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章_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_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举报
开通vip

第三章_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null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第二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三节 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点与历史作用 第一节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第一节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国人办报活动的先声(新闻思想) 林则徐: 主张”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 定控制之方”,组织人翻译外报. 2. 魏源: 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3. 洪仁玕 3. 洪仁玕 >中,高度评价报纸(“...

第三章_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null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第二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三节 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点与历史作用 第一节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第一节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国人办报活动的先声(新闻思想) 林则徐: 主张”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 定控制之方”,组织人翻译外报. 2. 魏源: 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3. 洪仁玕 3. 洪仁玕 <<资政新篇>>中,高度评价报纸(“新闻篇”)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即报纸)等新闻主张. 具体讲,洪的主张: 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的工具. 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 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4. 王韬4. 王韬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 >>的创始人.他在<<倡设日报小引>>、<<本局日报通告>>、<<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和<<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等文章中,论述了问题: 1). 办报的目的和意义. ” 办报立言”,变法自强. 2) 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 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 3) 新闻自由的思想. 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 4) 报纸的文风. 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5) 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编辑人员是知识广博的通才.报 纸主笔品德高尚,持论公平. 5.郑观应5.郑观应其新闻思想见于其撰写的专著<<盛世危言>>的<<日报>>等文章中. 主要有: 日报是”通民隠,达民情”的有力工具. 广设日报是西方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枢纽. 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 应该维护民族尊严,允许国人办报. 制定报律来规范报业.明确提出了新闻立法的建议.上海广州等地国人自办报刊出现上海广州等地国人自办报刊出现null国人办报的最初尝试国人办报的最初尝试近代中国,由中国人自己开报的民报,以《昭文新报》为最早。1、《昭文新报》2、《循环日报》3、《 汇报 关于vocs治理的情况汇报每日工作汇报下载教师国培汇报文档下载思想汇报Word下载qcc成果汇报ppt免费下载 》、《新报》、《广报》《昭文新报》《昭文新报》《昭文新报》: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近代报纸。 1873年8月8日,由艾小梅创刊于汉口。 上海《汇报》上海《汇报》《汇报》,1874年在上海由容闳创办; 创办初衷:争夺说话的权柄; null1847年,未满19岁的容闳远渡重洋,去美国求学。8年后,他从耶鲁大学毕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留学生。容闳null1874年,身居官职的容闳筹办了《汇报》,资金记银1万两,分200股,入股大多为容闳的广东同乡。 《汇报》平均隔日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论说一篇,评论时事,讲求富强。 《汇报》的宗旨《汇报》的宗旨对内:提出加强防御,西法治河、自造轮船、私茶出洋自卖和一些市政方面的主张; 对外:极力维护中国的利益,对侵害中国权益的言行不断进行抨击。为维护中国利益,该报还和《申报》、《字林西报》等外报进行激烈的辩论。null《汇报》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行情、船期、广告;新闻; 1875年7月,由于遭到官方的非议,不少股东要求退股,报纸只出两个半月,便宣布改组。次日,《汇报》改名为《彚报》,与《申报》的斗争更激烈。 nullnull《彚报》出版未及一年,又遭遇到经济困难,于1875年7月16日改名为《益报》。 该报着力进行的是 对《申报》的攻击。 在政治上、思想上、 业务上都有所退步。上海《新报》上海《新报》《新报》于1876年创刊; 官商合办:上海的“各省商帮”+上海道路台; “官报新报”《述报》《述报》1884年创办于广州;由广州海墨楼石印书局承印。 是广州第一家中文日报;是中国最早的石印报纸;内容: (1)中外新闻; (2)广告、商业行情和船期; (3)翻译的西方各国书籍、文章摘要; (4)国内外的多方来电、专电;(电报)将中法战争跃然纸上的《述报》将中法战争跃然纸上的《述报》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 《述报》对中法作了详细的报道,从刘永福黑旗军赴越抗法开始,到法军侵犯广西,骚扰宁波、台湾,马尾之战,直到最后的议和的全部过程,战役经过、战地实况、官方对策、民间反映等,都做了详尽的连续报道; 重视图画,不惜工本,图片效果务求尽善尽美。《广报》《广报》1886年创办于广州; 是广州的第二家中文日报; 其查封可能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报刊遭此厄运的第一例;早期国人办报的办报人类型早期国人办报的办报人类型1、洋务官员;为洋务活动制造舆论。 2、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由传统文化转化而来的商人和口岸知识分子,是西方先进思想的鼓吹者与实践者;早期国人办报的宗旨早期国人办报的宗旨抵御外侮、振兴民族; 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谴责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及残暴行径; 维护民族利益; 呼吁清政府加强战备; 呼吁改良,鼓吹变法自强; 王韬和<<循环日报>> 王韬和<<循环日报>>王韬其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1845年考取秀才。 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 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null1867冬-1868春年漫游法、英、苏格兰等国,对西方现代文明了解更深。 1874年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影响很大。 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 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 null王韬一生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作出杰出成就,著有《弢园文录外编》 、 《韬元尺牍》、《西学原始考》、《淞滨琐话》、《漫游随录图记》、《淞隐漫录》等四十余种。 《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循环日报》《循环日报》局于月之中旬设立《循环日报》,皆系华人为之倡始。其总司理为陈蔼廷,正主笔为王紫锉(笔者注:即王韬),皆由“《循环日报》所有资本及局内一切事务皆我华人操权,非别处新闻纸可比。本同人所公举,无非为专益华人起见。” 1874年元月5日创刊。报名“循环”,意谓着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如天体运行)。王蹈选用此名,明显反映了他那循环史观的深刻背景,也说明他认为中国根可能再次成为强国。 王韬把办报方针制定为“通外情、广见闻”博采群言、兼收并蓄”。 nullnull《循环日报》的固定栏目有“香港目下棉纱花正头杂货行情”,“公司股份行情”,“京报全录”,“羊城新闻”,“中外新闻”,“船期消息”,“电报”,“告白”等。 除星期日外,<循环日报>每天出版,定价每年5港元(或每月o.5港元)。除广告和公众启事外,它包括两类新闻:商业性的与一般性的。王蹈深知最新市场价格和船期公告对香港这种商业城市价值极高。所以,经济版(印在当地纸上)打在前头,并比一般消息栏多1倍。 一般消息印在进口纸上,约占总版面的三分之一。它又分为三小栏:(1)首栏汇录“京报”(直到清王朝覆灭前,中国报纸一般都是这样);(2)广州与广东省消息;(3)中国其他地区和外国消息(二者主要筋自香港外文报纸)。 nullnull创办第二年,他增加了每月增刊(每年1港元).将有关重大事件的消息汇集成册,但后来由于销路不佳而停刊。 较为成功的尝试是从1878年起将(循环日报>改为晚报报,由此比与之竞争的其他报纸提前12小时发行。这是香港的首份晚报。但是,由于晚报的编印赶不上到广州和澳门的末班船,所以在1882年又改为晨报。 第二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第二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展开,政论报刊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及海外华侨聚集的地方。 从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是中国人自办的。 这些报刊中,有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技的报刊、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报刊、有通俗报刊、有妇孺报,也有行业报。 这众多国人自办的刊物,打破了近代史上由外报垄断中国新闻界的局面,这就是近代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此时的报刊有一些共同点,即报刊以政论为主. null 维新派报刊的创办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特点 近代新闻立法的有益尝试 维新派报刊历史作用与对中国报业贡献 维新派报刊的创办 维新派报刊的创办null1.《中外纪闻》1.《中外纪闻》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 康有为出资创办。 初创时名为《万国公报》,因与林乐之主编的《万》重名,当年 12月16日更名为《中外纪闻》。 同年11月,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具有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强学会。《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null康有为康有为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 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 null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 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null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目前尚有较大争议。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null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   1923年,康有为迁居青岛汇泉湾畔,购宅居住,题其宅为“天游园”。后其几个子女在青岛读书时也都居住在此。初居青岛时,有意兴建大学,并拟好大学章程,后因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先行一步而作罢。晚年,为青岛的优美风光写下了不少诗作,其若干诗词刻石已成为崂山景点的组成部分.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在上海做毕70大寿,于21日抵青岛。30日晚,一位广东同乡请他吃饭,未终席而腹痛,翌日身死异乡。   康有为以其所处的时代,先行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孙文领导的辛亥革命做了实践上的指导。 《中外纪闻》《中外纪闻》 《中外纪闻》以官僚士绅为发行对象,隔天出版,形式与京报相同。 每册刊登论说一篇,主要内容是宣传变法,提倡创办学校。 强学会的成立于《中外纪闻》的出版,遭到了在京封建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在1896年1月20日被迫停刊。 2.《强学报》2.《强学报》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 1896年1月12日创刊,徐勤、何树龄主持。 《强学报》与托古以改今制,希望光大维新,人人昌言新法,还提出了开设议院的政治主张,在当时影响很大。 仅出至第三期,便被勒令停刊了。 null 《中外纪闻》和《强学报》历史意义: 《中外纪闻》和《强学报》历史意义:   首先、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从王韬就开始的变法维新宣传已经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其次、维新派三家报纸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统治的言禁,开创了民议朝政的局面,拉开了国人办报高潮的序幕;   第三、培养和锻炼了维新派骨干,为维新派以后的办报活动的全国展开打下了基础。3. 《时务报》 3. 《时务报》 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旬刊。1898年8月8日停刊。 黄遵宪主持创办。汪康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总主笔。 null 内容分为论说、奏折录要、京外近事等栏目。 《时务报》出版不久,就因文体新颖,议论独到,见解精辟,很快风靡海内。并成为当时发行量最高的报刊。 《时务报》的发行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在《时务报》的宣传影响下,改良派政治团体在全国纷纷建立,维新运动也在各省市先后开展起来,各地维新报纸也纷纷创刊。 nullnull梁启超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幼读经史,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以其才思敏捷被誉为“神童”。自1891年,他在广州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积极帮助康有为完成《孔子改制考》等著述。后来,他又跟随康有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公车上书”。 null 梁启超:主编《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在舆论界初露锋芒。 1896年8月,黄遵宪在上海办起以变法图存为宗旨的《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编辑《西政丛书》,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理论。他的文章以通俗流畅、感情洋溢、寓理深刻而深受读者喜爱,对扩大维新思想的影响起了极其重要的鼓吹作用。 1898年梁启超入京,参与康有为等人发动的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他也因此名扬四海,时人把他与康有为并称为“康梁”。此外还参与了《湘报》的筹办和撰稿工作。 null 戊戌政变后逃记亡日本。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 《国风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 。 又在檀香山创办了《新中国报》。 辛亥革命后回国。又创办了《庸言》等报刊。 梁启超从1895年办《万国公报》开始,到1922年《解放与改造》停刊脱离报界,一共27年,在这27年中,他亲自创办或主编的报刊有11种,是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报刊活动家。 null 梁启超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理论的开山祖。在文学理论方面,他高度评价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功能。他认为:“仅识字之人,有不读经(指儒家经典),无有不读小说者。”因此,他力主进行小说革命,充分发挥小说的“薰(陶)、浸(透)、刺(激)、提(高)”四大艺术魅力,有效地为革新政治、风俗、道德服务。梁启超的这些观点,开了近代小说理论的先河,促进了当时小说创作的繁荣。null 在史学理论方面,他主张彻底打破旧史学帝王中心的“正统论”的观点和体系,“写出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史”。这部历史必须是“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之例者”。也就是说史学必须揭示人类社会进化的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使之成为“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可见,梁启超在批判旧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资产阶级的新史学。这在当时是爱国和进步的。 晚年的梁启超,弃政从文,专以著述讲学为务,又深研佛学,知人生虽幻,而精神决不与躯壳同死,故一生奋斗,至死不倦。1929年梁启超病逝,著有《墨子学案》、《先秦政治思想史》、《饮冰室文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并有《饮冰室全集》。《时务报》:影响深远《时务报》:影响深远  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作是《变法通议》。曾在《时务报》上连载。特点:   一、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了维新变法主张,是维新派的政治纲领。   二、他的新闻思想的代表作是《论报馆有益于国是》,提出了“去塞求通”的观点,认为报馆有耳目喉舌的作用。   三、《时务报》和梁启超以及以梁启超的作品为代表的“时务文体”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   四、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1897年10月《时务报》遂完全落入汪康年之手,变成了洋务派的喉舌。“时务文体” “时务文体” 自梁启超始,通俗自由、自成一格的政论文随着《时务报》畅销全国,遂使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应时而生,时称“新文体”。因这种文体是梁在主办《时务报》时所开创,故又被称作“时务文体”。 这种文体的特点用梁启超的话来说:1、纵笔所至,略不捡束。2、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3、笔峰常带感情。 这种文体的特点是: 1:内容切中时弊,针对当时的政治现状,有感而发; 2:打破传统戒律,不守桐城派的章法、义法,自成一家; 3:力求平易畅达,以浅近文言文为主,杂以新名词、新术 词、民间口语入文; 4:感情充沛,赋予煽动性。卓越的报刊事业家汪康年卓越的报刊事业家汪康年 在中国近代史上,汗康年是一个政治保守的人,他先是依违于维新派与样务派之间,后完全蜕变为洋务派人士;但在新闻史上,他却是个杰出的报刊活动家.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报刊业务的改革作过重要的贡献。 曾参与或创办《时务报》、《时务日报》《昌盲报》、《中外日报》 《京报》、《刍言报》 null对新闻业务改革 1、设“专电”。 2、增发“号外” 。 3、 版面改革的举措。用短行编排,版面分为三栏。 4、经营改革的举措。 汪康年爱注重报纸的经营管理.如: (1)改进报纸印刷。 当时的报纸连《申报》、《新闻报》向来都是用油光纸一面印刷.汪康年的《中外日报》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戈公振评论说,汪康年的这一举动“开我国日报改进之机”(《中国报业史》);又如 (2)“登广告以增加财源”。4. 《湘学新报》 4. 《湘学新报》 湖南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 1897年4月22日由湖南维新党人创办。旬刊。第21期起改名为《湘学报》。 1898年8月28日停刊。唐才常、陈为镒任主编。 《湘》以倡导新学、开启民智、培育人才、鼓吹变法为宗旨。系统介绍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主,也宣传湖南新政,传播维新派的主张。null5. 《湘报》 5. 《湘报》 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中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也是维新派人士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 1898年3月7日在长沙创刊。同年9月百日维新失败,10月《湘报》被迫停刊。 该报社由董事会。唐才常任主笔,谭嗣同等人为该报主要撰稿人。 《湘报》每日出版,内容有论说、奏疏、各国时事等。 《湘报》的论说有声有色,锋芒毕露,发表了一系列抨击封建专制、鼓吹民权平等、宣传西学、宣传变法的文章。null6. 《国闻报》 6. 《国闻报》 维新派华北地区重要的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 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刊,主要创办人严复。 内容上偏重京、津和北方地区的新闻报道,对东南各省新闻不作报道。设有本地新闻、京城新闻等栏目。 null百日维新期间,《国闻报》登载了光绪关于变法的全部上谕及维新派上奏的全部条陈,并配有评论为之鼓吹。这些报道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鼓舞维新者斗志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仍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1898年戊戌政变后,《国闻报》报道了“戊戌六君子”遇难的消息后,“奉旨”停刊。后卖于日本人。 《国闻报》的特点:《国闻报》的特点: 首先,它以“通外情为要务”。特别重视外国报刊、书籍的翻译介绍工作。大量译载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外电、外报的消息和评论。 其次,讲究办报的策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戊戌政变发生后,许多报刊都被查封,《国闻报》还能顶压力,如实的报道了谭嗣同“戊戌六君子”在北京“视死如归”殉难的新闻。 第三,消息迅速,稿源茂盛。连续报道了胶州湾事件。null 7.《知新报》 7.《知新报》 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是戊戌政变后唯一幸存的维新派报刊。 初为五日刊、后改旬刊、半月刊。 有何廷光、康广仁任经理,何树龄、梁启超、徐勤等为撰述。 《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保留了不少维新运动的文史资料。 1901年1月自动停刊。《知新报》特色《知新报》特色一、敢言《时务报》所不敢言者; 二、以沟通中外信息、传播西方科技知识作为重要内容。 是当时国内惟一的同封建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报刊。 null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特点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特点 报刊数量大。 办报地区广。 报刊品种多。如1896年清末著名小说家李伯元在上海创办的《指南报》,是我国最早的消闲小报;1897年罗振玉等在上海创办的《农学报》、黄澄源在上海主编的《算学报》是我国最早的专业性科技报刊;1898年康同薇、李惠仙等在上海创办的《女学报》是我国最早的妇女主编、以妇女为读者对象的报刊。 主流是维新派主办的政论性报刊。 维新派形成特殊的办报方式。从“开民智”“育人才”的总体思想出发,把办报同办学会、办学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 近代新闻立法的有益尝试 近代新闻立法的有益尝试 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等维新志士公开提出废止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法律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建立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近代新闻法制制度的要求,而且还一度付诸实践,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第一页。 冲破“言禁”、“报禁”的藩篱,争取言论出版的自由权利,是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null1、建议:中日甲午战争惨败后,康有为等在“公车上书”中,建议“纵民开设”报馆。 康有为中进士并被授予工部主事后,又连续上书光绪帝,提出办报、阅报的建议,认为“设报达聪”。 英国人李提摩太也在其撰写的《新政策》中向清政府提出创办官报的建议,并把创办官报列入九件“中国目前应办之事”之中。 2、部分采纳:康有为等的建议,部分得到了清廷的采纳。null1896年,将强学书局改为官办。官书局成立后,除印行新书外,还出版《官书局报》和《官书局汇报》。 两报的创办,是清政府公开发行新式官报之始,也是清末新闻法制建设起步的标志。 但是此时出版章程明确规定:“印送各路电报,只选择有用者照原文抄录,不加议论,凡有关涉时政,臧否人物者,概不登载。” 此时,清政府虽未公开表态支持官绅士民的办报活动,但在经济上推出了扶持报业发展的举措,即减低报纸的邮寄费用。邮费略低于普通信件。null3、承认办报合法地位:百日维新开始后,光绪帝多次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上谕,正式承认官报、民报均具有合法的地位。官绅士民第一次得到了办报的自由权利。 其中,1898年7月26日,光绪帝就孙家鼐奏遵意上海时务报改为官报一折发布上谕: “报馆之设,所以宣国是而达民情,必应官为昌办”。“至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利弊,开拓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用副朝廷明目达聪,勤求治理之至意。所筹官报经费,即依议行。”这一上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宣告开放“报禁”的法令。null4、进一步扶持。光绪帝还发布多道上谕,进一步扶持、鼓励官绅士民创办近代报刊。 如: (1)官府出资。光绪帝应康有为《恭谢天恩条陈办报事宜折》中所请发布上谕,命官报局所需经费,照官书局之例,由两江总督按月筹拨银1000两,另筹开办经费银6000两。(强学会被封禁但旋被改建为官报局) (2) “书籍报纸,一律免税。”null5、新闻立法工作开始起步。 新闻法(当时称为报律)的制定也第一次被提上了日程。 1898年8月9日,康有为在上光绪帝《恭谢天恩条陈办报事宜折》的同时上了一个附片《请定中国报律折》,提出了报律的制定问题。主要是因为顽固派极为敌视报业。康有为的建议得到光绪帝的答允。但该法律胎死腹中。第三节 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点与历史作用第三节 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点与历史作用一、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 第一: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 第二:新闻报道中夹带评论 第三:编辑工作有所改进 第四:重视新闻的采访工作 第五: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null二、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 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 2、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3、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4、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 5、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6、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本文档为【第三章_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64873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01-07
浏览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