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痴字不可缺

痴字不可缺

举报
开通vip

痴字不可缺 “痴”字不可缺 日期:2010-06-29 作者:陈鲁民 来源:文汇报     上世纪70年代末,著名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祁连山下》曾经感动了一代人,文中的主人公画家常书鸿,为了拯救濒于毁灭境地的敦煌艺术宝库,毅然回国,来到孤烟大漠的荒滩进行保护和修葺工作,虔诚地做了一辈子敦煌守护者。前不久播映的大型纪录片《敦煌》,又拉近了我们和常书鸿的距离。          曾有人说,非凡之人必有非凡精神,行非常之举者必有非常之心志。常书鸿的非常人之举,就得益于一个“痴”字。“痴”...

痴字不可缺
“痴”字不可缺 日期:2010-06-29 作者:陈鲁民 来源:文汇报     上世纪70年代末,著名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祁连山下》曾经感动了一代人,文中的主人公画家常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鸿,为了拯救濒于毁灭境地的敦煌艺术宝库,毅然回国,来到孤烟大漠的荒滩进行保护和修葺工作,虔诚地做了一辈子敦煌守护者。前不久播映的大型纪录片《敦煌》,又拉近了我们和常书鸿的距离。          曾有人说,非凡之人必有非凡精神,行非常之举者必有非常之心志。常书鸿的非常人之举,就得益于一个“痴”字。“痴”字,《辞海》解释有三:一神经失常,二愚笨,三迷恋过甚。前两解,无非是指人笨傻,愚不可及,第三解“迷恋过甚”,意即要特别投入,专心致志,达到忘我的程度。古往今来,为真大师,成大事业者,少了这个“痴”字,那是万万不成的。常书鸿也如此,他的不凡成就的取得,就是因为他痴迷于对祖国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挚爱,他痴心于对艺术真谛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创新,更痴情于对敦煌事业的忘我投入与无私奉献。          画家多痴。画家梁枢兼善篆刻,人称“石痴”;画家潘是稷长于水墨画,号“墨痴”;画家朱祺专攻山水画,号“痴赖”。东晋画家顾恺之则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常书鸿自然也不例外,他毅然放弃了他在法国画坛正走向巅峰的人生之路,告别富贵生活,来到荒凉困顿的敦煌,这一来就是一辈子,这就够“痴”了,而当日本学者池田大作问常书鸿,如果来生再到人间,将选择什么职业时,常书鸿毫不犹豫地说,“我还将是常书鸿”,去守护敦煌,去完成未竟的艺术事业。1994年,老人病逝于北京,他的故乡在江南西子湖畔,但他却要求把自己葬在了大漠深处,他要守护对面的敦煌莫高窟。          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作画宜痴,痴则与俗相忘而不伤其雅。”也就是忘记俗世的各种干扰纷争,达到痴迷程度。因为对敦煌艺术的痴迷,常书鸿忘记了大漠的风沙,严寒,难以下咽的水和食物;他克服了经费紧张甚至发不出工资、无米下锅的窘境;他忍受了成年累月远离人世的寂寞,最艰苦时曾经只剩下他和两个工人,几近孤军奋战;他经历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种种不幸和打击。他也是血肉之躯,他也要食人间烟火,他也能深切地感受到种种痛苦,诚如他在日记里写的那样:“从我们到达莫高窟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感到有种遭遗弃的服‘徒刑’的感觉压在我们的心头,而这种压力正在与日俱增。”但他却“虽九死其犹未悔”,不管敦煌莫高窟的生活条件有多艰苦,他仍然坚持着,无论困难有多大,其信念一点也没改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有了常书鸿的“痴”劲,才有了敦煌艺术的重见天日,发扬光大。而以“痴”为核心的“常书鸿精神”,在今天仍然大有弘扬光大的意义,因为,不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昌明,没有一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劲,想干出一番像样的事业来,也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我们今天虽然名人无数但却难有大家巨匠,作品如山却难有传世大作的原因之一。
本文档为【痴字不可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612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2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3-01-22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