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讲 农村政治

第五讲 农村政治

举报
开通vip

第五讲 农村政治null第五讲 农村政治 第五讲 农村政治 一、传统农村政治权力结构 二、1949年以后农村政治权力结构演变 三、村民自治﹡ 四、对当前农村政治的研究阅读参考书目阅读参考书目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王娅:《解体与重构——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乡村社会”》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 美 ] 孔飞力:《...

第五讲 农村政治
null第五讲 农村政治 第五讲 农村政治 一、传统农村政治权力结构 二、1949年以后农村政治权力结构演变 三、村民自治﹡ 四、对当前农村政治的研究阅读参考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目阅读参考书目张静:《基层政权——乡村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诸问题》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王娅:《解体与重构——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乡村社会”》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 美 ] 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美 ] 杜赞奇:《文化 权力与国家——1900 至 1942 年的华北农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于建嵘:《岳村政治》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一、传统农村政治权力结构一、传统农村政治权力结构1、双轨政治 在对传统社会如何与农民发生相互作用的研究中,费孝通提出了于1940年代后期提出中国传统政治结构中官绅分立、上下分治的“双轨制”体系或“双轨政治” 的概括。 在乡土中国的国家与社会中,“皇权”是一轨,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霸道”,“绅权”是一轨,代表“王道”。乡绅是有独立人格的,是国家霸道侵入基层社会的防线,也是基层社会活力的保证。他强调乡绅的自立性和积极意义。(费孝通:《乡土重建》,上海观察社,1948 ) null 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 。(秦晖) 国家——士绅——民众三个层次的社会结构(孙立平) 经纪体制 经纪体制 杜赞奇在对近代中国农村进行分析时,讨论了国家政权向基层社会扩张的问题,建议用“经纪体制”理解基层社会结构。 经纪体制在国家官僚和农民之间起到协调作用,杜赞奇将官府借以统治乡村社会的“中介人”分为两类:一类为“保护型经纪”,另一类型的经纪视乡民为榨取利润的对象,作者称之为“赢利型经纪”或“掠夺型经纪”。(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 士绅操纵 士绅操纵 中国政治制度的稳定性有其很深的社会制度根基,这就是由名流(或称“士绅”)操纵的政治生活。名流具有双重身份:社会领导阶层和国家官僚集团。士绅的文化凝聚力、补充国家各级官僚职位的人员流动、以及与国家政权的密切合作,使得政权建立在这个集团政治哲学的基础之上,并反映他们的利益。 (孔飞力 ) 保甲制 保甲制 国民政府采用历史上曾有过的保甲制度解决基层的控制问题。保甲制的目的在于帮助国家行政权力向乡村延伸,把国家自上而下的行政轨道铺到每个农户门口。二、1949年以后农村政治权力结构演变 二、1949年以后农村政治权力结构演变 1、第一阶段:1949-1958,乡村权力结构划分为区、乡(镇)、村三级。 2、第二阶段:1958-1982 年12 月,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社员。 3、第三阶段:1982-,重新设立乡镇政府,建立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以“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取代过去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人民公社体制解体。 null 1949年以来,国家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关系,经历了一个逐步下移、深入----全面控制----权力回撤的路径。三、村民自治三、村民自治(一)村民自治的发展背景 (二)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 (三)村民自治的内容、基本制度框架及其运作﹡ (四)村民自治的社会意义(一)村民自治的发展背景(一)村民自治的发展背景1、直接推动力:(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国家民主化进程 2、客观条件,如:工农联盟是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国家基本制度规定了农民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农村建立了集体所有制,集体财产和集体事务需要由多数人来掌握和决定;建国后一系列社会变革猛烈地冲击了农村基层社会的宗法关系,农村的公共事务需要由地域共同体的成员共同决定 (二)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二)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教材P157~160) 初步发展阶段(1978-1988)(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探索试验阶段(1988-1998) 规范运行阶段(1998至今)( 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三)村民自治的内容、基本制度框架及其运作(三)村民自治的内容、基本制度框架及其运作1、村民自治的内容: “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框架2、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框架(1)法律体系:三级层面的立法或建制架构 国家层面:宪法相关条文、《村组法》国家民政部制定的行政规定和文件 地方层面:省(市、自治区)层次的《村组法》实施办法等、地(市)、县、乡镇层次 村级层面:规章、规定和制度(2)村民自治的权力机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2)村民自治的权力机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 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组织体系中最高权力机构(注:也有人认为是决策机构); 村民会议拥有决定村务大事的基本权力(创制权、选举权、决策权、监督权、否决权) 村民会议的具体形式,如村民大会、户代表会议、部分村民会议null第十七条 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必要的时候,可以邀请驻在本村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派代表列席村民会议。 第十八条 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村民会议每年审议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   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第二十条 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 《村组法》 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第二十一条 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推选产生村民代表,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 村民代表会议是在村民会议难以经常召开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替代性组织形式,其职权与村民会议类似。(3)村民自治的工作机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3)村民自治的工作机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任务及其与乡镇政府的关系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第四条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村民委员会的规模、产生和机构设置村民委员会的规模、产生和机构设置第九条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第二十五条 村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3、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不同模式3、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不同模式(1)以“海选”为特征的普遍模式 (2)无候选人选举模式 (3)整体提名模式 (4)定位选举模式 (5)组合竞选模式 此部分内容见《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报告》P171-182(1)以“海选”为特征的普遍模式(1)以“海选”为特征的普遍模式“海选”——即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基本程序如下: 成立村民选举委员会; 选民登记; 选民一人一票提名确定村委会成员候选人; 候选人介绍; 投票选举。(2)无候选人选举模式(2)无候选人选举模式此模式是指不经过提名确定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程序,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方式。(3)整体提名模式 (3)整体提名模式 此模式是指先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全体成员,再从成员中选举产生主任、副主任的选举模式。(4)定位选举模式 (4)定位选举模式 定位选举是指先确定村委会的具体工作岗位,由村民提名确定具体岗位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投票选举的选举方式。选举使用的提名票和选票都是根据具体职位设计的。如右图ⅹ村第五届村委会候选人提名票 ⅹ村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选票ⅹ村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选票(5)组合竞选模式(5)组合竞选模式组合竞选模式是指先由村民提名推选村民委员会主任候选人,然后由村委会主任候选人提名委员候选人,组成竞选班子,再通过村民两轮投票选举,产生村委会主任及其他成员。这种方式又被称为村主任组阁。村民自治的功能村民自治的功能提供社会秩序,主要是通过村民自治来维护治安和调解纠纷; 提供公共服务,即让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着办,来提高社区资源动员能力; 抑制乡村组织的不良行为。 村民自治还具有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突破口和生长点的作用 四、对当前农村政治的研究 四、对当前农村政治的研究 (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 代表性分析概念 黄宗智(Philip Huang)的“第三领域” 舒绣文(Vivienne Shue)的“蜂窝结构” 萧凤霞(Helen F.Suit)的“细胞化社区” 张厚安、徐勇概括的“乡政村治”新政治经济学视角 新政治经济学视角 以资源配置、产权制度、市场-政府、个人选择与集体行动等为研究重心的新政治经济学,成了中外农村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美)黄宗智、戴幕珍、周晓等,中国的项继权、党国英等 如黄宗智从经济史的角度解释了村庄与国家、农村与城市的张力。 戴幕珍从粮食征购制度这一关键因素入手,用“庇护主义”来解释集体化时期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当代中国的国家与农民》)新制度主义的视野 新制度主义的视野 制度主义的基本假定是:制度的创新、程序的设置将改变人的行为,并潜移默化于人的认知结构,从而导致观念文化的变迁。传统的制度分析以正式结构的、制度文本的静态分析为主而遭到了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抨击。新制度主义在吸取行为主义政治学长处的基础上,重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制度、结构、集体行动、公共选择等主题上面,更加强调国家、制度的自主角色,并批评那种将国家、制度、集体行动还原成个人动机与选择的还原主义。(郭正林)null新制度主义分析框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是:直接选举、村民自治等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动力和根源是什么?这种民主制度的导入究竟给中国的农村、农民和基层干部带来了什么利益或损失? 下一讲下一讲农村社会分层
本文档为【第五讲 农村政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537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73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3-02-08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