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社会责任的反思_魏玛时期的德国大学与纳粹上台

大学社会责任的反思_魏玛时期的德国大学与纳粹上台

举报
开通vip

大学社会责任的反思_魏玛时期的德国大学与纳粹上台 理 论 界 2012第 3期理 论 界理 论 界理 论 界理 论 界理 论 界 ·总第462期· □杨维东 大学社会责任的反思 大学,是人类心灵得以净化之所,是民族大义彰显、 升华之处,特别是有着悠久传统、享用盛名的德国大学, 更应担当此重任。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德国大学有 着悠久的历史,享受盛名的柏林洪堡大学被誉为德意志现 代文明的摇篮,它颠覆了传统大学模式,倡导“学术自由” 和“教学与研究相统一”以及教授治校的办学理念,树立 了现代大学的完美典范,成为世界科学教育中心,其大学 制度被誉为“帝国...

大学社会责任的反思_魏玛时期的德国大学与纳粹上台
理 论 界 2012第 3期理 论 界理 论 界理 论 界理 论 界理 论 界 ·总第462期· □杨维东 大学社会责任的反思 大学,是人类心灵得以净化之所,是民族大义彰显、 升华之处,特别是有着悠久传统、享用盛名的德国大学, 更应担当此重任。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德国大学有 着悠久的历史,享受盛名的柏林洪堡大学被誉为德意志现 代文明的摇篮,它颠覆了传统大学模式,倡导“学术自由” 和“教学与研究相统一”以及教授治校的办学理念,树立 了现代大学的完美典范,成为世界科学教育中心,其大学 制度被誉为“帝国王冠上的一颗宝石”。但二战前期的德国 大学丧失了社会责任,本应该让战争走开的力量反而与其 他几种力量一起,把战争贩子希特勒推上了前台,充当了 纳粹集团的帮凶,为其上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社会影 响支持,把世界推向了战争的漩涡,给包括德国人民在内 的世界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在这场人类浩劫过去将近 60多年后,我们反思产生这种邪恶的种种土壤,诸如魏玛 时期特殊的国家体制、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等等,但具有 优良传统、深厚文化底蕴的德国大学,在文化国家观思想 的引领下,以学术自由的名义,在德国国家纳粹化、法西 斯化的进程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梅内克在《德国的 浩劫》中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说,希特勒是 通过一场典型的,然而同时又是盲目的青年运动取得政权 的。” 〔1〕 在这场青年运动中,德国大学摆脱不了干系。海 因里希·曼在1935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各大学里,人 们有可能为新制度深感失望。但他们不可能抹煞,也不可 能忘记一个事实,正是大学为这制度提供了最初的那批宣 传者。” 〔2〕 历史不容忘记,我们回眸上个世纪战争浩劫给 人类带来的巨大伤痛,并以此为鉴对历史进行深刻反思, 在这当中,不能不对二战前的德国大学进行深刻反思,其 对纳粹思想的纵容、对希特勒上台起到的推动作用,都是值 得我们警醒的。 一、二战前德国的社会经济背景 1.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的战败给国内经济社会带 来了深远的影响,巨额战争赔款把德国人压的抬不起头来。 1929年开始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大萧条更使德国经济雪上加 霜。据统计,1932年德国大约在五百万人失业,经济衰退及 其随之而来的恶性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与生活质素大幅下降 引发了社会的极度不满。这一时期的大批失业人群中,如果 从年龄结构上划分,青年的失业率特别高。对于他们来说, 失业不仅意味着工作岗位、劳动收入的丧失,而且也意味着 个人前途的丧失。 〔3〕 与2011年埃及革命队伍中充斥着大量失业的大学生类 似,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的这些德国年经人,特别是受过高 等教育的大学生,往往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期待通过新 的社会制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促使这些年轻人开始了向 右翼激进主义转向,对共和国制度的敌视程度不断增加,最 终促成了纳粹运动这场“青年运动”。与此同时,大学里那 些养尊处优的教授们,也感受到了经济方面的压力,工资直 线下降,生活水平与之前形成了极大的落差,反共和、谋变 革的想法在校园里蔓延开来并以学术自由的名义以更快的速 度传播着。 经济危机的爆发成为纳粹党同大学两者关系发生变化的 转折点。 〔4〕 以求新求变为特点的纳粹党,以其强大的宣传 机器和极为蛊惑人心的言语在大学生中赢得了更多的支持 者。这一时期的德国大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了纳粹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收稿日期] 2011-12-22 [作者简介]杨维东(1977-),男,河北邢台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非营利组织、高等教育管理。 摘要:本文在介绍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社会经济背景的基础上,对魏玛时期的德国大学主流思想、民族 问题等进行阐述,进而对希特勒上台前那段灰暗的历史进行回顾,厘清大学中的哪种思潮对纳粹上台起到了推 波助澜的作用,对文化国家观之下的学术自由与大学社会责任进行反思,提出大学在青年人生目标引导中的作 用、构建大学和谐民族关系等问题,以期对大学社会责任这个主题进行反思,使大学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体 现大学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纳粹;德国大学;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 G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547(2012) 03-0185-03 ———魏玛时期的德国大学与纳粹上台 【教育求索】 185 理 论 界2012第 3期理 论 界理 论 界理 论 界理 论 界理 论 界 ·总第462期· 宣传的重要阵地。 2.战后的民族仇恨 与此同时,一战后德国战败形成的魏玛共和国,成了大 学师生们宣泄怒火的对象。魏玛共和国是德国战败后在美国 扶植下建立起来的美式的国家,与德国的传统和历史格格不 入。具有极强民族自豪感的德意志民族,对一战德国的战败 深感痛心,加之一系列随着之而来的社会管理问题,大家普 遍地对具有美国式民主基因的魏玛共和国抱有厌恶之情。因 此,这一结果对于作为民族灵魂和智慧象征的知识分子来 讲,很难接受,对于共和国不会抱有太多的好感,更多的是 敌视。 〔5〕 激进民族主义的土壤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 的。希特勒也正是利用了这些情绪,响亮地提出了“砸碎凡 尔赛枷锁”的口号,越来越多认可这一口号的年轻人成为了 纳粹的忠实信徒。 二、魏玛时期的德国大学 1.大学中的主流思想 20世纪20年代德国社会中各种思潮涌动,尤其是传统的 理性主义急剧降温,虚无主义大肆盛行,为纳粹党的思想传 播提供了土壤。 〔6〕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中在迷漫了不满 氛围的同时也聚集了求新求变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极端就是 对战争的畸形渴望。一些名家大师更是通过自己不负责任的 言行为这种氛围推波助澜,比如黑格尔对战争的一些想法就 在社会中营造了战争改善现状、有利于德国复兴的氛围。他 将战争比喻为“正如刮风使海洋去除长期平静所造成的污秽 一样”;“世界精神的意志”是由“世界性一历史性人物” 来贯彻的,与纳粹鼓吹的思想不谋而合。 梅内克在《德国的浩劫》中认为,希特勒主义在德国 的出现是“在一个脱节的时代,召唤出了一个脱节的性 格”。 〔7〕 如果把那段特殊时间定义为一个脱节的时代的话, 那个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想就已经产生了脱节,特别是在本应 以育人育德为己任的大学里,已经培养了思想上脱节、行动 上更脱节的德国年青人,虽然大学中的很多人都拒绝为纳粹 直接服务,但客观上他们的思想为纳粹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支 持。这种大学社会责任的扭曲,不能不让人反思。 2.大学中的民族问题 反犹主义是希特勒纳粹主义的指导思想之一,而德国大 学成了希特勒上台前后反犹排犹的重要舞台。一战后,魏玛 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使一批犹太人进入大学取得了 教师资格。但历史形成的排犹传统使得这些犹太人倍受敌视 和耻辱性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20世纪20年代的大学生对反犹歧视都采取 一种纵容态度。 〔8〕 在上文提到的经济危机的深度影响下,20世纪20年代德 国大学的经济状况不断恶化,学术工作岗位极度缺少。为了 保住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惜陷同事于不顾,反对犹太教师占 据许多大学中的重要职位,甚至提出大学中犹太人所占的比 例远远超过了其在德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生存的危机使得 反犹主义市场大增,很多人试图剥夺犹太教师的工作岗位而 保住自己的饭碗,这些人极尽排犹之能事,一系列纯洁德意 志民族的行动随即开始。在纳粹上台后,终使犹太学者在德 国大学里销声匿迹。在此背景下,很多在欧洲工作的犹太 裔科学家陆续逃往美国,其中包括著名犹太裔物理学家爱 因斯坦。 3.冲动的年青人 在经济危机的重压之下,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使年青人, 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丧失了工作岗位、劳动收入,感觉 到自己的前途发展已经没有了任何机会。在大学里,大学 生们也对魏玛共和国丧失了信心。与此同时,普通德国人 却在希特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认为他以前同自己的 现在一样,也是一个平凡卑微的人,为诸般不如意所缠扰。 崇拜由平庸脱颖而出的人物,同情失意英雄,是青年人常 有的心理状态。 〔9〕 此背景下,鼓吹集体暴力的希特勒总是能找到大学生、 社会青年心中最脆弱的地方。希特勒及其纳粹主义终于首先 在德国青年身上找到了最热烈的宣扬者和最坚决的执行人, 使大多数人坚信自己是在追随着一种伟大的思想。 〔10〕 最 终通过青年运动的方式集聚了大批的追随者,为以后的纳粹 统治奠定了基础。早在纳粹上台之前的29~30年间,纳粹大 学生组织(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大学生联盟) 就已经在雷斯劳 大学、吉森大学、罗斯托克大学、耶拿大学等大学控制了学 生自治会,为其赢得国民议会选举打下了基础,足见掌握大 学在纳粹上台过程当中起到的特殊作用。 上述情况的造成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心理学家、社会学 家、经济学家都从各自的角度对此进行过分析:20年代末30 年代初的年青人,大多经历了一战时的战争创作,因童年时 期所受的战争创伤而形成特定的心理征状,成年后希望用对 外采取暴力的方式来宣泄个人心中的紧张感情,将全部反对 国家和社会的消极品质投射到外国和少数民族的个人及群体 身上,以要求立刻得到满足来对付挫折; 〔11〕 有观点从社 会学角度认为年青人将父辈的失望与战争失败联系起来,形 成代际矛盾,助长了年青人打碎旧有国家机器的冲动;经济 学上的理解要简单的多,长期的失业、经济衰退带来的不满 充斥着青年人的内心,激发了他们追求暴力和军事纪律的欲 望,对现政权任何不满的星火都足以形成燎原之势。那一时 期的德国大学没有把上述不满进行缓解、释放,而是在若干 力量的杂揉之下将之激化,助长了纳粹思想的传播,推动了 纳粹政权的形成。 三、特殊时期大学责任的反思 1.文化国家观之下的学术自由与大学社会责任的反思 从1809年柏林大学建立到魏玛时期,德国大学都是以文 化国家观为基础来进行自我管理的,这是德国政府发展高等 教育总的指导观念。根据文化国家观念,国家是文化的体 现,大学与国家服从于一种共同的理性 原则 组织架构调整原则组织架构设计原则组织架构设置原则财政预算编制原则问卷调查设计原则 ,彼此相互依 存。大学作为科学、学术研究中心,其本身就是国家事业的 一部分,以发展理性为目的。 〔12〕 文化国家观是德国19世 纪初大学改革的产物,德国现代大学的创始人洪堡一直反对 国家对大学的控制,强调国家要确保向科研活动提供保护和 支持,使其按照理性发展的原则而发展,这一思想的提出有 力地促进了德国大学的学术发展,使德国大学迅速占据了学 术制高点。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魏玛时期,1919年德国《魏 玛宪法》第142条规定:“艺术、学术及其教学是自由的, 【教育求索】 186 理 论 界 2012第 3期理 论 界理 论 界理 论 界理 论 界理 论 界 ·总第462期· 国家应予保护并奖励之。”这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宪法的 高度对这项自由原则给予确认。在此背景下,20世纪20年代 前后的德国大学享有了充分的学术自由和研究自由,教师们 享有教学的自由。 此外,在傅斯年先生看来,德国大学的核心还在于大学 的讲座制度,这种制度赋予讲座教授很大的自由。“所谓自 由者,就是自我作主,就是只凭自身的计划,外来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减 少到最低限度之谓。” 〔13〕 讲座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作为大 学主体的教授具有教学与研究的自由。这种科研方面的制度 设计,形成了教授自治的整体氛围,赢得了学术的超凡独立 性。然而,基于文化国家观的大学理念在使大学具有相对独 立性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倾向,使大学倾向于摆脱社会约 束和社会责任,摆脱公民责任的制约,形成为了学术而学术 的局面。大学的学术自由成了一把双刃剑,在学术成果空前 发达的同时,部分人也以自由为名义,对魏玛政府的国家政 策特别是外交和民族政策进行无休止、无限度的攻击,并以 大学为依托,对青年人进行反政府教育,宣扬民族主义或者 反对民主,与大学生极力要求摆脱《凡尔赛和约》附加在他 们身上枷锁的努力相互呼应,客观上为纳粹主义的泛滥提供 了土壤。此外,讲座制度在获得超凡独立性的同时也造成了 大学里为了学术而学术、唯学术轻道义的理念错位,忽视了 德育教育,没有将大学的德育价值与大学发展价值有机地统 一起来,没有将大学的德育价值与大学的学术自由有机地统 一起来。事实上,在希特勒夺取政权、发动战争的一系列过 程中,德国大学始终没有发出有力的反纳粹的声音,放弃了 对社会公众的正面引导,事实上纵容了法西斯政权。 2.大学在青年人人生目标引导中的作用 希特勒曾经说过,“谁拥有青年谁就拥有未来”。因此, 他对德国青年给予了高度关注。认为正是这些青年人可以成 为支撑整个民族精神的坚固的力量源泉。梅内克在《德国的 浩劫》中也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说,希特勒是 通过一场典型的,然而同时又是盲目的青年运动所取得政权 的。”将青年提升到如此的高度,那么如何培养青年、将青 年教育成为什么样的类型,也就成为了纳粹党希特勒关注的 重点。 大学,是年轻人步入社会的中转站,是人生观、价值观 成熟的重要时期,大学同时也应该成为浩瀚大海中的灯塔, 照亮青年人前进的道路。应该说,魏玛时期的德国大学在引 领学生人生目标建立方面是完全缺位的,当然这有国家体 制、历史原因,也有经济危机的影响,但至少在青年社会责 任、社会正义方面,大学里的人生理念教育大大逊色于纳粹 的一系列比如“泛德意志文化”思想、“德意志种族优越 论”等宣传。在这场争夺青年人的竞赛中,纳粹充分利用 青年运动这种形式,将迷失人生方向的青年人拉进了自己 的阵营。 3.大学中的民族关系 大学理应成为民族融合的榜样,这是大学包容性的具体 体现,与整个社会一起,共同营造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的和谐氛围。而那一特殊时期的德国大学,在持续的恐犹症 活动催化下,从教授到一般讲师成为了“受到良好教育的反 犹太人士”。职称评定、晋升更是加了一条很重要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民族标签。纳粹上台后成立的大学教师联盟在排犹方面更是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的示范带动下,整个社会掀起了 一股股的排犹高潮,蛊惑了社会大众,最终迎合了纳粹。 另一方面大学里终身教职门槛过高的现象也助长了排犹 现象。长期以来,为了保证大学的师资力量德国大学制定了 严格的教授晋升条件和制度,讲座制中聘任教授需要考核求 职者并从中选出最优者,这使学术人员在复杂遴选程序下与 其他候选人竞争有限的教授职位。因此,德国大学学术人员 职业生涯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学术人员缺乏职业安全感, 经济危机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安全感。在持续的恐犹症背景 下,反犹排犹现象在德国大学里发酵就不足为奇了。 四、给我们的启示 回望并不久远的历史,纳粹党在德国夺取政权的原因是 错综复杂的,将纳粹上台简单归咎于德国大学是有失偏颇 的,但对大学的社会责任、大学在构建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作 用理应有一个深刻反思。大学要充分汲取道德力量,形成学 术与道德合一的制高点,而不是随波逐流,反向引导,单纯 追求学术至上,违背社会良心。同时,社会处于逆流之时一 味谈中立实际是上助纣为虐。 总之,魏玛时期是德国大学历史上难已磨灭的污点,它 值得高等教育者对大学社会责任进行深刻反思。当代大学理 应成为社会的一方净土,不管社会潮流如何变化,要始终坚 守社会责任,始终坚守道德信念,提高学生个人修养、道德 情操;坚守正义和良知,担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价值评判的重 任;包容大度,致力于民族发展和民族融合;以培育具有社 会正义感、责任感的社会青年为己任,立足道德层面的自律 功能,发挥大学引领社会优秀文化的作用,树立良好的社会 风气。唯此,大学才能实现为社会的文明进步提供思想源泉 和技术知识的功能,体现大学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7] [德]梅内克.德国的浩劫[M] .生活·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新知 三联书店,2002:66. [2] [法]里昂耐尔·理查尔.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M] .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144. [3] [美]戈登·A·克雷格.德国人[M]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334. [4] [5]李敏.硕士论文:德国大学与纳粹政权(1919- 1945),第8页、第13页. [6] [美]汉娜·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M] .江苏人民出 版社,2006:218. [8] [德]克劳斯·费舍尔.德国反犹史[M] .钱坤,译.江苏 人民出版社,2007:231. [9] [10]吴潮,赵晓兰.纳粹运动与德国青年[J] .河北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 [11]彼得·洛温伯格.纳粹青年追随者的心理历史渊源[J] . 史学理论研究,1996(3) . [12]陈学飞.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研 究[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46. [13]傅斯年.台湾大学与学术研究.欧阳哲生编.傅斯年全集 (第5卷) [M]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98. 责任编辑:余 弓 【教育求索】 187
本文档为【大学社会责任的反思_魏玛时期的德国大学与纳粹上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9289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3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1-18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