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

举报
开通vip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报批稿) 20□□-□□-□□发布 20□□-□□-□□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目 次 1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工作程序 5 5 危害识别 5 6 暴露评估 7 7 毒性评估 8...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HJ □□□—20□□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报批稿) 20□□-□□-□□发布 20□□-□□-□□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目 次 1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工作程序 5 5 危害识别 5 6 暴露评估 7 7 毒性评估 8 8 风险表征 9 9 确定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 1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启动值 14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暴露评估推荐模式 23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污染物性质参数推荐值及外推模式 33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计算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值的推荐模式 37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不确定性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推荐模式 39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计算土壤限值的推荐模式 43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污染物扩散迁移推荐模式 48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最大浓度限值 50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风险评估模型参数推荐值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场地环境保护系列标准之一。 场地环境保护标准系列标准,包括下列4项标准: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技术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参加。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污染场地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和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的确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铅、放射性物质、致病性生物污染以及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5085.3 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 HJ □□□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HJ □□□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场地 site 某一地块范围内一定深度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本标准中的场地限指某一地块内一定深度的土壤和地下水。 3.2 关注污染物 contaminants of concern 根据场地环境调查结果,超过风险评估启动值,或根据场地利益相关方意见,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 3.3 暴露途径 exposure pathways 场地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污染物经一定的方式迁移达到并进入人体的过程。本标准中的暴露途径包括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以及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 3.4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 health risk assessment for contaminated sites 分析估算污染场地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污染物通过不同暴露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概率,计算基于风险的土壤限值以及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限值的过程。 3.5 住宅类用地 residential land 指以生活居住住宅用地为代表的用地类型,该用地方式下,一般儿童和成人的暴露时间长、暴露频率高,易于受到场地污染的危害。住宅类用地具体是指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也包括科教文卫、公共设施用地,如普通学校、医院、公园、绿地等。 3.6 工业及其他用地 industrial land 指以工业生产用地为典型代表的用地区域。该用地方式下,一般成人的暴露时间长、暴露频率高,易于受到场地污染危害。工业及其他用地具体是指工业生产场所、工业生产附属设施用地、物资储备场所、物资中转场所等,也包括商业、服务业和商场、超市等各类批发(零售)用地及其附属用地,宾馆、酒店等住宿餐饮用地,办公场所、金融活动等商务用地,洗车场、加油站、展览场馆等其他商服用地。 3.7 危害商 hazard quotient 污染物每日摄入剂量与参考剂量的比值,用来表征人体经单一途径暴露于非致癌污染物而受到危害的水平。 3.8 危害指数 hazard index 多种暴露途径或多种关注污染物对应的危害商值之和,用来表征人体经多个途径暴露于单一污染物或暴露于多种污染物而受到危害的水平。 3.9 可接受风险水平 acceptable risk level 包括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和非致癌效应可接受危害商值。对于单一关注污染物,本标准规定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为小于或等于10-6,可接受危害商值为小于或等于1。 3.10 不确定性分析 uncertainty analysis 包括风险贡献率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风险贡献率分析是指分析单一关注污染物经不同暴露途径引起致癌风险或危害商值所占百分比,以及不同关注污染物致癌风险和危害指数所占百分比。参数敏感性分析是指在其余参数值均固定,选定参数取值的增大或减小,对计算得到的风险值或土壤限值影响程度的分析。 3.11 土壤风险评估启动值 soil screening values 基于本标准规定的住宅类用地暴露情景、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10-6)和可接受危害商值(1),采用推荐风险评估方法计算的土壤中污染物浓度,用于确定是否启动污染场地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4 工作程序 根据场地环境调查的结果,结合附录A确定是否启动风险评估。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和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的确定。污染场地土壤健康风险评估程序如图4.1所示。 4.1 危害识别 根据场地环境调查获取的资料,结合场地土地的规划利用类型,明确污染场地的关注污染物、场地内污染物的浓度及空间分布和可能的敏感受体,如儿童、成人、地下水体等。 4.2 暴露评估 在危害识别的工作基础上,分析场地土壤中关注污染物进入并危害敏感受体的情景,确定场地土壤污染物对敏感人群的暴露途径,确定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模型和敏感人群的暴露模型,确定与场地污染状况、土壤性质、地下水特征、敏感人群和关注污染物性质等相关的模型参数值,计算敏感人群摄入来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物所对应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暴露量。 4.3 毒性评估 在危害识别的工作基础上,分析关注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包括致癌效应和非致癌效应,确定与关注污染物相关的的毒性参数,包括参考剂量、参考浓度、致癌斜率因子和单位致癌因子等。 4.4 风险表征 在暴露评估和毒性评估的工作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单一污染物经单一暴露途径的风险值、单一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的风险值、所有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的风险值;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包括对关注污染物经不同暴露途径产生健康风险的贡献率和关键参数取值的敏感性分析;根据需要进行风险的空间表征。 风险表征计算的风险值包括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值、所有关注污染物的总致癌风险值、单一污染物的危害商值和多个关注污染物的危害指数(非致癌风险值)。 4.5 修复建议目标值的确定 在风险表征的工作基础上,判断计算得到的风险值是否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未超过可接受风险,则结束风险评估工作;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则计算关注污染物基于致癌风险的修复限值和/或基于非致癌风险的修复限值;如暴露情景分析表明,污染场地土壤中的关注污染物可淋溶进入地下水,影响地下水环境质量,则计算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限值,进行关键参数取值的敏感性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建议目标值,应根据上述基于致癌风险的土壤限值、基于非致癌风险的土壤限值和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限值确定。 图4.1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程序与内容 5 危害识别 5.1 危害识别工作内容 危害识别的工作内容:收集场地环境调查资料、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和关注污染物。 5.2 资料收集 按照HJ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对场地进行污染识别,获得以下数据: 1)较为详尽的场地相关资料信息,如场地土地使用权及用途变更情况、与污染相关的人为活动、场地(及邻近地区)平面分布图、地表及地下设备设施和构筑物的分布等信息; 2)场地土壤等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浓度数据,尤其重要的是不同深度土壤污染物浓度等; 3)具有代表性的场地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分析数据,如土壤pH值、容重、有机碳含量、含水量、质地等; 4)场地(所在地)气候、水文、地质特征信息和数据,如地表年平均风速等; 5)场地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方式、人群及建筑物等相关信息。 5.3 确定土地利用方式 根据规划部门或评估委托方提供的信息,确定场地土地利用方式,并确定该土地利用方式下相应的敏感人群,如居住人群、从业人员等。 5.4 确定关注污染物 场地土壤或地下水样品中浓度超过附录A所列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启动值或GB/T 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或污染场地责任人、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等场地利益相关方一致认为应当进行评估的污染物,确定为关注污染物。 6 暴露评估 6.1 暴露评估工作内容 暴露评估的工作内容包括确定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人群对污染场地内关注污染物的暴露情景、主要暴露途径、关注污染物迁移模型和暴露评估模型、模型参数取值,以及计算敏感人群的暴露量。 6.2 分析暴露情景 6.2.1 暴露情景是指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场地污染物经由不同方式迁移并到达受体人群的情况。通过分析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暴露情景,可确定风险评估的主要暴露途径及受体人群。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人群的活动模式,本标准规定了敏感性用地方式(以住宅用地为代表)和非敏感性用地方式(以工业用地为代表)下的典型暴露情景。 6.2.2 住宅类用地方式下,人群可因不慎经口摄入污染土壤而暴露于污染物,可因皮肤接触污染土壤而暴露于污染物,也可因吸入室内和室外空气中的来自土壤的颗粒物暴露于污染物,如场地内污染物具有挥发性,人群还可因吸入室内和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的气态污染物而产生健康危害。住宅类用地方式下,儿童和成人均可能会长时间暴露于场地污染物而产生健康危害。对于污染物的致癌效应,健康危害无阈值浓度,考虑人群的终身暴露危害,一般根据儿童和成人期的暴露来评估污染物的终身致癌风险;对于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健康危害有阈值浓度,儿童体重较轻、暴露量较高,一般根据儿童期暴露来评估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 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居住区按照上述住宅用地方式进行暴露情景分析;幼儿园、学校、医院、养老院、游乐场和公园、绿化景观等用地,参照敏感性用地方式进行暴露情景分析。 6.2.3 工业等非敏感性用地方式下,人群同样可因不慎而经口摄入污染土壤而暴露于污染物,可因皮肤接触污染土壤而暴露于污染物,也可因吸入室内和室外空气中的来自土壤的颗粒物暴露于污染物,如场地内污染物具有挥发性,人群还可因吸入室内和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的气态污染物而产生健康危害。工业等非敏感性用地方式下,成人的暴露周期长、暴露频率高,一般根据成人期的暴露来评估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 工业生产场所、工业生产附属设施用地,物资储备和中转场所用地,按照上述非敏感性用地方式进行暴露情景分析;办公场所、金融活动等商务金融用地,商场超市等各类批发(零售)用地及其附属用地,宾馆、酒店等住宿餐饮用地,参照非敏感性用地方式进行暴露情景分析。 6.2.4 因故不能确定土地利用方式的,应参照住宅类用地方式进行暴露情景分析。 6.3 确定暴露途径 6.3.1 本标准规定了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饮用地下水共六种暴露途径。 6.3.2 特定用地方式下的主要暴露途径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风险评估模型参数应尽可能根据现场调查获得。场地及周边地区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的,应考虑饮用地下水的暴露风险,并将地下水作为保护目标之一。 6.4 计算住宅及公共用地土壤暴露量 6.4.1 经口摄入土壤途径 住宅类用地方式下,人体可经口摄入土壤,如食用粘附有土壤的食物等而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的推荐计算模式见附录B公式(B.1)和公式(B.2)。 6.4.2 皮肤接触土壤途径 住宅类用地方式下,人体可经皮肤直接接触、土壤尘附着于皮肤等途径而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皮肤接触土壤途径对应的土壤暴露量的推荐计算模式见附录B公式(B.3)和公式(B.6)。 6.4.3 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 住宅类用地方式下,人体可经呼吸吸入室内和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的颗粒物而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对应的土壤暴露量的推荐计算模式见附录B公式(B.7)和公式(B.8)。 6.4.4 吸入室外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住宅类用地方式下,人体呼吸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而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吸入室外空气对应的土壤和地下水暴露量的推荐模式分别见附录B公式(B.9)、公式(B.10)、公式(B.11)和公式(B.12)、公式(B.13)、公式(B.14)。 6.4.5 吸入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住宅类用地方式下,人体呼吸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而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吸入室内空气对应的土壤和地下水暴露量计算的推荐模式分别见附录B公式(B.15)、公式(B.16)和公式(B.17)、公式(B.18)。 6.4.6 饮用地下水途径 住宅类用地方式下,人体可经饮用场地及周边受到污染影响的地下水而暴露于污染物。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饮用地下水对应的暴露量的推荐计算模式见附录B公式(B.19)和公式(B.20)。 6.5 计算工业及其他用地土壤暴露量 6.5.1 经口摄入土壤途径 工业及其他用地方式下,人体可经口摄入土壤,如食用粘附有土壤的食物等而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经口摄入土壤途径对应的土壤暴露量的推荐计算模式见附录B公式(B.21)和公式(B.22)。 6.5.2 皮肤接触土壤途径 工业及其他用地方式下,人体可经皮肤直接接触、土壤尘附着于皮肤等而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皮肤接触土壤途径对应土壤暴露量的推荐计算模式见附录B公式(B.23)和公式(B.24)。 6.5.3 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 工业及其他用地方式下,人体可经呼吸吸入室内和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的颗粒物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对应土壤暴露量的推荐计算模式见附录B公式(B.25)和公式(B.26)。 6.5.4 吸入室外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工业及其他用地方式下,人体可经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途径而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吸入室外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对应土壤暴露量的推荐计算模式分别见附录B公式(B.27)、公式(B.28)、公式(B.29)和公式(B.30)、公式(B.31)、公式(B.32)。 6.5.5 吸入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工业及其他用地方式下,人体可经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途径而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吸入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对应土壤和地下水暴露量的推荐计算模式分别见附录B公式(B.33)、公式(B.34)和公式(B.35)、公式(B.36)。 6.5.6 饮用地下水途径 工业及其他用地方式下,人体可经饮用场地及周边受到污染影响的地下水而暴露于污染物。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饮用地下水对应的暴露量的推荐计算模式见附录B公式(B.37)和公式(B.38)。 7 毒性评估 7.1 毒性评估工作内容 毒性评估的工作内容包括分析关注污染物的健康效应(致癌和非致癌效应),确定污染物的毒性参数值。 7.2 污染物性质和毒性效应分析 主要包括关注污染物理化性质,污染物经不同途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质(致癌效应和/或非致癌效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机理以及剂量—效应关系。 7.3 确定污染物毒性参数 7.3.1 关注污染物呼吸吸入致癌斜率因子(SFi),优先根据附录C表C.1中的呼吸吸入单位致癌因子(URF)外推计算获得;呼吸吸入参考剂量(RfDi),优先根据表C.1中的呼吸吸入参考浓度(RfC)外推计算得到。用于外推获得SFi和RfDi的推荐模式见附录C公式(C.1)和公式(C.2)。对于有机污染物,如SFi和RfDi无法根据表C.1中的URF和RfC外推计算获得,可分别采用SFo和RfDo参数值,如SFo和RfDo无法获得,可分别采用SFi和RfDi参数值。 7.3.2 关注污染物皮肤接触致癌斜率系数(SFd),优先根据附录C表C.1中的经口摄入致癌斜率系数(SFo)外推计算获得;皮肤接触参考剂量(RfDd),优先根据表C.1中的经口摄入参考剂量(RfDo)外推计算获得。用于外推计算SFd和RfDd的推荐模式见附录C公式(C.3)和公式(C.4)计算。 7.3.3 部分污染物毒性参数和理化性质参数推荐值见本标准附录C。 8 风险表征 8.1 风险表征工作内容 风险表征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的计算、所有关注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计算、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的空间表征。 8.2 风险表征技术要求 8.2.1 风险表征应按照每个采样点样品中关注污染物分析浓度数据,计算致癌风险值和危害商值。如关注污染物的浓度数据呈正态分布,可根据所有采样点污染物浓度数据95%置信区间上限值计算致癌风险值和危害商值。 8.2.2 场地污染范围可根据致癌风险值和危害商值计算结果划定。计算得到的土壤中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值超过10-6或危害商值超过1的采样点,其代表的场地区域应划定为污染区。 8.3 计算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 8.3.1 单一污染物致癌风险 对于单一污染物,计算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和饮用地下水途径致癌风险的推荐模式,分别见附录D公式(D.1)、(D.2)、公式(D.3)、公式(D4)、公式(D.5)和公式(D.6)。计算单一土壤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致癌风险的推荐模式,见附录D公式(D.7)。 8.3.2 单一污染物非致癌危害商值 对于单一污染物,计算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非致癌危害商值的推荐模式,分别见附录D公式(D.8)、公式(D.9)、公式(D.10)、公式(D.11)、公式(D.12)和公式(D.13)。计算单一土壤污染物经所有途径非致癌危害商值的推荐模式,见附录D公式(D.14)计算。 8.3.3 所有污染物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指数 对于所有关注污染物,计算经所有途径致癌风险的推荐模式见附录D公式(D.15),计算经所有暴露途径非致癌危害指数的推荐模式,见附录D公式(D.16)。 8.4 不确定性分析 8.4.1 应分析造成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包括暴露情景假设、评估模式适用性、模型参数取值等多个方面。 8.4.2 暴露风险贡献率分析 单一污染物经不同暴露途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商值贡献率分析推荐模式,分别见附录E公式(E.1)和公式(E.2);不同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商值贡献率分析模式,分别见附录E公式(E.3)和公式(E.4)计算。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获得的百分比越大,表示特定暴露途径或特定污染物对于总风险值或危害指数的影响越大,可为制定污染场地风险管理或治理与修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提供重要的信息。 8.4.3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8.4.3.1 敏感参数确定原则 选定需要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参数(P)应是对风险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的参数,包括人群相关参数(体重、暴露周期、暴露频率等)、与暴露途径相关的参数(每日摄入土壤量、暴露皮肤表面积、皮肤表面土壤粘附系数、每日吸入空气体积、总悬浮颗粒物含量、室内地基厚度、室内空间体积与蒸气入渗面积比等)。单一暴露途径风险贡献率超过20%时,应进行人群相关参数和与该途径相关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8.4.3.2 敏感性分析方法 采用敏感性比例表征模型参数敏感性,即参数取值变动对模型计算风险值的影响程度。参数的敏感性比例越大,表示风险变化程度越大,该参数对风险计算的影响也越大。制定污染土壤风险管理对策时,应该关注对风险影响较大的敏感性参数。 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可用模型参数值的变化(从P1变化到P2)与致癌风险或非致癌危害商值(从X1变化到X2)发生变化的比值来表示。模型参数敏感性比例计算模式见附录E公式(E.5)。 选定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参数与风险值间不一定为线性相关,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时,应兼顾考虑参数的实际取值范围,进行小范围或大范围参数值变化分析。参数值小范围变化是指将参数值变动±5%;参数值大范围变化是指将参数值变动±50%,或取该参数的最大与最小可能数值。 9 确定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 9.1 主要工作内容 确定单一关注污染物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的工作内容包括:计算基于单一途径致癌风险的土壤限值,计算基于所有暴露途径致癌风险的土壤限值;计算基于单一途径非致癌风险的土壤限值,计算基于所有暴露途径非致癌风险的土壤限值;计算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限值;确定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 风险表征的结果表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超过10-6或危害商值超过1时,应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计算污染物的土壤限值,分析确定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如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未超过10-6或危害商值未超过1时,无须计算该污染物的土壤限值。 9.2 计算基于致癌风险的土壤限值 对于单一关注污染物,计算基于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气态污染物、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致癌风险的土壤限值的推荐模式,分别见附录F公式(F.1)、公式(F.2)、公式(F.3)、公式(F.4)和公式(F.5)。计算单一污染物基于上述所有途径致癌风险的土壤限值的推荐模式,见附录F公式(F.6)。 9.3 计算基于非致癌风险的土壤限值 对于单一污染物,计算基于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气态污染物、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的非致癌风险的土壤限值的推荐模式,分别见附录F公式(F.7)、公式(F.8)、公式(F.9)、公式(F.10)和公式(F.11)。计算单一污染物基于上述所有途径非致癌风险的土壤限值的推荐模式,见附录F公式(F.12)。 9.4 计算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限值 土壤中污染物可随淋溶水发生垂直迁移而进入地下水,影响地下水环境质量。污染场地所在地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时,应计算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限值。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限值以GB/T 14848为基准,推荐计算模式见附录F公式(F.13)。 9.5 分析确定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 9.5.1 比较经过上述计算得到的各关注污染物基于致癌风险的土壤限值、基于非致癌风险的土壤限值,选择较小值作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如场地及周边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或农业灌溉水源,则还应考虑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限值,提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 9.5.2 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是基于风险评估模型的计算值,一般应参照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实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直至按照相关环境保护标准进行监测后达到建议目标值。根据污染场地实际情况,如采取暴露途径阻断措施控制风险,而不是通过削减土壤中污染物浓度来削减场地污染风险,可适当调整上述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 9.5.3 确定土壤修复目标还应综合考虑修复技术、经济、时间等方面的可行性。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启动值 表A.1 土壤启动值 序号 污染物名称 污染物英文名 CAS编号 住宅类用地 土壤启动值 (mg·kg-1) 工业及其他用地 土壤启动值 (mg·kg-1) 一、金属及无机物* 1 锑 Antimony 7440-36-0 6.6 65 2 砷 Arsenic, inorganic 7440-38-2 a a 3 铍 Beryllium 7440-41-7 12 23 4 镉 Cadmium 7440-43-9 6.8 13 5 铬(三价) Chromium, III 16065-83-1 1000 e 2000 e 6 铬(六价) Chromium, VI 18540-29-9 2.4 4.6 7 钴 Cobalt 7440-48-4 a a 8 铜 Copper 7440-50-8 663 2000 e 9 铅 Lead 7439-92-1 400 g 800 g 10 汞(无机) Mercury, inorganic 5.0 49 11 镍 Nickel 7440-02-0 98 211 12 锡 Tin 7440-31-5 1000 e 2000 e 13 钒 Vanadium 1314-62-1 a A 14 锌 Zinc 7440-66-6 1000 e 2000 e 15 氰化物(自由态) Cyanide, free 57-12-5 332 c 50 c 16 氟化物(水溶态) Fluride, soluble 7782-41-4 992 c 1000 c 二、挥发性有机物 17 丙酮 Acetone 67-64-1 1000 e 2000 e 18 苯 Benzene 71-43-2 0.019 b 0.076 b 19 甲苯 Toluene 108-88-3 52 265 20 乙苯 Ethylbenzene 100-41-4 0.14 0.56 21 间二甲苯 Xylene, m- 108-38-3 14 68 22 邻二甲苯 Xylene, o- 95-47-6 15 77 23 对二甲苯 Xylene, p- 106-42-3 13 64 24 一溴二氯甲烷 Bromodichloromethane 75-27-4 0.016 b 0.064 b 25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 56-23-5 0.0012 b 0.0048 b 26 氯苯 Chlorobenzene 108-90-7 0.94 4.7 27 氯仿 (三氯甲烷) Chloroform 67-66-3 0.0025 b 0.010 b 28 氯甲烷 Chloromethane 74-87-3 0.078 0.39 29 二溴氯甲烷 Dibromochloromethane 124-48-1 0.075 0.29 30 1,4-二氯苯, Dichlorobenzen, 1,4- 106-46-7 0.096 0.38 31 1,1-二氯乙烷, Dichloroethane, 1,1- 75-34-3 0.035 b 0.14 32 1,2-二氯乙烷, Dichloroethane, 1,2- 107-06-2 0.0076 b 0.030 b 33 1,1-二氯乙烯 Dichloroethylene, 1,1- 75-35-4 0.16 0.78 34 1,2-顺式-二氯乙烯 Dichloroethylene, 1,2-cis- 156-59-2 0.16 0.82 35 1,2 -反式-二氯乙烯 Dichloroethylene, 1,2-trans- 156-60-5 0.14 0.71 36 二氯甲烷 Dichloromethane 75-09-2 84 313 37 1,2-二氯丙烷 Dichloropropane, 1,2- 78-87-5 0.0011 b 0.0044 b 38 硝基苯 Nitrobenzene 98-95-3 0.39 1.5 39 苯乙烯 Styrene 100-42-5 84 425 40 1,1,1,2-四氯乙烷 Tetrachloroethane, 1,1,1,2- 630-20-6 0.053 0.21 41 1,1,2,2-四氯乙烷 Tetrachloroethane, 1,1,2,2- 79-34-5 0.030 b 0.12 42 四氯乙烯 Tetrachloroethylene 127-18-4 0.0076 b 0.030 43 三氯乙烯 Trichloroethylene 79-01-6 0.024 b 0.10 44 1,1,2-三氯丙烷 Trichloropropane, 1,1,2- 598-77-6 0.35 1.8 45 1,2,3-三氯丙烷 Trichloropropane, 1,2,3- 96-18-4 0.00034 b 0.0013 b 46 1,1,1-三氯乙烷 Trichlorothane, 1,1,1- 71-55-6 7.0 35 47 1,1,2-三氯乙烷 Trichlorothane, 1,1,2- 79-00-5 0.032 b 0.13 48 氯乙烯 Vinyl chloride 75-01-4 0.0023 b 0.0091 b 三、半挥发性有机物 49 苊 Acenaphthene 83-32-9 141 d 141 d 50 蒽 Anthracene 120-12-7 5.2 d 5.2 d 51 苯并(a)蒽 Benzo(a)anthracene 56-55-3 0.63 1.8 52 苯并(a)芘 Benzo(a)pyrene 50-32-8 0.063 53 苯并(b)荧蒽 Benzo(b)fluoranthene 205-99-2 0.63 1.8 54 苯并(k)荧蒽 Benzo(k)fluoranthene 207-08-9 3.7 d 3.7 d 55 屈 Chrysene 218-01-9 2.8 d 2.8 56 二苯并(a, h)蒽 Dibenzo(a, h)anthracene 53-70-3 0.063 0.18 57 荧蒽 Fluoranthene 206-44-0 108 d 108 d 58 芴 Fluorene 86-73-7 126 d 126 d 59 茚并(1,2,3-cd)芘 Indeno(1,2,3-cd)pyrene 193-39-5 0.63 1.8 60 萘 Naphthalene 91-20-3 0.81 3.1 61 芘 Pyrene 129-00-0 55 d 55 d 62 艾氏剂 Aldrin 309-00-2 0.029 b 0.087 63 狄氏剂 Dieldrin 60-57-1 0.031 b 0.093 64 异狄氏剂 Endrin 72-20-8 4.0 18 d 65 氯丹 Chlorodane 57-74--9 1.6 5.4 66 滴滴滴 DDD 72-54-8 2.0 6.2 67 滴滴伊 DDE 72-55-9 1.4 4.4 68 滴滴涕 DDT 50-29-3 1.7 5.8 69 七氯 Heptachlor 76-44-8 0.11 0.32 70 α-六六六 Hexachloro cyclohexane, α- (α-HCH) 319-84-6 0.076 0.23 71 β-六六六 Hexachloro cyclohexane, β- (β-HCH) 319-85-7 0.27 0.82 72 γ-六六六 Hexachloro cyclohexane, γ- (γ-HCH, Lindane) 58-89-9 0.51 1.7 73 六氯苯 Hexachlorobenzene 118-74-1 0.028 b 0.11 74 灭蚁灵 Mirex 2385-85-5 0.027 b 0.081 75 毒杀芬 Toxphene 8001-35-2 0.45 1.4 76 多氯联苯(总量) PCBs (Aroclor 1221)   0.18 0.55 77 二噁英 Dioxin (HCDDs mixtures) 57653-85-7 0.000094 0.00032 78 苯胺 Aniline 62-53-3 6.3 31 79 溴仿 Bromoform 75-25-2 4.3 17 80 2-氯酚 Chlorophenol, 2- 95-57-8 7.0 36 81 4-甲酚, 对- Cresol, 4-, p- 106-44-5 64 483 82 3,3-二氯联苯胺 Dichlorobenzidine, 3,3- 91-94-1 1.1 3.3 83 2,4-二氯酚 Dichlorophenol, 2,4- 120-83-2 35 249 84 2,4-二硝基酚 Dinitrophenol, 2,4- 51-28-5 20 135 85 2,4-二硝基甲苯 Dinitrotoluene, 2,4- 121-14-2 1.6 4.8 86 六氯环戊二烯 Hexachlorocyclopentadiene 77-47-4 1.8 8.8 87 五氯酚 Pentachlorophenol 87-86-5 3.1 88 苯酚 Phenol 108-95-2 1000 e 2000 e 89 2,4,5-三氯酚 Trichlorophenol, 2,4,5- 95-95-4 1000 e 2000 e 90 2,4,6-三氯酚 Trichlorophenol, 2,4,6- 88-06-2 12 43 91 阿特拉津 Atrazine 1912-24-9 2.1 6.5 92 敌敌畏 Dichlorvos 62-73-7 1.7 5.1 93 乐果 Dimethoate 60-51-5 2.7 21 94 硫丹 Endosulfan 115-29-7 6.5 d 6.5 d 95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Bis(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 117-81-7 3.5 11 96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 Butyl benzyl phthalate, BBP 85-68-7 259 783 97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Diethyl phthalate, DEP 84-66-2 1000 e 1938 d 98 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 Di-n-octyl phthalate, DnOP 117-84-0 1000 e 2000 e 99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i-n-butyl phthalate, DnBP 84-74-2 266 2000 e 四、其他 100 石棉 Asbestos 1332-21-4 100 g 100 g a:根据推荐模型和参数值计算的启动值可能低于环境背景值,应按照HJ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开展具体场地土壤的本底调查,根据土壤本底值启动风险评估; b:根据推荐模型和参数值计算的启动值可能低于实验室方法检测限,检出该污染物时启动风险评估; c:根据推荐模型和参数值计算的启动值可能高于危险废物浸出判别标准值,根据危险废物浸出标准值和浸提液固比(10:1)确定启动值; d:根据污染物在土壤中达到吸附平衡时的浓度(饱和浓度),确定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启动值; e:考虑到对土壤可持续利用功能的保护(如植物生长等),住宅类用地启动值采用封顶值1000 mg·kg-1,工业及其他用地启动值采用封顶值2000 mg·kg-1; f:多氯联苯(总量)启动值根据Aroclor 1221的计算限值确定,二恶英(总量)启动值根据六氯二苯并二恶英总量的计算限值确定; g:铅和石棉的启动值根据专家判断暂定。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暴露评估推荐模式 B.1 住宅类用地暴露评估模型 B1.1 经口摄入土壤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身危害。经口摄入土壤途径对应的土壤暴露量采用公式(B.1)计算: ……………(B.1) 公式(B.1)中: OISERca -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土壤·kg-1体重·d-1; OSIRc -儿童每日摄入土壤量,mg·d-1;推荐值见表H.1; OSIRa -成人每日摄入土壤量,mg·d-1;推荐值见表H.1; EDc -儿童暴露周期,a;推荐值见表H.1; EDa -成人暴露周期,a;推荐值见表H.1; EFc -儿童暴露频率,d·a-1;推荐值见表H.1; EFa -成人暴露频率,d·a-1;推荐值见表H.1; BWc -儿童体重,kg,推荐值见表H.1; BWa -成人体重,kg,推荐值见表H.1; ABSo -经口摄入吸收效率因子,无量纲;推荐值见表H.1; ATca -致癌效应平均时间,d;推荐值见表H.1。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暴露受到的危害。经口摄入土壤途径对应的土壤暴露量采用公式(B.2)计算: ……………(B.2) 公式(B.2)中: OISERnc -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kg土壤·kg-1体重·d-1; ATnc -非致癌效应平均时间,d;推荐值见表H.1。 公式(B.2)中EDc、EFc、BWc和ABSo的参数含义见公式(B.1)。 B1.2 皮肤接触土壤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身危害。皮肤接触土壤途径对应的土壤暴露量采用公式(B.3)计算: ……………(B.3) 公式(B.3)中: DCSERca -皮肤接触途径的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土壤·kg-1体重·d-1; SAEc -儿童暴露皮肤表面积,cm2; SAEa -成人暴露皮肤表面积,cm2; SSARc -儿童皮肤表面土壤粘附系数,mg·cm-2;推荐值见表H.1; SSARa -成人皮肤表面土壤粘附系数,mg·cm-2;推荐值见表H.1; ABSd -皮肤接触吸收效率因子,无量纲;取值见附录C; Ev -每日皮肤接触事件频率,次·d-1;推荐值见表H.1; 公式(B.3)中EFc、EDc、BWc、EFa、EDa、BWa和ATc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B.1),SAEc和SAEa的参数值分别采用公式(B.4)和公式(B.5)计算: ………………(B.4) ………………(B.5) 公式(B.4)和公式(B.5)中: Hc -儿童平均身高,cm, 推荐值见表H.1; Ha -成人平均身高,cm;推荐值见表H.1; SERc -儿童暴露皮肤所占面积比,无量纲,推荐值见表H.1; SERa -成人暴露皮肤所占面积比,无量纲;推荐值见表H.1; 公式(B.4)和公式(B.5)中BWc和BW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B.1)。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暴露受到的危害。皮肤接触土壤途径对应的土壤暴露量采用公式(B.6)计算: ……………(B.6) 公式(B.6)中: DCSERnc -皮肤接触的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kg土壤·kg-1体重·d-1; 公式(B.6)中SAEc、SSARc、Ev和ABSd的参数含义见公式(B.3),EFc、EDc和BW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B.1),ATn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B.2)。 B1.3 吸入土壤颗粒物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身危害。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对应的土壤暴露量采用公式(B.7)计算: …(B.7) 公式(B.7)中: PISERca -吸入土壤颗粒物的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土壤·kg-1体重·d-1; PM10 -空气中可吸入浮颗粒物含量,mg·m-3;推荐值见表H.1; DAIRa -成人每日空气呼吸量,m3·d-1;推荐值见表H.1; DAIRc -儿童每日空气呼吸量,m3·d-1;推荐值见表H.1; PIAF -吸入土壤颗粒物在体内滞留比例,无量纲;推荐值见表H.1; fspi -室内空气中来自土壤的颗粒物所占比例,无量纲;推荐值见表H.1; fspo -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的颗粒物所占比例,无量纲;推荐值见表H.1; EFIa -成人的室内暴露频率,d·a-1;推荐值见表H.1; EFIc -儿童的室内暴露频率,d·a-1;推荐值见表H.1; EFOa -成人的室外暴露频率,d·a-1;推荐值见表H.1; EFOc -儿童的室外暴露频率,d·a-1;推荐值见表H.1; 公式(B.7)中EDc、BWc、EDa、Bwa和ATc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B.1)。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暴露受到的危害。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对应的土壤暴露量采用公式(B.8)计算: …(B.8) 公式(B.8)中: PISERnc -吸入土壤颗粒物的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kg土壤·kg-1体重·d-1; 公式(B.8)中PM10、DAIRc、fspo、fspi、EFOc、EFIc和PIAF的参数含义见公式(B.7),EDc、BWc、EDa、BW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B.1),ATn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B.2)。 B1.4 吸入室外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身危害。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场地表层土壤、下层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土壤和地下水暴露量,分别采用公式(B.9)、公式(B.10)和公式(B.11)计算: …(B.9) …(B.10) …(B.11) 公式(B.9)、公式(B.10)和公式(B.11)中: IoVERca1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表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土壤·kg-1·体重·d-1; IoVERca2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土壤·kg-1·体重·d-1; IoVERca3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致癌效应),L地下水·kg-1体重·d-1; VFsuroa -表层土壤中污染物挥发对应的室外空气中的土壤含量,kg·m-3;根据附录G公式(G.10)计算; VFsuboa -下层土壤中污染物挥发对应的室外空气中的土壤含量,kg·m-3;根据附录G公式(G.12)计算; VFgwoa -地下水中污染物挥发对应的室外空气中的地下水含量,L·m-3;根据附录G公式(G.13)计算。 公式(B.9)、公式(B.10)和公式(B.11)中,DAIRc、DAIRa、EFOc、EFOa、EFIc和EFI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B.7),EDc、BWc、EDa、BWa、ATc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B.1)。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暴露受到的危害。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场地表层土壤、下层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土壤和地下水暴露量,分别采用公式(B.12)、公式(B.13)和公式(B.14)计算: ………………(B.12) ………………(B.13) ………………(B.14) 公式(B.12)、公式(B.13)和公式(B.14)中: IoVERnc1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表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kg土壤·kg-1·体重·d-1; IoVERnc2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kg土壤·kg-1·体重·d-1; IoVERnc3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非致癌效应),L地下水·kg-1·体重·d-1。 公式(B.12)、公式(B.13)和公式(B.14)中VFsuroa、VFsuboa和VFgwoa的参数含义分别见公式(B.9)、公式(B.10)和公式(B.11),DAIRc和EFO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B.7),ATnc的含义见公式(B.2),EDc和BW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B.1)。 B1.5 吸入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身危害。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土壤和地下水暴露量,分别采用公式(B.15)和公式(B.16)计算: …(B.15) …(B.16) 公式(B.15)和公式(B.16)中: IiVERca1 -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土壤·kg-1·体重·d-1; IiVERca2 -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致癌效应),L地下水·kg-1·体重·d-1; VFsubia -下层土壤中污染物挥发对应的室内空气中的土壤含量,kg·m-3;根据附录G公式(G.14)计算; VFgwia -地下水中污染物挥发对应的室内空气中的地下水含量,L·m-3;根据附录G公式(G.15)计算。 公式(B.15)和公式(B.16)中EFOc、EFOa、EFIc、EFIa、DAIRc和DAIR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B.7),EDc、BWc、EDa、BWa、ATc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B.1)。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暴露受到的危害。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土壤和地下水暴露量,分别采用公式(B.17)和公式(B.18)计算: ………………(B.17) ………………(B.18) 公式(B.17)和公式(B.18)中: IiVER
本文档为【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368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53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3-02-21
浏览量: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