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文艺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举报
开通vip

《文艺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文艺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审美阀原则 这是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先驱费希纳在《美学导论》中提出的16种审美原则的第一个原则。这一原则运用于意识水平,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者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换言之,进入审美阀限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审美愉悦。 2、唤醒理论 是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贝里尼提出的理论,又称为“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贝里尼特别关注美感的唤醒,提出通过不同的刺激类型的特性,如新奇性、好奇性、复杂性、模糊性和费解性等,可以促使唤醒的产生。他认为审美愉...

《文艺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文艺心理学》第一章 练习 飞向蓝天的恐龙练习非连续性文本练习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练习呼风唤雨的世纪练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练习 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审美阀原则 这是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先驱费希纳在《美学导论》中提出的16种审美原则的第一个原则。这一原则运用于意识水平,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者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换言之,进入审美阀限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审美愉悦。 2、唤醒理论 是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贝里尼提出的理论,又称为“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贝里尼特别关注美感的唤醒,提出通过不同的刺激类型的特性,如新奇性、好奇性、复杂性、模糊性和费解性等,可以促使唤醒的产生。他认为审美愉悦由两种唤醒而得到。一是“渐进性”的唤醒:它使情感达到适当程度,其过程是紧张情绪的适度递增。二是“亢奋性”唤醒:情感超过可意的程度而剧烈上升,然后在唤醒下退时获得一种解除的愉快。 3、无意识 又叫潜意识。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无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中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们时刻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的层面表现出来。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根本内容是“本能冲动”,主要表现为性本能。尽管无意识处于人的精神结构的最低层,大部分的无意识不能呈示到意识的水平上,但它却在冥冥之中影响甚至规定着心理的最微妙的活动。无意识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的一切言行。 4、俄狄浦斯情结 也叫“恋母情结”,是弗洛伊德分析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心理机制时运用的一个重要概念。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为精神活动的原动力,并把性本能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由于人生下来处于不能自立的状态,只能完全依赖父母的照料,于是,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与父母结成了特殊的性关系,这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发生了爱的竞争。男孩怀着对母亲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女孩则怀着对父亲的柔情,视父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这种关系甚至会引起男孩视父亲有如情敌,女孩视母亲有如情敌。弗洛伊德把这种“性”的选择和竞争叫做“俄狄浦斯情节”。他认为所有的人在儿童时代都有恋母情结。 5、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构成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是原始的、生来就有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部分,集中了人的各种本能的欲望和冲动,而性欲则是一切欲望和冲动的根本。本我遵循顺应本能冲动的快乐原则。自我是意识系统,代表着理智,以现实的原则控制本我的活动,它是调节本我与外界的中间人,既按现实原则行事,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快乐原则的需要,调和了现实原则和快乐原则这两个对立的原则。超我是伦理化的自我,带有理想的特征,它的目的是控制和引导本能冲动。超我中充满了对本能欲望实行制约的种种因素,譬如理性、禁忌、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标准、宗教戒律等等。 6、集体无意识 这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理论。集体无意识指的是那种由于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悟性的基本模式或原型的贮存。它并不为个体的显意识所掌握,尽管它包含了连远祖在内的过去所有时代积淀的经验及其影响。 7、原型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理论。在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中,原型是与艺术家的集体无意识相联系的一个重要概念。原型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原型是一种形象,也叫原始意象。荣格认为,原始意象或原型对于所有民族、所有时代和所有人都是相通的。它们是人类早期社会生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原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范型,是一种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它决定着人类知觉、领悟、情感、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致性。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就是原型或原始意象。 8、自卑情结 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来的。所谓“自卑情结”,原指来自于器质性缺陷的自卑感,后兼指种族歧视造成的少数民族儿童自卑感。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人都会有的一种情绪,起源于童年期的弱小和无助。但是只有身体具有器质性缺陷或在精神上受到社会性的挫伤时才会形成一种复杂的自卑情结。自卑感本身并非变态,它是人类改善地位的原因,人类的一切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阿德勒用“自卑情结”来解释艺术创作。他认为艺术创作的动力就来自于童年的“自卑情结”和“追求优越”的动机。 9、镜像说 是当代法国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拉康在考察主体形成的时候提出来的。拉康认为,人初涉世界是非主体的、不分化的存在,在我与物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人就达到一次主体性跃迁的转换点。当婴儿在镜子中看到自己,也就是看到镜像活动与自己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时,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高兴,并拼命向镜子靠近,以便看得清楚些。这种识别的行动正是“我”的初次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初次同化”。(婴儿和镜子的合一)。但“初次同化”也意味着第一次的“自我疏异”。原因是现时活动中的“我”与镜中之“我”是分裂的。拉康的镜像说与视觉艺术有相当的类比性。 10、简化原则 是格式塔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提出来的。他认为事物的种种复杂的刺激的动力结构在人的知觉中会趋于简化,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正是对外在原型的一种简化。视知觉的简化规律和艺术的简化规律,都有其生理的根源。人的眼睛观看事物,总是捕捉它的几个突出特征而见出全貌。观看不是通过细节,而是把握事物的粗略结构特征。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式样看成已知条件所允许达到的最简单的形状。这就是视知觉的简化原则。 11、优格式塔 格式塔心理学家用整体观来解释艺术。他们认为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格式塔。艺术品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的集合,而是各部分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艺术品的魅力是通过它的结构特质来认识的。考夫卡提出了“优格式塔”(也称为“格式塔质”)这一概念。他对“优格式塔”的特点作了概括:它不仅使自己的各部分组成了一种层序统一,而且使这统一有自己的独特性质。即“优格式塔”是一种总体特征,它不存在于艺术品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而是存在于各部分所构成的联系中。对一个优格式塔作任何改动势必改变它的性质,如果这种变动属于次要的方面,这格式塔也势必退化。 12、需要层次 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由低到高排列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时,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发生。 13、高峰体验 这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理论。按马斯洛的定义,最高快乐实现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这是审美的知觉、创造性的时刻、智力的顿悟、情欲高潮的体验,以及运动完成的某种状态,等等。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者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虽然高峰体验在许多领域都可能出现,但是,马斯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高峰体验最容易出现。美的高峰体验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中心部分。 14、自我实现 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理论。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需要是一种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能完成和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的需要。简单说,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欲望,也就是一种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倾向。 15、表现性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阿恩海姆提出来的理论。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式样与情感反应之间在结构性质上是同一的。任何对象所具有的表现性都是它本身结构所固有的,而外部事物和人的内在情感在结构性质上是等同的。 16、知觉概念 是格式塔心理学家阿恩海姆在阐述知觉的抽象作用时提出来的一个术语。阿恩海姆认为,知觉过程就是形成“知觉概念”的过程。视觉实际上就是通过创造一种与刺激材料的性质相对应的一般形式结构来感知眼前的原始材料的活动。这个一般的结构不仅能代表眼前的个别事物,而且能代表与这一个别事物相类似的无限多个其他的个别事物,即人们感知外物时,大脑皮层就开始了对该物的结构特征的提炼过程,而不是将这个物体的形状原原本本地印进脑海中。 17、决定论原则 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出发,认为人的心理和人的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是受社会文化历史制约的。心理决定于生活方式,并且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它总是积淀着社会文化历史的蕴含。社会的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的心理的根本特点,就在于人的心理的社会性。 18、同型性(异质同构论) 这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又称为异质同构论。这一理论认为在知觉活动中,在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同形关系。 二、简答题 1、如何评价实验派的文艺心理学研究? 实验派心理学主要是专业心理学才能涉足的领域。这些专业心理学家不太关心艺术理论家更关心的宏观性课题,因为他们要考虑研究的可行性、信度和效度。对于大多数的实验艺术心理学家来说,心理学的考虑往往高于对艺术本身的思考。实验艺术心理学家对艺术活动至关重要的情感、动机和人格都没有充分涉及,或者暂时不可能充分涉及。实验的艺术心理学虽然会稳步地向前发展,但不太可能产生石破天惊的结论。实验心理学的缺陷是:由于它没有顾及到实验者的主观条件和实验时客观环境的影响,这就使得一些统计数字带有偶然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它也没有涉及到艺术中的情感表现和对现实的感情把握等主要现象。 2、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的? 格式塔文艺心理学用同型论(异质同构论)来解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同型论依据“场”的概念去解释“力”的样式在审美知觉中的形成,认为外部事物、艺术样式、人物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在结构形式方面,都是相同的,它们都是“力”的作用模式。自然物虽然有不同的形状,但都是“物理力作用之后留下的痕迹”。艺术作品虽然有不同的形式,却是运用内在力量对客观现实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总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其基本结构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力的图式”。正是在这种“异质同构”的作用下,人们才在外部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直接感受到某种“活力”、“生命”、“运动”和“动态平衡”等性质。事物的形体结构和运动本身就包含着情感的表现,具有审美的意义。人的生理活动和内在情感,也是一种“力”的表现形态,只不过内在情感的这种“力”发生在内心深处罢了。 3、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一种反理性的学说。他的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起,构成了对现代社会影响最大的四种学说。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三个。(1)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以前的心理学,一直把意识作为研究的对象,很少有人考虑行为的无意识动机,是弗洛伊德首先充分注意到人的心理生活的特殊复杂性,用观察的事实(主要通过梦的解释)证实了无意识的存在,以及无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这就填补了传统心理学的空白,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2)他提出了一个人格结构的框架,把人格视为由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揭示了人格的复杂性。表明心理学对人的研究和认识深化了。(3)他冲破了假道学和伦理的偏见,把性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打破了科学上对性心理的鄙视,冲破了西方中世纪遗留下来的禁欲主义道德观,为从精神方面研究性奠定了基础。 弗洛伊德理论的缺陷是:(1)他否认人的心理的社会制约性和人的本质的历史性,他的生物主义唯能论,明显地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2)他把意识与无意识对立起来,无限夸大无意识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抹煞了意识的作用。实际上,意识与无意识共存,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体。(3)他把性欲看作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认为性欲冲动是艺术家的创作动机,这不符合事实,缺乏普遍根据。艺术家的创作动机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不能仅仅归结为生物学意义的性欲冲动。(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精神病患者和心理不健康的人,从精神病患者和心理不健康的人身上得出的研究结论不适用于心理健康的人。而他仅仅根据部分的客观现实,却作了普遍性的解说,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 4、为什么马斯洛的心理学是第三思潮? 马斯洛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于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称自己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第三种力量”或“第三思潮”。第一思潮是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学,第二思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上的第三思潮同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形成鼎立之势。弗洛伊德的研究对象是神经病和神经病患者,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研究对象的基础之上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则大多基于对动物的研究,他们抹煞动物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强调刺激-反应是人和动物的行为的共同机制。针对上述两种心理学的弱点,马斯洛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上实行了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弗洛伊德提供了心理疾病的那一半,他要补上心理健康的这一半。所以,他所着重研究的是健康的、自我实现的人的心理学,名曰:健康心理学。第二个转变是,他致力于发掘人的潜力、创造性,因此他竭力发现和研究发展得好的、出色的人物。他自认为这种发现和研究,是“正在发生一次人的形象的改变”。 5、运用阿德勒理论简述艺术活动中的自卑和超越。 自卑和超越理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来的。“自卑情结”是阿德勒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自卑情结”,原指来自于器质性缺陷的自卑感,后兼指种族歧视造成的少数民族儿童自卑感。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人都会有的一种情绪,起源于童年期的弱小和无助。但是只有身体具有器质性缺陷或在精神上受到社会性的挫伤时才会形成一种复杂的自卑情结。自卑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成为超越的原动力。处在比较低下情境的人总要力求达到更为优越的地位。意识到自己处于劣势,会使人产生一种内驱力或动机要改善处境争取优势,求得对卑下的补偿。人的一生就是由卑下处境向优越地位的运动。处于相对卑下地位而心情沮丧或装模作样往往就是自卑情绪的流露。自卑感本身并非变态,它是人类改善地位的原因,人类的一切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阿德勒用“自卑情结”来解释艺术创作。他认为艺术创作的动力就来自于童年的“自卑情结”和“追求优越”的动机。艺术家在很多方面和处于自卑或无能状态中的儿童一样,他们的心中总是拥有某种目标,而且往往是由想象而生的优越性目标。因此,艺术家的内心充满了种种心理冲突。想象的目标越是优越,艺术家的不安和痛苦就可能越深,也就越可能激发更为惊人的创造力,获得某种真正的自卑和超越。 6、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文艺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特征和主要观点?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一般指的是心理学中的苏联学派,这一学派继承了俄国心理学的传统,同时又自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这一学派认为人的心理是受人的社会实践制约的,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它力求把心理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既重视人的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又强调人的心理活动的社会制约性,既关注个体心理也重视社会心理,特别强调活动在心理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是维戈茨基和梅拉赫。前者是20世纪上半世纪的代表,后者是20世纪下半世纪的代表。这一派只有维戈茨基曾经研究过文艺心理学,其他代表人物并没有专门研究过文艺心理学,但他们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对苏联的文艺心理学研究影响很大。这一学派对文艺心理学研究有重要启示的是三个原则:决定论的原则、意识和活动统一的原则、心理在活动中发展的原则。 7、弗洛伊德是怎样论述梦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的? 弗洛伊德对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梦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梦总是有所指涉,有所意味。梦有四个特征。(1)梦总是有巨大的压缩作用。(2)梦总是呈现视觉的形象,绝少有抽象、无形的思想。(3)梦中的视觉形象几乎都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戏剧性”中。(4)梦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做梦是一种无意识行为。梦是愿望的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在梦中可以得到替代性的满足,在现实生活中受压抑的精神在梦中可以得到宣泄。梦和艺术家的创作意识状态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艺术家的欲望往往比普通人强烈,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就好像做白日梦,在艺术的虚幻世界中,艺术家的力比多能量获得了宣泄或转移,得到了替代性的满足。艺术家都是白日梦型的幻想者。艺术创作是对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欲望的补偿。 8、简述马斯洛的“存在性世界”与艺术的关系。 马斯洛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往往是一些“匮乏性价值”,如恐惧、怀疑等。与“匮乏性价值”相对的是“存在性价值”,如美、正义和完善等。“存在性价值”最明显地体现在高峰体验的时刻。在“存在性世界”,艺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存在性价值的提升与实现,艺术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间接的,因为存在性价值更是艺术以外的重大问题。 9、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审美活动的生理基础的? 格式塔心理学致力于对知觉的完形研究,主张以人的大脑的完形机能,去阐明事物的形象结构与人的知觉心理结构的“同构”原理。人之所以能把外界众多无组织的刺激在知觉中予以完形,是因为大脑的神经系统具有组织作用。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脑的神经系统的组织作用,并提出了这种组织作用的基本规律,叫孕含性,即“完形趋向”。“完形趋向”的意思是说:只要主要的条件允许的话,心理的组织作用总是力求趋于完善。阿恩海姆认为,知觉过程就是形成“知觉概念”的过程。人们感知外物时,大脑皮层就开始了对该物的结构特征的提炼过程,而不是将这个物体的形状原原本本地印进脑海中。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品所要求的平衡是视知觉的平衡,而不是实际上的力的平衡。视知觉的平衡来自于外物的刺激使大脑皮层中的生理力的分布达到可以互相抵消的状态时心理上的感受。阿恩海姆运用同型论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说明审美经验的生理机制。他提出了著名的简化原则,认为事物的种种复杂的刺激的动力结构在人的知觉中会趋于简化,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正是对外在原型的一种简化。视知觉的简化规律和艺术的简化规律,都有其生理的根源。人的眼睛观看事物,总是捕捉它的几个突出特征而见出全貌。观看不是通过细节,而是把握事物的粗略结构特征。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式样看成已知条件所允许达到的最简单的形状。简化原则在绘画中得到普遍应用。 10、维戈茨基如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结构的内在矛盾来揭示审美反应的心理机制? 维戈茨基认为分析作品的结构主要是分析结构的内在矛盾,从心理基础来讲就是所谓的“逆向感情”的运动。正是这种运动造成艺术的感染力,产生艺术的特殊功能。他认为,“逆向感情”就是构成作品内容的情绪和激情沿着两个相反而又趋向同一终点的方向发展。在终点上仿佛发生“短路”似的,排除了激情,感情得到改造和净化,也就是痛苦的和不愉快的激情得到一定的宣泄,转化为相反的激情。他认为审美反应本身实质上就是一种净化。 11、简述荣格心理学理论的贡献和局限。 荣格心理学理论的贡献:第一,把作家艺术家的视野从表现个体日常心理引导到关注社会文化心理,这是荣格对文艺的最大贡献。第二,他是第一个极力高扬无意识在人类心理中的地位的人。他大胆区分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把两者沟通的可能性寄托在原型上,纠正了弗洛伊德的性决定论。第三,荣格的原型说涉及到具体的实证分析,减少了先验论的成分。荣格心理学理论的缺陷:第一,荣格的理论假设的成分太多,研究的有些问题很空洞。他的“集体无意识”、“原始意象”、“原始经验”这些概念的内涵,过于神秘和玄妙。虽然他作了解释,但人们仍然不能明确无误地把握“集体无意识”的内涵。集体无意识怎么会像遗传基因似的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呢?何以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艺术家的创作在冥冥之中受到集体无意识的支配?这些问题都难以说清楚,荣格自己也承认“集体无意识”本身不能说是存在着的,它只是一种可能。实际上,无论是艺术家进行创造的心理动力,还是艺术作品的涵义,都因受到社会现实、历史、文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为极其复杂的情形,很难设想,我们回复到洪荒时代去寻找原始经验之根,查找原始动机之源,能够对它们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的解释。第二,他夸大了集体无意识的作用,把艺术创作看作是集体无意识的表现,作家个人不过是个“工具”,不能控制创作,反而被创作所控制,这些都带有片面性。 12、简述弗洛伊德和荣格在文艺心理学理论上的主要分歧。 两者主要有两方面的分歧。(1)对力比多概念的解释不同。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是性的能量,早年的力比多冲动受到伤害会引起终身的后果。荣格却认为,力比多是一种广泛的生命能量,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荣格反叛弗洛伊德的突出表现,是他批判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支柱——力比多的观念,即性本能说。荣格并不否认性欲在人的心灵生活中的重要性,但他不赞成弗洛伊德把性欲看作唯一的心灵推动力的观点。当荣格用他的心理学理论解释艺术的时候,舍弃了弗洛伊德强调性本能作用德观点。(2)对人格的理解不同。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童年经验决定的。荣格却认为,人格在后半生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塑造和改变,即童年以后所产生的人生理想、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也能够塑造和改变人格。这两个分歧的发展导致两人对人性本身看法上的深刻分歧。荣格更强调精神的先定倾向,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立场,认为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人性中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美好的一面。 13、如何评价格式塔文艺心理学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知觉的整体性,用“异质同构”说明审美心理结构同审美对象的关系,是有一定道理的。格式塔心理学为我们研究审美心理,特别是审美知觉,提供了许多值得吸取和借鉴的材料,其研究方法也有可借鉴之处。但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理论也有不少漏洞,如借用物理学的一些术语来解释审美心理现象,带有猜测的性质,是否真正具有科学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过分强调知觉在审美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心理因素的作用,忽视了特定感官对特定审美对象的作用,这不免带有片面性;在解释“物理——生理——心理”之间的异质同构时,仿佛这是一种生物本能似的,忽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也忽视了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人的心理和审美活动,毕竟不是用机械力可以完全说明的。 14、如何评价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理论? 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致力于探索人的健康心理;他区分了人的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论证了人不同于动物的内在本性;他高度重视人的主体性,充分肯定人的创造潜力;他对自我实现者的高峰体验、创造性、整合能力的描述,等等,都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他的这些理论同心理学美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今天,文艺心理学的开拓与建设,在许多方面要直接、间接地受惠于他。但他的理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其理论的主要弱点是:首先,他讲人格的成长、人性的完善,单纯强调人的动机发展(由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以达到自我实现)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了实践对于促进人格成长和人性完善的根本作用。如果说,自我实现就是充分发挥人的潜在的天赋、才能、创造性的话,那么,这决不只是人的主观动机的发展所能做到的,而必须有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主体的实践。其次,他讲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与实现,也基本上不谈社会、历史、文化对人的制约作用。他强调人的能动性的一面,却忽视了人的受动性的一面。 三、论述题 1、试述格式塔文艺心理学理论中的“整体论”,并进行评论。 2、试比较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理论与荣格文艺心理学理论的异同,并进行评论。 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体会、观点及掌握的材料自由发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酌情给分。答题基本要求: 1.简要阐述弗洛伊德理论和荣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2.指出弗洛伊德理论和荣格理论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3.对弗洛伊德理论和荣格理论进行评论,分析各自的贡献和缺陷,以及对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4.要有自己的认识、体会,或提出自己的观点。 5.要求观点正确,答题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语言通顺流畅,行文具有逻辑性。 3、用荣格的文艺心理学理论分析原型与特定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和特定的原型切入) 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体会、观点及掌握的材料自由发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酌情给分。答题基本要求: 1.简要阐述荣格文艺心理学理论的基本观点,重点是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 2.根据荣格理论具体分析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的一个原型。 3.论述该原型与特定文化之间的关系。 4.要有自己的认识、体会,或提出自己的观点。 5.要求答题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语言通顺流畅,行文具有逻辑性。 4、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理论中的有关观点具体分析某个作家的创作或某部文艺作品。 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体会、观点及掌握的材料自由发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酌情给分。答题基本要求: 1.简要阐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理论的基本观点,重点是无意识、俄狄浦斯情结、人格结构、梦与艺术的关系、泛性论、本能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论述思路和内容选取弗洛伊德的一、二个观点进行阐释。 2.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具体分析某个作家的创作或某部文艺作品。 3.选择的分析对象要合适,要有针对性,应是确实可以用弗洛伊德理论去分析研究的对象,不能生拉硬扯。 4.要有自己的认识、体会,或提出自己的观点。 5.要求答题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语言通顺流畅,行文具有逻辑性。 5、试述格式塔文艺心理学理论中的“场论”,并进行评论。 6、试述格式塔文艺心理学理论中的“同形论”,并进行评论。 PAGE 1
本文档为【《文艺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521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8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01-14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