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字报告-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号地住宅小区-2012-11-20

文字报告-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号地住宅小区-2012-11-20

举报
开通vip

文字报告-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号地住宅小区-2012-11-20***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号地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 拟建的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号地住宅小区位于毕节市望城路与滨河西路交汇处,西侧与望城路相邻,北侧为滨河西路,东、南两侧均与规划道路相连,拟建小区为四路环绕,场地通过望城路北端与毕节市区相接,距离毕节市中心1km,距省城贵阳约2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场地已经过挖方平场整平至地下室标高,并形成两级主要平台,地形平坦开阔。拟建地块呈似北西—南东走向的椭圆状刀把形,长约350m,宽约190m。详见图1-1: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

文字报告-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号地住宅小区-2012-11-20
***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号地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 拟建的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号地住宅小区位于毕节市望城路与滨河西路交汇处,西侧与望城路相邻,北侧为滨河西路,东、南两侧均与规划道路相连,拟建小区为四路环绕,场地通过望城路北端与毕节市区相接,距离毕节市中心1km,距省城贵阳约2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场地已经过挖方平场整平至地下室标高,并形成两级主要平台,地形平坦开阔。拟建地块呈似北西—南东走向的椭圆状刀把形,长约350m,宽约190m。详见图1-1: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号地住宅小区平面位置示意图。 图1-1: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号地住宅小区平面位置示意图 我单位已于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完成该项目详细阶段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现场工作并于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八日提交《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号地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由贵州省工程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质量监督站审查合格并通过。后因结构需要,设计单位增加、调整了局部柱位,导致部分基础无详细地质资料,无法提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基础持力层及基础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受毕节市博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我院对其拟建的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号地住宅小区进行施工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该工程方案设计单位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设计单位为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拟建的2号地住宅小区总用地面积66678.1m2,总建筑面积326762.2m2。拟建物由地面下2层、4层车库(或商场)、地面上1#~7#楼、A1#~A8#楼等16个单体组成,设计±0.0以下为地下车库及商业,±0.0以上为住宅层。设计±0.00标高均为1486.60m,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为1469.00~1478.10m,结结型式有框架、框支剪力墙和剪力墙结构,基础型式拟采用人工挖孔桩,单柱最大集中荷载为8000~60000kN,地下车库(或地下商场)部分单柱最大集中荷载为8000KN,其柱网间距多为8.40×8.40m,其中2#、4#和5#楼均为超限高层建筑。该项目分两期开发,本次为一期开发,开发内容为A2#楼、A3#楼、A4#楼、A5#楼、A6#楼、1#楼、7#楼和其附属地下车库及商业部分。详见表1-1:建筑物特征一览表 建筑物特征一览表 表1-1 项目 单体建筑名称 地下室底板面 标高(m) 长×宽 (m) 层 数 总高度(m) 结构 类型 最大设计 荷载(KN/柱) A6#楼 1478.10 54.98×16.96 12F 36.00 框剪 25000 1#楼 1469.30 32.50×28.50 33F 99.00 框剪 40000 7#楼 1469.10 A2#、A3# 1468.70 54.98×16.96 12F 36.00 框剪 25000 A4#、A5#楼 1469.30 56.30×17.22 (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及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针对拟建筑物的性质、工程特征和场地特征,结合柱位调整后的施工图纸,利用有效的勘察手段,查明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评价拟建场地和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获取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资料,为拟建物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基础持力层及基础方案,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进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并对地基持力层、基础型式、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2、任务要求 勘察任务委托书对本次勘察工作的任务要求如下: (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应对断裂错动、液化、震险等进行分析、论证和判定,对整个场地的适宜性作出明确结论。 (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建筑适宜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4)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洞、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5)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 (6)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的侵蚀性。 (7)对建筑场地与地基进行地震效应评价。 (8)高层与低层差异沉降的分析及对相邻建筑影响的分析。 (9)施工降水的可行性和对建筑物本身及相邻建筑的影响,必要时提出降水方案。 (10)提出本工程基础方案选择建议,地下室基坑支护注意事项。 (11)对于桩基方案的特殊要求:①本期开发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应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②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供桩端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③鉴于本场地已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详细勘察工作,根据设计提供的桩底面积,按桩底面积A确定勘探孔数量:A≤1㎡ 时布1个孔;1m5㎡时布5个孔。 (13)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的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 在开展工作制定勘察方案时,业主要求本次勘察应尽快完成主体建筑的地基勘察,对地下室基坑边坡由于已编制边坡支护 设计方案 关于薪酬设计方案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停车场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故无需对边坡进行布孔,因此,根据场地岩土构成情况和建筑物特征,本次地基勘察主要的研究问题应是各岩土层地基承载力、地基因岩溶存在的稳定性以及场地地下水问题。 3、依据的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依据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规程及技术标准如下: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6)《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 (9)《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 (10)《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2)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 (13)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及各单体建筑钻孔平面布置图(电子版) (三)勘察等级确定 拟建物为12~33层的剪力墙和框支剪力墙结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二级;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场地的岩土性质变化较大,基岩面起伏较大,岩体中岩溶发育,存在对岩溶的特殊处理,地基复杂程度为复杂地基。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划分条件,综上所述,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定为甲级。 (四)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1、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我单位编制了《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号地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并已送贵州省工程设计质量监督站审查合格并通过。,该报告查明和分析评价了拟建场地和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获取了拟建场地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为拟建建筑物选择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基础持力层及基础方案,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进行了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并对地基持力层、基础型式、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了建议。结合该场区详细勘察阶段勘察报告、建物结构形式、荷载情况及设计提供的各基础规格,本次勘察采用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钻探、收集附近其他场地已有资料等综合勘察手段及方法开展工作,其内容如下: (1)收集资料,包括区域地质资料、《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号地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附近已有的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资料,如《毕节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望城路安置区一组团(1~9号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毕节卷烟厂技改项目联合工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等。 (2)对各柱位用业主提供的由设计单位布置的基础平面施工图和前期详细勘察阶段钻孔平面布置图进行比对,按坐标法计算出移位及新增的柱位,对于移位及新增的柱位进行步孔,布孔原则为“一柱一孔”,勘探孔数量共计189个(不含补孔)。根据拟建物结构型式及荷载情况,勘探深度控制原则为:以设计单位提供桩底面以下3~5倍桩底直径,且不小于5.5m,以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其中7#楼、A6#楼以中风化B单元为持力层,1#楼、A2#楼、A3#楼、A4#楼、A5#楼以中风化C单元为持力层),在此深度范围内若遇溶洞、裂隙、软弱夹层和松散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对基岩面起伏较大部位(即石芽凸起位置)则适当加深。其中土层钻探采用无水冲击钻进,岩层钻探采用合金、负荷片或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工艺。 2、勘探点施放。 各单体建筑物的角点坐标由设计单位标注,由建设单位提供,详见总平面布置图和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本次勘察的测量放线工作,是由施工单位放样的孔桩井圈位置为基准,由我单位对需要补勘的各柱位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方进行补充勘察工作,其中复核工作是根据业主现场指定和提供的两个控制坐标点进行的。其点号及坐标分别为①J107号点:X=19499.708、Y=29594.468、H=1470.919;②Ⅱ077号点:X=19556.783、Y=29510.411、H=1471.354。以上述两控制点对总平面图和钻孔平面图上建设单位提供的由设计单位标注的角点坐标进行校核后,计算出各钻孔点坐标,采用全站仪或GPS将各勘探点施放于实地(详见总平面布置图和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各钻孔地面高程由Ⅱ077号点引测,即引测高程为1471.354m。 3、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我院于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开始安排钻机设备进场,并于九月七日开始进行钻探工作。由于场地已经过挖方,基岩大面积出露,且存在于施工单位交叉施工现象,故场地钻机移动较为困难,加之地质条件较复杂,岩溶较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砂状、粉状及碎石状,易产生卡、埋、掉钻现象,施工难度较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维修维护的时间增加,同时又要以保证施工质量为前提,故施工进度较为缓慢,因此,8台钻机于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才完成全部外业工作。最终勘察报告于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提交,主要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见下表1-2: 工作量统计表 表1-2 工作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 km2 0.30 了解地质要素 测量放孔 个 141 钻孔定位 钻探进尺(共141个孔,含4个补孔) m 3854.11 其中土层394.80m,岩层3459.31m 水位观测 次 137 了解水位变化情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本 1 最终勘察成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场地分两级开挖,故在场地形成一条高约10m的边坡,(已编制设计方案并审查通过,详见《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号地住宅小区基坑边坡设计方案》)部分柱位位于坡顶线附近,由于该场区岩石水理性质较为敏感,加之坡面长期受雨水冲刷、暴晒,故钻探施工较危险,无钻探条件,考虑该区域为地下车库(或地下商场),楼层较低(仅2-4层),荷载较小,故考虑待该边坡施工完成后进行基础施工时再行补充施工勘察,其钻孔编号为:zk1-1、zk1-2 zk1-3、zk1-15、zk1-16、zk1-17、zk7-2、zk7-3、zk7-4、zk7-5、zk7-13、zk7-14、zk7-15、zkA2-1、zkA2-2、zkA2-3、zkA2-8、zkA2-9、zkA3-1、zkA3-2、zkA3-7、zkA3-8、zkA3-9、zkA3-10、zkA3-12、zkA3-13、zkA3-14、zkA3-15、zkA3-16、zkA3-17、zkA3-18、zkA3-20、zkA3-21、zkA3-24、zkA3-25、zkA4-27、zkA4-28、zkA5-28、zkA5-29、zkA5-30、zkA5-31、zkA5-32、zkA5-33、zkA5-34、zkA6-6、zkA6-7、zkA6-19、zkA6-24、zkA6-33、zkA6-36、zkA6-37、zkA6-42 (五)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本次勘察工作布置及质量控制均按现行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及贵州省地方规范规定、结合场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进行,采用的勘察手段及方法满足规范要求,提供的勘察成果资料及测试、试验结果可靠、完整,满足该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要求,并且在勘察过程中积极开展QC小组质量管理活动,确保了该工程项目的勘察质量。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与气候 拟建场地地处毕节岩溶谷地东北边缘,原始地貌为一低中山剥蚀、溶蚀山麓斜坡堆积地貌,微地貌形态属坡积裙,地势总体上为西南高东北低。原始地面高程在1474.00-1503.00m之间,场地内最高点为拟建2#楼和A1#之间的类园山丘,标高为1503.00m。钻探前,场地已经过挖填方,主要形成两级平台(局部地段形成次一级小平台),地面高程在1468.23-1478.05m之间,最大相对高差为9.8m。绝大多数标高在1469.00m左右和1477.50m左右,两级平台高差8.5m左右,场地经过平整已经分别达到两个台阶的地下室底板标高,不再下挖,场地内地形较平坦开阔,平面上第一级平台分布在场地北侧,第二级平台分布在场地中部和南侧,本期开发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一级平台及场区东西两翼(详见总平面布置图和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上的两级平台分界限及一、二期分界线)。 根据毕节地区气象科技中心资料:WN向风速最大,历年最大风速值23.0m/s;平均最多风向为ES风;历年平均风速值0.9m/s。历年最大日降水量614.8mm/s;最多年降雨量1284.7mm,最少年降雨量614.8mm;平均年降雨量895mm。历年最多日照时数1640.8h,年平均日照时数1295.6h。 (二)地层与构造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地质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主要构造体系为北东向华夏式构造,主要构造形迹为毕节向斜、德后背斜,无较大断裂构造,拟建场地正处于北东向-南西向的德后背斜褶皱构造带的次一级小向斜的端部即南西翼轴部。岩层受上述构造影响节理裂隙极为发育,岩体极破碎~较破碎,但层面清晰可见。拟建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填土(Q4ml )、红粘土(Q4dl+el)下伏基岩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1)薄层偶夹中厚层泥质白云岩,层间偶夹泥岩。经地质调查及本次钻探证实,场地内地层连续,岩层产状平稳,具单斜构造,地层产状为290~330°∠25~40°,综合平均产状为300°∠30°。 场地内未发现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活断层,岩体完整性主要受裂隙、层面、溶蚀的控制以及地质构造的影响。岩体中构造节理裂隙极为发育,节理裂隙中见方解石脉及泥钙质胶结。除了岩体中的节理裂隙外,在场地内已开挖岩石露头上,局部可见明显的褶曲及微小错动构造。 (三)岩土构成 根据本次钻探资料,场地上覆土层依次为素填土、红粘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1)薄层偶夹中厚层泥质白云岩偶夹泥岩,各岩土性质分述如下: 1、土层 (1)素填土(Q4ml):褐色,褐黄色,主要由粘土及碎石组成,为新近平场随意抛填,结构松散,主要分布在A5#、A6#、7#楼,共计16个钻孔,厚0.3-1.4m不等,厚薄极不均匀,平均厚度为0.66m。 (2)可塑红粘土(Q4el+dl):残坡积形成,褐黄色,裂隙较发育,含铁锰质结核,夹少量风化残屑,局部中、下部含碎石或块石。主要分布在A5#、A6#、7#楼,共计30个钻孔,厚薄极不均匀,厚0.40~15.10m不等,平均厚度5.6m。 (3)软塑红粘土(Q4el+dl):残坡积形成,褐黄色,结构致密,粘性好,质地较纯,底部夹少量风化碎屑,主要呈透镜体零星分布于基岩表面及溶沟溶槽,或充填于基岩溶洞裂隙内,厚0.3~9.6m不等,分布及厚薄极不均匀。 2、基岩 根据本次钻探结合场地内已开挖基岩露头观察,场地内岩性主要为灰白、灰黄、灰黑色、深灰色薄层状偶夹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白云岩偶夹泥岩,节理、风化及溶蚀裂隙极为发育,含泥质重,节理面可见铁质浸染呈紫红色,局部见方解石脉,溶蚀晶洞和小溶孔较发育,上部岩体极破碎~破碎,岩质软,钻探岩芯呈土状、粉状、砂砾状夹少量碎石状或少量碎块状,强~中风化;下部岩体较破碎,岩质较硬,钻探岩芯多呈砂状及碎石状,少量碎块状及块状,偶见短柱状,具中等风化程度。 场地岩性主要为泥质白云岩偶夹泥岩,根据本次钻探结合场地内已开挖基岩露头观察,厚度比为10:1~20:1,其夹层厚度在5~30cm之间,夹层厚度极薄,因此,报告图件中未画出夹层厚度,而是在承载力评价时考虑了软夹层对硬质岩强度的影响。 根据钻探岩芯的直观鉴定,结合我单位详勘阶段中测试的304个单孔(孔内)超声波数据(共计22068点次,测点间距均为20cm)得到的岩体的波速测试资料,按照岩体特征及其完整性受构造、风化、破碎和溶蚀程度等影响的程度不同大体可将勘探深度内的岩体划分为A、B、C三个岩质单元。 3、岩质单元的划分 (1)A单元岩体:灰白、灰黄、灰黑色,岩体极破碎~破碎,岩质极软,节理裂隙极发育,含泥质重,夹风化残块,风化严重,岩芯多呈粉状,少量砂砾状,为强风化。分布于本次勘察整个场地,分布及厚薄较不均匀,厚度为0.4~17.9m不等,平均厚度为6.09m。岩芯采取率小于20%,岩石质量指标RQD值为0。结合详细勘察中测试的单孔(孔内)超声波数据,岩体纵波速Vp在1900~2400m/s之间,平均值Vp=2108.34m/s;岩样声波代表值为4920m/s,代表场地完整岩体。计算得完整性指数Kw=(Vp岩体/Vp岩块)2=( 2108.34/4920)2=0.18,岩体完整程度属极破碎~破碎岩体。根据现场钻探岩芯的直观鉴定及相关工程经验,并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A.0.1表,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软岩,故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2)B单元岩体:灰白、灰黄、灰黑色,岩质软,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含泥质重,岩芯多呈砾砂状,少量碎块状,具中等风化程度。分布于本次勘察整个场地,分布及厚薄较不均匀,A6#楼及7#楼厚度厚度未探明,其余地方为0.8~11.8m不等,平均厚度为4.73m。岩芯采取率小于50%,岩石质量指标RQD值为0。结合详细勘察中测试的单孔(孔内)超声波数据,岩体声波值多在2400~3300m/s之间,平均值Vp=2840.76m/s;岩样声波代表值为4920m/s,代表场地完整岩体。计算得完整性指数Kw=0.33,岩体完整程度属破碎岩体。根据现场钻探岩芯的直观鉴定及相关工程经验,并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A.0.1表,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故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3)C单元岩体:灰白、深灰色,以薄层状构造为主,偶夹中厚层状构造,局部见少量方解石脉,节理裂隙较发育,含泥质重,岩体较破碎,岩质较硬,岩芯多呈砂状及碎石状,少量碎块状及块状,偶见短柱状,具中等风化程度。除A6#楼及7#楼的钻探深度内未发现其存外,分布于其余整个场地,在岩芯采取率为30~60%,岩体质量RQD指标在10~20%之间。结合详细勘察中测试的单孔(孔内)超声波数据,声波值多在3000~4000m/s之间,平均值Vp=3375.53m/s,岩样声波代表值为4920m/s,代表场地完整岩体。计算得完整性指数Kw=0.47,岩体完整程度属较破碎岩体。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frm=21.37MPa、标准值frk=17.61MPa和现场钻探岩芯的直观鉴定及相关工程经验,并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A.0.1表,岩石坚硬程度为较软岩,故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四)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为低中山岩溶槽谷坡积地貌,整个场地内地下水以大气降水、河流、及周边建筑物下水道和水管漏水、居民生活废水的渗透的地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地表水通过溶孔、溶槽及溶蚀裂隙等注入地下,通过岩溶管道运移。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部土层中滞水和岩溶裂隙水。 1、地表水 拟建场地地处毕节岩溶谷地东北边缘,原始地貌为一低中山剥蚀、溶蚀山麓斜坡堆积地貌,地貌类型属坡积裙,地势总体上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现场地地面标高在1469.00m~1478.00m之间,为两级平台,平坦开阔,场地北侧约20m处为一人工湖——碧阳湖,系原毕节城区主河道倒天河改造而成,河宽50~70m,自北西向南东方向流出毕节市区,在详细勘察阶段,实测二〇一一年二~四月份平均湖水面高程为1463.0m,因二〇一一年七月份前对湖水面进行清渣进行了一次湖水排泄,故七~九月份湖水面高程比二~四月份湖水面高程低,七~九月份平均湖水面高程仅为1461.586m,在施工勘察阶段,实测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一月平均湖水面高程为1462.70m,据走访调查,洪水季节最高可达1468.0m。场地相对位置较高,自然排水条件较好,其下伏基岩为含水岩组,属裂隙-岩溶潜水。 2、地下水 场区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地表水沿岩石节理、裂隙入渗;其补给来源完全受大气降水控制。由于场区地势较高,地表排水条件良好,绝大部分地表水主要以径流方式向碧阳湖排泄。部分地表水渗入地下,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形成基岩裂隙-岩溶水,由于场地部分地段岩溶较发育,具有一定的富水性,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枯季地下径流模数4~6L/s·km2 ,富水性丰富,因此深部水量较大。 钻探结束后,对钻探孔进行水位量测,结合场地部分已开挖孔桩观测,其中部分钻孔见水位,部分钻孔为干孔,亦有部分孔桩在开挖过程中本为干孔,但进行补勘作业后开始涌水,单孔涌水量0.03L/s~0.3 L/不等,偶有部分孔桩开挖至河面标高以下时,会出现涌水现象,疑为河水反渗,场地地势较高,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雨季降水呈片流状排往地势低洼处,大气降水入渗地下的条件差。场地局部地段第四系红粘土厚度较大,属于非含水地层,在表层素填土厚度较大地带可在素填土层与红粘土层的接触带上形成上层滞水。下伏基岩属于可赋存岩溶裂隙水的地层,但场地地势相对较高,储水条件相对较差,地下水埋藏相对较深。 3、钻孔简易抽水试验 鉴于场地现属交叉施工,施工单位地表用水量较大,对钻孔水位及补给有很大程度影响,故我单位未在施工勘察期间进行抽水试验,为进一步查明场地内地下水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及地基土的渗透性,估算桩基及基坑涌水量,现引用我单位在详细勘察阶段进行的抽水试验结果,详细勘察阶段在场地内选用两个钻孔7-27和A5-42进行简易抽水试验,抽水水泵为单项井用潜水电泵,额定功率为0.55kw,出水管内径为25mm,流量为2.5m3/h。抽水过程简述如下:(1)7-27号孔开孔孔径φ108,终孔孔径φ91,孔口高程1469.22m,孔深39.60m,静止水位深度3.70m(标高1465.52m),φ108套管下至3.5m位置,因垮孔严重,水泵仅放至15.5m(标高1453.72m),开泵后,孔内水5分钟被抽干,水位恢复时间为2小时;(2)A5-42号孔开孔孔径φ108,终孔孔径φ91,孔口高程1469.81m,孔度37.00m,静止水位深度1.50m(标高1468.31m),φ108套管下至5.5m位置,因垮孔严重,水泵仅放至20.7m(标高1449.11m),开泵后,孔内水10分钟被抽干,水位恢复时间为35分钟。上述抽水过程说明了场地内标高1449.10m以上地下水水量不大,主要为钻探滞水,场地地下水与湖水水力联系较差,但深部地下水水量较大,桩基础施工时应采取抽排水措施,建议避开雨季施工桩基础。 本场地勘察期间为枯水季节,湖水面标高1462.70m,考虑到丰水季节水位最大上升至1468.00m。由于-4层地下室底板标高为1469.00m,基坑底在地下水位以上,属无水基坑,因此地下水对地下室基坑开挖无影响。经综合分析,建议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按最高湖水位1468.00m考虑。 根据我院在本区其他工程的水文观测资料及场区附近挖孔桩抽水资料,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遇溶蚀洞隙,涌水量会突发性增大,施工单位应做好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对基础埋置标高较深的桩基础,水量较大,同时对于局部深大岩溶发育段,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单位应做好详细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准备工作,建议桩基施工合理安排在枯水季节。 4、地下水水质特征 由于施工勘察过程中整个场区均有地表用水且用水量较大,考虑地表水渗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故未在施工勘察过程中取水样进行室内试验,因而引用在详细勘察过程中分别在抽水孔A5-42和抽水孔7-27中各取水样1组送室内试验作水质化学分析,试验的水质特征详见附件部分“水质分析报告”,其分析成果统计见下表2-1。 水质化学分析成果表 表2-1 名称 单位 名称 单位 mg/L mmol/L % mg/L CL- 23.92 0.67 22.67 侵蚀性CO2 0.00 SO42- 76.41 0.79 26.76 游离CO2 11.35 HCO3- 112.42 1.85 61.97 含盐量 212.55 CO32- 7.09 0.14 3.97 Ca2+ 100.57 2.51 84.43 总硬度 191.88 Mg2+ 32.30 1.33 44.69 碳酸盐硬度 92.12 K++Na+ 24.24 1.06 35.44 矿物硬度 99.76 合计 376.95     PH值 7.45 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标准见下表2-2~表2-4。 按环境类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表2-2 腐蚀等级 环境类型 Ⅱ Ⅱ Ⅱ Ⅱ 硫酸盐含量 SO42-(mg/L) 镁盐含量 Mg2+(mg/L) 铵盐含量 NH4+(mg/L) 总矿化度 (mg/L) 微 弱 中 强 <300 300~1500 1500~3000 >3000 <20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 <500 500~800 800~1000 >1000 <20000 20000~50000 50000~60000 >60000 地下水化验值 76.41 32.30 - - 腐蚀等级评定 微腐蚀 微腐蚀 - - 按地层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表2-3 腐蚀等级 pH值 侵蚀性CO2(mg/L) HCO-3(mmol/L) A A A 微 弱 中 强 >6.5 6.5~5.0 5.0~4.0 <4.0 <15 15~30 30~60 >60 >1.0 1.0~0.5 <0.5 -- 地下水化验值 7.45 0 1.85 腐蚀等级评定 微腐蚀 微腐蚀 微腐蚀 注:由于场地内土层总体较薄,地下水主要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透水性强,因此,表中A是指强透水层中的地下水。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表2-4 腐蚀等级 水中的Cl-含量(mg/L) 干湿交替 微 弱 中 强 <100 100~500 500~5000 >5000 地下水化验值 23.92 腐蚀等级评定 微腐蚀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0.1表的规定,场地环境类别应为Ⅱ类环境。从上述表2-2~表2-4可以看出:受环境类型影响,地下水中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受地层渗透性影响,按强透水性分析,地下水中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按长期浸水条件分析,地下水中的氯盐Cl-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12.2.3条的规定,综上评价,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拟建物无钢结构,因此,委托书未要求对钢结构作腐蚀性判定。 由于场地已平场开挖至地下室底板标高位置,场地内大面积基岩出露,土层已被大部分剥离,因此,不再判定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而对于局部深溶槽地段的土层,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建议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按微腐蚀性考虑。 岩溶地质现象 根据场地的钻探资料及区域地质调查结果,场区沿线未见滑坡、塌陷、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岩溶。 场地的泥质白云岩属可溶性碳酸盐类岩石,在浅层岩体中有岩溶发育现象,其岩溶形态以溶沟、溶槽、鹰嘴石、悬臂岩体、串珠状溶洞、深溶槽、小溶洞和裂隙为主。溶蚀裂隙发育极不均匀,在纵向和横向上变化较大,无明显的规律性。在本次施工勘察的141个钻孔中,有24个钻孔在钻探深度内发育着不同程度的岩溶洞隙,总钻孔见洞隙率为17.03%,各单体建筑场地钻孔见洞隙率统计见下表2-5: 各单体建筑钻孔见洞隙率 表2-5 单体名称 实际钻孔数量(个) 完成钻孔数量(个) 见洞隙孔数(个) 见洞隙率(%) 1#楼及其地下车库(或地下商场) 18 13 1 7.69 7#楼及其地下车库(或地下商场) 15 8 0 0 A2#楼及其地下车库(或地下商场) 26 22 3 13.64 A3#楼及其地下车库(或地下商场) 26 9 1 11.11 A4#楼及其地下车库(或地下商场) 28 26 2 7.69 A5#楼及其地下车库(或地下商场) 34 28 6 21.43 A6#楼及其地下车库(或地下商场) 42 35 11 31.43 合计 189 141 24 17.03 表明场地岩体的岩溶化程度较强烈,基岩面起伏大,同时可大体归纳为如下基本特征: 1、基岩表面溶蚀、风化较大,形成差异溶蚀,悬臂、溶沟、溶槽、溶蚀裂隙等岩溶现象较发育,基岩面参差起伏较大,岩体形态各异; 2、岩体岩溶发育主要以竖向型为主,但竖向溶蚀与侧向溶蚀作用交替共存,破碎岩体与岩溶洞隙伴生,洞隙顶底板普遍发育破碎岩体。 3、场地内的溶洞和裂隙一般都有粘土充填,并具有发育标高越低充填物越软的规律,但也有极少部分为砂砾、溶蚀碎石充填、半充填或无充填。 4、场地内的洞隙深浅都有,大小皆全,组合复杂,无规律可循。 综上所述,场地岩溶发育等级总体属岩溶中等发育。 部份钻孔所见岩溶洞隙的发育深度、形态、规模及处理建议见下表2-6~表2-19: 1号楼及其附属车库(或商场)岩溶洞隙一览表 表2-6 孔号 岩溶 形态 发育深度(m) (自然地面下) 发育标高(m) 洞隙 高度(m) 顶板 厚度(m) 充填状况 评价与处理 ZK1-9 溶洞 33.3~34 1437.95~1437.25 0.7 33.3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挖除B单元,利用顶板,降低承载力至2000kPa A2号楼及其附属车库(或商场)岩溶洞隙一览表 表2-7 孔号 岩溶 形态 发育深度(m) (自然地面下) 发育标高(m) 洞隙 高度(m) 顶板 厚度(m) 充填状况 评价与处理 ZKA2-5 溶洞 10.8~12.1 1463.09~1461.79 1.3 10.8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2-20 裂隙 9.4~9.8 1468.59~1468.19 0.4 9.4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2-23 溶洞 7.7~9.1 1470.39~1468.99 1.4 7.7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A3号楼及其附属车库(或商场)岩溶洞隙一览表 表2-8 孔号 岩溶 形态 发育深度(m) (自然地面下) 发育标高(m) 洞隙 高度(m) 顶板 厚度(m) 充填状况 评价与处理 A3-26 溶洞 30.5~32.4 1438.59~1436.69 1.9 30.5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A4号楼及其附属车库(或商场)岩溶洞隙一览表 表2-9 孔号 岩溶 形态 发育深度(m) (自然地面下) 发育标高(m) 洞隙 高度(m) 顶板 厚度(m) 充填状况 评价与处理 A4-18 裂隙 11.4~11.6 1458.25~1458.05 0.2 11.4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A4-25 溶洞 7.3~7.8 1462.25~1461.75 0.5 7.3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A5号楼及其附属车库(或商场)岩溶洞隙一览表 表2-10 孔号 岩溶 形态 发育深度(m) (自然地面下) 发育标高(m) 洞隙 高度(m) 顶板 厚度(m) 充填状况 评价与处理 zkA5-4 溶洞 5.8~8.4 1463.26~1460.66 2.6 5.8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5-16 溶洞 1.8~3.7 1467.39~1465.49 1.9 1.8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5-17 溶洞 7.3~7.8 1461.8~1461.3 0.5 6.8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5-18 溶洞 3.6~5 1465.69~1464.29 1.4 3.6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5-19 溶洞 12.3~13 1457.02~1456.32 0.7 12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5-26 溶洞 2.8~3.6 1466.38~1465.58 0.8 2.1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A6号楼及其附属车库(或商场)岩溶洞隙一览表 表2-11 孔号 岩溶 形态 发育深度(m) (自然地面下) 发育标高(m) 洞隙 高度(m) 顶板 厚度(m) 充填状况 评价与处理 zkA6-9 溶洞 9~12.1 1468.78~1465.68 3.1 2.9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6-12 溶洞 7.5~8.2 1470.23~1469.53 0.7 2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6-14 溶洞 19~23.2 1458.66~1454.46 4.2 3.5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6-16 溶洞 11.4~12.4 1466.43~1465.43 1 2.8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6-18 溶洞 20.8~22 1457.12~1455.92 1.2 5.7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溶洞 12.2~15.1 1465.72~1462.82 2.9 1.7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6-26 溶洞 9.1~11.2 1464.81~1462.71 2.1 7.8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6-31 溶洞 9.1~10.9 1464.88~1463.08 1.8 8.5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6-38 裂隙 17.6~17.9 1456.54~1456.24 0.3 5.8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裂隙 18.6~18.9 1455.54~1455.24 0.3 0.7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溶洞 23.6~31 1450.54~1443.14 7.4 4.7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6-39 溶洞 18.8~21.7 1455.23~1452.33 2.9 8.5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溶洞 4.5~10.3 1469.53~1463.73 5.8 2.9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6-40 溶洞 17.5~20.4 1456.61~1453.71 2.9 11.5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溶洞 20.8~25.3 1453.31~1448.81 4.5 9.3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zkA6-39+1 溶洞 19.9~28.9 1454.13~1445.13 9 8.4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顶挖除,利用底板 (六)地下室基坑边坡岩土条件 场地经过开挖平整已经分别达到两个台阶的地下室底板标高,主要形成两级平台(局部地段形成次一级小平台),两级平台间形成了8.5m左右的切向岩质边坡,同时A1#楼西侧、3#楼西南侧和A7#楼南侧形成了3~5m的切向岩质边坡,上述坡体岩性为薄层状泥质白云岩偶夹泥岩,岩体极破碎~较破碎,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Ⅴ级,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该边坡已编制设计方案并审查通过,目前尚未进行施工作业。 三、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一)岩土工程特性 1、素填土:结构较松散,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厚度薄,分布不均,不能作地基持力层使用。 2、可塑红粘土: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但分布及厚薄不均匀,根据建筑荷载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不能作地基持力层使用。 3、软塑红粘土:分布在基岩低凹地段和岩溶、沟槽地段,埋藏深度大,呈透镜体零星分布于岩土接触面上,厚薄及分布极不均匀,力学性能较差,不能作地基持力层使用。 4、强风化泥质白云岩A单元岩体: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但分布及厚薄较不均匀,部分地段厚度较大,对荷载相对较小的地下车库(或地下商场)部分,根据需要,可作为地基持力层使用。 5、中风化泥质白云岩B单元岩体:力学强度及承载力较高,压缩性较小,厚薄及分布相对较均匀,可作地基持力层使用。 6、中风化泥质白云岩C单元岩体:有较高的地基承载力,是场地理想的地基持力层。 (二)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地基承载力 1、素填土: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厚度薄,分布不均,工程意义不大,若需采用,其物理力学指标按经验值建议取C=0kPa、Ф=20°、γ=20KN/m3。 2、可塑红粘土:本次勘察过程未对该层取样进行室内试验,引用详细勘察期间采集到可塑红粘土原状土样11件送室内进行土工试验,其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下表3-1: 可塑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3-1 统计项 统计范围 统计数(件)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统计修正系数 标准值 天然含水量 37.60-59.20 11 51.93 6.481 0.125   重力密度 16.70-18.40 11 17.15 0.493 0.029   比重 2.77-2.83 11 2.80 0.020 0.007   饱和度 96-100 11 97.73 1.348 0.014   天然孔隙比 1.071-1.698 11 1.49 0.186 0.125   液限 54.1-77.9 11 68.82 8.433 0.123   塑限 32.5-47.6 11 39.18 4.726 0.121   塑性指数 21.2-39.5 11 29.64 5.344 0.180   液性指数 0.24-0.53 11 0.43 0.097 0.227   含水比 0.70-0.81 11 0.76 0.040 0.053   液塑比 1.61-2.09 11 1.76 0.138 0.078   内摩擦角 3.3-8.2 11 5.79 1.588 0.274 0.848 4.91 内聚力 38.7-54.4 11 46.18 5.051 0.109 0.940 43.39 压缩系数 0.32-0.67 11 0.44 0.104 0.235   压缩模量 4.09-7.73 11 5.78 0.985 0.170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附录E和(5.2.5)公式:fa=Mbγb+Mdγmd+Mcck,式中Mb=0.0783,Md=1.3139,Mc=3.6013,Ck=43.39kPa,φk=4.91°, 令b=3m,d=0.5m,经计算承载力特征值fa=171.60kPa,压缩模量Es=5.78MPa。建议可塑红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采用fa=170kPa,压缩模量Es=5.5MPa。 3、软塑红粘土:由于该层埋置深度较深,层厚较小,故本次勘察及详细勘察阶段均未能采集到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根据相关工程经验,建议软塑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00kPa,压缩模量Es=3.0MPa。 4、基岩:场地下伏的基岩主要为泥质白云岩偶夹泥岩,除C单元外,A单元和B单元岩体极破碎~破碎,岩芯多呈粉状、砂状及碎块状,均未能取到符合试验要求的岩样作室内单轴抗压和点载荷试验。故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试验方法确定岩基承载力: (1)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引用详细勘察阶段对C单元采集岩芯样10件送室内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舍弃异常大值48.4MPa和异常小值11.9MPa各1件,并对1:1高径比试样的试验强度乘以0.89系数换算成2:1试样标准强度后,据此统计出中等风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见下表3-2: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 表3-2 岩质单元 样本数量 N(件) 平均值 frm(MPa) 标准差 σ(MPa) 变异系数δ 统计修正系数ψ 标准值frk(MPa) 密度 ρ(g/cm3) C单元岩体 8 21.37 5.557 0.260 0.824 17.61 2.38 在由公式fa=ψr·frk计算地基岩体的承载力时,根据波速测试的完整性指数,结合钻探的岩芯较破碎,节理和构造裂隙或小型溶蚀裂隙发育等因素的影响,综合取折减系数ψr =0.16较为符合场地基岩的实际情况。据此得出泥质白云岩C单元岩体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17.61×0.16=2818kPa。 (2)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为了更真实的反映场地C单元的力学强度,引用详细勘察过程中于现场选取的32件比较有代表性的碎块岩芯样品送室内作点荷载强度试验的数据。此次点荷载试验从试验方法到资料整理均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执行。试验按点荷载强度折算的单轴抗压强度离散性较大,舍弃异常大值36.2MPa、38.6 MPa2件和异常小值9.2MPa、11.3MPa、14.5MPa3件共5件后,其指标统计见下表3-3: 岩块点荷载试验的单轴抗压强度指标统计表 表3-3 岩质单元 范围值(MPa) 样本数量 N(件) 平均值 frm(MPa) 标准差 σ(MPa) 变异系数δ 统计修正系数ψ 标准值frk(MPa) C单元岩体 15.2~27.1 27 20.01 3.616 0.181 0.940 18.80 在由公式fa=ψr·frk计算地基岩体的承载力时,仍取折减系数ψr =0.16,据此得出泥质白云岩C单元岩体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18.80×0.16=3008kPa。 (3)岩基载荷试验:根据《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第6.3.2条第一款规定,为了真实的取得场地A、B、C三个岩质单元的力学强度,需由静载荷试验确定,故引用详细勘察阶段对场地内的三个岩质单元岩体各选择的有代表性的3个点共9点(即3组)作原位岩基载荷试验,其试验成果见下表3-4: 岩基载荷试验成果表 表3-4 试验点岩性 岩质单元 试验点编号 承载力 特征值fa(kPa) 变形模量 E0(MPa) 弹性模量 E(MPa) 泥质白云岩 偶夹泥岩 A单元 ZA1# 800 70.7 ZA2# 1200 136.4 ZA3# 800 38.1 泥质白云岩 偶夹泥岩 B单元 ZB1# 1500 170.5 ZB2# 1500 145.5 ZB3# 1500 116.1 泥质白云岩 偶夹泥岩 C单元 ZC1# 2700 357.2 335.4 ZC2# 2700 231.1 217.0 ZC3# 2700 131.3 123.2 因我单位在详细勘察过程中对各岩土单元均做了较详细的室内及原位试验,故本次施工勘察过程中,并未对岩土单元进行力学试验,均引用详细勘察过程中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场区由于岩体破碎,钻探取芯困难,故所进行的室内试验试件数量较少,且其室内试验结果比现场静载荷试验结果稍偏高,因此根据室内试验、岩基原位载荷试验、各岩质单元实际特征和以往相关工程经验综合分析确定A单元岩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800kPa,变形模量E0=38.1MPa;B单元岩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1500kPa,变形模量E0=116.1MPa;C单元岩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3=2700kPa,变形模量E0=231.1MPa,弹性模量E=123.2MPa。 (三)场地的稳定性、均匀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1、场地稳定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此次勘察结果,场地地貌为低中山剥蚀、溶蚀山麓斜坡堆积地貌,场地地形平坦开阔,场地及邻近未发现活动断裂构造和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下采空区、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和现象,场地稳定性良好。 2、地基稳定性 场地内发育的溶沟溶槽及溶洞是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地基的稳定不利,需要对岩溶进行处理,场地岩溶中等发育,对基岩面起伏较大的地段,为保证
本文档为【文字报告-毕节地区住宅开发小区2号地住宅小区-2012-11-2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919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48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12-29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