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云院五代壁画初探

大云院五代壁画初探

举报
开通vip

大云院五代壁画初探 文物世界 wwsj 2010.5 一 我国壁画艺术源远流长,作品浩瀚,是我国民 族绘画艺术中的瑰宝。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催生了 我国古代寺观壁画、塑像等宗教艺术并有了大规模 发展,至唐代已经达到鼎盛时期,著名画家不断涌 现,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可谓五彩纷呈,争奇斗艳,成 为我国壁画艺术长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代时期,地方政权割据战乱,社会局面动荡 不安。此时的佛教徒极力利用佛教吸引香客信士, 扩展教势,绘制壁画之风依然盛行,规模也相当可 观。此一时期的著名画家仍因袭唐风而从事佛寺壁 画的创作,如荆浩...

大云院五代壁画初探
文物世界 wwsj 2010.5 一 我国壁画艺术源远流长,作品浩瀚,是我国民 族绘画艺术中的瑰宝。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催生了 我国古代寺观壁画、塑像等宗教艺术并有了大规模 发展,至唐代已经达到鼎盛时期,著名画家不断涌 现,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可谓五彩纷呈,争奇斗艳,成 为我国壁画艺术长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代时期,地方政权割据战乱,社会局面动荡 不安。此时的佛教徒极力利用佛教吸引香客信士, 扩展教势,绘制壁画之风依然盛行,规模也相当可 观。此一时期的著名画家仍因袭唐风而从事佛寺壁 画的创作,如荆浩、朱繇、王仁涛、释智蕴等,都分别 在佛寺创作出了诸多精美的作品。可惜的是,这一 时期的佛寺留存甚少,其中的壁画也大都荡然无 存了。 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内的五代石窟壁画, 是研究五代壁画的极为重要的资料。然而,我国现 存五代寺观壁画却极为少见。现在能够看到的五代 佛寺壁画实物,只有山西平顺县龙耳山中的大云院 壁画。 大云院位于平顺县城西北的双峰山腰,五代后 晋天福五年(940年)建造。前院北侧的弥陀殿原构 留存,殿内四壁原来满绘壁画,清康熙年间因雨浸 墙体是大部分壁画毁坏,现殿内东壁和扇面墙上仅 存46平方米的壁画,是迄今所知我国古代木构殿宇 中仅存的五代佛寺壁画,对了解和认识五代时期壁 画的发展成就,具有重要价值。 二 古代画师大凡从事壁画创作和绘制,其动力源 泉盖在于对宗教的崇拜和信仰。画师们生活在不同 的社会环境,尽管他们不能摆脱宗教施主的命题, 但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顿悟,必然会反映到他们的 作品之中,比如通过描绘佛、菩萨、经变等,来反映出 人间的善良情感。 大云院壁画虽略有残损,其画面遭雨水侵蚀而 色泽略有减退,但榜题、人物形象尚清晰可辨,表现 的是维摩诘经变、西方净土变和观音、大势至菩萨像 等佛教题材内容。 东壁的《维摩经变》依据《维摩经》绘制。维摩, 又称维摩诘,与释迦牟尼同时代的毗耶离城富有的 居士,通晓大乘佛法,深明佛教哲理。该壁画面表现 的是释迦牟尼在毗耶离城荌摩罗园中说法时,维摩 以病为由,与释迦牟尼派来的探病的文殊师利论证 教法义理和学佛途径的故事,这个辩论场面是维摩 经变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该壁北部描绘的是香积 菩萨率众菩萨、弟子、天王等虔心侍奉阿弥陀佛的 情景。 扇面墙正面当心的壁画应为原有阿弥陀佛塑像 背后的衬景,背光两侧绘的是阿弥陀佛的两位胁侍, 观世音菩萨居东侧,执插有柳枝的净瓶;大势至菩萨 居西侧,执莲花和经籍。两胁侍菩萨花冠璎珞,裙带 缠绕,神态端庄安详,肌肉丰润饱满。画面东西两隅 各有题榜一行,东隅为“观世音菩萨壹尊合家供养”, 大云院五代壁画浅探 郭兰莹 大云院壁画 精 品 鉴 赏 69 文物世界 wwsj 2010.5 西隅为“大势至菩萨壹尊合家供养”,当由本地信士 施舍净财、发心修造而成。 扇面墙背面绘“西方净土变”。西方净土乃一切 众生往生佛国的誓愿。阿弥陀者,其周身与士均遍 法界。画面两侧上隅绘有楼台殿阁和伎乐天。楼台 上布满佛、胁侍菩萨,佛的彩光分射四周,犹如彩 虹。各种人物参差其间。精致富丽地表现了一派升 平景象。 还有北壁东隅残存的壁画,虽内容不详,但从 画面上看,仅见花束高髻,长裙裹体的菩萨立像三 尊,以其神态举止看,表现的应为二尊供养菩萨。 三 五代时期的艺术风格承袭了唐代的遗风,佛寺 壁画概莫能外。大云院壁画堪称五代佛寺壁画的代 表作品,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人物众多,技艺精 湛,在继承唐代壁画传统表现基础上亦有所变化,具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是谋篇布局。构图是组合表达主题 思想 教师资格思想品德鉴定表下载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员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论语教育思想学生思想教育讲话稿 的 画面结构形式。大云院壁画几乎是满铺布陈,画面 呈现出一种生命的张力和充溢饱满的气势,给人以 铺天盖地、目不暇接的感觉。比如东壁的《维摩经 变》,画面以维摩和文殊为主,背景全以诸菩萨众、天 王、神将、罗汉和侍从等诸多人物衬托,人物之间相 互穿插,有聚有散,动静结合,主次分明。画面上隅 峰峦林木,紫殿红楼,流云环绕,碧波荡漾,飞天回 翔,天女散花,尤其是双方辩论幻想的各种奇妙景 象,如须弥胜境、天宫楼阁、山石树木、云游菩萨、官 贵富豪等,表现出极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全画布 局疏密有致,遥相呼应,组成一个完美协调的艺术整 体。扇面墙背面的“西方净土变”亦如此,上部天宫楼 阁层叠,下部诸天菩萨朝会,内容丰富,场景宏阔,风 格与同时期的敦煌壁画相类似。在这不大的画面上, 布列如此众多的内容,且条理井然,着实令人惊叹。 其次是形象塑造。佛教的传入促进了寺观壁画 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表现形式,即“以形 写神”与“传神写照”,系统地表明传统造型艺术以写 “神”为主的艺术追求。大云院五代壁画上承晚唐风 格,力求适合宗教教义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人物造型准确、姿态 生动、形象饱满、变化丰富、异常传神。如东壁的《维 摩经变》,病床上维摩身着魏晋士人服装,侧身半卧 十锦帐之中,身体前倾,神态悠然自得,正在向文殊 开怀畅谈,表述自己的大乘主张。前来探视的文殊, 和维摩侧身相对坐于病榻之下,满脸虔诚,洗耳恭 听,若有所思,举止文雅,人物的性格、表情、举止都 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天女则丰润秀美,眉目传神,在 呈现善良少女的风姿的同时,作者也巧妙地利用“擎 花”这个动作,表达了断私念、绝别想、忌畏惟,方达 彼岸净土的教义。香积菩萨双目传神,双唇紧闭,饰 有胡须,双手合十,虔诚之心可见;那些虔心倾听的 诸菩萨众,则面相丰盈,花簪外露,似被双方精彩的 辩论触动了心弦,或正视,或侧耳,全神贯注,目不转 大云院壁画 大云院壁画 精 品 鉴 赏 70 文物世界 wwsj 2010.5 睛,潜心领会佛法真谛,欲求早得正果,其形象的造 型特征唐风显著,与敦煌莫高窟晚唐至五代壁画几 无二致。扇面墙正面所画观世音和大势至二菩萨, 体态丰盈,坦胸露腹,面相凝重,神姿娴静,雍容典 稚,极富想象,都较好地体现了当时世俗化的倾向。 三是线描韵律。线描是中国绘画造型的重要手 段,是壁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富有弹性的中国毛笔, 通过紧劲连绵、富于动感和节奏的线条,在轻重疾 徐,抑郁顿挫中,塑造鲜明形象,倾注强烈情感。大 云院壁画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绘画“骨法用笔” 的传统,运笔的轻重缓急,转折顿挫,线条的粗细变 化,盘旋迁回,均处理得出神入化,以强烈的飞动之 美,体现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艺术风格。比如东 壁北部香积菩萨及侍者,衣纹线条方圆有致,刚健 有力,流畅飘动,组织合理,富有极强的形式美感。 再如东壁中部下隅舍利佛,在大云院壁画线描艺术 中堪称精品,线条流动飘逸,特别是那衣纹的运笔 使人看后甚感钦佩。宽袖长裙,线与线结合紧密,笔 与笔流动飞扬,表现非常到位,仿佛给人奏响一部 线条交响乐,强烈节奏感和韵律感充溢着整个画 面,呈现出一种一种“满壁风动、鬼神脱壁”的艺术 效果。 四是色彩运用。色彩是中国画非常重要的组成 部分,传统壁画中极为丰富的重彩语言为我们提供 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佛寺壁画的绘制,一般多是在 细泥之外刷白粉子(白垩土或铅粉)一道,再用胶矾 水固化墙面,然后过稿作画。通常情况下,佛寺壁画 多是由领班画师勾线和标注使用何种色彩,然后由 助手、弟子、杂工着色。所使用的颜料,除了烟墨,多 为矿质颜料,不仅经久不变,而且给人以色纯质朴之 感。使用时,首先将颜料磨制精细,再拌以适当的水 胶。画面上的晕染,以青绿为多。大云院壁画是以单 线平勾、重彩平涂兼用晕染点缀之法,上承晚唐“焦 墨薄彩”的风格。画面色彩除遍涂铅粉外,其基本色 相以青、绿为主,兼用朱、黄、白以及少量赭石等色, 基本上是传统的五色,即青、赤、白、黑、黄。佛教壁画 也广泛吸收外来表现技法,形成了中国传统的“积色 体”语言样式,即以层层积染为特征的绘画样式。大 云院壁画依靠单纯色彩关系,辅之以冠戴、簪花、璎 珞、飘带以及武器等施以沥粉贴金,塑造出满壁生辉 的光辉艺术形象,整体画面色彩谐和、庄重深沉,画 工精细,富丽堂皇,灿烂夺目。 五代十国为时甚短,历史文化遗存甚少。而大 云院壁画以灵活多变、严谨有序、充满张力的构图, 以及精湛的线条与色彩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丰 富的重彩画卷。其作为中原地区佛寺壁画幸存的孤 例,弥补了我国古代佛寺壁画史上的缺憾和空白,为 民族传统文化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长治市博物馆) (上接 64页) 本文是省重点科研课题《大同长城保护与利用战略 研究》(立项编号 SSKLZDKT2010127)研究成果之一。此 课题获得了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长城研究委 员会会长成大林先生,原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石窟寺研 究专家李治国先生及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大同市文 物局的大力支持,特致谢忱。 [1]《万里长城年表》,出自董耀会先生所著《长城万里 行》。 [2]华夏子《明长城考实·赵长城》,档案出版社,1988年 7月第一版。 [3]《水经注》:“白道南谷口,有城在右,侧带长城, ……有垣若颓基焉……疑赵武灵王之所筑也。” [4]见《大同市历史文化丛书(第五辑)》,山西人民出 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5]见《天镇县志》光绪十六年版,1984年天镇县志编 纂委员会办公室重印。 [6]谭其骧《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明时期图(一) 说》,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 [7]《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宣府镇》明万历癸卯版:“(宣 府镇)东自昌镇界火焰山起,西至大同镇平远堡界止。” [8]《九边图说·大同镇》(隆庆刻本),“大同,古云中地 也,西起丫角”。 [9](明)程道生《九边图考》。 (作者工作单位:大同市文物局) 精 品 鉴 赏 71
本文档为【大云院五代壁画初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4784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8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1-12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