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书.艺文志》不着录谶纬论

《汉书.艺文志》不着录谶纬论

举报
开通vip

《汉书.艺文志》不着录谶纬论 ·5· 《汉书·艺文志》不著录谶纬论 李梅训 --------------------------------------------------------------------------------------- 摘要:《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谶纬书,但这并不能说明西汉哀帝、平帝前就没有谶纬文献的存在。因为时 代政治原因,刘向不会著录谶纬书;刘歆有熟悉谶纬书的可能,但未增添《别录》的内容,故《七略》不著录谶 纬书;西汉谶纬书的收藏之所在太史不在秘书,而《汉志》中也有类似谶纬的书籍。更...

《汉书.艺文志》不着录谶纬论
·5· 《汉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艺文志》不著录谶纬论 李梅训 --------------------------------------------------------------------------------------- 摘要:《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谶纬书,但这并不能说明西汉哀帝、平帝前就没有谶纬文献的存在。因为时 代政治原因,刘向不会著录谶纬书;刘歆有熟悉谶纬书的可能,但未增添《别录》的内容,故《七略》不著录谶 纬书;西汉谶纬书的收藏之所在太史不在秘书,而《汉志》中也有类似谶纬的书籍。更重要的是,班固作《汉志》 前有光武帝钦定图谶 81 篇,有别于从西汉到新莽时期的谶纬文献,故难以著录。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谶纬文献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17(2010)01-0005-05 --------------------------------------------------------------------------------------- 学者多以《汉书·艺文志》不著录谶纬书而断 定其产生的时间最早在西汉哀、平之际,其成书则 在光武帝校定、宣布图谶之后,这样,谶纬文献就 算作东汉之书,《汉志》自然不应著录。但经过考证, 笔者认为,谶纬文献形成于西汉哀、平以前,很可 能在成帝时已部分成书,当时官府藏书中也有谶纬 书的存在。①既然谶纬书在汉成帝时已经形成,那 么《汉书·艺文志》为何不见著录呢?因为《汉书·艺 文志》基本来自刘歆《七略》。因此,这个问题首先 是《七略》不著录谶纬,因此有必要对刘歆及《七 略》乃至刘向加以考察;同时,还要考虑班固作《汉 书》的时代谶纬盛行这一因素,因为这时的谶纬文 献是经过光武帝钦定的,与以前的已经不同。下详 论之。 一、刘向不会著录谶纬书 从政治观点上,刘向不会著录谶纬书。刘向从 汉家政治思想上出发,反对谶纬思想中的“汉家历 运中衰,当再受命”。“成帝时,齐人甘忠可诈造《天 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以言‘汉家逢天地 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 我此道。’”(《汉书·李寻传》)刘向当时就给甘忠可 ① 参见李梅训《谶纬文献史略》之《谶纬文献初步形成于 汉成帝时期考》,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收稿日期:2009-05-1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谶纬文献的形成与流传” (04CZS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梅训(1972-),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 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 扣上一顶“假鬼神罔上惑众”的大帽子,经过审理, 甘忠可认罪,结果还未等到判决结果出台,甘忠可 就死在监狱中。刘向对此类假借神谕否定汉朝政权 的谶书,根本就持反对态度,应该不会将这样的谶 纬书著之于录、上奏皇帝。但是,当时灾异频仍, 他也不能过分忽视“天”的意见,于是认为种种怪 异之象都是由于王氏当权引起的。为了能使这个意 见得到推行,他还专门“集合上古以来历春秋六国 至秦符瑞灾异之记,推迹行事,连传祸福,著其占 验,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号曰《洪范 五行传》”。(《汉书·刘向传》)他将此书上奏给皇帝, 希望能够以此来解皇帝之惑。刘向既然反对谶纬, 当然不会再予以著录,以避免混淆视听。因此,从 当时政治原因上看,刘向不太可能直接把谶纬书著 录入《别录》。但在后代学者眼中,刘向本身却是通 晓谶纬的,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刘向谶》 一卷②,即其明证;而孙瑴《古微书》辑有《尚书 五行传》,乔松年《纬捃》因之辑有《尚书洪范记》, 当亦刘向《洪范五行传》之类也。 二、刘歆有熟悉谶纬书的可能 刘歆校书时,不仅见过谶纬书,甚至很可能熟 悉谶纬书。《后汉书·苏竟传》载:“苏竟……善图 纬,能通百家之言。王莽时,与刘歆等共典校书。” 如前考证,建武初年,孔子作纬书的说法已经流行。 因为其中话语涉及国运,故也可称图谶。苏竟为规 ② 如《宋书·符瑞志》引《刘向谶》曰:“上五尽寄致太平, 草付合成集群英。” 2010 年 1 月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Jan. 2010 第 1 期 Journal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Studies No.1 ·6· 劝刘龚支持刘秀而陈说符命,在信的末尾,苏竟还 进一步强调:“图谶之占,众变之验,皆君所明。善 恶之分,去就之决,不可不察。”可见苏竟的确是图 谶的专家。既然苏竟曾与刘歆同校中秘书,为同事, 而苏竟本人又“善图纬”,则刘歆至少也当知道乃或 了解谶纬。而且苏竟身为校书官,当然知道这些书 是藏于秘室的。 又《后汉书·李通传》载李通之父李守“初事 刘歆,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莽末,百 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 私常怀之。”既然作为刘歆弟子的李守能够“好星历 谶记”,则身为老师的刘歆也不太可能一点也不了解 谶纬。 又《汉书·王莽传》:“先是,卫将军王涉素养 道士西门君惠。君惠好天文谶记,为涉言:‘星孛扫 宫室,刘氏当复兴,国师公姓名是也。’涉信其言, 以语大司马董忠,数俱至国师殿中庐道语星宿,国 师不应。后涉特往,对歆涕泣言:‘诚欲与公共安宗 族,奈何不信涉也!’歆因为言天文人事,东方必成。” 又曰:“歆怨莽杀其三子,又畏大祸至,遂与涉﹑忠 谋,欲发。歆曰:‘当待太白星出,乃可。’”所谓言 之“天文人事,东方必成”和“当待太白星出,乃 可”等语,皆类天文图谶。因此,刘歆本人并不是 绝对不通谶纬。刘歆之所以开始不答应王涉起事的 意图,是从天文图谶上看,时机还不够成熟而已。 但竟然因为等候这难以捉摸的天象所显示的时机而 导致迟延了真正的军机,由此看来,刘歆不仅懂得 天象图谶,而且太过迷信。要不,怎么预料不到自 己会失败呢? 三、《七略》不著录谶纬书 谶纬所记多关乎国运,为秘密之书,不易为人 所知,故称秘书。既为秘书,是否能著于录,也是 未可知之事。《汉书·宣元六王传》记成帝建始二年 (前 31 年),东平王刘宇曾上疏求诸子及《太史公 书》,成帝问大将军王凤,王凤回答说:“臣闻诸侯 朝聘,考文章,正法度,非礼不言。今东平王幸得 来朝,不思制节谨度,以防危失,而求诸书,非朝 聘之义也。诸子书或反经术,非圣人,或明鬼神, 信物怪;《太史公书》有战国从横权谲之谋,汉兴之 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阸塞:皆不宜在诸侯 王。不可予。不许之辞宜曰:‘五经圣人所制,万事 靡不毕载。王审乐道,傅、相皆儒者,旦夕讲诵, 足以正身虞意。夫小辩破义,小道不通,致远恐泥, 皆不足以留意。诸益于经术者,不爱于王。’”于是, 成帝就按照王凤所说作了回答,终究不肯把《史记》 借给他看。一个堂堂诸侯王连阅读《史记》都不能 够,何况是图谶这样比《史记》更秘密的书呢?因 而,也可能是图谶之书本身的原因,不能为《七略》 所著录。既然《七略》都没有著录,又经过战乱, 图书散佚,当时的情况难以知晓,班固不著录谶纬, 可能也是无可奈何吧? 四、《七略》《汉志》本未遍收西汉之书 刘向校书,始于河平三年(前 26 年),直到公 元前 7 年去世时还未完成。①哀帝即位后,命刘歆 继续父业,大约在公元前 6-5 年间,不到两年时间 内,刘歆就完成了《七略》,上奏朝廷。②《汉书·艺 文志》说:“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这个“总” 字告诉我们,刘歆主要的工作的汇总,也就是编。《汉 书·艺文志》“兵书家”序云“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 种”,《汉书·刘歆传》说刘歆的工作是“集六艺群 书,种别为《七略》”,皆可为证。因此,刘歆的所 做的工作是把刘向和任宏等人的成果加以汇总编排 而成《七略》,可能没有在刘向校书的基础上再扩大 校书的范围,即刘向未收入《别录》和未校的书, 刘歆也没有增加。而且,仅仅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 刘歆就呈上了一部完整的《七略》,其速度之快令人 惊讶。因此,即使刘歆见到了谶纬书乃或通晓谶纬 书,他既不能、也不一定有时间再把这些书增入《七 略》。 事实上,《汉书·艺文志》也的确没有遍收西汉 之书。如《汉志》未著录《孙膑兵法》,一度引起学 界争议其有无,直到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方得解决。 而从文献著录体例上,余嘉锡先生认为“《七略》及 《汉志》,皆有不著录之书”,其缘由不外乎三个方 面:“民间所有,秘府未收”,“国家法制,专官典守, 不入校雠”,“前汉末年人著作,未入中秘者,《七略》 不收,《汉书》亦遂不补”。 ③(《古书通例》卷 1《诸 ① 关于刘向卒年,《汉书·刘向传》说:刘向“年七十二卒, 卒后十三岁而王氏代汉。”《汉书·艺文志》说:“会向卒, 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由于时间不确切, 后人提到刘向的卒年就有了争论,此从王重民说,见氏 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中华书局 1984 年,)第 17 页。 ② 刘歆完成《七略》的时间,学界也有争论,此亦从王重 民说,见氏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中华书局 1984 年 版),第 23 页。 ③ 余嘉锡:《余嘉锡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 169 至 170 页。 ·7· 史经籍志皆有不著录之书》)而谶纬即属于“专官典 守”之类。 五、西汉谶纬书的收藏之所在太史不在秘书 汉代藏书之所,据刘歆《七略》记载:“外则有 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延阁、广内、秘室 之府。”①而刘向、刘歆所校书的地点在天禄阁,所 校的对象主要是的是秘书所藏,直接涉及事关“天 人关系”的谶纬书的可能性比较小。俞正燮《纬书 论》认为西汉时“纬在太史,不在秘书”,他对此有 段较充分的论说: 然则《艺文志》著录不载纬者,何也?如 汉律汉令在廷尉,则亦不载也。纬在太史,不 在秘书。《史记·秦始皇本纪》云:“史官非《秦 记》皆烧之,非博士所职,《诗》、《书》百家杂 烧之。”又云:“博士十七人,候星气者三百人。” 盖博士与史官,官与书皆不相涉。司马迁《报 任安书》言:“其先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 《汉旧仪》言:“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 相,太史别有天人书。”《艺文》有《太一》以 下及《海中占》,而无《甘石星经》。《甘石》书, 《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皆引之, 唐开元时犹存。又《汉志》:天文二十家,有《图 书秘记》十七篇。盖采纬文、其它纬及甘、石 不入志者,以在史官之故,且文字时时增续不 定,非秘阁所雠校。 这些增续不定的篇章中有一部分就很可能是纬书。 俞正燮认为到后汉时纬书始藏于秘府: 《后汉书·尹敏传》云:“帝令校图谶,使蠲去 崔发所为王莽著录次比”者。发,王莽时说符侯也。 《苏竟传》云:“秘经文隐事朗。”《檀弓正义》引《郑 志》云:“嫌引秘书也。”《隋·经籍志》有纬八十一 种。《唐六典·秘书郎甲部》:“九曰图纬,以纪六经 谶候。”注云:“《河图》等十三部,九十二卷。”知 东汉至唐,皆在秘书,中更魏,隋焚纬,但焚民间 传本。廷臣议礼,师儒说经,犹检纬。则《汉志》 不载纬,无可疑也。② 关于太史掌管谶纬符命之事,《汉书·王莽传》 载王莽上书云:“甘忠可、夏贺良谶书藏兰台。”可 为确证。而《后汉书·光武帝纪》的一段话可以作 ① 《汉书·艺文志》“建藏书之策”下如淳注,见中华书局 版《汉书》,第 1702 页。 ② 上两段文字俱见俞正燮《癸巳类稿》,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第 483 页。 为旁证: (中元元年)是夏,京师醴泉涌出,饮之 者固疾皆愈,惟眇、蹇者不瘳。又有赤草生于 水崖。郡国频上甘露。群臣奏言:“地祈灵应而 朱草萌生。孝宣帝每有嘉瑞,辄以改元,神爵、 五凤、甘露、黄龙,列为年纪,盖以感致神祈,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彰德信。是以化致升平,称为中兴。今天下 清宁,灵物仍降。陛下情存笋绝,推而不居, 岂可使祥符显庆,没而无闻?宜令太史撰集, 以传来世。”帝不纳。常自谦无德,每郡国所上, 辄抑而不当,故史官罕得记焉。 可见,所有反映帝王符命之事,都要由太史来写定 于书册。既然此事皆由太史掌管,那么所有的符命 谶纬书也应当是由太史来管理、保存的。所以,谶 纬书藏于太史。 也有古代学者曾提出了刘向、刘歆父子校录之 书有限,谶纬书收藏之所不在其整理范围之内的观 点。如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指出“谶纬之书 起于周秦六国,汉时所有而《七略》所无”,因为“《七 略》惟录中秘书。自《温室》徙之天禄阁者乃得以 论次之。若夫兰台、石室之储,故府录藏之籍,民 间传习之本,博士章句之书,当时不胜枚举。故皆 未尝遍及也。”③ 六、《汉志》中有类似谶纬的书籍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阴阳家”和“术 数类”书中有的文字类似于谶纬佚文,可见当时流 传的书籍中有谶纬书存在的可能。尽管《汉书·艺 文志》中没有著录明确的谶纬书,但对有些近似于 谶纬的书,也有所著录。如“天文家”就有“《图书 秘记》十七篇”。按前引《苏竟传》称呼谶纬书,一 则曰“孔丘秘经”,一则曰“揆之图书”,还说“图 谶之占”,这都是对谶纬书的称呼。因此所谓“图书 秘记”中所记应当是谶纬天文占验一类文字。《汉 书·艺文志》“天文家”所收书多天文占验之书,跟 谶纬中之星占应无明显区别。如《唐开元占经》中, 有的谶纬佚文与引《海中占》等书之星占佚文无大 区别。如卷 55《辰星犯牵牛》有如下 2 条: 《感精符》曰:辰星守牵牛,国以水为败, 牺牲疫,牛多死。 《海中占》曰:辰星守牵牛,岁多水,民 ③ 见开明书店 1936 年编印《二十五史补编》第 2册,第 1435 页。 ·8· 归兵陵,齐燕尤甚。 卷 55《辰星犯虚》有如下 4 条: 《洛书》曰:辰星犯虚,大臣为谋主,有 兵起,其国必败。 《洛书》曰:辰星入虚,有兵起。 《春秋纬》曰:辰星之虚,兵起,大水出。 《海中占》曰:辰星守虚,有兵灾,丁壮 行徭,妻子独居,万室虚。一曰春旱、秋水, 五谷不成。 由上比较可见,《海中占》的星占预测与纬书的预测 基本上是一致的。而《汉书·艺文志》中这样的星 占书还有一些: 《金度玉衡汉五星客流出入》八篇。《汉五 星彗客行事占验》八卷。《汉日旁气行事占验》 三卷。《汉流星行事占验》八卷。《汉日旁气行 占验》十三卷。《汉日食月晕杂变行事占验》十 三卷。《海中五星经杂事》二十二卷。《海中五 星顺逆》二十八卷。《海中二十八宿国分》二十 八卷。《海中二十八宿臣分》二十八卷。《海中 日月彗虹杂占》十八卷。 可见当时天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占星术的发展,产 生了大量的著作,纬书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有的 天文家的目的在于“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 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而且班固还指出其 利弊所在:“夫观景以谴形,非明王亦不能服听也。 以不能由之臣,谏不能听之王,此所以两有患也”。 (《汉书·艺文志》) 又《汉书·艺文志》“阴阳家”载《南公》三十 一篇。云“六国时”。又《闾丘子》十三篇下注:“名 快,魏人,在南公前。”又《将巨子》五篇下注:“六 国时。先南公,南公称之。”可见,当时刘向、刘歆 整理图书时,南公之书见在,为六国时人。《史记·项 羽本纪》记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谶,应为 南公见楚亡国后所作预言。《南公》与邹衍之书归于 一类,皆属阴阳五行。《汉书·艺文志》“阴阳家” 亦载“《邹子》四十九篇”和“《邹子终始》五十六 篇”。此外还有“《黄帝泰素》二十篇”,班固自注: “六国时韩诸公子所作。”颜师古注:“刘向《别录》 云:或言韩诸公孙之所作也。言阴阳五行,以为黄 帝之道也,故曰《泰素》。”另外还有《杂阴阳》三 十八篇,云不知作者,可能也是阴阳占验一类书籍。 而《汉书·艺文志》“五行家”有“《泰一阴阳》 二十三卷。《黄帝阴阳》二十五卷。《黄帝诸子论阴 阳》二十五卷。《诸王子论阴阳》二十五卷。《太元 阴阳》二十六卷。《三典阴阳谈论》二十七卷。《神 农大幽五行》二十七卷。《四时五行经》二十六卷” 等书。序云:“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 则“五行家”所记书亦与谶纬所记亦相类似。 从以上六个方面的讨论来看,刘向、刘歆直接 著录谶纬书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笔者认为,是《七 略》不著录谶纬书,从而最终造成了《汉书·艺文 志》不著录谶纬书的现状。 七、《汉志》难以著录西汉谶纬文献 如前所述,笔者认为至晚在西汉成帝时期,谶 纬文献已经初步形成,这可以作为谶纬文献的第一 个阶段。 此后,经历汉哀帝、平帝时期的发展,谶纬文 献日渐繁多,从而有王莽执政时对谶纬的整理和篡 汉后颁布《符命》四十二篇,这是谶纬文献形成的 第二个阶段。 汉成帝以后,西汉社会形势进一步恶化,使自 昭帝以来的“改制”、“再受命”之说甚嚣尘上,也 刺激了谶纬的进一步造作。到平帝时,图谶之书已 颇为繁多,以致于王莽整齐学术时连图谶也包括在 内。《汉书·王莽传》载,平帝元始四年(4),“征 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 《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 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 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说廷中, 将令正乖谬,壹异说云。”可见,当时民间亦有其书, 又有通其学者,这正与杨厚之先祖通图谶相合。而 且,当时民间图谶书经历传承、造作,像经学著作 一样,繁多杂乱,所以才有整理的必要。当然,在 “整理”过程中,为王莽篡位摇旗呐喊的学者必然 会把有利于王莽的符瑞、谶记一一收入,而其余的 则会有所剔除。而王莽正式篡位后,即迫不及待地 作成《符命》四十二篇。其中“德祥五事,符命二 十五,福应十二”,“德祥言文宣之世黄龙见于成纪、 新都,高祖考王伯墓门梓柱生枝叶之属。符命言井 石、金匮之属。福应言雌鸡化为雄之属。其文皆尔 雅依托,皆为作说。大归言莽当代汉有天下云”。其 中还有总说,主旨是“帝王受命,必有德祥之符瑞”, 而新室之兴,“德祥发于汉三七九世之后”(《汉书·王 莽传》)等等。并于当年秋天派遣五威将军王奇等十 二人颁布天下。显然王莽所颁布的,只是有利于自 身统治的部分,至于有关汉王朝当再受命之类的说 法,他是不会公布的。这应当是新莽时期的谶纬文 ·9· 献。 王莽败亡,长安为兵火所毁,谶纬书也必然损 失惨重。不过,一些学者在逃亡中携带了部分图书。 光武定都洛阳后,学者也云集京师,丰富了东汉的 藏书(《后汉书·儒林传》)。但当时群雄逐鹿,造作 利用图谶者比比皆是,图谶之书更加杂乱,于是, 自建武二年(26)起,光武帝即命薛汉、朱浮、尹 敏等人校定图谶。在此期间,光武帝亲自认真监督, 他甚至连尹敏增篡之处都能分辨出来(《后汉书·尹 敏传》)。这项工作可能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建武 三十二年(56)光武帝封禅文中又引《河图赤伏符》、 《河图会昌符》、《河图合古篇》、《河图提刘予》、《雒 书甄曜度》、《孝经钩命决》等篇,而后又云:“《河》、 《雒》命后,经谶所传”,“皇帝唯慎《河图》、《雒 书》正文”,“建武元年已前,文书散亡,旧典不具, 不能明经文,以章句细微相况八十一卷,明者为验, 又其十卷,皆不昭皙”等,说明此前谶纬文献的整 理工作已经完成,谶纬文献的主体八十一篇也已基 本定型。光武帝泰山封禅之后随即改元中元,并“宣 布图谶于天下”(《后汉书·光武帝纪》),正式确立 了谶纬的官方文本与重要地位。这是谶纬文献形成 的第三个阶段。 班固作《汉书》时代,也是谶纬兴盛时期,既 有光武帝钦定谶纬文献在,又是与前代不同的,班 固怎么可能会将有悖于时的谶纬书著之于录呢?因 此,班固《汉志》不录谶纬书,是只能如此而别无 选择的。 Why No Chen-Wei Documents in HanShu LI Mei-xun (Qi Lu Cultural Research Center,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Shandong) Abstract: Chen-Wei documents are not recoded in HanShu’s yiwen Records although in which includes some contents similar to Chen-Wei. However, we can’t deny the possibility of its existence before Emperor Ai and Emperor Ping in later Han Dynasty. Due to political reasons, neither LiuXiang nor LiuXin would compile Chen-Wei in BieLu or in QiLue. The reason why no ChenWei documents in HanShu is that the agency named Taishi took charge of Chen-Wei documents instead of Mishu in later Han Dynasty. In addition, before the birth of Yiwen Records in HanShu written by BanGu, Emperor Guangwu already authorized 81 Chen-Wei in public 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Chen-Wei Documents published during later Han Dynasty and Xin Dynasty period, so BanGu can not compile other Chenwei documents in HanShu. Key words: Yiwen Records(艺文志); HanShu(汉书), Chen-Wei Documents(谶纬) (责任编辑:刘兵)
本文档为【《汉书.艺文志》不着录谶纬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2582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2-04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