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

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

举报
开通vip

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年第 �期 日胜 一� 汉 字 构 形 的 坦 摊 话 乎 孙雍长 提 要 本文根据汉字构形的心 智特征 , 归纳出绘形象物 、烘托显物 、标记指物 、 借形窝意 、并号示意 、比形象事 、合字会意 、加注意并 、加注 声符 、意义合成等十种有 关 汉字钩形的忍维模式 。 上古人类认知思维的特质是重形感 , 重经验 , 而经验的产生和获得 , 又在于形感的反复刺 激和直觉的筛选 。 汉字初创之时 , 先民们造字构形的着眼点是只落左词所指称的意义内容 ’边 � 未曾...

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年第 �期 日胜 一� 汉 字 构 形 的 坦 摊 话 乎 孙雍长 提 要 本文根据汉字构形的心 智特征 , 归纳出绘形象物 、烘托显物 、标记指物 、 借形窝意 、并号示意 、比形象事 、合字会意 、加注意并 、加注 声符 、意义合成等十种有 关 汉字钩形的忍维模式 。 上古人类认知思维的特质是重形感 , 重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 而经验的产生和获得 , 又在于形感的反复刺 激和直觉的筛选 。 汉字初创之时 , 先民们造字构形的着眼点是只落左词所指称的意义内容 ’边 � 未曾考虑词的语音形式 。 这一抉择的得失 , 我们后人不必评判 , 也无法评判 。 因先汉字是 族独立创造出来的文字 , 作为一种自生的文 化现象 , 其产生 自有它的必然性 , 自有它的必经历 程 。 更何况 , 从世界其他几种古老文字 , 如苏末尔楔形文字 、古埃及文字 、玛雅文字的初创情形 来看 , 一开始即把创造文字的着眼点放在语词的意义内容上 , 这似乎是上古人类各自独立创造 文字的一 种思维共性 。 字形单纯而 又直接地显现词义 �直感可识性强 , 但作为构形方法却有相 当的局终�性 。 因此 , 到后来先民们造字构形的着眼点有所转移 , 开始注意到问的语音形式 。 于 是 , 在汉字中一方面出现了少数对已有的表义字加注声符的情况 , 另一方面 , 产生了假借字 。 “本无其字 , 依声托事 ”的假借手段或许是太容易了 , 所 以情势急剧发展 , 假借字大量涌现 , 以至 给文字的使用和认读带来极大的烦扰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 先民们造字构形的思维着眼点发生 逆转 , 从词的语音形式又有意识地回到词的意义内容 。不过 , 这时候的思维逆转并非倒退 , 而是 一种螺旋上升式的回归 , 其突出体现便是在汉字中爆发出大量加注意符的“分化字 ” 、 “区别字 ” 来 � 从词的意义内容转向词的声音形式 , 从词的声音形式 又回归到词的意义内容 , 它带来一种 新的启迪 � 所以到最后 , 汉民族造字构形的思维着眼点是既注意词的意义内容 , 也注意词的语 音形式 , 终于能自觉地把这二者都作为造字构形所要体现的要素相提并论地来加以考虑 , “以 事为名 , 取臂相成 ”的构形方法才最后形成 。汉 民族造字构形的思维心理所经过的这一历程 , 反 映了先民们认知体物能力的不断提高 , 和对语言与文字关系之认识的不断加深 � 所以我们说 , 汉字每一个形体的初创 ,都凝聚着先民们群体的心灵智慧 , 都是先民们某种思维模式的展现 � 一 、绘形象物 在古汉语基本词汇中 , 有不 少是 日常通用的名物之词 , 其意义内容直指一些具体的 、有形 可睹的客观外物 , 包括人体自身这一客观外物 。这些词的所指对象 ,其界域是清晰的 , 形感是鲜 明的 , 所以先民们凭着直观成象的思维经验 , 一开始便为它们来创造文字 , 自然是必定的趋势 , · � � · 体现在造竺笋构形上 , 所谓“绘瓜象物 ” , 杭县用有介的线条笔画把语词所指称的某一具体之物的 形体描绘下来 , 构成一种独立的个一体日象 、让人一看就能明了它所代表的是什么内容 。 许慎所 说的 “画成其物 , 随嗦 洁魂”的象形造字法 。主要就是指的这种构形模式 , 通常所说的象形字 , 大 多数便是“绘形象物 ”式的字 。 汉字起源于图画和记号 。 但是 , 先民们并非为图离而图画 , 为记号而记号 � 最初的图画并 非纯艺术创作 , 如同记 一号一样 , 都有它们个体经验实用之目的 。其本质乃在于辅助语言 , 帮助记 忆 , 交流情况 , 都是一种原始记事的方式 。原始图画之所以还不能称作文字 , 不在于其构形的粗 拙性 , 而在于尚未赋予它们以一定的音义关系 , 在于它们尚未同语言中的词稳固地结合起来 � 如果图海所描绘的内容与某一个词的意义内容是 一致的 , 相吻合的 , 那么 , 这一图面 之演进为 文字 , 唯一的条件显然是取得 一定的读音 。而读音姚取得 , 只在于约定俗成的认可 , 不必在图形 本休上作出何种待定的标识 。 所以 , “绘形象价’作为汉字构形 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模式 , 和我们 通常所说的文字起源于图画井不矛盾 � 然而 , 毕竟是拨宇构形 、两不是图川画画 , 祈以即便是那些最富有图画气质的绘 形象物式 的古汉字 , 也明显地喻肴不同于纯图阿艺术的外介一待征 。 有两个大家熟知的实例 , 铜器铭文中 的“牛 ”字是一个牛头之形 �牛鼎 � , 而“羊 ”字甚至迄羊头的全貌都不是 , 仅仅是羊头的 ‘一个示意 轮亦而已 �羊鼎 �。 如果作为纯 图画艺术 , 则牛头只能是牛头 , 羊头只能是羊头 , 要说牛头 、羊头 便是牛 、羊 , 这对于图画艺术的观赏者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 然而 , 作为文字构形的一种手段 , 这 利, 以部分代全体的借代方式 , 不仅能被识读者所认可 , 所接受 , 而且还得承认 , 这恰恰是直观取 象的一种高妙所在 。 自然 , 金文中也还有 “虎 ’, �虎没� 、 “象 ” �祖辛鼎人“犬 ”�子自自 、 “马 ’, �马 戈�、 “ 东’, �批辛毁�、 “鸟” �鸟投�、 “万 ’, �万爵 �、 “龟 ’, �父辛汽�等酷州动物全貌的松 多, 它们似乎 与纯图画艺术相去无几 , 共实不然 。且不说其乳有的简存化 , 只要我 ��’� 细心玩味 , 仍然可以从中 体察出一 种作为文字构形的持定趋势 �这些酷似动物全貌的古文字形仿 , 几乎全是采取了一种 静态的轮廓投影式的手法描绘出来的 , 我汀�很难看出其中有何动态式描绘的意向。 “在旧石器 时代晚期的马格德林文化 �公元前 � ����一 ���� �年�时期 , 原始艺术极其繁荣 。 这一时期许多 洞窟的岩壁 ��画满了无数的图画 , 拟乎形成了当时的画廊 。 这些图画是比较写实的 , ⋯ ⋯它们 颜色多样 , 画法细腻 , 极富表情 , 尤其是善于表现动态 � ”� 世界上其他部落民族在一两万年前 即已懂得的这种图画艺术的动态式描绘手法 , 谁能下结论说 , 汉民族祖先在一两万年之后的时 代尚未懂得使用呢 �事实上 ,从后世出土的大量文物 , 包括青铜器皿上的纹饰图案 , 完全可以看 出 , 我们的祖先所掌握的动态造型技巧早已达到十分娴熟 、十分高超的地步 �很显然 , 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实 质在于 , 我们的先民们之所以维妙维肖地描绘出种种动物的静态图象 , 而不作奔腾跳跃的动态 慕画 , 只是因为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构造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写符号 , 标识概念内容 , 而不是要表现 大 自然中的野 生情趣 。而且还 因为 , 唯有这静杰的圈象 , 才更有利于形成相对稳定而明确的符号特征 , 才更有 利于体现文字表意的共识性 � 绘形象物这一构形模式 , 在线条 的运用上尤其强烈地展示了我们民族心智的灵透 。 例如 , 仅仅使用三两笔 , 便可以把自身生活中的“人 ” 、 “女 ” 、 “子 ”这一类带有概念性差异的实体对象 洒脱而形象地标识出来 �仅仅通过其中一笔线条收尾的上翘或下垂 , 便可以鲜明地把 “犬 ”和 “ 承”作出了不容淆混的区分 � 其他同是描绘走兽类的字形 , 躯体部分的线条轮廓几乎全都相 同 , 但 “象 ”突出其长鼻 , “兔 ”突出其长耳短尾 , “鹿”强调其双角长颈 , “马 ”强调其长头孰毛 , · �� · “虎 ”则谊染其张牙露齿及斑纹 。这种运用极其简洁的线条来勾幼外物的构形技巧 , 充分体现了 先民们在绘形象物的构形 思维过程中是多么善于捕捉客观外物的外在典型特征 , 当然 , 这种经 验的获得 , 在于造字构形的长期实浅 , 不是一 两代人所能形成的 。 正因 为绘形象物枕形思维注 重的是外物的典型特征 , 所以 , 只要把握了这 一点 , 笔画的多少往往可以退居次要地位 。 例如 , 代表兽形的乳干或作双钩 , 或仅存一线 � “龟 ”字的背甲可以多到七 、八 格 , 也可以只画一个 “ � ” , “鸟 ” 、 “佳” 、 “人 ” 、 “子 ”可以简化为一足 , “犬 ” 、 “ 东” 、 “鹿 ” 、 “象 ”可以只画两条腿 �“止 ”的 脚趾之形可以是三个 , 牛头羊头即可作牛羊的全称 。 轮廓化 , 简存化 , 但求形似足以达意而 已 , 这种构形思维的价值取向 , 一方面使得汉字作为一种书写符号在笔画形体上具有尽可能的经 济性 , 为其使用的实用性创造 一了条件 �另一方面 , 也为汉字体系形成其表意特质英定了基础 � 二 、烘经显物 有些词所指称的对象虽然也是具体的 , 有形可睹的客观外物 �但至为这些询遥宁 , 如果象 绘形象初那样把这些词所指称的物体孤立地 �喻画下来 , 则其形体特征邓� 以突出 , 或是容易与其 他相似之物混同 , 以至于难以识辨 。因此 , 在绘形久物 思维模式约共碑 上 , 又产生了烘托异物式 的构形方法 。所谓烘托显物 , 就是利用一种物沐乙。饮托陪衬 , 来彰显与之密切箱关的另一 ’红。 休现在造字构形上 , 就是 一 方而把爵要造 夕的刃、, 个询所指科、的物体用沉略的线未笔面是� �好 来 , 另一方面还把某种相关的物体 , 如所附着的上体 , 经常发生关系的东西 , 周围的环境等 , 也 连带描绘下来 ,让后者作为前者的烘托陪衬 , 以彭显前者所代表的究竟是何物 。甲骨文 、金文中 的 “元, , 、 “眉 ” 、 “文 ” 、 “果 ” 、“瓜 ” 、 “函” 、派 ” 、“幸 ” 、 “牢 ” 、 “食 ” 、 “血 ” 、 “州 ”等 , 便是洪托显物式的 字 。 “元 ”谓首 , 字形为了彰显人头而注带画出人身 �“眉 ”谓尼毛 , 若孤立地满绘眉毛之形 , 笔画 大繁复则不适合构成一个字形 , 大简蜡 泛难以使人明了 , 所以在简存眉毛之形的同时 ,连带画 出眉 一�的眼苏 � �盆一古之人有纹身之俗 , “文 ”即谓人身� 卜所刺画的纹绣 , 若单纯描纹绣之形难以 明确其所指 , 所以必须借助于人体之形来作烘托 , 在木为果 , 在蔓为瓜 , 所以“果 ”字在象果实之 形的下面把生长果实的树木也一起描绘下来 。 “瓜 ”字在象瓜荔之形的两侧把藤蔓也连带描绘 下来 , “函 ”谓盛矢之囊 , “疾 ”谓射矢之的�古以皮革为之 �, 矢不盛不失其为函 , 矢不射不失其为 疾, “函 ”字 “双”字之所以附以矢形 也主要是用作烘托陪衬 � 其它诸字的构形原理也都如此 。 “供托显物 ”不同于 “绘形象物 ” �第一 , “绘形象物 ”所构成的字形 , 是词所指称之物的单纯 的个体图象 , 字形的全部线条笔画都是描绘所指之物的本体 , “烘托显物 ”所构成的字形 , 并不 是词所指称之物的单纯的个体图象 , 字形中的线条笔画有些是用来描绘所指之物的本体形状 , 还有一些 则是用来描绘烘托陪衬之物的 � 换言之 , 烘托显物式的字 , 实际上是一种复合式的图 象 。 所以以往研究六书的人 , 把 “人 ” 、 “手 ” 、 “木 ” 、 “犬 ”这一类的字称作独体象形 , 而把 “果 ” 、 “眉 ” 、 “幸” 、“州 ”这一类的字则称作合体象形 。 第二 , 绘形象物所构成的字形 , 作为词所指称之 物的图象来说 , 往往具有十分强烈而突出的形象特征 , 一般睹其字形即可明白其造字之义 �烘 托显物所构成的字形 , 作为词所指称之物的那部分图象来说 , 其形象特征往往并不鲜明 , 有些 甚至还诊不上有什么形象性 , 仅仅是一种象征式的形状符号而 已 。倒是代表烘托陪衬之物的那 部分图象 , 大有喧宾夺主之势 , 往往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 �唯其如此 , 睹其字形并不能立即明白 其造字本意 之所在 , 甚或被喧宾夺主的陪衬图象的形象性所迷惑 , 从至于产生某些错觉或误 解 � 从烘托显物造字构形的这种特点 , 也可进一步看出文字之不同于图画艺术 �作为纯图画艺 · � � · 术 , 画面上的烘托陪衬之物是不应当具有喧宾夺主的视觉效果的 。 作为文字构形 , 喧宾夺主式 的“烘托 ”之所以能达到“显物 ”表义的界的 , 那是因为文字的要素并不止限于形体 ,文字的表义 还有赖于它同语言中的一定音头关系的结合 , 有赖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认可 , 字形的形象特征无 非是起一种符号提示的功能而 已 。 三 、标记指物 语言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名物之词 ,它们所指称的意义内容是某一物体中的一部分 , 如树木 的根梢 , 刀枪剑戟的锋刃 , 人体的叉 甲臂掖等 。 作为物体的这些部件 , 如果分离出来 , 往往难以 独立成象 , 既无法采取给形象物的构形方式来为之造字 , 也不便用烘托显物的办法产为之构 形 。 于是 �根据部分与全抹的依锁关系 , 使造字构形的图象 进一步 符号化、记号化 , 便相应产生 了“标记指切”的思准俊式 所谓标记指物 � 即在代表某一物体的个体图象上再作出某种标记符 号 , 利用这种标记符号来借示所要表示的是该物体的那一部分内容 。 例如 “本 ” 、 “末 ” 、 “朱 ” 、 “刃 ” 、 “亡 ” 、 “亦 ” 、 “ 又 ’‘等 � 便是 标记指物式配 �井。 宾中“朱 ”是 “株”的初 文 � 指树木的 珠干 。 “ 木” 一下加标记则为“本 ” , ‘’ 木” � 匕加标记则为“末” , ‘·木 ”中加标记则为“朱 ” �株 � , 先民们造字构 形的系统性是显而易见的 。 “亡 ”的本义当是尖利兵器的锋芒 , 构形之意与 “刃 ”相同 � 《说文》对 “朱 ’尹与“亡 ”的解释不可从 。 标记指物不同子烘托显物 �标记指物式的字是一个物体图象与一些标识性的记号所组合 � 供托显物式的字则是两个〔或两个 以上、物体图象的组 合。标记指物式的字 , 字形中的标记符号 是虚的 , 它不具有巴象性质 , 仅仅起着指示部位的作用 , 烘托显物式的字 ‘字形中的图泉邻是实 的 , 它具有描摹物形或象征某一 物体的功能 。 四 、借形 寓意 汉语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 到汉字产生之时 , 它 已处于相当成熟的阶段 。 所以其中自不乏表 示抽象概念的词 。先民们初创文字的基才经验在直观取象 , 即便是为那些表示抽象概念的词造 字 , 也仍然要受到注重形感的心理习性所支配 。 借用某一具体之物的图形来寄寓某种抽象概 念 , 代表语言中某 一意义 比较抽象的词 , 这种造字 构形的思维模式便是 “借形寓意 ” 。 例如 , “大 ”字是借用舒展四肢正面挺立的人形来寄寓大的概念 ,少 ”字是借用倒立之人形来寄寓不 顺的概念 , “矢”字是借用歪着脑袋的人形来寄寓倾侧偏抖的概念 , “交 ”字是借用交叉着双腿的 人形来寄寓相互交接的概念 。 “广 ” 、 “又 ”是指方位的“左 ” 、 ‘右”之本字 , 字形分别借用左手 、右 手的图形来寄寓左 、右方位之概念 。因为就每个人 自我观之 , 定左 、右之方位莫便于左 、右之手 。 “且”是“祖 ”的初文 , 字形 是借几男性生殖器之形来寄寓始祖之概念 � “高 ”字是借用台亭之形来 寄寓高的概念 , “齐 ”字是借用麦拐齐盆之形来寄寓平正整齐的概念 , 等等 。 借形寓意式的字与绘形象次式的字 , 苦只从字形特征来看 , 二者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 , 如果 考察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 分析造字构形的思维模式 , 则不难看出它 们的区别 。 绘形象物式的字 代表的都是具体的名物之词 , 字形与字义的结合 是显性的 , 也就是说 , 字形所描绘的物体 即是 词所指称的意义内容 �借形寓意式的字代表的不是具体的名物之词 , 而是一些有关事物形状 、 性质之类的抽象概念的词 , 字形与字义的结合是隐性的 , 也就是说 , 字形所描绘的物体并不就 · �� ‘ 是词所指称的意义内容 , 而是字形的图象所暗寓 、所象征的一种深层中的含义 , 字形的特质不 过是一种寓虚于实 , 或以实喻虚的表现手法而已 。以往谈六书的人 , 往往拘于字形 , 简单地用字 形图象来确定文字的“本义 ” 。而所谓本义又往往找不到任何文献语言的根据 , 于是又只好借助 于 “本义消失 ”的说法来回护 。 诚然 , 抽象产生于具体 、抽象峨李是人类对各种具体事物感性认 识综合加工所形成 。 但是 , 以人类生存历史及其语言厂史之悠久而言 , 我们谁也不能否认我们 的祖先在创造文字之时已具备抽象观念和代表抽象概念的语词 , 谁也无法否认先民们在造字 构形中所掌握的以实喻虚的表现手法 。 在山东营县陵阳河和诸城前寨两个遗址出土的陶缸上 所发现的四种图形 , 其中日下有云 , 云下有山之形 , 充分说明当时的人们已能用图象的方式表 达抽象的概念内容 � 如果以为“大”字就是指大人或成年人 , “且 ”就是指男性生殖器 , 那么依此 类推 , “尹”就是指 “栽天柱 ”的人 , “矢 ”就是指歪脑袋的人 , “交 ”就是指 “交胫国”之人 , “广 ” 、 “又 ’,就是指左手和右手 ,我们甚至还可以进一步类推 , ‘元 ”就是指有脑袋的人 , “眉 ”就是指眉 毛和眼睛 , “果 ”就是指结果 实的树木 , “瓜 ”就是指带蔓的瓜 , 如此等等 。 若要问它们的本义何 以不见于经传�也很好回答 � “本义 已经消失 。 ”如果我们真是这样来研究我们的古汉字 , 那我们 无异于是把文字当作纯图画来看待 � 可惜 , 这种完全脱离语言来研究汉字的倾向在我们的文字 学界仍然存在 。 有些借形离意式的字 , 如 “大 ”和 “又 ” , 它们的造字本义虽不是实指人和手 , 但当它们充当 别的字的构形部件时 , 却又往往可以代表具体的人形和手形 。 这种现象 , 与这些字的构形原理 并不矛盾 。因为当初造这些字时 , 本就是借用了具体之物的形象 , 当为别的字构形时 , 又借用它 们的形体来代表那些具体之物 , 并非绝不可以 。 古人造字虽有一定的思维模式 , 却决无严格限 制的单一程规 , 就如同造形声字时 , 同一个字形构件既可充当意符 , 也可充当声符一样 。 五 、符号示意 采用纯粹的符号 , 代表语言中某些意义比较抽象的词 , 直接表示该词的所指意义 , 这种构 形模式就是“符号示意 ” 。在汉字中 , 纯符号性的表义字大多来自上古时代原始记事方式中的契 刻记号 , 有些可能是取象于结绳之法 � 例如甲骨文中的 “一 ” 、 “二 ” 、 “三 ” 、 “四 ”、 “五 ” 、 “六 ”、 “七 ” 、 “八 ”等数字 , 便是契刻记号的孑遗 � “十” 、“廿 ” 、 “姗 ” 、 “珊 ”这几个十的倍数字 , 便很可能 是取象于远古的结绳之象 � 其它如 “上 ” 、“下 ” 、 “入 ” 、 “ 丫” �“外”的初文 � , “口气“方”的初文� , “� ”�“圆 ”的初文 �, “回 ” 、 “亘 ”等 , 都属于符号示意式的字 � 符号示意式的字 , 其字形特征虽然也含有一些图象味道 , 却明显不同于绘形象物”和 “借形 离意” � 无论是绘形象物还是借形寓意 , 其字形所描绘的图象 , 都是一些确有所指的具体之物 的形状 , 所以我们称之为“形” , 其“形”是实的 ,而不是虚的 。 符号表义则不然 , 其字形所描绘的 图象 , 并不是确有所指的具体之物的形状 , 仅仅是某种抽象意念所反映出来的表象 , 所以我们 不称之为“形” , 而称之为“符号 ” , 它们是虚的 , 而不是实的 。 例如 “一” 、“二 ” 、 “三 ” 、 “四 ”这几个 古汉字 , 其字形虽然正好与数目概念相吻合 , 我们却不能确指它们究竟是借用了木棍之形还是 借用了绳索之形 , 还是借用了别的什么物体之形 � 又如 “上 ” 、 “下 ”二字中的长横与短横 �或一弧 线与一回点� , 你可以看成是一根短木棍放在一根长木棍的上面或下面 , 我可以看成是一条短 草绳放在一条长草绳的上面或下面 , 他还可以看成是一个烧饼摆在盘子上或扣在盘子下 � 可以 肯定 , 先民们运用符号示意的模式来造字构形时 , 心念中只存在一些混沌的表象 , 未必一定还 · �� · 要有具体的“木棍 ” 、“草绳 ”之形才能形成一 、二 、三 、 四 、上 、下等概念 , 除非我们的祖先在初创 文字时还是刚刚脱离动物界的猿人 。 六 、比形象事 词的意义内容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 客观事物一般都不是孤立的 , 即便从人的认知心理来 看 , 能构成相对独立的表象的事物也很有限 , 更多的一些事物 , 如人的行为 、动作 , 自然现象等 , 往往是多因素彼此关联着的 。 因此 , 要为反映这一类意义的语词来构造文字 , 如果只着眼于词 的意义内容 , 就不得不把客观事物的一些主要的或重要的相关因素在字形上共同地并且形象 地显现出来 , “比形象事”便是为适应这种造字构形的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 � 所谓比形象 事 , 就是把两个 �或两个以上 �代表着某些客观物体的图象形象地比配在一起 , 构成某种事物过 程的表象 , 来表示某一语词的意义内容 � 用这种构形方式创造出来的古汉字 , 字形一般都具有 生活气息相当强烈的图画性 , 内容上大多是反映人类自我的一些动作 、行为 , 或是一些日常生 活方式 。例如 “步 ” 、 “涉 ” 、 “逐 ” 、正 ” 、 “之 ” 、“出” 、 “各” 、 “韦” 、“险” 、 “降” 、”立” 、 “主” 、 “比” 、“从 ” 、 “北 ” 、 “执 ” 、 “宿 ” 、 “梦 ” 、 “监 ” 、 “休” 、 “音 ” 、 “伏 ” 、 “阴 ” 、 “ “盟 ” 、 “春 ” 、 ‘弃 ” 、 “取 ” 、 “采 ” 、 “受 ,, 、 “共” 、 “戒 ” 、 “弄 ”等字 , 从它们的甲骨文或金文等形体中 , 都可以明显地看出其比形象事的图画 特征来 。 它们的图象比配关系 , 一般都具有现实生活中的事理逻辑性 , 运用的基本上是一种写 实性的描绘手法 � 但有些字 , 如甲骨文 、金文中的“先 ” 、 “光 ” 、 “朝 ” 、 “莫”、 “果 ” 、 “杳 ”等 , 采用的 则是一种象征性的手法 , 图象之间的比配关系只具有想象中的逻辑性 , 并不是生活或自然界中 真实画面的反映 �尤其是“欠 ”、 “见 ”、 “里” �� 望”的初文 �以及甲骨文中的“闻”字的初文等 , 把人 体之形与人体某一器官之形形象地比配起来 , 以突出或强调某一器官的功能或动作 , 其夸张和 浪漫的意味就越发强烈了 。 比形象事不同于烘托显物 , 虽然二者所构成的字形都是复体图象 , 但烘托显物式的字其 意义所指即在于被烘托陪衬的图象 上 , 而 比形象事式的字其意义所指并不在于哪一单方面的 图象上 , 而在于图象的相互合成所表现的内在关系之中 , 唯其如此 , 烘托显物式的字所代表的 词是语言中的物名 ,而 比形象事式的字所代表的词则是语言中的事名 �动词 、形容词� 。 比形象 事也不同于标记指物 , 比形象事式的字形中的图象 都是一些具体之物的图形 , 而标记指物式 的字形中除了具体之物的图形之外 , 有一部分则是一些标记指示性的符号 �标记指物式的字所 代表的也都是物名 � 七 、合字会意 把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 , 构成一个新字 , 借助于构件字意义内容之间的关联 , 会合出 某种新的意义内容 , 以代表语言中的某个词 , 这种构形模式就是 “合字会意 ” � 如“武 ” 、 “信” 、 “占 ” 、 “名 ” 、 “尖 ” 、 “斌 ” 、 “鸣 ” 、 “吠” 、 “炎” 、 “轰 ”等 , 便属于合字会意式的字 。 这种构形模式导源 于比形象事 , 二者的区别则在于 , 比形象事是图形的比配 , 合字会意只是文字的结合 。 比形象事 所比配的图形 , 若从字形 中独立出来 , 有些可以成为字 , 有些则不能成为字 � 即使是那些可以独 立成字的图形构件 , 它们在比形象事式的字形结构中 , 一般也是以它们的形象特征起到比配构 形的作用的 。 所以 , 其图形之间的比配关系是直观的、形象的 , 字形具有画面特征 , 其图形的比 · �� · 配 , 位置和方向都有相当的讲究 ,并非可以任意移功调换 。即使有些可以移动调换 , 也不能违背 其比配关系中的事理逻辑性 。合字会意是凭着构件字意义内容的关联性起作用的 , 其构件字的 结合并不具有形象特征 , 也就是说 , 其字形结构并不具有画面的性质 , 所以其构件字在字形中 的位置和方向并不十分重要 。 有少数的字 ,如 “尖 ”字 , 其构件字 “小 ”和“大 ”的位置虽然也不能 随意调换 , 但这仅仅是字形结构与意义内容之间的一种暗合 , 并不是 “小’,和 “大 ”的图形比配 。 我们认为“见 ” 、 “欠 ” 、“望 ”的初文 , “闻”的初文是比形象事式的字 , 认为 “鸣 ” 、 “吠 ”之类的字属 于合字会意 , 主要便是根据字形结构是否具有图形比配的画面特征来加以区分的 � 合字会意构形模式所产生的字 , 其表义性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人们对构件字意义关联 的约定俗成性的理解与认同 。这种构形模式进一步发展 , 人们为了追求构件字意义上的联系更 加直接一些 , 显白一些 , 便刻意造出了一些等于是把语言中的某一短语直接反映在字形上的合 字会意式的字 � 如。尘 ” 、 “劣 , 、 。凭 , 、裂 ” 、坐 , 、 “鹅, 、馒 ” 、“楞”等 。 这一类字的意义几乎就等 于其构件字连读所得出的语义 , 所以裘锡圭先生把它们称作“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 ”� � 八 、加注意符 汉字经过初创阶段以后 , 先民们很快便发现 , 要为语言中更多的词造字 , 单纯 只着眼于词 的意义内容的构形方式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 , 譬如绘形象物或烘托显物这些构形模式 , 就无法 为许多事物的属名或专名造字 。为了摆脱所面临的困境 , 人 们谋求书写符号的思维着眼点发生 转变 , 从一度只瞩目于词的意义内容转向了对词的声音形式的关注 , “本无其字 , 依声托事 ”的 假借之法便应运而生 , 并很快风靡一时 。 当时的趋势 , 我们从商周时代甲骨 卜辞和青铜铭文中 假借字大量存在的现象便可窥见一斑 。 所谓 “本无其字 , 依声托事 ”的假接手段 , 如果着眼于人 们为尚无文字的语词谋求书写符号这一最初的事实和心理 , 应当承认它也是一种造字之法 。不 过这种造字方法毕竟无关于汉字的具体构形 , 所以人们又称之为“不造字的造字法 ” �而许多人 则干脆不承认它在古人创造文字的历史阶段中所应有的地位 , 实在是一种偏颇之见 。假借字一 旦盛行 , 很快又产生新的问题 ,这就是汉字原有的形体表义特征对人们理解它们作为假借字代 表的意义所带来的干扰 。因为 ,假借字的产生和使用实质上是只考虑文字所代表的语音与词的 联系间题 , 而对 于字形的表义特征与词的意义内容之间的关系 , 则已弃置不顾 。而事实上 ,表意 文字的重要特质便是有利于 目治 , 字形的表义特征对于习惯于目治的“看书 ”的人来说 , 其作用 是第一性的 , 重要的 。 所以 , 假借字但重字音而不顾字的形义关系这一偏向使人们感到新的困 惑 ,是必然的一个问题 。当这种困惑越来越大 , 越来越严重时 , 人们追求便于 目治的书写符号的 心理趋势必然又要回升 。 但是 , 完全折回到绘形象物 、烘托显物 、标记指物 、借形寓意 、符号示 意 、 比形象事 , 乃至合字会意这一类已有的构形模式上去 , 是不能找到新的出路的 。人们希望求 得一条造字构形的新出路 , 一条既适应于大量构造新字 , 又能在文字形体上反映 出词的音义关 系之区别的出路 。在已有的一些造字构形 思维模式与 “本无其字 , 依声托事 ”假借方法的相互启 迪之下 , 一条新的极有前途的出路终于被找到 , 这便是对包括假借在内的大量的一字多用式的 字进行 “建类一首 , 同意相受”式的形体改造 , 也就是通过对 已有的文字形体加注标识意义范畴 的符号 �即意符�来革乳分化出大量新字 。 我们认为 , 传统六书说中的“转注” , 作为一种造字法 的存在 , 便正是这种“加注意符 ”的构形模式� 。 汉字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 是一种体现着汉民族认知体物的才智不断提高 、不断细密的思维 · �� · 总历程 � 在汉字初创阶段 , 人们的认知思维重在语词所代表的事物的直接体现 , 构形表义注重 直感 , 从绘形象物到后来的合字会意等构形模式 , 所考虑的都是如何把词义的 “这一个 ”内容体 现到字形上 , 这样造出来的字其形体结构与其意义内容一般都是尽可能的密合 。 唯其如此 , 这 些构形摸式受到很大的约束和局限 , 所以才有一度置词义 与字形的关系于不顾 , 只考虑词的声 音的假借造字之法的产生 。 到了“本无其字 , 依声托事 ”的假借字盛行 , 一字多用的现象极为普 遍的时候 , 一方面是社会继续进化 , 物事不断趋繁 , 另一方面是人们自身的认知体物能力进一 步趋于细密而有条理 。 细密而有条理的思维 , 开拓了人们的认知境界 , 使人们认知体物的兴趣 不再只是停留在个别事物的专别属性上 , 人们已越来越善于认知许许多多不同事物的相关属 性 , 类与属的概念也逐渐形成 �人们已逐渐学会“类族辨物” , 逐渐懂得如何“归纳”与“演绎 ” �这 时候 , 将假借所产生的“一字多用”现象尽可能地改变为文字形体义各有属的“目治 ”愿望 , 先民 们造字构形的思维才智已足可使之实现 。汉民族群体心智获得充分发展 , 在类族辨物思维方式 的引导下 , 在对“方以类聚 , 物以群分 , 同条牵属 , 共理相贯 ”的客观事理有所普遍认知的情况 下 , “建类一首 , 同意相受 ”式的加注意符这一造字构形的思维模式 , 其产生和形成便自然是水 到渠成的事情了 � 按照所要明确的字义与原有文字形体的不同关系 , 加注意符的情况一般是两种 �一种是为 明确字的借义而加注意符 , 如“须”加注意符“立 ”而构成噢 ”字 , “取”加注意符“女”而构成“娶 ” 字 , 等等 ,另一种是为强调字的本义而加注意符 ,如“它”加注意符“虫 ”而构成“蛇 ”字 , “然 ”加注 意符“火 ”而构成 “燃”字 , 等等 � 现在研究文字学的人往往还把前一种加注意符的情况分为“为 借义加注意符”与“为引申义加注意符” � 应该指出 , 若以我们今天研究汉字革乳的科学眼光来 看间题 , 这样细分是有一定道理 �然而 , 从创造汉字的先民们的实际心理来说 , 则不存在有这种 分别 。先民们运用加注意符的构形模式来改造一字多用现象 , 是无法借助于今天的语言学理论 来区分那是假借哪是引申的 ,他们也无需作出这种区分 �不说先民们创造汉字的实际心理是如 此 , 就是后世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中尚且也没有作出这种区分 , 其原委恐怕 也是如此 。在汉字历史中 , 一般所说的“古今字” 、“区别文 ” , 实质上就是加注意符这一造字构形 思维模式所产生的问题 �训话学家所常提到的“右文说”与“形声字声中有义 ”这一类问题 , 与加 注意符这一实为汉宇掌乳之大法也有着重要的 、十分密切的关系 � 有极少数通过加注意符而构 成的新字 , 与原有的那一个文字即“初文 ”并没有分化为不同的字 , 而是初文被淘汰 , 后起的新 字取代了初文 � 例如甲骨文中有一个试字 , 实即“骨 ”字的初文 , “骨 ”则是加注意符“肉”而成的 后起字 � 后世 “昌”废而“骨”行 , 讲六书的人把“骨 ”字说成是什么“合体象形字 , 实在是有失文字 草生的历史事实 。 “胃”字的产生也是这种情况 � 由加注意符进一步发展 , 又产生有通过改换意 符而造新字的办法 , 这在汉字草乳繁衍过程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 如由“说” 、‘赴 ” 、 “振 ”改换其意 符而造出“悦 ” 、 “讣 ” 、“账 ” , 这里就不多说了 。 九 、加注声符 � 以上几种构形模式尽管特点各不相同 , 但在有一点上是一样的 , 这就是在考虑为语词造字 构形时 , 思维的着眼点都只是放在词的意义内容上 , 未曾有意识地考虑词的语音形式 � 绘形象 物 、烘托显物 、标记指物 、借形寓意 、符号示意 、 比形象事 、合字会意这七种方式所构成的汉字 , 字形上都没有把词的声音标示出来 �在加注意符而产生的分化字中 , 来自初文的那部分形体虽 · �� · 然一般都成了声符 , 但这是造字构形所 自然形成的现象 , 并非造字心理有意识追求的结果 。 这 一点 , 我们只要从“骨” 、胃”这一类字来自初文的那部分形体不再有表音功能 , 便可得到一种反 证 。 真正有意识地 、 自觉地去考虑文字形体与语词声音的直接联系 , 是 由加注声符这一造字构 形的思维模式开始体现出来 的 。 对于已经造出的某些汉字 , 在没有读音标记的字形上有意识 地加注声符 , 使文宇的形体与语词的声音具备 一种便于 “ 目治”的联系 , 使人们一睹字形 便可略 知该字的读音 , 从而进 一 步可以明确该字代表的是哪 一 个语词 , 这就是加注声符的构形心理 。 如“齿 ”字便是由一 个绘形象物 �象牙齿 �式的字再加注声符所造成 。不过 , 加注声符的构形方式 往往与改换意符的方式结合进行 , 如“凤 ” 、 “鸡 ” 、 “裘” 、 “指” 、 。星 ”等字 , 其产生的历程便是如此 � 。 有些加注声符构造新字的方式 , 则是通过对原有字形某一部分的改造来实现的 , 如“置” 、 。何 ” 、明或, , 、。圈” 、 。囿 ”等字的产生便是如此� 。 十 、音义合成 加注意符与加注声符的这两种模式都是通过对旧字的加工改造来创造新字 , 它 们构形的 结果产生出某种一致性 �加注意符的结果 , 使得保留在新字形体中的初文部分自然地成为声 符 , 这个新字的形体于是既有表意成分 , 也有表音成分 �加注声符的结果 , 使得保留在新字形体 中的初文部分自然地成为意符 , 这个新字的形体于是也兼有表意表音两种成分 � 这种殊途同归 的 自然趋势 , 又给人 们带来一种新的启迪 , 促使人们自觉地把两种思维模式融合在一起 , 从而 产生出“音义合成 ”的构形模式 , 为语言中某些一直尚无书写符号的词来构造文字开拓了新途 径 。 所谓“音义合成 ” , 就是当语言中某个词需要造字时 , 一方面根据 这个词的语音特点 , 从已 有的文字中选取一个字来充当声符 , 另一方面根据这个词的意义特点 ,从已有的文字中选取一 个字来充当意符 , 把意符和音符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字 。 我们认为 , 许慎所说的“以事为名 , 取 譬相成 ”的形声造字法 , 严格说来便应该是指“音义合成 ”的构形方式 � 在我们通常所讲的“形声 字 ”中 , 凡是该字在历史上不存在加注意符或加注声符的过程 , 它便是通过音义合成的构形模 式产生出来的 。这就是说 , “音义合成 ”并不是改造旧 字 , 而是一种 自觉地同时既考虑词的声音 , 也考虑词的意义来创造新字的构形方法 。 注 释 � �苏〕� · � · 伊斯特林《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第 �� 一 �魂页 , 左少兴译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年 。 �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第 ��� 页 , 商务印书馆 , ��� � 年 � � 关于六书中的 “转注 ” ,本人在 � ��� 年中国语言学会第四届年会上曾宜读过一篇专论 �《转注—汉字草乳之大法》� � 、 � 同� , 第 ��� 一 ��� 页 � 作者孙雍长 , 湖南师范大学文史研究所古仅语研究室主任 , 副教授 , 《古仅语研究》副主编 , 中国训话学 研究会常务理事 , 中国语言学会理事 。 主要论著有《古汉语的词义渗透》、《王念孙 “义类”说笺识》、《王念孙 “义 通 ”说笺识 ,等 。 �资任编辑 刘宋」巾
本文档为【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5329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1-18
浏览量: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