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今气化说伤寒

古今气化说伤寒

举报
开通vip

古今气化说伤寒 河南中医 19 9 1年第 3 期 (第 11 卷总第63 期 ) · 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 古今气化说伤寒 河南中医学院 冯明清 内容提要 气化学说是 《伤寒论》研究中的一种学说 , 其内容以分配规律和从化规律为主 , 太过与不 及为发病原则 。 气化 以脏腑经络为基础 , 阴阳消长为动力 , 体现 了大 自然圈运 动与人体圆运动的协调统一关系 。 其形成经历 T 一个漫长时期 , 在 《伤寒论》的六经生 理 、 病理 、 证治规律等各个方面 , 都有奢举足轻重的理论价值。 今天重温气化学说 , 会 对 ...

古今气化说伤寒
河南中医 19 9 1年第 3 期 (第 11 卷总第63 期 ) · 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 古今气化说伤寒 河南中医学院 冯明清 内容提要 气化学说是 《伤寒论》研究中的一种学说 , 其内容以分配规律和从化规律为主 , 太过与不 及为发病原则 。 气化 以脏腑经络为基础 , 阴阳消长为动力 , 体现 了大 自然圈运 动与人体圆运动的协调统一关系 。 其形成经历 T 一个漫长时期 , 在 《伤寒论》的六经生 理 、 病理 、 证治规律等各个方面 , 都有奢举足轻重的理论价值。 今天重温气化学说 , 会 对 《伤寒论》研究有所启迪 。 主题词 运气 (中医) 《伤寒论)) / 历史 中医药学文献 古今医书 , 以注疏 《伤寒论》者为最 , 其 中以标本中气的从化理论研究者 , 代不乏人 , 成为治伤寒学的一个主要学派。 它系统形成于 清代张志聪 、 张令韶及陈修园等人 。 近人对 气 化理论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 融入了新的内容 。 1 气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六经气化学说所采用的标本中气的理论 , 本源于 . 《黄帝内经》 , 是五运六气的主要内容 之一 。 经过伤寒学家的移植和发挥 , 用以反映 六经为病的生理 、 病理特点 , 并用于指导临床 实践 。 金元时期 , 刘完素 、 张子和等 , , 对 《伤 寒论》六经与六气的关系曾有论述 , 但尚未形 成理论 。 至明代张景岳研究运气时 , 才提出人 身脏腑经络与天之六气之间的密切关系 , 这给 清代 《伤寒论》气化学说的研究 , 奠定了理论 基础 。 清时的张志聪、 张令韶二氏运用标本中 气理论 , 全面系统地解释 《伤寒论》 , 形成了 较为系统的六经气化学说 。 以六气为本 , 六经 分主六气 , 来揭示六经病的病理特征 , 并为确 立治疗大法 , 提供 了理论依据 。 后经陈修园、 黄元御 、 陆九芝等医家的补充和完善 , 使六经 气化学说渐臻成熟 。 但是 , 张志聪 、张令韶氏提出气化学说时 , 不曾注意到形依附于气 , 因而存在离形论气的 缺陷 , 使气化学说 流于空洞的理论 。 后来唐容 川等人 ,对二张的气化学说进一步发挥和阐述 , 提出了形依附气 , 气不离形的形气统一关系 。 即六经的基础是脏腑经络 , 六气是在物质基础 上的气化活动 。 人身有形的脏腑经络 , 应该与 无形的气化相互关联 , 相互为用。 因而脏腑经 络是气化的物质基础 , 气化是脏腑经络功能活 动的概括 , 阴阳消长是气化的基本动力 ; 标本 中气相互制约是气化的方式 , 这是气化理论迄 今较为系统 、 完整的理论体系 。 总之 , 《伤寒论》六经气化理论 , 是历代 医家在 “人与天地相应 ” 的整体观念指导下 , 比较成功的将 《内经》的标本中 气理 论 , 运 用于对 《伤寒论》的研究 , 创立了六经气化学 说 。 从而明确了形与气的辩证关系 , 提出气化 有生理 、 病理之别 。这就比较满意地解释了《伤 寒论》六经证治的规律 , 对 《伤寒论》的理设 研究和临床实践作出了贡献 。 2 六经六气的关系 六经分阴阳 , 阴阳为标 。 六经与六气 , 六 气为本 。 标本之间所维系的阴阳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里关系 , 则 称之为 “中气” 。 《伤寒论》中虽无标本中气 的说法 , 但究其实质 , 标本中气理论徽会贯穿 在整个六经之中。 标本中气 , 是把六经病机与 六经所属的脏腑的表里关系有机地联系起来进 行论述 。 只有明确了标本中气和六经的关系 , 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六经的实质所在 。 《伤寒 论》的六经 , 是把六气和脏腑经络病证结合起 河 南中医 19 习l年第 3 期 (第 11 卷总 第63 期 ) 来论述 的 , 所以处处充满了气化理论 。 气化离 开了脏腑经络 , 就失去了物质基础 , 脏腑经络 离开气化 , 就反应不出功能活动 。 2 . 1 少阳 与相火 手足少阳生理功能的发 挥有赖于相火的作用 , 故称 “相火之主 ” 。 即 手少阳三焦与足少阳胆涵相火 , 三焦根系于命 门 , 相火随三焦通达全身 , 使气化功能正常 , 以实施全身水液代谢而司决读之职 。 2 , 2 阳明与燥 手阳明大肠与足阳明胃 , 二者主腐熟水谷和传送糟粕。 生理情况下 , 燥 是手足阳明之主气 , 胃的受纳腐熟 , 大肠的传 导变化 , 皆赖燥气的作用 。 2 , 3 太阳与寒水 足太阳为寒水之府 , 膀 胧主藏津液 , 气化使出 。 其之所以能气化使出 是借手太阳小肠导心火下温膀胧 , 助膀胧的气 化才能完成其藏津液 , 排小便 , 化气使出之功 。 2 . 4 厥阴与风 足厥阴肝为风木之脏 , 温 升条达是其生理特点 , 肝不郁遏则有利于其实 施疏泄之功 。 手厥 阴心包之火所以保持下降而 不炎上 , 缘于厥 阴肝木的疏泄 , 由于其相互结 合 , 保证了心 包固护心主的作用 , 从而体现了 厥阴和风气的正常功能 。 2 . 5 少阴与君火 心为水火二脏 , 心肾相 交 , 水火既济 。 其生理功能的完成全赖少阴心 君肾命之火 。 2 . 6 太阴与湿 足太 阴脾主湿 , 胃则主燥 , 二者燥湿相济 , 升降相因 , 行使脾胃的生理功 能 。 手太 阴肺为燥金 , 正由于湿 气之润 , 才使 肺气滋润而肃降, 行使通调水道 , 宣散发布之 功 。 因此 , 足太 阴之湿 , 手太 阴之润是二经生 理不可少的条件。 六气是大 自然界圆运动所产生的现象 , 手 足六经是人体气血圆运动的途径。天人相应 , 人 体的圆运动与自然圆运动 , 即六经与六气的关 系 。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 可通过六经主气 的功能活动和彼此的协调稳态表现出来 。因此 , 所谓六经主气 , 代表着人体脏腑生理功能活动 。 分配规律 ; 一是标本中气从化规律 。 分配规律 是 , 少阳以火气为本 , 火气以少阳为标 , 中见 厥阴风木 ; 阳明以燥气为本 , 燥以阳明为标 , 中见太阴寒湿 ; 太阳以寒气为本 , 寒气以太阳 为标 , 中见少阴君火 ; 厥阴以风为本 , 风木以 厥 阴为标 , 中见少阳相火; 少阴以热气为本 , 热气以少 阴为标 , 中见太阳寒水 ; 太阴以湿气 为本 , 湿气以太阴为标 , 中见阳明操金 。 从化 规律是 : 少阳太阴从本 , 少阴太阳从标本从本 , 阳明厥 阴不从标本而从中气。从本者化生于本 , 从标者有标本之化 , 从中者 , 以中气为化 。 其 从何而化 , 乃相对而言 , 并非绝对之论 , 所以 要研究气化学说 , 首先要建立三者之间的有机 联系。 人的阴阳六气 , 依赖于人体内阴阳的消长 胜负 。 没有六经的 阴阳消长胜负 , 便没有脏腑 经络的功能活动 , 同时脏腑正常和反常的气化 活动 , 必然孕育着阴阳的胜负消长 。 因此主气 间的平衡协调关系着人体的阴阳平衡 。 太阳寒水和少 阴热气 ,是 二者的生理功能 , 两者又表里相配 。 因此 , 手太阳要行使受盛化 物之功 , 必赖寒水之腑的气化 , 然水之所以能 化 , 又赖少 阴热气的温煦 , 少阴之热关乎 』心肾 两脏 。 少阴太阳一主 热一主寒 , 寒热互济 , 维 持着人体的动态平衡。 太阴主湿 , 阳明主燥 。燥 气是阳明传导 、 腐熟的条件 , 然只宜适中而不 能太过 。 正是太 阴之湿气的调节 , 才使阳明不 致过燥 。 湿 气是太 阴升清 、 转输的条件 , 然由 于阳明燥气的调节 , 才能振奋肺脾之阳 , 不致 湿 气太过 。 因而太 阴与阳明的关系 , 也是湿与 燥的关系。 厥 阴风气以条达为顺 , 少阳火热以 潜降为和 , 即所谓肝气宜升 ,胆气宜降 , 两者的 升降 , 保证 了气机的调畅 , 水道的通达 。 .人体 少 阴通过太阳寒热的调节 , 太阴阳明燥湿的调 节 , 厥 阴少阳的升降调节 , 使机体的阴阳 消长 胜负过程始终存在着动态的平衡 , 从而维持了 人体的正常气化功能 。 3 气化学说的基本 内容 气化学说的基本内容有二 · 一是标本中气 4 六经六气病变成因及病理 人体六经六气有常有变 , 导 致六经六气失 河南中医 1, 9 1年第 3 期 (第 11 卷总第63 期 ) 常的原因有二 : 一者 , 六淫外袭 , 使气有所偏 ; 二者 , 体内阴阳失调 , 使气有盛衰 。 也即由于 内外因素 , 使六经主气失常。 另外 , 经气的周 流转化失常 , 也可造成六经六气的失常 。 因六 经六气之间及每一经标本中气之间都是相互协 调而周流不息的 , 若因某种因素的影响 , 破坏了 这种气的周流和协调 , 使每一经中标本中气或 六经寒热 、 操湿 、 升降之间任何一方的太过不 及 , 致阴阳平衡被破坏 , 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和临 床证候 。 太阳少阴寒热失调 , 出现随主 气而化 , 寒 热从化及表里互见的变证 。 太阳以寒为主 气 , 邪 犯太阳 , 随主气寒化而见表寒证 , 少阴以热 为本 , 邪入少阴 , 随主 气热化而成. 少阴热化证 。 太阳从热化为太阳温病共 少阴从寒化而成为少 阴寒证 ; 太阳 、 少阴两经气化 失常 , 常可表里 互见而为太阳少阴表里两见证 ; 阳明与太 阴燥 湿 失调 , 可见随主气化之太过与不及的病变 。 阳明燥化太过则生 热, 而见热盛津伤或燥实内 结证 ; 太阴湿化太过则见中焦阳虚寒湿证 ; 湿 化不及兼及热邪则成湿热证 ; 少阳与厥 阴升降 失调可见少阳相火不降 , 枢机郁遏之证 。 厥 阴‘ 则见风 走U最郁 , 肝失于温升条达 , 而致心 包之 火 、 肝经之阴二者寒热不调 , 错杂上下之证 。 对于标本中气的从化 , 其间有着整体联系 , 比 如少阳本火而标阳 , 太阴本湿而标阴 , 标本之间 同性 , 故选用时 , 古人或从少阳火气之本 , 或 从太阴湿 气之本 , 以本带标 , 去反映少阳太 阴 的病理变化 。 但在从本的同时 , 并非置中气于 不顾 , 如果少阳太 阴没有中气的环节 , 则阴阳 失偶 , 使从化之理不能深透而详尽 。 以此类推, 少 阴太阳从标从本 , 也必关乎中气 ; 阳明厥阴 从中气而化 , 亦必涉及本标 。故六经病理各经皆 有从本 、 从标 、 从中气而化的太过与不及 。 5 六经六气证治规律 六经六气的证治规律 , 仍旧是以气化的理 论为依据 , 抑其太过 , 弥其不及使之恢复正常 的寒热、 燥湿 、升降气化稳定状态 。太阳发病从 标本 , 故太阳经证从本寒化则见恶寒 , 从标阳 化 , 则见脉浮发热 , 病及本腑则使寒水不化而 致小便不利 、 口揭等证 , 治用麻黄汤 、桂枝汤 、 五等散类。 阳明本应从中气 , 若中气太阴之湿 化不及 , 邪从阳明本操而化 , 则成燥热证或操 实证 , 治以白虎汤承气汤 。 若中气太阴之湿化 太过则成寒湿证 . 或中气之化兼阳明之标 , 则 成湿热证 , 治宜寒湿中求之或茵陈禽汤类。 少 阳从本化以概标 , 化之太过则热邪偏盛 , 升降 失调 , 气机郁遏而成相火上炎 , 或枢机不利证 见口苦咽千 、 目眩 、 治宜黄等汤 。 若见胸胁苦 满、 往来寒热、 嘿嘿不欲饮食 , 治以小柴胡汤 ; 太阴从本化以概标 , 若化之太过 , 中见之阳明 燥化不及则成太阴虚寒夹湿证 , ‘见腹满而吐 、 食不 下、 自利益 甚等证 , 治宜理中 、 四逆辈 ; 少阴两从标本而化 , 从本化之太过 , 标化不及 则成少 阴热证 , 见口渴心烦失眠 , 治宜黄连阿 胶汤 、 猪荃汤 、 桔梗汤类 ; 从标化太过 , 本化 不及见少阴寒化之下利清谷 , 恶寒路卧等证 , 治宜四逆类 ; 若兼中气寒水不化 , 挟本热而成 水热内停 , 挟标寒而成寒湿内停 , 则猪等汤 、 真武汤为对证之方 。 厥 阴从乎中气少阳相火而 化 , 中气之化 , 兼厥阴之标 , 则成寒热错杂 , 厥热胜复之证 , 治以乌梅丸 、姜琴连参汤之类 ; 兼中气之化兼厥 阴之本 , 风热相合 , ‘则热厥往 来之证 。 有关六气的从化病证 , 除上述而外 , 尚有 相互交错 , 表里两经相互兼化 , 以及由表入里 , 由里出表 , 相邻两经或相隔之经兼病等多种情 况 , 其证治要据证而论 , 立以治法 。 气化学说正如刘渡舟先生所说 , 是一门湛 深的理论 , 截止 目前 , 对其理论的阐发和挖掘 , 尚不够深入 , 一些问题还不能找出令人满意的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 但只要我们努力去探索, 就会有析发现 , 就会使气化理论更加成熟 , 臻于完善。
本文档为【古今气化说伤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555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3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3-06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