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考试复习大纲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考试复习大纲

举报
开通vip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考试复习大纲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备课与设计的技能 复习要求:掌握研究教材,加工教材,处理教材的方法。 备课的艺术与技巧: 1. 读懂、吃透课标。明确: (1)弄懂什么→( 理论、原理、规律等); (2)学会什么→ (技能、技巧); (3)发展什么→( 智力、能力); (4)培养什么→( 道德品质、习惯、情感态度); (5)形成什么→( 世界观、思想观点)。 2. 熟悉、精通并分析教材。通过反复读诵,深入理解教材,...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考试复习大纲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备课与设计的技能 复习要求:掌握研究教材,加工教材,处理教材的方法。 备课的艺术与技巧: 1. 读懂、吃透课标。明确: (1)弄懂什么→( 理论、原理、规律等); (2)学会什么→ (技能、技巧); (3)发展什么→( 智力、能力); (4)培养什么→( 道德品质、习惯、情感态度); (5)形成什么→( 世界观、思想观点)。 2. 熟悉、精通并分析教材。通过反复读诵,深入理解教材,进入作者的思维意境。 3.了解学生的现状。品德、智能、性格、年龄、特长等。 4. 研究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5. 精心设计编写教案。 中学语文教案的框架结构:三纲要、八要素 三纲要:(一) 为什么教?(教学目标) (二)怎样教?(教学方法)(课时安排) (三)教什么?(教学过程展示教学内容) 八要素: 1、教学目的(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得出) 2、 教学重点难点 3、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法 ☆ 学法) 4、教学内容的分析 5、问题设计 6、板书的艺术设计 7、作业的精心策划 8、教学后记 一份完整的语文教案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一)课题教案(课题计划: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的整体计划。) 1、单元或课文题目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课型; 5、教学方法; 6、教具; 7、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案(课时计划) 1、课时 2、教学目标(要点) 3、教学过程(内容和步骤、方法) 4、板书图示设计 5、教具使用 6、练习设计及作业布置 7、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一课时教完的,教案结构可合二为一 教案编写的要求: (1)教学目的准确具体 (2)教学内容充实恰当 (3)教学过程紧凑有序 (4)教学方法灵活有效 (5)教学时数分配得当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确定教学重点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最基本的●最核心的●最主要的●最有用的●最关键的 确定教学重点的要求:●要善于研究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的教学计划、目标、任务。●要善于从各课文之间的联系中确定重点。●要善于研究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来确定重点。 教学内容分析部分,是教学的重心,也是教学重点、难点讲解的具体化。要把每节课解决的那些具体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案中展示出来。 钻研教材的方法: (1)这课主要讲什么? (了解全貌,掌握中心) (2)选用本篇何目的? (上下联系,明确地位) (3)作者思路怎样的 ? (逐段分析,写作顺序) (4)各个段落啥关系? (字词句篇,前后对应) (5)重点难点是什么? (主干枝叶,关键句子) (6)选词造句怎布局? (精妙之处,要看仔细) (7)要让学生学什么? (大纲要求,教学任务) (8)我是学生怎样学? (设身处地,着想学生) (9)训练作业选那些? (结合实际,恰到益处) (10)备课设计何技巧?(作者本怀,文从心生) 第一节 设置目标的技能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 1、语文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目标,是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包括语文师资水平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 (1)促进学生的发展 (2)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3)适应社会需要 三、语文教学的目标陈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3、行为对象要明确。 4、行为目标陈述要讲究。 5、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行为条件。 6、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7、具体行为目标的基本要素要齐全。 教学目标所包含的内容: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第二节 重组的技能 一、重组——对阅读材料的再加工,采用映照、切换、比较材料等来强化、深化课文教学,就是重组。重组就是一种变形、替代、多角度认识、剖析、讲授阅读材料的过程。 重组类型: 1、多篇比较型——把相类的或不相类的两篇或三篇课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讲清其立意、构思、剪裁、语气风格上的特点。 2、他作替代型——讲课文,先将学生写得不太成功的(带有普遍性的)习作或读或印发下去,让学生自己讲一讲这几篇写老师习作为什么不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其中的事例为何不感人,然后看课文是如何写的。 3、单篇剖析型——①增隐部分句段,看原作剪裁的匠心;②代换个别语词,看原文用词的得体、精当或传神;③颠倒章节顺序,看原文逻辑联系的合理与科学。 4、质疑改写型——对课文进行变换人称、更改结尾(或中间)、改变立意、换用文体等,以使改写后的脱胎之作与原文两相辉映,各呈姿态。 三、重组的基本原则 有机联系、突出重点、强化启发 第三节 序化的技能 一、对教材的序化——是指对原始教材即对学习材料或教学内容进行的有效的序列化加工处理。 二、序化类型:同化型、"产生式"型、推理型 同化型: 一般来说,文言实词活用可按如下序列实施教学:①呈现实词活用的例句—— ②理解翻译例句—— ③注意活用实词并概括其特征—— ④再次呈现实词活用例句,梳理其类别—— ⑤运用实词活用的特征与类别的知识做典型练习。 "产生式"型:如果目标主要是过程(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教学则应该遵循技能获得的最佳过程。教师应首先确定此项任务最简单的"产生式"(产生式是以"如果……那以……"的形式来表征技能的模型),然后逐渐教学生学习更为复杂的内容。 如:指导学生掌握小说情节结构的分析。根据技能获得过程的产生或原理,可以先定下一个产生式:"如果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那么就要学会确定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方法。"然后,围绕这个"基本方法"再设计一个产生式:"如果要掌握确定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基本方法,那么就要了解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各自特点,且要熟悉课文情节;如果要熟悉课文情节,那么就要复述故事情节;。"根据这样产生式系统,可以这样序化教学内容:①阅读课文—— ②口述故事情节—— ③呈现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特点——④结合特点先指明开端、和结局两个部分,⑤指明高潮和发展两个部分。 推理型:如果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论的(解决为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就应遵循理解各种事理的心理过程,运用因为和所以、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序列,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 第四节 突破重点难点的技能 一、概念 重点——是每门课程、每一篇课文或一定章节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 难点——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大体上有四种情况: 一种是比较抽象的内容; 二种是比较复杂内容; 三种是比较生疏的内容; 四种是概念较多,推理比较长,学生思维一时跟不上的内容。 二、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 (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2)学生实际 (3)知识内容   三、突出重点的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 A、扫清障碍 。 B、确保时间。(在突出重点上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为此,在备课时要合理安排重点和非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做到主次分明;上课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C、巧讲内容 。 D、强调板书。 E、配足练习。 F、反复巩固。 突破重点要注意“五性”: 一是注意充分性。二是注意深刻性。三是注意整体性。四是注意“双边性”。五是注意辩证性。 解决难点的措施: 分解难点法 。 2、直观化难法。 3、事例化难法。 4、温故化难法。 5、比较法(抓住相似相近对比) 6、剥笋法(它不同于分散法,而是由表及里,层层剥皮) 7、综合化难法——由于问题错综复杂造成的难点,要综合分析,化复杂为简单的加以突破。 8、抓关键字词法(对解决难点起决定作用的字、词、句) 9、先分后合讲解法(将内容划分为若干层次,逐层剖析,再综合讲解); 10.设疑法(针对难点设疑启发); 突破难点要注意“四性”: 一是针对性。二是渐进性。三是辩证性。四是启发性。 突破重点难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 2、互动性原则——师生双向活动。 3、渐进性原则。 要求: 教学重、难点应能从教学角度具体突出课文的特点。 第五节 捕捉阅读线索的技能 整体阅读法; 2、标题引入法;3、抓住关键物法; 4、扫描法。 捕捉阅读线索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 2、合理性原则。从通俗易懂、简易可行、便于入手的角度,教学生捕捉阅读线索,对学生授之以渔。 联系性原则。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局部与局部的联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 4、主导性原则。应能抓住最能代表文章精髓,反映作品内涵的关键线索。 第六节 确定教学内容的技能 一、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说,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更换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从学生的角度,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语文教材教学化的过程。 二、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要求 1、教学内容要恰当 2、教学内容要充实。 3、教学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 三、确定教学内容的技能 (一)注重对文本的解读 (二)突出重点内容,避免面面俱到 (三)优选并重构语文课程资源 四、如何根据教材确定教学内容 (一)抓关键:抓特点、抓重点、抓难点 (二)明取舍: 1.明确取舍内容。 所选内容必须是: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3)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智力。 (4)有利于学生领会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5)有利于学生借助教材范例,领会观察、积累、联想、表达的方法技能,同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遵循取舍的要求。 (1)遵循教学目标。放弃与教学目标关系不甚密切的材料。 (2)遵循主体。应选取与主要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放弃关系不甚密切的材料。 (3)遵循学情。选取与学生实际契合机率较大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3.把握取舍途径——可从三方面入手: (1)取舍内容。如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忽略文字较为艰深的部分,选择某些句段作为教学的突破点。 (2)取舍资料。如选取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较容易接受的内容。 (3)取舍观点。 (三)定角度 1.选择有新意的角度 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角度 3.选择有深度的角度 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立足整体解读教材编写意图确定中心教学内容 ; 立足局部细读教材编写意图确定具体教学内容 ; 3、立足个性解读教材编写意图确定差异性教学内容 第二章 教师导学的技能 复习要求:掌握课堂教学中各种常用的教学技能。 第一节 组织教学的技能 一、组织教学的技能 (一)起始阶段的组织——最有力的组织教学阶段 目标:唤起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标、营造氛围。 特点:1、简洁明快;2、富于启发;3、引人入胜。 (二)课堂进行阶段的组织 目标:教学程序和谐、教与学的关系融洽。 要求: 1、组织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张弛交替,主次分明;体现明确的教学意图;体现清晰的教学思路); 2、组织好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目标的实现、重难点的突破都依赖教学高潮。); 3、组织好课堂教学的过渡(教学内容的过渡;教学方式的过渡。过渡要自然、要因情况而异) 4、运用好课堂教学的应变(要善于自我调控;、要善于对症下药;要善于因势利导) (三)课堂收束阶段的组织 归纳总结、联想想象、 知识拓展、迁移比较、 诵读巩固、检测反馈等。 注意: 1、突破时空(留下回味和想象空间); 2、首尾呼应。 二、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技能 (一)自主学习的组织(见教材P30) 1、激活身心,引发自主学习的需要; 2、开放课堂,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3、师生互动,调控好自主学习课堂。 (二)合作学习的组织 1、组建有效的合作机制; 2、组织指导合作过程; 3、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三)探究学习的组织 1、选择问题中的组织策略: (1)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探究氛围以激发探究欲; (2)设计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能激发探究热情的、具有思辨性或发散性的、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的; (3)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实施探究中的组织策略: (1)教师要积极参与,做出榜样: (2)提供必备的资源;教给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方法; (3)及时了解学生探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提供相关资料,激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或提供新信息新问题,推进探究 3、评价反思中的组织策略: 组织好个体反思和小组交流:提供参考答案使之有评价和 反思的依据和参照、指导学生以宽容、辩证分析的态度对待他人,形成融洽而富有批判意识的氛围。 在评价时,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归纳,重视学生个体和小组在探究中的态度、方法和创造性等方面的表现。 重在激励引导,评价标准要恰当,不作过高要求。 (四)综合性学习的组织(见教材P35) 1、在确定主题阶段,启发帮助学生; 2、在实施阶段,及时进行心理、方法、价值等方面的指导(P36); 3、在总结阶段,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1)及发型师对综合性学习所达成的目标和效果进行反思; (2)让学生评价自己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整理、总结 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3)评价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情感态度、思维品质、知识素养、能力结构诸要素的生成、发展与进步。 三、组织教学的要求: 1、有效地控制教学目标。关键:“有效”。 2、科学地控制教学程序。关键:“科学”。 3、合理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4、善设“课眼”。 1)集中表现主题思想的关键之处。 2)含意深刻之处。 3)规律性的认识之处。 4)系统地体现知识之处。 5、找准切入的角度,以少胜多,以点带面。 1)文眼切入。 2)词语切入。 3)线索切入。 4)重点难点切入。 5)比较的角度切入 第二节 言语讲授的技能、留取空白的技能 一、言语讲授要求: 1、讲解形象生动,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2、讲解透彻,从字面深入内涵。 3、通过讲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善于总结,善于升华。 5、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6、激活思维,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二、言语讲授类型 1 . 讲述法;2 . 讲解法;3 . 串讲法; 4 . 评析法; 1 . 讲述法: 运用要领:讲述语言的要少而精,切忌满堂灌,避免注入式,要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结合起来,讲究讲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 . 讲解法:此法以"解惑"为目的,释义析疑,解说难点,指点关键,一语破的,是传授语文知识不可缺少的讲授技能之一 运用要领:一是内容要正确,不出错;二是语言要精练,讲在"点子"上;三是方法要多样,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理解。 3 . 串讲法: 串讲的通常步骤是:读--讲--串,即读一句(段),讲一句(段),然后贯通文意。 串讲技能主要适用于讲授文言文及现代某些艰深难懂的语体文等场合。 运用要领:一是要从过去单向教师串讲改为师生双边的活动,避免教师"一言堂";二是串讲的次序,可先讲实词,再讲虚词和句式,并和思想内容的讲解统一起来,使文与道相辅相成;三是要突出重点,讲在学生需要处,不能轻重不分,一讲到底,索然无味。 4 . 评析法: 适用:其中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主要用来剖析文章内容、评论写作特点、讲评作文优劣等;评点或品评,就是对文章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加以品评圈点,指出其突出之处。比如指点炼字遣词的精当,品评修辞表达的巧妙,赞赏立意谋篇的奇特等。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对文言文的讲授。 运用要领:一是要评析精当,抓住要害;二是语言要准确明白,要言不烦;三是要注意文章写法,兼及思想内容;四是要适当配以朗读、背诵、改写、翻译等其他方法;五是要引导学生自己评析,逐步培养学生的评析能力。 留取空白的技能 1、含义:教师讲授中的留空白,是指在讲授的同时,给学生留有一点回味思考的余地。以利再加工,再创造,再品味。在这个空间,对所学内容梳理整合,融会贯通,加深理解。 2、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1)巧用作品的空白艺术与设置教学中的空白模糊艺术。(案例) 2)文中画龙点睛处留取空白。 3)需要举一反三处留取空白。 4)教学重点难点处留取空白。 第三节 导入的技能、小结的技能、过渡的技能 一、导入的技能 1、导入的要求: (1)目的要明确。围绕教学目标; (2)内容要精选:新颖、与主体教学内容能有效衔接; (3)时间要控制:简洁; (4)切合学生实际:根据年龄、性格、兴趣等特点选择导入方法; (5)教师语言要艺术。 2、导入的功能: (1) 激发兴趣、沟通情感: (2)集中注意: (3)明确目的: (4) 联结知识: 3、导入的方式: A、衔接导入法: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以就引新,或温故知新。 要点: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铺路搭桥,巧设契机。 B、悬念导入法: 要点:利用矛盾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 从学生的“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 C、情景导入法:利用语言、设备、活动、音乐、绘画等手段,制造教学需要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要点:善设情景境。加强诱导。 D、审题导入法:抓住题目的关键之处,直接进入教学的主要内容。 关键:以课题作为切入点,引出主要教学内容。 4、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1)内容要精要 (2)语言要推敲 (3)时间要控制 二、小结的技能 1、适用范围: 一篇课文结束; 一个课时结束; 一个教学时段结束; 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结束。 2、小结目的: 以知收束,巩固语文知识; 以能收束,培养语文能力; 以情收束,陶冶情操; 以德收束,培养思想品德。 3、小结的方式: A、小结评价; B、系统归类; C、依照板书巩固强化; D、练习作业; E、引申拓展; F、联想想象。 注意事项 软件开发合同注意事项软件销售合同注意事项电梯维保合同注意事项软件销售合同注意事项员工离职注意事项 应能起到总结巩固、承前启后的作用。 紧扣内容,首尾呼应 重知识归纳整理 注意学生参与 控制时间 三、过渡的技能 1、过渡的类型:串珠型。悬念型。转换型。 2、过渡应遵守的原则:定位性。指向性。逻辑性。激发性。 第二节 板书的技能 一、板书的要求 1、书写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有示范性; 2、语言准确,有概括性; 3、层次分明,有条理性; 4、重点突出,有概括性; 5、合理布局,有艺术性; 6、形式多样,有趣味性。 二、板书的种类 1、语词式板书 2、纲领式板书 3、框架式板书 4、图符式板书 5、图解式板书 6、表格式板书 7、归纳式板书 8、评述式板书 9、提纲式板书 10、总结式板书 11、递进式板书 三、板书设计十要 1·要有醒目的主题 2·要体现知识的结构纲要 3·要记述重点知识内容 4·要避免较漫长的语句 5·层次要分明 6·条理要清晰 7·要合理划分板块 8·要恰到好处的使用彩笔 9·每一项板书内容要一次写成 10·要记牢板书的内容 第三节 课堂提问的技能 一、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是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 (1)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 (2)启迪思维,调节进程; (4)培养问题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5)化解重点难点; (6)调控课堂,创建气氛活跃、生机勃勃的课堂; (7)促进交流,锻炼口语能力。 二、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2、合理性原则(难度适中、数量适度); 3、针对性原则(针对教学目标,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 4、序列性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5、简明性原则(语言简洁,切中要害); 6、艺术性原则(提问要富于鼓动性,能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问题的类型 A、识记感知性问题; B、理解探究性问题; C、审美体验性问题; D、拓展运用性问题; E、生成创新性问题。 (一)用于引发学习兴趣的问题设计技巧: 一般用于课堂起始阶段。 注意: 1、要把问题的解答与当前的的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2、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领学生进入课文世界。 (二)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设计技巧: 常用于熟读领悟、理解的教学环节中。 注意: 1、如何寻找分析问题的恰当视角,设置主问题; 2、如何把握文章中富有启发性的关键问题,并将问题序列化,形成清晰的思维框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深入的课堂学习。 (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问题设计技巧: 首先要充分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充分估计学生的审美经验和心理承受力,选择适当的审美媒介,找到通往学生性灵深处的道路。 1、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选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审美起点; 2、及时提供学生情智结构中所缺乏的,但又能深化审美思维的新鲜信息; 3、要用文学和美学的眼光深切领悟课文,并指示学生领悟的方法。 (四)用于引导学生拓展应用的问题设计技巧: 延伸拓展式的问题一般以真实的情境为基础。 目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应用能力。 这类问题一般在结课部分呈现。 (五)用于激发学生思维生成、创新的问题设计技巧: 这类问题不局限于当前学习的内容,它需要学生综合应用新旧知识、技能解答,其答案多属于开放性的。 这类问题也多在结课部分呈现。 提倡批评性解读、多角度解读、个性化解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进入课文世界,与之贴近、交融,引导学生读课文,要字求其意,句索其旨,与文本息息相通。 2、走出文本旁观凝思,作冷静的评判。 3、打破阅读理解的“成见”,比较揣摩,读出新意。 五、提问的方式、方法与技巧 (1)把课文的精华所在呼唤出来,把教学的重难点拎出来的牵筋式提问。 (2)引导学生质疑、生疑的揭疑提问。 (3)问在此而意在彼的转弯式提问。 (4)以某问题为中心而派生出小问题的辏辐式提问。 (5)引发学生联想、想象的创造性提问。 (6)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的比较式提问。 (7)指导学生探本索源的追踪式提问。 六、提问设计的要求: 问题应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 问题应有一定的代表性; 问题与问题之间应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 运作要点: 设问精当—趣味性、目的性、启发性、可接受性; 发问巧妙—表述、分配、氛围、时机、停顿; 启发合宜—时机、前提、开端、目标; 评核恰当—表扬为主、鼓励求异、帮助学困生; 注意误区—无重点、烦琐、限制学生、肤浅、过难、平淡、惩罚性。 第四节 应变的技能 一、概念 教师及时地洞察学生思维活动、势态,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和灵活、机智、巧妙的处理,即有应变能力。 二、包括: 1、内容应变能力; 2、程序应变能力; 3、手法应变能力; 4、情绪应变能力等。 三、教学应变的方法 (一)因势利导法 移花接木法,也称话题转移法 问题转移法,也称“踢皮球”法 堵导变通法: 堵即控制,控制学生的思维,使其纳入正常的轨道。 (五)巧妙暗示法 (六)幽默调侃法 (七)冷静处理法 (八)巧补失误法 (九)将错就错法 (十)讨论共答法 (十一)联系迁移法 (十二)顺水推舟法 四、提高应变能力时,要注意∶ (1)因势利导,争取主动。 (2)把握机遇,灵活调整。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调整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节奏、调整教学顺序…… (3)启发诱导,对症下药。 (4)制造氛围,创设情境。 (5)适应需要,调节难度。 第三章 教师主体关怀的技能 复习要求:掌握课堂教学中各种常用的教学技能,并且明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变化和强化的技能 一、变化的技能 (一)变化的概念 变化是教师运用变化媒体、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以及变化对学生的刺激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由无意注意转移到有意注意,保持学习动机,丰富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的一类教学行为。 变化技能的构成 1、刺激物 2、引起和保持注意 (三)变化技能的类型 1、教态的变化——声音、目光、表情、体态、位置 2、信息传递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 3、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化 4、节奏的调整 (四)变化技能的要求 1、目的明确 2、因需而变 强化的技能 (一)概念 强化是指一种学习理论即"任何有助于机体反映概率增加的事件",后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运用到教学之中,形成了强化的技能。 强化技能包含正强化和负强化两个方面。 负强化——是指教师用批评、处罚等方式除去某些不利影响,并帮助正确反应的出现。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负强化应该用得较少,这里从略。 正强化——是指运用表扬、奖励、肯定、鼓励等手段发掘学生的优点使之得到及时巩固、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适度强化的技能,来肯定学生的积极行为,以抑制或消退不良行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强化类型 1 、言语强化 言语强化是指用热情真诚的话语加以肯定和赞赏。 2 、态势强化 态势强化是指头部运动,面部表情,各种眼神,身体姿势,手势和足部运动等非语言因素。 3 、活动强化 常用的活动强化方式有:请××同学将自己的看法向全班同学阐述一下,请××同学把自己的作文写进报栏,分派一些代替老师的活动,如领读、诵读,请字写得好的同学为大家示范等。 4 、标志强化 教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好成绩或表现突出、积极的行为给予象征性的奖赏,以示鼓励和肯定。常用的方法有发一张奖状,戴一朵小红花,贴喜报,张榜表扬,在作业本上写上"好"、"有进步"等简短的言语等。这种方法直观形象,宜在低年级或课外进行。 (三)遵循原则 1 、明确目的的原则 2 、及时强化的原则 3 、态度诚恳的原则 4 、创设机会的原则 5 、强化忌泛的原则 另外,还要注意变换强化的方式,要逐渐从强调外部奖励转向内部奖励。 (四)掌握步骤 1、确定强化的内容。 2、提供强化的机会。 3、选择相应的方法。 4、具体实施强化。 5、巩固强化的内容。 第二节 点拨的技能、激活的技能 点拨 (一)点拨的概念 "点拨"——所谓"点",就是点其要害,点中重点;所谓"拨",就是拨其疑难,排除障碍。即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的教学技能。 点拨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与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点拨教学的实施: 1、针对学生的三种障碍:知识障碍、思维障碍、心理障碍。 2、抓住教材的三项内容:重点、难点和疑点。 3、从三个方面:知识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实际。 4、通过三条途径: 通过画龙点睛以掌握知识要领; 通过举一反三以实现能力迁移; 通过启发讨论以求得教学相长。 5、达到三个目的: 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从而达到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点拨的处所与时机 (1)在知识点点拨 (2)在疑难点点拨 (3)在思维点点拨 (4)在方法处点拨 (四) 点拨的类型: 1 、整体性点拨—— 在学生总体上感知课文而产生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进行必要的点拨,使学生在整体上能正确地把握课文和理解课文。 2 、重难点点拨——点拨应该针对课文的重点或难点,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3 、迁移性点拨——通过课堂知识的辐射和延伸,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遵循原则: 1 、适时性原则; 2 、适量性原则; 3 、适度性原则 (五)点拨的方法 (1)示范点拨 (2)举例点拨 (3)比较点拨 (4)假设点拨 (5)多向点拨 (6)赏识点拨 激活的技能 激活的概念 激活——教学中遇到学生冷场(卡壳现象),作教师提供有关知识信息,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的技能。 教师通过激活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愿望和要求,有针对性调节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知识的深浅程度。 激活的类型: 1、接近激活——由此知识点想到在时、空上比较接近的彼知识点。 2、相似激活——由此知识点联想到彼知识点。 3、对比激活。 4、 关系激活——由于知识间存在着某种关系,由此想到彼知识点,这种激活叫关系激活。这种关系可分为种属关系、因果关系、依存关系等等。 (三)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目标性原则; 关键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 引导性原则。 (四)一般步骤:1.定向思维。2.运用直观。3.转换启发。4.知识迁移。5.以小见大。 第三节 导“悟”的技能 一、概念: 导"语"——就是引导和诱导学生进行悟性思维,达到体会和感悟作品意蕴的目的。 导“悟”类型 1 、诵读涵咏 2 、形象描绘 3 、先猜后证 4 、静思冥想 三、导“悟”步骤 让学生了解"悟"的特点和价值 给学生做出"悟"的"示范" 让学生"夸张"性表情朗诵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感悟 5、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再让学生诵读。 考核方式:笔试与实践相结合 成绩评定:笔试40%,实践40%,平时20% 语文教学技能考查: 针对人教版初二《老王》写一份规范、完整的详细教案。2个课时 要求: 1.先写课题教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然后分2个课时备课(注明教学要点、重难点)。 2.手写。 33
本文档为【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考试复习大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241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3KB
软件:Word
页数:3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01-07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