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品文献】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

【精品文献】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

举报
开通vip

【精品文献】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精品文献】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 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 一、地球专题 1(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太阳高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2(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低)、气候(较干旱,库鲁(赤道附近)须雨过天晴)、昼夜(晴朗无云的夜晚)、人口(稀疏)。 3(回收场的选择因素——地形(平坦)、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河流、人口(稀疏)、交通。 二、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

【精品文献】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
【精品文献】高考地理(简答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3959699039_1)专题总结 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 一、地球专题 1(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太阳高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2(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低)、气候(较干旱,库鲁(赤道附近)须雨过天晴)、昼夜(晴朗无云的夜晚)、人口(稀疏)。 3(回收场的选择因素——地形(平坦)、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河流、人口(稀疏)、交通。 二、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高处向低处,以实现自流,线路尽可能短,经济投入较少。 4、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坝长----工程量的大小。 5、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6、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7、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8、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图略) 9、地形相关分析: ?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 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 10、相关简答题对策 (1)水库大坝选址在河流峡谷处,原因:?地处峡谷段,地质条件好,利于筑坝,工程量小;?大坝以上河段水源充足、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有时要考虑?淹没的耕地少、移民规模小。)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线路方案的理由:该方案沿线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工程施工容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提示:考虑距离长短,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并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山脉,少建桥梁、隧道等;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3)确定某地形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呈向心状水系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等高线上的海拔中部低四周高。) (4)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有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5)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线路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三、河流专题: 1、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地形图: ?位置:图中海拔最低点 ?流向:河流与等高线突出的方向相反,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由高处流向低处;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形态(扇/树枝状)、流程、流域面积大小、河道的宽窄、流速(如分析中南半岛、四川盆地的河流)、流向、曲直、支流和湖泊的数量及分布、各河段河床特征等。 3、河流水文特征: ?流量?汛期(有无明显汛期,一个还是两个,汛期在什么季节)?含沙量——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率、地势坡度、水流量的大小。?结冰期——有无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危害:水流不畅,引起上游水位猛涨成灾;受害土地可能为沼泽地或荒地);?水能落差(中上游)或航运(中下游:水量大,水流平稳,河道宽且较深,无瀑布急流)(刚果河的下游除外);?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来源的水量变化决定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4、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 (1)雨水: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补给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因各地气候类型而异(我国东部季风区和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汛期比较) (2)冰雪融水:分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指温带、寒带地区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后带来的流量。如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现象。(影响因素:气温)我国东北地区仍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是主汛期。 ?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主要指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河流主要靠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夏汛,冬季断流) (3)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流是互补关系。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普遍分布) (4)湖泊(水库):与河流是互补关系。有削减河流洪峰、补充枯水期水量的作用。 (5)植被: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作用。特别是河流源头和上游山区的水源林。 (6)人类活动:河流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会影响到下游的流量。 5、河流地貌:(见流水作用) 6、河流水能:流量大的原因,落差大的原因 (1)水能资源开发的评价:?河流水量?地形落差(峡谷利于建坝)?附近经济及需求量、距市场远近?交通状况?库区农田和移民状况?地质开发难度?生态问题 (2)水电站建设的有利因素:?河流水量大?地形起伏,落差大(峡谷利于建坝)?建坝条件(地质、库区农田和移民状况) 7、河运价值的分析: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气候:降水多而均匀,河流水量大,季节变化小;?冬季气温大于零度,河水不封冻;?通航里程 社会经济条件:?流域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含支流状况)——客货流量大;?水运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联系;?流域的资源开发、工农业情况(如答“黄金水道”);?水运本身的优点(运量大,投资省,运费低) 8、河流的功能分析——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 9、断流:(1)在温带干旱地区,以冰川补给的河流,在冬季由于气温低冰雪未融化而断流; (2)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一方面降水不丰富,另外由于河流中上游工农业居民生活大量用水而断流(如:黄河) 10、洪灾(见自然灾害) 11、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四、地下水专题 1(类型: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类型 位置 流向 补给 分布 深度和水质 潜水 (重力水) 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 从高处流向低处 雨水和地表水 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埋藏浅,易开采,易污染 承压水 (自流水) 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 从压力大处流向压力小处 潜水 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埋藏深,水质好,流量稳定 2(地下水的来源: ?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凝结水:在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很少,主要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凝结渗入地下。 3(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及时人工回灌。 ?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4、等潜水位线图 (1)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2)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5)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6)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5、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无论哪一种地下水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涌出地表形成泉。泉的形成还与地质构造有关,分布最广泛的泉总是与石灰岩地区的单面山构造相联系;在断层发育的岩区,泉可以沿断层一带的透水层上升涌出地表。 6、澳大利亚盆地的地质构造是一个巨大的向斜盆地。水层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为承压水。有的形成自流井。自流井的盐度高,不宜用来灌溉农田,一般可作牲畜饮用水,因此对畜牧业发展非常有利。 7(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承压水与潜水不是一回事。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是依据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来区分的,而潜水与承压水是依据埋藏条件来区分的。 五、气温专题 1、温度计算:?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注意:逆温:气温垂直递减率低于6?/1KM的对流层大气。 2、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纬度: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如五带的划分。?海陆分布:(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天气状况:(夏季)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秋冬季节)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季风 ?西风 (3)地形:(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海拔--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地形类型--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 山脉的走向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此外冰雪的反射率(高)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3、等温线的读图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最大处与同纬度的温度高低。 (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缓坡;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陡坡、锋面处、寒暖流交汇处。 (4)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于大值或小于小值;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4、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图)。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南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相反。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5、等温差线 (1)气温的日较差: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 (2)、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大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b)海陆:陆地大于海洋。(c)地形——凹地大于高地 (d)天气状况——少雨区大于多雨区 (3)、等值线分析 (a)纬度变化: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增。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变化大;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 (b)经度变化: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增) (4)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六、降水专题 1、大气降水的必要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2、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1)位置:A纬度位置——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B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多雨,反之少雨;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相反。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6)人类活动:城市雨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湿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3、季节变化:我国集中在夏秋季节。原因: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相反。 4、等降水量线 (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 (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4)闭合曲线:越向内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越向内降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5)等降水量密集地区差异大,稀疏地区差异小。 5、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的降水的多少与分布(夏季风来得早、强即副高偏北易造成北涝南旱,夏季风来得迟、弱即副高偏南易造成南涝北旱),4—5月南部沿海,6—7月江淮地区,7—8月华北东北地区,9月退到华南地区,10月撤出中国大陆,雨季结束。 七、气候类型专题 1、模式法——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以北半球为例) 如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2、图表法——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 (1)以温定球——判断所属半球(陆地)。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七月气温最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气温最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指北半球),确定热量带。 (3)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3、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不同之处表现在: (1)从全年降水总量看: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500mm;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1000mm。 (2)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9月;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长,为5-10月。 (3)从降水过程来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特点月最大降水量可达600mm;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月最大降水量在400mm以下。 (4)集中程度:热带季风气候更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更大。 (5)从成因上看: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到移来的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6)从气温上,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份,热带草原气候最高气温出现在4月份 (7)分布地区:热带季风气候仅仅分布在南亚、东南亚、我国少部分。而热带草原气候南北半球均有。 4、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最冷月均气温小于0?C,最热月均气温大于15?C。 不同点:(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东北亚,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南北半球均有分布,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2)月降水量:温带季风气候有大于100mm的月份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则无。 (3)年降水量:温带季风气候在400—800mm为夏雨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则小于400mm也主要集中在夏季。 5、分析单一气候的成因,依据气候形成的四大因子逐一取舍,如北纬40?—60?欧洲大陆西岸气候的成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大部分在北纬35?--60?,属于温带气候;?大气环流:处于盛行西风带;?海陆分布(下垫面):面临大西洋,受海洋影响大;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洋近,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地形(下垫面)中部为平原,山脉走向有利于……?洋流(下垫面):增温、增湿;?人为因素 6、回答某地为什么是那类干湿地区,要回答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东北湿润区面积比800mm降水量范围大的原因:蒸发量小?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400mm降水量面积大,但半湿润区面积小、半干旱面积大;新疆西北部地区400mm、800mm降水量均为半干旱区的原因:蒸发量大。 7、气候与自然带小专题 (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2)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3)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4)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5)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6)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7)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 ?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8)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 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9)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10)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11)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12)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13)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东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海洋的信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14)天山南坡无林带,原因为: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背风坡,降水量少;而北坡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量多。 (15)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8、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 (1)测量时间:夏季最热月 (2)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气温(气温高、雪线高,气温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三是地形(坡度、坡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坡陡雪线高。 9、自然带应注意:德干高原为热带季风气候但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美国东北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为温带草原带。 10、陆地自然带的规律 (1)纬度地带性规律 (2)经度地带性规律 (3)垂直地带性规律:A、山麓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B、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类似于从山麓向高纬的水平地域分异;C、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D、同一纬度地区,海拔高的山地带谱多,相同高度的山地,低纬度的带谱多;E、同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 (4)非地带性:?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局部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局部水分变化:荒漠带内的绿洲; ?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 八、大气专题 1、热力环流(图的理解) 2、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注意等压线与等压面的区别和联系)(hpa) 等压线: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近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近地面气压一般要高于高空气压,两者名称相对,即低空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 等压线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线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 ?根据等压面弯曲判断近地面气温及热力环境 等压面向高凸—高压区—近地面气温低;等压面向低凹—低压区—近地面气温低 3、气压梯度计算: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即为气压梯度,计算公式为?P/?d 4、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根据等压线数值判断。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4)判断鞍部:鞍部是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A、风向的作图: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作箭头,北右南左。 B、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C、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5、季风 (1)、东亚季风环流(图) (2)、南亚季风环流() 九、陆地和海洋专题 1、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等盐度线的分析): 全球的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高低纬度递减。(马鞍形曲线) (1)气候:不同纬度位置,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较。 (2)洋流:同一纬度,有暖流流经时则盐度偏高,有寒流流经时则盐度偏低。(与蒸发有关) (3)河流:(近岸带)同一纬度,沿岸有淡水河流注入时,海水盐度偏低;同一河流不同季节对沿岸海水盐度的影响也不一样,雨季河流流量大,海水盐度偏低;旱季相反。 (4)结冰或融冰:高纬海区结冰时盐度偏高,融冰时盐度偏低。 (5)海区封闭性: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流少,盐度走极端。 判断红海盐度高和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2、根据盐度判断船只深浅盐度越高,海水浮力越大,则船只吃水越浅。 3、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1000米以内)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 4、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 (1)深度(海底地形):沿海大陆架海域,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氧气充足,为海洋生物提供好的生存环境。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2)温度带:温带海区水温适宜,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3)洋流: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渔业资源丰富。如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 (4)河流:河流入海时从陆上带来大量营养盐类和泥沙,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和产卵。例如我国舟山渔场的形成就得益于长江。 5、盐场区位选择: 地形平坦;泥质沙滩;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或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或地处背风坡) 6、钱塘江潮汐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天文、摩擦力。 7、洋流: (1)类型、成因 风海流—在大气运动和近地面带的盛行风(动力)长期吹拂海面形成的,在洋流的形成运动过程中,还受到陆地形状以及地偏力的影响,改变了方向。 密度流—温度(水温高,水面高)、盐度(盐度低水面高); 补偿流—离岸风、密度流 (2)分布规律: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 ;东暖西寒 ?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寒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判断洋流: 判断密度流:表层盐度低流向盐度高 判断寒暖流: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8、三类岩石要从成因、类型和特征上注意区别和联系。 9、板块构造理论 (1)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是唯一的海洋板块。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2)板块与地壳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之间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多。 (3)板块与海陆形成: ?板块张裂地区为生长边界常形成海岭、断层(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地碰撞挤压地区为消亡边界常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10、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褶皱:(岩层具有连续性)基本形态:背斜、向斜。 背斜:岩石年龄中心老两翼新,岩层线上拱隆起、地貌上常成山岭、但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石年龄中心新两翼老,岩层线向下弯曲,地貌上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成为山岭。 (2)断层:岩石断裂移位 ?地垒一侧岩块上升成块状的高地。如:庐山、华山 ?地堑一侧岩块下沉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实际应用意义:?开采地下水资源应选在向斜部位。?开采油、气资源、隧道应选在背斜部位。 ?大型工程、水库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11、主要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 蚀 作 用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 水 侵 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的地表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 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 沉 积 作 用 冰川 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啧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 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 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风力 沉积 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黄土高原的黄土) 12、地质地形小专题: ?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刚果盆地(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七大洲地形特色:(见世界地理) ?开凿隧道问题: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十、问题地理专题(环境、生态) 1、农业问题 ?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漫灌)?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盐运动);?过度引水灌溉?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流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河湖盐度升高,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污染水源 2、工业问题 ?废气:矿物燃料燃烧?CO2?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矿物燃料燃烧?SO2、NOX?酸雨;冰箱和空调大量使用致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 ?废水:污染水源、土壤、核电站排放大量热水 ?废渣:占用土地、污染水源和土壤、放射性污染 3、工程建设问题 ?地下水开采过量?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陷、沿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 ?水库:淹没农田城镇、文物景观;后靠移民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下游矿物质减少?耕地肥力下降、渔业受影响;河口三角洲后退,海岸线后退(泥 沙堆积减少、海浪侵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某些物种消失?生态破坏;水库地震。 ?道路建设(铁路、公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阻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环境污染 ?开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4、旅游活动问题:(略) 5、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 a(黄土高原为例)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典例:甘肃南小河沟)。 b.(南方丘陵山区)产生原因:农村生活用能短缺。 整治措施:?发展立体农业?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东北地区: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b全球变暖,蒸发旺盛;c鼠害、蝗害。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干旱 ?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a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b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a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难以成云致雨。b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c西南季风不易到达;d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a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b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a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下渗多(自然原因)b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a)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带未到,降水稀少;农业需水量大。 (b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春季有积雪融水。 (c)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海水淡化等。 (d)广东冬旱:?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 ?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e)江淮伏旱的原因: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单一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 (4)土壤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a地形低洼;b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 c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治理措施:a引淡淋盐;b井排井灌;c生物措施;农田覆盖;d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e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 ?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沉降,沿海海水倒灌入侵,土壤盐渍化,水质恶化。 ?治理措施:a控制抽取地下水;b实行雨季回灌;c跨流域调水 (6)赤潮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污染养殖水域,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易发生区域(海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海域。 ?易发生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危害:a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危害人体健康c影响海洋旅游业 (7)咸潮 ?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咸潮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气候)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d朔望月天文 大潮加剧了咸潮。人为原因: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 (8)温室效应问题 A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 B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原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 ?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 ?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B产生原理:CO2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产生原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 ?森林被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 D解决措施:?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E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发多种环境问题 ?加剧了风暴潮灾害?加大了洪涝威胁?减弱了港口功能?引发海水入侵?引发土壤盐碱化?海岸侵蚀加剧?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排污能力降低 (9)、酸雨(酸雾、酸雪) a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湿润的气候 b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及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c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d解决措施:减少酸雨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改善消费结构?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排放?清洁生产?开发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10)、臭氧层空洞 ?产生原理:氟氯烃等气体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破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极地区的臭氧在9—11月含量最低(联系季节我国秋季) ?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低谷,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A(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上升 B(大部分地区降水有所增加C(山地雪线上升,冰川消融量增大,河流水位猛涨D(藏羚羊、野牦牛等动物的分布区域发生明显改变 ?氟氯烃等气体主要源于北半球,却对南极上空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引起这些物质迁移的原因是: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南极上空 ?措施:减少并逐渐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11)光化学烟雾 原因:自然原因:光照强烈的季节;不利于空气流动的谷地或有逆温。 人为原因:汽车尾气排放大量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 (12)沼泽的保护(选修) 我国典型地区:三江平原。 沼泽的形成:?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地势低平,地表径流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开发利用的关键:排水。 意义: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一些珍禽的栖息地。 (13)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概念:每年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使环流形式发生改变,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拉尼娜”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 (14)问题地理的区域分布 黄土高原存在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人口压力大,土地负载重;毁林开慌,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千沟万壑;地处自然地理的过渡地带,旱涝灾害,地质灾害多发;生活贫困。 ?西北的地理主题往往是荒漠化、盐碱化问题; ?西南的地理问题往往是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 ?东北往往是黑土肥力保持和湿地保护问题; ?江南往往也是水土流失、土地的立体利用问题。 6、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c台风的影响;d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e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g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h地势低洼(海河、珠江);人为原因: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围湖造田;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气候干旱,降水少;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 c地表植被稀少等;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 ?治理措施:a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控制载畜量;c营造“三北防护林;d退耕还林、还牧;e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f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等震线: a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b影响因子: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短,烈度越大;地质构造上断层分布,烈度大;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 c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泥石流爆发的条件: 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 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 (5)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6)台风 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_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赤道上无台风生成: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 (7)寒潮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春秋两季对农作物的影响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均影响大。 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 寒潮的利:冰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十一、农业专题: (一)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 1、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气候湿润多雨;?排水良好的坡地。 2、尼罗河三角洲(印度河、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3、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4、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加强“南南合作”;?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5、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自然条件恶劣;?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6、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7、复种指数问题: ?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8、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如:缓坡修筑梯田、江南丘陵改良红壤、西北地区引水灌溉等),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2、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等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 (6)工业基础 3、我国各大地形区农业特征(农业区位的区域分析): 东北平原商品谷物农业(见后) 华北平原旱地种植业:优势是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水田种植业:光(除四川盆地)、热、水资源丰富,配合较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但易发生春季低温阴雨,盛夏高温少雨,洪涝灾害严重。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见后)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云贵高原坝子农业和彩色农业:优势是纬度低,水热充足;劣势是地表崎岖,地表缺水,土壤贫瘠。 4、典型区域或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分析 (1)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分析区位: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2)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美国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纬度高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我国东北地区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3)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措施:培育良种;改善交通;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4)畜牧业: 典型地区:我国(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蒙古、中亚、西亚(以游牧业为主) 分析区位因素:A、有利条件: ?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B、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我国牧区存在的问题:靠天养畜,生态破坏,载畜量低,效益低。 我国牧区借鉴:人工草场建设;放牧方式;牧区交通条件及加工体系的发展。 (5)乳畜业 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6)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 A、区位因素分析:盆地地形,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地广人稀,东水西调,改善灌溉条件;邻近港口和公路,交通方便; B、生产特点:机械化水平高;农牧生产活动交替进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生产灵活,市场适应性强,产品多供出口。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 A、区位因素分析: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充足,气象灾害多发;生物物种丰富;土地类型多样;生活能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红壤贫瘠;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地少人多,开发较早。 B、整治和发展方向:综合开发,发展立体农业;系列开发优势资源;生态建设,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7)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我国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东南亚、南亚等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历史悠久;喜食爱好;国家政策扶持。我国还有: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 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我国) (三)、农业布局和主导因素(最优势或限制性因素) 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对农业布局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因素因地而异。 1、对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太阳光热 2、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能种植粮棉——灌溉水源 3、上海、北京市郊建乳牛场、禽畜蛋、蔬菜基地——市场 4、珠三角、闽南三角洲、太湖平原把一部分粮田改种花卉、蔬菜、发展塘鱼的主要原因是发挥交通和市场优势。 5、印尼的农业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不能自给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殖民统治,农业结构单一 6、我国西北内陆的农业生产是畜牧业比重大于种植业——气候条件 7、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侧重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业主要原因是市场的需求 8、欧洲北海沿岸多种植甜菜、马铃薯、麦类作物,很少种植谷类作物——气候 (四)、综合评价农业的发展 有利:按农业区位条件逐一分析 不利:?限制性条件;?灾害 例: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灌溉农业)的自然条件的综合评价 有利:?光热充足(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地形平坦 不利: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但灌溉水源不足;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盐碱化严重。 (五)、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区位 名称 主要分布区 生长习性 农业区位的选择 粮食作物 水稻 泰国(最大出口国)。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喜高温多雨、地势低平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在我国的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36?N) 玉米 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我国的主产地在吉林省 喜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小麦 最大出口国——美国 水热要求不高;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我国冬小麦和春小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温线),冬小麦一般秋播冬收,春小麦一般春播秋收 糖料作物 甘蔗 拉丁美洲(巴西、古巴),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区 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甜菜 亚欧大陆、北美的中温带地区,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饮料 茶叶 印度、中国、斯里兰卡 喜高温多雨、怕涝 红壤等酸性土壤 咖啡 巴西等 喜高温多雨 高温多雨、无霜害,年降水量大荫蔽较好,湿度较大的山地生长 可可 非洲,拉美 较高的温度、湿度和雨量分配均匀 热带雨林带海拔较低处 纤维 剑麻 非洲 喜高温耐旱 黄麻 现主要产在南亚地区。孟加拉国最多 喜高温湿润气候和肥沃的沙质土壤 喜湿 亚麻 中国、俄罗斯 喜凉爽湿润气候和肥沃壤土 长日照作物 橡胶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喜高温多雨 棉花 美国中央大平原、埃及、中亚;我国则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南疆 喜高温 光热充足,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 水果 柑橘 我国南方广泛分布 喜温润,怕寒冷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苹果 辽宁、山东等 喜光、较耐寒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油料作物 花生 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喜温干燥、砂质壤土 不耐霜 油菜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有北移南迁趋势;四川产量大 喜温暖气候,肥沃土壤 芝麻 暖温带、亚热带种植,主要分布在河南 喜温耐旱 不耐霜,不耐涝。 胡麻 西北内陆地区 油棕 湿热森林地带。 喜高温多雨、充足阳光和湿润肥厚的沙壤土 大豆 黑龙江等地。 为中温作物 需水较多 出口农产品基地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泉州、漳州、厦门)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等地 十二、工业专题 ?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原因:?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 ?埃及的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旅游. ?新加坡的经济支柱:炼油、造船、电子电器、海上钻井平台制造. ?工业集聚: ?传统工业区: 集聚原因: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工业集中布置可产生集聚效应。 集聚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加剧地区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 ?新兴工业区: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好处是: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联系和协作。 ?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区位分析:?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不同点:?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调整措施:?重视专业分工,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规模生产;?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硅谷”: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 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发展变化原因: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我国四个工业基地的区位劣势: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能源、水源不足。 京津唐工业基地:水源不足;污染严重。 沪宁杭工业基地:能源、资源缺乏;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能源、资源不足。 (8)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社会因素: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注:?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钢铁企业?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其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长江人海处,南北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另外海运便利。 (2)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钢铁需求量大。 (3)工业用水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 海南岛虽然蕴藏着丰富的富铁矿,但由于能源短缺,开发较晚,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目前还没有建立大型钢铁企业。 (9)、工业主导区位分类 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的成本较高——接近原料产地——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加工厂——原料影响在减弱 市场指向型: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接近市场——饮料厂、家俱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市场影响在加强 动力指向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有色冶金——动力影响在减弱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纺织厂、电子装配厂、服装厂——劳动力数量影响在减弱,劳动力素质影响在加强 技术指向型:对技术要求高——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集成电路,飞机制造、核电、精密仪器仪表厂人才和知识的影响力在加强。 十三、人口数量、分布小专题: ?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中国人口问题:?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目前人口问题最大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十四、人口迁移小专题: ?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 ?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 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 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影响:利:?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 弊: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对迁出地影响:利:?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弊:造成优质脑力和体力人才外流 十五、城市小专题 ?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 ?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原因分析: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发达; 便利的水运。 ?上海市的发展: A、优越的区位因素:?便捷的交通;?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的劳动力;?宽广的经济腹地;?充足的商品供应;?丰富的农副产品;?雄厚的技术力量。 B、城市化问题:产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 表现:?道路狭窄,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用地紧张。 C、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 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位置——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平坦、开发空间大;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建设成就:浦东新区已建成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城市道路网问题: 形式:环行—放射式 方格--环行—放射式 作用: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环线: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A、两大问题:?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 B、措施: 解决交通线路拥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解决交通环境污染:?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二者共性措施) ?逆城市化问题: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8)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过河口、河口。 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和旅游。 (9)等地租线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向四周递减,原因是由于地租受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距离远近不同的影响。一般城市中心地价最高,在交通十字路口形成地租的次高中心 十六、黄山与庐山旅游问题: ?欣赏黄山云海,最佳季节是夏季,最佳天气是雨过天晴。 ?黄山四绝中的“怪石”在游览时,应选择特定的观赏位置才能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庐山黄山比较:?游览价值:黄山大,庐山小?市场距离:黄山较短,庐山较长?地区接待能力:黄山较小,庐山较大?交通通达性:黄山道路较少,交通不便;庐山有京九铁路和长江航线,通达度较好?环境承载量:黄山缺少较大平台,环境承载量较小;庐山有较大平台,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环境承载量大 ?在规划黄山旅游规模时应注意的问题是:旅游活动的规模与黄山游览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黄山与庐山较好协调了旅游活动的规模与黄山游览区的环境承载量的关系,均获“世界人类和自然遗产”殊荣,成为著名旅游区 ?制约黄山夏季旅游游客数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承载量 ?黄山与庐山两地开发条件不同,主要原因是:环境承载量,地区接待能力 ?对黄山开发为旅游区的影响作出评价: 利:?增加地区的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弊:?带来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对黄山的开发条件作出评价:?旅游价值(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市场距离(长度、经济发达程度);?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 ?“黄山天下奇”,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质量较高;?集群状况优良;?附近没有雷同景点,具有较好的地域组合状况。 ?西欧旅游业发达的原因:?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自然景观丰富;?历史文化灿烂,各地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丰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十七、能源小专题: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调整措施:?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利用乙醇汽油。 ?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中国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对西部的意义:a.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b.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c.增加就业机会;d.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十八、商业区位 1、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周围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2、商业中心形成的区位分析:?自然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工农业发达)?市场广阔(经济腹地);?技术(交通技术进步促进商品流通)?基础条件 2、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大城市)---商业街和商业小区 人口稀少地区---货郎担、大篷车等流动形式 3、商业街和商业小区的区位 商业街:市场最优----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最优----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商业小区:便民最优----居民住宅区内 4、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的原因: ?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腹地;?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十九、交通小专题 (一)交通遗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京九线—一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一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 (1)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2)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3)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 ?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二)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 1、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1)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江宽水深,风平浪静 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海湾 (2)筑港条件:平坦开阔——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3)腹地条件 经济腹地: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 (4)城市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 (5)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 注: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置;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应用:分析纽约港的主要区位因素:?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并且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哈得孙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港口区位分析:上海、纽约、天津等 a荷兰的鹿特丹的区位因素: 自然区位:?位于莱茵河口,河海联运便利;?港阔水深,不淤不冻;?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口。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广阔;?位于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终点,连接欧亚大陆两岸; ?以鹿特丹为依托。 b上海港的区位因素不利方面:三角洲地形坡度缓,水流慢,泥沙容易淤积,影响通航。 3(影响汽车站的区位因素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体地说,要考虑以下4个要素:?路宽;?与市内交通联系;?与市外交通联系;?工程量。 4(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少云雾。 (2)社会因素: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3)经济因素:需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三)、交通运输中的点、线的典型案例与区位选择 1、京九线、南昆线和青藏线区位选择的异同 (1)从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自然条件、科学技术5个方面加以比较。 (2)突出共同点: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 (3)不同地位:京九线是全国南北干线,南昆线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青藏铁路有利于开发边疆,加强西藏和内地联系。 (4)不同的自然条件:京九线突出沟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线穿越喀斯特地形;青藏铁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气候区,此处地质地貌复杂。 2、“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1)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 (2)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 二十、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1、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 (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3)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此线以东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3、地势界线: (1)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2)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地形区界线: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 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 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 长城: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 秦岭:汉江谷地与渭河平原 大巴山:汉江谷地与四川盆地 祁连山: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 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 横断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 5、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南以东地区大部分属外流区(除鄂尔多斯高原的无流区和松嫩平原的个别无流区外) 6、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7、水系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秦岭;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南岭 淮河水系与海河水系:黄河(黄河下游是地上河) 8、年太阳辐射量线 大兴安岭—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十分丰富,特别是青藏地区和新疆南部,太阳辐射尤其丰富。这条线以东、以南地区太阳辐射弱。 9、我国的人文地理界线 (1)人口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此线以东以南地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了全国的绝大部分,而此线以西以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绝大部分,但却是地广人稀。 (2)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和与旱地为主的耕地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3)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在北方的分界线也可以以大兴安岭及长城为界,大兴安岭以东及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耕作业为主,大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 10、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黄土高原的南界;?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11、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思路:地形界线、气候(气温、降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农业界线) 二十一、问答题专题 1、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 (1)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 (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 (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 (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 2、意义类:一般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 3、特征问题 A、地理特征描述型。把握不同地理要素的描述角度。 (1)地形(地貌)特征描述:海拔、地势(地形倾斜方向)、地形的类型构成、地形的空间排列方式。例:新疆的地形特征: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山地和盆地南北排列,构成“三山夹两盆”的态势,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原因分析从内外力作用) (2)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3)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4)河流水文特征(见河流专题) (5)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农业各部门结构、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6)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7)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B、分布规律描述型。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的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上海宝钢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疏密特点。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C、成因分析型。(1)自然地理要素成因分析。如盐度、气温高低等分析(见前面相关专题)。 (2)自然灾害、生态问题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气候、地形、河流、人类活动角度综合分析(见前面相关专题)。 (3)地理事物时空特点的成因分析。锁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季节变化原理、大气运动原理、河水补给原理、地质作用原理等最为重要,应注意进行逆向推理。如气候变化、天气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原理进行分析,用“气温—气压—气流——天气”进行逻辑分析。海上出行与风浪有关:温差大(如冬季)—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 D、区位因素(区位条件)评析类(或者布局是否合理) 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区位等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E、解决措施型。不论哪类问题的解决措施首先要明确原因,对症下药;要点要尽量多;措施可以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宣传手段、经济手段、工程技术手段等,地理学科重点答工程手段。水、石油、矿产等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还可以从开源、节流上思考;国际性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可以答国际合作和地区合作;自然灾害的解决措施包括预防和治理等。 4、其他典型问题 (1)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工农业基础条件(好);资源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市场条件(广阔);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旅游条件(丰富,地域组合好);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2)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交通条件: 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扩宽道路,专线(定线)行使;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统一培训驾驶员;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城市。 (3)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环境: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思,加强环境管理;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绿化;对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 (4)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普通)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5)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6)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 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利用。 (7)(分析一个地区(省)的资源优势: 土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脊,可开垦土地等; 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 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 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地,水果基地,特色农业等; 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溶水等。 (8)、我国中部崛起的区位条件: 中部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名山大川多,江、河、湖、库星罗棋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水资源量、水库容量、耕地面积、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中部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铁路干线及国道公路从中部通过;中部地区还具有丰富的 人力资源 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主要流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某公司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及措施 。 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煤炭储量丰富;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港连通,利于能源输出;接近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地区。 山西省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摸清资源的储量,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依靠科技,强化资源加工环节,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美化环境;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化学工业、电力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 (9)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分散大城市职能;有利于国防安全。
本文档为【【精品文献】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30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6-17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