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写作教程》(张征)笔记

《新闻写作教程》(张征)笔记

举报
开通vip

《新闻写作教程》(张征)笔记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新闻写作教程》 张征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笔记讲义) 目录 第一章 怎样学习新闻写作——代绪论 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第二节 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功夫在笔外 上编 总论 第二章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第二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第二节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第三节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第四节 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第五节 借助“直接引语”...

《新闻写作教程》(张征)笔记
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新闻写作教程》 张征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笔记讲义) 目录 第一章 怎样学习新闻写作——代绪论 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第二节 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功夫在笔外 上编 总论 第二章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第二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第二节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第三节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第四节 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第五节 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第四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一种受限制的写作 第二节 时效性:新鲜 快速 简短 第三节 可读性:具体 生动 通俗 第四节 针对性:信息 知识 思想 第五章 新闻角度 第一节 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 第二节 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第三节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第六章 新闻跳笔 第一节 何谓新闻跳笔? 第二节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第七章 新闻语言 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第二节 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中编 消息? 第八章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第一节 消息体裁的特点 第二节 消息体裁的优势 第九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导语 第一节 导语的定义与任务 第二节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导语的大致类型 第四节 导语修辞技巧 第十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 ——主体与结尾 第一节 主体重任在肩 第二节 主体的结构方式 第三节 消息结尾 第十一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新闻背景 第一节 写消息切记交待背景 第二节 精选背景材料 第三节 巧妙穿插 第十二章 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 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 第二节 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动态消息 第四节 简讯 第十三章 非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 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 第二节 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预测性消息 第四节 服务性消息 第十四章 描写性消息 第一节 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 第二节 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 第三节 新闻素描 第四节 花絮 第十五章 分析性消息 第一节 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 第二节 分析性消息的写作 第三节 解释性消息 第四节 新闻述评 下编 通讯 第十六章 通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 第二节 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 第三节 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 第四节 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 第十七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通讯的主题 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的主题 第二节 通讯主题的要求 第三节 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 第十八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通讯的选材 第一节 通讯选材的特点 第二节 通讯选材的类型 第三节 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 第十九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三)——通讯的结构 第一节 通讯结构的特点 第二节 结构通讯的原则 第三节 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 通讯的开头与结尾 第二十章 人物通讯 第一节 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 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若干类型 第三节 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 第二十一章 事件通讯 第一节 事件通讯报道对象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怎样写好事件通讯 第二十二章 工作通讯 第一节 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 第二节 工作通讯的写作 第二十三章 风貌通讯 第一节 风貌通讯的分类 第二节 风貌通讯的写作 第二十四章 社会观察通讯 第一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采写要求 第二十五章 专访 第一节 专访的文体特征 第二节 专访的文体类型 第三节 专访的写作要领 第四节 专访成功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十六章 新闻特写 第一节 特写的文体特征 第二节 特写的取材与分类 第三节 特写的写作要领 第二十七章 网络新闻写作 第一节 不可忽视的新媒体 第二节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第三节 网络新闻的种类 第四节 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 第五节 网络新闻写作需注意的问题 第六节 培养数字化记者 第一章 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这门学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这门学科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业务)。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用新闻学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 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广播与电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各方面的应用知识。 新闻写作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 三、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惟一的表现形式。记者必须也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而读者也是通过新闻报道作品而认识记者的。 第二节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一、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 第三节 功夫在笔外 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所谓“功夫在笔外”,讲的就是有关记者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加强政治修养 (一)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二)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 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一个记者除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的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三、加强思维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一)确有其事 (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三)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四)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五)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二、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一)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 (二)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 (三)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 第二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传播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体制性失实 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 二、经济性失实 经济性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三、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一)故意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二)非故意失实,也称业务性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新闻写作的谋篇布局,即消息或通讯的结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段落安排,实际上体现着写作者对所报道事实的认识与分析。此时此刻,要掌握与运用科学的方法,辩证地、全面地反映和报道事物,这是防止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将推测、推论、合理想象的东西作为事实来写均属想当然,无可非议地在严禁之列。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一)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二)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 (三)要注意核对数字。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我国新闻界最常见的是滥用溢美之辞,描写时夸大、渲染、拔高。 新闻描写是否恰如其分从根本上说,起决定作用的是记者的态度,能否保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如果带着个人的好恶,就会有意无意地夸大或缩小有关的事实。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 一般来说,新闻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等。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审稿者主要是被采访对象。这个程序不仅有助于纠正稿件中的失实之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二次采访。 记者写出来的稿件,也还要经过所在传媒内部的审改。 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一、什么叫用事实说话 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表述。一种说法是: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另一种说法是: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 二、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 没有新闻。 (二)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三)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人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关注传媒,主要想获取信息。 三、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一)传播的目的是说话 (二)选择就是在说话 (三)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 第二节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何为典型事实? 一、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二、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三、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四、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第三节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所谓“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读者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 第四节 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一、善于联想 这是一种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 二、善于对比 把两件事或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对比,横向对比,纵向对比都可以,这样有助于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新闻写作也常常采用这个方法来发表无形的意见。 三、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报道同一件新闻事实,由于选择和运用了不同的背景材料,从阅读的效果分析,会对读者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从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分析,记者可以表现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 四、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多层次的丰富的背景材料的运用,既可以增加文章的可阅读性,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新闻事件的意义同时可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 第五节 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 西方新闻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并辟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其重要性以及引用的具体技巧。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西方记者也很重视使用直接引语。 第四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一种受限制的写作 一、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 传播产品,是指新闻作品的功能在于传播。具体地说,它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产品。 读者观念 “读者关心这个事吗?” “读者能够读完这篇报道吗?” 二、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 第一,版面在空间上不是无限的,它一般有固定的字数。因此上版的新闻稿件有字数的限制。 第二,版面在时间上也不是无限的,如果是日报,它每天有一定的截稿时间。因此上版的新闻稿件有时间的要求。 第三,版面在组合上是“配套”的,从内容、从角度、从新闻文体等,要服从于整体策划。 第二节 时效性:新鲜 快速 简短 “一次性消费”是指新闻的主要价值和功能在于解决受众“不知道”的问题。一旦 人们知道了,新闻的作用也就消失了。 “一次性消费”同时带来“排他性”。所谓“排他性”是指同样内容的新闻,哪一条先到受众那里,解决了他的“不知道”,后续而来的那一条,就不再起什么作用了。 一、新鲜 (一)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 (二)学会在报道中把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或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式摆在读者的面前 (三)寻找新闻的最近点,尽可能找这件新闻事实在今天的依据。 二、快速 (1)学会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都能迅速投入写作。 (2)学会和养成打腹稿的习惯。 (3)熟练掌握新闻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特别要得心应手地运用消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4)善于准备好各种写作素材,灵活地组成“预制构件”。 (5)注意培养自己口述新闻的能力。 三、简短 新鲜、快速与简短有密切的关系: 篇幅短了,在有限的版面和时间里,可以多发新闻报道,传递更多的信息。 简短有助于突出新鲜的内容,长篇大论很容易把新闻湮没掉。 简短还有助于快,新闻报道写得越长,所花费的时间也就越多,发稿自然快不了。 (1)坚持一事一报。说清楚一件事,比说清楚几件事要简便得多,容易写短。 (2)要注意把主题破小,把角度选小,把架子搭小,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3)化整为零,可以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 (4)挤掉水分,只讲事实。 第三节 可读性:具体 生动 通俗 一、具体 (一) 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 (二)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二、生动 (一)在某些方面“生动”与上文中讲到的“具体”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越是写得“具体”就越容易生动。 (二)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 (三)新闻报道能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三、通俗 (一)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 (二) 要学会“第二种翻译”,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 (三)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第四节 针对性:信息 知识 思想 针对性的含义 第一是指在进行新闻写作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即明白这条消息或者通讯是写给谁看的。 第二要明确为什么而写,你的报道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的,通过它要引导或影响读者到什么目标上去。 这两层意思可概括为两句话: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 一、加大信息量 (一)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或称写“立体化新闻”。 (二)学会抓特点。 (三)学会使用新闻背景。 (四)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二、加大知识含量 (一) 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经验总结。它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性。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加大新闻报道中的知识含量,即是要讲究科学性,要注意挖掘和展示信息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 (二)这种增加,不仅是简单的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的增加,即在报道的选材、角度上都要比单纯信息的报道更深入一步。 三、挖掘思想深度 思想深度决定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第五章 新闻角度 第一节 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 新闻角度的定义 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一、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 新闻角度选得准,新闻价值倍增。反之,选得不准,报道老一套、一般化,就会削弱新闻价值。 二、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 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多面性,因此对同一件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新闻价值可能不同,因此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 三、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 独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别人所未走过的路径,发掘出事实的新的新闻价值。 第二节 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什么是最佳角度 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一、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一般来说,这个角度应该是新闻事实与你所在传媒的“导向定位”和主要受众群需求这三者“聚焦”的结果。 二、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在选择新闻角度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的阅读愿望也就越大。 第三节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一、以旧见新找角度 以旧见新找角度,就是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推陈出新。犹如老树开新花,找到新花,就容易写出新意。 二、以小见大找角度 这里指的是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三、虚中觅实找角度 所谓虚中觅实,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 四、逆向思维找角度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遇到有些事,可以倒过来想一想,在这种类似“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新闻角度。 五、发散思维找角度 即要求以一个新闻目标(或一个新闻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思考时,思路要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六、统摄思维找角度 一般来说,这种统摄首先要把采访所得的具体新闻素材和具体观点聚拢,然后把这些事实与事实的意义向一个点或几个点集中,并进行深度挖掘以接近事实的新闻内核,聚焦点越来越小,越来越集中,最后就可能找出一个最佳聚拢点,这就是报道这件事实的新闻角度。 七、全局高度找角度 所谓全局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 第六章 新 闻 跳 笔 第一节 何谓新闻跳笔? 一、新闻跳笔的特点 (一)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 (二)它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启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二、为什么新闻写作要用“ 跳笔 (一)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1.跳笔要求段落短,而且每段讲清楚一件事实。这种叙述方法便于读者集中注意力。 2.长篇大论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 3.运用跳笔写作的新闻报道,排在报纸的版面上黑白相间,疏密有致,容易让读者“一见钟情”。 (二)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 1.记者运用跳笔写作时,不必为文章的“启承转合”费心,他只需集中那些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一段一段写来。 2. “文如看山不喜平”。以这样的行文结构叙述事实,在段与段之间实现了跳跃式的推进,文章自然波澜起伏,而且有一种动感,体现出新闻报道作品明快的文风。 (三)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1.运用跳笔,每写一个段落,就提供了一个分角度或者一个侧面的事实。 2.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跳跃,留下了空间,留下了停顿。有空间就有容量。容量大可提供的信息量就大,给予读者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就大。 第二节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一、短段落,多分段 段落是区分内容和层次的手段。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或者说它的核心就是多分自然段,并且每段都不长,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 二、断裂行文 新闻跳笔所要求的“断裂行文”,是指段落之间不按照时间的顺序,或者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排列,不面面俱到,不平铺直叙,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而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它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 三、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然后在这样一些段落之间,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类似电影镜头推拉摇移,把它们连接起来。 四、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事实主体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在描述与议论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越;由概述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还有各种笔法,例如倒叙、插叙、比喻、排比等等之间的跨越等等。 第七章 新闻语言 第一节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一、什么是新闻语言 根据新闻学的原理: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就叫做新闻语言。 二、新闻语言的特征 (一)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二)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三)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1.消息与通讯对于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 2.新闻语言风格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 3.新闻语言风格还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 (四)“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白描”是指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第二节 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一、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在新闻写作时掌握多使用动词的要领,既能把人物和事件写“活”,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也能把环境和景象写“活”,使人如临其境,最终让消息或者通讯“立于纸上”。 二、多用子概念 多用子概念,也就是说,多用具体的语言去写作。真实的东西都是具体的,具体的东西往往是生动的。 子概念的内涵总比相应的母概念内涵丰富具体,因此,多用子概念容易引起人们的形象思维。 三、多用大白话 “大白话”在这里是指群众语言,老百姓说的话,或者叫大众口语。 大众口语生活气息浓,大都具有通俗明白、平易近人、生动形象的特点。用群众的语言写新闻,能为大多数读者喜闻乐见,还能使新闻具有独特的风格。 第八章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第一节 消息体裁的特点 一、简括 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二、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消息这种体裁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虽然它并非绝对排斥抒情或议论,但要求尽可能地减少主观色彩。 三、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亦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导语,通过导语,将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的精要,首先呈现给读者。在这一点上,以反映事物最新变动为主的动态消息尤为典型。不过,从总体上看,无论何种类型的消息,基本上都不能完全摆脱倒金字塔结构的束缚。 四、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消息的外在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有人总称其为“消息头”。 第二节 消息体裁的优势 一、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报纸以及其他新闻媒体,主要是靠消息来增加信息量的。媒体刊登的消息越多,其总体上传播的信息量也就越大。 二、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由于文章内容简括,不必照顾事件的过程或细节,消息可以及时地,用滚动传播的方式报道突发事件、正在进展之中的事件;消息篇幅短小,写作、编发稿件都可以节省时间,从而使它有条件冲在前面,担任“第一报”的任务。 三、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消息的“外包装”是“客观性”,它靠事实说话,提供给读者的是事实。这样, 即使宗教信仰、政治见解以及文化背景等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使不愿接受传播者的观点,却不能不正视事实。 四、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消息可以说是浓缩了的新闻,它突出“干货”,过滤掉了一些“水分”,加之有“一句话新闻”式的标题和先声夺人的导语,可以让信息毫无阻拦地直接进入人们的视野,对读者,对各类传媒的接受者,造成很强的心理冲击。 第九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导语 第一节 导语的定义与任务 一、导语的定义 (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 (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 (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二、导语的任务 (一)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二)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三)导语为全篇定音导语为一篇之首,导语确定了写作重点,决定消息的基调。 第二节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所谓实质性内容,即指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 二、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一)最新鲜的材料; (二)要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写作导语; (三)选用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作导语。 三、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导语不可太长。字数过多,一会淹没“亮点”,冲淡趣味性;二会导致沉重,令读者失去耐心。 四、力求优美生动 导语的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掘、反映出新闻事实内在的美,二是讲究文采,做到语言美。 第三节 导语的大致类型 一、概述型导语 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是概述型导语。 应注意: (一)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 (二)用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 二、描述型导语 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导语,是描述型导语。 它有以下优点: 第一,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令读者不能不读; 第二,能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可以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 描述型导语的写作,要求记者: 第一,采访中勿忘捕捉有形的画面; 第二,导语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 第三,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三、评述型导语 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型导语。 评述型导语有以下优点: 第一,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可以发挥“勾玄”的作用; 第二,评述型导语可以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能够直接影响舆论。 评述型导语的写作应注意: (一)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应是言人之所未言,深刻而有新意; (二)评述型导评中的评,应是少而精,点到为止,不宜展开; (三)为了使导语中的评更具客观色彩、更有说服力,有时,也为了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招致被动,可以使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四、橱窗式导语 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为橱窗式导语。 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写入导语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第四节 导语修辞技巧 一、设问 导语以提问方式开头,主体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 以提问方式写作的导语,有助于读者把握新闻事实的要点,有助于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促使记者抓住要害,明确消息主体写作方向。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导语修辞方式,有人也称其为“提问式”导语。 二、拟人 导语中将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活”起来。 三、借用 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来揭示新闻内涵,为导语增色,这种写法可使导语富有情趣,使消息一开头就有诗情画意,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阅读下文。 四、对比 在导语中,将两个极端的事物加以对照,造成巨大反差,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这种对比的写法,有助于揭示事物的特点、阐明新闻主题。 五、直呼 导语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与读者对话。西方新闻界也称其为“谈话体”。 六、排比 以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成排的句式构成导语或导语的一部分,形成排比式导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导语的气势,使导语带有节奏感。 七、惊警 导语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强烈唤起读者注意。这种写法可造成震动效果,造成一种紧迫感,使读者为之一惊,不能不注意。 第十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 ——主体与结尾 第一节 主体重任在肩 一、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一)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 (二)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二、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一)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 (二)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 三、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应能解疑释惑,清楚地回答读者渴望了解的问题。这个任务也只能由主体部分来承担。 四、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 (一)运用“色彩”; (二)打开包袱中的包袱; 第二节 主体的结构方式 一、倒金字塔结构 仅从导语和主体这两大部分的关系来看,绝大多数消息整体上采用的都是倒金字塔结构;另一层意思是,主体本身也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主体也是倒金字塔结构。 二、纵向结构 主体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称纵向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让读者了解前因后果。记者也可以借“过程”说话,表达某种观点和意见。 三、横向结构 这种主体结构方式的特点是,不受事物发展时间顺序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地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 四、点面结构 点是指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是指一般的、总体的情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这也是主体安排结构的一种常见的方式。这样安排结构可以为读者提供广阔的认识空间,可以使消息更有说服力,而且,也更符合普通读者的认识规律。 第三节 消息结尾 一、消息结尾的特点 消息的结尾方法有其特殊性。它的特点是以事实结尾,亦即,事实该讲到哪里,消息就在哪里结尾,戛然而止,无需再加。 二、几种巧妙的结尾方式 (一)材料典型、意味隽永; (二)首尾关照,巧妙呼应; (三)稍加议论,画龙点睛; (四)水到渠成,自然抒情。 第十一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 ——新闻背景 第一节 写消息切记交待背景 一、何谓新闻背景 (一)宏观意义上 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二)狭义上 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二、新闻背景的任务、作用 (一)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二)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三)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四)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五)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六)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七)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 第二节 精选背景材料 一、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通常情况下,决定背景选材的主要因素是事实本身的“疑点”、读者兴趣、新闻主题。所谓“事实本身的疑点”,是指读者感兴趣、而不加背景读者又难以理解之处;读者兴趣,既包括前面所说的“疑点”,又包括新闻事实之外,读者需要了解的有关事实和材料;新闻主题则被认为是调遣背景材料的主要依据,大部分新闻应根据主题的需要确定背景解说的重点。 二、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 记者在选择背景材料时应当不拘一格,旁征博引。就内容而言,背景材料不受时空和事物类别限制。古今中外,只要对说明新闻事实有用,均可拿来。 三、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 应以新闻价值标准——新鲜、重要、著名、接近(心理的、空间距离的)、情操、进展等符合读者心理需求的诸要素为条件,来挑选可作背景的材料。 第三节 巧妙穿插 一、插入导语 (一)背景本身为一典型实例,插入导语可以用来吸引读者,用来帮助“说话”; (二)背景材料极具吸引力,将其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导语中的事实或人物,为新闻事实的出场鸣锣开路; (三)用历史性背景与新闻事实对比,在导语中造成新旧反差,引起读者注意。 二、导语之后接背景段 (一)导语中出现的关键性的人和事、关键性的词语急需解释,否则,会影响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影响主体的进一步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导语之后可立即插入背景; (二)鉴于思维逻辑和文章过渡的需要,可在导语之后立即加入背景段。 三、分散插入主体之中 (一)主体中分散穿插独立的背景段; (二)将背景材料化作句子的某种成分揉进主体,使其黏着在新闻事实之上,让读者看不出背景与新闻事实的界限。 第十二章 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 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 一、新闻报道必然追逐事件 (一)事件本身具有明显的“变”——变动的特点,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二)事件本身程度不同地都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具有典型示范、典型示警的作用; (三)凡事件,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对读者都有吸引力。 二、消息是报道事件的首选体裁 消息制作和传播过程的短平快特点,也为它报道事件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面对突发性事件,消息无疑是最佳报道体裁。 第二节 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事实要交待得一清二楚 事实交待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缺少新闻要素,事情的轮廓不清楚; (二)忽略了某些必须交待的细微部分,令事件模糊不清; (三)事实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不够具体。 二、勿做表面文章 记者应是观察家与思想家,他应当能够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层的含义,预见到它的影响,并用准确的语言将事件的意义、自己的发现告诉读者。这样,消息才会有思想性、有深度。 三、见事见人 (一)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 (二)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 四、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一)不要煽情; (二)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漏破案方法; (三)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 (四)关注事件成因。 第三节 动态消息 一、动态消息的特点 (一)动态消息大多一事一报,一篇消息只写一件事; (二)动态消息更强调“宏观笔法”; (三)与其他类型的报道相比,动态消息更加注重时效。 二、动态消息的写作 (一)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 (二)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 (三)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 (四)连续报道,确保时效。 第四节 简讯 一、简讯的特点、地位 (一)简讯的特点 1.简讯文字简略,内容简单; 2.结构单一; (二)简讯的地位 1.简讯是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2.简讯篇幅短小,可以多发稿,从总体上增加媒体的信息含量; 3.多发简讯可以活跃报纸版面; 4.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它还可以为 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索。 二、简讯的写作 (一)撮要 1.构成事实的基本要素; 2.提示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二)讲究文字 1.精简; 2.要有表现力; 第十三章 非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 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 一、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 事件性新闻关注的是事物的最新变动,是突显的“事件”;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价值 (一)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二)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三)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四)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第二节 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对比 显现 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要求记者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将其变化、其问题性、新闻性,明显地揭示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这需要用一种方法来加以“显现”。而显现的基本手段是对比。 二、量化 集中 非事件性新闻在写作上有必要将散在的事象加以概括和集中。集中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总体量化——剥去事物的个别的外壳,以抽象了的全局性的数字,反映某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总体态势。 三、以点带面 点,即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即全局情况。忽视点会削弱消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没有面,则难以反映总的态势。 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大多数非事件性报道,记者是为了反映某种情况或问题而行动的。有些报道即使利用的是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资料,其调查本身——信息源一方的行动本身,也带有鲜明的“问题意识”。 第三节 预测性消息 一、预测性消息的基本特征 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属预测性消息。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 预测性消息同预告性消息不同。预告性消息是对必定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新闻所传达的信息是确定无疑的。 二、预测性消息的价值 (一)有助于科学决策; (二)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 三、预测性消息的写作 (一)及早预测; (二)他人预测; (三)权威预测; (四)深度预测; (五)审慎发稿。 第四节 服务性消息 一、服务性消息的特点、功能 (一)服务性消息的特点 直接可用”,亦即,这种消息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 (二)服务性消息的功能 1.可以从“生活”角度关注科技发展,为大众提供参考性信息; 2.在经济领域指导消费、捍卫消费者利益; 3.提供信息、方法、建议,满足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需要。 二、服务性消息的写作 (一)服务性内容要新鲜、适时; (二)着力写好实用部分,增强可操作性; (三)说明信息源的身份,增强可信性; (四)亲切、自然。 第十四章 描写性消息 第一节 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 一、描写性消息的定义 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是描写性消息。换言之,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再现”,——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 二、描写性消息的功能 (一)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 (二)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 (三)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第二节 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 一、简笔描写 作为消息之一种,描写性消息也应力求简括,用简洁的笔墨,概括地勾勒事件的现场情景、人物的活动,以及非事件性新闻的某个场面,而不宜过多地描写细部。 二、选择景物应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 在有限的篇幅之内,记者描写的每一个景物、活动,都应是有丰富内涵的。亦即,它们应能以形象传达某种信息,帮助记者表达某种观点,只有如此,描写性消息才会有一定的思想性。 三、描中有叙,叙描结合 描写性消息不仅不排斥叙述,还需要用叙述来补充、说明、串连所描写的场景或人物活动。 第三节 新闻素描 一、新闻素描的特点 新闻素描的特点是以描为基调。它基本上通篇描写,全过程描写,通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场面,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 二、新闻素描的写作方法 (一)灵活安排文章结构; (二)描写好典型细节; (三)用自然、准确的文字再现事物本色; 第四节 花絮 一、花絮的特点、作用 (一)花絮的特点 它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场面中选取一些小的场景、小的情节、小的趣闻轶事进行描述。 (二)花絮的作用 1.花絮有特殊的信息释放功能; 2.花絮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二、花絮的写作 (一)小角度; (二)大视野; (三)轻松幽默、亦庄亦谐. 第十五章 分析性消息 第一节 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 一、分析性消息的特点 首先,与报道“事”的新闻不同,它是以传播观点、意见为主的消息。 其次,分析性消息是一种有深度的新闻,换言之,分析性消息是典型的深度报道。 二、分析性消息的地位 (一)分析性消息可以为读者提供多元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二)分析性消息直接亮明观点、表达意见,有助于强化新闻和大众传媒的言论功能; (三)分析性消息可以让受众直接听到记者的声音,实现“直接交流”. 第二节 分析性消息的写作 一、观点、见解——分析性消息的灵魂 分析性消息的成败,首先决定于它的观点、见解。好的分析性消息,应有鲜明的观点、新颖独到的见解。 二、使消息更带新闻性与客观性 其一,它应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件或问题的分析; 其二,它应当是讲究时效——动作较快,甚至是紧随其后的分析; 其三,它应当在分析中提供新的、读者尚不了解或尚未注意到的信息。 第三节 解释性消息 一、解释性消息的特点及重要性 (一)解释性消息的特点: 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重点回答“为何”。 (二)解释性消息的重要性 第一,解释性消息侧重于分析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是一个总体的通俗化处理过程; 第二,解释性消息通过对信息的综合与梳理,可以有选择地为读者提供事件或问题的“全像”; 第三,解释性消息探究事件或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发言”更富启迪作用,也更具建设性。 二、解释性消息的写作 (一)大背景意识; (二)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必然性; (三)巧妙开篇,引人入胜; 第四节 新闻述评 一、新闻述评的特点、价值 (一)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 首先,述评中的评,是记者对事物的直接评判,是褒贬,是就事论理的一种写法; 其次,新闻述评对事实的要求比较严格。 (二)新闻述评的价值 首先,述评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富有指导性; 其次,述评可以为评论插上轻灵的翅膀,使其成为评论战线的轻骑兵。 二、新闻述评的写作 (一)典型题材,全局观点; (二)因事论理,理由事出; (三)借人之口,为评增加权威性. 第十六章 通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 通常的定义是: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 目前我们所称的“通讯”其实已经逐步演变为一种集合概念,一种广义的名称,是指报纸、刊物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有详报型(或曰深度型)新闻体裁的总称。 第二节 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 第一,通讯所报道的事实,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存在; 第二,通讯必须具有时效性; 第三,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 第三节 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 一、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二、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 三、 通讯的文体较自由; 四、 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五、 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 六、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 七、 与消息相比,通讯时效性稍差。 第四节 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 消息以最简洁的语言、抢眼的文体结构快速传递着最重要的信息,符合现代社会快速传播的需求。 通讯虽然也传递信息,但它篇幅长,时效稍差,其魅力在于其可读性。 第十七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通讯的主题 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的主题 通讯的主题是指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 第二节 通讯主题的要求 一、 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首先要弄清,所报道的事实中是否存在记者这种认识的依据; 其次,有一条原则在选择主题时是不能动摇的,即所选主题不是随意的,是受事实限制的,必须是在事实内在逻辑所指示的范围之内选择主题。 二、 通讯的主题要深刻 (一)深度来自全局意识; (二)深度来自历史感; (三)深度来自展示人的心灵。 三、 通讯的主题更强调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 主题针对性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曰 新鲜;二曰时代色彩。 第三节 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 一、 依据事实,提炼主题 作者在接触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前,对将要采集的事实不甚了解,对将要写作的通讯主题也没有事先预想。需要在了解事实过程中逐步分析素材,进入主题发现和提炼的过程。 二、 预设主题+事实印证 作者依据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或媒体布置的报道思想,预先设定了要写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去等待、选择表现这个主题的新闻事实,以验证主题,这就是所谓的“主题先行论”。 第十八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 ——通讯的选材 第一节 通讯选材的特点 一、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选材的典型性的直接含义,即材料的代表性。“代表性”有两层含义:一曰突出,即所选材料较一般事实材料突出,有特点,有特别之处;二曰普遍存在,即所选事例无论大小,都不是社会中的个别现象、个别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事件。 二、要围绕主题选材 三、选材忌重复 说明同一问题、同一侧面的事例,列举一个即可,不必连续用几个意义相同的事例来强调。事例最好大小搭配,各个事例之间或有差别、或有递进。 第二节 通讯选材的类型 一、骨干事例; 二、细节材料; (一)详细的情节事实 (二)特写镜头 三、 一般叙述性材料。 第三节 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 一、记者的现场观察; 二、记者的体验式采访; 三、记者的访问。 第十九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三) ——通讯的结构 第一节 通讯结构的特点 首先,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 其次,通讯的结构较消息的结构复杂。 第二节 结构通讯的原则 一、表现事实为本的原则 以清晰表现事实为目的,而不是要事实去服从体裁、结构的需要。如果是一个完整的事件,就考虑用纵式顺叙的结构;如果是现场材料,就可考虑写成新闻特写。再如写人物通讯,如果只采访到此人的一个有意思的情节事实,就可考虑写成新闻小故事,而不必硬要写成三侧面或“三块式”的人物通讯。 二、表现主题为本的原则 在构思通讯结构时,要围绕主题来理顺全部事实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层次排列,将通讯的“意义性”结构表现得十分集中和鲜明。 三、简洁清晰原则 对人对事的各种复杂联系进行切割,只挑选出表现主题最有力的材料,这样才能使主题与素材相对简约清晰,易于受众的理解和记忆。 四、均衡对称原则 第一,要有层次意识; 第二,写新闻小故事一般一篇文章一个事例,而写较大的典型则需要几个骨干事例; 第三,段落、层次之间的材料安排要考虑意义上的互异、互补; 第四,即要求通讯的首尾衬托、互相照应,以突出整篇文章的整体感。 五、跌宕起伏原则 根据受众的阅读心理,在通讯结构的安排上注意形式变化,充分利用纵式结构或横式结构所提供的时空框架,组织编织出具有美感特征的通讯结构。 第三节 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 一、 纵式结构 即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叫单线条过程链接法。 (一)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 (二)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三)将多线条事实“编织”成单线条纵结构; 二、 横式结构 即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 (一)同时异空结构; (二)多侧面拼接结构。 三、 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的通讯往往从现象入手,层层挖掘现象的原因,以及原因背后的深层原因。 第四节 通讯的开头与结尾 一、通讯的开头 (一)开门见山; (二)突出中心事实,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 (三)突然插入记者截取的现场事态,有场景,有直接引语,有人物动作…… (四)以寓意的诗歌故事开头,然后迅速转入本题。 二、通讯的结尾 (一)强调主题或深化主题; (二)抒发情怀。 第二十章 人物通讯 第一节 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 一、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半个世纪兴盛不衰; 二、人物通讯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重大变化: (一)报道对象的变化; (二)报道理念的变化。 第二节 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若干类型 一、 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人 它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一般称为典型人物。 二、 新闻人物 (一)与事件有关的新闻人物; (二)精英人物。 三、 凡人奇事,奇事凡人 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大量平凡的劳动者,他们不属于哪级树立的典型,亦无轰轰烈烈的业绩,但他们的一事、一语、一情、一思,他们的所作所为符合我们报道的主旨,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的精神。 四、 “冰点”人物 这类人物似乎没有值得特别提起的先进思想和传奇事迹,他们并非因事迹而进入人物通讯,而是因为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生存状态值得社会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才被作为报道对象。 五、 批评或揭露性报道中的反面人物 这类人物主要是各类反腐败案件中的党政干部。 第三节 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 一、 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 二、 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 三、 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
本文档为【《新闻写作教程》(张征)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28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5KB
软件:Word
页数:31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3-01-17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