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形制研究

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形制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形制研究 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形制研究 刘呆运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陕西 西安市 710054) 关键词:关中 隋代墓葬形制 分期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关中地区发现的 80 余座隋墓资料,依据 37 座纪年墓,将隋代墓葬形制分为砖室墓、土洞墓、竖穴 土坑墓三大类。其中土洞墓分为双室土洞墓和单室土洞墓两类。作为墓葬形制主流的单室土洞墓根据等级可分为四 型六式。并论述了各型墓葬早晚期的特点、相对应的等级关系。根据墓葬形制变化将隋代墓葬分为早晚两期。早期: 开皇元年(581 年)~仁寿四年(604 年) ,晚期:大业元年(60...

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形制研究
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形制研究 刘呆运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陕西 西安市 710054) 关键词:关中 隋代墓葬形制 分期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关中地区发现的 80 余座隋墓资料,依据 37 座纪年墓,将隋代墓葬形制分为砖室墓、土洞墓、竖穴 土坑墓三大类。其中土洞墓分为双室土洞墓和单室土洞墓两类。作为墓葬形制主流的单室土洞墓根据等级可分为四 型六式。并论述了各型墓葬早晚期的特点、相对应的等级关系。根据墓葬形制变化将隋代墓葬分为早晚两期。早期: 开皇元年(581 年)~仁寿四年(604 年) ,晚期:大业元年(605 年)~隋末(618 年)。并讨论了莹地兆沟、封土、地面石 刻以及墓葬的共同特点。 KEY WORDS:Guanzhong Tomb structure of the Sui Dynasty Chronological study ABSTRACT:Based on thirty-seven datable tombs,this article divides over eighty Sui Dynasty tombs found in the Guanzhong region into three categories:brick chamber,earthen chamber,and shaft pit. The single - chambered tombs,the mainstream type,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and six sequential types. This article also divides the tombs in question into two periods,and discuss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period,their social ranks,and their common features in funeral ditch, mound,stone sculpture,and mortuary structure. 公元 581 年隋代周,至公元 618 年唐灭隋, 历时 38 年。虽历时短暂,其墓葬制度承前启后, 为唐代墓葬形制奠定了基础。 隋唐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工作,肇始于 20 世 纪 50 年代,尔后又有不少学者和专家做过研究。 在研究中,尤以孙秉根撰写的《西安地区隋唐墓 葬形制》[1]及申秦雁著《论中原地区隋墓的形 制》[2]较为突出。 学者们在研究隋代墓葬形制时,因其历时暂 短及资料不足,往往多将隋唐归为一体研究。随 着近年来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发掘资料的不断丰 富,对隋代墓葬研究的条件日趋成熟。笔者拟结 合近年来考古发掘的新资料,试对关中地区隋代 墓葬形制做一系统性地探讨,以期对隋代埋葬制 度有更进一步的研究。 一、关中地区隋代墓葬的发现 从上世纪 50 年代至今,关中地区已发掘清 理隋唐墓葬约 4000 余座,据不完全统计,其中隋 代墓葬约 90 余座,有纪年的隋墓约 37 座。计 有:开皇二年(582 年)李和墓[3],开皇三年(583 年)皇甫光墓[4],王士良和董氏墓,开皇四年 (584 年)侯子钦墓[5],开皇五年(585 年)皇甫谦 墓[6],皇甫九会墓[7],宋虎墓[8],开皇六年(586 年)刘方仁墓[9],田悦墓[10],开皇九年(589 年) 宋忻夫妇墓[11],王瑱墓,王昌墓[12],开皇十年 (590 年)梁 墓[13],开皇十一年(591 年)刘世清 墓[14],开皇十二年(592 年)吕思礼夫妇墓[15],吕 武墓[16],郁久闾可婆头墓[17],开皇十五(595)年 段威夫妇墓[18],鹿基诞墓[19],开皇十六年(596 年)罗达墓[20],开皇十七年(597 年)牛谯州 墓[21],开皇二十年(600 年)孤独罗墓[22],仁寿元 年(601 年)宇文氏墓[23],赫连山妃墓[24],元威夫 妇墓[25],尉迟运和贺拔氏墓[26],仁寿三年(603 年)萧绍墓[27],仁寿四年(604 年)李裕墓[28],大 业四年(608 年)李静训墓[29],苏统师墓[30],大业 五年(609年)李子顺夫妇墓[31],大业六年(610 年) 姬威墓[32],李椿夫妇墓[33],大业七年(611年)田德 元墓[34],大业十一年(615年)刘世恭墓,冯淹墓[35], 大业十二年(616年)田行达墓[36]。 38考古与文物 2012 年第 4 期 无纪年的隋墓有陕西潼关税村隋墓[37],陕 西凤翔隋唐墓地的 M93、M294、M296、M297、 M298、M299、M301、M302、M303、M335、M336[38],西 安郊区隋唐墓地的 M113、M109、M418、M213[39],西 安白鹿原汉唐墓地的M2、M20、M61[40],西安热电厂 基建工地的 M20、M67[41],西安南郊高阳原婓氏 墓[42],陕西师大新校区的 M135、M139、M143、M144、 M145、M147、M148、M162、M163、M167,二十所雷达测 试站的M1,西北大学长安校区的 M11,咸阳底张隋 唐墓地M104[43],西安洪庆北朝、隋家族迁葬墓地的 M3、M7、M8[44]。西安南郊傅村隋唐墓地的 M2、 M9[45]。 图一 潼关税村隋墓平、剖面图(采自《陕西潼关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二、关中地区隋代墓葬的形制 关中地区已发掘的 90 余座隋墓中,除一座 砖室墓、一座竖穴土坑墓外,其余均为土洞墓。 现根据墓葬构筑的方式和特点,以 37 座纪年墓 为主,并结合无纪年墓葬的资料,将隋代墓葬分 为三大类: 第一类:砖室墓。 第二类:土洞墓。隋代墓葬的主体,分为双 室土洞和单室土洞墓。而单室土洞墓,依据天井 的多少,又可分为 A、B、C、D四型。 第三类:竖穴土坑墓。 下面分类叙述: (一)砖室墓 关中地区砖室墓发现得很少,仅潼关税村壁 画墓一座。该墓为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带壁龛 的单室砖墓。墓室平面呈“甲”字形,坐北朝南, 由墓道、6 个过洞、6 个天井、4 个壁龛、砖券甬 道、墓室构成,墓葬水平全长 63. 8 米。墓室平面 近圆形,南北长 5. 72、东西宽 5. 94 米,四壁呈弧 形,墓顶为双层砖券穹窿顶。地面发现有华表的 方座。该墓是全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座隋墓, 墓主人身份不低于太子级别,我们推测该墓应为 废太子杨勇的墓葬(图一)。 (二)土洞墓 根据墓室的多少,可分为双室土洞墓和单室 土洞墓。 1.双室土洞墓 已发掘的墓葬有 6 座,分别是王士良和董氏 墓、侯子钦慕、刘方仁墓、宋忻夫妇墓、段威夫妇 墓、鹿基诞墓。其中,王士良和董氏墓形制较特 殊,为竖穴墓道双室墓。董氏先卒于北周保定五 年,葬在石安原。开皇三年,王士良死后葬于同 一墓穴。该墓葬应为北周典型的墓葬形制,鹿基 诞墓亦如是,故这 2 座墓暂不纳入讨论范围。 此类墓的特点是均带有长斜坡墓道、过洞、 封门、甬道、前后室。甬道一般位于前室南壁正 中,在前室北壁正中开挖后室,棺床位于后室的 中部。一般都有天井,个别有耳室。 例:开皇六年(586)刘方仁墓。该墓水平长 24. 1 米,过洞 2 个,天井 2 个。天井的南北两壁 从口至底斜内收,呈口大底小的漏斗状,东西两 壁基本竖直。墓室分前后室两部分,前室平面呈 48 研究与探索 图二 刘方仁墓平、剖面图(采自《高阳原隋墓发掘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待刊稿) 方形,南北进深 2. 34、东西宽 2. 1 米,后室南北进 深 2. 4、东西宽 1. 1 米。由于后室顶部塌陷,高度 不详(图二)。 图三 元威墓平、剖面图(采自《隋元威夫妇墓发掘简报》) 2.单室土洞墓 根据墓葬天井的多少、甬道的位置可分为四 型八式。 A型 此类墓葬均系长斜坡墓道,由过洞、 天井、甬道、封门、墓室等组成。天井一般 3 个以 上,个别带有小龛。墓室平面略呈方形,墓室的 西部或北部设有砖铺棺床或木棺,个别使用石 棺。根据甬道位置的变化可分为二式 Ⅰ式 7 座。现有墓志的年代为隋开皇二 年(582)~仁寿元年(601)。李和墓、宋虎墓、婓 氏墓、刘世清墓,郁久闾可婆头墓、独孤罗墓、元 威夫妇墓。此式墓葬甬道位于墓室的偏西或中 部。以仁寿元年(601 年)元威墓为例:该墓全长 23. 2 米,方向 170°。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 墓室等部分构成。墓道长 7. 2 米,过洞 3 个,天 井 3 个。各天井上口与下口长宽基本相同。甬 道长 0. 32 米,土坯封门。墓室为单室,平面呈梯 形,南北长 2. 64、西壁长 2. 6、东壁长 2. 68、高 1. 88 米。墓室四壁从 1. 12 米处起券,顶为拱形。 Ⅱ式 1 座。隋大业六年(610)姬威墓。此 式墓葬甬道位于墓室南边的偏东部。该墓水平 总长 50. 85 米,墓向北偏西 4°。墓道水平总长 46. 75 米。共有过洞 7 个,天井 7 个。第一天井 下端东西有小龛各一,均高 1. 1 米。有封门砖, 内为石雕墓门。墓室为近方形土洞,长 4. 1、宽 4 米。顶被破坏,似呈拱形。甬道位于墓室南端东 部(图四)。 58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形制研究 图四 姬威墓平、剖面图 (采自《西安郭家滩隋姬威墓清理简报》) 图五 吕思礼墓平、剖面图 (采自《隋吕思礼夫妇墓清理简报》) B型 此类墓葬与 A型墓葬结构基本相同, 仅在天井的数量上少于 A 型,天井数一般 1 ~ 2 个。墓室多为南壁宽、北壁窄。部分墓室微外 弧。根据甬道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两亚型。 Ba型 墓道居中。现有墓葬的年代为开皇 三年(583)~大业五年(609)。 图六 李子顺墓平、剖面图(采自《高阳原隋墓发掘报告》待刊稿) Ⅰ式 有皇甫光墓、皇甫谦墓、皇甫九会墓、 王昌墓、王瑱墓、吕思礼夫妇墓、罗达 墓、萧绍墓。墓室平面一般呈方形或 梯形,棺床一般置于墓室的北部或中 部。甬道较长,天井一般上大下小或 垂直。甬道位于墓室南边的中部或 偏西。 以开皇十二年(592)吕思礼夫妇 墓为例。该墓水平总长 19. 8 米,墓 向 174°。墓道水平长 10. 7 米,过洞 1 个,天井 1 个。天井四壁基本竖直。 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 4、东西宽 1 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南宽北窄。 东壁长 2. 56、西壁长 2. 46 米,南壁宽 3. 04、北壁宽 2. 7 米。甬道位于墓室 南边的中部,长 1、宽 1. 36、高 1. 34 米(图五)。 Ⅱ式 大业五年(609)李子顺夫 妇墓。该墓水平总长 21. 8 米,墓向 180°。墓道水平长 10. 5 米,过洞 2 个,天井 2 个。天井平面呈长方形, 土圹竖穴式。天井的南、北两壁从开 口至坡底斜收,形成口大底小的漏斗 状,东、西两壁从开口至坡底基本竖 直,微见过洞拱顶。墓室平面呈一正 方形,拱顶窑洞式,南北长 2. 95、东西 宽 2. 9 米。甬道位于墓室南边中部, 长 1. 9、宽 1. 1、高 1. 25 米(图六)。 Bb 型 甬道居墓室南壁东侧。 共 4 座。田悦墓、牛譙州墓、李裕墓、 刘世恭墓。现有墓志年代为开皇六年 (586)~大业十一年(615)。此型墓葬 墓室平面多呈长方形,甬道位于墓室的 南端偏东或者与墓室的东壁成一条直 线,墓葬平面略呈刀把形。棺床多置 于墓室的西壁下。可分二式。 Ⅰ式 开皇六年(586)田悦墓。该墓水平 总长 15. 6 米,墓向 175 度。墓道水平残长 4 米。 过洞 1 个,天井 1 个。天井平面呈长方形,土圹 竖穴式。天井南北两壁从开口至底微斜收,剖面 呈口大底小,东西两壁基本竖直。墓室平面略呈 长方形,拱顶窑洞式,长 2. 5 ~ 2. 66、宽 2. 36、残 高为 2 米。甬道位于墓室南端偏东,长 1. 65、宽 68 研究与探索 图七 田悦墓平、剖面图 (采自《高阳原隋墓发掘报告》待刊稿) 1. 1、现存高约 1. 6 米(图七)。 图八 刘世恭墓平、剖面图 (采自《白鹿原墓葬发掘报告》) Ⅱ式 大业十一年(615)刘世恭墓。该墓 水平总长 10. 23 米,墓向南偏西 16°。墓道水平 长 7. 56 米,在甬道的北壁处有一小龛。过洞 1 个,天井 1 个,天井平面呈长方形,长 2、上口宽 1. 06、下口宽 0. 8 米。墓室平面近方形而北部略 宽,东长 2. 58、西 2. 76、南宽 2. 4、北宽 2. 66 米。 甬道位于墓室南端东侧,长 1. 9、宽 1. 1、高 2 米 (图八)。 C型 此型墓葬一般由墓道、甬道、墓室构 成,无天井。墓室多为拱顶式,平面 呈方形、梯形或不规则梯形,南宽北 窄。除少数墓发现以土坯封门外,其 余封门痕迹不清。棺具东西或南北 走向放置。 共发掘 5 座。开皇十年梁 墓、 大业四年苏统师墓、大业七年田德元 墓、大业十一年冯淹墓、大业十二年 田行达墓。现有墓志年代开皇十年 (590)~大业十二年(616)。墓葬甬 道位于墓室南端的偏东或东侧。墓 道为斜坡或竖穴式。如大业四年苏 统师墓,该墓系长斜坡墓道,墓道平 面略呈南北向梯形,口小底大。长 10、上口南端 宽 1. 1、北端宽 0. 7 米。坡度 26°,坡长 10. 7 米。 封门高 0. 3、宽 1. 1 米。墓室平面略呈方形,土洞 拱形,四壁修造平整,东壁长 2. 5、西壁长 2. 4、墓 室宽 2. 6、高 1. 5 米。甬道位于墓室南端东侧,与 墓室东壁成一条直线(图九)。 D型 墓室形状不规则,无墓志出土。 例:客省庄 M113,方向 175°,墓室平面呈椭 圆形,墓道斜插在南壁中部。墓道作斜坡式,长 2. 28、宽 0. 98 ~ 1. 1 米。甬道口有土坯封门痕 迹。墓室东西宽 1. 96、南北长 1. 16、高 0. 78 米 (图一)。 (三)竖穴土坑墓 此类墓葬由斜坡墓道和长方形竖穴墓室组 成,目前仅发现李静训墓 1 座。例:大业四年李 静训墓。 此墓全长 13 米,墓室为方形竖井坑,口大底 小,方向正南北。口部长 6. 05、宽 5. 1,底部长 5. 5、宽 4. 7、深 2. 9 米。甬道位于墓室南壁中央, 棺具在墓室的中部,使用石椁和石棺。墓上残存 夯土长 50、宽 22 米。应是对皇族贵族少女的一 种特殊埋葬方式(图一一)。 三、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形制分期及探讨 关中地区的隋代墓葬形制依据其构造方式、 形制变化的特点,并结合历史纪年,可分为早、晚 两期。 早期:开皇元年(581年)~仁寿四年(604年) 78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形制研究 图九 苏统师墓平、剖面图(采自《西安南郊隋苏统师墓发掘简报》) 晚期:大业元年(605 年)~隋末(618 年) (一)早期墓葬(581 ~ 604) 主要以土洞墓为主,包括双室土洞墓、单室 土洞墓的 A型Ⅰ式、Ba 型Ⅰ式、Bb 型Ⅰ式、C 型 以及 D型。 图一 客省庄 M113 平、剖面图(采自《西安郊区隋唐墓》) 双室土洞墓是北周的主要墓葬形制之一,主 要流行于隋代早期,墓葬所占比例小于 10%。 研究发现,墓葬形制为双室土洞墓的,其墓主人 主要有二种情况:1. 墓主夫妇一人先亡,葬于北 周时期,另一人卒于隋代,后合葬同一墓中。如 鹿基诞墓、王士良和董氏墓。2. 墓主人在北周 为官,亡于隋代,仍沿用北周的墓葬形制。此型 墓葬多为斜坡墓道,墓道上口大于下口。带 2 ~ 3 个天井,天井大小不一。一般情况下天井东西 两壁竖直,南北两壁斜收。上口大于下口,呈漏 斗状。等级越高,天井上下收分越小。墓室结构 一般为前堂后室,前堂放置随葬品,后室放置棺 木。墓道及墓室内绘有简单的壁画,保存情况 较差。 单室土洞墓的 A型Ⅰ式,为隋代较高级别的 官僚贵族墓葬,官位多在三品之上。墓道均为斜 坡式,天井 3 ~ 7 个。天井越多,级别越高。天井 以漏斗状为多,柱状较少。个别墓葬带有小龛, 甬道拱顶平缓,有的过洞正面绘有简单的壁画。 部分墓葬设置石门、石棺。砖铺棺床多见,随葬 物品丰富。棺床位于西壁或北壁下,两者数量基 本相等。 88 研究与探索 Ba型Ⅰ式和 Bb 型Ⅰ式多为隋代中级贵族 或官吏阶层,仍然以斜坡墓道为主流,天井 1 ~ 2 个,结构和 A 型Ⅰ式相同。Ba 型Ⅰ式甬道位于 墓室南壁正中或略偏西,Bb 型Ⅰ式甬道位于墓 室南壁偏东或东侧。这两种形制在隋代早晚两 期普遍存在。 C型墓葬主人的身份为低级官吏或中小型 地主。墓道有斜坡式和竖穴式两种,墓道修建得 比较规整,有少量的陪葬品,个别墓中出土有使 用过的瓷器精品。墓室平面呈方形、梯形或不规 则梯形。 D型墓葬主人为隋代的平民或贫民阶层,墓 葬修建得粗糙且不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墓道以斜坡式居多,墓 室平面不规整,面积较小。随葬品贫乏,仅有铜 图一一 李静训墓平面图 (采自《唐长安城郊隋唐墓》) 钱或陶罐,多数墓葬无随葬品。个别墓葬出土有 砖刻题记。 (二)晚期墓葬(605 ~ 618) 晚期墓葬仍流行土洞墓,而双室土洞墓已彻 底消失,单室土洞墓成为主流。主要流行 A型Ⅱ 式、Ba型Ⅱ式、Bb 型Ⅱ式以及 C 型和 D 型。这 一时期墓葬的甬道由墓室南壁偏西或正中逐渐 向东侧偏移,且墓室的东西两壁长度在减小,南 北两壁渐长;棺床多 由东西走向渐变为南 北走向;天井的上下 开口尺寸逐渐接近, 有的已经上下同宽。 B、C、D三型和早期比 较变化不大。 晚期砖室墓及竖 穴式土坑墓出现,至 今砖室墓仅发现一 座,且墓葬等级较高, 应是隋王朝皇室成员 之一。可见贵族、官 僚死后砖室墓一般是 不能享用的。推测在 关中地区,皇室成员 才有资格构筑砖室墓 葬。而竖穴土坑墓也 仅是孤例,埋葬地点、 方式均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墓主人身 份的特殊性(表一)。 统观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形制的变化特点,斜 坡式单室土洞墓是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形制的主 流,其共性和变化如下: 墓道:平面形制多呈长方形,或略呈梯形,南 端开口稍宽于北部,上口略大于下口。斜坡地面 经踩踏而平整光滑,有个别墓葬墓道坡面已形成 厚厚的一层踩踏面,与填土易剥离。东、西两壁 一般都经铲平修整,表面均光滑。 过洞和天井:过洞的多少与天井多少相匹 配,过洞水平进深大小各不相同,平面结构呈长 方形或方形,拱顶土洞式。多数墓葬入口处两壁 稍有收分,以示门洞。地面为斜坡,坡度同墓道, 东西两壁均作铲平修整,壁面光滑,两直壁有明 显的起券高度,拱顶弧度大小各异。天井平面形 制均呈南北向长方形,天井东、西两壁基本竖直, 天井下微见过洞拱顶或与过洞东、西两壁等宽, 横剖面呈一直柄铲形。早期的天井南、北两壁从 开口至过洞顶逐渐斜收,纵剖面形成口大底小的 漏斗状。隋代后期,天井四壁变得竖直,天井开 口已逐渐变窄短,与初唐墓葬天井趋于一致。隋 墓天井四壁表面一般不作修整,壁面略显粗糙。 甬道:其水平进深大小不一。平面呈纵向或 横向长方形,均为拱顶土洞式,起券高度、拱顶高 度一般与前过洞相当,而低于墓室高度。大多数 甬道地面与墓室地面平行,壁面均作铲平修整, 平整光滑。早期甬道位于墓室南壁的中部或偏 西,晚期开始向东部偏移,形成刀把形。 封门:封门一般位于甬道入口处或墓室入口 处。土坯或砖砌,土坯多为草拌泥制作。一般先 顺向错缝平砌,再纵向侧砌。石门在双室土洞 墓、单室土洞墓 A型中出现。 墓室:墓室一般修建得不是很规整。平面形 制多样,有长方形、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 则方形等。墓顶多数为拱顶式,个别为四角攒顶 式。 棺床:有石棺床及砖棺床,砖棺床均用条砖 砌成。条砖一般为平辅,砌砖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丁、顺错杂,随 意性很大。棺床早期多为东西横向设置于墓室 北部,晚期南北纵向置于西侧的较多。没有棺床 的棺木也基本按照同一规则放置。高等级墓葬 出现石棺。 98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形制研究 09 研究与探索 四、结语 关中地区隋代墓葬,与中原地区隋墓相比 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关中地区隋墓中, 墓葬地表发现有兆沟。最早的兆沟出现于新石 器时代,尤其战国、秦代比较盛行。凤翔雍城、秦 东陵、西安东郊向阳公司墓地都发现有兆沟。西 汉景帝阳陵的陪葬墓区,兆沟将家族墓地分割成 块状分布。2000 年在咸阳底张发掘的北周大 墓,均有兆沟。2009 年在同一墓地发掘的隋鹿 基诞墓亦有完整的兆沟。该兆沟平面略呈“凸” 字形,南北长 83、东西宽 76. 5 米。南围沟突出一 块象征大门的位置。在同一墓地发现的无纪年 隋墓 M104,也有相同结构的兆沟。 兆沟作为墓葬地面设施的一部分,构成了高 等级墓葬完整的墓地兆域体系。到目前为止,除 了王陵之外,关中地区隋代高等级贵族墓葬尚未 发现茔园设有围墙,更未发现墓上的祭祀建筑遗 址。这应与隋代的葬制有着极大的关系。《通典 卷八十六》[46]记载:贞观年间的丧葬令:“其墓田 之制,一品,茔,先方九十步,今减至七十步;坟先 高丈八尺,减至丈六尺。二品,先方八十步,今减 至六十步;坟先高丈六尺,减至丈四尺。三品,先 方七十步,减至五十步;坟先高丈四尺,减至丈二 尺。…”隋代墓葬虽未发现祭祀及茔园围墙建 筑,然唐承隋制,隋代茔地设施应和唐代基本相 同。 早期,关中地区隋代墓葬极少见砖室墓,应 与北周的墓葬制度有关。北周提倡节俭,不封不 树。北周的皇陵及贵族墓葬,均不见设砖室墓。 《周书卷四· 帝纪第四·明帝》记载:武成二年 (560)夏四月,明帝因食遇毒。诏曰“葬日,选择 不毛之地,因地势为坟,勿封勿树。”[47]1993 年发 掘的北周宇文俭墓墓志写到:“其年三月戊辰朔 十七日甲申,葬于雍州泾阳县西乡始义里。率由 古礼,不封不树。”[48]。1994 年发掘的北周武帝 孝陵[49],虽然墓葬规模较大,仍使用单室土洞 墓。开皇二年(582)武德皇后合葬时,因原墓室 较小而将东侧进行了扩挖,放置皇后棺木。北周 后期,不封不树制度逐渐被破坏[50]。隋代虽极 少砖室墓,较北周墓葬在地面有了封土,墓前出 现了石刻。开皇二年(582)的李和墓,残存封土 直径 4、高 2 米,墓前有石羊一对。大业年间的潼 关税村隋代壁画墓前也有一对石望柱的方座。 《隋书卷八·志第三·礼仪三》记载:隋开皇六 年“申明葬制,凡墓不得造石人兽碑,唯听作石 柱,记名位而已。”[51] 关中地区隋代墓葬的斜坡墓道、多天井形 制,应承于北周,但也受北齐文化的影响,多位专 家有过讨论,已成定论。隋代早期,墓主的等级 与天井的多少尚未明确,仅与墓葬规模的大小有 关。晚期,对应关系相对严格,天井的多少成为 身份高低的象征。 高等级墓葬平面总长度一般在 25 米以上, 中级墓葬在 15 ~ 25 米之间,低等级墓葬小于 15 米。 隋代在继承前朝礼仪制度及墓葬形制方面, 内容比较庞杂,不能单纯地认为是简单的继承, 正如陈寅恪所言:隋唐之制度虽极广博纷杂,然 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一曰(北)魏、(北)齐, 二曰梁、陈,三曰(西)魏、周。所谓(北)魏、(北) 齐之源者…以汉魏制度自之,实则其流变所及, 不止限汉魏,而东晋南朝前半期俱包括在内。… 所谓(西)魏、周之源远不如其他二源之重 要。”[52] 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形制特点的比照,其文物 制度即受北周、北齐两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又因 其本身的地域特点,形成关中地区隋代墓葬独有 的特色。关中地区隋代墓葬有以下几个因素: 1. 有茔地,高等级墓葬有兆沟。 2. 地面有封土,有石刻。 3. 砖室墓、土洞墓、竖穴土坑墓并存。 4. 土洞墓是墓葬形制的主流。 随着考古新资料的不断涌现,隋代墓葬形制 将会得到完善和补充。隋代墓葬的研究会更进 一步深入。 [1]孙秉根. 西安地区隋唐墓葬形制[C]∥中国考古学研 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二). 北京:科 学出版社,1986. [2]申秦雁.论中原地区隋墓的形制[J].文博,1993(2). [3]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三原县双盛村李和墓清理简 报[J].文物,1966(1). [4]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高阳原隋墓发掘报告[M].待刊. 19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形制研究 [5]贠安志.中国北周珍贵文物[M].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 社,1992. [6]同[4]. [7]同[4]. [8]同[4]. [9]同[4]. [10]同[4]. [11]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隋唐研究室. 陕西长安隋宋忻夫妇合葬 墓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1994(1). [12]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西安洪庆北朝、隋家族迁葬墓地[J]. 文物,2005(10). [13]西安市文物管理处.西安西郊热电厂基建工地隋唐墓葬清 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1991(4). [14]同[4]. [15]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隋吕思礼夫妇墓清理简报[J].考古与 文物,2004(6). [16]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郊区隋唐墓[M]. 北京:科学 出版社,1966. [17]同[4]. [18]同[1]. [19]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隋鹿基诞墓发掘简报[J]. 考古与文 物,待刊. [20]李域铮,关双喜.隋罗达墓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1984 (5). [21]同[4]. [22]同[1]. [23]同[22]. [24]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2005 年西安西郊发掘,资料待刊. [2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隋元威夫妇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 物,2011(5). [26]贠安志.中国北周珍贵文物[M].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 社,1992. [27]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咸阳隋代萧绍墓[J]. 文物,2006 (9). [28]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安南郊隋李裕墓发掘简报[J]. 文 物,2009(7). [2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唐长安城郊隋唐墓[M]. 北 京:文物出版社,1980. [30]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南郊隋苏统师墓发掘简报[J].考 古与文物,2010(3). [31]同[4]. [32]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西安郭家滩隋姬威墓清理简报 [J].文物,1959(8). [3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东郊李椿夫妇墓清理简报[J].考 古与文物,1986(3). [34]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郭家滩隋墓清理简报[J].文 物参考资料,1957(8). [35]俞伟超.西安白鹿原墓葬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56(3) [36]同[1]. [37]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潼关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J].文 物,2008(5). [38]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陕西凤翔隋唐墓 [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10). [39]同[16]. [40]俞伟超. 西安白鹿原墓葬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56 (3). [41]西安市文物管理处.西安西郊热电厂基建工地隋唐墓葬清 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1991(4). [42]同[4]. [43]2009 年机场二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资料待刊. [4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西安洪庆北朝、隋家族迁葬墓地[J]. 文物,2005(10). [4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南郊傅村隋唐墓发掘简报[J].考 古与文物,2010(3). [46]杜佑. 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12). [47]令狐德棻.周书:明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2. [4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北周宇文俭墓清理发掘简报[J].考古 与文物,2001(3). [49]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北周武帝孝陵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 物,1997(2). [50]倪润安.北周墓葬不封不树辨析[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 (2). [51]魏征,令狐德棻.隋书:礼仪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2. [52]陈寅恪.隋唐制度消炎片源略论稿[M]. 北京:三联书店, 2001. (责任编辑 朱艳玲) 29 研究与探索
本文档为【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形制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4817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1-29
浏览量: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