到验收等各环节,把好品质关,切实保证进口商品质量,使之真正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 第五节 国际贸易中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 第五节 国际贸易中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 一、以实物表示商品品质 ,是指以作为交易对象的商品的实际品质或以代表商品品质的样品来表示商品品质。 ,1.看货买卖 ,多用于寄售、拍卖和展卖业务中 ,2.凭样品买卖(Sale by Sample) ,(1)卖方样品(Seller’s Sample) ,(2)买方样品(Buyer’s Sample) ,(3)对等样品(Counter Sample) (1)卖方样品(Seller’s Sample) ,卖方提供的样品要具有代表性 ,卖方向买方寄出样品时,要保留“复样”(Duplicate Sample)或“留样”(Keep Sample)并且列明编号备查,必要时对样品和复样进行封样(sealed sample) (2)买方样品(Buyer’s Sample) ,合同中明确规定若专利权有争议概由买方负责 ,按来样生产的产品只能出口给样品提供方而不能向其他买方销售,也不能以来样生产的商品在博览会上作广告,否则极有可能造成侵权行为 (3)对等样品(Counter Sample) ,也称“回样” (二)以说明(Description)表示商品品质 ,在国际贸易中,除部分货物的品质不易用文字描述而采用凭样品买卖外,大部分采用的是凭文字说明来表示买卖货物的品质 1.凭规格买卖(Sale by Specification) ,在国际贸易中,一般是按照具体货物的特点,选择一定的品质指标来表示货物的品质。例: ,凭规格买卖的技巧:卖方只需在合同中列入主要指标,而对商品品质不起重大影响的次要指标不要过多罗列。 2.凭等级买卖(Sale by Grade) ,1)按商品的不同规格,分成不同的等级 ,2)对不能用规格描述或不能完整地用规格描述的商品,可用双方认可的等级来表示,如一些土特产品 ,卖方应按规定等级交货,不能以次充好,也不能以好充次 3.凭标准买卖(Sale by Standard) , ,区域性的农副产品 ,FAQ(良好平均品质),我国称“大路货” ,适用于农副产品 ,注意:究竟是何年何季何月何地的FAQ ,GMQ(上好可销品质)(Good Merchantable Quality) ,适用于木材、冷冻鱼虾等商品 4.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 ,(Sale by Descriptions and Illustrations) ,适用于机电商品、精密仪器等结构复杂,不能用几个指标说明其品质全貌的商品。 ,大型成套设备需加品质保证条款和技术服务条款。 ,5.凭商标或品牌买卖(Sale by Trade Mark or Brand) ,适用于一些品质稳定的工业制成品或经过科学加工的初级产品 ,6.凭产地名称买卖(Sale by the Name of Origin) ,适用于有地方风味和特色的产品 第六节 国际贸易中商品品质条款的规定 ,品质条款:合同中对商品质量、规格、等级、标准、牌号等作具体规定 ,一、确定一定的品质机动幅度 ,二、正确运用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 ,三、注意商品品质条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确定一定的品质机动幅度 1.交货品质与样品大体相等或其他类似条款 2.品质公差(Quality Tolerance) ,3.品质机动幅度(适用于初级产品) 二、正确运用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 ,能用一种方法表示品质的,一般不要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来表示 三、注意商品品质条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要从实际出发,防止品质条件偏高或偏低 ,2.要合理地规定影响商品品质的各项重要指标 ,3.要注意各质量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 ,4.商品品质条件应明确、具体 第三章 商品成分 第一节 商品的成分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一、商品成分和商品品质的关系 二、商品成分与商品性质(或性能)的关系 三、商品成分与用途的关系 四、食品成分与营养价值的关系 第二节 商品中的成分 一、食品的营养成分 ,(一)糖类(碳水化合物) ,(二)脂肪 ,(三)蛋白质 ,(四)矿物质 ,(五)维生素 ,(六)水分 (一)糖类(碳水化合物) ,1.糖类的构成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所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2.糖类的主要功用 –供给能量,是人体所需要能量的主要来源 ,3.糖类的类别 –1)单糖;2)双糖;3)多糖 ,3.糖类的类别 –1)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2)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3)多糖:淀粉、糖元、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二)脂肪 ,1.脂肪的组成 –脂肪是由一个分子的甘油和三个分子的脂肪酸构成的甘油酯。 –构成甘油酯的脂肪酸分为: –饱和脂肪酸,主要由其组成的甘油酯,常温下为固体 –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由其组成的甘油酯,常温下均呈液态 ,2.脂肪的营养作用 –供给人体能量 –具有维持人体生长,修补组织,调节反应的功能 –对人体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和其他器官起保护作用 –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 –改善食品的滋味和气味,增进食欲,有利消化吸收 ,3.从动植物提取的脂肪,常称为油脂 (1)植物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的来源 ,?游离脂肪酸含量的表示方法 –A. 直接用游离脂肪酸含量表示,即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的重量占油脂重量的百分比 –B. 用“ 酸价” 表示,即中和1 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2)植物油脂的颜色 ,纯净的脂肪是无色的 ,日常所见的油脂有不同程度的黄色、红色甚至褐色等颜色 ,油脂的颜色与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度有关 (3)植物油脂的气味 ,未经脱臭精制的品质正常的植物油脂均有其固有的气味和滋味 (4)植物油脂中的磷脂 ,除去磷脂的植物油脂称??脱胶油?? (5)油脂的皂化 ,皂化1克油脂所需氢氧化钠的毫克数称为皂化价 (6)油脂的加成反应 ,氢化 – 液态的油脂经氢化可转变为固态的脂 – 如,人造黄油 , 卤化 – 脂肪或脂肪酸卤化时,吸收卤素的量,反映不饱和键的多少和不饱和程度的高低(或干化性 能的强弱) – 工业用植物油脂通常用碘价 表示不饱和程度 – 碘价是每100 克油脂吸收碘的克数 – 碘价越高,油脂的不饱和程度越高,干化性能强 (三)蛋白质 ,1.蛋白质的作用 –人体能量的来源之一 –是构成人体各部分器官和血液最基础的物质 –保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2.蛋白质的组成 –主要元素有碳、氢、氧、氮、硫 –有些蛋白质还含有微量的磷、铁、铜、碘等元素 ,3.蛋白质的分类 –完全蛋白质 –不完全蛋白质 ,4.各种植物性原料因加工目的不同,对蛋白质含量的要求不同 –如,小麦、大麦、大豆和烤烟 (四)矿物质 ,1.矿物质的定义 –在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除碳、氢、氧、氮四种元素以外的元素 –在生物体中含量在0.01%以上者,称常量元素或大量元素,如钙、镁、磷、钠、钾、氯 、 硫等 –在生物体中含量低于0.01%者,称微量元素或痕量元素 ,2.矿物质的作用 –构成人体的骨胳和牙齿(钙、磷、镁) –保持体液的渗透压 –保持体内酸碱平衡 –维持原生质的生机状态 –参与体内生物化学反应 (四)矿物质(续) ,3.食品中矿物质的来源 –食品本身所固有的各种盐类中的矿物无素 –加工或储藏食品时加入的 –外界混入的 ,4.食品中的矿物质通常用煅烧所得灰分的含量表示 (五)维生素 ,1.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生长和代谢而必须从食品中获得供应的微量有机物质 ,2.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族 ,3.食品中的主要维生素 主要维生素的其他名称、生理功能及主要来源 二、商品的主要成分 ,1.碳 ,2.煤中挥发分和固定碳 ,3.原油中组成汽油、煤油和柴油的轻质中分子烃类 ,4.氮、磷、钾 ,5.农药中有效成分含量 三、商品中的水分 (一)商品水分与品质的关系及适宜含水量 ,1、要求保持充足的水分 –新鲜水果、蔬菜、新鲜肉类、水产品、蛋类、蛋糕类糕点 ,2、要求低含水量 –(1)水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2)水分对粮谷品质的影响 –(3)水分对植物油脂品质的影响 –(4)水分对原油品质的影响 –(5)水分对煤品质的影响 –(6)水分对纺织纤维品质的影响 ,3、规定含水量可在一定范围内摆动 –烟叶、卷烟、纸张 (二)商品中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1)含水量:指商品所含水分的重量占商品重量的百分率。 ,2)回潮率:指商品所含水分的重量占商品干物质重量的百分率。 (二)商品中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续) ,安全水分 –指保证具有吸湿性商品在储运中品质安全的最高含水量 ,空气湿度 –绝对湿度:单位空气里实际含有的水汽量 –饱和湿度: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能容纳的最大水气量 –相对湿度 四、杂质成分 ,1.粮谷中的杂质 ,2.原油中的杂质 ,3.钢材中的杂质 ,4.煤中的杂质 ,5.棉花中的杂质 ,6.植物油脂中的杂质 五、有毒成分 (一)微生物产生的毒素 (二)含毒动植物食品中的有毒物质 (三)毒性化学物质 ,1、残留农药对食品的污染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等)、有机汞农药 许多国家规定食品中农药的“法定允许量”,单位mg/kg或PPM (三)毒性化学物质 ,2、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污染水源、土壤和大气 –汞、铅、镉 ,3、食品添加剂污染食品,不适当的滥用食品添加剂,造成食品污染 (三)毒性化学物质 ,4、加工制造食品的机械、用具或包装容器被食品腐蚀,致使食品中的铅、锡、铜等含量增多 ,5、抗生素和激素 ,6、浸出油脂中溶剂残留 –食用植物油脂是残留溶剂最高允许量为50mg/kg 第三节 对商品成分含量的要求 ,一、规定最低限量 –对商品品质有利的成分 ,二、规定最高限量 –对商品品质不利的成分 –食品添加剂等 ,三、规定一定的幅度 –含量过高过低,均不利 –表明商品一定品质或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仅表明该种成分的保证含量 ,四、要求准确无误 –主要成分 ,五、不准含有 –有害成分 第四节 商品中成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一、有百分率表示 ,二、用定重商品中含某种分成的重要表示 ,三、以一定重量商品中含某种成分的容量表示 ,四、以一定容量商品中含水量某种成分的重量或容量表示 ,五、用测定量商品中某种成分所需化学试剂的用量表示 ,六、用商品中被测定成分溶于1升浸泡液中的毫克表示 第四章 商品性质 第一节 商品的物理、机械性质 一、商品的物理性质 (一)色、香、味、形 1.食品的色、香、味、形 2.日用工业品的品种、款式、花样等 (二)长度、细度 1.长度 •棉纤维 •麻纤维 •猪鬃 •蚕豆 棉纤维的长度 ,棉纤维的长度:指伸直纤维两端间的距离 ,棉花按品种不同,分为 •长绒棉:按长度属长纤维棉(,33mm) •细绒棉:按长度属中纤维棉(23mm-33mm) •粗绒棉:按长度属短纤维棉(?23mm) 麻纤维的长度 ,一根麻纤维由梢部、中部、根部组成 ,长纤维纺纱可提高成纱强度 猪鬃的长度 ,长度是决定猪鬃品质的重要条件,其他品质条件相同,猪鬃尺码越长,品质越优,价格越高。 ,猪鬃长度单位有公制单位(mm)和英制单位(in) ,猪鬃长度有: •足尺 •冲尺=平尺+1/16吋 •平尺:本把内尺寸长度与本把长度相一致的猪鬃 •缩尺=平尺-4/16吋 •不足尺 •长度小于缩尺的猪鬃为不足尺猪鬃 蚕豆的长度 ,我国国家标准《蚕豆》GB10459-89规定蚕豆按平均长度为: • 大粒蚕豆,豆粒平均长度在18.1mm 以上 • 中粒蚕豆,豆粒平均长度在15.6-18.0mm 之间 • 小粒蚕豆,豆粒平均长度在15.5mm 以下 (二)长度、细度 2.细度 •绵纤维 •羊毛 绵纤维的细度 ,绵纤维的细度与成纱质量有密切关系。其他条件相同,纤维越细,成纱强度越高,且条干均 匀,光泽较好。 ,表示绵纤维细度的指标有: •直接指标:通常用棉纤维横断面面积大小表示 •间接指标: •以一定重量棉纤维的长度表示细度(定重制),如公制支数 •公制支数=长度(m或mm)/重量(g或mg) •以一定长度棉纤维的重量表示细度(定长制),如号数、旦、纤维量等 •号数(特)=重量(g)/长度(m)×1000 •旦(D)=重量(g)/长度(m)×9000 •纤维量=重量(mg)/长度(cm) 羊毛的细度 ,羊毛越细,细度离散小,相对强度高,卷曲好,鳞片密、光泽柔和、脂汗含量高,可以纺高 支纱。 ,羊毛的旨细度指标:品质支数、平均直径、公制支数 ,羊毛按细度分为 •细毛:品质支数,60支以上的羊毛 •半细毛:品质支数为46-58支的羊毛 •粗毛(地毯毛):毛干粗长,纺纱性能很低,是织造地毯的良好原料 (三)体积、重量 ,水果和蔬菜 •同品种水果和蔬菜,一般体型大而重者发育较充分,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高,品质优。: (三)体积、重量 ,纺织品单位重量 •单位重量是纺织品的物理指标之一,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表示。例: •我国麻布国家标准(GB737-81)规定各号麻布每平方米重量(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g/m)如 下:1号 345;2号 330;3号 315;4号 300;5号 285;6号 270 , 纸张 • 用一平方为纸张的重量(g )表示。厚度一定的纸张,紧密度随平方米重的增加而增加 (四)容重、比重 ,——商品的单位体积 ,1.容重 (四)容重、比重 ,2.比重:物体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 •植物油脂 •植物油脂的比重是指植物油脂在一定温度下(25?、20? 或15.5? )的重量与同温度或4? 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 •原油 •原油比重取决于其中轻质油品含量的多寡。 •原油按油质轻重,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 •原油油质轻重的依据—API度。原油的API度与比重成反相关。 •松节油比重以低为佳 •塑料的比重因塑料类型而异 (五)光学性质 ——商品受光线照射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1.受到光线照射时的三种表现:让光线透过、吸收光线、反射光线 •透明有色商品 •无色透明商品 •不透明商品,如白色、黑色 2.折光性和旋光性 •是判断液体商品和某些商品的种类、纯度、浓度以主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 3.耐光性——商品抵抗光照射的能力 (六)声学性质 ,收音机、录音机、乐器、手机 ,瓷器、陶器 ,食品:鸡蛋、西瓜、罐头 (七)导热性、耐热性 1.导热性 ——商品能将一侧表面的热量传递到另一侧表面的性质,即商品能传递热量的性质。 •导热系数:商品的单位面积、单位厚度(或长度)在温差为1?C时,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热 量。 2.耐热性 ——商品在高温或较高温度下,或在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条件下,抵抗变形、破损,并能保持 其正常使用所需要的物理性质的能力,也称热稳定性。 •热膨胀系数:商品热变形的大小与商品原来体积的大小之比。 (八)导电性 ——商品在电流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 •导体 •绝缘体 •半导体 (九)吸湿性 1.与周围温度、湿度的关系 2.与商品成分和结构的关系 •食粮、奶粉、纸张、纺织品等 •玻璃、陶瓷 (十)吸收异味性 ,茶叶 ,烟叶 ,粮食 (十一)渗透性 ——商品能被空气、水蒸气(水)及其他物质微粒透过的性质。 (十二)挥发性 ,对商品的不利影响 1、会使数量减少 2、会影响商品品质 3、某些液体商品会挥发出对人体有毒害的气体 4、易燃液体的蒸汽易引起燃烧或爆炸 (十三)熔化 ,——某些固体商品受热后,发生的软化以至变成液体的现象。 ,例:油膏、胶囊、蜡烛、松香等 二、商品的机械性质 ,——指商品在外界施加的作用力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外力和应力 1、外力(又称荷重):外界施加于商品、可引起商品发生变形或运动的作用力。单位:N •按外力作用在商品上的方式分为: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剪切等。 •按外力作用的速度分为:静态外力和动态外力。 2、内力:商品内部产生的抵抗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变形的力,称为内力。 3、应力:在商品内与内力垂直的截面中,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单位N/?或Pa ,商品的变形和应力、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 外力较小,引起的商品变形也较小 • 如果让较小的外力长期作用于商品上,商品会出现蠕变现象 (二)弹性和塑性 ,——指商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的形态变化的性质。 •弹性形变(可复原形变)—弹性体—弹性 •塑性形变(不可复原形变)—塑性体—塑性 弹性和塑性在外力、作用时间、温度等条件改变时可以转化。 (三)韧性和脆性 1、韧性:商品抵抗交替变化弯曲外力作用的能力。 •纺织品、皮革制品一般要求韧性特别好 2、脆性:商品抵抗冲击性外力作用的能力。 •硬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陶瓷制品等脆性较大 (四)强度 ,?ª?ª是指商品体抵抗外力作用而保持其体态完整的能力。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品的成分、结构以及外力的性质。 主要强度指标 •抗拉与抗压强度?ª?ª商品抵抗拉伸(或压缩)的能力。 •抗弯曲强度?ª?ª商品抵抗使其产生弯曲变形的外力作用的能力,又称耐折度。 •抗剪强度?ª?ª商品抵抗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距很近的系统作用力的能力。 •抗磨强度?ª?ª商品在使用过程中抵抗因磨擦受损的能力,又称耐磨强度。 •硬度?ª?ª商品抵抗较硬物体对它的穿透或压入的能力。 1、抗拉与抗压强度 ,——商品抵抗拉伸(或压缩)的能力。 ,其单位:公斤/平方厘米或牛顿/平方厘米,即Pa 2、抗弯曲强度 ,——商品抵抗使其产生弯曲变形的外力作用的能力,又称耐折度。 •脆性(柔性)商品抗弯曲强度低(高) ,抗弯曲强度的表示方法 •用反复弯曲直至断裂所需的次数表示 •用弯曲至一定角度时表面是否产生裂纹来表示 •用弯曲至一定角度后表面是否产生分层现象来表示 3、抗剪强度 ,——商品抵抗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距很近的系统作用力的能力。 ,用剪刀剪皮革、布匹时,皮革、布匹受到的就是剪切力。 ,单位:公斤/平方厘米或牛顿/平方厘米,即Pa 4、抗磨强度 ,——商品在使用过程中抵抗因磨擦受损的能力,又称耐磨强度。 ,商品抗磨强度与商品的硬度、表面平滑程度以及摩擦系数有关。 ,抗磨强度的表示 •用在一定条件下商品被磨去的质量或被磨为废品时所需的摩擦次数表示。 5、硬度 ,——商品抵抗较硬物体对它的穿透或压入的能力。 ,测定商品硬度的方法主要有:压入法、回跳法、划痕法 第二节 商品的化学性质 ,——指商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在光线、空气、水、热、氧、酸、碱、盐等各种外界因素的 作用下,其成分发生化合、分解、置换、氧化、还原、聚合等化学反应的性质,又称商品的化 学稳定性。 一、对商品品质不利影响的化学反应 –氧化 –分解 –聚合 –老化 –风化 –锈蚀 1、氧化 ——商品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放出氧的物质接触,所发生与氧结合的化学变化。 ,化工原料的氧化 2NaNO+O?2NaNO223 • ,纤维制品的氧化 •引起变色和强度、弹性和塑性等性能的降低 ,油漆中的桐油、亚麻仁油等的氧化 •产生结块沉淀等变质现象 ,动、植物性油脂的氧化 •油脂产生辛辣味,严重时丧失食用价值 2、分解 ,——指某些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商品,在光、热、酸、碱及水的作用下,引起组织结构的分解, 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变化。 ,商品发生分解,导致数量减少,质量降低 •碳氢铵分解放出氨气,失去肥效 •漂白粉分解失去漂白能力 •电石受潮分解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 •2HO?2HO+O,+热量 22 22 3、聚合 ,——指某些商品,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影响下,分子间发生新的化学键,使同种分子互相加成 而结合成一种更大分子的现象。 ,商品发生聚合反应成为聚合体,会使商品发生变性,失去使用价值。 •例:福尔马林变性:n(HCHO)? (HCHO)n 4、老化 ,——指含有高分子有机物成分的商品,受日光、氧、热等因素的作用,物理、机械、化学性 质发生激烈变化,出现发粘、变硬、变软或龟裂、变形、发脆等现象。 ,例:橡胶、塑料制品、合成纤维品 5、风化 ,——指含有结晶水的商品,在较高温度或干燥空气中,会逐渐失去结晶水而使结晶体崩裂, 变成非结晶状态的无水物质的现象。 如,CuSO•5HO ? CuSO+5HO 424 2 , 6、锈蚀 ,——指金属制品,特别是钢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粘附水分或在酸碱盐等物质的影响作用下, 发生被腐蚀的现象,又叫生锈。 ,金属制品锈蚀后,重量减少,严重的会影响商品的品质。 二、对商品品质有利影响的化学反应 ,如,白酒在发酵过程中,酒中醇类和羧酸发生酯化反应,产生构成酒香的主要成分—酯类。 三、商品化学性质是某些商品具有特定用途和使用效能的依据 ,工业用植物油脂的干化性能 ,炼焦煤的结焦性 ,油脂的皂化与皂化价 ,油脂的酸价 第三节 商品的生物学性质 ,?ª?ª指生命活动的有机体商品在储存期间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为维持其生命活动而具有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的性质。 一、生理生化变化 ——指有生命的有机体商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了维护其生命,本身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变化。 –呼吸作用 –发芽 –胚胎发育 二、微生物学变化 ,霉腐 ,虫蛀 ,鼠咬 第五章 商品分类与商品分类体系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 ,将集合总体科学地、系统地逐次划分的过程称为分类。 ,商品分类——根据一定目的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将所属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科学地、系统地逐级划分为若干范围更小,特性和特征更趋一致的子集合体(如大类、品类、品种、细目或大类、中类、小类、细类或类、章、组、分组等),乃至最小应用单元的过程。 表:商品分类的排列程序及应用实例 二、商品分类的意义 (一)商品分类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从事各项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商品分类是保证商品及其管理活动实现标准化的需要 (三)商品分类便于消费者和用户选购商品 (四)商品分类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 第二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一、商品分类的原则 (一)必须明确拟分类的商品集合体所包括的范围 (二)必须提出商品分类的明确目的 (三)必须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 二、商品分类的基本方法 ,(一)线分类法 ,(二)面分类法 (一)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又称为层级(层次)分类法,也称为垂直分类法或从属分类法。 ,它是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照选定的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并编排成一个有层级(层次)的、逐渐展开的分类体系。 ,主要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清楚,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既适用于手工操作,又便于计算机处理。 ,主要缺点:一旦分类完成,其分类体系结构便不再能改动,因而弹性较差。 (二)面分类法 ,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它是选定分类对象的若干不同属性特征作为分类标志,将分类对象按每一属性特征划分成一组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类目,每一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面?? 平行排列。使用时根据需要把有关??面??中的相应类目按??面??的指定顺序排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 面分类法结构图 面分类体系应用示例 ,优点:类目可以较大量的扩充,结构弹性好,不必须先确定好最后的分组,适用于计算机管理。 ,缺点:面分类法存在着不能充分利用容量,组配结构太复杂,不便于手工处理等不足之处。 第三节 商品分类的标志 一、选择商品分类标志的原则 (一)目的性 (二)区分性 (三)适应性 (四)唯一性 (五)层次性或关联性 (六)简便性 二、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一)以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 (二)以构成商品的原材料作为分类标志 (三)以加工程度作为分类标志 (四)以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作为分类标志 (五)以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作为分类标志 (六)以商品的外观形态作为分类标志 (七)以商品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志 (八)以商品的生产季节作为分类标志 (九)以商品的产地作为分类标志 (四)以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作为分类标志 1、以主要成分作为分类标志 2、以少量特殊成分作为分类标志 3、以杂质作为分类标志 1、以主要成分作为分类标志 第四节 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目录 一、商品分类体系 (一)定义 ,一定范围的商品集合体,根据某种需要或目的,经过分类把属性特征不同的商品类目严格地 区分开来,再经过编码赋予这些商品类目以明确的、特定的标识,由此形成结构层次清晰的商 品集合系统,称为商品分类体系。 (二)建立商品分类体系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可延性原则 4.兼容性原则 二、商品目录 ,是按照一定的商品分类目的和方法,把全部有关商品按统一的标志进行定组分类后列成的商 品名称一览表。 ,也称商品分类目录 ,按其业务性质可分为 ,外贸商品目录 ,海关统计商品目录 ,内贸商品目录 ,…… ,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 ,国际商品分类目录 ,国家商品分类目录 ,行业(部门)商品分类目录 ,企业或单位商品分类目录 三、几种重要的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目录 (一)国家标准商品分类 (二)国际贸易商品分类 •《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Customs Cooperation Council Nomenclature(CCCN)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SITC) •《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HS) (三)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分类 ,Nice Agreement Concerning with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 For the Purpos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Marks (四)国际危险货物分类目录 ,International Maritime Dangerous Goods Code(IMDG Code) (五)我国外贸、海关、商检部门的商品分类目录 –《对外贸易进出口业务统一商品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 第六章 商品编码及商品条形码 第一节 商品编码的概念、原则与种类 第二节 国际商品条码制度 第一节 商品编码的概念、原则与种类 一、商品编码的概念 ,商品编码——是指赋予某种商品(或某类商品)以某种代表符号或代码的过程。 ,符号可由:字母、数字、特殊标志等组成。 商品分类与商品编码的关系 商品分类与商品编码密切相关。 分类在先,编码在后。 实践中也称为商品分类编码。 二、商品编码的原则 (一)唯一性原则 (二)可扩性原则 (三)简明性原则 (四)稳定性原则 (五)层次性原则 (六)统一性和协调性原则 (七)自检能力 三、商品编码的种类 ,(一)按商品编码的用途不同 ,商品分类编码 ,商品销售识别码 ,辅助识别码 (二)按商品编码所用的符号类型不同 1、数字代码 2、字母代码 3、数字—字母混合代码 4、条形码 1、数字代码 ——是用一个或几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商品的代码。 1)顺序编码法 2)层次编码法 3)平行编码法 4)混合编码法 1)顺序编码法 ,按商品类目在分类体系中出现的先后次序,依次给予顺序代码。 2)层次编码法 ——按商品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层级顺序,依次赋予对应的数字代码。 层次编码法的优缺点 ,优点:代码较简单,逻辑性强,信息容量大,能明确反映分类编码对象属性或特征及相互关 系,便于计算机汇总处理。 ,缺点:弹性较差,为延长使用寿命,要用延长代码长度的办法。 3)平行编码法 ,在面分类体系中,对每一个分类面确定一定的数量的码位。 ,优点:有较好的弹性,可以简单地增加分类面的数目,必要时可以更换个别类面,可全用或 部分用代码,适于多种查找任务及便于计算机处理。 ,缺点:代码过长,不便于计算机管理。 4)混合编码法 ,是层次编码法和平行编码法的合成。 2、字母代码 3、数字—字母混合代码 4、条形码 第二节 国际商品条码制度 一、商品条形码的概念和种类 ,1、概念 ,条形码简称条码,Bar Code简称BC ,商品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表示一定信息的商品标识。 2、种类(常用的有五种) ,通用产品条形码(简称UPC条形码) ,国际物品条形码(简称EAN条形码) ,二五条形码 ,三九条形码 ,库德巴条形码 二、条形码的产生与发展 三、国际上的商品条形码编码组织 (一)UUC(Uniform Code Council Inc.) (二)EAN(European Article Numbering Association) (三)IAN(International Article Numbering Association) (四)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 (五)IAN与UCC联盟 (六)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四、国际通用商品编码体系UPC与EAN (一)UPC编码体系 ,UPC-A条码由12位数字及条码符号组成,包括系统字符、制造厂商代码、商品标识代码、校验码4部分。 ,UPC-E条码为UPC-A条码的缩短版形式,由8位数字及条码符号组成 。 UPC条形码 ,UPC-A条形码 ,× ××××× ××××× × 数字码 , 前缀号 制造厂商代号 商品标识代码 校验号 ,UPC-E 条形码 ,× ××××× × 数字码 , 前缀号 商品信息代码 校验码 (二)EAN编码体系 ,1、消费单元的编码 ,消费单元——指通过超级市场、百货商店、专业商店等零售渠道直接售给最终用户的商品单元。 ,1)EAN的标准版 ,EAN-13条码为标准版,由前缀码、制造厂商代码、商品项目代码、校验码4部分构成。 ,2 )EAN 的缩短版 ,EAN-8 条码为缩短版,用在EAN-13 所占面积超过总印刷面积的25% 的情况下。 EAN条形码 ,EAN-13条形码 ,××× ×××× ××××× ×数字码 ,国别代码 制造厂商代码 商品标识代码 校验码 ,EAN-8 条形码 ,×× ××××× × 数字码 , 国别代码 商品项目代码 校验码 ,2、储运单元的编码 , 储运(物流)单元—— 指由若干消费单元组成的稳定和标准的商品集合,是装卸、仓储、收发货等项运输业务所必需的一种商品单元。 , 储运单元的条形码有DUN-14 条形码、DUN-16 条形码、ITF-14 条形码、ITF-16 条形码、EAN/UPC-128 条形码(简称EAN-128 条形码)等。 ,3、 EAN系统的图书代码 ,EAN系统的图书条码按照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与国际标准书号中心的协议规定,利用图书本身的ISBN书号,将978作为其前缀码,使ISBN号条码化。 ,4 、 EAN系统的期刊代码 ,EAN系统的期刊条码按照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与国际标准书号中心的协议规定,利用期刊本身的ISSN号,将977作为其前缀码,使ISSN号条码化。 五、中国商品条码 ,我国条码技术的研究始于70年代,1988年12月正式成立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正式被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接纳为委员,可以采用EAN条码系统,为我国大规模推广应用条码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七章 商品标准 第一节 商品标准的概念及内容 一、标准及商品标准 (一)标准的概念和分类 1 、概念 关于标准概念的几点说明 ( 1)基本出发点:取得国民经济的最佳效果; ( 2)领域和对象:需要协调统一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 3)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 ( 4)产生:标准是经有关方面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的; ( 5)本质:统一; ( 6)格式和程序:标准文件有着自己的一套格式和制订颁发的程序。 2、分类(按标准化对象划分) ,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产品标准、基础技术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标准、工艺装备标准)。 ,商品标准则是技术标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管理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工作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各类人员的工作所制定的标准。 (二)商品标准的概念 ,商品标准——指为保证商品的适用性,对商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包括品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 二、商品标准的作用 (一)商品标准是评定商品质量的准则 , 是生产和贸易双方对商品质量作出评价的依据 , 是贸易双方评价商品、洽谈业务、发生争执(或纠纷)时的依据 , 是国家政府部门对企业进行质量监督的依据 (二)商品标准能促进商品质量的提高 (三)商品标准是冲破技术壁垒、扩大对外贸易的手段 三、商品标准的不足之处 商品标准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唯一证据存在不足之处。 ,多数顾客并无足够测试设施,故无法核查;即使有,其检验结果一般缺乏与专业生产厂提供的试验数据相抗衡的权威性; ,仅凭各种检验手段,未必能揭示出由于生产设计与制造体系中存在缺陷而导致的质量隐患(往往要多年才发现); ,即使对生产作了检验,属于合格,但无法了解流通过程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产品质量产生的影响; ,按技术标准检验,为说明问题,又必须抽取较大样本,这将耗费较大的经费; ,有些是无法用仪器检验的,且难以制定标准。 案例引入:丰田汽车“召回门” 四、商品标准的种类 (一)按商品标准的表现形式 ,文件标准 ,实物标准 (二)按商品标准的约束程度 ,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三)按商品标准的成熟程度 ,正式标准 ,试行标准 (四)按商品标准的保密程度 ,公开标准 ,内部标准 五、商品标准的分级 ,国际标准 ,区域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1、国际标准 ,?ª?ª是指由国际上由权威的机构或组织制订的,并为国际所承认和通用的标准。如:ISO、IEC、UNFAO、IWS、CAC ,国际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 ,国际标准采用标准代号(如 ISO,IEC)+编号(标准序号-发布年代号)来表示。 2、区域标准 ,是指由世界区域性集团组织或标准化机构制定的标准。 ,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制定的欧洲标准(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制定的标准。 3、国家标准 ,是指由某一个国家制订、颁发,在其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标准。 ,如,美国国家标准(ANSI)、英国国标准(BS) 我国的国家标准 ,——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如:基本原料、材料标准 ,有关人民生活的量大、面广的跨部门生产的主要工农业产品 ,有关人民安全、健康、环保标准 ,通用零件、部件、工具、量具标准 ,通用试验标准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发布顺序号+发布的年代号构成。 ,GB ????-???? ,国标代号 标准序号 发布年号 ,推荐性标准则 GB/T,余同。 4、行业标准 ,由国家各主管部、委(局)批准发布,在该部门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称为行业标准。它不得与国家的相抵触。 ,亦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和推荐性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的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标准顺序号+年代号构成。 5、地方标准 ,由国家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制定,在地方上执行的标准称为地方标准。 ,分为强制性地方标准和推荐性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的编号,由地方标准代号(由 “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码代号构成)+地方标准顺序号+发布年代号三部分构成。 6、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指由企业制定发布,在该企业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食品中很多是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的编号由企业标准代号+顺序号+年代号三部分构成。 , 企业标准代号用分数形式表示,以区别于其它各级标准。分数的表示方法是“ Q ,”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企业标准应在“Q” 前加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汉字简称。 六、商品标准的内容 ,(一)概述部分 ,(二)技术内容部分 ,(三)补充部分 (一)概述部分 ,本部分概括地阐明标准的文题、内容、目录、标准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主要包括: ,1 、封面与首页 ,2 、目录 ,3 、前言 ,4 、引言 (二)技术内容部分 ,技术内容是商品标准的实质性内容,属于标准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 1、标准名称 2、范围 3、引用标准 4、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5、分类与命名 6、技术要求 •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感官指标 ,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 ,植物油脂的颜色 ,粮谷的色泽、气味 ,水果和蔬菜的形状、颜色 ,烟叶的颜色 ,白酒的色泽、香气、滋味 ,鲜鱼色泽、形态 理化指标 ,植物油脂的水分和挥发物、比重、折光指数、酸价、碘价、皂化价、不皂化物 ,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发热量等 ,钢的抗拉强度、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冲击韧性等机械、工艺性能和碳、硫、磷、硅等化学 成分的种类和含量 ,纺织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度、伸长度、回潮率、收缩率等 ,粮谷的水分、容重、马拉硫磷、磷化物、氰化物、氯化苦、二硫化碳、砷、汞、六六六、滴 滴涕、黄曲霉素等 微生物指标(细菌指标) ,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国家标准)的细菌指标包括 , 细菌总数 , 大肠菌群 , 致病菌 , 霉菌 细菌总数 ,食品中含有的微生物数量,可反映食品被污染的程度、新鲜程度和食品的一般卫生状况。 ,食品中含有微生物的数量,常用1克食品、1平方厘米的食品面积或1毫升食品中含有的细菌 总数表示,单位分别为个/g、个/c?、个/ml。 4 ,《鲜青鱼、草鱼、鲢鱼、鲤鱼》GB6632—86规定上述鱼类的细菌总数,一级品?1.0×10,6 二级品?1.0×10 ,《酱油卫生标准》GB2717-81规定酱油细菌总数?50000个/ml 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包括:大肠杆菌、产气性肠细菌和一些中间类型的细菌。 ,《酱油卫生标准》GB2717-81规定酱油中大肠菌群?30个/100ml ,《食醋卫生标准》GB2719-81规定食醋中大肠菌群?3个/100g 致病菌 ,凡对人类、动物或植物有病害作用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或致病微生物。 ,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食品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及致病性球菌。 霉菌 ,如:《脱盐乳清粉卫生标准》GB11674-89规定霉菌?50个/g 接(二)技术内容部分 7、抽样 8、试验方法 9、质量评定程序或检验规则 10、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 11、包装、运输、贮存 12、标准的附录 (三)补充部分 1、提示的附录 2、脚注 3、采用说明的注 第二节 商品标准的制订与实施 ,一、商品标准制订的原则 ,二、商品标准制订的程序 ,三、商品标准的实施 一、商品标准制订的原则 (一)制订商品标准的基本原则 1、充分考虑使用要求,维护消费者利益。 2、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从全局出发,使全社会获得效益。 4、密切结合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国家资源。 5、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有力地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6、严格统一,协调一致,衔接配套。 7、掌握好制订商品标准的时机,并根据社会技术、经济的发展,适时修订。 (二)制订商品标准的具体要求 1、商品标准的编写,必须符合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规定。 2、商品标准的内容应准确、简明。 3、商品标准的内容在技术上有科学依据,需消除一切技术错误。 4、商品标准的制定应与国家法规、法令和有关标准相一致。 5、商品标准中使用的名词、术语、符号、代号等应统一。 二、商品标准制订的程序 (一)确定项目 (二)调查研究 (三)试验论证 (四)起草草案 (五)审查定稿 (六)审批发布 三、商品标准的实施 商品标准制订后的贯彻实施,是整个标准化活动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商品标准只有通过在社会实践中贯彻实施,才能够产生作用和效果;才能够评价其质量和水平;才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和提高的方向。 (一)商品标准具有法规的效力 商品标准发布以后,强制性商品标准就具有法规的效力,必须严格按照执行。不符合强制性商品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二)商品标准贯彻实施的步骤 1、计划。贯彻实施商品标准,首先要制订一个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或计划。 2、准备。事先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质条件准备四个方面的工作。 3、实施。把商品标准用于生产和流通。 4、检查。对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查,使其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5、总结。即对上述工作的经验成果加以科学的分析和总结。 (三)商品标准的修订 标准实施后,制订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以确认现行标准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 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经过修订的商品标准,其编号中的顺序号不变,只改变发布年代号。 第三节 标准化 一、商品标准化的概念 二、标准化的作用 三、标准化工作 四、标准化的产生与发展 五、我国标准化的管理 六、国际标准化组织 一、商品标准化的概念 ,1、标准化 ,(1)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指南2—1991》中对标准化的定义为:“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 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2)国家标准《GB3935?1一1996》中对“标准化”的定义等同采用了ISO指南中有关“标准化” 的定义。 ,(3)说明: ,?“标准化”是“标准”的运动形态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核心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成果 ,?开展“标准化”活动旨在追求一定范围内事物的最佳秩序和概念的最佳表述,以期达到社会的 和经济的最佳效益 ,(4)标准化的概念中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 ?标准化对象是需要进行标准化的实体 , ?标准化领域为一类相关标准化对象的群体 , ?标准化的内容就是使标准化对象达到标准化状态的全部活动及其过程 , ?标准化的本质是统一 , ?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秩序 标准化—— 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 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全部活动过程。 2、商品标准化 ,商品标准化——简单地说,它是在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中制定、发布和推行商品标准 的活动。 ,它是整个标准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名词术语统一化 商品质量统一化 质量管理统一化 …… 二、标准化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标准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条件 2、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是提高商品质量的技术保证,也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 4、是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原材料和保护环境的保证 5、是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桥梁 6、是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纽带和国际贸易的调节工具 三、标准化工作 (一)简化 (二)统一化 (三)系列化 (四)通用化 (五)组合化 (五)模数化 四、标准化的产生与发展 (一)标准化的产生 (二)标准化的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为现代标准化的初创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标准化在企业内部推广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50年代为国家标准化阶段。 •第四阶段,为国际标准化阶段。 五、我国标准化的管理 ,(一)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 ,(二)国务院各行政主管部门(各部、委、局),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标准化工作。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标准局),分工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四)市、县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的各自职责,管理各自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 六、国际标准化组织 ,(一)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ISO成立于194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具有民间性质的标准化机构。 ,ISO的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便于国际物资交流和互助,并扩大在文化、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 ,它的主要活动是:制订 ISO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报导国际标准化的交流情况,以及同其他国际性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有关标准化问题。 ,ISO按专业性质设立:专业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工作组(WG)。 ,我国本是 ISO创始国之一,1950年被停止会籍。1978年,我国成为ISO的正式成员。 (二)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IEC成立于1906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专门机构。 ,其宗旨是:促进电气、电子工程领域中标准化及有关方面问题的国际合作,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IEC也设有TC、SC和WG,负责起草IEC标准。 ,我国于1957年参加 IEC。 第四节 ISO 9000族标准 第八章 商品检验 第一节 外贸商品检验的概述 第二节 进出口商品检验的方法 ,第一节 外贸商品检验的概述 一、商品检验的概念与种类 ,(一)商品检验的概念 , 商品检验?ª?ª指商品的产方、买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于某种手段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或国际、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惯例,对商品的质量、规格、数量以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查,并作出合格与否或通过验收与否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避免或解决 各种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的争议,便于商品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有关证书的业务活动。 ,商品检验的主体是商品的供货方、购货方或者第三方。 ,商品检验的对象是商品的各种特性,如商品的质量、规格、重量、数量以及包装等方面。 ,商品检验的依据是合同、标准或国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惯例等对商品的要求。 ,商品检验的目的 ?根本目的 •是在一定条件下,借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商品进行检验后,作出合格与否或通过验收与否判定; •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避免或解决各种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的争议,便利商品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有关证书。 ?从宏观上看 ?从微观上看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检验 ,——指在对外贸易中,商品检验部门用某种或某些方法确定或证明进出口商品的品质、数量、重量、包装等是否符合合同或有关标准规定,并签具有关证书,作为买卖双方交接货物、银行结汇和处理索赔的重要依据。 检验、检疫机构 (一)国际上的检验检疫机构 , 官方: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 ) , 半官方:如美国担保人实验室(UL ) , 非官方:如瑞士日内瓦通用鉴定公司(SOCIETE GENERALE DE SURVEILLANCE S. A. SGS) (二)我国的检验检疫机构 ,中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CIQ) ,1998年成立,主管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和商品检验(三检合一)。 ,2001年国务院决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部级,简称国家质检总局)。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的直属机构。 , 为履行出入境检验检疫职能,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设有35个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陆空口岸和货物集散地设有近300个分支局和200多个办事处,共有检验检疫人员3万余人。质检总局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垂直管理。 ,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职责 ,法定检验(Making Legal Inspection) ,监督管理(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公证鉴定业务(Authentic Attesting Business) (二)商品检验的种类 ,1、根据商品检验目的不同分 ,(1)第一方检验即自检,也称生产检验。 ,它是商品生产者为了维护企业信誉,达到保证质量的目的,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的检验活动。 ,(2)第二方检验又称验收检验或买方检验。 ,它是商品的买方(包括商业、外贸部门和用户)为了维护自身和消费者的利益,保证购买的商品满足需要,以便买卖成交或适于使用,对所购买的商品进行的检验活动。 ,(3)第三方检验。 ,第三方检验是指处于买卖利益之外的第三方,以公正、中立、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合同或标准所进行的检验活动。 ,2、根据检验对象的流向分 ,(1)内销商品检验。 ,是指国内的商品经营者、用户、内贸局及其下属部门的商品质量管理机构与检验机构或国家质检总局及其所属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与其认可的商品质量检验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有关技术标准或合同对内销商品所进行的检验活动。 ,(2)进出口商品检验。 ,是指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即国家质检总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进出口商品口岸、集散地设立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及其分支机构)和国家质检总局及其分支机构指定的检验机构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合同规定、技术标准、公约与国际贸易惯例等,对进出口商品所进行的检验活动。 二、商品检验的形式和依据 ,(一)商品检验的形式 ,1、根据检验有无破坏性分为 ,(1)破坏性检验。指经测定、试验后的商品遭受破坏的检验。 ,(2)非破坏性检验。指经测定、试验后的商品仍能使用的检验,也称无损检验。 ,2、根据检验商品的相对数量可分为 ,(1)全数检验 ,(2)抽样检验 ,(3)免于检验 (1)全数检验(也叫全额检验) ——指对被检批的商品逐个(件)地进行检验,也称百分之百检验。 ,特点:能提供较多的质量信息,给人一种心理的放心感。 ,缺点:由于检验量大,其费用高,易造成检验人员疲劳而导致出现漏检或错检的现象。 ,适用于:批量小,商品质量特性少且质量稳定、较贵重、非破坏性检验。如:照相机、手表、彩电、冰箱等。 (2)抽样检验 ?ª?ª按事先已确定的抽样方案,从被检批商品中随机抽取出少量样品,组成样本,再对样品逐一测试,并将检验结果与标准或合同技术要求进行比较,最后由样本质量状况统计推断受检批商品整体质量是否合格的检验。 ,特点:检验的商品数量相对较少,节约费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缺点:提供的质量信息少。 ,适用于:批量大、价值低、质量特性多且质量较稳定、具有破坏性的商品检验。如天然矿泉水、糕点、乳及乳制品等。 (3)免于检验 ?ª?ª指对生产技术和检验条件较好,质量控制具有充分保证,成品质量长期稳定的生产企业的商品,在企业自检合格后,商业和外贸部门可以直接收货,免于检验。但对涉及安全、卫生及有特殊要求的商品不能申请免于检验。 ,例如:对于法定检验的进出口商品,根据我国进出口商品免检办法(试行)中规定,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免验: ,?在国际上获得质量奖的商品,获奖期限必须在三年以内。 ,?有关国际组织实施质量认证的商品,并经国家商检部门认可,经商检机构多次检验,质量长期稳定的商品。 ,?连续三年出厂合格率及商检合格率为100,,在三年内没有发现质量异议的出口商品。 ,?一定数量限额内的非贸易性的进出口商品,如无偿援助、国际合作、对外交流和对外承包工程所需要的物品。 ,?进出口的展品、礼品和样品。 (二)商品检验的依据 ,1、内销商品检验的依据 ,2、出口商品的检验依据 ,3、进口商品的检验依据 1、内销商品检验的依据 ,内销商品的检验的依据是技术标准或合同中的技术要求。 ,技术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例如:食品商品检验的依据 ,是食品的国家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及相应的标准检验方法,若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时,应建立产品的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开展检验的依据。 2、出口商品的检验依据 (1)出口合同中(包括信用证)有规定的按合同规定检验。 (2)出口合同中未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有国标按国标,无国标的按行标,无行标的按地标,无地标的按企标。 (3)对尚无标准的出口商品,一般按工贸协议或参照同类商品的标准进行检验。 (4)凡按我国标准检验的商品,如标准规定内容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外销要求的,可按生产、外贸部门与商检机构商定的标准进行。 (5)在按照检验依据对商品进行检验的同时,还要考虑我国的有关规定和国际贸易惯例以及进口国政府的有关规定。 (6)如委托人要求按国外某一标准、或国际上常见的标准如ISO、BS、JIS等进行检验,也可接受,并按实际检验结果出证。 3、进口商品的检验依据 ,(1)按照进口合同中对质量、规格、包装条件和抽样检验的规定办理。如凭样成交,则按成交样品对照检验。 ,(2)如进口合同中未规定或规定不具体,一般应按照生产国的现行标准进行检验。如无生产国标准,可按上述国际上通用标准进行检验。 ,(3)如进口合同中规定按卖方所提供的生产技术标准或其他技术资料进行检验,而卖方又未及时提供时,应由报检人按接洽订货公司对外追索,并向卖方声明,索赔期应从收到资料日起算。如国外拒不提供,有权选择认为适用的检验依据。 ,(4)发票、发货清单、重量明细表、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以及提单(运单)、理货清单、残损单、商务记录等,也都是检验、鉴定质量、数量、重量、残损、包装、货值的重要参考依据。 ,(5)在检验中,如发现合同、标准以外的项目将严重影响商品的质量和使用价值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执行检验,并应以足够的理由将实际检验结果在证书中列明。 三、外贸商品检验的作用 (一)保障各方权益 (二)维护国家利益和信誉 (三)促进国内生产,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 (四)发展对外贸易 (五)为科学物流提供可靠的数据 (六)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四、商品检验的工作程序 ,(一)商品检验的一般程序 , 定标 , 抽样 , 检查 , 比较 , 判定 , 处理 1、定标 ,定标——指检验前应根据合同或标准明确技术要求,掌握的检验手段和方法以及商品合格判定原则,制定商品检验计划,并确定检验批。 ,检验批——指一次检验的所有商品构成的整体。 ,正确确定检验批对于简化检验结果的处理工作,确切反映商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确定检验批必须遵循如下准则: ,(1)同一检验批的商品必须是同品种、同规格、同花色、同进货批次; ,(2)对标有质量等级的商品,必须是同一质量等级。 2、商品抽样 ,商品抽样——就是在检验整批商品质量时,按合同或标准规定的抽样方案 (全数检验不存在抽样问题),用科学的概率理论适用的随机抽取方法,从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样品,作为评定该批商品质量的依据的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对商品质量进行抽样检验,首先要确定抽样方案。 ,按质量特征,可分为计数抽样和计量抽样 ,按商品批量,可分为百分比抽样和随机抽样 ,1)计数抽样 ,凡在判断一批产品是否合格时,只用到样本中不合格的个数,而不考虑样本中各单位产品之特性的测试值如何的检验,来进行评定产品质量的合格方法,称为计数抽样方案。 ,2)计量抽样 ,有些产品的质量可以用一个连续的特征量来衡量,如玻璃的化学成分、食品中的水分含量、电阻器的阻值等,均可用连续的特征量衡量产品的质量特征。这种用连续的特征量衡量产品质量特征的方法,称为计量抽样方法。当商品质量特征可以用量具具体测定数据的,往往可采用这种方法。 ,3)百分比抽样 ,百分比抽样是指不论商品的批量大小如何,按同样的百分比抽取样本,并且在样本中允许不合格品个数是相同的抽样方法。 ,4)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指抽样者不带有主观偏向,完全用随意的方法抽取样品,被检批中的任一单位产品,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的抽样方法。 ,目前,随机抽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单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对受检的全部产品完全做到随机化抽取。通常利用随机数表,直接从交验批中抽取试样。 ,分层随机抽样(分类随机抽样)。这是先将一批同类商品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从每部分中随机抽取若干试样,将从各部分中随机抽取的样品作为检查整批产品的试样的方法。 ,多段随机抽样。先随机抽取几个小部分,再从所抽取的小部分中随机抽取若干个产品,作为检验试样。当检查批分成小部分时,如果各小部分包装严密,则适宜用此法。 ,系统随机抽样(规律性随机抽样)。即按一定规律从整批同类商品中抽取样品的方法。 ,3、检查 ,是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检测样品的质量特性。 ,4、数据分析与处理 ,对检验所得数据的处理是商品检验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对非直观数据,均规定用算术平均值或其他特定数据计算值表示。 ,5、比较与处理 ,比较是通过检查数据分析结果同技术要求比较,衡量其结果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进而由合格判定原则判定商品批是否合格,并作出是否接收的结论。 ,处理是对检验结果出具检验报告,反馈质量信息,并对不合格品及不合格品分别作出处理。 (二)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程序 1、接受报验 2、抽样 3、检验 4、签发证书 ?进口商品贸易 ?出口商品贸易 五、进出口商品检验的内容 ,1、商品质量检验。 ,商品质量检验包括成分、规格、等级、性能和外观质量等。 ,2、商品重量和数量的检验。 ,商品的重量和数量是贸易双方成交商品的基本计量和计价单位。 ,3、商品包装检验。 ,商品包装检验是指根据贸易公司或契约的规定,对商品的包装标志、包装材料、种类、包装方法等进行检验,查看商品包装是否完好、牢固等。 ,4、安全、卫生检验。 ,商品安全检验主要是指电子电器类商品的“漏电”检验、绝缘性能检验和 X光辐射等。 ,商品的卫生检验是指商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等的检验。 六、检验时间和地点 (一)在出口国检验 1、产地(工厂)检验 2、装运港(地)检验(离岸品质、离岸重量) ,注:以上两种方法否定了买方的复验权,对买方不利。 (二)在进口国检验 1、目的港(地)检验(到岸品质、到岸重量) 2、买方营业处所(最终用户所在地)检验 ,注:采取以上两种方法时,卖方须承担到货品质或数量的责任,对卖方不利。 (三)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 (1) 复验:是指买方收到货物后有复验权。复验期限的长短,应视商品的性质和港口情况而 定。 (2)复验机构、复验地点均应在合同中规定。 ,该方法兼顾了买卖双方的利益,公平合理,是目前我国进出口业务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四)装运港(地)检验重量,目的港(地)检验品质 •通常用于大宗货物交易 第二节 进出口商品检验的方法 一、感官检验法 二、理化检验法 一、感官检验法 ,感官检验,又称感官分析,感官检查或感官评价,它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对商品的各种性能、外形,在一定条件下作出判定或评价的检验方法。 ,如:色 香 味 形 手感 音色 透明度 包装装潢???? ,对感官检验有特殊要求的商品主要有:食品、纺织品及服装、轻工业品、化工商品等等。 (一)感官检验的类别 ,1、按照人们感受刺激的不同,分为 ,分析型感官检验 ,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检验商品的大小、重量、硬度、色泽、噪音等。 ,嗜好型感官检验 ,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检验商品的口感、美感等。 ,主要用于品质设计与新商品开发。 ,2、按照人的感觉器官不同,分为视觉检验 、嗅觉检验、味觉检验、听觉检验、触觉检验 视觉检验 ,——用视觉来检查商品的外形、结构、颜色、光泽及表面状态、疵点等品质特性,是最重要的感官检验方法。 ,视觉的构成要素:光、商品体、眼睛和大脑 ,影响视觉检验效果的因素 ,光线的强弱、照射方向、背景对比以及检验人员的生理、心理和专业能力等。 ,视觉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标准样品 ,鉴定者 ,光线(标准照明:非直射光典型日光或标准人工光源) 例:鲜蛋品质的视觉鉴定 ,方法:采用以电灯为光源的照蛋箱观察和打蛋观察内容物的方法 ,新鲜蛋应具有的特征 ,蛋壳:清洁、无污物、完整、无裂纹,壳外附有一层呈白色石炭霜状的蛋霜,壳色鲜明无光泽 ,在灯光透视下,蛋内:所室小并固定在蛋的大头,整个蛋呈微红色,无任何斑点或斑块,蛋黄不显或位于中央或稍偏处略有阴影 ,找开后,蛋白:澄清透明、稀稠分明;蛋黄:凸起呈半球形、完整有韧性,位于中央或稍偏处、胚胎无发育现象 嗅觉检验 ,通过嗅觉检查商品的气味,进而评价商品品质。 ,食品、纺织品、香水(香气与温度、皮肤表面的化学成分有关) ,例一:小麦气味的鉴定 ,小麦气味的鉴定主要在扦样现场进行 ,如果怀疑样品有异味可以: ,呵气嗅辨 ,或将小麦放入盛有60-70? 温水的杯内,加盖振荡,经2-3 分钟,将水倾出,嗅其气味 ,例二:植物油脂气味的鉴定 , 将油样置于烧杯中,加热至50? 左右,以玻璃棒迅速搅拌,嗅其气味。 嗅觉鉴定结果的影响因素 ,鉴定者的生理条件和鉴定经验丰富与否 ,鉴定场所 味觉检验 ,利用人的味觉来检查有一定滋味要求的商品。如食品、药品???? ,见教材实例 ,怎么样顺利进行味觉检验 , 一方面要求检验人员 必须具有辨别基本味觉特征的能力,并且被检样品的温度要与对照样温度一致; , 另一方面要采用正确的检验方法 、遵循一定的规程。 听觉检验 ,?ª?ª是凭借听觉来检查商品的品质。 ,举例: ,玻璃制品、瓷器、金属制品有无裂缝或其他内在缺陷; ,乐器、收音机、录音机、音响装置等要求无噪声的商品; ,食品的成熟度、新鲜度、冷冻程度等。 ,听觉检验至今尚无法用仪器测定来替代,其重要原因就是人的耳朵灵敏度高且动作范围宽。 ,听觉检验也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触觉检验 ,是利用人的触觉感受器(在有毛皮肤中是毛发感受器,在无毛皮肤中是迈斯纳触觉小体)对于被检商品轻轻作用的反应?ª?ª触觉来评价阿商品的质量。 ,触觉检验主要用于评价纸张、塑料、纺织品及食品商品的表面特征、强度、厚度、弹性、紧密程度、软硬、干湿等品质特征。 ,见教材实例 视频链接:茶叶是怎样审评的 (二)感官检验的优缺点 ,优点 ,机构、消费者都适应,即适应面广; ,检验过程简便迅速; ,评价社会属性很有价值(如中国画)。 ,缺点 ,鉴定结果易带有主观性 ,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因而难以精确和严密、科学。 ,为了减少主观因素对感官鉴定结果的影响,可采取的办法 , 制作实物标准,作为感官鉴定的依据 , 集体审评 , 记分法 记分法 ,以感官鉴定为基础,但用分数表示商品品质或某项品质指标的评价方法。 (一)百分记分法 (二)限定法 (一)百分记分法 ,?ª?ª将商品的各项指标规定为一定的分数,其中重要的质量指标占分数较高,次要的质量指标所占分数较低。如果各项质量指标完全合乎标准规定的要求,其各项质量指标的分数总和为 100分。如果某一项或几项质量指标达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则相应扣分,其分数总和就要降低。分数总和达不到一定等级的分数线,则相应降低等级。 (二)限定法 ,限定法?ª?ª是将商品的各种质量缺陷疵点规定为一定的限量,其中又有两种: 1、限定记分法 2、限定缺陷法 1、限定记分法 •?ª?ª将商品的各种质量疵点规定为一定的分数,由疵点分数的总和来确定商品的等级,商品疵点越多,则分数的总和越高,商品的品级则越低。 2、限定缺陷法 •?ª?ª在标准中规定商品的每个质量等级所限定的质量缺陷的种类、数量以及不允许有哪些质量缺陷,并决定成为废品的疵点限度。 二、理化检验法 ?ª?ª在实验室的一定环境条件下,利用各种仪器、器具和试剂作手段,运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的方法来商品品质的方法。 ,(一)化学检验法 ,(二)物理检验法 ,(三)生物学检验法 (一)化学检验法 ,?ª?ª使用化学试剂和仪器对商品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测定,进而判定商品是否合格的方 法。 ,1、化学分析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是根据已知的、能定量完成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的方法。 ,特点:历史悠久、设备简单、准确度高 ,2、仪器分析法 ,是通过检验试样的光学性质、电化学性质等而求出待测成分含量的化学检验方法。包括电化 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放射分析法等。 ,特点:测定的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 化学检验法可以判断: ,商品品质的优次 ,商品的卫生质量 ,商品是否变质 ,判断商品的真伪 ,判断某些用感官难以分辨的商品种类或品种之间的区别 (二)物理检验法 •?ª?ª利用各种物理仪器、机械设备对商品质量进行检验的方法。 n度量衡检验法 n光学检验法 n热学检验法 n机械性能鉴定法 n电学检验法 n其他物理鉴定法 1、度量衡检验法 , 测定商品的长度、细度、面积、体积、厚度、质量、密度、容重、精度、表面光洁度等。 , 如: ,长度:棉纤维、麻纤维、猪鬃、蚕豆 ,细度:绵纤维、羊毛 ,体积、重量:水果和蔬菜、纺织品 ,容重:小麦 2、光学检验法 ,光学仪器:折光计、旋光计、比色计、灯光透视…… 3、热学检验法 ,测定商品的熔点、凝固点、沸点、耐热性 , 例1 :玻璃杯的耐温急变性测定 , 例2 :搪瓷制品的耐热性测定 , 例3 :塑料的耐热性和耐寒性测定 , 使体积为12cm×1.5cm×1cm 的塑料样片,在一定机械力的作用下,均匀耐缓慢加热或降温, 直到样片破裂而变形,此时的温度即为塑料的耐热性和耐寒性 ,例4:松香软化点的测定 , 所用仪器:软化点测定器 , 基本原理: , 将重约5 克的松香熔融注入规定规格的圆环中制成试验样品 , 将直径为9.3mm ,重3.45-3.55 克的钢球置于圆环上 , 以每分钟使水温升高5?0.5? 的速度加热,直至裹着钢球的松香下落,此时的温度即为松香的软化点 4、机械性能鉴定法 1)抗拉强度测定 例:钢材的抗拉强度的测定 •以直径为10mm,长度为试样标距长度的5倍或10倍的圆柱形钢试样被金属拉力试验机拉断22时,试样原横截面单位面积承受的最大拉力,单位为kg/mm或N/mm 2)硬度测定 •例1:钢材硬度通常使用布氏硬度试验机或洛氏硬度试验机测定 •例2:橡胶硬度通常使用邵坡尔硬度试验机或赵氏硬度试验机测定 •2 例3:水泥抗压强度是以水泥试样被压碎时,试样单位承受的外力表示,单位为kg/cm•例4:矿物的硬度用摩氏硬度计测定 )耐磨强度测定 3 •实例见教材 4)冲击韧性(冲击强度)测定 例1:金属用摆锺式冲击试验机测定 例2:水泥用冲击强度试验机测定 5)刚性测定 5、电学检验法 •利用电学仪器测定商品的电学特性(如电阻、电容)及其他特性(如吸湿性、材质的不匀率) 6、其他物理鉴定法 (三)生物学检验法 ,生物学检验法是食品类、医药类和日用工业品类商品等品质检验的常用方法之一。 ,1、微生物学检验法 ,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法、培养法、分离法和形态观察法等,对商品中有害微生物存在与否及其存在数量进行检验,并判定其是否超过允许限度。 ,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霉菌 ,2、生理学检验法 ,多利用活体动物进行实验。 ,测定食品商品的可消化率,发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机体的作用,以及食品和其他商品中某些成分的毒性等等。 ,理化检验法的主要优缺点? 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一般要求 第二节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第三节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一般要求 一、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的规定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 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二、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改进食品风味,提高感官性能引起食欲 –防止腐败变质,确保食用者的安全与健康,减少食品中毒的现象 –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 –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面埋伏 三、败坏食品添加剂声誉的主要原因 1.滥称食品添加剂,使用化工原料冒充食品添加剂 2.食品添加剂行业内的不法厂家自毁声誉 3.食品加工企业超出国家允许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4.超量使用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5.滥用食品添加剂 6.使用方法不科学 7.食品添加剂的标识异常混乱 四、食品添加剂应符合的要求 ,在使用限量范围内对人体无害。 ,食品添加剂中有害杂质不能超过允许限量或不得检出。 ,既不影响食品的质量和风味,也不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 ,较低的使用量即可在提高保持食品营养、防腐 、改善感官性状、提高食品品质等方面具有显 著效果。 ,添加于食品中后能被分析鉴定。 ,应符合质量标准,品质正常,卫生清洁,不得变质或被污染。 五、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遵循的原则 1. 经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证明,在其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安全无害。 2. 不影响食品自身的感官性状和理化指标,对营养成分无破坏作用。 3. 食品添加剂应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并批准执行的使用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 4. 食品添加剂在应用中应有明确的检验方法。 5. 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参杂、掺假、伪造为目的。 6. 不得经营和使用无卫生许可证、无产品检验合格及污染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7. 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使用目的后,能够经过加工、烹调或储存而被破坏或排除,不摄入人 体则更为安全。 第二节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一、按来源不同分类 –天然食品添加剂 –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二、按用途不同分类 ,为增强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营养强化剂 ,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加入的防腐剂、抗氧化剂 ,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粉、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等 ,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消泡剂、脱膜剂、乳化剂、稳定剂等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 (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常用食品添加剂介绍 ,1、漂白剂 ,2、着色剂 ,3、防腐剂 ,4、香精香料 ,5、甜味剂 ,6、发色剂 第三节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就是规定食品添加剂保证安全使用的最大使用量(单位为克/公斤)。 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的制订程序 ,通过动物毒性试验,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毒理学评价。 ,由动物的最大无作用量除以安全系数(一般定为100倍)可求得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单位为毫克/公斤。 ,每日允许摄入量乘成人平均体重(一般定为55KG),即为成人每日允许摄入量。 ,根据人群的膳食调查,确定膳食中含有该物质的各种食品的每日摄食量。 ,根据成人每日允许摄入该物质总量和膳食中含有该物质的各种食品每日摄食量,确定各种食品含有该物质的最高允许量,最高允许量是制定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的依据。 ,动物毒性试验 ,一般包括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等。 ,ADI值 ,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 ,即依据人体体重,摄入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无显著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 ,它是国内外评价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首要依据 ,例如: ,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克/公斤,即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每日允许摄入量为250毫克。 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存在几大问题 ,标准(国标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亟待更新 –目前我国已经被批准的15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有一部分还没有国家标准 –一些食品添加剂缺乏限量标准和相对应的检测方法标准 –多重标准 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致癌问题 ,、急、慢性中毒问题 ,、转化产物问题
本文档为【外贸商品学课件内容2010-2011-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5KB
软件:Word
页数:76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7-11-11
浏览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