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朝的政治与经济

明朝的政治与经济

举报
开通vip

明朝的政治与经济null明朝概况明朝概况 明朝(1368—1644年)由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朱元璋建立,共历16帝,277年。 李自成破北京灭明后,明残余势力在南方还先后维持过4个小王朝,史称南明。 学习明朝历史需注意的重点: (1)明前期几个皇帝竭力推行加强专制集权的方针和政策,如废除丞相、创设内阁大学士、重用厂卫特务、文字狱等,从而使君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前期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并爆发“靖难之役”,但国势总体上强大,并出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2)“土木之变”后,国势由盛转衰,宦官长期干政,小农经济遭破坏,...

明朝的政治与经济
null明朝概况明朝概况 明朝(1368—1644年)由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朱元璋建立,共历16帝,277年。 李自成破北京灭明后,明残余势力在南方还先后维持过4个小王朝,史称南明。 学习明朝历史需注意的重点: (1)明前期几个皇帝竭力推行加强专制集权的方针和政策,如废除丞相、创设内阁大学士、重用厂卫特务、文字狱等,从而使君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前期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并爆发“靖难之役”,但国势总体上强大,并出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2)“土木之变”后,国势由盛转衰,宦官长期干政,小农经济遭破坏,边境局势动荡。万历时,出现张居正改革。 (3)明朝农产品商品化扩大,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工艺精湛,商业繁荣,市场话跃,更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4)在明代文化繁盛,出现不少著名思想家,艺术和社会价值取向方面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动向。 (5)明末,统治极度黑暗,皇室带头的土地大兼并达到历史极致。关外满族兴起,关内起义遍地,明朝被农民战争摧毁。null明朝国号  本姓朱 ,本祝融……。 定鼎金陵 , 则祝融之故墟也 …… 故建国号大明,其有祖也。 袁义新《凤阳新书》卷一《太祖本纪》 国号大明,承林儿小明号也。 祝允明《野记》卷一null  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自成祖弃大宁, 徙东胜, 宣宗迁开平于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 《明史》卷40《地理志一》京师(北直隶),治顺天府(今北京),辖地相当今河北省、内蒙古东南端及诃南北端。南京(南直隶),治应天府(今江苏南京),辖地包括今江苏、安徽二省。null思宗隆庆万历泰昌天启穆宗神宗光宗熹宗世宗武宗孝宗宪宗嘉靖正德弘治成化崇祯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宣宗英宗代宗英宗洪熙永乐建文洪武仁宗成祖惠帝太祖明朝帝系null明太祖朱元璋画像明成祖朱棣像明仁宗朱高炽画像明宣宗朱瞻基像明英宗朱祁镇像明代宗朱祁钰像明宪宗朱见深像null明孝宗朱祐樘像明武宗朱厚照像明世宗朱厚熜像明穆宗朱载垕像明神宗朱翊钧像明光宗朱常洛像明熹宗朱由校像明思宗朱由检像null明朝历史分期线索明前期 —— 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 专制强化 内部斗争激烈 统治中心变化 经济恢复 国势强盛 明特征形成明中期 —— 正统、景泰、(天顺)、成化、 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 政治败坏 “南倭北虏” 国库困窘 流民剧增 内部改革 雇佣劳动的大 量出现 文化与社会风气变化明后期 —— 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政治黑暗 满族的兴起 大兼并 大起义明代的政治与经济明代的政治与经济1.明前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1).明初皇权体制的创设和专制措施的实施 甲.地方机构的改革与三司的创设 乙.丞相制的废除与内阁制的创立 丙.监察机构的变革 丁.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制 戊.明统治机构示意图 己.抑制豪强、严惩贪官和杀戮功臣 庚.法律与思想专制 辛.科举与学校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壬.特务政治和廷杖 (2). “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 明代的政治与经济明代的政治与经济2.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明初的经济制度、政策与措施 甲.明政府发展生产的政策调整 乙.明初的赋役制度 丙.水利的兴修 (2).明初经济的恢复发展 甲.农业 乙.制瓷业 丙.冶铁业 丁. 造船业 戊.商业经济与货币明代的政治与经济明代的政治与经济3.明中期的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1).明中期的政治经济危机 甲.内阁争斗 乙.宦官专权 丙.土地兼并及其社会问题 (2).张居正改革 4.明中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明中叶以后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水平提高 (3).商品经济的活跃 (4).城市经济的繁荣 (5).“资本主义萌芽”现象明代的政治与经济明代的政治与经济5.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1).明末政治的极度腐败 (2).土地兼并的剧烈 6.明末农民起义 (1).农民大起义在陕西的爆发 (2).起义的低潮 (3).起义再度高涨 (4).大顺、大西政权的建立与明朝的灭亡 (5).李自成、张献忠的失败null  1380年(洪武十三年),以“谋不轨”罪名杀左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尚书执行皇帝的命令,直接对皇帝负责。其后,进一步宣布不许再议置丞相。秦汉以来行之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 但六部主要仍是执行机构,决策事务皇帝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据载洪武时曾“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 于是从文学侍从之臣中选人帮助。 1380年同年,设置四辅官。 洪武十五年,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即位后,从翰林院官中选解缙、胡广等人,入直文渊阁,称为内阁学士,得以参预机务。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由此开始。此时阁臣,品位比较低,且不置属官,不得干涉诸衙门执掌,诸衙门奏事也不得相关白,阁臣仅备顾问而已。仁宗、宣宗以后,担任阁臣者,地位渐高。内阁票拟逐渐成为制度。票拟是指一切内外章奏送到内阁,由阁臣先看,并提出处理意见,写在纸条上,与章奏一道呈给皇帝。票拟成为内阁最重要的职掌。 内阁职在“佐天子出令”,即以票拟之权,辅佐皇帝处理政事,这是同于古代宰相职权的地方。但内阁不能统领监督百官、指挥诸司,又是大不同于古代宰相职权的地方。 丞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制度的创立明太祖坐像null地方机构的改革与三司的创设   明建立之初,统治机构基本沿袭元朝体制,朱元璋在实践中感到弊病不少,经过数年考虑,首先改革地方机构。1376年(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主管一省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刑法,都指挥使司管军队。三者合称“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布政使司的地理区分,大体仍是元代行省的范围,明朝廷和民间在口头上也仍然以“省”称呼。布政使司之下又设府(直隶州)、县(州)二级地方政权,长官称知府(知州)、知县(知州)。地方机构的改革使元代行省中央集权分寄与地方的体制在明朝演变成地方集权与皇帝。县州府布政使司(省)监察、司法提刑按察使司军政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民政、财政三司null 洪武十三年(1380),罢御史台,洪武十五年,置都察院。长官是左右都御史。都御史与六部长官均为正二品,明人称为“七卿”。都御史下分十三道设道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 “科道官”, 共一百六七十人,又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监察御史品秩不高,但代表皇帝,可以小制大,以内制外, 尤其巡按御史, 小事立断,大事奏裁,很有权威。 为了进一步完善监察审案制度,明初创立了三法司制度,即由都察院负责监察、刑部负责审案、大理寺负责复审都察院和刑部案件。 明廷还设立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长官称通政使,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监察制度的变革明代御史象牙腰牌(正面)明代御史象牙腰牌(反面)null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制 洪武初年,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 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分领在京各卫所和在外各都司。 都督府所管仅是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率军队。军官的选授权在兵部,而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则在皇帝。 打仗时, 兵部奉旨调兵,并秉承皇帝意旨,任命总兵将官,发给印信。战后,统兵官交还印信,士兵回归原来卫所。 在军队编制方面,自京都至府县,皆立卫所。 每卫5600人,置卫指挥使统领; 每卫下辖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有兵1120人,指挥官称千户;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每百户所有兵120人,指挥官称百户; 百户所下辖二总旗,每总旗下又辖五小旗,一小旗10名兵士。据估计,洪武后期全国兵额约180万以上,永乐时增至280万左右。 明持盾武士俑明代木刻画:明军操练弓弩图null  1373年(洪武六年),刑部尚书刘惟谦奉旨编定《大明律》,明太祖亲加裁酌,后又经三次修订,于1397年(洪武三十年)正式颁行。全书计30卷460条。 《大明律》有相当多的内容沿袭唐律,但对直接危害国家统治的谋反贼盗以及重大经济犯罪,其量刑重于唐代。后人评价《大明律》的特点是“轻其轻罪,重其重罪”。条例简于唐宋律,但精神又严于唐宋律。同时,纲常名教进一步融汇于明律之中,完成了理学的法典化。   1385年(洪武十八年),明太祖又颁布亲自编撰的惩治豪强、官吏、百姓的刑法案例汇编《大诰》,接着又颁行《大诰续篇》、《三篇》。《大诰》充分反映了明太祖乱世用重典的思想。其中凌迟、枭示、族诛者有几千案,弃市以下一万多条。 法律与思想专制  明初,大部分地主文人虽归依了明朝,但明太祖对他们不放心。这位当过和尚、参加过红巾军的皇帝,十分敏感,忌讳别人揭其老底。披阅奏章,动生猜疑。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替人写《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句;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替人作《万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句。“ 则”与“贼”同音,明太祖认为是骂他做过贼,一概处死。以后凡出现“则”、“光”、“生”之类文字的表章均获罪。这种文字狱,使许多知识分子无辜遭祸,此后成为明清两代帝王实行思想专制的常用工具。明太祖圣旨  朱元璋还特别重视封建法制宣传,律诰之外还颁布了大量钦定法律文件,要求臣民学习遵守。12null  明朝文化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科举。明科举定期会试,三年一科。参加科举者必须是各级学校的生员。府(州)、县生员,即所谓秀才,先赴省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及格者称举人。 隔年, 举人赴京参加会试,及格者再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廷试(或称殿试),中选者为进士,分一、二、三甲。 明代学校分三类:中央国子学、府(州)县学和市镇乡村民间社学。1382年(洪武十五年),国子学改名国子监,国子监的学生称监生,分官生和民生两种。官生指功臣子弟、少数民族土司子弟和海外留学生。民生由各地推举。 明代开始将起源于宋元时期的八股文规定成专为应试的文体,它把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在程朱理学之中。读书人为猎取功名,埋头于四书、五经,写空洞的八股文,其他一切有用的知识,概不留心。这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文化科学的发展。科举制从此日益僵化。科举与学校制度《明状元图考》插图明代进士题名碑null明代国子监牌坊明代科举考试试卷八股文程式破题承题起讲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正正正正反反反反股者,对偶也。每股中均须一正一反,或一实一虚,或一深一浅排偶论述。 所有内容必须本 《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可以己见发挥。只有最后大结时可用己见,但只可言前朝,且只能三四句。入手null  朱元璋对大地主富豪势力十分警惕。 建国后利用朝中几次政治、 经济大案以诛杀和流放手段对豪富猛烈打击。 他还针对地主富豪多聚族而居的特点,经常大量地把他们迁徙出本乡, 如1370年,徙江南民14万户于凤阳,其中就有不少地主豪富; 1391年,徙天下富民5300户于南京,1397年,又徙富民14300余户于南京,使这些豪强失去原有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实力。 明太祖重视整顿吏治, 严禁各级官吏玩忽职守,蠹政害民。 高级官员要接受御史的监督,中下级官吏定期考核, 称职者升,平常的复任,不称职者降,品德卑劣的罢职为民。 对贪官的惩治尤其严厉,有记载凡贪赃钞六十两以上者,剥皮并枭首示众。 从立国伊始, 明太祖就警告文武勋臣要吸取西汉韩信、彭越的教训。 1380年(洪武十三年),借口左丞相胡惟庸 “谋不轨”,大兴党狱。1390年,他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罪, 杀韩国公李善长、 列侯陆仲亨等,株连三万余人。 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 又以谋反罪杀凉国公蓝玉、列侯张翼等,牵连万余人。 这两次党狱,元勋宿将被杀戮殆尽。明初大臣李善长像明代乌纱帽抑制豪强、严惩贪官和杀戮功臣null  明太祖不放心功臣大将,又要解决定都南方的同时控御北方、防备蒙古的问题,便继续元代分封宗王出镇的政策,将自己诸皇子分封于各战略要地镇守以“慎固边防,翼卫王室”。诸王中尤以北边之“塞王”实力最强,如秦、晋、燕、代、宁王等。洪武末,太子、秦王、晋王相继去世,长期统兵作战的燕王朱棣遂成为诸王中辈分最大、势力最强者。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病死,长孙朱允炆继位, 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怕尾大不掉,便和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商计削藩。 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诛齐、黄为名,誓师北平,号称“靖难”,经过四年“靖难之役”, 1402年,叛军攻克京师,建文帝失踪。 朱棣称帝,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1421年(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仍保留南京衙署,形成南北两直隶。保存至今的北京皇宫格局、规模开始定形。明成祖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多次大规模出兵蒙古,出使耀兵海外。明成祖像“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朱棣谋士姚广孝像朱棣渡河靖难渡口:天津三岔口,天津之名由此而来坚决不与明成祖合作而被杀的建文朝大臣方孝孺像null明代北京皇宫明代皇宫俯视图明代太庙明代圆丘坛明代社稷坛null  参加过元末农民大起义,出身贫穷的明太祖,比较了解百姓的要求,懂得治乱安危的关键是百姓境遇的好坏。他竭力主张通过发展生产,“阜民之财,息民之力”,给民“实惠”,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1372年(洪武五年)明太祖颁布诏令:以往因战乱“而为人奴隶者,即日放还”。他还下令由朝廷代为赎还因饥荒而典卖的男女。同时,《大明律》还规定,除官僚外,“庶民之家,存养奴婢者,杖一百,即放从良”。1372年颁布了“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的命令,用宗法家长制的少长关系冲淡良贱的隶属关系。元代许多驱口、奴婢获得了解放。明廷继承了元代对工匠的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但作了调整,工匠不再象元代那样须终年在官府服役了。明代工匠基本上分成住坐和轮班两种。轮班匠每三年赴京服役三个月,住坐匠每月服役十天。因病不能服役者可纳钱代役。两种工匠除服役时间外,都可以“自由趁做”,较元代有了较多的人身自由,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 朱元璋尤其注意扶持自耕小农,明廷承任元末以来已被农民耕垦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在中原地区计民授田,在北方“召民耕,人给十五亩,蔬地二亩,免租三年”。又令山东、河南等地“新垦土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规定“额外垦荒,永不起科”,无籍流民垦荒者,官贷耕牛、种子。这种扶持小农、奖励垦荒的政策推行了70多年,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明初还大兴屯田,有民屯、军屯、商屯三种形式。明代木刻画:水田耕作图明政府发展生产的政策调整明代木刻画:水碾图null  明廷为征派赋役,编造了详密的鱼鳞图册和黄册。鱼鳞图册按“随粮定区”原则,以税粮万石为一编造单位,称一区。每区土地经丈量后,绘成图册,册上载明所有田亩方圆、四周界至、土地沃瘠、户主姓名,综图上各块田亩层层相叠如鱼鳞状。凡图册上的土地买卖,要向地方政府办理田赋过割手续。 黄册就是户口总册,十年一更造。造册时,每户要在政府颁绘的清册供单上登记本户籍贯、丁口、姓名、年龄、田宅、资产。里长把全里清册供单汇总成册呈报给县。县根据各里送来的清册供单,编造本县户口总册送府。府、布政使司亦依此层层造册,最后上报户部。因送给户部的户口总册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 明初,农民所负担的徭役有三类:均工夫役、里甲正役和杂役。 均工夫役是明中央政府向各地摊派的徭役。它按 “ 验田出夫”的原则,规定田一顷出丁夫一名。 1380年(洪武十三年),户部以110户为一里,其中丁粮多者十人为里长, 余百户分为十甲, 设甲首一人。以里甲为单位所服的徭役,就是里甲正役。 明初的赋役政策安徽休宁县档案馆所藏鱼鳞图册鱼鳞图册综图null水利工程的兴修   明初,政府多次组织农民大规模兴修水利。 广西的灵渠、四川的都江堰等,都曾在洪武年间先后修复。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全国府县计开塘堰40987处,浚河4162处,修陂渠堤岸5048处。明代运河水坝明代北运河水闸null 农业   明初,朝廷的鼓励措施和农民垦荒的结果,使耕地面积明显扩大。洪武时,各州县每年垦田少者以千亩计,多者达20万亩。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除军屯、牧马草场和永不起科地, 全国纳税土田总数达387.4万余顷。洪熙年间,更增加到416万余顷。 粮食和经济作物总产量提高。 1381年,全国征收麦、米、豆、谷261005251石,到1393年,增至32789800石,12年间,增加了600多万石。棉花的种植比宋元时更加普遍。 不仅闽、粤、赣、江南、湖广, 就连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也开始大量种棉。永乐时,布帛、丝绢、棉花绒和果钞已成为明朝赋税的重要部分,这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作物的发展。建于明代的北京祈年殿明代铁镰null明代木刻画:驴磨图明代木刻画:扬谷图null制瓷业   永乐、宣德年间是明代制瓷业的鼎盛时期。江西景德镇仍是全国制瓷业中心。这里人口约十万,洪武年间有官窑20座,宣德时发展到58座。景德镇瓷器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在制瓷工艺方面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如永乐时的锥拱、脱胎,宣德时的镂空等,都是技术上的新创造。釉彩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甜白、翠青、釉里红是永乐时的名贵瓷器。宣德时的青花瓷更是上品。还有一种用南洋的红宝石掺进釉料中制成的瓷器,称为“祭红”,具有宝石的光泽。明代景德镇青花鸳鸯图瓷碗明代五彩鱼藻纹带盖瓷罐null  洪武年间,官营矿冶停滞不前,而民营矿冶稳步发展, 这从历年民矿向政府交纳的贡课中可以看出。 1403年(永乐元年),民间交铁课 79800 多斤;1434年(宣德九年),增加到555267斤。明朝规定,铁课三十取二,按此计算,在30年中,产量当从近120万斤增至830多万斤,上升七倍。冶铁业中官矿衰落、民矿发展这一趋势,是明代矿冶业,也是其它手工业共有的现象。明代木刻画:炼铜图冶铁业null  明初的造船业曾居世界前列。南京城北龙江(亦叫龙湾)和太仓刘家港是当时造船业基地。郑和下西洋所用的船,多半是龙江制造的。其他各地的造船业也都很发达。各地造船种类很多,有遮洋造、备倭造、战船、浅船、风快船、黄船,等等。其中海运税粮的遮洋造最大,可装载粮食四五百石。郑和所用的宝船,更是规模、吨位惊人。造船业郑和宝船与其他参照物尺寸对比示意图郑和大号宝船故宫太和殿郑和二千料宝船哥伦布航海时的旗舰明代沙船复原模型null商业经济与货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南京,洪武时是国都, 1371年(洪武四年)城内军民官吏2.7万余户,估计近20万人口。明政府为征收商税,京都设宣课司,府设税课司,州县设税课局、库。洪武年间商税较轻, “三十而取一”。 因纸钞贬值, 明政府于1425年 (洪熙元年),开始在全国各主要市镇征 “市肆门摊税”, 要商人纳钞,以提高钞值。明建立后,铸“洪武通宝钱”。由于铜钱份量重,价值小,不便于大量的贸易,明太祖决定发行纸币,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用银。但是,发行额没有限制,旧钞、烂钞又不肯及时回收,更不能兑换银子,加上印制简陋,容易伪造,这就使大明宝钞很快贬值。大明通行宝钞明洪武通宝铜币null内阁争斗   明朝自宣德以来,吏治已渐趋腐败。而作为统治权力核心的内阁,也互相倾轧。正统初,英宗(朱祁镇)9岁登极, 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开创了明朝的“ 票拟”制度。 但是,阁臣中只有位高望重的首辅(又叫首揆)才有票拟权,次辅、群辅只能参论而已。于是,为了谋当有权势的阁臣,特别是首辅,朝臣之间展开明争暗斗。 武宗(朱厚照)无子,死后由堂弟朱厚熜继位,是为世宗。世宗欲尊生父兴献王(朱佑杭)为帝。首辅杨廷和等认为,继统同时要继嗣,应尊孝宗(朱祐樘)为皇考,生父只能为皇叔考。中下级官吏张璁、桂萼、方献夫等为了个人仕途,迎合世宗心意,上疏论应尊兴献王为帝。这就是“大礼议”之争。斗争结果,杨廷和罢官,同派官吏180余人受杖责,134人下狱。 “大礼议”之争后, 内阁争斗愈演愈烈,先后出现了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权臣。如严嵩之类的奸佞当政加深了朝政的混乱和黑暗。明武宗像明世宗像null 洪武年间,明太祖在宫内镌铁牌,严禁内臣干政。靖难之役, 宦官多有军功。 朱棣以为家奴可靠,称帝后,不仅对宦官委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等军政大权,而且还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由亲信太监掌管。东厂和锦衣卫一样,只对皇帝负责,不必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开了宦官干政之端。以后成化年间增设西厂,正德时又设内行厂。特务机构成为明代宦官专权的重要基础。明初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念书,但从宣宗开始宦官可以做皇子的陪读,宦官干政又有了文化上的条件。在正统以前,皇帝皆亲自视政,宦官还不敢擅权。 正统以后,皇帝多昏庸无能, 宦官便乘机弄权。明代宦官有二十四衙门,即十二监、四局、八司。其中司礼监掌奏章机要,历来由皇帝心腹宦侍担任。随着票拟制度形成,皇帝的最后裁决意见,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批写在奏章上称“批红”。于是,秉笔太监成了皇帝代言人,甚至利用职权,改动内阁票拟。史称“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批红成为宦官专政之关键。宦官专权明彩塑太监像null←←←内阁→→皇帝→司礼监→通政司→→→→票拟↓内阁皇帝批红内阁票拟内阁批红司礼监司礼监司礼监司礼监司礼监通政司执行执行上奏上奏明中期后票拟、批红权力运行示意图皇帝理政时皇帝不理政时北京智化寺明权阉王振石刻像null土地兼并及其社会问题   明中叶后,土地越来越高度集中。皇帝带头掠夺地产,大量设置皇庄,是这一时期土地兼并的突出特点。 明政府财政危机逐渐严重。正德以后,由于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隐匿赋税,明政府财政收入逐渐减少。但政府支出却与日俱增,军费、皇族支费多得惊人。明王朝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躲避赋税、徭役、地租的追呼敲扑,不得已离乡背井,成为流民。明初在个别地区已经出现流民。到正统以后,流民几乎遍布全国。 土地兼并与赋役的日益严重使得农民的生活更为不堪。全国各地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从逃亡到抗赋抗役, 从“盗矿”到武装反抗“矿禁”、“封山”,从抗租到武装“踞田夺地”。 正统年间,爆发了叶宗留、邓茂七起义, 他们以矿工、 农民为主,曾攻占了闽、浙、赣三省部分地区。正德年间,在河北又出现了杨虎、刘六等领导的起义,起义军攻占了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许多州县,并曾三次进逼北京。明人画: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null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他于1572年(隆庆六年)任首辅。张居正深切地认识到明王朝存在的严重积弊和危机,决心加以剔除。他利用当权的机会,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在政治上,张居正主张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所谓“尊主权,课吏治,信赏罚,一号令”。他对当时腐朽的吏治,进行了整顿,一方面“用人唯才”,同时,裁减了许多冗官。在处理北部边防的问题上,张居正加强了与蒙古的政治经济联系。  张居正改革最为重要的措施便是在赋役上实行了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为:①赋役合并。②农民可以出钱代役,力差由官府雇人承应。③田赋、徭役一律征银。④。役银“量地计丁”,丁、田分担。  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的征收手续,改变了以前赋与役分开征收的办法,使两者合而为一,并出现“摊丁入亩”的趋势。它是我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改革。张居正改革张居正画像张居正为皇帝编写的《帝鉴图说》null明中叶以后农业的发展   明中叶以后,耕作技术有所进步。从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的记载看,当时在耕耘、选种、灌溉、施肥、园艺等各方面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花生种植越来越普遍。番薯、玉蜀黍已从南洋引种进来。棉花“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松江二百万亩耕地“大半植棉”,是当时主要的产棉区。 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也日益扩大。福建、广东广种甘蔗。湖州地宜蚕桑,种桑养蚕者“在在有之”。烟草在明中叶从吕宋传入后,很快就从闽、广传到长江流域,至明末已“渐传至九边”。其他如茶叶、马兰草、漆等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都有所扩大,产量有所提高。明代铁犁明代木刻画:插秧图null 手工业水平提高    明中叶以后,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广东佛山、山西阳城、福建尤溪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冶铁、铸铁业。制瓷业中心景德镇,在明中叶时民窑生产有很大的发展。 民窑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 如官窑青瓷,每座容烧量,以小器计,仅有三百件;而民间的青瓷窑,每座烧制小器可达千余件。   手工业生产的进步,还表现在工场内细密的分工上。在苏州丝织业中,就有车工、纱工、缎工、织工等专门的工匠。在织绸时还有打线、染色、改机、挑花等明确分工。徽州的炼铁工场中有煽风、看火、上矿料、取矿砂、炼铸,场外有采矿、烧炭等工种,“各有其任”。精细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量。明代漆器:剔花双龙纹盒明代刻本插图:烧造陶瓷工序图null 明中叶,尽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还居统治地位,但是,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小生产者有可能出卖更多的劳动产品。特别是田赋和力役折银征收后,人民也必须出卖更多的农副产品以换取银两,从而促使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当时有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 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原料和手工业品生产的地域分工趋势逐渐显露出来。如丝织业发达的苏州、福州,所需要的蚕丝要取给于湖州。松江地区的棉花不足本地织布业的需要,大部分要从山东、河南运来。这就促进了地区间的商品交换,形成了交换市场。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   明中叶后,“朝野率皆用银”,市场上大小买卖都以银计算。商业资本十分活跃。全国各地有许多商人和商业资本集团。最著名的是徽商,其次是晋商、江右商。再其次是闽商、粤商、吴越商、关陕商。他们在各地设立会馆,组织了各种商帮。 商品经济的活跃明代画《街市图》null城市经济的繁荣   明中叶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南、北两京是全国最大的都市。东南沿海的广州、漳州、福州、宁波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长江沿岸的武昌、汉阳、荆州和运河两岸的天津、临清、淮安,既是交通要津,又是贸易中心。明代《皇都积胜图卷》(局部)null“资本主义萌芽”现象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明中叶若干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一些学者所称的“资本主义萌芽”。其中又以江南丝、棉纺织业最为明显。 江南苏、杭一带是纺织业中心。 江南各地有大批从事丝织业的民间机户。 这些机户,一方面被编为“机籍”,即匠籍,隶属于官府的织染局;另一方面又和市场有密切联系,从而不断发生两极分化。 没有生产资料者称“小户”, 即“机工”。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有的小户被大户固定雇佣,有的则没有。 每天早晨,在玄妙观口聚集着没有固定雇主的小户上百人。 呈现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劳动力买卖关系。关于这种现象的评价,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 明代《天工开物》插图:大型织布机123null明末政治的极度腐败   明从中期开始,君主不理政事登峰造极。武宗在位16年,未正式接见过一次大臣,他四处游玩,行事荒唐。世宗在位45年,20余年不上朝,他迷信道教,大炼丹药,又沉迷养猫。神宗只在即位前十年有些作为,此后长期深居宫内喝酒,在位48年中亦有20年左右不坐朝听政。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吏贪污腐化,许多衙门缺主管长官,政事无人处理,吏治败坏到极点。此时期朝廷爆发了“争国本”的斗争。明神宗宠爱郑贵妃,想立她生子常洵作太子。许多大臣为维护传统的封建继承制,要求立长子常洛为太子。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在东林党等支持下,立为太子。 1615年,有人持棍闯进慈庆宫谋害太子常洛。史称“梃击案”。 1621年,神宗死后,常洛继位,是为光宗。几天后,光宗患痢疾。郑贵妃指使太监进泻药。鸿胪寺丞李可灼又进“红丸”。 光宗服后一命呜呼,廷臣大哗,史称“ 红丸案”。光宗死后,其妃李选侍挟太子由校居乾清宫,意在擅权。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上疏请李选侍移宫,离开太子,史称“移宫案”。“争国本”和明末三案都是官僚集团中不同派别为谋取政治资本而展开的争权斗争,激烈的党争加速了政治的混乱。明神宗像明武宗豹房勇士牌null  在明末政治斗争中,东林党相当活跃。东林党产生于“争国本”时,吏部文选郎中顾宪成力主立朱常洛,罢官回故乡无锡后,与好友高攀龙等在无锡东林书院聚会讲学,评论朝政得失。许多在野士大夫“闻风响附”,一部分在朝官员也“遥相应和”。时人称之为东林党。东林党人为了挽救明王朝的危机,缓和阶级矛盾,要求改革朝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呼声。 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继位,改元天启。天启初东林党人受重用,分据首辅和吏、兵、礼、都察院等部院长官,势盛一时。此后宦官魏忠贤得势,他内结由校乳母客氏,外收东林党的反对派作羽翼,逐步形成了阉党。熹宗喜做木工,政事都交魏忠贤处理, 魏忠贤又掌握东厂,权势熏天。 1625年(天启五年),魏忠贤借辽东经略熊廷弼和巡抚王化贞失陷广宁事,诬陷熊廷弼曾贿赂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祈求减罪, 大兴冤狱, 不仅诏决熊廷弼,还将杨、左等人杖毙狱中,东林党人逮杀殆尽。明后期政治陷入极端黑暗腐败。无锡明东林书院遗址明末政治的极度腐败明代石刻·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像明代石刻·东林党领袖高攀龙像明熹宗坐像null  明代后期,地主阶级兼并土地更加疯狂,皇族的兼并手段更加凶狠。如万历时,神宗的皇庄占地214万余亩。 宗藩外戚庄田也急剧增多。潞王有赐田4万顷,福王赐田2万顷,蜀王一府占去成都平原最肥沃土地的70%。开封周王占了河南一半土地。熹宗时宦官头目魏忠贤兼并土地多达100万亩以上。 随着土地的高度集中,自耕农大规模破产,大批农民沦为佃户和奴仆。 皇室子孙到明末已达十数万,岁耗禄米倍于国赋岁供京师粮。而万历仅造定陵一项开支就相当于两年田赋收入。皇室耗费加上军费,明廷面临国库危机,便把负担转嫁民间。从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起, 明政府借口向辽东用兵,开始按亩加派 “辽饷”,前后三次增额。此后又加派剿饷、练饷,总称“三饷”。“三饷”的数额超过正常赋税一倍以上。剜肉补疮,民不堪命。 人祸加剧天灾,明后期水灾、蝗灾和瘟疫空前严重,从万历到崇祯的71年中,灾年有68年之多,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1587年(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民食草木”,富平、蒲城、同官各县“有以石为粮者”。 第二年,河南饥,“民相食”。 1590年(万历十八年),湖北麻城死于瘟疫和饥饿的有四万人。 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有人指出:数年来灾害不断,先秦晋,后河洛,继之齐、鲁、吴越、荆楚、三辅, 老百姓有的吃土,有的吃雁粪, “老弱填委沟壑,壮者辗转就食”。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即位时,整个社会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思宗尽管一上台就除掉魏忠贤,也颇想刷新政治,但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明王朝衰亡的大趋势已非他个人能够扭转。土地兼并的剧烈和赋税的加派明思宗坐像明代卖地契null农民大起义在陕西的爆发 1627年(天启七年),陕西灾荒严重,澄县知县张斗耀苛征暴敛,勒逼租税,农民无法负担,数百饥民在澄城起义,杀死知县,揭开了明末大起义的序幕。1628年,府谷王嘉胤、宜川王左桂、安塞高迎祥、汉南王大梁等相继起事,农民起义在陕西大部分地区迅速展开。参加者有驿卒、逃兵和大量饥民。李自成、张献忠分别于1629、1630年参加起义。 李自成(1606~1644),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务农为业,家境贫寒,从21岁开始充当驿卒。崇祯二年,明廷下令裁减驿站经费。作为驿站马夫的李自成被迫离开驿站,又因岁饥欠官钱无法偿还而被带枷示众。走投无路之下,他带领一批群众参加义军,号称“闯将”。 张献忠(1606~1646),字秉吾,号敬轩,延安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1630年,他发动米脂十八寨农民起义响应王嘉胤,自号“八大王”。 起义军初期数量虽多,但各自为战,分合无定,无统一领导。计有36营,20余万众,活动于陕西、山西、河北等省。由于力量分散,常被明军击败, 1631年(崇祯四年),明以洪承畴为三边总督,调集军队20多万,大规模围剿起义军,义军首领王嘉胤被叛徒所害,高迎祥率军突围,转战于豫西、湖广、四川等地, 队伍发展到120营,约50万人。1634年后,为粉碎明军进剿,农民军由陕西进入河南,向东南发展。其中一部由河南入安徽,占领明中都凤阳,毁掉了明朝皇帝的祖坟,使明廷大为震惊。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陕北榆林李自成行宫null 起义的低潮    起义军占领凤阳后不久,又大部转回河南,入陕西。1636年(崇祯九年)七月,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一战,高迎祥中了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埋伏,被捕牺牲。 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 转战于陕、甘、 川北一带。1638年,李自成接连遭到明军的伏击,伤亡惨重,只得退入陕、川、鄂接境地带山区待机再起。从1637年冬至1638年间,其他农民军也受到一些挫折,部分农民军领导人相继向明王朝投降。1638年四月,张献忠也在谷城接受招安。 起义虽然转入低潮,但各种矛盾非但没有缓和,反而随着“加派”增多和灾荒日益严重而更加尖锐化,更猛烈的风暴很快来临。李自成军使用过的马刀李自成使用过的马镫null  1639年五月,经过一年休整,张献忠于谷城再度起兵,明朝招抚政策宣告失败。1641年二月,张献忠陷襄阳,杀襄王朱翊铭,发库银十五万两赈济饥民,迫使杨嗣昌自杀, 把起义从低潮推向新的高潮。 1640年冬,李自成进入河南。时河南连年旱、蝗、瘟疫,赤地千里,各地民变纷起。李自成进入河南,明确提出了“均田免粮”的斗争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到处传唱着“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和“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歌谣。 1641年(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起义军攻破洛阳,杀福王朱常洵,发藩邸及大家巨室粮数万石、金钱数十万赈济饥民。这时,河南各地的起义军都先后接受了李自成的领导。群雄归附,势力日强。经过三围开封以及项城、襄城、朱仙镇、汝宁等几次大战役后,明军主力大部分被歼。而起义军却越来越强大,开始转入战略进攻。起义再度高涨李自成铸造的铜印: “工政府屯田清吏司契”李自成军使用的砚台null  1642年冬,李自成进军湖广,夺取了襄阳。 1643年三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并称“新顺王”,创立了新顺政权。 1643年八月, 明军出关入豫,阻击李自成。 十月,李自成攻破潼关,占领西安。 1644年(崇祯十七年)正月, 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建国号大顺,建元永昌。铸永昌钱,造《甲申历》,开科取士,进一步完备大顺中央政府机构。至此,大顺农民政权正式成立。 二月,李自成率部渡过黄河,攻克太原。接着,以摧枯拉朽之势, 连下大同、宣府,夺取居庸关、昌平,逼近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明王朝覆灭。  1643年五月,张献忠克武昌, 沉楚王朱华奎于江中。张献忠入驻楚王府,即“大西王”位, 十二月,张献忠弃长沙,进军四川。 到1644年十一月,张献忠在成都即帝位,国号大西,改元大顺,称成都为西京,造《通天历》,铸“大顺通宝”。大顺、大西政权的建立与明朝的灭亡北京景山崇祯帝自缢处大西政权“大顺通宝”大顺政权“永昌通宝”null 随着军事上的迅速胜利, 大顺政权领导者们产生了骄傲、麻痹思想。 大顺派降将唐通前去招抚屯兵山海关的明宁远总兵吴三桂, 但对于关内外可能出现的严重局面没有充分的重视与准备。 李自成派人前去招抚吴三桂时, 吴曾一度归附。但他最终由于大顺政权触犯了他的家庭等原因而转投清, 并请求多尔衮派兵入关。 清朝统治者也立即改变以往入关攻明的政策, 提出为明“复君父仇”的口号,拉拢汉族地主。 当李自成得知吴三挂拒绝投降的消息后, 遂于1644年四月十三日从北京亲自率军6万东征,至四月二十一日始抵山海关。当天两军于山海关附近激战,吴三桂已感不支。 第二天, 多尔衮率清军赶到,在两军均精疲力竭时突然参战,大顺军战败退回北京。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后, 吴三桂引清军进逼北京。京城内外,地主官僚们乘机进行破坏, 散布谣言,秘密策划应变。 大商人也举行罢市,抗拒大顺政权捐饷助饷的命令。 加上城内缺粮,米价腾贵。李自成面对这种局势,决定撤离北京。陈圆圆像李自成、张献忠的失败吴三桂像null 1644年六月,李自成率师至太原。七月,渡过黄河,进驻韩城,不久到达西安。十月,清军攻陷太原。第二年四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团练袭击,不幸遇难。 在镇压李自成起义军后,清军向四川大西政权进攻。这时,大西军既受四川地主豪绅武装的袭击,又受清军威胁,处境日艰。张献忠在镇压官绅地主叛乱时又滥杀无辜,使其在四川已无法立足。1646年秋,张献忠弃成都北上。十一月,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坡遭到清兵突然袭击,身亡兵败。 明末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的历史意义却很深远。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对中国下一阶段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明末农民起义军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均田”的斗争口号,把唐宋以来农民的平等要求,集中到土地问题上。明末农民战争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当时商品货币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民军提出“平买平卖”、“公平交易”,也反映了工商业者的利益和要求。李自成牺牲处: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李自成、张献忠的失败null皇帝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殿阁大学士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通政使司监察御史府县卫千户所百户所明朝主要统治机构布局简图明代北京城内各部位置图 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抗,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卷239null特务政治和廷杖  朱元璋最早的特务机构是军队中的‘“检校”,有四个头目。朱元璋说:“惟此数人,譬如恶犬,则人怕”。胡维庸案后,又设立锦衣卫,置锦衣卫指挥使和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处理皇帝交办的专案,有专门的法庭和秘密监狱,法司不能问。锦衣卫的刑法极为残酷。以后明朝皇帝继承了搞特务政治的风气,进一步发展出了由宦官掌管的东、西厂和内行厂,与锦衣卫合称“厂卫”,互为表里。 明太祖还实行廷杖制度,在殿上杖责大臣。他的侄儿大都督朱文正、工部尚书薛祥等都被杖死。永嘉侯朱亮祖父子则被鞭死。终明一代,廷杖作为慑服公卿、维护皇权的残酷手段,经常被滥用,使“天下莫不骇然”。 和特务政治相适应的是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和关卡制度,老百姓外出必须带“路引”,相当于身份证。由此严密控制流动人口。 特务和酷刑对明代政治产生了极恶劣的影响。明锦衣卫印明代通行驿站证明:驿符null朱元璋颁布的部分钦定学习文件大诰(刑法案例汇编)铁榜文臣戒录志戒录昭鉴录昭示奸党录醒贪简要录皇明祖训直解(申戒公侯)(历代诸王大臣大逆不道事)(汉唐大臣大逆不道事)(颁示警戒诸王)(胡维庸案汇编)(惩戒贪官)(颁示子孙、藩王、臣下)(对下层人民的口语化宣传)明凤阳皇陵前的石雕null明初名臣宋濂像 (宋)濂性誠謹,官內庭久,未嘗訐人過。……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 “誠然,卿不朕欺。” 《明史》卷128《宋濂傳》明初特务侦察无所不在 帝使畫工瞷(宋)訥圖其像,危坐有怒色。明日入對,帝問昨何怒。訥驚對曰:“諸生有趨踣者,碎茶器。臣愧失教,故自訟耳。且陛下何自知之?”帝出圖。訥頓首謝。 《明史》卷137《宋訥傳》 臨安錢宰子予,武肅王之裔,元末老儒也。高廟禮徴,同諸儒修纂尚書。會選《孟子節文》,公退,微吟曰:“四鼓鼕鼕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 察者以聞。 明日,文華燕畢,進諸儒而諭之曰:“昨日好詩,然曷嘗嫌汝?何不用‘憂’字?”宰等悚愧謝罪,未幾皆遣還。 葉盛《水東日記》卷4null明初分封北方出镇诸王图朱元璋朱标1太子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桂朱极朱权………………2345131417秦王晋王燕王周王代王肃王宁王明太祖部分皇子姓名、排行、封爵示意图朱元璋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为他生子的妃子中包括了蒙古、高丽等多个民族。分封于各地出镇者前后共24人。null山海关战役示意图null明后期官员编绘,进呈皇帝的《饥民图说》null1628~1644年明末农民战争形势发展图
本文档为【明朝的政治与经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92604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8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2-23
浏览量: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