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语文课件(上)

大学语文课件(上)

举报
开通vip

大学语文课件(上)null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张 觉 大学语文大学语文第一章 先秦文学 (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221年)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221年)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221年) 参考书: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胡念贻《先秦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徐北文《先秦文学史》,齐鲁书社1981年版。 张志岳《先秦文学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大学语文课件(上)
null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张 觉 大学语文大学语文第一章 先秦文学 (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221年)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221年)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221年) 参考书: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胡念贻《先秦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徐北文《先秦文学史》,齐鲁书社1981年版。 张志岳《先秦文学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221年)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221年) 先秦文学,指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它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渊源,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一、《诗经》 二、历史散文 三、诸子散文 四、屈原与《楚辞》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1.名称:原称《诗》或《诗三百》,后来尊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共三百零四篇。 2.产生时代:周初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 3.产生的地域: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4.分类:按乐曲的不同分为“风”、“雅”、“颂”。 (1)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 (2)雅:是朝廷的“正声雅乐”。分为大雅和小雅。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分为周颂(周朝的)、鲁颂(鲁国的)、商颂(商的后代宋国的)。 5.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经济、政治、爱情、劳动、征战等等。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6.艺术特色: (1)形式整齐而有变化:以四言为主,是四言诗的一个高峰。入乐,多重章叠句,反复歌唱。“章”,是指音乐上的一个段落。押韵方式多样,于偶数句末押韵的方式对后代影响最大。 (2)采用赋、比、兴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手法:“赋”是铺叙;“比”是打比方;“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 (3)纯朴优美的语言:采用口语,使用叠字及双声词、叠韵词。富于形象性、音乐性。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7.效用:外交赋诗。 《左传·文公十三年》:“郑伯与公宴于棐,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 《诗经·小雅·鸿雁》首章:“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飞翔在天涯,它的翅膀响飒飒。这人出门在旅途,野外辛苦无闲暇。想想这个受苦人,可怜这个老鳏寡。)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左传·文公十三年》:“郑伯与公宴于棐,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 《诗经·小雅·四月》首章:“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意为:四月已经是夏天,六月入暑日炎炎。先祖难道不是人,怎忍使我受熬煎?)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左传·文公十三年》:“郑伯与公宴于棐,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 《诗经·鄘风·载驰》第四章:“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我正走在原野上,麦苗蓬蓬向上长。控诉求援到大国,靠谁赶来帮我忙?各位大夫君子们,不要指责我胡想。你们想法虽多样,还是不如我亲往。)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左传·文公十三年》:“郑伯与公宴于棐,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 《诗经·小雅·采薇》第四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那茂盛的是什么?就是常棣开的花。那高大的是什么?是那将帅的车驾。战车已经准备好,四匹强壮好雄马。哪敢安闲来住下?一月三战把敌杀。)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荀子·大略》: 子贡问于孔子曰:“赐倦于学矣,愿息事君。”孔子曰:“《诗》云:‘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事君难,事君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事亲。”孔子曰:“《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事亲难,事亲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妻子。”孔子曰:“《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妻子难,妻子焉可息哉?” “然则赐愿息于朋友。”孔子曰:“《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朋友难,朋友焉可息哉?”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然则赐愿息耕。”孔子曰:“《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耕难,耕焉可息哉?”“然则赐无息者乎?”孔子曰:“望其圹,皋如也,嵮如也,鬲如也,此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8.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9.流传:《诗》遭秦火,至汉复得流传。汉代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流传至今的是毛诗。 10.读本:袁愈荌、唐莫尧《诗经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汉 广 爱情诗。 写一个樵夫慕恋汉水边的女子,却又得不到她,还幻想着迎娶姑娘时为她喂马的情景。 渴望又失望的怅惘情绪。 感情是纯朴的,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在后世诗家的解读中,《汉广》代表着一种“企慕情境”(钱钟书《管锥篇》),也即“可见而不可求”(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在水一方。这是古往今来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境界。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全诗以乔木起兴,基本上是用比喻和暗示来完成的。对汉水边女子的思恋,化而为广不可泳、长更无方的一片烟水茫茫。这使得诗境拥有含蓄的画面美,所谓味外之味,扩大了诗意的外延。 诗篇共三叠,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汉之广矣”、“江之永矣”的主旋律反复出现,展现由失望到幻境、到幻灭的咏叹调,有一唱三叹、余音袅袅之感。读者也仿佛随着歌者的咏叹,进入那烟水茫茫之境:“终篇忽迭泳江汉,觉烟水茫茫,浩渺无际,广不可泳,长更无方,唯有徘徊瞻望,长歌浩叹而已。”(方玉润《诗经原始》)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二、史籍: 一般是在各朝、各国史官所积累的大量档案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加工编纂而成,主要记载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事件以及统治者和谋臣策士的言论。历史散文以叙事记言为主。主要著作有: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 (1)名称:“尚书”即上古之书的意思,又称《书》、《书经》。 (2)内容:是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主要记载或追述虞、夏、商、周的帝王或执政大臣的誓词、讲话、文诰等。 (3)艺术特色:其文字佶屈聱牙,古奥难懂。(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4)流传: ①春秋时孔子删定的百篇本:亡于秦。 ②汉初伏生的29篇本——今文《尚书》:亡于晋。 ③汉武帝时鲁共王于孔子宅壁所得45篇——古文《尚书》,孔安国传:亡于唐。 ④东晋元帝时梅赜所献的58篇孔传古文《尚书》,传于今。《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注疏》即梅赜所献的的58篇孔传古文《尚书》,其序、传及25篇为伪作,孔颖达疏。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5)读本:周秉钧《白话尚书》,岳麓书社1990年版。 (6)研究:蒋善国《尚书综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2.《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 (1)内容:为鲁国史官所编写,经孔子修订。它实际上是简略的大事记,简要地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这242年中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2)艺术特色:文字简洁严谨,善于在一字之中寓作者的褒贬之意,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3)《春秋》三传:指配合《春秋》的《左传》、《穀梁传》、《公羊传》等三部历史著作。“传”是注解的意思,所以《春秋》三传也就是阐明、解释《春秋》的著作;但《左传》实际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编年体史书,其性质与纯粹注解《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并不完全相同。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3.《左传》: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二部编年体史书,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史书。 (1)名称:《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又称《春秋左氏传》。 (2)作者:司马迁说它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所作,近人多认为它是战国初年鲁国的史官根据各国史料编成的。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3)内容:《左传》编年记事,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悼公四年(前463)这260年中周王朝及各诸侯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4)艺术特色: ①善于对庞杂的史料进行剪裁,章法有条不紊,写战争事件时常常着眼于政治问题以揭示其胜负的原因。 ②善于通过人物对话、行动和其他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③语言简洁生动,所记外交辞令具有简而精、温而冰、曲而达、柔而刚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5)影响:对后代的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影响很大。 (6)读本: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4.《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1)名称:《左传》侧重于记事,而《国语》偏重于记言,故名《国语》。后人以为《左传》与《国语》同为左丘明所作,而《左传》是传《春秋》的,所以又称《国语》为《春秋外传》。现在一般认为它并非出于左氏之手,也不传《春秋》,称之为《春秋外传》并不恰当。 (2)作者:司马迁认为此书是左丘明所作;现代学者多认为它是战国初期之人整理成的史料集,具体作者已不可考见。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3)内容:全书共21卷,记载了西周穆王十二年(前1012年或前951年)征伐犬戎到战国初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智伯被灭这一历史时期内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等七国的重要史实。 (4)艺术特色:其文多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论,展现历史事件,分析史事得失,品评人物高下,引出历史教训。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不如《左传》,但也不乏情文并茂之作,其说理往往有条不紊而多睿智卓识。 (5)读本:董立章《国语译注辨析》,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5.《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1)流传与编订:该书史料原系战国时各国史官或策士所辑录。西汉刘向根据秦汉时流传的《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整理编订为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并定名为《战国策》。后有散佚,宋代曾巩订补重编为三十三卷,流传至今。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大批帛书,其中一部分被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有些内容可资参证。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2)内容:主要记述战国时二百四五十年间谋臣策士的言论和活动。 (3)艺术特色:其文铺张扬厉,喜欢夸张渲染,善用譬喻典故,语言生动流畅,常用排偶叠句,洋溢着雄辩家的气势与智慧。在先秦历史散文中,《战国策》的文学色彩最浓。 (4)读本: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 郑伯克段于鄢 本文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春秋初年发生在郑国宫廷的一场权力斗争,并且按照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对这件事进行了评价。 文章略写战争而详写战前战后各个人物的活动,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中心思想。文章剪材精当,结构完整,为后世叙事文学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是各学派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进行论争的论说文。诸子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主要著作有: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1.《老子》:是道家的经典。 (1)作者:《老子》相传为老子去官后过函谷关时应关尹之邀而作,但现在有人认为是老子的追随者根据他的学说发挥补充而成的,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东,楚国吞并该地前,此乡里属陈国相县)人,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传说他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所以后人习称之为“老子”或“老聃”。他是著名的思想家,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周王朝史官,后见周室衰微而弃官归隐。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2)名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奠基之作,因被后学分为“道篇”、“德篇”并尊为经,故又名《道德经》。唐玄宗天宝年间号老子为“真人”,故又名《道德真经》。 (3)内容:今本分为八十一章,五千多字,其文玄妙深奥,包含着丰富深奥的哲学思想,一向为哲学家所重视。 (4)艺术特色:其文语颇隽永,耐人寻味,多用韵语,宛若富有哲理的散文诗。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1)编者:由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编纂而成。 (2)内容: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唐宋后被官方列入经部。 (3)艺术特色:是语录体散文,语言质朴精练,富有哲理,发人深省,其中很多言论成了后代的格言或成语,对后代的文化思想和文学语言都有很大的影响。 (4)读本: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第2版。 (5)选读:见教材 附讲:《礼记》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3.《孙子兵法》:是兵家的经典著作。 (1)名称及流传:孙武著。《孙子兵法》,又名《孙子》。《汉书》著录《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今本仅存十三篇。1976年银雀山汉墓出土《孙子》竹简,发现佚文四篇及《见吴王》一篇。 (2)内容:书中揭示的军事规律,有些至今仍值得借鉴,所以被海外誉为“世界第一兵家名书”。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3)艺术特色:其文已有篇题,而且篇幅也较《老子》、《论语》为长,显示了诸子散文向专题论说文发展的趋势。其文论述透辟,多用排比对偶,颇有文采。 (4)读本:《十一家注孙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附银雀山出土残简)。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4.《墨子》:是墨家的经典。 (1)内容:主要记载墨翟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其弟子及后学编纂而成。 (2)艺术特色:其文以达意为主,语言质朴,较少文采,但结构严谨,条理井然,逻辑性强,而且善用比喻、排比,富有说服力。 (3)读本:孙诒让《墨子间诂》,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5.《孟子》:也是儒家的经典。 (1)内容:《孟子》主要记载孟子的言行,南宋时被官方列为经书,并与《论语》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合为《四书》,从此成了科举时代士人必读的教科书,影响极大。 (2)艺术特色:其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长于辩论,善设机巧;妙用比喻,生动贴切;欲擒先纵,令人折服;一向以犀利雄辩著称。 (3)读本:焦循《孟子正义》。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6.《庄子》:也是道家的经典。 (1)名称: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所以又名《南华真经》。 (2)代表作:《逍遥游》、《齐物论》、《秋水》、《养生主》。 (3)艺术特色: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讽刺辛辣,机智幽默,妙趣横生,辞藻瑰丽,风格独特,是先秦时期最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作品。 (4)读本: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齐物论第二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逍遥游 作者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来阐述理想中的人生境界,表现的是精神上的超世独行,希望摆脱一切尘世束缚,“逍遥”于“无穷”。 文章由鲲鹏的故事入手,先论述“小大之辩”,以引进“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主题;然后围绕这一旨意,继续运用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富于形象性的材料,分别予以阐发。全文想象奇特,手法夸张,充满浪漫主义气息,而思路结构仍很清晰,主旨也表现得非常鲜明。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逍遥游 《庄子》文章汪洋恣肆,“寓言十九”,善于比喻。文中有关鲲鹏变化、覆水坳堂、蜩鸠自问、鹪鹩巢林、偃鼠饮河、宋人资章甫而适越、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大瓠之用等寓言与比喻,都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典故。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7.《荀子》:属儒家著作。 (1)内容:在战国晚期,儒家分为八派,荀子虽然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成为当时儒家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吸取了其他各派的学说,宣扬性恶论,主张礼法兼治,与孟子之儒已多所不同。其中《天论》是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作。《劝学》是古代论述学习的精彩篇章。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2)艺术特色:荀文长于说理,分析透辟,多用排偶,整练严密,以浑厚著称。其中《成相》和《赋》是采用民歌形式写的韵文,开创了汉代辞赋的先河。 (3)读本:王先谦《荀子集解》。 张觉《荀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4)选读: 箴(见教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8.《韩非子》:属法家著作。 (1)内容:古代的政治学巨著,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集中宣扬了法、术、势兼治的君主专制论。 (2)代表作:《五蠹》、《孤愤》、《说难》等。 (3)艺术特色:韩文立论新颖,气势雄伟,严刻峻峭,锋芒犀利,论证周密,析理透辟,善于设喻用事,形象生动,是先秦时期最为出色的议论文。 (4)读本:张觉《韩非子全译》。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9.《吕氏春秋》:属杂家著作。 (1)作者:秦国丞相吕不韦命门客编写的。 (2)名称:全书包括十二纪、八览、六论,故又名《吕览》。 (3)内容:以儒、道为主,杂采墨、名、法、兵、农、阴阳各派学说,所以一向被认为是杂家的代表作。 (4)艺术特色:篇幅简短,结构严谨,援事说理,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文献资料。 (5)读本: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诸子10.其他较重要的先秦诸子著作:《列子》、《商君书》、《管子》、《晏子春秋》。 杨伯峻《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 张觉《商君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谢浩范、朱迎平《管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中华书局1962年版。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四、屈原与《楚辞》 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楚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始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2.屈原的作品:共二十五篇。 (1)《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篇规模宏伟的自叙性抒情长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2)《九歌》十一篇,根据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色彩瑰丽,真挚感人。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3)《九章》九篇,除《橘颂》借物咏志,其余都是悲愤沉郁、政治性很强的抒情诗。 (4)《天问》一篇,构思奇特。 (5)其余三篇是《招魂》(一说《招魂》为宋玉所作,《远游》才是屈原之作)、《卜居》、《渔父》(《渔父》是否为屈原所作,也有异议)。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3.屈原诗篇的特点及地位:想象丰富,辞藻绚丽,是我国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最早典范。创造了楚辞体,使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4.宋玉:是屈原以后的主要楚辞作家。他的《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创作了赋这一体裁,但后世有人疑非宋玉所作。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5.关于“楚辞”: (1)“楚辞”的涵义: ①总集的名称:西汉刘向把屈、宋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因为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地地方色彩,故定名为《楚辞》。 ②诗歌体裁:后人将具有楚地地方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诗歌统称为“楚辞”。其特点是: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A.不入乐,但受巫歌的影响,形式上还带有乐章体制的痕迹,如《离骚》、《涉江》、《哀郢》、《招魂》等都有“乱”辞(乐曲的尾声)。 B.篇幅加长,句式自由。《橘颂》、《天问》等以四言为主,《离骚》、《九章》等基本上是六字句。《九歌》除六字句外,多五、七字句。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C.多用口语中的虚词与楚方言词。口语虚词如“兮、之、而、也、以、夫、惟、焉、哉”,楚方言词如“汩、搴、莽、阊阖、灵、悼、娃、爽、梦”。《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方言》云:“疾行也,南楚之外曰汩。”《离骚》“倚阊阖而望予”,《说文》:“阊,天门也;阖,门扇也。楚人名门曰阊阖。”《招魂》“与王趋梦”,洪兴祖补注:“楚谓草泽曰梦。”语助词“兮”的大量运用,既用来表情,又用来调整节奏(见林庚《楚辞里“兮”字的性质》),代替“之”、“而”、“以”、“然”、“于”等而具有语法作用(见闻一多《怎样读〈九歌〉》),成为楚辞的一个特征。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D.出现了显示全篇主题的标题。如《离骚》、《橘颂》、《天问》等。也还有无题的,如《惜诵》、《惜往日》、《思美人》、《悲回风》等。从无标题到有标题的过渡。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2)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这两部作品同被看作为我国诗歌发展的渊源。 (3)辞赋:汉赋受楚辞影响发展而来,故“辞赋”并称。《离骚》也被称为“屈赋”。但是,楚辞是一种富于楚国地方色彩的诗歌,汉赋则是一种用韵散文。宋玉的《九辩》、《高唐赋》与贾谊的《吊屈原赋》显示了楚辞向汉赋的过渡。宋玉的《风赋》是汉赋的先声。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赋的正式形成。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6. 读本: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湘夫人 《湘夫人》同《诗经·蒹葭》和《诗经·汉广》一样,都是表现在水一方的意境。所不同的是:《诗经》产生于黄河流域,大都是民歌,表现现实精神;《楚辞》产生于长江流域,多为屈原个人创作,散发着浪漫气息。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湘夫人 《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胡应麟《诗薮》)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欲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这首诗就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屈原与《楚辞》 湘夫人 《湘夫人》和《九歌》中的其他作品一起,向读者展示一个神秘美丽的世界。 境界非常唯美。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溢于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 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 大学语文大学语文第二章 秦汉文学 (公元前221年~公元189年)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公元前221年~公元189年)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公元前221年~公元189年) 参考书: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公元前221年~公元189年)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公元前221年~公元189年) 秦汉文学,主要内容为两汉时期的文学。它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一、诸子散文 二、历史散文 三、汉赋 四、汉乐府和古诗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一、诸子散文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一、诸子散文 (一)秦代李斯 谏逐客书 三层:落笔先提出中心论点——逐客是错误的,然后摆事实(分“昔”、“今”两段进行对照)、讲道理,最后收束点明逐客的危害,呼应前文。 行文带战国策士说辞的气息。作者始终把逐客放在是否有利于秦国的高度来论述,紧扣逐客于秦不利这一中心,正反对举,反复论证,终于使秦王收回了逐客令。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一、诸子散文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一、诸子散文 谏逐客书 采用典型事例论述,穆公等四位国君任用客卿取得成功的事实不仅论证了中心论点,而且又与秦王政的重物轻人构成鲜明对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运用铺陈、排比、对偶,语句畅达,气势充沛。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一、诸子散文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一、诸子散文 (二)汉初政论:陆贾《新语》、贾谊《新书》(《过秦论》、《治安策》等)、晁错《论贵粟疏》。气势豪迈,逻辑严密,说理透辟。 (三)刘安《淮南子》(《淮南鸿烈》),杂家著作。传说与神话。 (四)桓宽《盐铁论》:“文学”、“贤良”与“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的辩论。浑朴质实而逼真生动。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一、诸子散文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一、诸子散文 (五)刘向《说苑》、《新序》:多历史故事与传说,文学性强。 向宗鲁《说苑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版。 卢元骏《新序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六)王充《论衡》:杂家著作,通俗而尖锐。现多重视其文学思想。 黄晖《论衡校释》,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一、诸子散文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一、诸子散文 (七)王符《潜夫论》与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 张觉《潜夫论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二、历史散文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二、历史散文 (一)司马迁的《史记》: 1.司马迁生平:《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 2.内容: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叙帝王),十表(系时事),八书(详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三十世家(记诸侯),七十列传(志人物)。显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二、历史散文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二、历史散文 3.特点:作者善于选取典型材料,生动地刻划历史人物,语言平易畅达,富于表现力。 班固:“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 虽然是“实录”,但其写作倾向不应忽视——取材与个人身世的关系值得研究。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发愤著书,意旨自激……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二、历史散文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二、历史散文 4.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汉代散文以《史记》成就最高。它是我国史学与文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不但开创了我国古代正史的写作体制,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纪文学,是我国散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5.参考书: 南宋绍熙(1190-1194)间建安黄善夫刊本《史记》(三家注: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二、历史散文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二、历史散文 清同治五年(1866)金陵书局刊张文虎校本(校17种版本)(以汲古阁本为底本) 中华书局版点校本《史记》(以张本为底本) 明凌稚隆辑校《史记评林》,万历李黻堂刊本。 清吴见思评点《史记论文》,陆永品点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杨燕起等编《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6.选读: 李将军列传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二、历史散文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二、历史散文 (二)班固的《汉书》: 1.地位: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旧时常“史汉”、“班马”并称。 2.读本:北宋景祐二年(1035)刊本[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 王先谦《汉书补注》(以汲古阁本为底本) 中华书局版点校本《汉书》(以《汉书补注》为底本) 明凌稚隆辑校《汉书评林》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二、历史散文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二、历史散文 (三)杂史: 1.刘向的《列女传》为纪传文学作品。 陈汉章《列女传斠注》 2.袁康、吴平的《越绝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俞纪东《越绝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 3.赵晔的《吴越春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有历史演义特色。 张觉《吴越春秋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三、汉赋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三、汉赋 三、汉赋: 1.名称与特点:汉赋也称古赋,是汉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讲究铺叙的用韵散文。 2.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显示了楚辞向汉赋的过渡。 3.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赋的正式形成。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三、汉赋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三、汉赋 4.大赋的特点及代表作: 在内容上,大赋极力宣扬统治阶级的华贵和享乐生活,劝百而讽一。在形式上,极力铺陈。 大赋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他的《子虚赋》、《上林赋》是汉大赋的代表性作品。 其他大赋作品:扬雄《羽猎赋》、《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西京赋》、《东京赋》。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三、汉赋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三、汉赋 5.文赋的特点及代表作: 文赋讥刺,有散文句式。代表作有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 6.小赋的特点及代表作: 小赋抒情,篇幅短小。代表作有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7.读本:萧统《文选》 8.选读: 归田赋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四、汉乐府和古诗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四、汉乐府和古诗 1.乐府的涵义:乐府,原指秦汉时代设立的音乐官署。后来则将这个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它就成为一种诗体名称。后来,它的涵义又有演变,诗、词、曲都有称为乐府的。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四、汉乐府和古诗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四、汉乐府和古诗 2. 汉魏乐府古辞的体制: (1)入乐的歌辞,重声不重辞。有时把不同篇章的歌辞随意分割拼凑,造成后世理解上的困难。如《陇西行》开头四句即《步出夏门行》的尾声。 (2)三、四、五、七言都有,但大多是杂言,完整的五言体也不少见。篇幅有短有长,短的不到十字,长的千字以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353句,1765字)。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四、汉乐府和古诗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四、汉乐府和古诗 (3)音乐上分为若干段,每一段落称为“解”,一“解”即音乐曲调上的一个反复。有的在正曲前还有“艳”,在正曲后有“趋”、“乱”,可能属于鼓乐合奏或合唱。 (4)声辞合写,大字表辞,小字表声。后来大小字相混,以致某些乐府诗难以理解。还有一些与正文意义无关的套语,为乐师随意所凑。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四、汉乐府和古诗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四、汉乐府和古诗 (5)多用歌、行、曲、引、吟、谣等来名篇。姜白石《诗说》:“守法度曰诗,载始末曰引,体如行书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悲如蛩螿曰吟,通乎俚俗曰谣,委曲尽情曰曲。”徐师曾《文体明辨》:“按乐府命题,名称不一,盖自琴曲以外,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述事本末,先后有序,以抽其臆者曰引;高下长短,委曲尽情,以道其微者曰曲;吁嗟唧歌,悲忧深思,以呻其郁者曰吟;因其立辞之意曰辞;本其命篇之意曰篇;发歌曰唱;条理曰调;愤而不怒曰怨;感而发言曰叹……”这些解说不一定合乎原意。其名称不同,也可能与乐调有关。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四、汉乐府和古诗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四、汉乐府和古诗 (6)押韵自由,主要是隔句韵和句句韵,但不避重韵。如《上山采蘼芜》的“新人复何如”与“手爪不相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也有类此情况。 (7)流传下来的两汉乐府,常有所谓“本辞”和“晋乐所奏”之别。两者在词句、段落上颇不同。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四、汉乐府和古诗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四、汉乐府和古诗 3.汉乐府诗的来源:(1)采集来的民间歌谣;(2)文人的创作。 4.汉乐府民歌的特点:(1)广泛的社会性;(2)生动的叙事性。 5.汉乐府的主要作品:《陌上桑》、《东门行》等。《孔雀东南飞》则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它是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它通过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6.读本: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四、汉乐府和古诗第二章 秦汉文学 四、汉乐府和古诗 1.五言诗的起源与发展 2.《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大约写成于东汉后期,非一人一时之作。它反映了文人的心理状态,充满了感伤低沉的情调。艺术成就较高,长于抒情,语言精炼。 3.选读: 迢迢牵牛星 大学语文大学语文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公元190年~公元589年)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公元190年~公元589年)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公元190年~公元589年) 参考书: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公元190年~公元589年)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公元190年~公元589年) 魏晋南北朝文学,主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诗歌 二、骈文、辞赋和散文 三、小说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1.建安诗歌: 这是一个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20),此时政权实为曹操所掌。 代表作家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和蔡琰。蔡琰的《悲愤诗》则是建安文坛上长篇叙事诗的典范。 曹植成就最高,《诗品》称之为“建安之杰”,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美”。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建安诗歌的特点:继承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较广阔地反映了汉末的动乱社会;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清新。这便是建安诗歌的风格特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建安风骨”。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短歌行 曹操晚年作品:大致写于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前后。 诗中虽流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低沉情绪,但主要还是“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强烈的功业意识以及积极的进取精神。 诗中多处使用比兴和典故,表现诗人博大、旷达的胸襟,使诗歌具有雄浑的意蕴及苍凉、古直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短歌行 诗篇即事抒怀,既有乐府歌辞自然流畅的特点,又有文人古诗蕴藉深致的长处,是“建安风骨”的典型反映。诗中慷慨不平的感情,交织着时世的艰难和远大的抱负,生命的短暂和不懈的追求,欢会的易逝和贤才的难得等等,写得跌宕起伏,极尽悲凉沉雄之气。 此诗善用典故,自出新意;擅长借景寓托,意味深长。全诗四句一韵,一韵一意,读来激愤有力。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2.正始诗歌 正始:是魏之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 竹林七贤:阮咸、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 代表作家是阮籍与嵇康。阮籍性柔,口不臧否人物,其八十二首《咏怀诗》“志在讥刺,而文多隐避”。嵇康性刚烈,主要成就在散文,笔锋犀利,《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他的代表作。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3.西晋诗人:傅玄、张华、陆机、潘岳等;左思的成就最高,其代表作《咏史》八首,笔力矫健,情调高亢。 4.东晋诗人: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期间最杰出的诗人。他开创了诗歌创作中田园诗这一流派。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鲁迅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至九)》)“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见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饮酒 《饮酒》二十首是借酒为题、倾诉胸臆之作。 《小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在魏晋玄学末流“极端个性主义”泛滥的大潮流下,陶渊明毅然远离腐败、堕落的官场,走向了相反的一条追求个体的诗意人生的道路,保全了人格的纯净,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饮酒 此诗暗合屈子《渔父》之处;作者假借与一位田父的对话,表明了自己坚持隐居、不愿随波逐流的意志,以及终老田园、不改初衷的人生理想。 追摹华丽诗风的时尚下,陶诗着意于平淡、自然,在疏散中寓着严肃、凝重,于澹泊中有其人格之美,有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诗人不刻意为诗而尽得诗之妙谛。这篇作品即典型地表现出陶诗的特色。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5.南朝乐府:主要有“吴声歌曲”和“西曲”。 (1)多是描写爱情的抒情短歌,委婉细腻,多缠绵悱恻之音。男女对唱的形式不少。 (2)以五言四句的短章为主,间有四言、七言、杂言。 (3)广泛运用双关隐语(“莲”隐指“怜”,“丝”隐指“思”,“藕”隐指“偶”,药名之“散”隐指离散之“散”,黄连之“苦”隐指相思之“苦”)。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6.北朝乐府: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及歌谣《敕勒歌》。 (1)多反映社会现实,感情直率、粗犷,风格豪放刚健。 (2)五言四句为多见,也有四言、七言的。不用双关隐语。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7.南朝文人诗: (1)宋代的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又是一个雕章琢句的诗人。诗风典丽精工。 (2)宋代鲍照的诗思想深刻,俊逸奔放,代表作是《拟行路难》,他变逐句用韵的七言乐府为隔句韵,为七言诗体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3)齐武帝(萧赜)永明年间(483~493)沈约等人自觉地运用声律来写诗,将声律的要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和对偶的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诗体——“永明体”,这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 (4)永明诗人中谢朓的山水诗清新流丽,成就较高。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8.北朝文人诗: 庾信早年为梁朝宫廷诗人,诗风华艳。后被迫屈仕西魏,诗风转为刚健,成就较高,但用典较多。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骈文、辞赋和散文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骈文、辞赋和散文 1.骈文(包括辞赋)在六朝几乎统治了整个文坛。它起源于东汉,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文在语言形式上有四大特点:对偶、声律、用典、藻饰。 六朝时期成就较高的骈文与辞赋有:王粲《登楼赋》、陶渊明《归去来辞》、鲍照《芜城赋》、江淹《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骈文、辞赋和散文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骈文、辞赋和散文 登楼赋 这是作者寄寓荆州时的一篇登临抒怀之作,以情景交融称誉后世。全文分为三层;“望”是景物变换的枢纽,“忧”是感情发展的基调。作者写登楼“销忧”,由“近望(白日景色)”而“遥望(北方故乡)”,最后又回到“近望(黄昏景色)”。在景色的变化中,作者的去国思乡和怀才不遇之愁,便由浅入深,由隐而显,愈来愈厚重,获得了淋漓尽致的成功表现。因此,“王粲登楼”四字在古代常用来代指思乡与不遇。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骈文、辞赋和散文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骈文、辞赋和散文 登楼赋 本文是汉末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虽用铺陈而不作连类繁举,在表现方法上对汉大赋的传统有所突破,有诗化的倾向。作者采取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手法,间接抒情多用景物烘托和典故暗示,而写景则虚实相间,注重借景抒情和因情设景。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骈文、辞赋和散文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骈文、辞赋和散文2. 文学理论著作 (1)魏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论文。它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专篇论文的开始,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2) 西晋陆机《文赋》:研究创作。 (3)刘勰的《文心雕龙》:写成于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杰出巨著。共五十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全面论述了我国古典文学的创作。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骈文、辞赋和散文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骈文、辞赋和散文(4)锺嵘的《诗品》:写成于梁代,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诗的著作。他把汉代以来122个五言诗作者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一卷,故称《诗品》。他善于概括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但品评诗人往往把词采放在第一位。 (5) 萧统《文选》:主张文质并重。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骈文、辞赋和散文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骈文、辞赋和散文3.史传散文: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它们常与《史记》、《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三国志》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卢弼《三国志集解》,古籍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981年影印王氏刊本。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骈文、辞赋和散文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骈文、辞赋和散文4.地理散文: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后代游记文学的发展很有影响。 5.记事散文: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6.诸子散文:颜之推《颜氏家训》。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三、六朝小说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三、六朝小说 六朝小说可分为两类: 1.志怪小说:描述鬼神怪异。代表作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 紫玉 2.轶事小说: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代表作是南朝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王仲宣好驴鸣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公元581年~公元978年) 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公元581年~公元978年) 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公元581年~公元978年) 唐五代文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唐诗 二、唐代散文 三、唐传奇 四、唐五代词 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一、唐诗 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一、唐诗 一、唐诗: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一)唐诗的分期:一般分为四个时期。 1.初唐(618~712):唐诗繁荣的准备期。 2.盛唐(713~755):唐诗的鼎盛期。 3.中唐(756~826):唐诗的衰而复兴期。 4.晚唐(827~907):唐诗的夕阳返照期。 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一、唐诗 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一、唐诗 (二)初唐诗歌: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开始扭转六朝的浮靡文风,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开始形成。 在狱咏蝉 2.武后时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讲究声律、对仗,约句准篇。从此,近体诗和古体诗有了明确的界限。 3.陈子昂:主张诗歌革新,力倡“汉魏风骨”,反对齐梁诗风。代表作《感遇诗》三十八首,慷慨苍凉,表
本文档为【大学语文课件(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4236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39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3-02-23
浏览量: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