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北大学汉唐考古资料【附12年试题】

西北大学汉唐考古资料【附12年试题】

举报
开通vip

西北大学汉唐考古资料【附12年试题】 西北大学汉唐考古资料【附12年试题】 西北大学精品课【课程资料】 一.名词解释 阿房宫遗址 黄肠题凑 三体石经 马王堆汉墓 封泥 镇墓俑 釦器 阙 辟雍和辟邪 梓宫和便房 正藏和外藏 匣钵 克孜尔石窟 嘎仙洞遗址 青州龙兴寺窖藏 永固陵 唐三彩 海兽葡萄镜 邢窑 钧窑 开元通宝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青白釉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 窑系 《考古图》 《金石录》 金石学 二、简答题 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 黄...

西北大学汉唐考古资料【附12年试题】
西北大学汉唐考古资料【附12年试题】 西北大学精品课【课程资料】 一.名词解释 阿房宫遗址 黄肠题凑 三体石经 马王堆汉墓 封泥 镇墓俑 釦器 阙 辟雍和辟邪 梓宫和便房 正藏和外藏 匣钵 克孜尔石窟 嘎仙洞遗址 青州龙兴寺窖藏 永固陵 唐三彩 海兽葡萄镜 邢窑 钧窑 开元通宝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青白釉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 窑系 《考古图》 《金石录》 金石学 二、简答题 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 黄河流域秦汉中小型墓葬形式演变。 什么是黄肠题凑? 简述汉代玉器的分类。 简述秦汉简牍的分类。 简述秦汉都城的设计思想和布局特征。 汉代至隋代都城遗址形式演变。 汉代画像石的雕刻技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流域墓葬的形制及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遗存及遗物。 简述魏晋北朝时期外来移民墓的发现。 简述东晋南朝帝陵的基本特征。 简述镇墓瓶及镇墓文。 简述镇墓兽的定义与考古发现。 北周孝武帝陵墓的发现与研究。 简述隋唐两京墓葬的分期。 简述西安地区唐代墓葬中出土的瓷器的分期及特征。 西安地区唐墓形制分期。 简述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的基本布局特征。 简述唐三彩概况。 什么是唐三彩?简述唐三彩窑址的发现。 略述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 简述北宋帝陵的形制及特点。 简述西夏王陵的基本布局特征。 三、论述题 试述中原地区两汉中小型墓形制的演变。 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以汉唐为例) 论述中国古代都城布局形制的演变。 试论秦汉帝王陵墓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演变。 论述汉代画像石墓的分区,题材内容及雕刻技法。 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论述中国古代外藏制度。 魏晋南北朝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和影响。 结合考古调查与发现论述北魏帝陵的基本特征。 论述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题材内容、分期及特征。 隋唐都城的布局及意义。 论述唐代瓷器瓷窑遗址以及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窑址及其主要产品。 隋唐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的历史变化和原因。 2012年汉唐考试题 名词解释 石窟寺 2.嘎仙洞遗址 3、瓷器 4、开元通宝 5、夹纻胎 简述题(40分) 简述汉代的葬玉。 简述东晋时期南朝帝陵特点 唐三彩概述 简述宋元明时期中原北方地区地方城址类型。 简答题(30分) 说明汉、魏晋南北朝、唐代都成的演变并画图。 西北大学历年考研试题【汉唐部分】 2000 熹平石经:东汉熹平年间(公元172年—公元178年)将儒学经典《周易》、《尚书》、《鲁诗》、《仪礼》、《公羊传》、《论语》、《春秋》刻石建于太学,隶书体,世称“熹平石经”。字体方平正直,中规入矩,极为有名。临写时要注意谨防流于方板僵木,沦为馆阁体一路的隶书末流。 三体石经:《三体石经》建于公元241年,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三体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共约二十八碑,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 《三体石经》,也名《正始石经》、《魏石经》,三国时期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立。书有古文、篆、隶三种字体。 悬棺葬 居延汉简 龙泉窑 2 简述汉魏洛阳城的沿革与主要遗迹的发现; 3 概述唐代帝陵的基本格局。 2001 1阿房宫遗址 2 黄肠题凑 3 克孜尔石窟 5 海兽葡萄镜 6 武官村大墓 7 马王堆汉墓 10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2003 瓮棺【明】; 3 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意义。 4 什么是唐三彩?简述唐三彩窑址的发现。 2004 镇墓俑:包括镇墓兽、天王俑和武士俑,是唐代陶质明器中的重要门类。 天王俑一般成对随葬,多置于墓门两侧,有镇恶驱邪的作用。这种葬俗始于公元6世纪,最初是一对武士俑,到唐代,受佛教护法神形象的影响,武士俑为天王俑所替代。佛塑天王像趋于写实,而随葬镇墓俑则夸张恐怖。 《金石录》 4 简述隋唐两京墓葬的分期。 2005 7黄肠题凑 8 唐三彩 9 邢窑 10 开元通宝 5 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 2006 5 釦器 6 三体石经 7 唐三彩 8 钧窑 2 黄河流域秦汉中小型墓葬形制演变; 3 汉代至隋唐都城形制演变。 2007 7 什么是黄肠题凑? 8 简述镇墓兽的定义与考古发现? 2008 简述汉代玉器的分类 简述镇墓瓶及镇墓文 简述东晋南朝帝陵的基本特征 8.简述西安地区唐代墓葬中出土的瓷器的分期及特征 9.简述北宋帝陵的形制及特点 2009 1 简述秦汉简牍的分类 2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流域墓葬的形制及演变 2 隋唐都城的布局及意义 2010 青州龙兴寺窖藏 青白釉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6.简述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的基本布局特征。 7.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遗存及遗物 2011 2土墩墓 3钮钟 5阙 6永固陵 7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 8窑系 5简述秦汉都城的设计思想和布局特征。 6简述魏晋北朝时期外来移民墓的发现。 7简述唐三彩概况。 2012 名词解释 2,釉陶和硬陶。 釉陶:所谓釉陶,是指表面施釉的陶器。中国古代的釉陶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高铝低铁黏土为原料,胎质较硬,表面有青灰或青绿色薄釉,火候高达1200℃左右,属高温釉陶。因其性质间于陶器和瓷器之间,也被成为原始瓷器。另一种,以普通陶土为原料,胎质较软,表面多施绿色、黄褐色等含铅釉;因铅的熔点较低,在釉料中起到助熔的作用,也在700—800℃温度烧成,故这种釉陶属于低温釉陶。 硬陶:中国青铜时代至汉代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生产的一种质地坚硬、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的日用陶器。原料含铁量较高,烧成温度也比一般陶器高,成型方法主要采用泥条盘筑法,也有轮制成型。至商代器形增多,有罍、罐、尊、釜、碗、杯、豆等。西周是印纹硬陶生产的发展时期,器形增加了瓮、罐、瓿等。战国秦汉时印纹硬陶变化不大,器物主要有瓮、罐、坛、瓿、钵、盂、缸、匏壶等。 3,辟雍和辟邪。 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礼记 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根据东汉蔡邕《明堂月令论》,辟雍之名取其四面周水,圜如璧之意。东汉之后皆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为大学之预备学校之外,均为祭祀场所。 辟邪:墓碑前神道两侧所立石兽的一种。墓前有人或动物石像始自西汉,东汉时期普遍流行,以后逐渐成为定制。汉代的动物雕像有狮、虎、马、羊等。狮、虎类动物多附双翼,东汉时称天禄、辟邪。南北朝时,将位于帝陵前的独角兽谓之麒麟,双角兽谓之天禄;位于王侯墓前的无角兽谓之辟邪。 4,梓宫和便房。 两者都是汉代高等级贵族的主要葬具。天子之棺用梓木制成,而称梓宫。其他达官显贵也有用梓木为棺者,但只能称为梓棺。便房位于梓宫之前,象征皇帝生前飨宴之所。帝王的木椁称为黄肠题凑,即用柏木坊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是因为所用的柏木色淡黄而得名。题凑则是因坊木头皆向内而得名。除帝王之外一些大臣一会被赐予“梓宫、便房、黄肠题凑”5,正藏和外藏。 “外藏”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外藏是相对于正藏而言的,是正藏的附属部分。一般认为,汉代的正藏是指墓室内的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等设施及随葬品,象征着帝王宫室及宫内生活。正藏之外的婢妾、厨、厩之属和象征百官衙署等埋藏设施为外藏。外藏多位于墓主椁室之外或墓外,是附属于墓主正藏的埋藏设施与埋藏物品。由于汉代帝王陵墓的外藏设施多为地下坑道式的木构架,结果类似于椁,故文献中成为外藏椁。 简答题 4.汉代画像石的雕刻技法 简述汉代画像石墓。 答:画像石墓开始出现于西汉后期,主要流行于东汉时期。画像石墓主要分布于: ①,山东省到江苏省北部。②,河南省南阳到湖北省北部。③,陕西省北部到山西省西部。④,四川省中部。 墓室多为石材构筑,有的砖石混用,绝大多数在石材上雕刻画像题材,因此将带有这种画像题材的石室墓称为画像石墓。墓葬往往较大,一般除主室外,还有前室、后室、左右侧室。顶部除平铺外,有的叠涩成覆斗形。墓门门额和门扉上也用石材雕成。 画像题材内容丰富,可以分为: ①,生产活动类。主要变现墓主人庄园和手工业作坊内生产劳动场面的耕作、放牧、射猎、纺织等。 ②,墓主人仕宦经历和身份类,主要有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等。 ③,墓主人生活类。主要有燕居、庖厨、宴饮、月舞百戏、六博等。 ④,历史故事类。主要是宣扬忠孝节义,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忠臣孝子,节妇烈女等。 ⑤,神话故事类。主要有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四神和象征神仙世界的奇禽异兽等。 ⑥,祥瑞类。在天人感应论的影响下产生的祥瑞图,如麒麟、芝草、神鼎等。 ⑦,天象类。主要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辰和云气。 ⑧,图案花纹类。一部分作为边饰花纹有菱纹、垂帐纹、三角纹、流云纹、龙云纹等。另一部分作建筑装饰,如藻井中的莲花,门扉上的铺首、衔环等。 一般来说前四类雕刻于墓室四壁,后三类雕刻于墓门、墓顶。图案花纹中的边饰花纹作为其他的装饰散布各处。 雕刻的技法有: ①,阴线刻,图像全部用阴刻线条来表现,如山东福山东留公村墓的车骑出行画像。 ②,凹面刻,把物象轮廓内剔成凹入的平面,再以阴线刻划细部。 ③,减地平面阴刻,在平滑的石面上将物象轮廓外减地,使物象呈平面凸起,细部再用阴线刻出或用朱线、墨线勾绘。 ④,浅浮雕,将物象轮廓外减地,使物象呈弧状凸起,如山东安丘汉墓画像。 ⑤,高浮雕,减地后物象弧面浮起较高,细部起伏明显,有较强的立体感,如山东安丘墓门额的卧鹿像。 ⑥透雕,把物象的某些部分刻透镂空,使之类似立体的圆雕。 每种技法因时间、地域之别,又存在着一定差异。不同的技法是决定画像石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5.北周孝武帝陵墓的发现与研究 北周武帝孝陵的建制 北周武帝孝陵位于山西省咸阳市底张镇陈马村东南1000米处,属于渭水与泾水之间的黄土塬区北部,地势高亢,平坦开阔。孝陵坐北朝南,由长斜坡墓道、5个过洞、5个天井、4个壁龛以及甬道、土洞式单室组成。不论从结构还是规模而言,与一般北周时期的墓葬没有大的区别。 1,墓道:呈斜坡状,系由原地面下挖而成,上部开口呈长方形,两壁基本垂直,其中填土经过夯打,并夹杂有少量砖渣。 2,过洞:5个过洞,均为拱形土洞,较墓道、天井要窄。第一过洞最长,其余过洞长度长度相当。由于第一至第三过洞顶部坍塌,高度不详。第四、五过洞顶部保存较好。 3,天井:5个天井,平面均呈长方形,但天井四壁不完全垂直,一般为东西向口窄底宽、南北向口长底短。 4,壁龛:4个,分别设置在第四、五天井的东西两壁,两两相对,各龛大小不色,龛门均以土坯封堵。 5,甬道:甬道口外砌有土坯封门。以中间的木门为界,可分为内外两段。外段呈斜坡状,内段地面平直。甬道因盗洞而坍塌,原高度不详。地面用砖铺砌成人字形,原来涂有红颜料。木门仅余门槛,其东西两端分别插进甬道墙壁上开挖的方洞内。 6,墓室:平面呈凸字形,北壁有后龛。地面用条砖铺砌成人字形,顶部坍塌。墓室东西两侧分别发现棺椁残痕,其中西侧棺椁痕迹比较清楚。后龛在北壁中部偏东,平面呈梯形,前小后大,地面未铺砖。龛内中部偏北发现木箱朽痕,在朽痕内清理出龙手柄三足铜鐎斗等。 7,随葬品:由于多次被盗掘,出土物遭到很大的破坏,主要有陶俑、模型明器、铜器、陶器、玉器、金器、印玺、志石。 陶俑有笼冠佣、小冠佣、风帽佣、兜鏊甲士佣、侍女佣、镇墓武士佣、持箕佣、鸡、狗等。陶器包括各类造型的陶罐。模型名气有井、仓、灶、磨。铜器有鐎斗、带具。玉器有佩、璜、嵌珠,可知其身着朝服而葬。金器有金花、金花瓣、金套管、金印玺。其中的“天元太后之玺”,金质,玺与钮分模合铸,榫卯镶嵌而成。麒麟钮、阳刻篆书。 墓志两方,一方为周武帝的志石,一方为其皇后阿史那氏的志石。“大周高祖武皇帝孝陵”志石,石灰岩质,正方体,志盖为盝顶,文字为阳刻篆书。“周武德皇后志铭”志石,四边无纹饰,志面阴刻楷书7行、满行7字,共计48字:“大隋开皇二年岁次壬寅四月甲戌朔二十三日乙未周武帝皇后阿史那氏徂谥曰武德皇后其月二十九日壬寅合葬于孝陵。”其中的乙未的乙,后被改刻成甲。 6.西安地区唐墓形制分期 隋唐时期两京地区(西安地区)墓葬分期及各期特点 答:①,第一期,隋至高祖、太宗时期。这一时期流行长方形或方形单室土洞墓和砖室墓。墓室四壁通常较直而无弧度。大墓则盛行带长斜坡墓道的多天井、多小龛的形制。随葬佣一部分是表现家居生活的仆侍佣,一部分是表现墓主人出行的仪仗佣。镇墓佣只用武士,镇墓兽无天王。镇墓兽一个人面,一个兽面,皆兽身,蹲坐,蹄足。人物佣体态清瘦、亭亭玉立,而欠生动。 ②,第二期,高宗到玄宗时期。这一时期是唐代墓葬特征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高宗、武则天至玄宗之前为前一阶段,玄宗时期为第二阶段。 1)高宗年间。单室砖墓墓室四壁略向外弧。前后室砖墓开始出现,前墓室面积比后墓室小,于天井同大。这一时期天王佣基本上代替了武士佣的地位,通常做成脚踏卧兽的形式。镇墓兽往往在肩部塑出几根短而粗的鬃毛。其他人物佣仍旧体态清瘦、亭亭玉立。 2)武则天至中宗时期。单室土洞墓一般为纵长方形,墓道和墓室在同一水平线上,即所谓的直背刀形墓。这一时期的前后室砖墓具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多小龛,前后室面积相近,前室面积比天井大很多,这是唐代前后室砖墓的典型特征。这一时期的天王佣分为两类。一类是脚踏卧兽,另一类脚踏俯卧式小鬼。镇墓兽一类蹲坐、兽蹄、长鬣耸立,肩附双翼,形象比较凶猛。另一类头生角、握蛇、爪状足。其他人物佣造型匀称,胖瘦适中,体态生动。 3)玄宗时期。这一时期单室砖墓变化不大,单室土洞墓有明显变化,多为直背刀形墓和墓道偏于一侧的曲背刀形墓。墓道长度缩短,天井和小龛的数量减少。对墓室构筑更加重视。有的是用了竖井和段斜坡相结合的墓道。有的墓室改呈梯形。这一时期的天王佣流行脚踏蹲坐小鬼的样式。镇墓兽一类头有角、肩生翼、蹲坐、兽蹄。另一类面目狰狞,长鬣直竖,四肢舞动,手握蛇,脚踏怪兽,爪状足。人物佣面颊丰腴,身躯肥胖,神态可掬。 ③,第三期,玄宗以后至唐亡。这一时期的墓葬反映的情况是因循、简化。单室砖墓和土洞墓与前一期差别不大,但斜坡墓道更短,竖井式墓道流行。天井变小,带小龛的墓葬减少。德宗以后普遍采用竖井与段斜坡相结合的墓道。竖井部分多呈梯形。宣宗前后出现了一种折背刀形墓,竖井墓道和墓室均呈梯形的土洞墓,这是唐末富有代表特征的墓葬形式。带小龛的墓,厚葬之风甚盛,多以金银帛绣为主。元和以后陶俑减少。镇墓兽有相貌狰狞,手握蛇者,制作简单草率。人物佣模仿开元、天宝时期,但造型呆板,且过于肥胖臃肿。经常使用装饰华丽的绢衣木身佣。表现墓主人生前室内陈设的条幅式立鹤屏风画成了墓室壁画的主要内容。 论述题 2.隋唐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的历史变化和原因 隋唐时期的城址类型。 答:隋唐时期的城址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隋唐的都城,二是隋唐的地方城市。 1,隋唐时期的都城又分为两种形式。①,隋大兴-唐长安城,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平面呈长方形,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构成。宫城皇城位于外郭城的北部正中,各坊市分布于宫城皇城左右和皇城以南。东西两市分别誉为宫城皇城的东南、西南,左右堆成。坊多做长方形,四周筑有高墙,整体呈棋盘状分布。②,东都洛阳城。东都洛阳城夹洛河而建,整体平面略呈长方形,亦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组成。宫城皇城位于外郭城的西北部。各坊市分布于宫城皇城以东和以南,呈棋盘状分布,均为方形,形制略小。宫城除南置皇城外,北建重城、西邻禁苑、东接东城,宫城和皇城本身又内外砌砖,戒备坚固严密。 2,隋唐时期的地方城市。隋唐时期的地方城市都是根据两京坊内十字街的设计和洛阳城方正的里坊制度部署的,可分为三种形式: ①,大型州府。这种城的平面布局呈方形,城内设有16个坊,城内西北隅设置衙署。 ②,一般州府。这种州府城约占四个坊的面积,也有大小之别,平面均呈方形,呈的四面各开一门,内以十字街道分成四个坊。有一些州府中,由于皇帝曾巡幸或作为一时的避难之所,西北隅设置官署。 ③,小型州府和县城。这种类型的城约仅有一坊之地。平面呈方形,四面各开一门,内置十字形街道。 北宋都城的布局特点。 答:北宋东京城的建设处在唐末开始的封建城市制度发生变革的过程中,故东京城既有与唐长安城、洛阳城明显不同的新特点,也有不可摆脱的传统。东京城的布局特点有: ①,东京城的规划布局中宫城仍旧在全城中占据重要地位,城内干道以宫城为中心向四周伸展的传统封建都城布局。但相比隋唐时期宫城居于全被北部中央、其前设立皇城,东京城宫城居全城之中,内城包围着宫城,内城之外设外城,形成以宫城为中心的三重城式布局。 ②,以宫城和御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宫城位于城市的中心。城南御街拓宽,形成宫城前广场。御街两边设千步廊,布置中央官署。这种布局形式不仅突出了宫城的中心地位,也强化了御街的中轴线地位。 ③,开放的街市和各类集市代替了唐代的集中市制。原来仅在城门附近和临河地段开设的商业店铺发展到各街巷,形成遍布全城的商业网,在主要交通干道和宫城附近发展成中心商业区。 ④,改革旧坊制,以开放的街巷式代替旧的里坊制。 ⑤,改革就的城市分区规划。一是发展为开放的遍布街巷的商业区、手工业区和居民区,并出现新的仓厂区和瓦子一类的娱乐服务性用地。二是各种用地在城内混杂相间,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用地界定。 ⑥,城区内部街道空间的变化。由坊墙、市墙隔离出来的封闭的街道空间,转变为由各种行业、店铺和居民住宅构成的开放式街道空间。街道成为商业、手工业、消费服务行业等各种城市活动的空间和场所。同时街道也成为居民交往的场所。
本文档为【西北大学汉唐考古资料【附12年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9978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0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01-17
浏览量: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