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尚派形意五行拳

尚派形意五行拳

举报
开通vip

尚派形意五行拳 ...

尚派形意五行拳
形意拳入门(二) ——李文彬(摘自中华武术1991年第3期) 李宏演练、倪东坚绘图 二、技术内容 从形意拳的衍变来看,河南所传的心意拳、山西祁县一带所传的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以及河北以郭云深、刘奇兰为代表的和山西以车毅斋、宋世荣为代表的所传内容虽都同出一源,但风格不同,各有所长。尚云祥所传的形意拳亦独具技法特色。 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l.筑基功夫桩功站三体式(又名三才式或鹰捉式);母拳练鹰捉。 2.五行拳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 3.套路拳单练套路有进退连环拳、八式拳、六合拳、十二洪锤、杂式锤。对练套路有:五行炮(即五行生克)、安身炮(即十二形对练)。 4.传统器械及特殊器械连环刀、剑、棍、枪;五行刀、剑、棍、枪;六合刀、剑、棍、枪;双器械有:双刀、双剑、双锤,双沉香拐;其他器械有:日月方便铲,闭血鈌(铁筷子)、文杖等。特殊器械有:麟角刀,凤翅鎲。 5.十二形拳 龙、虎、猴、马、鮀、鸡、鹞、燕、蛇、鸟台、鹰、熊。三、筑基功夫一一桩功三体式 1.周身放松.自然直立:两臂下垂,两掌自然靠于腿外侧;头正自然拔起,下颏回收;眼平视;齿扣,舌顶上腭;前脚尖朝前,脚跟靠于后脚的里踝骨;后脚尖外展,与前脚成45度左右夹角(图l~1)。 要点: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姿势正确,周身放松,呼吸自然。 2.两前臂贴身向胸前抬起;手心朝下 要点 抬前臂时既要贴身,又要使掌根的拇指侧贴于“心口”旁。这就是“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摩经”、“手摩内五行”的技法要领。不得耸肩、亮肘,更不要提气,用拙力。 3.两前臂及掌根拇指侧贴身,随呼气自然下按,停于小腹前;两腿同时屈膝下蹲 要点 下按时,上体自然正直、头顶、项直、沉肩、坠肘;呼气时,两手下按,边下按边塌掌根,使掌指保持水平,气亦随之下沉入丹田。两肘抱于两胁,拇指横平靠于丹田。两腿下蹲要跪膝、压踝,前膝向前,后膝紧靠于前膝里侧成半蹲姿势。提肛,不得突臀,上体保持与地面垂直。 4.两掌握拳,两拳与两前臂同时贴身由里向上翻转,拳,心朝上 要点 握拳时要先从小指依次卷握,成实心拳,自然,不用拙力。向上翻转两拳要有拧拉之意,使两拳停于脐之两侧,两肘,必须仍抱贴于两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左拳及左前臂贴身上钻,至“心口”上颏下处。 要点 拳及前臂上钻时,必须沉肩、坠肘,又要做到“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这就是拳经所指的“先打顾法后打人”的“虎抱头”,是“亦顾亦打蓄力待发”的技法窍要。 6.上动不停。左拳及左前臂继续上钻,从颏下钻出,拳心朝上,高不过眉;同时左脚进步,形成前三、七的夹剪步 要点 左拳贴身从频下、嘴前钻出,即“虎抱头”的具体运用,亦即拳经云“出洞入洞紧随身”,“洞”是指人嘴。钻出的拳要向外拧,有横劲却不见横形,眼看小指窝。出拳时要肩催肘,肘催手,顺腰拔背,上体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出脚时要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尽管不是向远进步,也要一动步就要有“三催',之意与劲,并要于脚齐到,也是为给动作打基础。前脚跟对后脚里踝骨,相距不小于两脚长,两脚抓地扣实。前膝微前挺,后膝里扣,拧腰顺膀,重心前三、后七。 7.上式站稳后,两拳变掌,掌心朝上 8.三体左式(母式)。 ①上式不停。眼看前臂肘窝;使肘窝不变,将手前臂向下、向内翻转于掌和前臂,变为掌心朝下,掌高与“心”齐; ②同时后手前臂亦向里翻转,掌心朝下,掌根靠脐,拇指侧贴腹。这就是“三体式”的定式。 要点 掌在翻转时要沉肩、坠肘,掌要边沉坠、边向前神拔,但臂肘不能直,上体不能前俯,肩、肘、手在一条线上;鼻尖、手尖、脚尖要“三尖相对”;后臂后翻转时,边拧扣边略前抻,手贴胁侧;两掌五指自然分开,要做到手心圆(掌心有撑力),手背圆(力贯指尖),虎口圆(拇指与四指间既有撑力又有扣握之力。掌指上翘,指端高出掌根3~4横指,约45度,前掌有顶扣之劲,后掌根拇指侧平靠于脐。头要上顶,下颏内收,项要伸直。目从食指端注视前方。扣齿、舌顶上腭。神要集中,呼吸自然,舒胸实腹,气沉丹田。拧腰、顺膀(即“龙折身”)形成上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上体与地面垂直,两肩要平,不得前俯后仰,左斜右歪,要做到含胸拔背,上体自然。肛门自然里收,不可突臀。前腿三成劲,后腿七成劲,前膝微前挺,后膝尽量里扣,即形成“夹剪劲”。前脚尖朝前,后脚尖外展成45度左右夹角,前脚眼对后脚里踝骨,体重前三后七,但臀部与上体重心必须在后脚跟以内(即“足下存身”)。两脚脚趾抓地落平、扣实。上述要领必须记熟落实,形成自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9.上式站至后腿乏力,即应换式。两掌同时握拳,只是左拳边拉边拧收到脐旁,而右拳则由脐前拧转移至脐旁,拳心皆朝上;同时左脚以脚跟作轴向里扣脚尖,形成两脚尖相对,角度相同;重心仍在右脚 要点 左拳回拉要以肘拉拳,贴身,边拉边向外拧转,拉至脐旁拧成拳,心朝上,右拳亦同时向外拧转拉到脐旁。左脚尖里扣与左拳回拉要做到上下相合,不得俯身、突臀。 10.上式不停。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右转回身;收回右脚,脚跟靠于左脚里踝骨;右膝微前顶,左膝紧靠于右膝里侧( 要点 重心左移时不得突臀,也不可长身,要保持原有高度。 11.右拳及右前臂贴身上钻至“心口”上、颏下 要点 要贴身起钻,并要沉肩、坠肘与5.同。 12.上动不停。右拳及右前臂继续上钻,从颏下、嘴前钻出,拳心向上,高不过眉同时右脚进步,成前三后七的夹剪步 要点 与6.同。 13.将两拳变掌,掌心向上 14.三体右式。 ①上式不停。眼看前臂肘窝,使肘窝不变向下、向内翻转手和前手前臂变为掌心朝下,高与心齐; ②同时后手前臂亦向里翻转,掌心朝下.掌根靠脐,拇指侧贴腹 要点 与8.同。 15.三体右式欲换左式,其转换动作和要领如前述之⑨、⑩、11、12、13、14同,只左右相反。再左右转换悉按此。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6.收式 ①两掌同时握拳 要点 形意拳的起式必须是左手、左脚在前,而收式亦必须如是。 ②前拳(左)向上翻转,抬至眉高,拳心朝上,同时后拳以肘作轴向下、向外、再向上翻转,亦抬至眉高。拳心朝上,两臂前后成弧形相对 要点 两臂翻转时要沉肩、坠肘,轻松自然。 3两拳向里并拢,拳面相抵于胸前 4完成上动后,待呼气时两拳、两肘继续下沉,两拳停于丹田 要点 两拳面相抵于胸前时要贴身;呼气时两拳下落,并要轻松自然地气沉丹田。 5上体微左转,身朝正前方;后脚上步与前脚并拢 6两拳自然张开变掌,随两腿的自然伸直起立;同时两臂也自然下落,随即成立正姿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形意拳入门(三) ——李文彬(摘自中华武术1991年第3期) 2.三体式的技法和作用 三体式,有沉肩、坠肘、拔背、提肛、并膝、裹胯、三圆、三顶和三扣等技法要求。从中,使之既能掌握要领,又能自然而然地完成抻筋拔骨的技法目的,也是为了实现筋长力大、放而能远的具体操作。但都是在轻松、自然、和谐的锻炼中逐步求得的。 所提“三圆”,是对形意掌型的要求。 “ 手心圆”,由于掌心回收,使掌的横撑力大,有利于控制对方重心。 “手背圆",使劲力易贯于指,三节劲整,便于三催气贯。手心、手背虽互为表里,但因用意不同,劲与作用也不一样。 “虎口圆",是助长掌的外宣和里扣之劲,使所打出之掌到对方身上产生较强的控制力。因而有沉肩、拔背的要求,前胸后背自然会圆,而不必再作“胸背圆”的要求。 所提“三扣”,即指: “齿扣”,是发动骨梢之威。切齿会使周身筋骨紧缩而力大,所谓“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是也。 “手扣”,是发动上肢筋梢之威,可使劲达于指,气贯梢节。既可增大起钻拔根之力,又可增大落翻发人之劲。 “脚扣”,是发动下肢筋悄之威。劲达下肢,气贯掌趾,增强下盘桩基之功。因已有沉肩、坠肘,就不需要再有“扣肩”之要求。 所提“三顶”,即指: “头上顶”,有冲天之雄,发动血梢之戚,振发精神。由于项坚、头顶和气沉丹田;由于身躯的抻拔使“三关”易通,骨气能上达泥丸以养性。 “舌顶上腭”,用吼狮吞象之意,发动肉梢力实之威,因吞卷气降,沉入丹田,使肾气归根以养命,且因舌卷唾液增多,既润口腔.又咽津还丹,以顺气养身。 “手顶”,若有推山之功,助长筋梢之威,且腰力得展,“三催”劲整.气贯五指,增强起钻落翻之劲。 初学站桩,首先要掌握上述要领,待有一定基础后,再以拳经的理论来作指导。要求如下: 经云:“鹰捉四平。” 五行、十二形拳的起手多用的是“鹰捉”。桩功的三体式也就是“鹰捉式”。“鹰捉四平”也正是“三体式”所要求做到的“四平"。 “头顶要平”,即下额回收,形成头顶、项拔,既可发动血梢.又可振奋精神。 “两肩要平”,即上身不歪.两肩持平并相称(音趁)相撑.以便使腰劲得发。 “前手前臂要平”,特别指肘下坠而里裹.则肘窝朝上,使肩、肘、手在一条直线上,伸展抻长,使前臂“三催”劲顺,劲力到手。既增大起钻之劲.又增助长落翻之长。 “两足抓地要平”,即发动下肢筋梢之力,使桩实步稳.避免因后腿并膝、裹胯而影响后脚的平实。 经云:“足下存身。” 其“下”是“放入”的意思。三体式虽是单重前三后七,但要求把身体重心放在后脚根的里边。上体虽偏后,却不影响整体平衡。这样不仅前腿灵活.容易变化,虚中有实,使后腿既支撑力大,又得蓄力待发。 经云:“四象。” 即所谓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要求做到“四象”就是为了象各物之特殊技能,“得之于心而能尽物之性",把它变为自己武技的特长.运用纯熟.利于实战。三体式虽为静态而正是象形取意,静中寓动,为培养这些特技而筑基。 “鸡腿",就是要学鸡的“独立之形、之稳”和“两腿相夹,磨胫而行"。形意拳有突出前趟、后蹬之特长。这样,练之有素.时久功深,用于技击自会倍增实效。 “龙身",龙有搜骨之法,三折之势,长于宛转腾挪而使身力得以施展.更加娇健而逞威。我们就要学它这一特长。站三体式时.前膝向前微挺,后膝里扣。为使上、下肢的“三催”劲整,又能顺达.并直接助长腰劲得发,掌握和运用“龙折身"的身劲实为至关重要。当后膝里扣,上体反拧,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之势,使腰拧而腿顺.胯力前催。这样才能使胯裹腰蓄,三催之劲得逞,腰劲得发.则丹田省(音醒).劲自然更会倍增威力 “熊膀”,就是学熊有“竖项之力”和“膀垂力大"的特点。“三体式”则用“拔背"、“垂肩"以求项直头顶.振起精神,以发动血悄之威。同时因垂肩伸拔双臂。则力贯肘、手,使上肢“三催”劲整力大。 “虎抱头”,就是学“虎未扑食头早抱”、蓄力待发的技巧。学用此技法,突出强调“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这既是“顾法"、又是“打法"的技艺要旨。虽然在练三体式的静态桩功中,看不到这一技法内涵.但是在站桩一出手屈前臂,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手过心口则从颏下向前出手,这一过程所运用的正是“虎抱头”这一技法。 经云:“五夹。” “夹”,是形意拳打破武术多以弓、马、仆、虚、歇为主要步型的惯例,形成前三后七劲的别具一格的“夹剪”劲步型的来源。从技法上讲,如果要想找到练出“夹剪"的劲.就必须拧腰,顺后胯,使两胯前后在一条线上,并使后膝里扣,膝尖朝前,才能构成完整的“夹剪”之劲。“夹剪劲”对形意桩功和下肢技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步较小,又是单重.比传统的弓步、马步行动顺遂,劲速而又有力,这就是它的优点。 经云:“六合。" 它是形意拳妙谛入道法门。做不到内、外“三合",就技法论,等于失去了要旨的前提。“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外共为“六合”。而“外三合”虽见形于外,但不是上下相对,而是上肢与下肢的各个三节的意、气、力,以及动、静的相合。上、下虽是两条线在统一指挥与行动下,以腰身催根节,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上下合为一力。六合一气周身一体才能意气归根,从而使内劲萌萌而生。 “内三合”是不见形的静中寓动,是“意”在起作用。但必须在“外三合"的上下相随的基础上,练得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三合归一。这样,以求得上下相随、内外合一,才会进而周身一气,则形意技法精华自可求得。站三体式桩功,外形是静,内意在动,这就是静中求动,是意气在起作用。 “经云:“静中之动谓之真动。” “静则为性,动则为意”;“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静中之动谓之真动,动中之静谓之真静”。这些都清楚地告诉我们除了平素磨砺的动作之动以外,还要追求“静中之动”,只有知道“真动",才能知“意”。换句话说,只有“动中之静”才是“真?quot;,知道它才能知“性"。在形意的妙谛中,只有知“意”才能寂然不动,感而遂发,进而才能妙用则为神。只有知“性"才能虚极静笃,还先天之本性.才能在技击上“不思自得,触之自应",从而攀登技术高峰。 练三体式桩功,正是从“静为本体”开始去追求“动的作用”的。这个开始是为了练好外形,去追求动作中的“动”打基础的。只是这样还很不够,还得进一步去追求“静中之动",也就是“内意之功",即对“意”的训练,对“神"和“气"的内养,对“内劲”的培育过程。 经云:“明了四梢多-精。” 人的毛发为血梢,舌为肉梢,手指甲、脚趾甲为筋梢,牙齿为骨梢。四梢发动,使气质神态会猝然生变,自己会觉得精神雄劲,胆壮气豪,人见而生畏。“惊起四梢"实际是“意有所感,神之所施也",主要是发挥内在的精神作用。站三体式应“静中有动",追求上述“意"的作用。但人们在练这个似乎枯燥的桩功中,易生杂念,气浮不安,站而不能持久,主要是因为只站外形而无内意,静中无动。如果勉强站时较久,亦不免事倍而功半。反之,在站桩时“静中有动",运用“意"与“神”的作用,惊起“四梢”与外在动作结合,自然倍增气势与神采,若用于实战自会增进摧敌之威。 为了站好桩功三体式.必须牢记上述这些基本要求并正确运用。这是前提。进而再结合“四平”、“四梢”、“四象"、“五夹”、“六合”、“动静”、“意”、“性"和“气神”等要求进行锻炼,且持之以恒.究之入微,肯定会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实践证明,每于锻炼之前,能做些有益于腰、腿、关节等准备活动是很有益的。不仅会提高腰、腿、身、手的灵活性,更增进站桩或练拳械的锻炼效果,这是轻、灵、柔、韧与沉、重、刚、实互补短长,相得益彰的锻炼。 三、筑基功夫之二——母拳鹰捉(一)具体练法 l.预备式(即原地左鹰捉) (l)周身自然放松,身体直立,两臂下垂;下颏回收,头正,目平视,齿扣,舌顶上腭;两脚跟对齐成立正姿式 (2)两前臂向胸前抬起,手心向下 (3)两前臂及掌根、拇指侧贴身,随呼气自然下按,两掌平停于丹田;同时两腿随之屈膝半蹲( (4)两掌握拳.两拳与两前臂同时贴身,由里向上翻转,成拳心向上靠于脐之两侧(。 (5)右拳及右前臂贴身沿中线钻至颏下(图2一5);动作不停,右拳及右前臂继续从颏下向前上方、向外拧转钻出,高不过眉( 要求 ①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呼吸自然。 2 抬前臂要贴身,掌根、拇指侧贴于“心口”上。要在吸气时上抬,不得耸肩、亮肘,也不要提气。 ③两前臂及掌根、拇指侧从抬起到下按,即经云:“肘不离胁,手不离心",以及“摩经',和“手摩内五行"的技法,在做时要头顶、项直、肩垂、肘坠,抬起和下按要结合呼吸。下按时要塌掌根,沉气入丹田,两肘抱于两肋,拇指横平靠于丹田;两腿下蹲要扣膝压踝,不得突臀,上体与地面垂直。 ④先从小指握起,成实心拳,向上翻转要有拧拉之意,但两臂必须贴于两肋。 5 拳及前臂上钻时,必须沉肩是肘,这是“先打顾法后打”的技法窍要所在。有拳钻出未动步,故发劲较难。务要顺腰、拔背,要肩催肘、肘催手;上体要“似正非正,似斜非斜"。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6)原地左鹰捉 左拳贴“心口”上钻至有臂肘窝上部动作不停,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右脚尖随之稍外展,两腿构成三体式的桩步;同时左拳沿右臂向上钻出,当两拳上下相遇时,两拳同时拧转变成“三圆掌",左掌则由上向前、向下翻落,掌心向下,高与心齐,右掌则由上向下、向里,前臂贴肋回拉,靠落在脐之右侧,掌心向下;目视掌前方()。即构成原地左鹰提式,亦即三体左式。要求 ①原地鹰捉是藉重心稍变,原地发劲,这是形意的高度技巧之一。练习时,切忌一摆三体式姿式就往下练,这会失掉原地发劲以求技法进益的好机会。 ②当左脚醭?在脚尖外展,必须符合桩步的技法要求,姿式正确。 ③两掌拧翻,要体现出起钻、落翻的技巧和整劲来。从的动作全过程,即形意每趟拳开始的预备式(少数例外)。经曰:“起手鹰捉。”即指此。以下各拳皆按此做,故从略,只写“预备式"。 2.进步右鹰捉 (l)撤半步回 收接上式。左手握成拳,坠肘贴肋回拉,边回拉左臂边外旋使掌心向上,停于脐左侧;同时右掌亦变拳,外旋微拉停于脐右侧;当左拳拧转回拉时.左脚亦同时回收靠于右脚里踝骨前,脚尖、膝尖皆向前;右膝紧靠于左膝里侧:目视前方 要求 1 拳要握实心拳,不得用拙力。要借腰劲拧转拳和前臂回拉。②左脚回收与拳拧转回拉,动作和劲力一致,不得长身。 (2)提步左钻 左拳向里拧转.沿体中线上钻至额下(,动作不停,右腿屈膝后蹬,左脚贴地向前趟进、踩落,右脚随即向前眼进提起靠在左脚里侧,右脚踝骨压在左脚躁骨之上,即“右提步”;左脚趟进的同时,左拳由颏下向前上方、向外拧转钻出,高不过眉,拳心斜向外,小指处拳眼斜向上;目视左拳( 要求 ①左拳上钻时要做到:“肘不离胁,手不离心",不得努气使拙力。②左拳前钻.左脚前踹要同时进行,做到上下相随;沉肩、坠肘、发腰劲,做到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上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发挥“龙折身"的技法作用。③右脚提步时里踝骨压在左脚里踝骨上,脚尖要翘起,脚掌尽量要平。凡有“提步”,不论左右都要按此要求,下略。④提步时重心要稳。这就是形意鸡脚的特点,既有强立之形,又有行逞之速。 ( 3)上步右鹰捉 右拳贴“心口”,上钻至左臂肘上();动作不停,左脚后蹬,右脚向前一大步趟进、踩落,左脚随即向前眼进半步成桩步;与此同时右拳沿左臂向前上钻出,当两拳上下相遇时,同时变掌,右掌则由上向前、向下翻落,掌心向下,高与心齐;同时左掌由上向下、向里翻转贴肋回投靠在脐之左侧,掌心向下;目视右掌前方()。 要求 ①右掌翻落时既要做到“三催”又要做到沉肩、坠肘、发腰劲,还要鼻尖、手尖、脚尖“三尖”相对;左掌翻转回拉要与右掌的动作、劲力协调一致,两掌在拧转中要有撑拨之劲,起钻、落翻要走弧形如水之翻浪。②左脚后蹬,右脚前趟其踩落要与右掌的翻落同时完成,以做到“手脚齐到才为真”的技法要求,但身体不可有起伏;动作要从舒展、自然中求上下和谐,完整一气,以便逐步求得迅猛刚实,以练好刚劲。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进步左鹰捉 (l)撤半步回收 右掌握拳向下、向里贴肋腹回拉,边拉边向外拧转靠于脐之右侧,拳心向上;同时右脚亦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前,脚尖向前,同时,左掌亦握拳向外拧转,拉靠于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 要求 同上,惟动作左右相反。 (2)提步右钻 右拳向里拧转沿身体中线贴身上钻至颏下);不停,左脚屈膝后蹬,右脚贴地向前踹进、踩落,左脚随即向前跟进提靠于右脚里侧,即“左提步”;与右脚趟进的同时,右拳由颏下、嘴前向前上方、向外拧转钻出,高不过眉,拳心斜向外,小指处拳眼向上;左拳在原处配合右拳沉劲助力,紧靠于脐之左侧;目视右拳〈)。 要求 同2-(2),唯有动作左右相反。 (3)上阶笥プ?左拳贴"心口"上钻至左臂肘窝上);动作不停,右脚后蹬左脚向前趟进一大步,踩落,右脚随即跟进半步成桩步;同时,左拳向前、向上钻出与右拳上下相遇时,同时变掌,左掌则由上向前、向下翻落,掌心向下,高与心齐;同时右掌由上向下、向里翻转贴肋回拉,靠在脐之右侧,掌心向下;目视左掌前方)。 要求 同2-(3),唯动作左右相反。 如此左、右式反复交替练习。动作多少视场地大小,路线长短而定。现以练至左鹰捉回身为例,转身往回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左鹰捉回身式 (1)扣脚收拳 两掌同时握拳;重心不变,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同时左拳向下、向里屈臂,边外拧边回收靠于脐左侧,拳心向上;同时,右拳亦外拧回收靠于脐之右侧,两拳抱腰;目视左方)。 要求 1、左拳屈臂回收要以肘拉手;收拳、扣脚要上下相随,动作一致。2、回头要借腰力外拧束身。 (2)转身收脚 上动不停,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左脚;右脚以脚掌为轴,脚跟里转,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处;目视前方)。 要求 1、重心转移要保持身体正直,不要长身,更不要突臀。2、右脚回收后脚尖与膝尖朝前,左膝里扣于右膝窝里侧,两腿靠紧,重心在左脚。 5、进步左鹰捉 动作及要求:同3。()。 以下仍可左右式交替练习;如练至起端,回身练完左式()即可收式。如中途欲收式须在练完左式时方可收式。 6、鹰捉收式 动作及要求与三体式收式16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二)鹰捉的技法和作用 三体式被视为形意拳技法静的定型,静的筑基功夫。而鹰捉则是三体式诸多技法的动的应用,也是体验和掌握一些基本技法的动的筑基功夫。故称"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母式",而鹰捉则是"形意拳的母拳",是开启形意拳奥秘这之门的钥匙。前人有句名言"把把不离鹰捉,步步不离鸡腿"。说明练好形意拳,必须是:步步不离开腿上的步下"鸡腿"的功夫,把把不离开"鹰捉"身上的技法,手上的劲路。 前人常说形式有意技法的精体是要通过鹰捉来体验、运用和提高的。那么这个精华的核心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起落钻翻"劲。我们所以要千锤百炼孜孜以求的,也就是它。虽然说五行、十二形等拳是多种多样,而且各有特点,但是哪趟拳也没有"鹰捉"这趟拳体验"起落钻翻"劲最明显、最深切。换句话说,也只有先通过学它、练它,才能逐渐找到、练到这种真劲。人们追求的"翻浪劲”实质就是“起落钻翻”劲的核心。 练鹰捉,在从自然、和谐中练出"上下相随、内外合一"的整劲来,还要从轻松开展中练出迅猛、刚实的爆发劲来。使内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发缓若轻风,即发迅如奔雷"。我们就是要练出这利气势和劲路来。至此,才能说对形意技法有所领会。人们或知"沾身纵力"之言,却不知"沾身纵力"其技,实际客观存在就是'起落钻翻"的具体应用。也只有通过练习鹰捉、用鹰捉,才能逐渐懂得它,找到它,并把它运用到其它拳法中去。故人们知人们称它为形意母拳。 形意拳入门(四) ——李文彬(摘自中华武术1991年第5期)李宏演练、倪东坚绘图 五行拳 五行拳以内经阴阳五行之说为理论根据,以祛病健身,变化人的气质为前提,以培养技术,加深功底为目的。 所以要按内经所指诸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之理和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的顺序来练,以求加功进益,增进健康。 尚云祥先生所传五行拳之劈拳与钻拳不同一般。 既叫拳就不是掌,既讲“劈”就该有似斧之形和似斧之劲。所以劈拳,既握拳又用拳与肘的中节发劲,明显不同于一般技法,用关节突出处打人、发劲的惯例,在技法上别具特殊效用。 钻拳,既有实战击法,又有健身效果。它既有甩臂、搂掌似闪之形,又有抖腰助肾之功,其健身、练功的效益显著。 步法上突出的是“夹剪腿”和“槐虫步”。它的前趟和后蹬劲,进也打,退也打,步步体现出“脚打七分”、“去意好似卷地风”的技法特色。 五行拳,应突出练功、找劲和发挥内在的五行精神作用,少讲招法的施用。经云:“五行五精即是五虎”,“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四梢但齐,五行乱”,“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等等。尚先生曾说“内要提。”就是要把内在的精神提起来,把内五行发动起来。“心动如飞剑,肝动似火焰,肺功成雷声,脾动肾加功。”这样发动内在的精神作用,自然会倍增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威力。 尚先生所传的形意拳动作和发劲,迅猛、刚实。正如经云:“起如风,落如箭,打到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它的动作是从不努气,不用拙力,从轻松自然中求得。先要“松得开”,再要“打得长,放得远,落得实,发得快,从而把刚劲练好。只有掌握好刚劲的“爆发劲”才算有了真正发人的本钱。这就是练形意要先练好“疾用骤发,迅猛刚实”的刚(明)劲,再求“缓动遂发”的柔(暗)劲,最后再求“不意而发”的化劲,进而掌握形意进阶之路的真谛。 五行拳中,钻、横之拳要尽量外拧如图3一①;劈、崩、炮之拳要抻出腕星如图3-2。 为便于记忆五行各拳的技法要领,将近代人编的五行拳歌,作了改编,分别列于各拳动作说明之前,供参考。 l.劈拳 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内通于肺,外窍于鼻,在体为皮毛",居五行拳之首。它以前臂的拳和前臂作为发劲的着意点,即视之为似斧的“斧刃”。故有劈拳肘打之说,具有不用关节处发劲打人的特点,向为前人所珍视。若以鹰捉代之,则实为大谬也。 劈拳歌诀“劈拳似斧性属金,生钻克崩妙绝伦;体为皮毛鼻通肺,前臂发劲劲乃神。” 练法(l)预备式(即原地左鹰捉) 动 作及要领详见上一讲鹰捉节(图2一1~8),故图3-③~⑨从略,图解由3一⑩开始。 (2)进步右劈拳 ①撇半步回收 由鹰捉开始,左手抓握变拳,坠肘贴肋回拉,边回拉左前臂,边外旋,使拳心向上停于脐之左侧;同时,右掌变拳外旋微回拉,停于脐之右侧;当拳旋转回拉时,左脚同时回收,紧靠于右脚里踝骨,脚尖、膝尖向前,右膝紧靠左膝里侧;目视前方(图3-11)。要领 a.两手变拳不要用拙力,回拉时拳及前臂要拧转并用腰劲,如撕物状。b.左脚回撒与两拳拧转回拉,动作和劲力要协调一致,同时完成.但不要长身。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提步左钻 左拳向里拧转贴身上钻至胸、额下(图3一12);动作不停,右脚后蹬,左脚向前趟进踩落,右脚随即向前跟进提靠于左脚里侧,即右提步;与左脚趟进的同时,左拳由额下向前上方、向外拧转钻出,高不过眉,拳心斜向外,小指处拳眼向上;右拳在原处沉劲以配合左拳紧靠于脐右侧;目视左拳(图3-13)。要领 a.左拳贴身上钻时要贴紧,不可憋气。 b.左拳前钻与左脚前蹬要同时进行,身体拧转45度,保持上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沉肩坠肘要用腰劲钻出左拳,做到“三催”的技法要求。c.右脚提步要靠紧;重心要稳。 ③上步右劈拳 右拳贴身上钻至左臂肘窝上部(图3-14);动作不停,左脚后蹬,右脚向前趟进踩落,左脚随即跟半步成桩步;同时,右拳沿左臂向前上钻出,当两拳上下相遇时,两拳同时拧转,右拳由上向前、向上劈落,拳眼向上,高与心口齐;左拳由上向下、向里贴胁回拉,靠在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前方(图3-15)。要领 a.右拳劈落时要沉肩坠肘,发腰劲.做到“三尖”相对。要利用“三催”之劲并抻出“三星”(肩窝、肘窝、腕窝),力达前臂;右拳回拉与出右拳的动作、劲力要协调一致。 b.左脚后蹬,右脚前趟、踩落要与右脚齐到才为真"的技法要求;动作、劲力要从自然、和谐中逐步求得迅猛刚实,以求打好刚劲,在行进中身体不要有起伏。 (3)进步左劈拳 ①撒步半回收左拳不动:右拳向下、向外拧转贴胁腹回拉,边拉边向外拧转靠于脐之右侧,拳心向上;同时,右脚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脚尖向前;目视前方(图3-16)。要领 同(2)一①,唯动作左右相反。 ②提步右钻动作与要领 同(2)之1,唯动作左右相反(图3-17、18)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上步左劈拳动作与要领 同(2)一②唯动作左在相反(图3-19、20)。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动作多少视场地大小、路线长短而定。现以练完左劈拳回身为例,转身往回练。 (4)劈擎回身式 ①扣脚收拳 重心不变,左脚以脚眼为轴,脚尖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形;同时,左拳向下、向里屈臂回收至脐左侧,拳心向上与右拳对称,目视左方(图3-21)。 ②转身收脚 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左脚,右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里转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脚尖向前;目视前方(图3-22)。要领 a.左拳回收要借腰劲,用肘拉手,边拉边拧并回捋。 b.重心转移时,要注意保持身体正直,不可前俯后仰,不要长身,亦不要突臀。 c.右脚回收,右膝朝前,左膝里如贴于右膝窝里侧,两腿要靠紧,右脚尖朝前。 (5)进步左劈拳动作及要领 与(3)同,唯方向相反(图3-23、24、25、26)。以下仍可左、右交替练习;练到起端回身后练完左劈拳(图3-27)即可收式。如中途欲收式,亦必须在练完左式后。 (6)劈拳收式 动作及要领 与三体式之收式同(图3一27),下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钻拳 经云:“钻拳之形似电、似闪、属水”;“内通于肾,外窍于耳,在体为骨”。居五行拳之二。拳经所说的似电、似闪不是指速度,而是指象物之形。即说“似闪,内通于。”就得有似闪之形,又得有助肾之功,才合经义。而尚先生所传的钻拳在出拳之前,先是发“捋劲",往回、往里勾挂,接着往外、往前、往里发搂拨的“包裹劲”。这一连贯动作就是明显的“似闪”之形。正由于这一回刁和往前搂拨,使腰部发挥回环摆抖之劲,达到良好的锻炼和强壮肾腰的作用。因之此法无论是外形、内意,还是实际作用.都符合经义。另外,从技法来讲,这一似闪的连续动作,有刁挂、前臂发劲和里含搂拨三种实用发劲击法,合而为一就形成了形意拳的“包裹劲”,也体现出经云:“如包裹之不露”的技法。 尚先生所传形意的钻拳多一个“似闪之形",所以它的手型亦增加了变化;前手往回、往里刁挂时的手型叫“刁手”,(图4~①、4~①正)。前手往前搂拨时的掌型叫“搂掌',(图4~②〉。 钻拳歌诀 “钻拳似电性属水.生崩克炮若闪雷;在体为骨耳通肾,搂臂抖腕腰劲催。” 练法 (1)预备式 即原地鹰捉左式。动作与要领 详见鹰捉(图4~③~⑨),从略。自图4~⑩开始。 (2)进步右钻拳 ①撤半步左刁挂 左前臂向外拧转,掌心向上,右手变拳向外拧转,拉靠于脐之右侧,拳心向上;动作不停。腰微左转,左脚贴地回收,脚跟靠于右脚里踝,脚尖向前;同时,左臂屈肘,掌变刁手,向右、向里刁挂回收至左胸前,四指尖向下;前臂平屈于胸前,但不得贴身,与身体有一拳之隔;目视左前臂之刁手(图4~11、4~11正)。 ②提步左搂掌 左臂边向里拧转,边向左下挂,至体侧将刁手变掌,向前、向上变立掌向里搂拨,停于头前,虎口高与眼平;同时,右脚屈膝后蹬,左脚前趟踩落,右脚随即跟进提起靠于左脚里踝上成右提步;目视前掌,(图4~12、4~12正)。要领 a.左掌向前、向里搂拨.要将虎口完全撑开,着意于虎口;要用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三催劲”,并要发抖腕、甩掌之劲,动作要一气呵成。 b.上步要与搂拨、甩掌动作上下一力;身体不可左右摇晃;上体要顺腰拔背,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右拳靠身沉劲辅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③上步右钻拳 右拳内外拧转贴身上钻至肘窝里侧(图4~13)。动作不停。左脚屈膝后蹬,右脚向前趟进踩落,左脚随即跟进半步成桩步;同时,右拳贴左臂向前上方钻出,高不过眉,当右拳前钻与左掌上下相遇时,左掌则抓握变拳,向下、向后贴肋回收至脐之左侧,掌心向上;目视前拳(图4~14)。要领 a、右拳前钻、左掌变拳扣收与趟进步,要协调一致。 b、前拳、前脚与鼻尖要“三尖”相对。 c、腰为主宰,两手相撑,要同时起作用,右拳打出要有钻锉劲。(3)进步右钻拳动作与要领 与(2)之①同,唯左右相反(图4~15、16)。②提步右搂掌 动作与要领 与(2)之②同,唯左右相反(图4~17)。③上步左钻拳 动作与要领 与(2)之③同,唯左右相反(图4~18、19)。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练习,动作多少、路线长短,视场地而定。左右皆可回身,现以练完左钻拳回身为例,转身往回练。(4)钻拳回身式 ①扣脚收拳 重心不变。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形,同时,左拳向下,向里屈臂回收至脐之左侧,拳心向上,与右拳对称;目视左方(图4~20)。 ②撤步刁挂 上体右转,重心转移至左脚,右脚以脚掌为轴,脚跟里转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脚尖向前;同时右拳变刁手,四指尖向下,前臂上提平屈置于右胸前,前臂与身有一拳之隔;目视右臂之刁手(图4~21)。要领 a.左拳回收要以肘拉手,借腰力拧掳。 b.右脚尖里扣和重心转移时,身体保持正直,不得长身,更不得突臀。 c.转身、收脚、刁挂等要上下协调。 (5)进步左钻拳 动作及要领与(3)之2、③同(图4~22、23、24)。 以下仍可左、右交替练习,练到起端回身后,练完左钻拳即可收式(图4~25)。 (6)钻拳收式 动作及要领 与三体式之收式同,从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形意拳入门(五) ——李文彬(摘自中华武术1991年第6期)李宏演练、倪东坚绘图 3.崩拳 经云:“崩拳之形似箭属木”,“内通于肝,外窍于目,在体为筋”居五行拳之三。其形似箭,说明它的劲是直而疾,拳是直出直入,道既近,手又快。经云:“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手也难防。”说明它的技法是步踏中门,不仅径捷而且力猛;再加上有“沾身纵力”的击法,则不论是近击、重伤、还是远摔、轻放,用崩拳都能得心应手。因之在人们心中崩拳利害,便成为形意门的特长。尤其形意前辈郭云深和尚云祥皆“以“半步崩拳”扬名武坛,更增加了崩拳的威力。 崩拳以前脚垫进发劲、打人,故称“半步崩拳”仅从这进半步来看,该说是缺点。可是正因半步才显出它的特点。崩拳形式上是进步,事实上这半步却有一步之远,虽是只先垫前脚,却比后脚上步的冲力还大。这就是它具有“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脚打七分手打三”、“去意好似卷地风”等技法特长而显示其威力。只有掌握这些技法特长,崩拳的半步才成为它可贵的特点。如果不懂得“脚打",不会“趟劲”,则崩拳的威力起码要丢掉一半。崩拳虽是前脚进半步打一拳,左右交替循环不断,但绝不是靠“连珠炮”单以速度胜人。经云:“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火机一发物必落”。这些技法要求,正说明打出一拳,就得有一拳的效果。崩拳充分体现“明了三星多一精”;的精华,内涵拧、裹、抻,拔之内劲;又有“三催"的周身一体的整劲;特别还要理解和锻炼到“拳打三节不见形”之特长。意到功深,自会有出拳必果之效,就不会用连珠炮打人,犯手出空回的毛病。打崩拳要打出它特有的直劲来,即带有拧转而又抻拔的直劲,且腰如弓发,身力得逞,两拳相辅相撑,势若奔雷,故迅猛而又刚实;“脚打七分",更倍增崩拳之威,前脚前趟,后脚后蹬如卷地劲风,既劲疾而又步远,因之形成它的强具特点和风格。崩拳歌诀 崩拳似箭属木性,生炮克横半步功,在体为筋肝主目,迅猛刚实拳不空。崩拳的具体练法 (l)预备式 即原地鹰捉左式,动作及要领详见鹰捉(图5一1~8),从略。 (2)拗步右崩拳 ①由鹰捉开始,身体不动;两前臂向外拧转抓握成拳;左拳虎口向上,沉肩坠肘,前臂要平,高与“心”齐;右拳拳心向上,拳和前臂紧靠于脐之右侧;目视左拳前方(图5一9)。 ②身微左拧,重心稍前移;右掌向外拧转.贴身上钻至左臂肘窝内侧,小指拳眼向上,拳心斜向外;目视左拳前方(图5一10)。要领 a、要胯催膝,重心前移,身微左转,注意身体保持正直,不可歪斜。 b、右拳上钻至左臂肘窝时,既要肘不离胁,手不离心,特别是意在蓄力待发。 ③动作不停。右脚后蹬,左脚屈膝前趟踩落,右脚随即跟进(右膝紧抵左膝窝里侧,右脚尖不超过左脚跟,与左脚成45度);在左脚趟进的同时,右拳贴左前臂上向前、向里拧转崩出,虎口向上,高与“心”齐;左拳同时向后、向外拧转贴肋回拉至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前方(图5一11、5一11正)。要领 a、崩出之拳要用腰劲,要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发拧转的螺旋劲,在拧转中向前直打,要打出爆发劲;要沉肩坠肘,右臂要抻出“三星”,做到“三尖相对”;左拳回收与右拳前打.要有拧撕之劲,以求左右互力,劲整刚实。 b、左脚趟进,要借右脚的蹬劲,要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出脚迅疾要走出“卷地风"的威力来,落脚要有踩劲落实。 c、拧身出拳要充分发挥“龙折身”的动作用,打要远,气要催。右拳的打出与左脚的趟进,要上下相随。动作完整一致;头向上顶,沉肩坠肘,两腿夹紧,前膝于发劲前前弓蓄力,以求发劲迅疾刚实,完整一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顺步左崩拳 ①身微右转,左拳向外拧转贴身上钻至右臂肘窝内侧。小指拳眼向上;目视前方(图5一12) 要领 与(2)拗步右崩拳之②同,惟左右拳相反。 ②动作不停。右脚屈膝后蹬;左脚向前趟进踩落;右脚随即跟进、右膝紧抵左膝窝里侧,右脚尖不超过左足跟.与左脚成45度。在左脚向前趟进的同时:左拳贴右臂上向前、向里拧转崩出,虎口向上,离与“心”齐;右拳同时向后、向外拧转,贴肋回拉至脐之右侧靠紧,拳心向上;目视左拳前方(图5一13、5一13正) 要领 与(2)拗步右崩拳之③同,惟左右拳相反。 (4)拗步右崩拳动作及要领 与(2)拗步右崩拳之②、③同(图5一14、5-15)。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练习,动作多少、路线长短视场地而定;不论打到左崩拳或右崩拳,皆可回身;但欲回身时,打最后一拳跟步与前脚跟距离应留得稍大些,以便于扣步回身。现以打完拗步右崩拳回身为例,则右脚跟步距离左脚眼约一脚长(图5一16)。 (5)崩拳回身(狸猫倒上树) ①重心不变,身体右转;左脚以脚跟为轴向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形;同时,左拳不动,右拳向外拧转随转体贴肋回拉至脐之右侧,拳心向上,两拳对称;目视左方(图5一17)。要领 a、右拳回拉与左脚里扣动作要上下和谐。 b、扣左脚时上体不要前俯后仰.更不可突臀或长身。 ②上动不停。重心移左腿。随即向右拧腰,转体90度;借转身拧腰之劲,屈膝上提右腿,右膝外展,以右脚眼为力点,借外摆之劲向前猛力踹出,脚尖向外横斜;同时,右拳贴身上钻,由颏下向前方钻出,拳心向上;左拳不动;目视右擎前方(图5一l8)。要领 a、右脚借向右拧腰转体之劲出脚.脚有横截、前踹之劲。 b、右脚前踹与右拳前钻,动作要舒展迅猛,同时完成。前踹高度过膝,脚斜横,脚跟发劲;右脚、右拳与鼻尖要三点一线。 c、踹脚、钻拳时,上体不要左斜右歪。右腿曲屈而伸.快而有力;左腿微弯,脚实而稳。 ③动作不停。身体右拧,右脚向前横踩,脚尖外展落地,左膝抵于右膝弯处;同时,左拳贴右臂上钻,至两拳相遇时同时变掌,左掌向前、向下翻落;右掌贴胁边回拉,边向里翻转,落于脐之右侧,掌心皆向下;目视左手前方(图5一19)。要领 a、右脚踩落与左掌翻落和右拳回拉,动作要协调一致,发劲要严整而迅实。 b、右脚踩落后两腿夹紧,重心要稳:上体右拧,似斜非斜,舒左臂要借拧腰以发劲。 c、此崩拳回身式,原名“狸猫倒上树”。右脚向前睬落,如蹬进踩远,左脚可跟步;如欲原地发劲,也可借拧身发劲踩落,亦可不跟步。但右脚踩落,必须与左掌翻落,手脚齐到,做到完整一气。 (6)拗步右崩拳 ①右脚向前垫半步;左脚随即跟进提起靠于右脚里踝骨处,成左提步;同时,两掌一同握拳:左拳向外拧转变立拳,右拳向外拧转,拳心向上,接着贴身上钻至左臂肘内侧:目视左拳前方(图5一20)。要领 a、垫步、提步和握拳动作要协调一致。 b、要动身即将出拳时,再上钻右拳.要做到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裹住劲以利蓄力而发,发则劲疾迅猛。 ②动作不停。右脚屈膝后蹬;左脚向前趟进踩落,右脚随即跟进成崩拳步;与此同时,右拳贴左臂上向前拧转崩出,虎口向上,高与“心”齐;左拳贴肋拧转回收至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前方(图5一21)。要领 与(2)拗步右崩拳之③同。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练习,至起端回身后,做完第一个拗步右崩拳,如图5-22即可收式。但在收式前,必须先做退步左崩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7)退步左崩拳 ①两拳不动,重心后移;右脚沿直线向身后撤一大步,脚尖仍外摆成左弓步(系过渡性步型);目视右拳前方(图5一23)。要领 退步要求练得既活又远,才更具有实战效能。 ②此动不停。重心继续后移,左脚随即贴地后撤至右脚里侧成左提步;同时,上体微右拧,左拳贴身上钻至右臂肘窝内侧,小指侧拳眼向上:目视右拳前方(图5-24)。要领 经云:“进也打,退也打。"此动正是为“退也打',要领而蓄力待发,故左前臂要拧裹蓄力于胸前。 ③动作不停。重心继续后移,左脚向后踩落地,左膝抵于右腿膝窝里侧,两腿靠实站稳;同时,左拳贴右前臂上向前、向里拧转崩出,虎口向上,沉肩坠肘,发“三催劲”,抻出“三星”,拳高与“心”齐;右拳在左拳行至其上时,向外拧转贴肋回拉至脐之右侧,拳心向上,即成退步崩拳姿式;目视左拳前方(图5一25)。要领 a、退步崩拳各分解动作之间不应有停顿;向前崩出左拳要拔背、抻肩、催肘,以充实其力;右拳回拉,要裹肘、拧腰,以增其力,并与左脚向后踩落之劲,协调严整,同时完成。 b、左脚向后踩落,脚掌落地时要有踏地反蹬之劲,并借腰劲以催左拳,使之崩劲迅猛,以发挥“退也打”的实战威力。 c、退步打要两腿相夹,左脚反蹬,并要沉肩坠肘,拧腰拔背,头往上顶,气往下沉,使周身拧撑发劲,完整二气。不可左右摇晃和长身。 (8)收式 两拳与身体动作不变。左脚沿直线向前迈一步成桩步;目视左拳前方(图5-26)。以下的收式动作及要领与“三体式”同,从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形意拳入门(六) ——李文彬(摘自中华武术1991年第7期)李宏演练、倪东坚绘图 4.炮拳 经云:“炮拳之形似炮属火”、“内通于心,外达于舌,在体为血脉”,居五行拳之四。其行进路线呈锯齿形曲线前进。 尚先生所传形意的炮拳,虽步走曲线,但每步仍具有前蹬、后蹬之劲;头上一拳与一般练法有较明显的不同。其一是它的劲既非挡又非架,而是具有拧、滚、拨、化三劲;其二是它的贴头之拳,是借拧滚之劲既拨化来手,又借身力而发劲,故不畏来手身大力猛,因发身力故更助长其中拳出击的拧转发劲。两拳相称,倍增抖腰发劲的特长。 炮拳歌诀 炮拳似炮性属火,生横克劈拗步活,体为血脉心主舌,拧转火机物必落。具体练法 (l)预备式 即原地鹰捉左式,动作及要领详见前(图6-①-⑦),略。 (2)提步双抱拳 ①从三体式起(图6-⑧)。左掌不动,右掌向前与左掌平行探出,两掌拇指尖相连,手高与心齐;同时,左脚沿直线向前方趟进一步,右脚随即跟进提起靠于左脚里踝上,成右提步;目视手前方(图6-⑨)。要领 a.右掌之探出,要借右脚后蹬,左脚前趟之劲,与右脚提步同时完成,并做到上下相随,轻灵而稳健。 b.探掌时要沉肩、拔背;左脚趟进要远,提步要稳,不得俯身或长身。 ②动作不停。右脚借提步蓄力,再向前趟进一大步,左脚随即提起跟进靠于右脚踝骨里侧,成左提步;同时,两手抓握变拳,分别向外拧转,贴肋向后拉至脐之两侧,拳心向上,两拳对称;目视左前方(图6-⑩)。要领 a.右脚借提步之蓄力,再进一步时,要步活、进远而稳实。 b.成左提步时,两掌边变拳、边拧转回拉,有拧撕束腰之劲;提步要与双拳束腰同时完成,两腿要靠紧,身体不可前俯或摇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拗步右炮拳 ①身体微右转,左拳向外拧转,贴身上钻至下颏前;同时右拳外拧上钻至左臂肘窝里侧束紧,两拳虎口向前:目视左前方(图6-11)。要领 两拳上钻,要尽量拧转裹紧以蓄力,但不得努气,拙力。 ②上动不停。腰向左拧,右脚屈膝后蹬,左脚向左前方(约45度)进一大步,右脚随即跟进大半步,右膝抵于左膝弯里后侧,重心在后脚;同时,左拳向前、向上钻至头前.继而向里拧转拉贴于头部左额角,腕关节与拳背处紧贴于额角前.拳心向外;右拳由胸前向前、向里拧转打出,虎口向上;沉肩坠肘抻出“三星”,拳高与心齐;目视左前方(图6-12)。要领 a.两拳皆借拧裹以蓄力,反拧而发劲;左拳要借进身左拧之劲,滚拨靠于额角;右拳则借向里反拧.发螺旋劲打出。 b.左脚趟进与左拳钻滚、右拳打出动作要协调一致.以腰为主宰.发劲要从自然、和谐中求得刚猛迅疾。 c.步距略大于崩拳.约一脚左右.两腿要夹紧.靠实、身体不可前倾或左右歪斜,不要突臀;右拳与左脚尖、鼻尖要“三尖相对”。 (4)拗步左炮拳 ①上体右转90度;同时.左拳向前方下落与右拳齐平.两拳亦右摆90度,两拳边摆、边内旋拧成扣拳.虎口相对.拳心向下,两拳相距一拳之隔:目视两拳(图6-13)。要领 上体右转与两拳右摆,动作要完整,上下一致。 ②上动不停。左脚经右脚前向右前方(约90度)进一大步.右脚亦随之跟进提起靠于左脚里踝上,成右提步;同时.上体左拧.双拳向外拧转贴胁回拉,置于脐之左、右侧,要束腰靠紧,成独主双抱拳;目视右前方(图6-14)。要领 左脚上步、右脚提步和拧身束腰收拳,动作要上下完整一致。 ③动作不停。步不动,上体微左转.右拳外拧贴身上钻至额前方,左拳亦外拧;同时随右拳贴身上钻,置于右臂肘窝里侧,两拳虎口向前.拳心均向外;目视右前方(图6-15)。要领 两臂尽量拧转裹紧以蓄力。 ④动作不停。右脚向右前方趟进踩落.左脚随即跟进大半步.左膝抵于右膝窝里后侧,两脚相距一脚左右,重心在左腿;同时,腰向右拧.右拳随转腰向前、向上钻至头前.继而向理拧转、拨拉至头部右额角.腕关节与拳背贴于额角.拳心向外;左拳由胸前向前、向里拧转打出.虎口向上;沉肩坠肘,抻出“三星”,拳高与心齐;目视右前方(图6-16)。要领 与(3)之②间,惟左右方向相反。 (5)拗步右炮拳 动作及技术要领与(4)拗步左炮拳同,惟左右方向相反(图6-17、18、19、20)。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练习;动作数量多少视场地而定,不论练至左炮或右炮拳皆可回身。现以练完拗步右炮拳为例,转身往回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6)炮拳回身式 ①右拳内旋成扣拳;同时,左拳由头前下落与右拳平,两拳虎口相对,高与心齐,沉肩坠肘,目视两拳。动作不停。腰向右后转,双拳随转体,向右后方平摆,眼随手动,目视两拳(图6-21)。要领 两拳向右后方平摆,要用腰力,重心要稳。 ②上动不停,借上动转腰之力,以右脚为轴,身体继续向右转,左脚随转体贴地向右脚尖外侧扣步,同时两拳一起外拧,贴肋回拉,收于脐之两侧,拳心向上;目视右前方。此时身体已由原位置向右转动120度左右(图6-22)。要领 a、扣步转身以右脚为根,不能移动;左脚借拧腰之劲,扣步要活而稳。 b、要做到提肛、并膝、裹胯、不可俯身或突臀。 (7)拗步左炮拳 ①上动不停,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借转移重心,以踝关节为轴,将脚尖转向前方;同时;右拳外拧贴身上钻至颏前方;左拳外拧,随右拳上钻,置于右臂肘弯里侧,两拳虎口皆向前,拳心向外,目视右前方(图6-23)。要领 两前臂裹紧蓄力;转体移重心时不可突臀。 ②上动不停。接着上步打左炮拳(图6-24)。要领 动作及要领与(4)之④同,惟方向相反。 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到起端回身,但必须打完右炮拳方可收式,如从左炮拳回身,则真接接做拗步右炮拳,即可收式。 (8) 炮拳收式 ①接拗步右炮拳(图6-25)。右拳不动,左拳从体前下落至右臂肘弯下,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前方,(图6-26)要领 左拳屈臂自然下落,不得用力。 ②动作不停。身体向右拧转,左脚向前迈半步,成桩步;同时,左拳贴右前臂里下侧,向前、向外拧转打出,虎口向上,拳高与心齐,右拳向外拧转;贴肋回收至脐之右侧;目视左拳前方(图6-27)。要领 左拳要沉肩、坠肘,借顺腰之劲以出拳,与左脚迈进同到。 ③以下收式动作与三体式同,从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横拳 经云:“横拳之形似弹属土",“内通于脾,外窍于口,在体为肌肉",居五形拳之五。其行进路线亦是呈锯齿形曲线前进。这儿“弹",指的是武术传统取用的弹弓之弹。在握弓放弹时;前把有横劲,迳直向前打出,准确性很强。横拳就用弹弓内涵的横劲喻其技法,故有“起横不见横”之说。五行之说脾属士,横拳动作借拧腰顺胁,两臂一张一弛按摸肝脾,既能健脾,故云通脾。而弹丸又是三合土加头发或加铁砂做的,这就是横拳似弹属士通于脾的来历。 五行有“万物土中生”之说。在形意拳技法上也说横拳能生其他拳,故在形意拳中从站桩三体式、鹰捉、五行拳开始,就都是以横钻之拳起动。经云:“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故钻横是一式。在击法实战上,也有“起手横拳势难招”之说,实践验证
本文档为【尚派形意五行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130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MB
软件:Word
页数:44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3-02-27
浏览量: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