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财经研究院《战略观察》90期-美国回归东亚的本质目标和中国的战略道路选择

第一财经研究院《战略观察》90期-美国回归东亚的本质目标和中国的战略道路选择

举报
开通vip

第一财经研究院《战略观察》90期-美国回归东亚的本质目标和中国的战略道路选择 战略观察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报告 国际关系第 11期 总第 90期 2013年 01 月 07日 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 经济金融 国际关系 能源资源 第一圆桌 东亚一体化已告中断 ——美国回归东亚的本质目标和中国的战略道路选择 执笔:徐以升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第一财经研究院 目 录 中国的战略困惑 .......

第一财经研究院《战略观察》90期-美国回归东亚的本质目标和中国的战略道路选择
战略观察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报告 国际关系第 11期 总第 90期 2013年 01 月 07日 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 经济金融 国际关系 能源资源 第一圆桌 东亚一体化已告中断 ——美国回归东亚的本质目标和中国的战略道路选择 执笔:徐以升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第一财经研究院 目 录 中国的战略困惑 .............................................................................................................................. 1 中国不是“世界第二”................................................................................................................... 2 欧亚“地区金融主义”上升........................................................................................................... 3 美国回归东亚的直接目标:阻碍东亚一体化 ............................................................................... 5 日本才是东亚一体化的倡导和推动者 ........................................................................................... 6 鸠山由纪夫的东亚一体化战略是标志性转折 ............................................................................... 8 中国面前有两条战略道路............................................................................................................... 9 为什么要继续选择跟随美国的第一条道路 ................................................................................. 11 应如何思考中国的第二条战略道路? ......................................................................................... 11 1 第一财经研究院 中国的战略困惑 2001 年是中国经济起飞的标志之年。这一年,在经济上,中国加入了 WTO;在 国际关系上,“9·11”事件拉近了中美的战略合作。这两条共同构成了中国“战略 机遇期”的最重要内涵。如今,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外需环境,美国回归亚太则改 变了中美关系基础,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如上两条内涵都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 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对外战略上,中国似乎都面临一个不同于过去 10 年的重新 选择。 这一命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成为当今中国战略学界,包括国际关系学界、对外经济金融学界关 注的最焦点。中国知名学者王辑思和美国知名学者李侃如联合提出的“中美战略互 疑”,成为众多讨论的共同出发点。 为这种互疑提供另一个“坚实”支撑逻辑的,是中国 GDP 规模跃居仅次于美国 的第二位。这让很多中美关系的讨论变成了这个世界“老大与老二”的角色讨论, 人们联想起美苏争霸,以及日本受压于美国的往事。 这一切归结于以下逻辑前提:美国对中国的战略为“遏制”,美国回归东亚的直 接目标是遏制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则需要采取“反遏制”战略。 这构成了一个完整、自洽的逻辑和认识体系。但这个体系悬于两个基本疑问: 第一,在这样一个全球化、金融化的时代,如果美国是这个世界体系的“老大”,谁 是这个体系的次席,中国是否真的坐在第二把交椅上?第二,美国回归东亚的目标 是否是遏制中国?是中国经济规模的发展是否冲击了美国的核心利益?中国的崛起 是否阻碍了美国的世界体系?美国回归东亚的目标是中国么? 本文给出的答案和传统思路不同,本文的答案是,中国并没有坐在第二把交椅 的位置上,世界体系里“老大与老二”的往事并不适用于中国与美国。当今坐在第 二位置上的,是还没有成长为“欧洲合众国”的欧元区,美元与欧元的矛盾、美国 与欧元区的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国回归东亚的直接目标,则在于阻碍和打断东亚 一体化尤其是东亚金融一体化进程,而实际上中国并不是主导过去十年东亚一体化 尤其是东亚金融一体化的国家。 这两个回答得出的结论是,中美之间依然有强大的合作基础,2001-2010 这十年 间双方战略性的合作基础仍然没有改变,所谓“战略互疑”是对目前亚太局势的战 略性误判。在方向上,中国仍然有基础选择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但作为防御 型方略,中国可以考虑为构建独立于美国全球体系的区域主义做更多务实性准备。 2 第一财经研究院 如果读者对这一系列逻辑重构有不确定性,那么至少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随着 2010 年美国回归东亚战略至今,东亚一体化在此前 10 年所取得的重要前进将面临中 断。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确定的美国回归东亚的最重要的已经发生的改变。东亚 地区的主导主题,已经从过去 10 年的“经济、合作”,扭转为未来 10 年甚至更长时 间的“安全、互疑”。 中国不是“世界第二” 中国 GDP 规模已居世界第二,这一排名本身本来并没有多么重要,但因为这又 成为中、美国际关系领域讨论的出发点,认为是中国相对崛起、美国相对衰落的量 变到质变的转折点,而显得极度重要了。 不仅 GDP,包括贸易综合或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规模、中国对外净债权国地位 等指标,都共同构成中国已居世界第二的证据。 很显然,本文认为所有这些指标都不能得出中国已居世界第二的结论。恰恰相 反,在当今典型的“中心-次中心-外围”体系(对该体系的构建笔者另有专文论述) 中,中国依然处于外围、边缘角色。 在当今世界跨国投资和跨国贸易如此繁荣的当下,很难相信,仍然囿于国境线 的 GDP 和贸易统计,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如果说国境线内的 GDP 和贸易都在 创造就业,就业是归于所在国的,这是对的;但是,GDP 和贸易所产生的利润却是 不归于所在国的。与 GDP 和贸易统计相比,跨国公司的全球利润归属显然是超越国 界的。 以国境线为基础的 GDP 和贸易统计,实际上主要可以用于二战之前。那时各国 贸易的是一般原材料和最终产品,而二战之后发达国家间的横向分工加剧,以及冷 战之后全球化所推动的全球生产网络重构,让贸易的主要对象变成了中间品,贸易 的主要形式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这显然虚幻和表象化了很多统计。以中国 2010 年 对外出口中外资企业出口占比就达到 55%。2010年美国海外总资产达到 11万亿美元, 海外企业销售收入超过 6 万亿美元,当年实现利润即接近 7000 亿美元,跨国投资改 变了跨国贸易,以国境线为基础的统计体系实际上已经被冲击的支离破碎,而且扭 曲了国家竞争关系的本质。 外汇储备和对外净债权规模这两个金融指标,能够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么?是 的能说明,但却相反,说明的是中国的被动、外围地位。这两个指标越大,证明中 国对全球金融体系的依附性越高。两组简单的数据可以说明,在 3.2 万亿美元外汇储 备中,中国累计所积累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规模只有 1.8 万亿美元。另外的主要规模 3 第一财经研究院 是流入的 FDI,而 FDI 是负债。1.8 万亿美元贸易顺差是否全部可作为储备?也不是 的,加工贸易顺差主要由外资跨国公司获取,而 FDI 的利润是没有任何资本管制可以 随时兑换、撤离的。中国累计约 1.8 万亿美元的净债权规模,年度收益却多年仍然维 持在 0 附近。这种结构性逻辑实际上是中国外围角色的悲哀。 货币角色、金融角度才是目前国家间经济关系的核心。截至目前美国已经累计 了连绵长达 40 年、累计高达 9.7 万亿美元的商品贸易赤字,但美国的对外净债务规 模实际上只有约 3 万亿美元,综合美国的经常账户数据,实际上这些年美国已经累 计获得了大约 5 万亿美元的“暗物质”输入。这成为美元中心地位为美国产生的债 务消失,也即美国从这一全球体系获得利润规模。 中国则处在光谱的另一端,是全球金融体系“暗物质”的输出方,也即利润输 送方。从产业资本主义时期的工业依附,到目前金融资本主义时期的金融依附,中 国目前处于新型金融关系“中心-次中心-外围”全球架构体系的依附型外围角色。 深刻认识到中国并非“世界第二”而是全球体系的“外围”角色,是思考中国 国家发展战略的最基础,这注定了当前中国仍然要从防御型、应对型角度思考。 欧亚“地区金融主义”上升 在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格局之下,1998 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一年, 欧洲渡过了 1993 年马约签订之后的英镑危机,通过明确法国、德国的核心地位,在 1998 年完成了向欧元过度的准备。翌年欧元诞生,在欧元区内开始了“去美元化” 历程。以欧元区互相贸易结算的去美元化,和区内超低美元储备为代表,欧元构建 了独立于全球金融体系的“地区金融主义”框架。借助 2010-2012 年的欧债危机,这 一“地区金融主义”(Financial Regionalism)框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支撑。欧元 区的独立于美元之路虽然坎坷但却成功。 1998 年却是东亚深度嵌入美元全球金融体系的转折之年。这一年,日本过去 20 年以“雁行模式”主导构建的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被危机打断,已经取得一定进展 的日元国际化进程完全中断,1998 年日本试图借助危机构建亚洲货币基金 (AMF,Asian Monetary Fund)的思路则遭到美国的彻底否定。危机之后,东亚各国只 能绑定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通过储备无限量的美元外汇储备,来防范可能再 次出现的危机。而这个加剧美元储备的过程,则进一步加剧了东亚金融体系的“美 元化”。 可以说,在冷战结束之后,欧元区日渐从美元的全球体系独立,而东亚则深度 嵌入美元的全球体系。东亚的顺差美元和中东的石油美元,共同构成美元全球体系 4 第一财经研究院 的最重要支撑。东亚的储蓄为美国所用,成为美元主导全球体系的核心利益基础。 1998 年-2002 年的日本放弃了东亚金融一体化的努力,试图通过提高 IMF 的投 票权、在 IMF 担任更高职位等手段渠道提升自身的国际金融地位。但这种努力只是 进一步加深自身与全球金融体系的绑定。 在 2002 年-2010 年,日本实际上改变了以上思路,即不再追求日元的单一货币 国际化,也不再追求在 IMF 影响力的提升,而是试图通过推动并主导东亚金融一体 化,复制欧洲的“地区金融主义”,提升东亚区域金融独立性。这可以称之为“日元 国际化 2.0 战略”。 日本对该战略的推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中国、韩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回应 和支持。以东亚共同外汇储备库的建设是最重要标志。 东亚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的构建开始于 2000 年,2008 年是东亚金融一体化构建 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清迈倡议”多边化,规模 800 亿美元的东亚外汇储 备库得以推进,2009 年扩大到 1200 亿美元。2010 年则是更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东亚 10+3 领导人峰会决定要为外汇储备库成立一个执行机构,即“东盟+中日韩宏 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SEAN+3 Macroeconomic Research Office,AMRO)——这一机 构在本质上即是亚洲货币基金。 可以说,东亚地区金融主义在 2010 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按照这一路径,AMRO 将很快升级为一个排他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在东亚各国发生金融危机时,首先出 现的将是区域性金融救助,这将弱化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尤其是救助体系的影 响力。 目前东亚共同外汇储备库规模扩大到 2400 亿美元,与 IMF 贷款条件脱钩的资金 比例从 20%提高到 30%。 不仅如此,日本金融学界还以外汇储备库的出资比例,构想了“东亚共同货币 单位”,并构想以该货币单位在未来推动东亚的贸易结算、共同储备、地区债券发行 等一系列构想。 可以说,按照欧元区地区金融主义的发展模式,东亚地区金融主义在 2010 年已 经正式起航。起航的方向是构建相对独立于美元主导全球金融体系的区域金融秩序。 可以说,按照欧元区已接近“18 岁成人”的地区金融主义发展思路,东亚地区金融 主义在 2010 年已经呱呱堕地,虽处襁褓但前路已经可期。 毫无疑问,东亚的“去美元化”,将深度冲击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对于美 元和美国来说,这是进攻性的战略问题,构成了对美元和美国核心利益的潜在冲击。 5 第一财经研究院 可以说,为了防止东亚构建类似欧元区的地区金融主义,为了防止东亚金融一 体化对未来美元体系的潜在冲击,美国回归东亚了。 美国回归东亚的直接目标:阻碍东亚一体化 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深入融入全球贸易投资经济金融体系、中国外汇储备高 增长,所有这些不仅不是对美国主导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冲击,反而是这一全球经 济金融体系格局本身的巩固。中国在经济上的放大、成长,不仅不是对美国全球经 济金融体系的冲击,反而恰恰是这一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题中之义。 中国 GDP 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中国贸易规模、贸易顺差、外汇储备等所有的高 增长,都不构成中国对美国的崛起性冲击,反而是中国的全球化越深入、中国融入 美元体系的程度就越深。 中国的发展本身,甚至包括人民币单一货币的国际化本身,都并不是美国在军 事与安全上回归东亚的目标。美国回归东亚的目标,在经济金融上是防范东亚出现 类似欧元区的“地区金融主义”发展目标,这以东亚共同外汇储备库和 AMRO 机构 的发展为代表;在战略上,则是阻碍东亚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并努力把东亚地区 秩序尤其是安全秩序拉回到美国轨道。 在这之前的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东亚一体化在经济、投资、贸易甚至在金融上 取得了重要前进,但安全议题却一直是被压抑的“东亚盒子”。美国只很简单的打开 了这个盒子,东亚一体化的基础就立即支离破碎了。 自 2010 年开始,延坪岛炮击事件、天安舰事件、中国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 美国参与并主导的一系列军事演习,美国在东亚和澳大利亚等地重新的军事部署和 军事基地部署,共同构成了“东亚议题”。 在这一系列安全事件之下,朝韩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尤其是与菲律宾等国关 系、中日关系等迅速恶化。东亚地区的关键主题,已经从过去 10 年的“经济、合作”, 扭转为未来 10 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安全、互疑”。 可以说,2010-2012 年两三年的东亚局势演变,美国已经在东亚安全议题上占据 了近似的主导地位,至少是隐形主导地位,东亚一体化的地区基本基础已经不复存 在。可以说,东亚一体化的前进已告中断,美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回归东亚的战略目 标。 这一目标可以概况为,避免东亚的“欧元区化”,避免日本、中国、东亚体系从 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外围”,上升为“次中心”。 6 第一财经研究院 日本才是东亚一体化的倡导和推动者 很多读者的另一个疑问在于,中国一直在主导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东 亚一体化前进,如果美国回归东亚的战略目标是针对东亚一体化,那么推动东亚一 体化的中国岂不也是美国回归东亚的遏制目标? 这个判断的逻辑是对的,即谁是东亚一体化的主导力量,美国就将遏制这一主 导力量。但事实却是,过去 10 年,中国并非东亚一体化战略的议程设置主导力量。 所谓主导东亚一体化,是要为东亚一体化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战略目标,并一步步主观、能动性的 推动一体化前进。客观的说,中国参与了过去 10 年的一体化进程,甚至也在部分领 域试图主导,但真正主导这一进程的,是日本。与日本相比,中国相对更接受全球 主义的“亚太意识”,而日本则是典型的“东亚意识”。 对东亚外汇储备库出资比例,和 AMRO 机构领导人选上的争夺,中国都取得了 表面的主导性,但真实取得主导地位的依然是日本。 2010 年明确了外汇储备库 1200 亿美元的出资比例,其中中国、日本各出资 384 亿美元,韩国出资 192 亿美元,分别占储备库总额的 32%、32%和 16%,总计 80%, 东盟出资剩余的 20%即 240 亿美元。表面来看中日共同为第一位出资国,但实际上 由于中国出资包含中国香港的 42 亿美元;另外,东盟出资的 240 亿美元,有 200 亿 美元实际上是日本提供的贷款,渠道是官方开发援助 ODA。这样,日本实际上占据 该机构出资份额的主导位置。 在 AMRO 机构建设上也是如此。该机构领导人一届任期三年,中国争取到了第 一任主任的岗位,但却只能担任一年任期。中国原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魏本华出 任了该岗位一年,目前已经卸任并转由日本财务省国际局官员根本洋一担任,不出 意外的话,根本洋一不仅将担任这一届任期的两年,还将续任下一个三年任期。 以上只是日本主导或试图主导东亚一体化的微小案例。实际上,在东亚地区合 作中,日本有一整套相对完整的战略,这包括以(1)“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 为基础的“经济共同体”,(2)以日元为支柱的“货币共同体”,和(3)以“海洋地 缘政治圈”为主要轮廓、以“日式民主”为主要价值、突出非传统安全的“政治、 安全共同体”三大战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刘军红认为,在某种程度 上,日本这一架构体系堪称具有主导“东亚地区秩序”的属性。 2001 年 911 事件之后美国无暇东顾,日本从这时开始改变其二战后的外交思路, 推动东亚扩张性外交战略。2001 年底,日本与新加坡达成了日本有史以来第一个双 边自由贸易协定“日本新加坡一揽子经济协作关系协定”(EPA=Economic Partnership 7 第一财经研究院 Agreement)。日本的 EPA 战略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协定 FTA,不仅限于贸易 上的零关税,而且强调贸易、投资、服务、信息、人员以及货币和金融资本市场整 合等综合经济协定意义,其意义就在于实现政策、法律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相互兼容,具有制度 整合的本质。日本与亚洲国家的制度整合具有“制度输出”意义,带有推动亚洲秩 序“日本化”性质。2004 年底小泉政府召开“对外经济合作会议”第一次由政府提 出构建“东亚共同体”目标。 截至目前,日本已经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 老挝、缅甸、文莱、柬埔寨等国达成了 EPA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在区域之外,日本还与印度、墨 西哥等达成了 EPA 协定。日本还在与韩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 EPA 谈判。 在金融上,日本试图构建东亚共同货币,这以各国货币为基础,而不是类似欧 元一样的消灭各国货币的单一货币计划。早在 2003 年,日本即提出了“亚洲共同货 币(ACU)”构想,日本国际货币研究所甚至筹划信誉较高的国际机构发行以 ACU 计 价的亚洲债券,以国际机构推动“亚洲共同货币”制度,并以 ACU 为基础创立统一 的“亚洲债券市场”,通过运用亚洲丰富的储蓄,形成稳定的融资机制,既构建“东 亚的储蓄为东亚所用”的东亚资金循环圈,又防止亚洲再度发生货币危机。这一构 想在 2006 年进入议程讨论,但后来由于美国施压,ACU 计划无限期搁置。随着 2010 年东亚外汇储备库机制的建设,一个以出资比例构建的亚洲货币单位新计划则在日 本的进一步计划当中。 在地区安全体系上,2002年 12月,日本著名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方面的咨询机构 “国际论坛”向小泉政府提出了“构筑东亚安全保障合作体制”的政策咨询报告, 建议日本政府针对朝鲜半岛、台湾海峡等不确定因素,提出明确的安全保障秩序目 标,构筑“多层次合作网络”,建设地区安全保障体制——“东亚安全保障共同体”, 以此改善东亚短期安全状况,并通过确立中长期战略目标,为日本主导东亚新秩序 提供战略保障。基于这样的思想,日本重点构筑“海洋安全保障合作体制”,确保从 中东到日本的海上通道及其周边安全,并提议通过设立“东亚能源论坛”,促进区内 能源对话。 以上,日本通过东亚安全战略、货币战略和经济战略三部分,构筑了自成一体 的东亚战略,并总体概括为“东亚一体化”战略,推动本质上的从美国主导的全球 体系独立的“东亚区域主义”建设。 2004 年底,针对“10+3”万象会议决定召开首届“东亚首脑会议”,东亚地区合 作出现深化趋势,日本小泉召开内阁第一次以政府名义提出推动“东亚共同体”,以 此作为主导亚洲新秩序的基石。 8 第一财经研究院 2005 年底首届东亚首脑会议召开,这是一个转折,自此,美国的东亚政策出现 变化,澳新印等加入东亚首脑会议,开始干扰、阻扰东亚一体化。这可以称之为美 国日渐发觉了东亚一体化的方向,并开始初步回归东亚。 鸠山由纪夫的东亚一体化战略是标志性转折 可以说,日本自民党政府一直在低调但坚定的推动东亚一体化战略。2008 年的 美国金融危机,似乎让日本政界发现了突进跃升的机会,以日本民主党鸠山由纪夫 的上台为代表,日本开始了显性的“去美国化”区域主义构建。鸠山由纪夫在 2009 年上任之前,迫不及待的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了《日本的新道路》的文 章,阐述了日本应该回归亚洲的观点。这是一篇足够重要的文章,以至于它深深刺 痛了美国。 鸠山在文中表达了如下如此重要的观点:(1)我们必须记住日本作为亚洲国家 的身份。我相信,日益迸发活力的东亚必须被视为日本的立身之本。因此,我们必 须继续努力在这一区域建立合作框架,借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合作和区域安全。 (2)金融危机使许多人意识到,美国单边主义时代可能正走向没落,美元持续 作为全球主要货币的地位也令人生疑。此外,我还认为,由于伊拉克战争的失败和 金融危机的发生,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时代行将终结,我们正在朝多极化的时代迈进。 (3)日本和亚洲的中小国家,它们希望美国的军事力量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以 维护该地区的稳定,但也希望美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行为能有所约束。它们还希 望减小我们的邻国中国构成的军事威胁,同时确保中国规模日益庞大的经济发展能 够有序进行。这些都是加速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4)与欧洲不同,东亚各国的大小、发展阶段和政治制度都不尽相同,因此注 定了经济一体化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不过,我们还是应该朝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方 向努力,这是快速经济增长后的自然延伸。由于各国之间存在着历史、文化矛盾以 及安全利益冲突,我们必须承认我们面临着许多棘手的政治难题。区域一体化道路 上面临的这些障碍,只有通过更进一步推动一体化才能得到真正解决。这可能有些 矛盾。但欧盟经验告诉我们,区域一体化能够化解领土争端。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 建立永久性的安全框架,这对实现基础货币一体化至关重要。建立一个单一的亚洲 货币很可能需要 10年以上的时间。至于由单一货币催生的政治一体化,则肯定会耗 时更久。 可以得见,鸠山在此文中系统阐述了东亚一体化的未来方向,即通过区域一体 化来解决区域内的潜在安全冲突风险,通过构建地区安全框架,为经济金融合作提 9 第一财经研究院 供保障,并最终推动东亚实现区域货币统一。这是一个典型的“欧元区路径”,一个 典型的发展独立于美国主导全球体系的区域主义独立路径。 鸠山上台之后即提出了鲜明的“东亚一体化”战略,还试图通过普天间基地等 推动“去美国化”。本文认为,鸠山战略的提出,是推动美国回归东亚、应对东亚一 体化战略局势的直接原因。当然,也是后来鸠山由纪夫下台的原因。 熟悉这时期历史的人们还记得,2009 年 6 月美国财长盖特纳访华还深度探讨了 中美战略合作,2010 年 7 月希拉里即在越南发表了干预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南海问题 的演说,高调介入南海主权争端。这一年,中美之间并未发生任何不快。是日本鸠 山由纪夫的上台和东亚战略彻底转向,推动了美国回归东亚。 中国面前有两条战略道路 美国回归东亚至今,东亚局势已经清晰的发生了格局转变,这需要中国充分认 识。其一,东亚一体化被完全阻扰,安全议题将成为未来 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东亚地 区的主要议题;其二,日本政治格局产生重大转变,极力主张东亚一体化的民主党 政权黯淡下台,至少在强调日美同盟的力量上台。 日本政治局势的变化,并非表明日本彻底放弃了东亚一体化战略,而是表明日 本回归到了自民党“重实际、轻表面”的东亚一体化推进战略的回归,表明日本在 压力下放弃了民主党鸠山思路的高调一体化战略。要知道,日本自民党首相小泉纯 一郎是一个表面意义上的右翼分子,但实际上正是在他任上日本强力推动了实际意 义上的东亚一体化。 以上两个变化,即是美国回归东亚战略三年所取得的成绩。在直接意义上,这 两个重大改变甚至都和中国无关。 但中国很多声音却主动认为美国回归东亚是针对中国,是遏制中国的战略做局。 实际上,中国周边局势的恶化,只是美国阻碍东亚一体化、将安全议题引入东亚的 “副产品”。这对中国是一种周边战略形势的变化,但却并非是以遏制中国为战略目 标的行为。 这种区别,在中国思考应对策略时有本质的不同。实际上,中国在国际关系战 略的本质道路上,一直有两条可选,一是主动对接美国、加入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 金融体系框架,其理念是全球化、全球主义;二是主动发展区域政治经济金融格局 力量,追求摆脱美国主导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其理念是区域主义、地区主义。 有人说是否有第三种道路,我想做世界老大、不一定先做区域老大,即能否继 10 第一财经研究院 续采取第一种全球化道路,实现自身力量的成长,然后以大国之躯,直接实现对其 他多极力量或美国力量的超越,而实现复兴。 这种思维不是少数,归结于一点,这是一个更大的“要做全球的美国,而不做 欧洲的德国”的理想,但实际上,美国所主导的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是一个吸附性极 强的输送型体系,中国作为外围角色加入美国这一体系,以 GDP、贸易、外汇储备 等指标衡量的自身力量成长的越大,就越融入美国体系而不能自拔。 在这样一个体系中,中国是无法实现的“从外围到中心”的超越的。要想摆脱 中心对自身的冲击,要想实现“从外围到中心”的上升,只有一条道路,即通过区 域主义先独立于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再通过这种独立性与美国主导的体系进行竞 争。 这实际上是二战之后苏联选择的道路,也是冷战之后欧元区、日本选择的道路。 试图通过依附性的第一条道路,是看不到中国“从外围到中心”的前景的。 这也是为什么说,第一条道路仍然是一条防御型战略道路,第二条道路则是当 今全球体系的进攻型战略道路。 那么,中国到了放弃第一条战略道路的时候了么,中国到了选择进攻型战略道 路的时候了么? 我们的答案是,还没有。选择第一条中美战略性接近的道路,仍然符合目前中 国的发展形势。但中国需要思考,怎么构建自己的区域主义,中国需要跳开东盟、 东亚的格局观,来看待中国自己的区域主义。在全球化时代,并不是说地理位置靠 的近,才是区域主义。 2001 年中国所定义的战略机遇期的本质内涵,实际上就是选择第一条战略道路 的内涵。只要中国定义仍然选择这条道路,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就还没有发生改变。 而如果中国要试图构建第二条战略道路,那么就意味着原本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改变。 在第一条战略道路之下,中美关系是战略性接近的,是互补的,而第二条战略道路 的本质,则是中美关系的冲突性、竞争性内涵,正如从前的美苏关系,以及目前美 欧关系、美日关系的本质。 继续选择跟随美国的这一战略道路,根本原因是中国实际上还无力构建、主导 第二条战略道路。而为了维持庞大经济体的运转,中国仍然需要得到美国全球经济 金融体系的支撑。继续选择跟随美国的第一条战略道路,但为第二条战略道路做扎 实准备,应是新时代中国的“韬光养晦”战略。 11 第一财经研究院 为什么要继续选择跟随美国的第一条道路 (该部分暂不对外发表) 应如何思考中国的第二条战略道路? (该部分暂不对外发表) 12 第一财经研究院 第一财经研究院系列研究报告 战略观察 90期 2013年 01月 07日 《东亚一体化已告中断——美国回归东亚的本质目 标和中国的战略道路选择》 执笔:徐以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战略观察 89 期 2012年 12月 24日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预估》 执笔:刘海影(第一财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广晟 财富投资总监) 战略观察 88 期 2012年 12月 24日 《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 学》 执笔: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徐林(国 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李万寿(深圳创新投 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姚余栋(人民银行货 币政策司副司长)、黄剑辉(国家开发银行研 究院副院长)、刘培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李宏瑾(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研 究员) 战略观察 87期 2012年 12月 17日 《第一圆桌·美“能源独立”将重塑国际格局》 战略观察 86 期 2012年 12月 10日 《全球经济格局新变化和全球投资新机会》 执笔:徐以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战略观察 85期 2012年 12月 03日 《伊朗:国际石油价格中的地缘政治泡沫》 执笔:张萌(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84期 2012年 11月 26日 《对发达国家财政风险的基本认识》 执笔:王家春(第一财经研究院国际经济金融专家 顾问、人保资产保险与投资研究所所长) 战略观察 83期 2012年 11月 19日 《长线视角下的宏观经济与宏观政策》 执笔:王家春(第一财经研究院国际经济金融专家 顾问、人保资产保险与投资研究所所长) 战略观察 82期 2012年 11月 12日 《定义主权债务危机的“西班牙路径”:房地产泡沫 破灭—银行业危机—主权债务危机——警惕中国重 蹈西班牙危机覆辙》 执笔:单景辉(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徐以升(第 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81期 2012年 11月 5日 《第一圆桌·“金融脱媒加速”背景下的中国银行业 发展》 战略观察 80期 2012年 10月 29日 《页岩油如何促进美国“能源独立”》 执笔:李东超(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79期 2012年 10月 22日 《第一圆桌·美国及全球经济形势及宏观政策展望》 战略观察 78期 2012年 10月 15日 《重塑全球能源市场——专访剑桥能源研究协会主 席丹尼尔·耶金》 执笔:李东超(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张萌(第 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77期 2012年 10月 08日 《求解欧洲银行业联盟前景》 执笔:许钊颖(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单景辉(第 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76期 2012年 09月 24日 《重新思考中国银行业改革》 执笔:徐以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75期 2012年 09月 17日 《比较三份资产负债表》、 执笔:徐以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74期 2012年 09月 10日 《全球 LNG 市场现状及美国 LNG 出口评估》 执笔:李东超(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张萌(第 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73期 2012年 09月 03日 《近年能源消费变化分析对能源发展战略的启示》 执笔:张抗(第一财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总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师) 战略观察 72期 2012年 08月 27日 《专访欧洲智库布鲁格(bruegel)主任让·皮萨尼- 费里(Jean Pisani-Ferry):定义欧洲银行联盟和财政 同盟》 1 第一财经研究院 执笔:许钊颖(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71期 2012年 08月 20日 《管理转型时期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 ——欧洲货币金融官方论坛 OMFIF 年会纪要》 执笔:许钊颖(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70期 2012年 08月 13日 《危机后全球五大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评估报告 ——非常规货币政策带来的规模、结构巨变和多种 潜在风险》 执笔:单景辉(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69期 2012年 08月 06日 《建设欧元区“不一样的明天”——欧洲 50 人论坛 2012 佛罗伦萨会议纪要》 执笔:蔚华(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68期 2012年 07月 30日 《怎样迎接 2020 年 5 亿吨原油进口——中国石油进 出口分析前景展望报告》 执笔:张抗(第一财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总工程师) 战略观察 67期 2012年 07月 23日 《我国应接管重整坦赞铁路》 执笔:陈晓晨(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66期 2012年 07月 16日 《LNG 市场的新变化:美国 LNG 出口如何改变亚洲 ——美国“能源独立战略”系列研究之三》 执笔:张萌(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黄诚(第一 财经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战略观察 65期 2012年 07月 09日 《第一圆桌·全球经济脱钩与展望圆桌讨论会纪要》 战略观察 64期 2012年 07月 02日 《第一圆桌·美国经济形势及美联储政策展望圆桌 讨论会纪要》 战略观察 63期 2012年 06月 25日 《金融危机与全球脱钩:2008-2012》 执笔:单景辉(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62期 2012年 06月 18日 《美国失业率探析》 执笔:马鑫(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61期 2012年 06月 18日 《第一圆桌·评估美国“能源独立”》 战略观察 60期 2012年 06月 11日 《希腊——欧元的终结者还是催化剂》 执笔:蔚华(第一财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战略观察 59期 2012年 06月 04日 《第一圆桌·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前景展望》 战略观察 58期 2012年 06月 04日 《第一圆桌·中俄关系:下一个六年》 战略观察 57期 2012年 05月 28日 《美国贫富分化现状评估及原因分析报告》 执笔:马 鑫(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56期 2012年 05月 21日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评估与展望》 执笔:徐以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马 鑫(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张 萌(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55期 2012年 05月 14日 《OMFIF欧债危机专题会议纪要(下)》 战略观察 54期 2012年 05月 14日 《OMFIF欧债危机专题会议纪要(上)》 战略观察 53期 2012年 05月 14日 《巴西真相——为国际资本打工的净债务国》 执笔:徐以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52期 2012年 05月 07日 《定义全球风险资产拐点逻辑》 执笔:单景辉(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周 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审稿:徐以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51期 2012年 04月 23日 《“寓军于民” 加强资源调配 ——对美国<国防资 源准备令>的解读》 执笔:陈晓晨(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李东超(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50期 2012年 04月 16日 《第一圆桌·中国银行业高利润问题现状及展望》 战略观察 49期 2012年 04月 16日 《中国与全球铀市场:安全发展前景展望》 作者:马思佳(Pascale Massot)第一财经研究院 2 第一财经研究院 特约研究员、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政 治学系博士生、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 研究所访问学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高 级进修生 审稿:李东超(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48期 2012年 04月 09日 《第一圆桌·美国经济形势及美联储政策前景展望》 战略观察 47期 2012年 03月 26日 《国内常规油气开发前景评估与战略》 执笔:张抗(第一财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总工程师) 李东超(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46期 2012年 03月 19日 《第一圆桌·当前宏观形势及投资策略互动沟通会》 战略观察 45期 2012年 03月 12日 《第一圆桌·黄金投资逻辑与价格走势展望》 战略观察 44期 2012年 03月 05日 《第一圆桌·美国军事战略大调整:前瞻与分析》 战略观察 43期 2012年 02 月 27日 《美国页岩气发展的全球影响》 执笔:张萌(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审稿:李东超(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42期 2012年 02月 20日 《第一圆桌·新一轮全球风险资产上涨:反弹还是 反转?》 战略观察 41期 2012年 02月 20日 《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前景评估:并非遥不可及》 执笔:李东超(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审稿:徐以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张 萌(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40期 2012年 02 月 13日 《第一圆桌·中国货币供应增长格局展望讨论》 主持:徐以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39期 2012年 02 月 13日 《美国开启军事战略十年大调整——解读美国 2012 新军事战略》 执笔:陈晓晨(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审稿:徐以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38期 2012年 02 年 06日 《第一圆桌·伊朗战与和》 主持:陈晓晨(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37期 2012年 02月 06日 《阿拉伯的真正危机——来自经济发展模式的挑 战》 执笔:张萌(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审稿:徐以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36期 2012年 01月 16日 《欧洲银行业去杠杆化——规模及影响》 执笔:宋姗姗(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35期 2012年 01月 09日 《 更 高 风 险 、 更 多 焦 点 、 更 难 应 对 ——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执笔:王家春(第一财经研究院国际经济金融专家 顾问、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章斌(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资深高级研究员) 林纯洁(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 战略观察 34期 2011年 12月 26日 《世界走过头了,危机远未结束》 执笔:王永利 中国银行副行长、第一财经研究院国 际经济金融专家委员会成员 战略观察 33期 2011年 12月 18日 《印度卢比缘何贬值——“金砖四国”怎么了?》 执笔:徐以升、章怀远(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32期 2011年 12月 12日 《清算凯恩斯主义》 执笔:徐以升、周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第一财经研究院国际经济金融团队 战略观察 31期 2011 年 12月 05日 《拯救欧元:德法歧路》 执笔:向松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 长) 战略观察 30期 2011年 11月 28日 《对话欧洲——欧洲领袖谈欧债危机(下)》 执笔:蔚华(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29期 2011年 11月 21日 《求解东亚整合迷途》 执笔:许钊颖(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28期 2011年 11月 14日 3 第一财经研究院 《东亚峰会落幕:认清东亚格局主要矛盾》 执笔:许钊颖、马鑫(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薛松(第一财经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战略观察 27期 2011年 11月 07日 《对话欧洲——欧洲领袖谈欧债危机(上)》 执笔:蔚华(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26 期 2011年 10月 31日 《南海利益再评估》 执笔:第一财经研究院战略思想库 战略观察 25期 2011年 10月 24日 《从矿业资本“走出去”看中国投资机制改革的迫 切性》 执笔:徐汉京(第一财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河石 咨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战略观察 24期 2011年 10年 17日 《新兴市场正在经历 08年金融危机时的崩溃吗?》 执笔:徐以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章怀远(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23 期 2011年 10月 10日 《看低了美元:解剖高盛 2011交易策略—— 2011.04-2011.09美元指数向上拐点实现分析评估 报告(下)》 执笔:王朝(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22期 2011年 09月 26日 《美元拐点如何到来?——2011.04-2011.09美元 指数向上拐点实现分析评估报告(上)》 执笔:王朝(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21期 2011年 09月 19日 《欧元是否会重蹈 1992年欧洲汇率体系的覆辙?》 执笔:沈建光(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战略观察 20期 2011年 09月 12日 《从“小康社会”到“大康社会”——2021年后中 国发展愿景的初步探讨》 执笔:姚余栋(第一财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巡视员) 刘培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战略观察 19期 2011年 09月 05日 《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危机:大困局带来大冲击》 执笔:王家春(第一财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 人保资产管理股份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战略观察 18期 2011年 08月 29日 《委内瑞拉石油形势再评估与中国的应对》 执笔:张抗(第一财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总工程师) 战略观察 17期 2011年 08月 22日 《黄金再货币化进程评估》 执笔:徐以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16期 2011年 08月 15日 《纸币体系 40年大试验—— 1971.08.15~2011.08.15》 执笔:徐以升、周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15期 2011年 08月 08日 《重新定义美元价值》 执笔:徐以升、郭荣(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14期 2011年 08月 01日 《还原债务危机下真实的美国:“穷政府+富企业” 的组合》 执笔:周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李竑、左雨轩、尚亚丛、苏小靖、张居营(第一财 经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战略观察 13期 2011年 07月 25日 《美国“出口倍增计划”效果评估》 执笔:马鑫(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12期 2011年 07月 18日 《剖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现状评估、原因分析 及前景展望》 执笔:周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杨洋(第一财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课题指导:王家春(第一财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战略观察 11期 2011年 07年 11日 《沙特向东——沙特石油出口格局之变》 执笔:张抗(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总工程 师) 战略观察 10期 2011年 07月 04日 《美国海外石油供应的战略收缩》 执笔:李东超(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09期 2011年 06月 27日 《美国财政收支与赤字可持续性评估(2011-2035)》 执笔:华小戎(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4 第一财经研究院 战略观察 08期 2011年 06月 20日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应从战略高度规划上 合发展》 执笔:许钊颖、陈晓晨、李东超(第一财经研究院 研究员) 战略观察 07期 2011年 06月 13日 《超过 1 万亿的代价——中国央行对冲外汇占款机 制及成本评估与展望》 执笔:徐以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06期 2011年 06月 07日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评估与展望(1、2、3)》 执笔:周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05期 2011年 05月 30日 《全球外部性——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评估与展望 (2)》 执笔:周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04期 2011年 05月 23日 《货币创造未转化为信用创造——美联储量化宽松 政策评估与展望(1)》 执笔:周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03期 2011年 05月 16日 《中东北非局势的影响和全球能源展望》 报告人:吴康(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战略观察 02期 2011年 05月 02日 《美国经济完成“金融化”》 执笔:华小戎(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战略观察 01期 2011年 04月 25日 《危机深化与全球转型——阿拉伯地区动荡原因及 走势研判》 执笔:王湘穗(中国战略思想库成员、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第一财经研究院系列翻译报告 战略参考 82期 2013年 01月 07日 《超越财政悬崖: 储蓄、医疗保健和不平等》 作者:尤里•达杜什 莫伊塞斯•纳伊姆
本文档为【第一财经研究院《战略观察》90期-美国回归东亚的本质目标和中国的战略道路选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541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5
分类:军事
上传时间:2013-02-08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