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议四川人的“外湿内燥”与西北人的“外燥内湿”

浅议四川人的“外湿内燥”与西北人的“外燥内湿”

举报
开通vip

浅议四川人的“外湿内燥”与西北人的“外燥内湿”浅议四川人的“外湿内燥”与西北人的“外燥内湿” 浅议四川人的“外湿内燥”与西北人的“外燥 内湿” 西南国防医药2011年9月第21卷第9期.995? 中医?中西医结合 浅议四川人的”外湿内燥”与西北人的”外燥内湿” 呼永河,钟梁,李静,孙薏,匡红,田卫卫,李硕,周龙甫,钟国成,沈涛,杨宇, 谢春光,高永翔, 黄秀深,由凤鸣,张丰华 [关键词]外湿内燥;外燥内湿;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0188(2011)09—0995.03doi:10.3969/j.is...

浅议四川人的“外湿内燥”与西北人的“外燥内湿”
浅议四川人的“外湿内燥”与西北人的“外燥内湿” 浅议四川人的“外湿内燥”与西北人的“外燥 内湿” 西南国防医药2011年9月第21卷第9期.995? 中医?中西医结合 浅议四川人的”外湿内燥”与西北人的”外燥内湿” 呼永河,钟梁,李静,孙薏,匡红,田卫卫,李硕,周龙甫,钟国成,沈涛,杨宇, 谢春光,高永翔, 黄秀深,由凤鸣,张丰华 [关键词]外湿内燥;外燥内湿;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0188(2011)09—0995.03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1.09.0 27 地理环境和气象物产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人们的 饮食,由此造成不同的体质变化.干燥的西北地区 和位于西南高湿环境中的四川具有截然不同的地域 及气候条件,笔者从气候,地域,饮食以及病因病机 等多角度比较了四川人与西北人的不同,提出西北 地区多”外燥内湿”,四川地区多”外湿内燥”及”燥 湿同病”的观点,为部队官兵更好的适应驻地环境, 做好卫勤保障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西北及西南的地域气候特点及饮食结构的比较 祖国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自然界气候变化 作为疾病的致病因素.《素问?异法方宜论》日: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湿燥风,人有五脏化五 气,以生喜怒忧思恐”;”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 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中 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生万物也众”.即是指天 地之间的四时六气与人体的五脏活动联成一体,呈 现出”天人相应”的特点,还提出了五方地域与易患 疾病的关系.《内经》认为地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 惯有所差异.《素问?异法方药论》云:”东方之人 皆黑色疏理;西方之人不衣而褐荐,华食而脂肥,中 央之人食杂而不滞.”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需要顺 应环境而生存,地域环境和物产直接决定了人们的 饮食习惯和饮食范围,而不同的地域,气候,水土形 成了各地不同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从而形成不同 的体质.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的体质 和其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气候,水质, 物产,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生存环境等都 会影响到体质的形成. 1.1西北地区地域气候及饮食习惯的特点王冰 日:”中华之地,凡有高下之大者,东西,南北各三分 作者单位:610021成都,解放军452医院(呼永河,钟梁, 李静,孙薏,匡红,田卫卫,李硕,周龙甫,钟国成);成都中医 药大学(沈涛,杨宇,谢春光,高永翔,黄秀深,由凤鸣,张丰华) 通讯作者:钟梁,E—mail:799192097@qq.corn 也.其一者自汉蜀江南至海也,二者自江汉北至平 遥县也,三者自平遥北山至番界北海也.”又日:”西 北地高,下处则湿.”现之西北为宁夏偏北,陕西偏 西,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以新疆地区为代表,离海 洋最远,高山环绕,沙漠广布,年平均气温低,降水稀 少,年均降水量在40—200mm,是我国降水量最少 的地区,植被稀疏,蒸发迅速,年均蒸发量在1500— 3000mm,冬季长,寒冷,夏季短,炎热,春秋季气候 变化剧烈,属于极端干燥的温带大陆气候?. 西北地区气候多风沙,气温低,相对湿度小,人 体蒸腾量大,需要消耗较多盐分,故口味亦偏咸.人 们以皮毛为衣被,畜收业发达,饮食多以鲜美多脂的 肉类乳酪为主食,且多喜饮酒,故多形体肥胖,肌腠 致密,卫外抗邪能力强,久之则生内湿. 1.2四川地区地域特点及饮食结构的特点《素 问?异法方宜论》中云:”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 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 而食腑,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具体阐述 了南方阳气盛,多雾露,潮湿温热的气候特征.四川 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周围高山耸立,天然密闭, 受地形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湿热 型盆地气候.盆地内终年长绿,霜雪少见,年平均寒 冷Et数,霜Et数和有霜期要比东部平原少,冬季的平 均气温在3—8qC,比遭受冷空气肆虐的东部平原高 出了3—4qC,夏季由于气流难以疏通而造成长夏闷 热,年平均湿度达77%,7—9月的平均湿度达 86%.盆地境内江河纵横,因周围群山阻挡而风力 不强,空气中的水蒸汽不易吹散,加之年降水量充 足,使得盆地地气潮湿,长期生活在此地的人,大多 容易患上与湿邪有关的疾病]. 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差异还影响到不同地区人们 的饮食嗜好,长期潮湿的气候环境使脾胃运化受阻, 形成湿困脾胃的体质.为了祛湿除潮,四川人都喜 欢吃辣椒,花椒等燥性食物,以麻辣烫为特色的火锅 更是风靡大街小巷.辣椒虽能除湿,但伤阴在所难 免,久食易伤阴津,致使脾胃受伤,燥邪内生. ? 996?西南国防医药2011年9月第21卷第9期 2致病特点 2.1西北人”外燥内湿”的特点《素问?阴阳印 象大论》日:”西方生燥”,”北方生寒”,西北地区,西 风肃杀,多见外燥,燥气在西北为四季的主气,故燥 发无时,非秋独有.一般在秋天以后,空气干燥,地 面散热较强,气温迅速降低,到冬季则最”燥”.《素 问?阴阳印象大论》日:”燥胜则干”,燥邪侵袭人 体,卫外功能失调,引起人体津液耗伤,表现出以干 燥症状为特征的证候,临床可见皮肤龟裂,干燥,瘙 痒脱屑,风疹等皮肤病症状,以及身热口干,咳嗽咽 痒,头痛鼻塞等症.燥邪袭表,卫气受阻,腠理开合 失职,汗液不得发散,津液积而不化,则可化为湿邪, 故可同时兼见燥邪束表的外燥证候及湿邪内蕴的内 湿证候.另据调查M,新疆的维族人除牛羊肉等主 食外,喜食葡萄干,酸奶,玫瑰酱等性味酸甘之品,根 据中医理论,酸甘化阴,食用酸甘食物虽有助于抗 燥,但若过食酸甘,则易助湿生痰. 《丹溪心法?中湿》日”东南地下,多阴雨地湿, 凡受必从外人,多自下起,以重腿脚气者疏多,治当 汗散,久者宜疏通渗泄.西北地高,人多食生冷,湿 面潼酪,或饮酒后寒气拂郁,湿不能越,以致腹皮胀 痛,甚者水鼓胀满,或通身浮肿,按之如泥不起,此皆 自内而出也”,提出了西北人湿自内生的特点.西 北地区地势高,气温低,燥邪因其清冷,收敛等特性, 易寒化,寒性收引,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津液运行 受阻,而津液的生成与输布,主要依赖于脾的运化, 肺的通调,肾的气化,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输布失常, 湿邪内生.肺主一身气,气为燥郁,不能行水,水停 体内则出现饮水即吐,烦闷不宁等湿邪内生的症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常食肥甘厚腻之品, 肥胖之人越来越多,加之饮酒,恣食生冷,引起食滞 化为湿热,导致脾胃内伤,脾失健运,肺,脾,肾及三 焦功能失常,津液输布障碍而致湿浊内生,导致机体 呈食滞化热之内环境,痰湿过盛,复感燥邪伤肺,水 液代谢失常,是造成内湿外燥的机理之一. 西北”外燥内湿”证最常见的疾病有:慢性咽 炎,慢性鼻炎,皮肤瘙痒症,口腔溃疡,口唇皲裂,神 经性皮炎等疾病,临床表现为咽干,口燥等外燥症状 的同时,兼见脘腹胀闷,便溏等湿阻脾胃的表现. 2.2四Ji1人”外湿内燥”的特点湿病在发病学上 不仅具有地域气候特征,且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由于四JiI盆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造成常 年湿热之气,夏季更甚.在高湿环境下,湿邪对人体 脏腑有特殊的亲和性,其症状表现具有一定规律. 湿邪致病还具有隐蔽性,伤人于无形.宋?杨士瀛 在《仁斋直指方》中有生动的描述:”风之撼动,人之 其为风;寒之严凝,人知其为寒;暑之炎热,人之其为 暑;惟湿之人人,行往坐卧,实熏染于冥冥之中,人居 戴履,受湿最多,况夫湿能伤脾,脾土一方,百病根源 …… “因此,往往形成湿性体质而不自知.现代研 究也揭示在湿性环境中,机体可能对外在抗原相 关不敏感,可能与中医内湿之邪具有”蒙蔽性”有 关,导致湿邪致病大鼠免疫功能障碍,使湿邪致病病 情迁延. 因为在此居住的人群易感湿邪,所以人们嗜好 辣椒,辣椒辛温燥烈,固然能够除湿,伤阴也在所难 免,辛能散津,温热则灼液,阴液因长期食用辛辣而 亏虚,出现”内燥”的证候表现.所以,人们长期食 用辣椒仍然湿热内盛,更易感受湿热之邪,故盆地之 人多外湿内燥体质.同时湿证日久可出现两种转 归,一是从燥化,即湿邪逐渐消退,热邪转盛,出现化 燥伤阴之势,人腑呈阳明腑实证;或内传营血,心神 不安,或破血妄行,出现出血,神昏谵语的证候. 盆地地气潮湿,长期生活在此地的人,大多容易 患上与湿邪有关的疾病.正如《素问?阴阳印象大 论》日”湿盛则濡泻”.《素问?生气通天论》”秋伤 于湿,冬生咳嗽”;《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素问?痹论》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临床上多表现为风湿性关 节炎,皮肤病,腹泻,咳嗽等与湿邪有关的疾病.由 于湿邪的侵袭,会出现胃纳不佳,食人难化,脘腹痞 闷,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临床上可见舌 苔厚腻,脉濡缓. 3燥湿同病的特点 不管是四川人的”外湿内燥”还是西北人的”外 燥内湿”,都是燥中有湿,湿中有燥.在六淫中,燥 湿为相对之两气,燥有燥象,湿有湿象,同时并见,是 为同病也.燥为秋季之主令,外燥与气候干燥,高原 内陆,久晴少雨等有关.外湿与气候潮湿,高山密 林,雨雾浓重,河流湖泊众多有关.除可直接感受燥 邪,湿邪外,燥湿二邪之问亦可互相转化. 一 旦出现燥湿同病,则病位,病机,症状相对较 为复杂,治疗难度大,必须辨明燥湿之内外,多少,所 伤脏腑,方不至于误诊,误治.中医理论认为,脾为 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不管是”外 燥内湿”还是”外湿内燥”治法都和脾胃有关.”外 燥内湿”的治法多分脏腑,分轻重.”外燥内湿”以 “外燥”为重,”内湿”为轻.燥应分脏治之,燥有伤 西南国防医药2011年9月第21卷第9期?997? 肺,伤胃,伤肝肾等,治宜润肺,养胃,滋补肝.肾,药以 甘寒为主;佐以祛湿,治在脾,药用苦温以燥湿,以桑 杏汤,杏苏散,清燥养肺汤等为主方,加茯苓,淮山 药,芡实,薏苡仁等淡渗利湿之品,亦可酌情加用藿 香,佩兰等芳香化湿之品,可收奇效.”外湿内燥” 以”外湿”为主,”内燥”为轻,湿为阴邪,湿病必先困 于太阴,燥之则伤胃阴,滋之则助脾湿,非温不化,治 法以祛湿为主,重在肺,脾,肾,方用三仁汤,藿香正 气散等,用药以淡渗利湿为主,药用茯苓,淮山药,芡 实,薏苡仁等利湿而不伤阴,辅以化燥之品,药用玉 竹,百合,麦冬,天冬,玄参等润燥而不助湿. 4小结 亟待对西北地区”内湿外燥”与四川地区”外湿 内燥”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通过地域气候 及饮食方面研究西北的”外燥内湿”和四川的”外湿 内燥”,可以为驻地部队官兵尽快适应当地气候环 境,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卫勤保障的理论基础及实 践经验,同时也为祖国医学病因病机和防治研究提 供证候学依据.在对官兵进行健康教育时,需要结 合驻地的特点进行,如在四川的部队官兵,注意祛湿 防潮的同时,少食麻辣等食物,以免燥邪内生;而西 北的官兵在润燥的同时,尽量少食生冷,肥腻之品, 减少内湿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周铭心.西北燥证研究概述[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 (11):43—45. [2]丁建忠,张六通,邱幸凡.外燥与季节及地理之析议[J].长江 大学,2005,9(2):325—326. [3]呼永河,钟梁.四川地区湿热证候探讨[J].西南国防医药, 2011,21(2):180-182. [4]姜德,王燕,周铭心.新疆不同民族饮食性味嗜好及其与西北 燥罹患率关系的调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J].江苏中医药,2008,40(8):6l一 64. [5]CarliniFanHardi,张诗军,陈泽雄,等.湿邪致病大鼠相关T 淋巴细胞受体8链可变区基因谱系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 杂志,2010,25(2):304—308.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战略思考 宁亚功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25/5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0188(2011)09—0997-05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1.09.028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类由遗传, 环境,自身免疫等多因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病 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是由于胰岛B细胞分泌 的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 感性减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作用的缺陷,或两者同 时存在而引起.糖尿病由于是多因素——多因子疾 病,因此,属当今世界医学范围的难治病.糖尿病的 患病率不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在以惊人 的速度上升.1980年全国13省及北京市30万人 口进行的糖尿病调查中,糖尿病患病率为6.09%c. 在不到30年后的2008年,全国l4省市糖尿病和代 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 到9.6%,增加超过15倍.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 数已经超过7千万,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 国家?.1996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有1.32亿,预 测2025年为2.99亿.更值得一提的是,尚有大量 作者单位:650o32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中医科 (收稿13期:2011—07—21) 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隐藏在正常人群中未被发现. 由于目前糖尿病还被认定为终身性疾病,患病率仍 逐年上升,并发症多而重及治疗颇为棘手等原因,糖 尿病的防治越来越受重视.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历史悠久,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少,且能够延缓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 患者生存质量,其优越性逐渐显现,中医药全面介入 糖尿病防治的全过程已是必然.但由于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疗效评价方法和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4142133541_0尚未统一,使得中医药 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和疗效难以得到广泛认可.笔者 试图通过中西医临床治疗糖尿病概况的比较,对中 医药全面介入糖尿病防治进行战略审视及思考,论 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切入点,或许会有助于同仁. 1现代医学内科治疗糖尿病的现状 针对糖尿病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 岛素抵抗(IR)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减低的基 本病理,现代医学内科方面主要采用外源性补充胰
本文档为【浅议四川人的“外湿内燥”与西北人的“外燥内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12
浏览量: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