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的互文性阐释

论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的互文性阐释

举报
开通vip

论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的互文性阐释 论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的互文性阐释 刘 怡 [摘要]18 世纪英国特殊的文化土壤催生了建筑与文学中的哥特趣味,而哥特小说的兴起也受到来自建筑的诸 多影响,并将建筑内化为自身独特的结构模式。本文运用互文性理论将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加以并置,考察文 学对建筑的吸纳与改造以及建筑在文本意义生产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并进一步阐释建筑所蕴含的浪漫主义精 神与艺术格调何以在文学中得以呼应。 [关键词]哥特建筑;哥特小说;互文性 中图分类号:I106.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12)02—0180...

论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的互文性阐释
论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的互文性阐释 刘 怡 [摘要]18 世纪英国特殊的文化土壤催生了建筑与文学中的哥特趣味,而哥特小说的兴起也受到来自建筑的诸 多影响,并将建筑内化为自身独特的结构模式。本文运用互文性理论将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加以并置,考察文 学对建筑的吸纳与改造以及建筑在文本意义生产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并进一步阐释建筑所蕴含的浪漫主义精 神与艺术格调何以在文学中得以呼应。 [关键词]哥特建筑;哥特小说;互文性 中图分类号:I106.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12)02—0180—05 作者简介:刘怡(1976 -),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 向:比较文学、英美文学。四川 成都 610064 “哥特”(gothic)是一个极具文化内涵,并对西 方的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社会风尚产生深远影响 的概念,同时它又是一个通行于不同领域的专用 术语:在史学中,“哥特”与参与摧毁罗马帝国的北 方日耳曼民族相关;在美术领域,“哥特”通常用于 指称继罗马式风格(Romanesque)之后的中世纪艺 术。哥特艺术首先在建筑方面是引人注目的。这 种盛行于欧洲 12 世纪至 15 世纪的建筑形式在文 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看来由洗劫罗马 的蛮族哥特人所引入,因此将其命名为“哥特式”, 即一种摧残文明并与古典主义风格相对立的野蛮 形式。建筑风格所内涵的文化格调在音乐、绘画 和文学中获得了延伸和隐含的意义。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在欧洲广为流行的“哥特小说”将大量 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罪恶以及中世纪 传奇等元素融入新兴的小说形式,迎合了社会转 型时期新的文化需求。而哥特小说兴起之时恰逢 哥特建筑在英国复兴之际,建筑中的哥特趣味与 小说的格调相映成趣,为文学与非文学形式之间 的互文性阐释提供了理想范本。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这一概念最早由法 国文学理论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 va)在 1969 年出版的《符号学》(Semiotic)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 运用,后经罗兰·巴特 (Roland Barthes)、雅克· 德里达 (Jacques Derrida)、热拉尔 · 热奈特 (Gérard Genette)等众多理论家的阐发,发展为一 种颇具活力的文学理论。对互文性的界定有狭义 与广义之分,前者指一个文本的可论证的存在与 该文本中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而后者泛指文 本与赋予该文本意义的一切知识、代码和表意实 践之总和的关系,它表明任何文本都可借助文化 中的解释工具来予以考察。互文性理论消解了文 本的自律与自足,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存,并将 文本概念拓展到服饰、饮食、音乐、绘画、建筑等一 切非语言文化形式。它使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不再 拘泥于该学科自身体系之内,而是在文学与其他 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寻求新的意义生产。本 文将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作为文化网络中的异质 文本加以并置,分析建筑对文学施以的影响,文学 对建筑的吸纳与改造以及二者在美学层面上的共 性。具体而言,对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的互文性 阅读在以下多重层面上得以展开,二者的互文张 力源于某种特殊的历史机缘也基于彼此内在的审 美一致性。 一、哥特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奠定的关于“哥特”的价值评 判,一直延续到 17、18 世纪。附加在“哥特”概念 上的负面意义也蔓延到建筑之外。在漫长的历史 时期,“哥特”在艺术与文学等领域基本上被视为 一种野蛮、古怪、缺乏品位的风格。而 18 世纪中 后期欧洲社会尤其是英国在政治思想、文化观念 以及审美旨趣上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导致了对待 哥特截然不同的态度,这种变化根本上由方兴未 艾的浪漫主义所激发。浪漫主义对中世纪充满诗 意的想象在中世纪传奇与建筑中找到了理想载 体。理查德·赫德(Richard Hurd)的《关于骑士制 度与传奇的信札》(Letters on Chivalry and Ro- mance)率先肯定了中世纪文化与文学之价值,并 将一种历史主义批评观引入对建筑的评价,他写 道:“当建筑师以希腊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去衡量哥特结构时, 他所见到的无非是畸形。而哥特建筑自有其规则 与尺度,依照自身的法则,哥特建筑与希腊建筑皆 有各自的优点。”[1](P. 296)赫德的审美相对论使哥特 风格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禁锢,获得了一种审美独 立性。而同一时期对“自然”这一概念的重新界定 以及“如画”(Picturesque)与“崇高”(Sublime)美 学思想的兴起与流行,使哥特风格再度受到推崇。 此外,哥特一词的民族学起源与英国议会体制的 历史形成相关,导致其美学风格在 17、18 世纪享 有某种政治上的优势。诸多观念与思想的相互作 用最终促成了哥特风格在英国的复兴。这场如火 如荼的文化运动最初以浮夸的方式在贵族乡绅们 追奇猎艳的园林、别墅中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是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的“草莓山 庄”(Strawberry Hill)。草莓山庄的重要性在于它 不仅是第一座完整意义上复兴的哥特建筑,也是 孕育第一部哥特小说———《奥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的摇篮。这种并非偶然的巧合见 证了建筑中的哥特趣味何以迁移到文学。 霍勒斯·沃波尔是乔治二世时代的著名政治 家罗伯特·沃波尔之子。18 世纪 40 年代末沃波 尔开始对其私宅草莓山庄进行哥特式改造。他为 草莓山庄架设了城垛与塔楼并将知名哥特教堂与 修道院的的局部复制到草莓山庄的各个部分。他 的壁炉台参照了大教堂中主教和国王的墓碑,天 花板模仿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亨利七世礼拜堂的扇 形拱顶,藏书室的书架则仿照了哥特教堂的火焰 式尖拱。沃波尔还安置了许多彩色玻璃花窗,从 而将“修道院和教堂的黑暗阴郁引入日常居 所。”[2](P. 239)沃波尔对哥特装饰的喜爱远远超过了 对其结构的关注,草莓山庄的许多房间布满了繁 复的哥特式花叶雕饰,陈列着哥特风格的家具以 及不计其数的中世纪古物。尽管沃波尔将草莓山 庄称为“我祖先的城堡”,但这座城堡俨然是披上 哥特华丽外衣的时髦别墅,完全没有中世纪城堡 的朴实与节制。不过正是草莓山庄浮华夸张、梦 幻般的场景激发了《奥特朗托城堡》的创作。《奥 特朗托城堡》讲述了篡位者曼弗雷德为保全奥特 朗托城堡所有权而实施的邪恶行径以及城堡最终 归属其合法继承者的故事。该小说将充满奇幻的 中世纪传奇文学与现代小说相结合,开创了哥特 这一新型文类。而“哥特小说”这一称谓也得名于 小说的副标题———“一个哥特故事”。 《奥特朗托城堡》的创作与作者的哥特城堡不 无关联。1765 年,沃波尔在写给威廉·科尔(Wil- liam Cole)牧师的信中写道:“我希望您对我和草 莓山庄的偏爱能使您原谅这部小说的粗野。您甚 至会发现书中某些特征使你想到我的草莓山庄。 当您读到那幅画像离开画框的时候,难道没想起 我的画廊里有幅身穿白色套服的福克兰勋爵的肖 像吗?我可以向您坦言,那就是这部小说的由来。 去年 6 月初,我做了一个梦,早上醒来,还能回忆 起梦中的情景,仿佛自己正置身于一个古老城堡 (像我这样头脑中充满哥特故事的人,有这样的梦 境是很自然的) ,而且看见在宽大楼梯的最高层栏 杆上有一只披着盔甲的巨手。于是,晚上我坐下 来开始写作……”[2](P. 65)此段话清楚表明《奥特朗 托城堡》同草莓山庄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 创作小说的灵感来自草莓山庄;其二,小说中的诸 多场景、意象在草莓山庄中皆可找到实证。W. S. 刘易斯在《草莓山庄的诞生》(“The Genesis of Strawberry Hill”)一文中还将奥特朗托城堡与 1781 年出版的草莓山庄的平面结构图相对照,详细比 对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居室与草莓山庄各房间的 对应,以及小说故事场景的转换在草莓山庄结构 布局上的呼应,由此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了小说中的奥特朗托城 堡即沃波尔的草莓山庄。 草莓山庄与《奥特朗托城堡》的因果并置,进 一步强化了 18 世纪后期加载在“哥特”符号上的 颠覆性意义。草莓山庄将最具中世纪特征的哥特 元素融为一体,用砖石复活了一个奇异、浪漫的哥 特时代。而《奥特朗托城堡》同样以神秘古堡、专 制暴君、威武骑士、幽灵鬼怪复制了一个假想的中 世纪。建筑与文学都通过时空的异位在中世纪文 化中找到了颠覆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与理性规约的 理想途径。建筑上,繁复、夸张、缺乏对称的哥特 风格与崇尚简约、强调比例与均衡的古典主义原 则相对立;而文学上,离奇怪诞、阴暗恐怖的场景 与情节以及传奇所特有的夸张激情和大胆想象与 充满理性明朗的现实主义风格相对立。因此无论 181外国文学 是建筑中的哥特风格还是文学中的哥特趣味都秉 承了强烈的非古典主义美学精神,它代表了新兴 的浪漫主义思潮对新古典主义的反驳。可见,哥 特建筑的复兴与哥特小说的兴起乃同一思潮与审 美观念之使然,并体现了相同的审美诉求与价值 取向。正是这一历史的特殊性构成了哥特建筑与 哥特小说互文并置的基础与前提。 二、哥特小说中的建筑之维 当沃波尔将建筑上的哥特趣味引入文学时, 也无意间开创了一种以建筑场景为核心的叙事方 式,即把建筑由背景推向前台,使之成为文学关注 的焦点。小说《奥特朗托城堡》不仅以建筑命名, 而且正如德文德拉·瓦尔马(Devendra P. Varma) 所言:“城堡乃是书中真正的主人公。所有的行动 都以它为中心而展开。”[3](P. 57)继沃波尔之后不计 其数的哥特小说以“城堡”、“修道院”或“教堂”为 标题,这些虚构的建筑逐渐成为哥特小说的显著 标志和有机部分。事实上,对那个时代的读者而 言,“哥特小说就等同于发生在哥特建筑中的故 事”[4](P. 24)。然而小说中的建筑虽保留了哥特风 格的某些典型特征,却失去了作为基督教精神圣 殿的光环。小说家吸纳了文艺复兴时期对待哥特 的鄙夷态度,将其变形为阴暗、恐怖、幽灵出没的 古堡和摇摇欲坠的修道院。这些建筑作为中世纪 野蛮与迷信、专制与恐怖的化身,成为小说家表征 当下意识形态斗争的有效工具。 城堡是哥特小说中的典型意象,其雏形在《奥 特朗托城堡》中已初步确立。尽管沃波尔对奥特 朗托城堡未作细节性的描述,却突出强调了位于 城堡底部那迷宫般繁复的神秘通道。也恰恰是这 个假想的阴暗、隐蔽、机关重重、神秘恐怖的空间, 经由后世作家克拉拉·里夫(Clara Reeve)、索菲 亚·李(Sophia Lee)、夏洛特·史密斯(Charlotte Smith)、安·拉德克利夫(Ann Radcliffe)等人的不 断完善,逐渐以固定的形式保持下来。这些空间 意象在哥特小说中被机械而夸张地复制并最终发 展为此类小说独特的结构模式。哥特小说的典型 情节往往涉及一位天真无邪的少女受邪恶男性长 者之迫害被囚禁于某一古老建筑之中。而建筑以 及女主人公困于其间的经历构成了小说的核心部 分。 18 世纪 90 年代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哥特女作 家安·拉德克利夫在其代表作《尤道弗的神秘》 (The Mysteries of Udolpho)便讲述了发生在 16 世 纪末一位法国没落贵族少女艾米丽的传奇经历。 艾米丽的父母因病早亡,由姑母莎朗夫人监护。 愚蠢而虚荣的莎朗夫人嫁给了阴险专横的意大利 人蒙托尼。此人嗜赌成性,欠下大笔债务,他试图 通过婚姻霸占艾米丽与姑母在法国的财产。为 此,他将姑侄二人挟持并囚禁在意大利的古老城 堡———尤道弗。莎朗夫人因拒绝签订财产转让契 约而被折磨至死,而艾米丽则被城堡中种种恐怖 与神秘所恐吓。历尽劫难,艾米丽终于逃出魔掌, 重返家园。在长达 700 多页的小说中,有 200 多 页的篇幅描述了艾米丽囚禁在尤道弗的经历。尤 道弗这座位于深山峭壁之上的哥特古堡构成了小 说的黑暗心脏,它那高耸的塔楼、厚重的墙门、错 综盘杂的楼梯、暗道以及无数房门紧锁的密室,构 建了一个混乱无序却又被专制暴力所控制的中 心。而拉德克利夫对尤道弗城堡极富想象力的描 述,使其成为哥特小说中建筑模式化表征的范本。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的小说市场上充斥着 此类关于幽灵古堡的哥特小说。而哥特小说的流 行与逐渐壮大的女性阅读群体不无关联,也正是 在这一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价值观通过美化的“家 园”不断得以强化与宣扬。小说中的城堡是哥特 式的,其特征可概括为:庞大、荒凉、阴暗、恐怖,它 与资产阶级所标榜的舒适、温馨、井然有序的理想 家园完全背离,然而哥特小说家却看到了二者的 相似之处,并运用疏离的技巧借幻想中的哥特城 堡来置换资产阶级所谓的理想家园,从而戏剧化 地揭示了 18 世纪丧失经济生产能力,依附于丈夫 或父亲的中产阶级女性美其名曰受到家园保护实 则饱受剥削与压迫的真实生存境遇。城堡的结构 事实上模拟了父权制的文化秩序,正如安妮·威 廉姆斯(Anne Williams)在《黑暗艺术:哥特诗学》 (Art of Darkness:A Poetics of Gothic)中指出的: “城堡的结构既体现了公开性也具有隐蔽性。城 堡的墙体、塔楼、壁垒暗示了外部身份、权力中心 和意识层面;而地牢、阁楼、密室以及阴暗、隐蔽的 通道则影射了文化塑造的女性、性、母性以及无意 识。城堡的公开身份覆盖并组构其隐蔽身份,它 设立的法则约束并统治着处于暗处的女性他者 ……城堡的结构事实上体现了文化秩序的构建原 则。”[5](P. 43) 城堡在小说中被赋予了深层的象征意义,建 筑的表意功能在文学中得以深化。18 世纪哥特小 说中的这些建筑构成了独具魅力的“哥特”空间, 28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2 期 它们不仅是故事发生的核心场景,也是推动叙事 的关键,并为整个小说奠定了阴暗、恐怖的黑色基 调。哥特建筑在哥特小说中具有如此举足轻重的 作用,一旦缺失,“整个哥特传奇的构架便丧失了 赖以存在的基础和主导氛围。”[6](P. 7)建筑与文学 如此紧密的依存为论证二者的互文性提供了充分 的论据。 三、小说与建筑的“哥特”之本 建筑在小说中获得了新的表现通道与深层寓 意,小说也因建筑而发展出独特的结构模式与美 学基调。而当我们把现实中的建筑文本化,并与 小说文本平行观之,我们发现文学文本的艺术表 现力在建筑文本中得到了呼应,它表明附加在小 说与建筑上的“哥特式”标识语具有内在的合理 性。这种合理性基于哥特建筑与哥特文学在美学 层面上的默契,正如琳达·拜尔·贝伦鲍姆(Linda Bayer - Berenbaum)在《哥特想象:哥特文学与艺 术的扩展》(The Gothic Imagination:Expansion in Gothic Literature and Art)中明确指出的,建筑艺术 与文学艺术中的哥特主义传达了相同的美学与哲 学观念。二者所运用的哥特手法也是一致 的。[7](P. 47)而这种共性源于二者本质上所彰显的 浪漫主义精神气象与审美诉求。黑格尔在《美学》 中直接将哥特建筑纳入浪漫型艺术,而哥特小说 由浪漫主义思潮所滋养,并享有“黑色浪漫主义文 学”之称。 哥特建筑中的浪漫主义在英国艺术批评家约 翰· 罗斯金(John Ruskin)的论著《威尼斯之石》 (The Stones of Venice)中得以具体阐释。罗斯金 抛开时代与地域的差异,将哥特建筑的本质特征 归纳为以下六点:原始粗野(Savageness)、千变万 化(Changefulness)、自然主义 (Naturalism)、离奇 怪诞 (Grotesqueness)、强劲刚直 (Rigidity)与繁复 丰盈(Redundance)。[8](P. 155)这些风格要素与孕育 它们的文化观念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哥特的浪漫 主义灵魂。哥特建筑在起源上误为北方蛮族哥特 人所建,因而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打上了野蛮与 粗鄙的烙印。而罗斯金也的确在哥特风格中感受 到了日耳曼民族的粗放与坚定。哥特建筑上那些 比例失调、刻板生硬的人物雕像以及形形色色、面 目狰狞、人兽杂糅的怪物,体现了北方工匠不受约 束的、充满原始野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而这也正 是浪漫主义所追求的狂放不羁的艺术表达。此 外,哥特建筑不拘一格、千变万化的尖拱、立柱、花 窗以及千姿百态、交错盘绕的花叶雕饰满足了浪 漫主义对自然丰盈多变的模仿。不过,哥特建筑 最显要的特征乃是它在垂直向度上无限升腾的精 神气象。教堂所有的立柱无论大小,拔地而起,交 汇于令人目眩的高度。向上飞升的运动在教堂的 外部被一种更为宏大的机械力所复制。飞扶壁以 及层层叠叠的尖塔把成千上万的动力引向同一个 目标,它与重力相对抗,似要彻底挣脱它的羁绊。 而巨幅玻璃彩窗进一步消解了墙体的滞重并使石 材精神化。整个哥特建筑体现了浪漫主义对超凡 力量与精神意志的高度崇拜以及无限精神对有限 物质的超越。而超凡的力量只有在运动中、在强 烈的对立冲突中才能得以表达。哥特建筑在长、 宽、高等方面的比例差异以及在垂直与纵深维度 上的尖锐对立营造了极不平衡的空间效果。除此 以外,哥特建筑形式上的富丽、纤巧、大胆、怪异恰 好满足了病态幻想与极端情绪的需求,它与规整、 对称的古典建筑带给人的静穆与宁静完全不同。 正如德国艺术评论家卡尔· 舍费勒(Karl Schef- fler)所指出的,哥特创造了在所有层面上都在骚 动、挣扎的形式,这种极富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动态 形式与古希腊注重规则与秩序的静态艺术形式构 成了艺术史中恒久的两极对立模式。[9](P. 12)哥特 风格事实上作为浪漫主义艺术的极致形式代表了 艺术领域突破传统古典规则与范式的革命性力 量。 哥特建筑中的浪漫主义在文学中以更为夸张 的方式得以贯穿。哥特小说无论在场景、人物、情 节还是主题方面都体现了浪漫主义所强调的诸多 特征。哥特小说家往往将故事场景设置在被迷信 所笼罩的中世纪或充满异域情调的东方国度,这 种时空上的疏离将现实生活陌生化并使离奇怪 诞、神秘超常的人物与事件堂皇登场。那些中世 纪的神话民谣、骑士传奇、幽灵古堡、妖魔鬼怪极 大挑战了现实的平淡与平庸。在人物刻画上,哥 特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往往被模式化表征为冷酷、 执拗、残暴的哥特式恶棍,他们拥有强烈的自我意 识,意志坚定且不择手段,但在面对阻力时又表现 出极度的狂躁不安甚至歇斯底里。这些人物被赋 予了浪漫型人物所具有的主体意识与分裂灵魂, 他们质疑自身的行为也探索内心隐蔽的欲望与动 机。在主题方面,哥特小说呈现了一个阴暗、恐 怖、病态的梦魇世界,它总是着力表现消极的、反 面的、非理性的与不道德的,并通过善与恶、美与 381外国文学 丑、生与死、光明与黑暗、精神与肉体的强烈冲突 来实现向真理与有序世界的复归。但无处不在的 阴暗与恐怖是哥特小说永恒的基调。小说处处弥 漫着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死亡的想象,而正是这 种过度敏感的神经消解了感官上的的麻木与迟 滞、冷漠与节制。哥特小说将惊异与恐惧无限放 大,而“没有哪种情感能像恐惧那样如此有效地使 心智丧失行动与思考的能力”[10](P. 59),因此,哥特 小说实现了向情感的转向,它展示了古典主义冰 冷的理性被浪漫主义的激情所碾压。 由此可见,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因各自秉承 的浪漫主义精神内涵与艺术特质而彼此契合。无 论是建筑还是文学都以极其夸张的形式寻求一种 对非现实世界的超验满足,难怪德文德拉·瓦尔 马不无感慨地写道:“哥特小说唤起的感受无异于 哥特教堂在中世纪人们心中激起的情感体 验”[3](P. 212)。 结语 18 世纪中后期席卷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浪漫 主义思潮导致了哥特建筑的复兴与哥特小说这一 新型文类的诞生。二者的并置源于特殊的历史与 文化机缘,也基于彼此在审美层面上的相互默契。 建筑上的哥特趣味在文学中延伸,且建筑本身也 作为象征结构在文学文本中反复而机械地复制。 哥特建筑与哥特文学千丝万缕的关联为文学与非 文学艺术形式之间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理想范 本,并为二者的互文性阐释提供了合理、合法的依 据。对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互文性的考察不失为 比较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上的有益实践。 参考文献: [1]Richard Hurd. The Works of Richard Hurd,D. D. Vol. IV. London:J. Nichols and Son,1811. [2]Peter Sabor Ed. Horace Walpole:The Critical Heritage. Lon- 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 Regan Paul,1987. [3]Devendra P. Varma. The Gothic Flame. Metuchen and Lon- don:Scarecrow Press,1987. [4]Birgitta Berglund. Woman’s Whole Existence:The House as an Image in the Novels of Ann Radcliffe,Mary Wollstonecraft,and Jane Austen. Lund:Lund University Press,1993. [5]Anne Williams. Art of Darkness:A Poetics of Gothic. Chica- 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6]Eino Railo. The Haunted Castle:A Study of the Elements of English Romanticism. London:George Routledge & Sons,1927. [7]Linda Bayer - Berenbaum. The Gothic Imagination:Expan- sion in Gothic Literature and Art. London and Toronto:Associated Uni- versity Press,1982. [8]John Ruskin. The Stones of Venice. Vol. 2. Boston:Dana Es- tes,1851. [9][德]沃林格尔. 哥特形式论[M]. 张坚,周刚译.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10][英]爱德蒙·伯克. 崇高与美———伯克美学论文选 [M]. 李善庆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 收稿日期:2011 - 10 - 30 责任编辑 申燕 48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2 期
本文档为【论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的互文性阐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540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9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2-11
浏览量: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