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典条文(胃痛、泄泻)

经典条文(胃痛、泄泻)

举报
开通vip

经典条文(胃痛、泄泻)胃痛: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 《医学真传·心腹痛》“夫通者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

经典条文(胃痛、泄泻)
胃痛: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 《医学真传·心腹痛》“夫通者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173)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着,栀子干姜汤主之。(80)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359) 《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素问·五藏别论》:“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25)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21) 脉数而滑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2)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43)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14)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2)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12)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11)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12)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165)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3)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13)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66)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134)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135)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136)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137)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131)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138)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141) 泄泻: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写” 《素问·至真要大论》“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素问·生气通天论》“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素问·五藏别论》“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太阴阳明论》“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藏。…入五藏则瞋胀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素问·举痛论》指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素问·宣明五气》曰:“五气所病,……大肠小肠为泄。” 《景岳全书·泄泻》:“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麋。”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金·张元素: 凡泻痢小便白,不涩为寒,赤涩为热也。 完谷不化,而色不变,吐利腥秽,澄澈清冷,小便清白不涩,身凉不渴,脉细而微者,寒证也。 谷虽不化,而色变非白,烦渴,小便赤黄而或涩者,热证也。 凡谷消化,无问他证及色变,便为热证也。寒泄而谷消化者,未之有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提出“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止泄泻九法。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159)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4)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2)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56) 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3) 《医宗金鉴》胃有三脘,宿食在上脘者,膈间痛而吐,可吐不可下也;在中脘者,心中痛而吐,可吐可下也;在下脘者,脐上痛而不吐,不可吐可下也。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374)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77)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163)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14)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92)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372)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353)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54)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16)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6)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7)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70)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314)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315)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359)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吐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357)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着,栀子干姜汤主之。(80)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321)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319)
本文档为【经典条文(胃痛、泄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25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03-21
浏览量: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