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但以理书注释-1》

《但以理书注释-1》

举报
开通vip

《但以理书注释-1》《但以理书注释》 但以理书大纲 一1-21 神的掌权及祂仆人的忠诚 二1-49 神的掌权制服列国 三1-30 神的掌权显于烈火的试炼 四1-37 神的掌权使尼布甲尼撒降服 五1-30 神的掌权除灭伯沙撒 六1-28 神的掌权统管野兽 七1-28 神的掌权统管4兽(4国) 八1-27 神的掌权永恒不息 九1-27 神的掌权成为预言和祈祷的基础 十1至十二4 神的掌权控制历史 十二5-13 神的掌权与祂仆人的安息 但以理书 导论 但以理书是讲述一个年轻以色列人的故事;他...

《但以理书注释-1》
《但以理书注释》 但以理书大纲 一1-21 神的掌权及祂仆人的忠诚 二1-49 神的掌权制服列国 三1-30 神的掌权显于烈火的试炼 四1-37 神的掌权使尼布甲尼撒降服 五1-30 神的掌权除灭伯沙撒 六1-28 神的掌权统管野兽 七1-28 神的掌权统管4兽(4国) 八1-27 神的掌权永恒不息 九1-27 神的掌权成为预言和祈祷的基础 十1至十二4 神的掌权控制历史 十二5-13 神的掌权与祂仆人的安息 但以理书 导论 但以理书是讲述一个年轻以色列人的故事;他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称霸天下的日子(主前605至562年)从耶路撒冷被掳走。他的一生在被掳之地度过,面对众多敌对势力,他却仍保持对神的忠贞。像昔日的约瑟(创三十七至五十),他蒙神赐予解梦和异象的能力(但一17)。他在外国朝廷中位极人臣,并蒙神恩赐得睹远象,看见神在历史中的未来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本书的下半部(七2至十二13)包含一连串的异象,主要是以第三身的形式记述;但全书整体而言,是以自传的形式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在英文及中文圣经中,本书被列为先知书之一;但在希伯来文圣经,本书则编入圣卷之列。按此背景,本书是要说明一个活在敌对势力环伺下的人,仍忠于神的约所表现的气质及如何蒙福(一至六章),并且揭示神的约民将卷入的冲突及如何蒙神的保佑(七至十二章)。 文学体裁 很明显,但以理书与旧约圣经大部分的历史和预言文体有所不同。它不同于历史书,因书中充满异象;它不同于预言,因它的异象往往是超现实的,例如一个由大像象征的世界,如何被一块天外来「石」击碎;又各种怪兽起来互相攻击。 这类素材虽也见于某些先知书中(如:结一),但明显地,但以理书是属于另一类的文学类型。从某一个意义来说,本书给予读者的感动,跟了解本书的细节同样的重要。理论上,我们可以理解后者,却未必能同时感受本书意图带给读者的感动。 根据这个观点,但以理书往往被分类为启示文学,好像启示录一书(参本书「次经与启示文学」一文)。不过,我们不应据此而过于挑剔但以理书的风格。就如现代的西方的小说体裁(通常追溯至十八世纪初期),并非一夜之间形式俱备,特点俱全的。启示文学的特点,就是它的信息包括了一个超越性的宇宙秩序「启示」(希腊文apokalypsis),并且显示这宇宙秩序与历史的关系,以及如何达致终局。这类著作既是启示,故除了要求读者观看外,还要求他们聆听和理解。 内容结构 但以理书分为两部分,是用两种语言写成,即希伯来文(一1至二4上,八1至十二13)及亚兰文(二4下至七28)。一至六章是自传式的,七至十二章则为启示文学文体。不过,由于书中亚兰文的部分(二4至七28)包括了前后两段,本书的结构似有更微妙的意义。有人认为这亚兰文的部分对非希伯来人似有特殊意义(亚兰文是当时的国际语言)。再者,这显示本书的前后两段并非截然分开,这亚兰文的部分把二者连起来,也透示出二至七章是全书的的核心。若然,则第一章可作为开场的引言,而八至十二章是详述前文已提及的世界局势。这亚兰文部分包括了自传及异象两部分,也可作为本书之统一性的主要论据。 在这核心部分(二至七章),也可看见旧约记叙文常用的一种格式。第二和第七章描述4个与神国为敌的帝国;第三和第六章记载神的奇妙拯救;第四和第五章描述神对世上统治者的审判。故此,第二、三、四章的主题以逆向的次序,重现于第五、六、七章。这种互相对照的手法,使熟悉这格式的读者更为注目,也增加阅读的兴趣。 现代的读者一般都习惯阅读按年代顺序写作的书籍。即使以回忆录的形式写作,其主题也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展。但以理书却不跟从这形式。第一至六章的历史背景是顺年代次序的,但贯彻全书的启示则以一种演进平行的形式表现,涵盖同一时期的事件。这种文学体裁好像一道螺旋楼梯,一而再的环绕同一地点,却带我们到更高的角度观看,看得更清楚,更全面。同样地,本书的材料论及同一主题多过一次,每一次都有更圆满的进展。同样的格式可见于马可福音十三章记述之耶稣的教训,以及启示录全书中。 作者和写作年代 尽管但以理书的一半是以自传形式写成,其中却没有清楚说明作者是谁。近代的旧约学者普遍(并非全部)接受本书并非在主前六世纪写成,而是成于主前二世纪安提阿古四世之时(参八9-14、23-27,十一4-35)。这见解首先为第三世纪反对基督教之新柏拉图主义者白菲(Porphyry)倡议。 根据这见解,第一至六章的故事无疑是源于犹太人的传统。但以理被誉为一个英雄人物,在各种压迫之下仍忠于神的律法。至于异象,大都是解释过去了的历史,而并非对将来超然的启示。但以理书并不是一部历史书,作者在自传和异象中以不同的方式去解说和应用其它经文,使主前二世纪的犹太人得着力量和鼓舞。例如:但以理书的经历就是以约瑟为模式(一个俘虏在异邦升至高位,却仍对神忠诚);但以理在第九章的祈祷看来是基于尼赫迈亚的祷告;至于部分的异象也被视为对一些经文巧妙的释义(十一33,十二3被视为赛五十二13至五十三12的释义)。作者是在主前160至150年间着成本书,当时神的子民正受着安提阿古四世严厉的迫害,渴望知道:人生还有何意义?对神忠诚的价值何在?苦难是否永存不息?神是否仍在掌权?祂的子民是否将会得胜?十二章6节的问题(「到几时呢?」)就好像神的子民呼喊的回响。那隐秘的预言包含了答案:情况不会永远这样。 这见解也意味着但以理书的日期比任何旧约书卷可以更准确厘定。作者知道圣殿受到亵渎之事(可肯定是发生于主前167年12月;参十一31),以及犹大马加比(Judas Maccabeus)于主前166年英勇抗暴的义行(十一33-35);不过他看来不知道安提阿古四世(Antiochus)于主前164年死亡之事(十一40-45被视为一个真实但错误的预言)。释经家认为不管本书是于较早期写成或经过修订,其最后的版本可确定是于主前165至164年间完成。这论据也支持确认第二及第七章的第四国是希腊。 所以,根据释经家的看法,但以理书是一本充满教育意义传奇及充满动感异象的书卷,是主前二世纪一本极有能力的抗暴文献。由于它的写作方式,当时的读者不会把它误以为过去的历史,也不会视之为未来的预言;他们捧读本书,自会受其信息的激励,重新得力,就如今天的读者阅读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Hamlet )或陀思妥也夫斯基之《卡拉马佐夫兄弟》(The Brothers Karamazov),而大受感动。 为求确证这见解,学者们尝试从本书中寻求证据,例如:三章5节列出的乐器中使用了希腊名称;第四章记述尼布甲尼撒的疯病缺乏确凿证据,第五、六章提及的玛代王大利乌无从查究;安提阿古四世结局之描述并无足够史料。对上述种种,本注释只作简短论述,更详尽的论据,可参考以下两本书籍:1. J.G. Baldwin, Daniel, An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IVP, 1978); 2. E.J. Young, Daniel (Eerdmans, 1949)。 上述的见解,先前只为自由派学者接受,近年也为较保守的学者赞同。他们指出,本书的记述显示原作者并不以其中的故事为真实的历史,而那些异象也明显是对过去事件的释义,而非对未来的启示。例如十一章4节至十二章3节这段落,看似预言,但当时的读者不会把它看作真正的预言。为了加强其神学立场,他们指出若神愿意的话,当然可以在火中把某些人拯救出来,使某些人死亡,也可以详细地预言未来的事件;不过,圣经中的神并不作这些事。 在过去一个世纪,这见解可谓掩盖了保守派的看法;不过,这见解也有相当多问题,这里只略提数点。 1. 假如本书的性质是那么明显地属于虚构,我们应该在本书注释的传统中,很早就找到线索,甚至比白菲的攻击更早和独立地产生;但这些却付诸阙如。若本书「明显」是传说,则很难理解在本书注释的传统中,学者明显一直不断地看本书的历史和异象为神学根据和自传资料。 2. 新约的作者也看但以理书为历史著作。耶稣视但以理为一位先知(太二十四15),故此,他书中的内容也是真正对未来的预言。希伯来书的作者在列举一连串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其中提及但以理书中两件事(来十一33-34)。我们很难否定耶稣和新约的作者都看但以理书是真实的历史和预言。若我们予以否定,并把但以理书定为后期成书,则基督作为圣经的主,祂的知识和权柄将受到质疑。此外,新约作者于但以理书写作后两世纪,竟不能辨别该书是否出于虚构,真是令人惊讶,就如今天有人阅读《咆哮山庄》(Wuthering Heights),而认为是真实的历史一样。 3. 一本为人所知的明显虚构作品竟可以感动读者对神忠心至死,这看法在神学和心理学上都大有问题。根据认为主前第二世纪成书的理论,这并非只是一个可能的后果,而是本书实际的功能。但这就如同以作者的虚构想象(非神的真启示和真作为)来证明神的能力、知识和智能,并要求读者因这些虚构想象而信靠神。我们先不去争议「神可以行这些神迹,并仔细地预言未来,但祂没有如此行」这样的讲法;假如要接受上述的理论,对于神能作或愿意作这些事的信念,我们从本书中就找不着根据。在这一点上,保罗引据另一个神迹的逻辑可资参考(参林前十五15-17)。 4. 本书记述一些事件的特色,表明其源于巴比伦,并作者熟知巴比伦的生活,这是一个主前第二世纪巴勒斯坦的希伯来人难以做到的。这些特色包括:运用巴比伦计算年代的方式(一1);熟知巴比伦人喜爱6这数目及其倍数(三1);暗示伯沙撒王的摄政身分(五7);引用波斯人惩罚犯人亲属的惯例(六24)。甚至提到巴比伦王宫中的「粉墙」(五5),也引人触目,因考古发现巴比伦宫殿中的墙壁都涂上白色灰水。 5. 主前第二世纪成书的理论,假设但以理书写于主前165至164年,书中预言安提阿古四世没落的尝试是失败了。本书既被赋予旧约正典的权威,我们很难解释本书的错误为何没有改正;又或本书既有错误,何以被接纳为正典。 本注释采取的立场,是跟从长久以来基督教会的观点,即认定但以理书是写于主前第六世纪的巴比伦。这并不是说书中的历史内容毫无问题,也不是说接受书中预言和神迹是轻易的事。书中的历史内容仍需学者的研究;至于后者,则涉及我们对神的观点。但以理书部分的信息是说神能够行奇事,远超祂的受造物所能行的(二10-11)。每一个要诠释本书的人,都面临一个挑战,去信靠一位熄灭火焰及关闭狮子之口的神(来十一33-34),甚或信靠一位叫死人复活的神(十二2;参可十二18-27。)。 主题 但以理生活的背景可以用被掳巴比伦的犹大人发出的一个问题总结起来,那问题记载于诗篇一三七篇4节:「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但以理书全书,无论是自传或异象的部分,都教导我们,对神的子民来说,这世界永远是「外邦」之地(参约十七16;腓三20上)。神的子民在这世上是「寄居的」(彼前一1、17),周围是充满恶意、要毁灭我们的仇敌(彼前五8-9)。不过,我们仍可以像但以理一样,过一种使神得着称颂和尊荣的生活。他正是诗篇第一篇之教训的具体化身。 这样充满信心的生命(参来十一33-34),是在对神的认识(但十一32下)、对神的委身(但一8,三17-18,六6-10),以及在祷告中与神的相交上(二17-18,六10,九3,十2-3、12)培养出来的。这信心是基于认识神掌管人一切的事务(二19-20,三17,四34-35),以及祂正在建立祂的国度(二44-45,四34,六26,七14)。我们的时代都在祂手中(一2,五26),因地上的事与天上并非毫不相干(十12-14、20)。神向我们显露祂自己和祂的计划,使祂的子民可认识祂,并倚靠祂的话(一17下,二19、28-30、47)。这认识使神的子民可抗拒压力,知道他们有份于成全神的国(七22、26-27,十二2-3)。 应用纲要 在充满罪恶的世代中,怎样才可以保持对神的忠贞呢?但以理书给我们的答案是: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而一个有智慧的人必能真正认识和相信神,知道在最绝望的逆境中,神仍然掌权,故可面对各样挑战和逼迫,矢志不渝。 但以理书大纲 一1-21 神的掌权及祂仆人的忠诚 一1-2 行事在人,成事在神 一3-7 在巴比伦的改造 一8-21 通过首次考验 二1-49 神的掌权制服列国 二1-13 尼布甲尼撒烦恼的梦 二14-23 但以理得启示 二24-49 异梦的解释 三1-30 神的掌权显于烈火的试炼 三1-18 拜偶像或殉道 三19-30 「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 四1-37 神的掌权使尼布甲尼撒降服 四1-18 大树的梦 四19-27 审判的警告 四28-37 降服并蒙医治 五1-30 神的掌权除灭伯沙撒 五1-9 粉墙上的字 五10-17 但以理再显智慧 五18-31 神的天秤称量王 六1-28 神的掌权统管野兽 六1-9 大利乌受蒙骗 六10-17 顺从神过于顺从人 六18-28 凭信心蒙神保护 七1-28 神的掌权统管4兽(4国) 七1-14 四兽一人 七15-28 发动战争的小角 八1-27 神的掌权永恒不息 八1-4、15-20 双角的公羊 八5-8、21-22 独角山羊 八9-14、23-27 生长强大的小角 九1-27 神的掌权成为预言和祈祷的基础 九1-3 但以理查德考圣经 九4-19 祈求神记念祂的约 九20-27 七十个七 十1至十二4 神的掌权控制历史 十1-3 但以理的悲伤 十4-9 一个荣耀的异象 十10至十一1 灵界中的恶势力 十一2-45 北方王和南方王 十二1-4 末后的事 十二5-13 神的掌权与祂仆人的安息 注释 一1-21 神的掌权及祂仆人的忠诚 一1-2 行事在人,成事在神 但以理故事的两句引言,提供了这故事的历史及神学背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将城围困。」尼布甲尼撒曾数次攻打巴勒斯坦。这里提及的围困,发生于主前605年,即约雅敬在位第三年(按巴比伦的计算法;耶二十五1记述同一事件,却采用犹太计算法,从君王登基前的新年算起)。我们要注意这段历史的横面记载,夹有其纵面或神学角度的记载:「主将犹大王约雅敬……交付他手」。这马上把我们引进全书的主线∶ 1. 巴比伦对耶路撒冷,世界的城对神的城(奥古斯丁语);这对立在圣经中直至在启示录中达到高潮(参启十四8,十七5,十八2-24)。这对立的根源可追溯至创世记三章15节的宣告。 2. 不管历史如何发展,神仍在至高处掌权。耶路撒冷陷落之时,神的预言也告应验(例如赛三十九6-7;耶二十一3-10,二十五1-11),神按圣约施行的审判(正如先知曾多次警告的)展开了(参申二十八36-37、47-49、52-58)。被掳是对约雅敬的审判(代下三十六5-7),但腐朽其实早已开始(王下二十四1)。从表面来看,尼布甲尼撒成大赢家,神的名蒙羞(把神殿中的器皿「收入他神的庙里」,表明异邦神明拿布胜过了耶和华)。但事实上,所有事情都在神的掌握之中(参赛四十五7;弗一11下)。尼布甲尼撒最后也承认这点(四35)。在但以理身上,约瑟的故事获得重演(创四十五4-7,五十20)。 一3-7 在巴比伦的改造 在巴比伦,部分以色列人被选召接受精英教育。这几位被选者都是天生的领袖(「宗室和贵冑」),才智过人。他们要接受再教育,并可享受王宫的生活。这样做有几个目的,包括:宗教上的改造(语言、文字和食物都含有宗教和文化的意义)和收买人才(同一时间减弱在以色列人中生产未来领袖的能力,并在教育过程完成后,为巴比伦社会注入一股新力量;5下)。 他们接受的教育无疑将包括:占星学、占卜及其它「艺术」。这些少年人一开始(早在第三章的事件以先),就需要抓紧以赛亚书三章1至3节的应许。 改造过程之始,就是改名。这几位犹大少年的名字都有宗教意义:「但以理」意即「神是我的审判官」,「哈拿尼雅」意即「耶和华的恩慈」,「米沙利」意即「谁可以像神?」,「亚撒利雅」意即「耶和华帮助」。至于他们的巴比伦新名,似乎是原名的故意变形(提醒读者这些名字有违真理),因有外邦神明的名字藏在其间(例如:彼尔、拿布、阿古)。这些改造意味着身分的改变(不再是神的儿女)和命运的改变(属于巴比伦,而非耶路撒冷);当局盼望常用新名,他们便会潜移默化。 一8-21 通过首次考验 前文逐点提出对神忠诚的拦阻后,作者现今记述神如何执行祂至高的计划,加力给祂忠心的子民,胜过各种拦阻。神掌管列国(1-2节),也同样掌管个人的生命。参:「主……交付」(2节),「神使但以理在太监长眼前蒙恩惠」(9节),「神……赐给」(17节)。 但以理相信若享用「王的饮食」,他将会「玷污自己」(8节;参结四9-14)。他的理由可能并非纯为遵守利未记的食物条例,因条例上只禁戒不洁食物,却没有提及酒;也不是因那些食物曾祭过偶像(除非素菜不用于拜祭)。故此,他的决定可能只是反映他希望在能力范围内,不被巴比伦的文化所同化(以及在灵性上受异族模造)。至于他的再教育和新名,他对此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作者的记述显出了但以理的智慧,知道在何时应予以抗拒。 但以理被引介为一个忠心的模范,这可见于他令人钦羡的生命:他表达抗拒时态度和蔼(「求太监长」,8节;「求你试试」,12节),以及他的行为如何得到太监长的恩待、同情(9节),以及委办的同意(14节)。 但以理和他的同伴吃素叶,喝白水,身体却出奇的俊美。这显然也是神的作为。人可以供应饮食,只有神可以使人健康。10天的考验(14节)决定了他们终生的食谱(15-16节)。 此外,神也赐给但以理和他的同伴特殊的恩赐(17-19节)。智慧的增长和真正的成就并不一定要在属灵上妥协;敬虔的人也可以掌握及使用不敬虔之辈的学识。神使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又使祂的子民的软弱显得格外坚强(林前一19-25;参赛四十四24-26)。但以理的生平和品格,不仅被刻意地描述得与约瑟相似,更反映了将临的弥赛亚(赛十一2-3)。 释经家以为本章的结语(21节)与十章1节互相矛盾。但这结语并非为标示但以理的死期,它更含有神学意义,并非仅作纪年。古列之元年(主前538年)亦即犹太人开始重返故土之时(代下三十六22-24)。这结语的重点是:但以理可活着看见尼布甲尼撒的作为被扭转。巴比伦王久已不在人世,但神的仆人仍活着,神的子民重新建立。至此,我们可转入描述神的子民面对冲突的记载,以及神的国最后胜利的异象。 二1-49 神的掌权制服列国 二1-13 尼布甲尼撒烦恼的梦 第二章记述的事件发生在尼布甲尼撒任内第二年(主前604年;参一1-2)。 在古代近东,君王被认为可从神明领受信息。尼布甲尼撒的异梦尤其引人关注,因当时他正野心勃勃地扩张领土。(他在迦基米施和哈马口大胜埃及军,牢牢地掌握了叙利亚一带;他正计划于来年发动更多军事行动。)他的梦使他烦恼不安(1节)。故此,他宣召众臣仆;这些臣仆的职衔显示了巴比伦科学和宗教的特质(例如「行邪术的」,参申十八10-12;玛三5)。 我们无法确定尼布甲尼撒对他的梦还记得多少(3节)。某些说话似乎暗示他至少还记得大概(例如9节)。这个梦使他十分烦恼,甚至以死刑迫令众谋士提出准确的解释(5节)。所以,若他的谋士能讲出他们原本一无所知的梦境,他才可确定他们的解释准确。众谋士的响应很合理(4、7节),也可见他们的焦急(10-11节);这似乎是作者故意显出王的邪恶,以及他的朝臣智慧有限。 「亚兰的言语」(4节)标示了本书的文字开始从希伯来文改为亚兰文,直至七章28节为止(参导论)。 尼布甲尼撒王任性地(却绝非首次)以酷刑恐吓群臣(5节),以及他对谋臣的怀疑(9节),表现出尽管他拥有伟大的成就,他并没有安全感。他的命令(12节)包括了要灭绝不在场的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这时记述开始进入高潮。 二14-23 但以理得启示 但以理坚强和通情达理的性格再次表露无遗(参一8、12),这可见于他如何机智地回应执行命令的护卫长,以及他如何求得王的宽限(16节)。我们有时需要礼貌地容忍,有时则须要直率地指斥(参五17-28;可六18)。 但以理一生最大的特点莫过于他的祈祷(18节;参六10,九3-23,十12)。在这里,他和同伴祈求神施怜悯(18节),因神国的未来及其在巴比伦的见证,有赖于他们几个人的生存。但以理深信他可以进到某些境界,是那些巴比伦术士无法企及的(11节)。神是自显者,也是启示者(22-23节上),这成了但以理祈求的基础。祂是智慧和能力的主(20节),掌管历史(21节上),并常与祂的子民沟通(22节;参徒四24-30)。圣经没有解释「这奥秘的事」如何「向但以理显明」(19节)。 二24-49 异梦的解释 但以理再回到王前,这次已准备好详细地放胆解说,我们可比较王之谋臣的无能与但以理在天上之「顾问」的智慧。 尼布甲尼撒梦见一个大像,像人的形状,用不同的金属制成(金、银、铜、铁和泥)。在梦中,一块非人手凿出的石头击打并摧毁了大像(注意34下-35节上对诗二9下的回响)。这块石头有两个特点:一是「非人手凿出」(34节),即源出于神;二是它「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35节),即它的影响遍及全世界。 这异梦是预指将来要发生的事(28节)。由于「金头」特指尼布甲尼撒的王国(38节),我们可假设其它部分也代表别的国度。这些王国当时并没有向但以理和他的同伴显明(参八19-21)。若按其出现的次序(及八19-21的数据),则银的「胸膛」和「臂」(32节)是代表玛代波斯(本书视其为一国,崛起于主前539年──古列即位之年;参五28,八20)。铜的「肚腹」和「腰」(32节)代表希腊帝国,必掌管天下(39节)。其后则是罗马帝国(有些保守派学者则以腿和脚代表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者)。 至于那块「大石」,则常被认为是代表基督;而这块大石的「充满天下」,是代表神的国的增长。路加福音一章33节和二十章18节也许是暗示上述的解释。此外,也要注意的,是这块大石打碎了代表各国的大像。所以,这异梦的信息,就是人所建立的王国兴衰更迭,最终神的手会把它们毁灭,并建立自己的国,存到永远。 评鉴学者却认为玛代波斯在历史上并非一国,而认为经文所指的4国是巴比伦、玛代、波斯、希腊,并且认为但以理的解梦只是事后孔明(参导论)。 但以理解梦后的结果记在下文(46-49节)。尼布甲尼撒赏赐但以理极大的尊荣,并称颂他的神。王也封赐但以理的同伴,这交代了他们在第三章的地位;而第三章的事件,也反映了尼布甲尼撒对神的称颂只是虚有其表而已。 三1-30 神的掌权显于烈火的试炼 三1-18 拜偶像或殉道 但以理书的作者,显然有意要我们看见尼布甲尼撒的梦和他在杜拉平原立的大像的关连(1节)。这大像也许是代表王自己(参二38:「你就是那金头」)。若比较那梦中的大像(二31-33),尼布甲尼撒建造的大像全是精金(大概是镶上金片),这显示他听了但以理的解梦后所表现的狂妄自大(二44-45)。注意:经文提了7次「尼布甲尼撒造了(或立了)」大像(1、2、3、5、7、12、14节)。神把「国度、权柄、能力、尊荣」(二37)赐给他,他却妄行自用。因此可见他在二章47节对神的称颂是何等肤浅。 这大像不成比例的尺寸(高90呎,宽9呎)显示那大像可能包括一个坚固的底板。 这段记叙有两个特点,使它的信息更形突出。第一,经文重复的提到当时的景象和音响(2-3节记述景象;5、7、10节记述音响)。「琴瑟、笙」看来原是希腊乐器,可见希腊文化的普及)。读者似身历其境。当时充满宗教气氛,无疑给在场的人奇异的影响。但那3位希伯来人知道神所悦纳、合乎圣经的敬拜,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对真理的顺服(参约四24;罗十二1-2)。第二,世上的城和神的城的冲突非常显著。只有选择拜偶像或是死亡(4-6节)。出埃及记二十章4至 6节的禁令面临挑战,按神的形象受造的人(创一26-27;弗四24;西三10;参太二十二20-21),竟跪拜人自己造的形象。当时,沙德拉、米煞和埃布尔尼歌的信心光耀夺目,比那火窟中的火焰更明亮(来十一34)。他们强烈地表明对神话语的忠诚(林后四11、13下、18)。 尼布甲尼撒显然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收买,没有人敢抗拒他的命令。这次的考验比起第一、二章的经历更为严峻(前面的考验似乎只是热身)。他们对神的忠诚和勇气被术士刻意和恶毒地转达王前(「这些人不理你」)。不过,他们的传达也是真实的:「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12节;参出二十3-4、23)。 尼布甲尼撒早已认识这3位希伯来人(一18-20,二49),也知道他们将如何回答他的问题(14节);他现今是向他们的神和他们的勇气挑战(15节)。他没有考虑他们两项特点:他们对神的能力的认识(17节),以及他们对神话语的委身(18节)。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充满盼望(17节;参一12-13,二16),毫不犹疑(18节);他们的表现反映了亚伯拉罕的榜样(参罗四20)和乔布的见证(伯十三15上)。 三19-30 「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 巴比伦王与耶路撒冷人的对立达到顶点。巴比伦本已「冲冲大怒」(13节;参19节),现更因他们的决心而「变了脸色」(19节)。他下令把火窟的热度加至顶点(这大概是「比寻常更加七倍」之意),选派最强壮的士兵捆绑他们(20节),把他们捆绑得十分牢固(23节)。火窟的热度使抬他们3人的士兵都被烧死(22节)。这些细节使读者意会这3位希伯来人已无生存机会,而作者描述他们的衣服(21节),是要我们注意将要发生出人意料的事。在王大怒、士兵烧死之际,这3位希伯来人仍好整以暇(请看:作者刻意描述他们的裤子、内袍、外衣和别的衣服,21节)。跟这世上的国比较,神的国「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十四17)。那3位希伯来人在火窟中的行动(「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25节),更表明神国的胜利。 显然那火窟分为两层,在上层的人可观看火刑的执行。尼布甲尼撒看见那3人仍然生存,并有第四位好像神子,与他们一起(24-25节),他就改变态度(26节;参15下)。他现今承认是他们的神奇妙的干预,使他们得救。这事件正应验了以赛亚书四十三章1至4节的话:「你不要害怕……我必与你同在……你从火中经过,必不被烧,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早期的基督徒释经家认为那第四人是神的儿子或耶和华的使者(参28节),后人也多如此说。不过,这里的重点是说明神的完全保护,这可见于他们连火烧的气味也没有的事实(27节)。诗篇三十四篇19至20节最终应验在基督身上(参约十九26),但在这里先有一个预尝的应验。 第三章开始时,尼布甲尼撒的命令带着威胁──要摧毁神的国;结束时的命令,却要求世上列国(「无论何方、何国、何族的人」,29节)尊重神的国,否则将被灭。这段记叙宣扬了神国的胜利,描述了王的蒙羞(28下,比较二47),但作者也使我们看见尼布甲尼撒的信并不真诚。他不过是因神迹而震撼(参徒八9-23);他的反应是抬举那3位希伯来人(30节),却没有接受他们的信仰(28节)。他的蒙羞确使他的观点有了改变,却没有软化他的心(参29节,并比较乔纳在蒙羞后的认信,拿二8)。 四1-37 神的掌权使尼布甲尼撒降服 四1-18 大树的梦 第四章记叙的开始与结尾像是诗歌的体裁(1-18、34-37节;可能是在但以理的指引下写成)。这篇记叙的主题是尼布甲尼撒的降卑,以第三身的方式记叙,藉此强调在事件发生中,巴比伦王不能评价自己的经历。第3节对神的称颂是后面描述神的作为的伏线。 尼布甲尼撒的权势被形容为如日方中:「安居在宫中,平顺在殿内」(四4)。这节经文与2至3节相反,全没有提及神的良善和伟大,因此引发读者期待:将有重大的逆转(参路十二16-19)。 尼布甲尼撒做了一个可怖的梦。尽管有第一至三章的经历,以及二章47节和三章28至29节向神的认信,他仍首先寻求术士的解答(箴二十六11;彼后二22),却发觉他们无能为力(四7)。但以理的出场(四8)把光明带进黑暗(参太五14;腓二14-16)。 梦境的主角是一棵大树,明显是代表一个世界霸权,普世都在它的控制和荫庇之下(10-12节;参二37-38)。上天向它宣布一道命令:它要被砍下,只剩树墩(15节上)。这帝国又被拟人化(「使他……使他……」15节下、16节),这个「他」将被降服,像野兽般生活,「让天露滴湿」(15节下)。这梦中景象使尼布甲尼撒惊惶(5节),也使那些皇帝专用的术士惆怅(7节)。惟有但以理可以帮助解答。 注意:尼布甲尼撒按照他自己的宗教认识,直觉地形容但以理的灵性(「因你里头有圣神的灵」),18节下)。他先前的认信并没有使他离开多神主义。圣经的记载说明他有了宗教的认同,却非圣经所言的悔改归正(参8节)。 四19-27 审判的警告 但以理的疑感和恐惧(19节),并非由于不能解释梦境,而是由于梦的含义。他很在意别人的感受(例如他在解梦之前,先以古代近东宫庭惯用的前言作开场白,19节下)。但以理不因王的蒙羞而欢喜,他的态度反映了神的心肠和弥赛亚的心怀(结十八23;太二十三37)。在但以理恒常的祷告中,无疑尼布甲尼撒也是他常记念的名字(参六10)。 他随即便开始解梦(24-26节)。神的定旨为要施行审判。这是针对尼布甲尼撒(24节),要显明神至高的主权(25、27节)。这审判是公义和恩慈的:这可怕的惩罚临到尼布甲尼撒身上,使他形同野兽是十分合宜的,因他对待神的百姓,也如同一头野兽(他对受欺压者也常加迫害,27节;在旧约,这常是心灵转变的一种重要指标,赛一17,五十八6)。再者,这刑罚的作用是要使王降卑,以致悔改,并使盼望重燃,仰望那位使人倾覆,又使人兴起的神。 神的审判不是随随便便的,而总是合乎道德公正的。这可见于但以理对王的劝谏。神的审判既是由于王恶意违反祂的道德律,那么,王的悔改、守法,也许可带来神的恩典(参箴二十八13;赛五十八9-10;拿四2)。即使恶人也可从神得着怜悯;但他们也要向人施怜悯,才可表明他们渴望从神得着怜悯(参太六12,十八21-35)。 四28-37 降服并蒙医治 神的旨意必定成全。神给予尼布甲尼撒一年时间悔改(29节),但他仍然自高(30节):「这大巴比伦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为京都,要显我威严的荣耀么?」(参赛十三19)。他的成就的确可观,包括许多重要的建设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其中一项是空中花园──这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为的是取悦其玛代妻子阿美蒂丝(Amytis),使她有回到故乡之感。他的刻意扩展势力,自以为是玛尔杜克神赋予他普世的王权,却没有想到诗篇一二七篇1节的话。 神的审判(在31-32节宣告)将使王彻底蒙羞。他的「国位」(31节)和「聪明」(34节)都立即离开他(33节)。第34节说他的「聪明复归」,意味着在神的审判之下,他患上了精神病(今称变狼狂妄症。神的话在他的心智上带来极大的震撼(参耶二十五15-16)。他一度自以为是超人(三1-6、30),却变成连常人也不如;他竖立自己的像,使人膜拜如神,他不以人的生命为按神的形象而造(创一26-27),也亏缺了神的荣耀(参罗三23)。现今他像野兽般生活,正是自食其果(加六7-8)。 尼布甲尼撒先前的悔改可能已蒙了神的怜悯(27节)。现今,神使他降卑,仍有复原的可能(32节)。但他的恩赦并非随便可得,他必须谦卑求告(「我尼布甲尼撒举目望天」,34节),并向神敬拜和认信,宣称惟独神是全能的(35节)。王的认信中首次包含神立约的作为(「存到万代」,34节;参出二十5-6;诗一○三17-18),也承认神的真实和公义(37节)。祂对付骄傲的人,恩待谦卑的人(37节;参彼前五5)。在尼布甲尼撒身上,诗篇十八篇25至27节的话可找到很好的实例。 不少解经家都怀疑尼布甲尼撒是否真的悔改归正。假若这只是一时的表现,难怪一般的历史记录未见提及此事。 有一份文献,名为《拿波尼度的祷告》(The Prayer of Nabonidus),是近年从昆兰洞穴中发现的。评鉴学者据此认为,但以理书第四章的故事是源于拿波尼度王患病的故事(他于主前556至539年在位)。这篇祷文记述了神使拿波尼度患病7年。拿波尼度讲出神如何赐他一个希伯来俘虏,向他解释他患病的意义,并写下一则神的旨意,要他敬拜至高神。这文献跟但以理书第四章有重要的分别,但也有可能(杨以德也持此议)这文献的作者把尼布甲尼撒和拿波尼度混淆了。奇怪的是,很多评鉴学者都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假设别的文献比旧约的记述更具历史真确性。 五1-30 神的掌权除灭伯沙撒 五1-9 粉墙上的字 但以理书的记述,即使是历史部分,都不应视为有次序的记录巴比伦历史。它的记述是经过选择的,主要是描述光明与黑暗两个国度之间的冲突。看见神如此奇妙地干预世上的事务,读者面对目前的属灵斗争时应得到激励。 严格来说,新巴比伦王国的末代皇帝是拿波尼度(主前556至539年在位);但有10年之久,他隐居于提曼,立了他的儿子伯沙乌撒〔即伯沙撒,意即彼尔(神)保护王〕作摄政王。注意:伯沙撒于五章7节、16节和29节,提升但以理位列国中第三位,意味着当时国中有两位王。(参创四十一40,约瑟获赐第二位。)伯沙撒可能是尼布甲尼撒的孙儿(2、11、18节的「父」可译作「祖」,22节的「儿子」可译作「孙子」)。 第1-4节的描述已经隐伏了神的审判。在宴会中,各人不停地喝酒(3节);王的良心已经麻木,毫无敬畏神的心:「他吩咐人将……从耶路撒冷殿中所掠的金银器皿拿来」(2节)。他们毫无顾忌地亵渎神(4节)。忽然,神审判的记号出现,使他们从纵情声色中惊醒过来(参赛四十七10-11)。所有人的目光都定在伯沙撒身上〔他与众人「对面喝酒」(1节),可能也含有公开显露他的富足之意〕。读者此时一定会想到箴言十八章12节的话:「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快得阐明了。 神的干预十分戏剧性,也使伯沙撒十分震惊。他当时大概已处于半醉的状态,突然间有一只手出现,在粉墙上写字,使他立时清醒,也使他的骄傲狂妄变为惊惧、凄惨(6节)。他实时的反应是向这世上的哲士求助,他们却无能为力(参二2,四6)。圣经没有解释为何他们不能解释墙上的文字。有几个可能性:1.字母的形状不清晰;2.这些文字似属一种暗语;3.不能理解文字的真正意义。世上的智慧不能认识神,也不能认识祂的启示(林前一21,二14)。 五10-17 但以理再显智慧 这里的记述使人想起创世记四十一章1至16节,但以理的名字再次在皇室中出现。太后的说话几乎是一个公开的谴责,她指出伯沙撒与尼布甲尼撒的分别(尼布甲尼撒已去世20年)。她向伯沙撒介绍但以理的智慧,她似乎颇为敬重但以理,因她同时使用但以理的巴比伦名字和希伯来名字,也提及他的特殊才能(12节;参赛十一2-3)。显然,但以理已不如过去在巴比伦的社会中,担当重要的角色。伯沙撒大概也犯了罗波安的毛病(王上十二7-8)。 伯沙撒的说话(13-16节)似乎显示他仍受酒精影响,不甚清醒。他重复地提及但以理的出身和年纪(应有80高龄了)说:「你是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就是我父王从犹大掳来的么?」(13节)这种话就像一个醉酒的人胡言乱语侮辱他人。* 五18-31 神的天秤称量王 但以理尖锐的回答(17-24节),跟他与尼布甲尼撒对应的态度截然不同(二16,四19;另参八1-4注释),却与彼得在使徒行传八章18至20节的说话相仿。他的说话类似旧约圣经中几段类似诉讼的话(参何十二2-6;弥六1-8)。首先,他说明伯沙撒的罪的历史背景(18-21节)。他叙述的细节指出神曾启示祂的本性和作为,这都是伯沙撒应该知道并遵奉而行的。基于此,他进一步指责伯沙撒(在新国际译本中的22-23节,「你」或「你的」这代名词共出现15次)。伯沙撒认识神,却不荣耀祂,也不感谢祂(罗一21)。 神的信息中所用3个不同的字(25节),都与重量有关(「弥尼」即弥拿,「提客勒」即舍客勒,「乌法珥新」即分子)。但以理以这些字的基本观念,即衡量或估值,再加上相关语的角度来解释。「弥尼」洐生于「计算」、「委派」这动词;「提客勒」的动词意即「称量」、「估值」;「乌法珥新」(「毗勒斯」是单数字)即股份之意。伯沙撒的王国已被称量、估值,它将被玛代和波斯人(跟「毗勒斯一词」形似)瓜分。 伯沙撒仍遵守诺言。假如但以理的预言应验,那么,他在国中便位列第三(29节);若他的预言不灵,则他的生命将不会长久。当晚,伯沙撒的末日就已经临到(30节;参箴二十九1)。 但以理没有进一步的解释,因他关注的是神审判的事实,而非审判的细节。希罗多德(Herodotus)和赞诺芬(Xenophon)两位历史学家,都记录了巴比伦是在一个晚宴举行之际被攻陷的;敌人把幼发拉底河暂时截断,从河床中走进城中。赞诺芬(记述了古列的进攻)也记载了波斯人杀死那位年轻、放荡的巴比伦王。 这段记述有一个重大困难。但以理记述「玛代人大利乌……取了迦勒底国」(31节)。但圣经别处,都记载波斯人古列释放神的子民离开巴比伦(代下三十六22-23;拉一1-8)。因此,评鉴学者都认为「玛代人大利乌」这名字是故意虚构的,或是一个错误的历史数据,把大利乌一世(主前522-486年在位的波斯王)与古列混淆了;古列当时约为62岁(31节)。至于保守派学者则把「玛代人大利乌」视作波斯王古列的巴比伦皇室称号〔详见J. Baldwin, Daniel, TOTC (IVP, 1978), pp. 23-28〕。 六1-28 神的掌权统管野兽 六1-9 大利乌受蒙骗 大利乌的统治带给巴比伦政府180度的转变,他设立了120位总督(1节),这些总督又隶属于受命于王的一个核心政治局(第8节暗示还有其它层次的官员)。 这种多层次的安排(「免得王受亏损」,2节)充分说明了政治生涯中的诱感,以及高官位并不等同高品德。但以理(已届80高龄)再次显露他那神赐的突出智慧;他的升职却引起同事和下层的嫉妒(4节)。 众大臣的阴谋在人类历史中屡见不鲜,这种政治斗争、消灭对手的手段,已成了常规。从这件事也可反映世人如何合力对付耶和华的受膏者(参诗二1-2;太十六1;路二十三12;徒四25-27)。 但以理的同事不能从他的工作中找到把柄,并无借口除掉他(4节;参约十四30)。尽管他的同事嫉恨他,却无法不承认他的正直。他们知道打倒但以理的唯一希望,就是利用但以理众所周知的属灵表现:他顺从神过于顺从任何人(5节;参徒四19);这将成为他在政治上的弱点。他们也利用王在灵性上的弱点,作为他们玩弄政治手段的机会(6-7节)。玛代和波斯的法例不能更改(8节;参斯一19),这情况并非只见于古代近东,对极权主义的向往也非仅是大利乌的诱惑(7节)。波斯法令成文的重要性可参以斯帖记八章8节的记述。 六10-17 顺从神过于顺从人 这阴谋是显而易见的,却带给但以理一个微妙的试探:他只要暂时不开口祷告(7节)。况且他已是80高龄,无人会期待这样一位老人会有英勇的行为。 然而,但以理独特的个性使他确信: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顺从神的话,终久必招致损失(参腓三7-8)。 这段叙述的重点,是但以理祷告所表现的虔诚,也描述了有关他祷告生活的细节,使他成了我们祷告的榜样(参二17-18,九3-19,十2-3、12)。他习惯在阁楼(楼上,10节)祈祷,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他知道神是无所不在的,故他在巴比伦的祷告也必蒙垂听;他向着耶路撒冷的方向祷告,那里曾安放神的约柜,显明祂住在耶路撒冷(注意但以理在第九章的祷告环绕立约的关系)。但以理祷告如常,引起了别人的闲话(10节下);经文还特别提到他祷告时不忘感恩,尽管当时他面对严重的危机;另外,他的举止(「双膝跪在他神面前」,10节),表明他的恳切(11节)。 这班狡猾的阴谋者把但以理和大利乌都玩弄于掌上(11-12节)。使但以理成为王唯一完全信赖之大臣,是因为他对立约之神的信靠,在他敌人手中却被极端歪曲。他对神的倚靠被诬为叛逆(13节)。大利乌现今发现自己被愚弄,但他不能改变法令(14节),但以理也不能自救(17节)。请留意这段叙述的一个鲜明对比:那些阴谋家和王都在热切地谋算(3-9、14节),但以理却只是如常生活,显出一贯的忠诚;在第21节以前,我们见到但以理只向神祈求,而没有跟其它人说话。 六18-28 凭信心蒙神保护 但以理因信蒙神能力保护(来十一33;彼前一5),并不是受保护免除危险,而是在危险之中受到保护。王大感惊讶和宽慰,因见天使保护了神的见证人但以理(参22节;诗九十一9-16)。但以理凭着信心(23节),预尝了来世的能力(来六5),连狮子也被驯服(赛十一7)。正如其它旧约的神迹一样,这神迹是预示基督复活的伟大神迹(参17节;太二十七60-66),而基督的复活也指向最后的复活和复兴(林前十五20-28;参诗二4-8)。在一个似乎「封闭的范围」内(17节),神显明祂不可能被排除在外;即使信徒在阴间下榻,祂也在那里(诗一三九8)!结果,但以理最终受到保护和解救,正如他3位同伴一样(23节下;参三27;约十九31-36)。 与一般人的假设相反,旧约中令人惊奇的神迹其实并不多见。这里记述的神迹,正如旧约中几段神迹涌现的时期(出埃及时期、进迦南时期、伊莱贾和伊莱沙时期、先知职事建立时期),都是出现于神的国的关键时刻。但以理书中的神迹,正如别处的神迹一样,不仅是违反自然或超乎自然,更重要的,是它们抗衡邪恶和黑暗的权势。它们是「来世权能」的流露,那时一切邪恶尽都消除。 第24节记载一则惨淡的收场。当然,我们不会以为所有政府官员都因参与阴谋而被狮子咬死。根据希罗多德的著述,这种牵涉全家的刑罚是根据波斯律法的。叙述本身并没有提出任何道德教训(参斯八1-10),不过,这事件的信息十分清晰:人若拦阻神国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冒险的行动;敌挡神的,终必被铲除。这叙述再次使人想起诗篇第二篇(参诗二9-12)。 王下令为着但以理的释放而欢庆(也许在但以理的指引下进行),并在赞美神的颂辞中称颂神为「活神」(26节,即活跃地干预历史发展),祂是至高的、拯救人的神。但以理本人正说明了敬虔生活的最基本原则(参诗篇第一篇,尤其是第2-3节)。假如大利乌确实是古列的话,第28节的「和」应译作「即」(参新国际译本旁注)。 七1-28 神的掌权统管4兽(4国) 七1-14 四兽一人 第七章一方面引出了本书的第二部分,同时也是两部分的连系。它一方面引进一个新段落,内容是但以理启示性的异象;另一方面,它又带我们回到伯沙撒在位时期(参第五章),并结束了亚兰文的部分。故此,读者应留意历史和启示之间的重要连系。按内容看,本章的异象和尼布甲尼撒在第二章的异梦相近。不过,第二章之异梦的重点,在于描述几个先后与神的国敌对的强大王国,最后终为神的国胜过;而本章之异象的重点,在于以神国的永恒对比出这些王国(以各种野兽代表)的败坏和短暂。 正如其它的启示文学一样,这些启示以景象为主(留意叙述中强调「看见」,2、4、6、7、9、11、13节)。理解这些异象的历史意义固然重要,但这些启示以景象的形式出现,强调了感官反应的重要,不下于理性的分析。它们不仅是传达一些论点,也是要引起震撼。 这异象显于伯沙撒王在位元年(参五1注释)。无疑,但以理对皇室的熟悉,使他可预测不久之将来(五17暗示他已预测到伯沙撒的王位不保)。 现今,神使他看见一个「大海」的异象(也许是地中海,但更可能只是代表邪恶和不稳定之世界的一幅景象)。这大海陡然翻腾,不是由于从海中冒出的野兽,而是由于「天的四风」(2节);这表明了即使在最可畏的事件背后,仍看见神的作为。这一点在随后的经文中更为强调:经文是使用被动式用词描述各兽。这些野兽明显是代表各个帝国:像狮子的兽的翅膀「被拔去」,从地上「得立起来,又得了人心」(4节;可能是描述尼布甲尼撒的经历);像熊的兽听见「吩咐」:「起来吞吃多肉」(5节);像豹的兽「获得」治理的权柄(6节)。这些帝国虽施行极权统治,但终极来说,人永远无法真正自治。信徒可以从这些君王的作为背后,看见真正治理的是神自己。这些野兽和尼布甲尼撒之异梦的密切关系,显示它们都代表同样的帝国(据上文的解释,即:巴比伦、玛代波斯和希腊)。有趣的是,别处也曾把尼布甲尼撒比作狮子(耶四7;参耶四十九19,五十44)和鹰(结十七3、11-12)。请比较第4节和四章33至34节。以一只4头、有翅膀的豹,来形容亚历山大大帝,是最适切不过的(在他死后,希腊帝国瞬即分裂为4个小国)。 这些野兽可畏的形状,比起第四兽的形状和牠的凶暴,就相形见绌。前3兽的形状像狮、鹰、熊和豹,而第四兽却无任何动物可以比拟。但以理正迷惑于这兽头上的10角时(7-8节),却发现另有一新角长出;这新角显然代表一个人物,是一个十分自大的人物(8节)。 但以理正观看的时候,有3幅景象出现在他眼前。这好比一幅织锦的不同部分,合起来就带给人一个强烈的观感。 第一个景象是神的宝座(9-10节)。跟先前的景象迥然不同,这幅景象显出秩序、平静和至高的权柄。经文并没有清楚陈明这景象跟第二幅景象(11-12节)的连系;不过,字里行间已暗示第四兽和其它野兽的毁灭,是出于神的审判(10节;「他坐着要行审判,案卷都展开了」,显示神将要发出宣判)。在那亘古常在者面前,这世上的王国都是短暂的。祂圣洁和公义的形象,借着洁白如雪和明亮如火表现出来(9节;参诗五十3-4)。第三幅景象又回到神的宝座,有一位像人子的被带到亘古常在者面前(13节),并从祂手中领取治理普世的权柄。这位人物与先前的兽迥然不同,他是一个人。他可在圣洁的神面前站立。在这里,尼布甲尼撒梦中的大石变成一个人(二35、44-45),这个人更显出神真正的形象(创一26-28);这位弥赛亚将是与神一同作王的(参诗二8,八4-8,七十二1-11、17;来二5-9,十二28)。 七15-28 发动战争的小角 但以理获得一些线索解释这些景象。那些兽代表不同的王国。这异象的目的是要向他保证,「至高者的圣民,必得国享受」(18节)。我们不要以为那「人子」(13节)跟「至高者的圣民」是指同一人,不错,他们之间在某些方面是有关系的,这在基督来临时将可显明(例如启一7)。基督作王即确保他的圣徒将可分享他
本文档为【《但以理书注释-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2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0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1-02
浏览量: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