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心启程——以21部电影自我疗伤

从心启程——以21部电影自我疗伤

举报
开通vip

从心启程——以21部电影自我疗伤 从心启程——以 21 部电影自我疗伤 作者:(韩)金俊基 ,季成 译 内容简介: 失恋、离婚、亲人亡故、地震、交通事故、性骚扰和强暴、失业、股价暴跌、 考试失利、遭人排挤„„生活中每一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上演这些“坏事件”,谁都不能幸 免。 本书以 21 部跟心理创伤有关的经典电影为案例,关注最常见的心理创伤,从病源开始, 娓娓道来,指引你重新聆听内心的声音,完成自我疗愈。 作者简介:金俊基,韩国著名心理学精神病学专家,国际 EMDR(眼动心身重建法)权威治 疗师,现为...

从心启程——以21部电影自我疗伤
从心启程——以 21 部电影自我疗伤 作者:(韩)金俊基 ,季成 译 内容简介: 失恋、离婚、亲人亡故、地震、交通事故、性骚扰和强暴、失业、股价暴跌、 考试失利、遭人排挤„„生活中每一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上演这些“坏事件”,谁都不能幸 免。 本书以 21 部跟心理创伤有关的经典电影为 案例 全员育人导师制案例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心得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余额宝案例 ,关注最常见的心理创伤,从病源开始, 娓娓道来,指引你重新聆听内心的声音,完成自我疗愈。 作者简介:金俊基,韩国著名心理学精神病学专家,国际 EMDR(眼动心身重建法)权威治 疗师,现为首尔家庭法院调解委员,夫妻心理诊疗医院院长,饮食障碍专科医院院长。 金俊基擅长耐心地、仔细地聆听来访者的生命故事,细致地、温柔地陪伴来访者看到创伤背 后的力量,鼓励来访者抓住这个力量,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被韩国咨询界称为温柔的“心 灵捕手”。长期担任 KBS“清晨时间”、“时事 2580”等电台电视台的栏目嘉宾,著有《夫妇 生活新体验》、《夫妻之间》,译著《EMDR 治愈心灵创伤》。 译者简介:季成,男,1984 年生于青岛。是一个忠实于梦想,执着于文学的人。 北京第二 外国语学院韩国语系文学学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语言专业文学硕士。精通韩文,曾 赴韩国进行文学、文化、教学相关研究。 《》第一部分 什么是心理创伤(1) 心理创伤, 停留在悲剧顶点的记忆 我们时常会感叹演员的演技,接下来介绍的两部电影《从心开始》和《密阳》中的两位 主演都用精湛的演技打动了观众,以近乎真实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演展现了创伤磨难中人的心理和行为。两 部电影的主题都围绕着世间最大的痛苦——同时失去配偶和子女展开,而差别在于不同的治 愈方法。 《从心开始》的查理·费曼在朋友的努力帮助下克服创伤开始新的生活;《密阳》中全 度妍和宋康昊饰演的两位主人公虽然相遇,却没能成为心灵救赎的契机。 01 生活中隐藏的圈套 《从心开始》 ReignOverMe,2007 年 10 月上映,美国 麦克·宾德尔导演,亚当·桑德勒、唐·钱德尔主演,123 分钟 人类宝贵的生命能否换算成金钱来衡量?西方人有热衷于统计的传统,有人对此展开研 究,英国经济学家奥斯沃尔德发表了一份报告,他把人们感受到的悲伤量化,以此来衡量生 命的价值。结果如下,在所有悲伤之中位列第一的是失去配偶,量化为 22 万美元;失去子 女的痛苦位列第二,价值万美元。那么同时失去配偶和子女的痛苦呢?如果这个痛苦也可以 被量化,那一定是个大数字,因为这恐怕是世间最大的痛苦。 麦克·宾德尔导演的电影《从心开始》讲述的就是这人间最深的悲伤,男主人公失去妻 子和孩子的痛苦,以及他治愈的过程。主人公查理·费曼(亚当·桑德勒饰)写实地还原了 饱受创伤的心路历程。 创伤让生活面目全非 牙医查理·费曼有着美满的家庭和稳定的工作,他的幸福生活却随着突如其来的“9·11” 恐怖袭击发生了 180 度的巨变。那架被劫持的飞机冲进了世贸大厦,同时毁了他的生活,妻 子和女儿还有宠物狗搭乘的那班飞机不幸遇难。 与家人有关的记忆无休止地萦绕在他的脑海里,这是令人无法承受的巨大痛苦。没有办 法的查理只好通过极端的方法否定或者逃避那些过去的记忆。现实中也是如此,对于心理创 伤患者来说,最大的痛苦当然来自创伤记忆本身。越是惨痛的回忆越不想去提起,人在这个 时候容易选择的就是逃避。 但不幸的是,创伤记忆不会自然地消失或者抹去,程度严重的创伤会连同当时的感情和 身体感觉遗留在大脑神经回路里,日常生活中的些许微小的刺激都会引起创伤记忆的大爆发。 患者在创伤记忆爆发时,眼前可能会重现当时的景象(flashback),也许会出现在噩梦中, 甚至会再次感觉到当时的身体触觉。 失去家人的查理成了一个废人,放弃了牙医工作。手中巨额的补偿金足以维持他的生活, 他断绝了所有联系,整日所做的事就是打电动游戏[电影中查理一直玩的就是 PS2 游戏“旺 达与巨像”(ShadowoftheColossus)]。他关掉手机,把自己沉浸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摇 滚乐中,他把声音调到最大,让旋律环绕着自己,好像这样就能阻隔外面的世界,在这一刻, 极端的逃避筑起了与人沟通的隔膜。一开始他努力回避的是熟悉家人的人们,而后随着自暴 自弃的加深他全然断绝了和外部世界的来往。查理放弃的是人际关系,于是个人社会性的成 长戛然而止,他木然地圈起心灵篱笆接受郁郁而终的结局。生活中必有偶然,偶遇大学同学 艾伦成为转机,让他重新找到现实生活的点滴乐趣。 《》 第一部分 什么是心理创伤(2) 艾伦是与查理久违的人,远离查理的近期生活就意味着远离他的心理创伤,这成为查理 不拒绝艾伦的原因。远离创伤,使查理享受他和艾伦之间恰当的距离感,但随着交往的增加 这层逃避的保护衣最终失效了。 “你现在是单身,应该重新享受人生了!” 艾伦在夜总会里试着说出此话,他渴望这句玩笑话能为朋友带来安慰,却适得其反。 “我没有家了,你懂吗?你以为自己是心理专家吗?凭什么告诉我?Le*emealone!” 查理的反应让艾伦低落下来,他没想到一句玩笑却刺激到查理的伤痕。这种微小刺激引 起的兴奋、怀疑或者过度敏感等反应,在医学上被称为过度觉醒(hyper-arousal)。查理激 动的反应,如晴天霹雳折射在艾伦心中,顿时阴云密布。 最深的心理创伤,家人的死亡 争吵之后的查理再次经受了孤单和痛苦,最终还是去找了艾伦,善良的朋友也再次接受 了他。两个人微妙地处理着彼此的关系,和谐共处,有时一起打电动游戏,或者在某个深夜, 什么都不想只是笑着享受梅尔·布鲁克斯 20 世纪 70 年代的喜剧电影。 每天早上去上班的艾伦虽然有一丝担忧,但看见查理的笑脸,自己也就平和了许多。某 日两人一同观看电影之后,艾伦接到妻子的电话,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手足无措的艾伦急 于赶回家中,而查理却要去吃中华料理,艾伦无言以对。 按照常理,查理应该安慰丧父的朋友,但“死亡”一词划过他的脑际,瞬间引起他失去 亲人的痛苦。查理不自觉地回避提及死亡,说着无关紧要的废话,即使是善良的艾伦也难以 忍受,他对查理大发雷霆奔回家去。 几天后查理为了道歉,前往艾伦的牙科诊所,他在诊室外徘徊时看到了墙上挂着艾伦的 牙医资格证,他神色紧张地僵在那儿,目光好像能穿越镜框里的证书,穿越时空的片断。此 时艾伦无意地插了一句“好久没来牙医诊所了吧,不想念吗?”这句话再次刺激到了查理的 神经,过去的记忆刺痛着他。查理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把艾伦的诊室砸得一片狼藉。 在这一刻,艾伦知道了查理内心的创伤是多么严重,他下定决心必须帮助自己的朋友,事不 宜迟。艾伦带着查理去了心理诊所,找他熟悉的一位心理治疗师。 从进入会谈室见到治疗师的那一刻起,查理又开始了逃避。能使患者真诚顺畅地交流, 最重要的莫过于给予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 但面对陌生的治疗师,安全感和信任感都无法建立,查理在这种情形下陷入不安,他害 怕直面过去的记忆,那些实实在在存在于他大脑里的记忆。查理对自己的过去支支吾吾,他 犹豫着,最终放弃了谈话。当他走出咨询室,坐到了艾伦身边,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莫名 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使查理自然地向朋友倾诉出内心的伤楚,虽然这个过程伴随着回忆的重现 是如此痛苦。 “看见电视新闻那一刻,我感觉到了。那疼痛在女儿的身体里,在烈火中燃烧,我都感 觉得到„„” 艾伦,或是治疗师看着眼前抽噎着的男人,任何话语都难以安慰这受伤的灵魂。 理解是治愈的开始 倾诉过去的查理并未因此宣泄解开心结,相反,过去的记忆重现,使他无力地陷入极度 的痛苦和绝望之中。他好像重新感受了一次冲击,妻子和女儿瞬间罹难,这是冰冷的事实, 他不得不接受这一切。 《》 第一部分 什么是心理创伤(3) 被绝望压得窒息,查理选择极端的行为,他试图自杀。他在警察的眼皮下劫持出租车司 机,使用空枪威胁人质希望被警察击毙,但察觉到这一切的警察只是将他逮捕。 自残或者自杀都是心理创伤患者治疗中会发生的副作用的体现。心理治疗的开始必然经 过患者的痛苦,由表及里的过程,特别在患者心理状态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创伤记忆的浮现 会把患者拉回极度痛苦的过去,再次感受到逼真的原景。作为挚友,艾伦对查理的担忧是发 自内心的,但查理却没有做好治疗的准备,因此治疗结果走向了相反方向。愧疚的艾伦在警 察局里向查理道歉。 “对不起,查理。好像这一切都是我的错误。也许是我太心急了,但真的„„真的只是 希望你好起来„„” 对于心理创伤患者,轻率地让他们直面痛苦的现实并不是有效的方法,相反给患者一个 喘息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得到心理上的安定,这才有助于治疗。在心理状态没有稳定的情况 下,直接面对创伤,会对大部分的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在治疗中,患者身边需要有一个 人,他能够真切地理解患者情绪上的痛苦,并且能够包容患者治疗副作用带来的种种行为, 这个人可以给患者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和依赖感。 只有创伤患者在得到充分的安全感和依赖感的情况下,创伤治疗才可能开启。总而言之, 理解(understanding)才是治疗(healing)真正的开始。 心灵药箱: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什么? 1980 年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被美国精神病学科协 会认定为一种疾病。这是一种由战争、灾难、惨案等超出“人类普通经验范畴”的冲击造成 的后遗症,并对患者造成某种精神障碍。对此疾病的定性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很多女性学者纷纷提出异议。 比如,家庭暴力中的殴打或者*、虐待、性侵犯等,这些对于妇女和儿童来说虽然不是超 出“人类普通经验范畴”的大灾难,却能给受害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和恶劣的影响。所以还有 很多学者主张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条件定义为“超过普遍适应能力的特殊事件”。特别是最 近的研究报告表明,除去战争和灾难,有更多的原因同样会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比如交通 事故、*、性侵犯,重要的人亡故、离别,出丑的经历,严重的挫折、重病或身体障碍、不 安,刑讯拷问、诱拐、家庭暴力等,这些原因引起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例无以数计。 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事件让人同时感受到强烈的焦虑和无力感,这些事件不少是超过 人类承受范围的、直接威胁健康和安全的重大事件。而瞬间失去恋人或者亲人也能带来难以 想象的心理创伤。 受到超过承受范围创伤的人群在创伤事件发生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但只有部分 人最终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其症状表现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种。第一种是 过度觉醒或称警觉,是指患者在受到创伤之后或者事件来临之前,对不安恐慌状态保持持续 的警觉。细微或意想不到的刺激都会引起患者巨大的反应,焦躁不安,多虑恍惚,甚至对死 亡的恐惧随之剧增。处在这种过度觉醒状态中,患者会出现失眠状况,睡眠质量很差,往往 轻微的声音都能使患者从睡眠中惊醒。这种病症被认为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造 成的。通常人在受到惊吓,处在危险之中或者感受到压力的时候,交感神经系统会自动活跃 起来以应对外部冲击,等危险消除、压力减小之后交感神经系统也会自然地恢复到平静状态。 可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由于身心受到过度惊吓,交感神经系统无法恢复到原有状态而继续 保持活跃,因此呈现出过度觉醒状态。这种状态的延续会导致患者神经过敏,可能对周围的 人表现出攻击行为,时有容易暴怒的情形发生。过度觉醒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最为常见的 症状。 《》 第一部分 什么是心理创伤(4) 创伤后应激障碍第二种症状是创伤后记忆的反复重现,即“闪回”。尽管引起创伤的事 件发生可能只有一瞬,但记忆重现的感觉好像时间一直持续至今,历历在目。这种症状用俗 语就可以说明,比如,我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韩国大邱地铁爆炸案的生 还者至今还不能安心地搭乘地铁,也是因为这样的记忆重现。 看到地铁站,惨案当时地狱般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强烈的忧虑和恐惧萦绕在患者心间。 这种记忆重现,在清醒的状态下会以影像的形态在脑中重放,睡眠中则以噩梦的形式反复出 现。再比如在下雨天被侵犯或*的受害者,在雨天听到下雨的声音会联想到被折磨的记忆, 甚至看到与施暴者穿着近似的人,也会引起内心的恐惧。与事件发生的场所相似的地理环境 等因素也会引起同样的恐惧。这是因为周边的某种事物引起的刺激与创伤记忆中的等同或者 近似。创伤记忆重现诱发患者情绪上的痛苦,使其反复于恐惧、无力和愤怒之中,备受煎熬。 因此创伤患者会试图通过逃避来进行自我保护。 这种自我保护也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第三种症状,即持续性回避,比如逃避和麻木。在 受到超过承受范围的创伤时,无能为力地陷于焦虑状态的人在实际中往往放弃抵抗,继而选 择改变意识状态以达到自我防御的效果。高压之下的人会像被冷冻一样,进入恍惚的呆滞状 态,并在呆滞状态中丧失现实感变得麻木,甚至时间感觉也随之丧失。现实变得如茫然的梦 境,实际的创伤好似于己无关。有的时候创伤患者会进入另一种分裂状态,好像自己的意识 能脱离肉体,感觉能从外部观察自己,进入失去疼痛、惊慌、忧虑等感觉的状态。分裂后的 意识失去对创伤事件的感觉,只是麻木地观察创伤事件的发生。 有的时候创伤患者甚至会忘记关于创伤事件的记忆,这就不是简单的记忆钝化,而是记 忆缺失,这种症状和医学上说的分裂现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分裂被认为是一种意识分离状态,即人关于创伤的记忆被隔离出本体成为另外一部分, 或被完全压抑在无意识中,无法被意识所察觉。人在受到无法承受的痛苦、焦虑和无能为力 时,会启动自我保护。分裂被认为是自我保护行为中最强的一种防御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在自我意识完全 失去或毁损之前,这种机制自动将意识变形以减弱周边刺激的影响。从某些层面上讲,这又 被叫做应激性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的不利影响在于,意识变形会在创伤威胁消失之后持 续很长时间。创伤患者为了感受不到与创伤相关的情绪,同时失去了与创伤事件相关的记忆, 这可能引起患者诸多方面的限制,生活继而变得被动。患者可能由此放弃自我主导的积极的 生活,同时放弃生活计划或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只维持最基本的生活状态,严重者心如死 灰,如同无欲无情的行尸走肉。这种逃避行为通常出现在创伤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 以上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典型症状,病症往往体现为极端兴奋状态(过度觉醒、记忆重 现)或极端抑制状态(逃避和麻木),两种极端病症状态亦会周期性发生。这样相反的两种 病症状态可能会持续几年时间,其间会有些许变化,但一般很难完全消失。如果病症状态长 时间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得到改善,会使患者的生活被绝望感(helplessness)支配,继而引 发抑郁症、酒精中毒、药物中毒、暴饮暴食等问题,甚至出现自杀或者社交功能丧失等严重 状况。 《》 第一部分 什么是心理创伤(5)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病症的发作时期不尽相同,有的患者在创伤后即时发作,也有隔几 天,或者潜伏几周、几个月、几年后再发作的。人们在受到强烈冲击后绝大部分都会感受到 后遗症的痛苦,如果这种症状出现在创伤后 6 个月内并且持续一个月以上,就可以诊断为患 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02 面对束缚现实的噩梦, 你会怎样抉择 《密阳》 SecretSunshine,2007 年 5 月上映,韩国 李沧东导演,全度妍、宋康昊主演,141 分钟 我们生活的世间充满凶险,是否有一天会是风平浪静的呢?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的 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也许是对他人的信任,或者说是信念。当我们相信自己的价值, 相信周围的人们,相信这个社会的秩序,抑或相信神的存在时,会得到支撑起我们生命的力 量。其中我们建立了与他人的关系,特别是那些对我们重要的人,在这些关系中找到可以互 相支持,可以彼此期待的信念,我相信这种信任对于形成肯定的自我存在(senseofself) 是最为关键的。可是,如果那个人不在了怎么办? 当那一刻来临,纵然我们坚信世间的一切,自身的价值、社会的秩序和正义这些我们信 念的体系都可能在一瞬间灰飞烟灭。在车祸中失去亲人独自生活,一觉醒来发现父母上吊自 杀,孩子被凶犯残害,经历过这些创伤的破碎心灵,在旁人看来亦是不能承受之痛。 在遭遇不幸的人们眼中,这个世界的美好到哪去了?生命之于我又有何意义?怀疑不可 避免,受过伤的人怎会坚信这个世界还有秩序和正义的存在?没有意义的生命放弃呐喊,如 一夜蜉蝣,存在只是须臾。 李沧东导演的电影《密阳》是关于创伤的写实,发生于一个人基本的价值体系和意义 (meaning)体系全然崩溃之时,一段重于我们生命的创伤故事。 回避和逃避,否定现实的心理创伤 电影的起始,经历过一段创伤的主人公信爱(全度妍饰)来到了密阳这个地方。她的丈 夫刚刚死于一场车祸,信爱为了忘记悲伤和苦痛来到亡夫的故乡密阳,但从首都首尔来到乡 村生活绝非易事。 丈夫死前已有外遇,但信爱并不接受丈夫的不忠,如同她不能接受丈夫的死亡一样,为 了忘记这一切她坚决地来到这个乡村生活。信爱的弟弟为了安慰她随后而至,却在争吵中不 欢而散。周围的人包括信爱的父母都无法理解她的行为。这个坚决的女人只有选择中断与首 尔的所有联系,如此的举动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逃避。为了避免周围生活带来的各种刺激,带 着儿子小俊到陌生的环境生活,从某种积极的角度来看,也可以当做新生活的开始。但不幸 却在新环境中悄然而生。 电影的最初就描绘了受伤的女人在陌生的环境里历经艰难。周围人对信爱的印象是,来 密阳选址办钢琴学习班的富有的寡妇。在密阳,所有的人都是陌生的,除了偶尔来劝慰她的 弟弟,在其他人冰冷的眼中,只有这个寡妇的富有和美貌。否定现实,回避和逃避,信爱的 这些举动暗示着凶险的危机。不幸再次降临,儿子被人诱拐后惨死。凶手是儿子所在的辩论 学院院长,平和的性格及平凡的长相让人无法与人面兽心的恶魔联系在一起,而他性格分裂、 内心阴暗,平时对信爱母子带有复杂的感情。 《》 第一部分 什么是心理创伤(6) 儿子火葬的时候,信爱流不出一滴泪,婆婆恶语斥责:“你怎么哭不出来?因为你,我 的儿子孙子都死了!” 婆婆绝望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信爱何尝不痛苦?汽修厂老板宗灿(宋康昊饰)知道, 对于儿子的死去,没有人比母亲更悲伤的了。内心无法释然的信爱,因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 陷入双重的创伤。她没有哭泣,因为那一刻在冲击面前她选择否认,处于一种分裂状态。此 时的信爱恍惚忘记了儿子小俊的死,甚至不知道信爱是谁,谁是小俊的母亲„„ 难以承受丧子之痛的信爱,在幽深的莽林中试图寻找出路,她选择皈依宗教。在聚会上 她诉说,她悲泣,渴望得到神的帮助,信爱执著地开始参加宗教活动。儿子刚离世的时候, 有人劝她信教,当时的信爱反问“如果真的有神灵,为什么我的孩子会死?”但一念之间的 改变,她突然像变了一个人,她相信主的旨意就是一切,宗教信仰成为一无所有的她的全部 依靠。信爱是如此急切,神就是灵魂的决定者和创造者,她渴望在神的怀抱中得到安慰和眷 顾。 与自己和解 坚持对主的信念,使信爱的生活又寻到一丝生机,她作出了意外的决定,要去面对诱拐 杀害儿子的罪犯。她深信直接的面对可以使她宽恕罪人,信爱不顾劝阻,她希望这样的宽恕 能帮助她抚平伤痕。现实是残酷的,冰冷的世界充斥着生活的反讽。信爱惊讶于眼前的一切, 罪人的面孔比想象的明亮,他似乎早早得到了主的宽恕,伸长双腿高枕无忧地来安慰信爱。 “主首先宽恕了罪人,他竟然先得到了平静。” 信爱木然了。她无措地面对自己的伤痕,巨大的空虚将她吞噬。神站在哪一边?不是自 己,而是罪人的那一边。信爱在绝望中愤怒,她开始用行动挑战并否定自己的信仰。 她在牧师说教的时候播放金秋子的歌曲《谎言》,她勾引虔诚的基督教徒出轨,向信徒 聚会的房间扔石块,最后她在自己的手腕上深深地割了下去,她以自残的方式宣告与这个还 有神的世界断绝。 后来她接受了精神病医院的治疗,再次找到了内心的安宁。出院途中顺路去了理发店, 信爱在那里见到了罪犯的女儿,过去的伤痛瞬间迸发,她夺门而逃。回到家中的信爱在镜子 前给自己理发,表情木然,掉落的头发顺着水流滑进下水道的场景成为影片的结束画图。这 部电影的原作是李清俊的小说《蝼蚁故事》,原著中的主人公最后彷徨在神的信仰和人的尊 严之间,无从选择地走向了自杀。电影的结局,导演用最后的一个片段寓意主人公渴望坚持 以自己的意志生活,但所能做的仅仅是给自己理发而已。 神能救你于心理创伤吗? 电影看到最后,对于原作小说《蝼蚁故事》的题目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让我们不禁反问,我们的生命果真如蝼蚁一般卑贱吗?电影的结尾,渴望治愈的心灵依 然如旧,令人怅然。现实中很多受伤的灵魂都能够自然地痊愈,而电影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去反省我们的生命是否是无足轻重的。 这部电影容易使人联想起现实中发生的事件,主角是一位母亲,她的女儿被连环杀人犯 杀害。她经历的悲伤痛苦和电影中的信爱相似。对于女儿的死,周围的人都不愿提起,他们 知道简单的话语都可能像利刃一样刺痛受害者父母的内心,母亲也从不向他人提起女儿的离 去,她渐渐地失去了对他人和世界的信任。她看见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的社会感到厌恶,作为 受害者却得不到安慰,她对冷漠的社会报以怨恨,对于劝导宽恕罪犯的宗教感到愤怒。特别 是宗教对罪人宽恕的态度对于她是更深的伤害,由此她怨恨神和宗教。 《》 第一部分 什么是心理创伤(7) 她的心里满是复仇的愿望,复仇的心理使她走向孤立,随着与社会的断绝,她的生活完 全荒废,但她别无选择只能独自承受,将自己背向整个世界。就这样,闭锁的心灵历经数年 依然得不到治愈,伤痕依旧存在。 这位母亲的不幸,应当让我们思考许多问题。究竟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治愈这位母亲内心 的伤痛?如何让她重新相信这个世界?如果说活着还有意义,如果这个世界还有神灵存在, 如何相信神的保佑?如果有那样的信仰,需要人怎么做?得到信仰需要多少时间? 人当然不是蝼蚁般无足轻重的存在,消极地认识自我怎么能消除心理创伤呢?只有认识 到创伤的本质,并给予充足的时间进行治愈,真正的治愈才成为可能。 心灵药箱: 大脑信息处理系统 外部刺激是否危险需要躲避,或者没有危险可以接近得到利益,这种对信息的决定过程 对人类生存繁衍非常重要。如果不能迅速并准确地判断危险,那么人类在弱肉强食的自然法 则下很难生存。人类大脑中对外部刺激产生不安或忧虑,并作出准确应对的信息处理系统 (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有两种。一种是由杏仁核干预的急行回路,另一种是由 皮质和海马体干预的缓行回路,这两种信息回路系统在危险的情况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急行回路的神经回路可以将外部刺激的当时图像传导给杏仁核,是反射性即时性的、诱 发身体反应的系统。可以说我们身体大部分无意识发生的情绪、动作和身体反应都和这个系 统有关。与之相反的是缓行回路,将外部刺激的当时图像传导至皮质和海马体,这个系统对 外部刺激进行深度评价。通过辨别,系统可以对比以往类似情况的经验作出最为适当的判断, 并有意识地发出对应信息。这两个系统在收到外部威胁的时候,同时工作并发挥相互补充的 机能帮助人作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对应。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眼前突然出现好像蛇一样的物体时,急行回路的神经回路会瞬间集 中,引起警觉并使身体作出移动的反应;而缓行回路慢慢地重新观察物体,确定那不是蛇而 是蚯蚓,既而使紧张的身体镇定下来。 而之前提到过的创伤事件,人在经历了创伤之后会引起大脑情报处理系统产生巨大的混 乱,即在超出承受的威胁刺激下,会引起两条神经回路相互补充机能的紊乱。急行回路接到 大量信息,而缓行回路来不及处理整合,结果通常是急行回路过分活跃而缓行回路被过分抑 制,因为巨大的刺激下缓行回路失去了判断的时间,完全由急行回路系统代为工作作出应激 的反应,活跃的系统发出指令“不说话也不思考直接反应并行动”,特别是在危及生命的情 况下,直接作出逃生的反应。但问题是,待危险过去之后,大脑信息加工系统的这种变化将 持续一段时间,难以平复。 这种变化的直接影响是,受创伤的大脑中叫做去甲肾上腺素(norephinephrine)的神 经递质会大量分泌,这是一种伴随着不安、恐惧以及愤怒等情绪反应而出现的神经递质。之 前说过了,急行回路的活跃抑制了缓行回路的运作,在这个时候去甲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会 导致大脑无法恢复原有的运作机能。长时间活跃的急行回路系统因为身体不断受到类似创伤 的外部刺激,会扰乱信息的处理。同时缓行回路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则导致原有创伤无法得 到正确的评价和匹配。还是举大邱地铁爆炸的幸存者的例子,他们再次看到地铁站产生强烈 的不安,无法搭乘地铁,就是这种信息处理系统持续紊乱的结果,因为大脑中过量分泌的去 甲肾上腺素未能减少。 除了去甲肾上腺素,受到创伤刺激的大脑中还有阿片肽(opioid)、糖皮质激素 (glucocorticoid)等神经传导物质大量增加,反之会减少。这些传导物质的变化不仅引起 各种病症,还会使创伤后记忆综合处理机能产生麻痹。 心理创伤和平时的压力有很大不同。创伤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无法预测;(2)大 脑无法应对;(3)不能逃避或回避。对于外部威胁既不能对抗,又无法逃避,这该怎么办呢? 当正常的防御手段都失效,人自然感受到强烈的焦虑、恐惧、无助和不安。这样我们就发现 了心理创伤的本质特征:“极端恐惧而无从规避,无法作出应对而只能承受的极端经验。” 这样极端的创伤经验会给我们的大脑带来无法想象的变化。人可以努力释放或者遗忘, 但变化后的系统很难恢复原状,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说心理创伤对于大脑神经回路的 损坏是难以修复的。 但是就像我们的皮肤受了伤能够自我愈合一样,人类也有自我恢复心理创伤的机能,因 此可以说通过个人积极努力,心理创伤的治愈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根据创伤的深度和强度, 治疗方法和时间有很大的差别,但只要患者认识到心理创伤并非不可治愈,这就在心理恢复 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 第二部分 心理创伤的原因(1) 对于人们, 什么能成为心理创伤 创伤的原因是什么?世间所有事物都可以成为创伤的原因。从《绷带俱乐部》校园里的 伤痕开始,我们伴随着创伤成长;《玫瑰人生》、《加油,马歇尔!》讲述了失去亲近的人造成 的创伤;《欢迎来到娃娃屋》、《闪亮的风采》告诉我们,家庭因素也能成为造成心理创伤的 原因;《21 克》和《深海长眠》揭示绝症和心理创伤的关系。 01 琐事也会给人带来伤痕 《绷带俱乐部》 TheBandageClub,2008 年 1 月上映,日本 堤幸彦导演,石原里美、柳乐优弥主演,117 分钟 如果我们回想起童年的时光,在纯真灿烂的记忆之外,还记得有什么烦恼或者忧愁吗? 也许成长本身就伴随着烦恼吧。当我们长大之后开始面对就业、赚钱和结婚等现实问题时, 成长的烦恼早就随时间的流逝消失得无影无踪。面对无数的现实问题,很多人渴望回到童年 的无忧无虑之中。这是成人的感受,是我们走远了,已然记不得那些存在过的烦恼。“我为 什么长不高?”“为什么长得不如她漂亮?”“我怎么也踢不好足球。”“同桌为什么对我毫不 关心?”“爸爸,为什么你和母亲每天都吵架?”等,这些现在看来都是些日常琐事,但对 童年的我们来说这些问题曾让幼小的心灵陷入烦恼。 对于成人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对幼儿或者青少年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这些琐事也许 不足以威胁到生命,但看似微小的事件可能伴随人的一生,可能对自我存在感产生严重的消 极影响。因为这些小事件带来的惊慌、害怕、羞耻等感受对于当时的孩子来说是相当严重的。 随着时间流逝,有些惊恐和羞愧感在成长过程中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美好的记忆,而有 些事件会在成人之后依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微小的创伤记忆以及相伴而生的惊恐、羞愧 感和愤怒都隐藏在神经回路的深处,这些不好的记忆和情绪可能再次重现,或者潜移默化地 带来消极影响。 幼年留下的心理阴影 由天童荒太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绷带俱乐部》讲述了关于创伤治愈的故事。小 说作者以奇幻小说著名,但这部小说与前作不同,是一部温馨的成长小说。出版后卖出 30 万册,迅速成为书店里的畅销书,至今得到各个读者层的喜爱。虽然电影上映时并未大加宣 传,但观众还是从电影中用绷带治愈受伤的心灵等奇妙构思中感到了新鲜感。 主人公笑美子(石原里美饰)是一个平凡的高三女学生,父母离异后跟着母亲和弟弟一起 生活。成绩平平的笑美子高中毕业后打算找工作。父亲有了外遇之后,全然不顾她和弟弟, 这成为笑美子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的原因,成绩随之一落千丈。毫无疑问,父母的离异自然会 给青少年留下巨大的创伤。父母离异后的笑美子生活更加孤独抑郁,心里的伤痕一直未能愈 合。 笑美子因为意外伤到了手腕,去医院治疗时在楼顶天台偶遇男学生迪诺(柳乐优弥饰)。 迪诺注意到了笑美子手腕上的绷带,误以为笑美子是因为割腕自杀受伤的。迪诺后来找到笑 美子的住处和她聊天,他渐渐了解到了笑美子内心的伤楚,决定帮助笑美子治愈她的伤痕。 迪诺出乎意料的行为让笑美子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她集合了最佳拍档和新认识的重 读生朋友一起创建了一个叫做“绷带俱乐部”的网站,有创伤的人可以请求他们,在创伤发 生的地点为其缠绕绷带。为实现这个看似幼稚的想法,他们非常投入地行动了起来,希望这 样做能给受伤的人带来些许安慰。 《》 第二部分 心理创伤的原因(2) 因心理创伤造成巨大痛苦的灵魂世界 事实和女孩的想象一样,世间有无数受伤的灵魂,谁都希望自己的创伤能被绷带缠绕, 覆盖并被治愈。在成人的眼中,别人的创伤往往微不足道,因为看似微小的事件对于当事人 的痛苦是无法直接体验的,所以说创伤是属于个人的经验。这些小创伤不被别人理解,主观 上自己又无力治愈,所以很多人向绷带俱乐部求救,希望匿名的陌生人为自己治愈创伤。 俱乐部成员开始行动起来。一个学生因为在比赛中踢进乌龙球,在学校里感到非常丢人, 过分自责以至于惧怕上学,俱乐部成员为他在踢进乌龙球的球门上缠上绷带;永远无法越过 单杠的小胖子深感羞愧,他们在单杠上缠绕绷带;治愈失恋女孩的伤痛,他们在女孩分手的 秋千上缠绕绷带。俱乐部成员在接到委托人要求后,前往要求的场所缠绕绷带,之后将场景 用数码相机拍照,发送到委托人手机上。随着俱乐部日益受到大家的欢迎,越来越多的人找 上门来,开始都是些轻微的心理创伤者(*allT),而后严重的心理创伤者(bigT)也随之而 来。 一个女学生因为被*,受到刺激住进了精神病院。对于这样严重创伤的治愈,绷带俱乐 部之前的行动显然不够,笑美子和迪诺开始设想一个新点子,他们不仅在*事发地点缠上绷 带,并把那里所有的椅子、桌子、门等物品统统丢入火中,他们为载满创伤的所有事物办了 一次葬礼。 故事的发展中暗示着迪诺内心也隐藏着伤楚,他总是在桥头踯躅不前,桥对于迪诺有什 么特别的记忆吗?原来迪诺有一位朋友住在桥对面,朋友为了救他被刀刺中导致下半身瘫痪。 愧疚和自责使迪诺没有勇气去看望朋友。 迪诺的朋友是从大阪转学而来的,迪诺使用大阪方言关西腔表演,他希望用这种方式表 达内心的自责。电影的结尾部分,笑美子和迪诺一起在桥上缠绕了绷带,在笑美子的支持下 迪诺不再犹豫,他下定决心走过桥与久违的好友相见。迪诺的朋友并没有怨恨他,反而开玩 笑地说:“你小子,关西腔还是没长进啊。” 朋友知道了迪诺使用绷带治愈创伤的事情,意味深长地说:“不需要用绷带,最好的‘绷 带’就是你自己。” 迪诺的朋友说得没错,治愈创伤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也就是 self-soothing 或者 auto-regulation。处在创伤之中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所以大部分情况是在他人的帮助 下开始治疗(这种治疗的术语称为 interpersonalsupport或者 interactive-regulation), 但最后的治愈还是需要自己走进内心世界,走出创伤的阴影。电影中迪诺的朋友年纪轻轻却 遭受下半身瘫痪的重创,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治愈了内心的创伤。迪诺看着朋友的脸庞,感 到的是坚定的力量。 父母如何避免子女的心理创伤 人在生活中难免会有出丑的经历,特别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经历会带来羞愧和恐慌。 这个时候如果周围的家长或者亲戚朋友不在意地指出孩子的不足,甚至取笑、责难的话,会 引起孩子的自责和羞愧,慌张不安的情绪也会叠加在一起。这样的经历有过几次,孩子内心 会产生“我有缺陷”、“我不行”、“我不值得受到重视”等消极的自我认识。这些消极的自我 意识不断加强,会妨碍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孩子也会忽略成长过程中值得肯定的进步。 比如,因为足球比赛中踢进乌龙球,而否定自己棒球打得很好;因为不能做单杠,而忽略自 己绘画才能超群;因为英语、数学成绩不好被父母责备,而忽视能给同班同学津津有味地讲 述传统故事的语言天赋等。因为脑中全是不好的记忆和失败的经历,使得孩子消极的自我意 识占据主流,难以认识自己的优点和进步。这样的结果是,失败经历的小事件越积越多构成 了心理创伤。 《》 第二部分 心理创伤的原因(3) 下面来说说 A 小姐的故事。A 小姐小学一年级去朋友家玩,看到了一直想要的玩具,情 不自禁地偷偷带走,结果被朋友的母亲发现了。朋友的母亲很亲切地说:“这样是不对的, 你喜欢的话就送给你,但下次不准这样了。”之后朋友的母亲丢了戒指,就怀疑是 A 偷走的, 并且告诉了 A 的父母。虽然 A 并没有偷戒指,但是父母却相信了那个母亲的话打了女儿,他 们认定女儿上次偷了玩具,所以这次戒指也一定是她偷的。过去了 30 年,对于 A 小姐,半 夜里父母打骂自己时的表情依然历历在目。 “你怎么能那样呢?这么小就不学好,本性恶劣啊!” 幼年挨的打,皮肉之苦早已忘却,但父母的不信任并且说她本性恶劣的话语在 A 小姐心 中怎么也挥之不去。之后 A 小姐经常受到父母这样的责难,比如,每次和兄弟之间有争吵, 父母总说是她的问题,久而久之甚至 A 小姐自己也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A 小姐现在的 生活怎样呢?已经是 30 多岁了却仍未婚,虽然有喜欢的对象,但总是觉得自己本质不好配 不上对方,而无法深入交往。时至今日,她还感觉儿时因为被误解产生的自卑和困惑时常影 响着自己的生活。 A 小姐对什么事总是感到强烈的类似于原罪一样的自责感,时时刻刻感觉到自己的自卑, 而过分在乎别人的目光。她感到无法同其他人倾诉此事,于是经常暴饮暴食以此来释放压力。 现在 A 小姐体重超标且患有暴食症,其原因之一就是她幼年微小的心理创伤造成的自我否定。 孩子在错误或者困境中,父母的反应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很多孩子经受的*all 心理创 伤其源头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可创伤又由何而来?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果 承载了过多的期望,反而会引起更大的失望。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他们能感知到父母的失望, 因此产生慌张和低落的情绪,担心受到父母的责备。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做的不是对孩子大喊 “你到底怎么了?”而是“没关系,下一次加油!”在孩子犯错误或者处于困境的时候,一 句温暖的安慰承载的支持对于孩子是多么重要。父母们应该知道微小的事件也会引起孩子的 心理创伤,这个世界处处险恶,孩子们也不容易。 心灵药箱: big 心理创伤,*all 心理创伤 人对自己或世界产生否定的、不合理的、错误的认识,造成这种认识的所有经验从广义 上说都可以称之为心理创伤。由此我们可以把心理创伤进行分类,一种是重大(big)心理创 伤。包括战争、灾难、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幼年性侵犯等不平常的重大事件,这些带 有极端影响的事件经历称为重大心理创伤。这种创伤经验能动摇并冲击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并引起如噩梦、记忆重现、不安、恐惧、逃避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我们生活的世界 处在快速发展变化之中,有太多的未知和意外时时处处威胁着我们,如果一生中没有经历重 大心理创伤事件,那就可以吁一口气,感谢命运的眷顾了。 另外一种是微小(*all)心理创伤。在个人的生活中,造成失去自信心或者自尊心等经 验可以归类于微小心理创伤。比如,幼年被同学嘲弄,在教室里尿了裤子,发言的时候一时 语塞忘了词,迷路,看到群架受到惊吓,被孤立等经历都可以归为此类。 《》 第二部分 心理创伤的原因(4) 因为这些经验,对自己产生否定意识,可能限制自己潜力的发挥,最终影响自己未能达 成生活的目标。这里使用*all 这个词,是为了说明这些经验在我们生活中屡有发生,都是 小事,但并不意味着这些经验造成的影响微小。 在我接诊的病人中有一位女士患有抑郁症,其根源在于幼年的伤楚。她上小学的时候每 当下雨,其他同学的家长总是在校门口打着雨伞来接孩子,但自己的母亲却从未来接过她。 心里留下了很多自己独自淋雨跑回家的悲伤记忆。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家 长的关爱,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哪儿做得不对,时间久了自信心变得非常薄弱。这位女士的抑 郁症和幼年的创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治疗过程中她开始了深度自我审察,但还是很难完 全抛却对自己否定的认识。 创伤无论大小,当时经历的画面、身体感觉、气味味道、声音和当时的想法都被原封不 动地储存起来。再举一个病例,一位女士幼年时留下了父亲酗酒的创伤记忆,父亲醉酒后回 家总是撒酒疯,把孩子们吵醒后用扫帚殴打。这位女士结婚后,某日丈夫喝醉酒后回家使她 感到了难以承受的紧张,丈夫稍微提高了说话的声音就刺激到了她的神经,她恐惧地抱着孩 子赤着脚夺门而逃。 丈夫对此完全不能理解,因为平时自己从未殴打过妻子,说话声音本来也不高,喝了酒 后也并没有做出什么举动但妻子反应却如此强烈。这是因为关于幼年的创伤记忆储存在妻子 的记忆系统中,虽然过去很多年,但是微小的刺激都能引起强烈的反应。 我们日常的记忆对意识不会产生特别的刺激,因此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淡忘。但是心理创 伤不一样,它如同一个陷阱令人深陷其中,心理创伤就像唱片上的划痕在每一次唱针掠过时 引起内心巨大的痛苦。噩梦以及痛苦记忆重现等,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被认为是我们试图重新 处理这些记忆的过程。 下面再从生理的角度举例解释一下,当我们受伤感染之后,受伤的部位会流脓、结痂最 后再新生皮肤,这是我们人体自我恢复的过程。可是如果这个自我恢复的过程被打断,创伤 恢复和身体复原就被延后。人也有维持精神健康平衡的信息处理系统,精神上受到创伤之后 也会像皮肤一样,启动自我恢复的机能。而心理创伤能引发精神上的巨大刺激,自我治愈过 程难以启动而闭锁在神经系统里,最后引发多种多样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all 创伤并不意味着创伤事件微不足道,而是指创伤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 在。”最后回到本章最初的那个问题,还记得自己幼年的心理创伤吗? 02 冷漠和遗弃是儿童成长期的致命创伤 《欢迎光临娃娃屋》 WelcometoTheDollhouse,1997 年 10 月上映,美国, 托德·索伦兹导演,希瑟·马特拉佐主演,88 分钟 电影《绷带俱乐部》告诉我们生活中琐碎的小事件也会给儿童的心灵留下伤痕,比如, 和朋友的矛盾,对成绩的忧虑,对自己长相的自卑以及消极的学校生活等都能成为创伤的原 因。仔细想想,学校是使人受到外界深刻影响的地方之一,有太多的创伤也都是发生在学校 里的。除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对于儿童也特别重要,家是可以休息可以依存的地方,是孩 子抵御外界冲击的第一道保护层,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受到的伤害在父母的怀抱中能够得抚慰。 可是当家长对子女的烦恼漠不关心,或者偏爱子女中某一人时,家庭还是孩子的庇护所吗? 《》 第二部分 心理创伤的原因(5) 你的家能为你治愈创伤吗? 幼年时期如果经历过父母死亡、离异、家庭暴力、性侵犯等冲击,毫无疑问会留下难以 恢复的创伤。就像植物生长需要必要的养分,儿童成长过程中也有很多必要的重要经验,如 果缺失这些经验,会对儿童的性格形成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留下心理创伤。1996 年圣丹 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的电影《欢迎来到娃娃屋》讲述的是初中一年级女孩唐恩的故事。 她的生活很不顺畅,在学校被孤立,父母偏爱别的孩子,与兄弟的矛盾等让她感觉生活在地 狱里。影片虽然以喜剧的形式展现,但写实地描绘了青春期女孩的生活。 主人公唐恩是青春期少女,她和妹妹共用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娃娃,她有一个愿 望就是邀请朋友来到家里做客。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在学校里她被同学们疏远孤立。戴着 高度近视镜的唐恩体形肥胖,经常被同学取笑为“丑女”、“傻瓜”、“女同性恋”,甚至午餐 的时候都没有人愿意和她坐在一起。 父母给每个孩子的爱是平等的吗? 老师对她也漠不关心,当唐恩犯了什么错误时老师并不听她的辩解,直接罚她写检讨并 威吓她叫父母来。唐恩把同学在考试中作弊的行为报告给老师,老师不批评作弊者反而把错 误转嫁给唐恩。学校成为唐恩心理创伤的来源。 “你为什么不喜欢我?” “因为你长得丑!” 那么家庭生活又是怎样呢?家里对于唐恩同样没有期待,没有人在乎她在学校里受到的 伤害。在家中她夹在成绩出众的哥哥和擅长跳芭蕾舞的妹妹之间,是无人关注的“丑小鸭”。 和妹妹争吵之后,母亲只听妹妹告状处罚了唐恩,公开地以双重标准对待两个女儿。唐恩因 为性格纯真不加掩饰,所以更容易受到伤害。 而唐恩的父母并不了解女儿的性格。像狐狸般狡猾的妹妹在父母面前表现出对姐姐的爱, 但背后却是另一套。但唐恩却没有人前人后不同的演技,于是屡次被妹妹欺负。和妹妹吵架 之后母亲要求唐恩向妹妹道歉,而唐恩拒绝了,于是受到了母亲更多的惩罚。这样的处罚成 了家常便饭,唐恩心中已经不相信世间有公平可言。后来母亲以唐恩不听话为由,把唐恩的 甜点分给了哥哥和妹妹,这件事使唐恩的自尊心完全崩塌。 母亲对唐恩在学校受的伤害毫不关心,她对唐恩惹的麻烦只是感到羞愧。唐恩把纸团塞 在吸管里,在晨会的时候吹向欺负她的同学,让老师抓个正着,老师让唐恩的家长来学校。 面谈的过程中母亲只是批评唐恩,她说“唐恩是没人喜欢的孩子”,这更加伤害了唐恩的自 尊。唐恩的母亲心中叠加的是对女儿犯错误的失望感和被叫到学校的羞愧感,全然忘记了此 时女儿的心情,此刻的唐恩更需要保护和安抚的。 虽然唐恩在家里并未受到体罚或者虐待,但父母对她的冷漠和遗弃是更严重的问题,家 里没有一个人关心过唐恩的内心世界(innerworld),父母没有过问也不想听唐恩在学校过 得怎样。父母对唐恩放任不管是错误的,还偏爱其他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毫不吝啬地称赞 哥哥和妹妹,对唐恩全是否定的言语。 “要是没有生下你就好了„„” 父母否定的态度像病毒一样侵蚀着唐恩的自尊心,这成为她幼小心灵最难承受的屈辱和 伤害。 学校的心理创伤 《》 第二部分 心理创伤的原因(6) 对于孩子来说,与家的安全感相比,学校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在学校里孩子能够结识新 朋友并学习到新的知识,同时这个未知的世界里也有孩子不曾面对过的危机。除了个别优秀 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在学校里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的经历。比如,受到 同班同学的嘲弄的经历;在很多人前出丑,面红耳赤羞愧难当的经历;羞于提出去洗手间而 尿了裤子等羞耻的经历。 幼年期到青春期想要平安无事地度过真是不容易,可是这些羞愧的经历只留下微小的创 伤,成人之后不会再产生不利的影响。当孩子遇到外部世界施加的压力时,家长需要做的是 安慰孩子,给他们以安全感。毫无疑问父母要履行自身的职责,每一个举动都会对孩子产生 重要的影响。 父母料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送孩子接受学校教育,这些是所谓父母的职责中具体和实 际的部分,即父母发挥给子女提供养育的作用。除此之外,对于孩子日渐成熟的心灵给予关 照,给出适当的回应,也是父母重要的职责。孩子在外部世界里感到惊慌、欢乐、害怕、悲 伤的时候,父母要像镜子一样感知到孩子内心世界的情绪,并作出相应的反应。父母的这种 反应叫做镜像(mirroring),通过父母的镜像孩子能得到对自己肯定的认同,自我审察的能 力也随之提高。如果父母的反应是冷漠或者忽视,其镜像就无法提供给孩子成长所必需的精 神因素,孩子的内心世界会产生空虚和孤独,继而承受更多的压力。这样的后果是孩子经历 的羞愧感没有减弱反而加重了,成为长
本文档为【从心启程——以21部电影自我疗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0076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3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2-12-29
浏览量: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