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学基础知识_幻灯片

经学基础知识_幻灯片

举报
开通vip

经学基础知识_幻灯片null经学基础知识 经学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经”的含义 二、“经学”的含义 三、六经到十三经 四、经学的分期 五、经学的分派一、“经”的含义一、“经”的含义 许慎《说文解字》云:“经,织也,从糹坙声。”可知“经”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根据郭沫若的见解,坙与经是古今字的关系,坙是经的古字,经是坙的今字,其字形“象织机之纵线形”,其意义即为今之所谓的经线。 从字形上判别,织机纵向的经线,是“经”字的本义。 从字形上判别,织机纵向的经线,是“...

经学基础知识_幻灯片
null经学基础知识 经学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经”的含义 二、“经学”的含义 三、六经到十三经 四、经学的分期 五、经学的分派一、“经”的含义一、“经”的含义 许慎《说文解字》云:“经,织也,从糹坙声。”可知“经”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根据郭沫若的见解,坙与经是古今字的关系,坙是经的古字,经是坙的今字,其字形“象织机之纵线形”,其意义即为今之所谓的经线。 从字形上判别,织机纵向的经线,是“经”字的本义。 从字形上判别,织机纵向的经线,是“经”字的本义。 根据《说文解字》,“经”的本义指纺织的纵线,原可泛指成编的书册典籍;引申而有日常、纲常、恒常、纲纪等意蕴。至战国诸子则用以指称其书中的重要篇章或典籍。 儒家经典,孔孟但言《诗》、《书》,尚未称“经”。《荀子·劝学》曰:“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大概是最早直接称“经”的儒家典籍。 儒家经典,孔孟但言《诗》、《书》,尚未称“经”。《荀子·劝学》曰:“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大概是最早直接称“经”的儒家典籍。 《庄子·天运》篇:“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熟知其故矣。”反映出战国末期儒家“六经”的概念已经流行。至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经”逐渐特指儒家的经典。 二、“经学”的含义二、“经学”的含义 “经学”一词出于汉人,以儒家之“经”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传统,即是经学,换言之,经学就是指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 历来经学家对孔子的认识容或不同,均尊孔子为宗师,且都以六艺之学为人文教养之科,以五经为核心,“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汉书·儒林传》)可以说是六艺之学的通义,学者习经、明道,首重“正人伦”,近则以之立身、以之处世,远则用以经世济民。古人认为,如果的确能这样实行,那就能完善人伦而达到天下大治。经学的含义,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经学的含义,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经学是研究经书之学 六经是经学研习的重点。六经在中国学术史上逐渐演变为十三经,历代对经典的阐释分门别派,各有创获。研究经书的内涵及其发展演变便是经学的主要任务。2.经学是研究和弘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之学 2.经学是研究和弘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之学 弘扬儒家思想是经学的重点。 班固《白虎通义·五经》:“孔子所以定五经者何?以为孔子居周之末世,王道陵迟,礼乐废坏,强陵弱、众暴寡,天子不敢诛,方伯不敢伐,闵道德之不行,故周流应聘,冀行其圣德。自卫反鲁,自知不用,故追定五经以行其道。” “道”就是“天命”,“天命”是人与自然关系中所需要遵循的规律。经书是“天命”的载体,孔子是通达“天命”并见诸行事的圣人,他删定的经书贯注了他的思想意旨,所以经学也就是弘扬孔子思想之学。 3.经学是研究治世之道与人生修养方法之学 3.经学是研究治世之道与人生修养方法之学 经学是古人信奉的治世之道与人生教材。 《汉书·儒林传》:“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学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王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3.经学是研究治世之道与人生修养方法之学 3.经学是研究治世之道与人生修养方法之学 经学是研究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春秋》等经书之学。经书是古代长期政治、社会、人生的经验积累,并经过整理、选择、解释,用作治理国家社会的政治理论根据,也是人生修养的基本教材。因而自汉以后,两千年来,经学成为中国学术的骨干。 三、六经到十三经 三、六经到十三经 1.六经 “六经”,始见于《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熟知其故矣。”1.六经1.六经 《庄子·天运》篇是战国后期庄子后学的著作,所以“六经”概念的流行当在战国的后期。 新出土之《郭店楚简》曾简述《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者的学术要义,可见在战国中后期上述六部经典已经合为一套整体的学术著作。可与《庄子》、《荀子》等传世文献互参,以为佐证。null 六经的顺序,今文家与古文家不同。 今文家对六经的排序方式与先秦子学的排序方式一致,以各书学习难易程度而定,认定的六经顺序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古文家以《易》、《书》、《诗》、《礼》、《乐》、《春秋》为序,根据的是经典产生的时间先后。 2.五经2.五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除去《乐》经,即为五经。 《白虎通义·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汉人提出来的规范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乐》是否原本有经书?今文学家和古文学家观点不同。 《乐》是否原本有经书?今文学家和古文学家观点不同。 今文学家认为,《乐》本无经,《乐》即在《诗》与《礼》之中;而在古文学家看来,《乐经》本来是有的,因为秦始皇焚书而亡佚。 清代邵懿辰认为《乐》本无经,他说:“《乐》本无经也……故曰《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之原在《诗三百》篇之中,《乐》之用在《礼》十七篇之中……先儒惜《乐经》之亡,不知四术有《乐》,六经无《乐》,《乐》亡,非经亡也。”《礼经通论·论乐本无经》可见他认为五经即全经。 3.七经3.七经七经之说,起于东汉,有两说。 一说出自《后汉书·张纯传》,章怀太子注:“七经,谓《诗》、《书》、《礼》、《乐》、《易》、《春秋》及《论语》也。” 刘师培在《经学教科书》中谓:“以《论语》、《孝经》配五经,是为七经。” 4.九经4.九经“九经”之说,起于唐代。《唐会要》记载,将六经加上《孝经》、《论语》、《尔雅》,称为“九经”。 唐宋科举取士,皆用九经,名目则有所不同。 唐之九经,为《三礼》、《三传》及《毛诗》、《尚书》、《周易》。 宋之九经,为《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孟子》、《论语》、《孝经》。5.十经5.十经十经之说,见于《宋书》卷三十九《百官志》:“国子助教十人,《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官》(《周礼》)、《仪礼》、《春秋左氏传》、《公羊》、《榖梁》,各为一经,《论语》、《孝经》为一经,合十经,助教分掌。” 6.十二经6.十二经 十二经之名,首见于《庄子·天道》:“孔子翻十二经,以见老聃。”唐文宗开成二年,石刻十二经立于太学,包括《周易》、《尚书》、《毛诗》、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 7.十三经7.十三经南宋时,于十二经之外,加上《孟子》,是为十三经。当时即有合刻本《十三经注疏》。 今传清代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列目如下: 今传清代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列目如下: 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四、经学的分期四、经学的分期清代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将经学的发展分为十期: 一、经学开辟时代,二、经学流传时代,三、经学昌明时代,四、经学极盛朝代,五、经学中衰朝代,六、经学分立时代,七、经学统一时代,八、经学变古时代,九、经学积衰时代,十、经学复盛时代。 结合今人观点,可以将经学分成以下八个时期:结合今人观点,可以将经学分成以下八个时期:(1)周代礼乐文明(孔子之前); (2)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孔子与六经); (3)两汉经学思潮(今古文之争); (4)魏晋南北朝的经、史之学与“玄学”; (5)唐代经学统一与儒、佛之争; (6)宋元明的“理学”思潮; (7)清代的“汉学”与“宋学”; (8)新儒家。 五、经学的分派五、经学的分派1.经学分派诸说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1.经学分派诸说1.经学分派诸说(1)二派说 《四库全书总目》言经学六变而“不过汉学、宋学两家”,谓经学有“汉学”、“宋学”两大学派。 1.经学分派诸说1.经学分派诸说(2)三派说 嘉、道间龚自珍分以汉学、宋学、清学(国朝学)三派。康有为则分为汉学(西汉今文经学)、新学(汉代以刘歆为代表的古文经学)、宋学三派。 周予同赞同三派之分,他说:“所谓‘经学的三大派’这三大派都显然自有它的立场和特色;就我的私意,可称为:一、‘西汉今文学’,二、‘东汉古文学’,三、‘宋学’。”(皮锡瑞:《经学历史》注释之《序言》) 1.经学分派诸说1.经学分派诸说(3)四派说 以刘师培为代表,他说:“大抵两汉为一派,三国至隋唐为一派,宋元明为一派,近儒别为一派。”(《经学教科书·序例》)与前述诸家不同,刘氏显然是以时间来进行分派的。1.经学分派诸说1.经学分派诸说(3)四派说 以刘师培为代表,他说:“大抵两汉为一派,三国至隋唐为一派,宋元明为一派,近儒别为一派。”(《经学教科书·序例》)与前述诸家不同,刘氏显然是以时间来进行分派的。1.经学分派诸说1.经学分派诸说 研究经学史,不可避免地要对传统经学进行派别划分,而经学史上今古文、汉宋之争又是分派所无法避免的。 所以,考虑到把内涵与时段结合起来划分经学派别,我们可以把经学分成“汉代今文经学”、“汉代古文经学”、“唐代注疏之学”、“宋明程朱理学”、“宋明陆王心学”、“清代汉学”(崇尚古文经学以及汉代注疏之学)、“清代宋学”(崇尚今文经学以及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几个主要的学术派别。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所谓今古文的“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古文字,即大篆或籀(zhou,去声)书。null两汉时期,今文经学盛行,当时各经博士均由今文经学派把持。 西汉末年平帝时期,曾设古文经博士,以与今文经博士对抗。 东汉光武帝又废古文提倡今文经,但古文经仍在民间有相当的影响。 null 随着今文经学研究日益走向烦琐,其影响也日益衰退。 到东汉中叶以后,古文经学崛起发展,逐渐压倒今文经学。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堪称大师级的古文经学家,如贾逵、马融、许慎等人 。 值得提出的还有著名经学大师郑玄,他本是马融的高足,属古文经学派。但他不拘泥于师说,也兼通今文经,并善于吸收今文经学中的一些学说,从而使古文经学更加完善,也使得古文经学最终压倒了今文经学。至此,从西汉末年开始的今古文经学之争暂告一段落。 汉代的今古文经学派之间的斗争非常尖锐。汉代的今古文经学派之间的斗争非常尖锐。 从表面看,今古文之争主要表现在文字及对经义的理解、解释的不同。 一般来讲,解经时,今文学派注重阐释经文中的“微言大义”,而古文学派则注重文字训诂;今文学派竭力把经书和天人感应相联系,特别是西汉时期,今文经学家为迎合统治者的喜好,解经时喜欢掺杂当时流行的谶纬学说。古文学派虽然也未能完全摆脱神学迷信的羁绊,但反对讲灾异谶纬,注重实学。 null从实质上看,今古文之争其实是一场政治斗争。 今古文经学之争实际上已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学术之争的范围,而成为政治统治的需要在经学领域的延伸。 null魏晋时期经学的特点是以老庄解释儒家经典,以王弼、何晏为代表,称正始之音。至南北朝,经学亦分为南学和北学,南学多受玄学、佛学的影响,北学则继承两汉经学传统。 隋唐时,经学走向统一,孔颖达等奉敕编撰《五经正义》,为科举取士的根据,并形成义疏之学。 null宋代理学形成后,著作多为经注或经说的形式,藉以阐发理学思想。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张载《易说》、《正蒙》;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等,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元代经学继承宋儒传统,有许衡《读易私言》、吴澄《五经纂言》等著作。明代阐释经学的著作较少,唯有官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行世。 null明清之际经学复兴,有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著名思想家。 康乾之时官修诸经,限制朱学为主,后宗汉学。“乾嘉汉学”,注重考据,多为私家著述。 清代中晚期,今文经学得以复兴。先是常州学派庄存与、庄述祖、刘逢禄、宋翔凤等探讨西汉今文经学,其后魏源、龚自珍以经术讥切时政,有力的推动了今文经学的发展。 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受到四川今文经学家廖平的影响,借今文经学“托古改制”,行于一时;章太炎、刘师培等则治古文经,站在实学立场驳斥今文经学,是为经学尾声。 null随着清王朝的覆灭,长达两千多年的今古文经学之争也随之消亡。 今古文经学和宋学都对中国学术思想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正如周予同所指出的那样:“因经今文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社会哲学、政治哲学以明;因经古文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文字学、考古学以立;因宋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形而上学、伦理学以成。”(《经学史与经学派别》,见《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 研究中国传统学术中的“经学”,当掌握下列几项要点:研究中国传统学术中的“经学”,当掌握下列几项要点:其一,经学就是指研究儒家经典的学术,以五经为中心; 其二,经学是研究和弘扬孔子思想的学术; 其三,经学是研究治世之道与人生修养方法之学。 经学积淀着历代学者理解和诠释的智慧,从先秦时代、历汉迄清,历代经学家共同构成经学的传统,代表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本文档为【经学基础知识_幻灯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524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81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3-01-19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