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见临床实验室检查解读(全科规范化培训)

常见临床实验室检查解读(全科规范化培训)

举报
开通vip

常见临床实验室检查解读(全科规范化培训) 幻灯片 1 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相对性增多相对性增多::因血浆容量减少因血浆容量减少,,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见于严重呕吐见于严重呕吐、、腹泻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面积烧伤、、尿崩症尿崩症、、糖尿病酮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等体液丢失过多情况。症酸中毒等体液丢失过多情况。 绝对性增多绝对性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见于长期缺氧见于长期缺氧、、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慢阻肺慢阻肺、、肺心病肺心病、、...

常见临床实验室检查解读(全科规范化培训)
幻灯片 1 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相对性增多相对性增多::因血浆容量减少因血浆容量减少,,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见于严重呕吐见于严重呕吐、、腹泻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面积烧伤、、尿崩症尿崩症、、糖尿病酮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等体液丢失过多情况。症酸中毒等体液丢失过多情况。 绝对性增多绝对性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见于长期缺氧见于长期缺氧、、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慢阻肺慢阻肺、、肺心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先天性心脏 病等病等))、伴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的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等、伴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的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见于婴幼儿、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各种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血、白血病等。 3、红细胞形态改变 双凹圆盘形,大小较一致,直径双凹圆盘形,大小较一致,直径 66~~99μμmm,中心淡染区约占,中心淡染区约占 1/31/3 ①① 大小异常:小细胞低色素大小异常:小细胞低色素 直径直径<6<6μμmm、淡染区扩大、淡染区扩大 巨幼细胞巨幼细胞 直径直径>15>15μμmm、淡染区消失、淡染区消失 ②② 形态异常:球形细胞形态异常:球形细胞 直径直径<6<6μμmm、淡染区消失、淡染区消失 椭圆形细胞椭圆形细胞 正常血涂片中正常血涂片中 1%1%,明显增多,明显增多>25%>25% 靶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 红细胞边缘部和中心染成红色呈靶状红细胞边缘部和中心染成红色呈靶状 镰状红细胞镰状红细胞 形如镰刀状形如镰刀状 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形态不整 泪滴状、梨形、盔形、泪滴状、梨形、盔形、 三角形、新月形或碎片三角形、新月形或碎片 ③③ 染色异常:低色素性染色异常:低色素性 染色过浅、淡染区扩大染色过浅、淡染区扩大 高色素性高色素性 着色深、淡染区消失着色深、淡染区消失 嗜多色性嗜多色性 灰蓝或紫灰色、体积较大灰蓝或紫灰色、体积较大 ④④ 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 出现嗜碱性黑蓝色大小不一颗粒出现嗜碱性黑蓝色大小不一颗粒 染色质小体染色质小体 圆形紫红色小体、为核残余物圆形紫红色小体、为核残余物 卡卡--波环波环 紫红色线圈状结构紫红色线圈状结构 有核红细胞有核红细胞 指未成熟、尚未脱核的红细胞指未成熟、尚未脱核的红细胞 4、白细胞 增多:生理性增多见于妊娠、分娩、经期、剧烈运动、体力劳动、饭后等;病理性增多见于大部分化脓性细 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和炎症、类白血病反应、酸中毒、严重烧伤、手术后、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减少: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接触射线或化学药物、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中性粒细胞(N) � ① 增多:饱餐、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可有一过性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见 于急性感染或炎症(尤其是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失血或溶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 ② 减少:见于感染(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或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 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严重 贫血等)、物理化学因素损伤、单核-巨噬细胞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脾机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 统性红斑狼疮)等。 � ③ 核象变化:外周血中杆状核或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如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5%, 称为核左移,见于急性感染、中毒、溶血、失血等情况,严重核左移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如 外周血中分叶核细胞分叶过多,百分率>3%,称为核右移,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减退。 � ④ 形态异常:在严重传染性疾病(如猩红热)、各种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中毒及大面积烧伤 等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发生中毒性和退行性改变。主要包括细胞大小不均,胞浆内出现粗大、大小不 等、分布不均的紫黑色中毒颗粒或空泡,胞核固缩、溶解及碎裂。 66、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E)) 增多:主要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 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银屑病;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及传染病(如猩红热)。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7、嗜碱性粒细胞(B) 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物超 敏反应、类风湿关节炎等;血液病, 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糖尿病、传染病(如水痘、流感、天花、结核)、 恶性肿瘤、铅及铋中毒。 减少:无临床意义。 8、淋巴细胞(L) 增多:儿童期可有生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病理性增多见于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流行 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肿瘤性疾病(急性和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淋巴细胞比例常见 相对增多。 减少: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接触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异形淋巴细胞:见于病毒感染(尤其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原 虫感染、药物过敏、免疫性疾病。 9、单核细胞(M) 增多:婴幼儿及儿童可有单核细胞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结核、 黑热病)、血液病(单核细胞白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减少:无临床意义。 10、血小板(PLT)检测 血小板减少:①血小板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药物抑制; 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淋巴瘤、输血后血小 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③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稀释。 血小板增多:①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肿瘤、外伤及手术、剧烈运动;②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殖 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1、网织红细胞检测 【参考值】0.5%~1.5% 增多:提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贫血患者接受 有效治疗后。 减少: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等。 常用贫血实验室检查步骤 贫血诊断(三部曲) 外周血象——病 史+体格检查——有无贫血及程度——RBC 形态+Ret计数+WBC+BPC——大致原因 常见贫血症状鉴别 �� 营养性贫血营养性贫血—— 缺铁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 ��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溶血病、地中海贫血新生儿溶血病、地中海贫血 �� �� 再生不良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喂养史+生化检查+治疗反应 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 三系+网织红细胞降低+无肝脾肿大 FABFAB 分型法依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法依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AML)两大类型。)两大类型。ALLALL 根据细胞大小及形态又分为根据细胞大小及形态又分为 L1L1~~L3L3 三种亚型、三种亚型、AMLAML 按细胞类型不同又分为按细胞类型不同又分为 M0M0~~M7M7 八型八型 (1)急性白血病 急淋(ALLALLALLALL) L1型:以小细胞为主 L1 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μm)为主,核形多规则,染色质较粗而一致,胞质少,过氧化物 酶或苏丹黑染色阴性。 L2型:以大细胞为主 L2 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12μm)为主,有时大小不等。核形不规则,染色质疏松而不一致, 胞质常较多,有些细胞深染。 L3型:细胞大小均匀 L3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形较规则,染色质均匀细点状。胞质较多,深蓝色,空 泡多明显,呈蜂窝状。 急非淋(AMLAMLAMLAML) 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原始细胞>30% M1:急粒未分化型:原粒≥90% M2:急粒部分分化型:原粒占 30~89%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幼粒≥30% M4:急粒-单:原始非红系>30%, 各阶段粒占 30~80%,各阶段单核>20% M4Eo:嗜酸粒≥5% M5:急单:原、幼及成熟单核≥80% M5a:原单≥80%, M5b:原单<80% M6:急性红白血病:幼红≥50%,非红原始≥30%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巨核≥30% 幻灯片 47 (2)慢性白血病 以晚幼及成熟阶段细胞为主:慢粒(CML)、慢淋(CLL)、慢粒单(CMML)等 (3)特殊类型白血病 低增生性、E、B、毛细胞型、淋巴肉瘤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等 ※FAB 分型难以完全准确分型,故提出 MIC 及 MICM 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 �� 分型分型 免疫学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免疫学表现 �� HLA-DRHLA-DR CD2CD2 CD5CD5 CD10CD10 CD19CD19 CD20CD20 SmIgSmIg �� TT 细胞细胞 -- ++ ++ -- -- -- -- 前前前前 BB 细胞细胞 ++ -- -- ++ ++ -- -- �� 普通普通 BB 细胞细胞 ++ -- -- ++ ++ --/+/+ -- �� 前前 BB 细胞细胞 ++ -- -- ++ ++ ++ -- �� BB 细胞细胞 ++ ―― -- -- ++ ++ ++ 二、尿液常规检查 1、尿量 【参考值】1000~2000ml/24h 多尿:指 24 小时尿量超过 2500ml,见于水摄入过多、应用利尿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盂肾炎、慢性 肾间质肾炎、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多尿期。 尿量减少:成人尿量低于 400ml/24h 或 17ml/h,称为少尿;低于 100ml/24h 称为无尿。见于有效血容量减少 (休克、心衰、严重呕吐腹泻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各种肾脏实质性病变、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结石、 尿路狭窄、肿瘤压迫)。 2、颜色 ① 血尿:尿液呈淡红、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因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所致,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 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结核、外伤、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② 血红蛋白尿:尿液呈浓茶色、红葡萄酒或酱油色,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 ③ 胆红素尿:尿内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时呈深黄色,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 ④ 脓尿和菌尿:尿中含有大量脓细胞、炎性渗出物或细菌时,尿液呈白色混浊(脓尿)或云雾状(菌尿),见于 各种泌尿系统感染。 ⑤ 乳糜尿:尿液中混有淋巴液而呈乳糜样,见于丝虫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周淋巴管梗阻。 3、气味 氨臭味:见于尿潴留、慢性膀胱炎; 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蒜臭味:有机磷中毒; 鼠臭味:苯丙酮尿症。 4、酸碱度 【参考值】PH 约为 6.5 PH 增高:见于碱中毒、泌尿系统感染、应用碱性药物及利尿剂、素食为主者; PH 降低: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高热、痛风、糖尿病、口服酸性药物、进食大量肉类。 5、比重 【参考值】1.015~1.025 增高:见于血容量不足(如脱水、高热、休克、心功能不全)导致的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等; 降低:见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管间质疾病、尿崩症等。 6、尿蛋白 【参考值】定性试验 阴性 定量试验 <0.15g/24h 生理性蛋白尿:见于剧烈运动、发热、寒冷、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痉挛、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病理性蛋白尿:见于各种肾脏(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及肾外疾病(糖尿病、 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浆细胞病、溶血性贫血等); 假性蛋白尿:见于泌尿系统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尿中混有大量血、脓、粘液或阴道分泌物。 7、尿糖 【参考值】定性试验 阴性 定量试验 0.56~5.0mmol/24h 尿 血糖增高性糖尿: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肝硬化、胰腺炎等; 血糖正常性糖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 暂时性糖尿: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 88、酮体、酮体 【参考值】阴性【参考值】阴性 酮尿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高热、严重呕吐、腹泻等。酮尿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高热、严重呕吐、腹泻等。 99、尿胆红素与尿胆原、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参考值】阴性【参考值】阴性 尿胆红素增加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尿胆红素增加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 尿胆原增加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尿胆原减少见于阻塞性黄疸。尿胆原增加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尿胆原减少见于阻塞性黄疸。 1010、红细胞、红细胞 【参考值】【参考值】00~~3/HP3/HP 血尿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石、肾结核、肾下垂、各种泌尿系统肿瘤;邻近器官疾病如血尿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石、肾结核、肾下垂、各种泌尿系统肿瘤;邻近器官疾病如 前列腺炎或肿瘤;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过敏性紫癜;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心内膜炎前列腺炎或肿瘤;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过敏性紫癜;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心内膜炎、、 败血症等。败血症等。 1111、白细胞、白细胞 【参考值】【参考值】00~~5/HP5/HP 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间质性肾炎、肾结核;生殖系统炎症如前列腺炎、精囊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间质性肾炎、肾结核;生殖系统炎症如前列腺炎、精囊 炎、附睾炎;妇女可因白带混入尿液导致白细胞增多。炎、附睾炎;妇女可因白带混入尿液导致白细胞增多。 12、上皮细胞 【参考值】正常人尿液仅见少量上皮细胞。 扁平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前段和阴道粘膜表层,尿道炎时大量出现,妇女白带污染尿液亦可增多; 大圆上皮细胞:来自膀胱上皮表层和阴道口上皮中层,偶见于正常尿,膀胱炎时成片脱落; 小圆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急性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时多见,成堆出现时提示肾小管坏死性病变; 尾形上皮细胞:来自肾盂、输尿管或膀胱颈,炎症时可成片脱落。 13、管型 【参考值】无或偶见透明管型。 透明管型: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恶性高血压、心力衰竭,正常人清晨浓缩尿、发热、 麻醉、运动后; 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见于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充血、肾出血、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白细 胞管型见于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 颗粒管型: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动脉硬化、严重感染等。 14、结晶 【参考值】无或仅见少量结晶。 经常出现并伴有较多红细胞应怀疑结石可能。 三、粪便常规检查 1、量 【参考值】100~300g/日 进食粗粮及多量蔬菜后,胃肠、胰腺病变或肠道功能紊乱时,排便量增多。 2、颜色与性状 鲜血便: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及痔疮; 柏油样便:粪便稀薄、粘稠、黑亮呈柏油样,见于消化道出血; 粘液便:见于各类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脓性及脓血便:多见于下段肠道病变,菌痢、溃结、结直肠癌; 稀糊状或水样便: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细条样便:提示直肠狭窄,多见于直肠癌; 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 米泔样便:粪便呈白色淘米水样,见于霍乱、副霍乱; 乳凝块:常见于婴儿消化不良、婴儿腹泻。 3、粪便隐血试验(FOBT)【参考值】阴性或弱阳性(饮食影响) 见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肠结核、克罗恩病(Crohn)、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胃粘膜病变、钩虫病、出 血性疾病等。 4、白细胞 【参考值】无或偶见 肠道炎症、细菌性痢疾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时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5、红细胞【参考值】无 下消化道出血、肠道下段炎症、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肠息肉、痔疮、肛裂等可见不同程 度的红细胞。 6、巨噬细胞【参考值】无 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7、真菌 【参考值】无 肠道菌群失调时可大量出现。 8、寄生虫和虫卵 【参考值】无 见于各种寄生虫感染。 四、肝功能检测 1、血清总蛋白(STP)、白蛋白(A)/球蛋白(G)比值 【参考值】血清总蛋白 60~80g/L 白蛋白 35~55g/L 球蛋白 20~30g/L A/G 1.5~2.5:1 ① 总蛋白增高:血液浓缩(脱水、高热、休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合成增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球蛋白 合成增加)。 ② 总蛋白降低:水钠潴留,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慢性肠道疾病、结核、甲亢、恶性肿瘤),肝功能障碍(重 症肝炎、肝硬化、肝癌),蛋白质丢失(肾病综合征、溃结、严重烧伤、急性失血)。 ③ 白蛋白增高:常因严重失水、血浆浓缩所致。 ④ 白蛋白降低:原因与总蛋白降低相同,急性降低主要由于急性大量失血或严重烧伤时血浆大量丢失,慢性降 低见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障碍、丢失或消耗增加。 ⑤ 球蛋白增高: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见于慢性肝脏疾病;M 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 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关),慢性感染性疾病。 ⑥ 球蛋白降低:主要是合成减少。 ⑦ A/G 增高:临床少见。 ⑧ A/G 降低: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 M 蛋白血症。A/G<1 称 A/G 比例倒置,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炎及肝硬 化。 2、血清蛋白电泳 【参考值】白蛋白 62%~71% α1 球蛋白 3%~4% α2 球蛋白 6%~10% β球蛋白 7%~11% γ球蛋白 9%~18% 表 1 几种常见疾病的蛋白电泳分析 疾病 白蛋白 球蛋白 α1 α2 β γ 肾病综合征 ↓↓ ↑ ↑↑ ↑ ↓ 慢性肝病 ↓↓ ↑ ↓ ↓ ↑ 原发性肝癌 ↓↓ AFP ↑ 多发性骨髓 瘤* ↑ ↑↑ 慢性炎症 ↓ ↑ ↑ ↑ 妊娠 ↓ ↑ ↓ 无丙种球蛋 白血症 ↓↓ 注:↑轻度增加;↑↑显著增加;↓轻度减少;↓↓显著减少。 ﹡可出现异常球蛋白,即 M蛋白。 3、血清总胆红素(STB) 【参考值】3.4~17.1μmol/L ① 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 STB>17.1μmol/L 、<34.2μmol/L 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STB34.2~171μmol/L 为轻度黄疸, STB171~342μmol/L 为中度黄疸, STB >342μmol/L 为重度黄疸。 ② 推断黄疸病因、类型: 溶血性黄疸通常<85.5μmol/L,同时伴有 UCB 明显增高; 肝细胞性黄疸多为 17.1~171μmol/L,CB 与 UCB 均增高; 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为 171~265μmol/L,完全性梗阻性黄疸通常>342μmol/L,均伴有 CB 明显增高。 4、血清结合胆红素(CB)与非结合胆红素(UCB) 【参考值】CB 0~6.8μmol/L UCB 1.7~10.2μmol/L ① 鉴别黄疸类型:CB/STB<20%提示为溶血性黄疸,20%~50%之间常为肝细胞性黄疸,>50%为梗阻性黄疸。 ② CB 测定有助于诊断轻度肝细胞损害,如肝炎的黄疸前期、无黄疸型肝炎、肝癌等可表现为 CB 增高而 STB 正常。 5、血清氨基酸转移酶(转氨酶) 【参考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40U/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40U/L ALT 主要分布在肝脏,AST 主要分布在心肌。 ① 急性病毒性肝炎:均显著增高,ALT 更明显,ALT/AST>1;感染后 1~2 周达高峰,第 3~5 周逐渐下降,ALT/AST 比值逐渐恢复正常,如转氨酶不降或又再升高,提示肝炎转为慢性;重症肝炎时,转氨酶活性降低、黄疸进行性 加深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 ② 慢性病毒性肝炎:ALT、AST 轻度增高或正常,ALT/AST>1,如 AST 增高较 ALT 显著,提示慢性肝炎进入活 动期可能。 ③ 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ALT、AST 轻度增高或正常,且 ALT/AST<1;酒 精性肝病 AST 显著增高,ALT 基本正常。 ④ 肝硬化: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 ⑤ 肝内、外胆汁淤积:ALT、AST 正常或轻度增高。 ⑥ 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 6~8 小时 AST 增高,18~24 小时达高峰,4~5 天恢复正常。 ⑦ 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其他脏器梗死(肺、肾、胰梗死)、休克、传单,转 氨酶可轻度增高。 6、碱性磷酸酶(ALP) 【参考值】成人 40~110U/L 儿童 <250U/L 血清中 ALP 主要来源于肝脏和骨骼,儿童期含量尤多。 ① 肝胆系统疾病:各种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胰头癌、胆道结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 ALP 明显增高,且与血清胆红素增高平行;累及肝实质细胞的肝胆疾病(肝炎、肝硬化),ALP 轻度增高。 ② 黄疸的鉴别诊断。 表 2 黄疸的鉴别诊断 注:↑轻度增高;↑↑中度增高;↑↑↑显著增高。 ﹡如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脓肿等。 ③ 骨骼疾病:如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细胞瘤及骨折愈合期,ALP 增高。 ④ 生长发育的儿童、妊娠中晚期血清 ALP 可有生理性增高。 黄疸类型 血清胆红素 转氨酶 ALP 胆汁淤积性黄疸 ↑↑↑ ↑ ↑↑↑ 肝细胞性黄疸 ↑↑ ↑↑↑ 正常或↑ 肝内局限性胆道阻塞 ﹡ 多正常 正常或↑ ↑↑↑ 77、、γγ--谷氨酰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GGTGGT)) 【参考值】【参考值】 <50U/L<50U/L 血清中的血清中的 GGTGGT 主要来自肝胆系统,在肝脏内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侧和整个胆管系统。主要来自肝胆系统,在肝脏内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侧和整个胆管系统。 ①① 肝内、外胆汁淤积:肝内、外胆汁淤积:GGTGGT 与与 STBSTB、、ALPALP 平行增高。平行增高。 ②②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急性肝炎时急性肝炎时 GGTGGT 中等度增高中等度增高;;慢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动期肝硬化的非活动期 GGTGGT 正常正常;;若若 GGTGGT 活性活性 持续增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化。持续增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化。 ③③ 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GGT 可呈明显增高。可呈明显增高。 ④④ 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 GGTGGT 亦可轻度增高。亦可轻度增高。 88、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LDHLDH)) 【参考值】【参考值】104104~~245U/L245U/L LDHLDH 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中,以心肌、骨骼肌和肾脏最丰富。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中,以心肌、骨骼肌和肾脏最丰富。 ①① 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 88~~1818 小时小时 LDHLDH 增高,增高,2424~~7272 小时达高峰,持续小时达高峰,持续 66~~1010 天,但在诊断上缺乏特异天,但在诊断上缺乏特异 性。性。 ②② 肝脏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梗阻性黄疸、肝脏淤血、慢性活动性肝炎等。肝脏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梗阻性黄疸、肝脏淤血、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③③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肺癌肺癌、、结肠癌结肠癌、、乳腺癌乳腺癌、、胃癌胃癌、、宫颈癌均可明显增高宫颈癌均可明显增高,,但特异性较低但特异性较低,,可用于观可用于观 察有无组织器官损伤。察有无组织器官损伤。 ④④ 其他:贫血、肺梗死、骨骼肌损伤、休克、肾脏病等均可增高。其他:贫血、肺梗死、骨骼肌损伤、休克、肾脏病等均可增高。 99、胆汁酸(、胆汁酸(BABA)) 【参考值】总胆汁酸【参考值】总胆汁酸 00~~1010μμmol/Lmol/L 增高见于肝细胞损害增高见于肝细胞损害((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肝癌肝癌、、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肝病))、、肝内外胆管梗阻肝内外胆管梗阻、、门脉分流门脉分流 及进食后一过性增高。及进食后一过性增高。 1010、血清前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PABPAB)) 【参考值】【参考值】280280~~360mg/L360mg/L 降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肝胆系统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胆汁淤积性黄疸降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肝胆系统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胆汁淤积性黄疸))。。 1111、血浆凝血因子、血浆凝血因子 【参考值】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凝血酶原时间(PTPT)) 1111~~1414 秒秒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 3030~~4242 秒秒 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TTTT)) 1616~~1818 秒秒 PTPT 延长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特征表现;延长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特征表现; 严重肝病或维生素严重肝病或维生素 KK 缺乏时,缺乏时,APTTAPTT 延长;延长; TTTT 延长见于肝硬化、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合并延长见于肝硬化、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合并 DICDIC。。 1212、血氨、血氨 【参考值】谷氨酸脱氢酶法【参考值】谷氨酸脱氢酶法 1111~~3535μμmol/Lmol/L 生理性升高见于进食高蛋白饮食或运动后;生理性升高见于进食高蛋白饮食或运动后; 病理性升高见于严重肝病(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病理性升高见于严重肝病(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肝外门脉系统分流。、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肝外门脉系统分流。 五、肾功能检测 1、血尿素氮(BUN) 【参考值】3.2~7.1mmol/L 血尿素氮增高 ① 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急性传染病、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大手术后、甲状腺 功能亢进、高蛋白饮食等,纠正后 BUN 可以下降,血肌酐一般不升高。 ② 肾前性少尿:严重脱水、大量腹水、心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导致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引起少尿, 血肌酐升高不明显,称为肾前性氮质血症,扩容后 BUN 可以下降。 ③ 器质性肾功能损害:各种肾脏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肿瘤、多囊肾)导致 的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 血尿素氮降低较为少见,多提示严重肝病。 2、血清肌酐(Scr) 【参考值】男性 53~106μmol/L 女性 44~97μmol/L 血清肌酐增高 ①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急性肾衰竭时,Scr 明显的进行性增高为器质性损害的指标;慢性 肾衰竭时,Scr 增高程度与病变严重性呈正比(代偿期<178μmol/L、失代偿期>178μmol/L、肾衰竭期>445μ mol/L)。 ② 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肾前性少尿(如心功能衰竭、脱水、肝肾综合征)Scr 多<200μmol/L,器 质性肾衰竭时 Scr 常>200μmol/L。 ③ 尿素氮/肌酐比值(BUN/Cr):肾前性少尿、肾外因素所致氮质血症,BUN 较快增高而血 Cr 不相应升高, BUN/Cr 常>10:1;器质性肾衰竭时 BUN 与 Cr 同时增高,BUN/Cr≤10:1。 3、尿酸(UA) 【参考值】90~420μmol/L 血清尿酸增高 ① 诊断痛风:痛风患者血清尿酸增高,但有时可在正常水平。 ② 核酸代谢增加: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常见血清尿酸增高。 ③ 肾功能减退时常伴有血清尿酸增高。 六、血糖检测 1、空腹血糖(FBG) 【参考值】3.9~6.1mmol/L 空腹血糖增高 ① 生理性增高:餐后 1~2小时、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② 病理性增高:各型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 或随机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内分泌疾 病,如甲亢、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瘤等;应激性因素,如颅内高压、 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急性脑血管病等;药物因素,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 孕药、糖皮质激素等;肝脏和胰腺疾病,如严重肝病、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癌等;其他,如高热、呕吐、腹泻、 脱水、麻醉、缺氧等。 空腹血糖降低 ① 生理性降低:饥饿、长期剧烈运动、妊娠期等。 ② 病理性降低:见于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素用量过大、口服降糖药、胰岛 B 细胞增生或肿瘤;对抗胰岛素 的激素分泌不足,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缺乏;肝糖原贮存缺乏,如急性肝坏死、急性肝炎、肝癌、肝淤 血;急性乙醇中毒;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消耗性疾病,如严重营养不良、恶病质。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参考值】空腹血糖 <6.1mmol/L 口服葡萄糖后 1h<11.1mmol/L 口服葡萄糖后 2h <7.8mmol/L 空腹血糖≥6.1mmol/L、<7.0mmol/L 的患者可诊断为空腹血糖升高(IFG),需进一步行 OGTT 试验;OGTT2h 血 糖≥11.1mmol/L 者诊断为糖尿病,≥7.8mmol/L 但<11.1mmol/L 者为糖耐量减退(也称糖耐量异常,IGT)。 3、糖化血红蛋白(GHb) 【参考值】HbA1c 4%~6% HbA1 5%~8% GHb 水平取决于血糖水平及高血糖持续时间,其代谢周期与红细胞寿命基本一致,可反映近 2 个月的平均血糖 水平。 ① 评价糖尿病控制程度:GHb 增高提示近 2个月来糖尿病控制不佳,GHb 愈高、血糖水平愈高、病情愈重。 ② 筛检糖尿病:HbA1<8%可排除糖尿病。 ③ 预测血管并发症:长期 GHb 增高,可引起组织缺氧产生血管并发症,HbA1>10%提示并发症严重、预后较差。 ④ 鉴别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 GHb 正常,糖尿病高血糖 GHb 增高。 七、血脂检测 11、总胆固醇(、总胆固醇(TCTC)) 【参考值】合适水平【参考值】合适水平 <5.20mmol/L<5.20mmol/L 增高增高 >5.72mmol/L>5.72mmol/L 总胆固醇增高总胆固醇增高 ①①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 ②② 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 ③③ 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血液浓缩等;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血液浓缩等; ④④ 药物作用,如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口服避孕药、药物作用,如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口服避孕药、ββ--受体阻滞剂等。受体阻滞剂等。 总胆固醇降低总胆固醇降低 ①①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 ②② 严重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急性肝坏死;严重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急性肝坏死; ③③ 贫血、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等;贫血、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等; ④④ 药物作用,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钙拮抗剂等。药物作用,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钙拮抗剂等。 22、甘油三酯(、甘油三酯(TGTG)) 【参考值】合适水平【参考值】合适水平 ≤≤1.70mmol/L1.70mmol/L 增高增高 >1.70mmol/L>1.70mmol/L ①① 增高:冠心病、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肥胖症、糖尿病、痛风、甲减、肾病综合征增高:冠心病、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肥胖症、糖尿病、痛风、甲减、肾病综合征、、高高 脂饮食、阻塞性黄疸等。脂饮食、阻塞性黄疸等。 ②② 降低:严重肝病、吸收不良、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降低:严重肝病、吸收不良、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3、高密度脂蛋白(HDL) 【参考值】合适水平 >1.04mmol/L 降低 ≤0.91mmol/L ① 增高:对预防冠心病有重要作用,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还可见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② 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药物作用(雄激素、孕酮、β- 受体阻滞剂)。 4、低密度脂蛋白(LDL) 【参考值】合适水平 ≤3.12mmol/L 增高 >3.64mmol/L ① 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病呈正相关;还可见于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减、 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肥胖症、某些药物作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 ② 降低: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严重肝脏疾病、吸收不良、甲亢、低脂饮食、运动等。 5、脂蛋白(a)[LP(a)] 【参考值】0~300mg/L ① 增高:遗传因素决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还见于 1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炎症、手术或创伤 后、血液透析后。 ② 降低:见于肝脏疾病。 八、血清电解质检测 1、钠 【参考值】135~145 mmol/L 高钠血症:血钠超过 145 mmol/L ① 摄入过多:进食过量钠盐或输注大量高渗盐水。 ② 水分摄入不足或水分丢失过多:进食困难、昏迷、大量出 汗、烧伤、长期腹泻、呕吐、胃肠引流等。 ③ 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醛。 低钠血症:血钠低于 135 mmol/L ① 摄入不足:饥饿、营养不良、长期低钠饮食等。 ② 丢失过多:包括胃肠道丢失(呕吐及腹泻、胃肠引流);肾脏丢失(肾盂肾炎、肾小管功能损害、应用利 尿剂);皮肤粘膜丢失(出汗、大面积烧伤);医源性丢失(体腔穿刺)。 ③ 细胞外液稀释:水钠潴留、水多于钠,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精神 性烦渴等。 ④ 消耗性低钠:多见于肺结核、肿瘤、肝硬化等慢性疾病。 2、钾 【参考值】3.5~5.5mmol/L 高钾血症:血钾超过 5.5mmol/L ① 摄入过多:高钾饮食、静脉输注大量钾盐、输入大量库血。 ② 排出减少: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应用潴钾利尿剂(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 等。 ③③ 细胞内钾外移:溶血、烧伤、挤压综合征、缺氧和酸中毒。细胞内钾外移:溶血、烧伤、挤压综合征、缺氧和酸中毒。 低钾血症:血钾低于低钾血症:血钾低于 3.53.5 mmol/Lmmol/L ①① 摄入不足:饥饿、营养不良、吸收障碍、厌食、长期低钾饮食等。摄入不足:饥饿、营养不良、吸收障碍、厌食、长期低钾饮食等。 ②② 丢失过多:包括胃肠道丢失,如频繁呕吐、长期腹泻、胃肠引流;肾脏丢失,如肾功能衰竭多尿期、肾丢失过多:包括胃肠道丢失,如频繁呕吐、长期腹泻、胃肠引流;肾脏丢失,如肾功能衰竭多尿期、肾 小管性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醛固酮增多症、应用排钾利尿剂(速尿、噻嗪类利尿剂)等。小管性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醛固酮增多症、应用排钾利尿剂(速尿、噻嗪类利尿剂)等。 ③③ 分布异常分布异常::见于应用大量胰岛素见于应用大量胰岛素、、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碱中毒时细胞外钾内移碱中毒时细胞外钾内移,,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肾性水肿肾性水肿、、 大量输入无钾液体时细胞外液稀释。大量输入无钾液体时细胞外液稀释。 33、氯、氯 【参考值】【参考值】9595~~105mmol/L105mmol/L 高氯血症:血氯超过高氯血症:血氯超过 105105 mmol/Lmmol/L,见于高钠血症、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呼吸性碱中毒、大量输注生,见于高钠血症、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呼吸性碱中毒、大量输注生 理盐水等。理盐水等。 低氯血症低氯血症::血氯低于血氯低于 9595 mmol/Lmmol/L 称为低氯血症称为低氯血症,,见于饥饿见于饥饿、、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低盐饮食低盐饮食、、严重呕吐或腹泻严重呕吐或腹泻、、胃肠引流胃肠引流、、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呼吸性酸中毒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呼吸性酸中毒等。 4、钙 【参考值】总钙 2.25~2.58mmol/L 离子钙 1.10~1.34mmol/L 高钙血症:血清总钙超过 2.58mmol/L,见于静脉输钙过多、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肺癌、大 量应用维生素 D 等。 低钙血症:血清总钙低于 2.25mmol/L,见于长期低钙饮食、乳糜泻或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梗阻性黄疸、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恶性肿瘤骨转移、佝偻病、骨软化症、肾脏疾病(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性佝偻病、肾病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 5、磷 【参考值】0.97~1.61mmol/L 血磷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维生素 D中毒、肢端肥大症、多发性骨髓瘤、骨折愈合期等。 血磷降低:见于饥饿、恶病质、吸收不良、活性维生素 D 缺乏、大量呕吐或腹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呼吸性 碱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功能衰竭等。 九、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 1、肌酸激酶(CK) 【参考值】10~100U/L 增高:见于①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 3~8小时明显增高、10~36 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为早 期诊断 AMI 的灵敏指标之一,增高程度与梗死面积成正比,峰值时间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后的再灌注情况;②心 肌炎和肌肉疾病(多发性肌炎、横纹肌溶解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③手术:心脏或非心脏手术 后均可致 CK 增高,增高幅度与肌肉损伤程度、手术范围、手术时间有关。 降低:见于长期卧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激素治疗等。 2、肌酸激酶同工酶 【参考值】CK-MM 94%~96% CK-MB <5% CK-MM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CK-MB 主要存在于心肌中。 CK-MM 增高:见于 AMI、骨骼肌疾病(重症肌无力、肌萎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手术、创伤、 癫痫发作等。 CK-MB 增高:对 AMI 早期诊断的灵敏度高于总 CK,一般发病 3~8 小时增高、9~30 小时达高峰、48~72 小 时恢复正常;也可见于其他心肌损伤,如心绞痛、心包炎、心房颤动等。 3、乳酸脱氢酶(LDH)(详见“肝功能检测”) 4、心肌肌钙蛋白 T(cTnT) 【参考值】0.02~0.13μg/L ① 诊断 AMI:是诊断 AMI 的确定性标志物,发病后 3~6 小时增高、10~24 小时达峰值、10~15 天恢复正常, 特异性优于 CK-MB,对于非 Q波性、亚急性心肌梗死或 CK-MB 无法诊断的患者更有价值;还可判断 AMI 溶栓治疗 后再灌注情况,以及 PTCA 围手术期的心肌损伤程度。 ② 判断微小心肌损伤:可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微小心肌损伤,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③ 其他:钝性心肌外伤、心肌挫伤、药物损伤、心衰。 5、心肌肌钙蛋白 I(cTnI) 【参考值】 <0.2μg/L cTnI 对诊断 AMI 与 cTnT 无显著性差异,发病后 3~6小时增高、14~20 小时达峰值、5~7 天恢复正常;在 微小心肌损伤、心肌炎患者中均可增高。 6、肌红蛋白(Mb) 【参考值】6~85μg/L ① 诊断 AMI:发病后 30 分钟~2 小时增高、5~12 小时达峰值、18~30 小时恢复正常,可作为早期诊断 AMI 的指标,其持续增高或反复波动提示心肌梗死持续存在或发生再梗死。 ② 其他:休克、肾功能衰竭、骨骼肌损伤时肌红蛋白也可增高。 十、血气分析 1、动脉血氧分压(PaO2) 【参考值】95~100mmHg(12.6~13.3kPa) ① 判断有无缺氧和缺氧程度:低氧血症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度 80~60mmHg(10.7~8.0kPa)、中度 60~ 40mmHg(8.0~5.3kPa)、重度<40mmHg(5.3kPa)。 ② 判断有无呼吸衰竭:在海平面附近、安静状态下呼吸空气时 PaO2<60mmHg(8.0kPa),并除外其他因素(如 心脏内分流)所致的低氧血症,可诊断为呼吸衰竭。I型呼吸衰竭指缺氧而无 CO2 潴留(PaO2<60mmHg、PaCO2 降低或正常);II 型呼吸衰竭指缺氧伴有 CO2 潴留(PaO2<60mmHg、PaCO2>50mmHg)。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参考值】35~45mmHg(4.7~6.0kPa) ① 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与程度:I型呼吸衰竭 PaCO2 降低或正常;II 型呼吸衰竭 PaCO2>50mmHg(6.67kPa); 肺性脑病时 PaCO2 一般>70mmHg(9.93kPa)。 ② 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PaCO2 增高由通气不足引起,见于慢阻肺、哮喘、呼吸肌麻痹等,PaCO2>45mmHg (6.0kPa)提示呼吸性酸中毒;PaCO2 降低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通气量增加,PaCO2<35mmHg(4.7kPa)提示呼吸 性碱中毒。 ③ 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的代偿反应:代谢性酸中毒时经肺代偿后 PaCO2 降低,最大代偿极限为 PaCO2 降至 10mmHg;代谢性碱中毒时经肺代偿后 PaCO2 升高,最大代偿极限为 PaCO2 升至 55mmHg。 3、pH 值 【参考值】7.35~7.45 判断酸碱失调中机体代偿程度的重要指标,pH<7.35 为失代偿性酸中毒;pH>7.45 为失代偿性碱中毒;pH 正 常有三种情况:无酸碱失衡、代偿性酸碱失衡、混合性酸碱失衡。临床上不能单凭 pH 值区别代谢性与呼吸性酸 碱失衡,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判断。 4、标准碳酸氢盐(SB) 【参考值】22~27mmHg 一般不受呼吸影响,是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5、实际碳酸氢盐(AB) 【参考值】22~27mmHg ① 反映代谢性酸碱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受呼吸影响。 ② 增高见于代谢性碱中毒,亦可见于呼吸性酸中毒经肾脏代偿时的反应;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亦见于呼 吸性碱中毒经肾脏代偿后。 ③ AB 与 SB 的差数,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 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 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 AB正常值。 6、缓冲碱(BB) 【参考值】45~55mmol/L ① 反映机体对酸碱失衡的总缓冲能力,不受呼吸因素影响。 ② 增高提示代谢性碱中毒,降低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7、剩余碱(BE) 【参考值】0±2.3mmol/L 反映代谢性因素指标,与 SB 意义大致相同。 8、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参考值】22~31mmol/L 增高:各种原因导致的代谢性碱中毒和代偿后的呼吸性酸中毒; 降低:代谢性酸中毒和代偿后的呼吸性碱中毒。 9、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参考值】95%~100% 判断机体是否缺氧,根据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ODC)的“S”形特性,PaO2 >60mmHg 时曲线平坦,即使 PaO2 有大幅变化、SaO2 的增减很小;PaO2 <57mmHg 时曲线陡直,PaO2 稍有降低、SaO2 即明显下降。因此 SaO2 反映缺氧不如 PaO2 敏感。 人体不同部位正常菌群 � 皮肤:葡萄球菌属、棒状杆菌、类白喉、绿脓、痤疮丙酸、厌氧 � 口腔:表皮、溶链、肺炎球菌、肠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流感、乳杆菌、类白喉、真杆菌、厌氧 � 鼻咽腔:葡萄球菌属、溶链、肺炎球菌、 流感、大肠、变形、白念珠菌、厌氧 � 眼结膜:表葡、棒状杆菌、丙酸杆菌 � 阴道: 乳杆菌、棒状杆菌、大肠、类杆菌、肠球菌、奈瑟球菌、厌氧菌 � 肠道:大肠、产气、变形、绿脓、葡萄球菌属、肠球菌、消化球菌、产气荚膜、类杆菌、白念珠菌、艾柯病 毒、腺病毒 � 前尿道:表葡、 棒状杆菌、非致病抗酸酐菌、肠球菌 临床常见的致病菌 � G+需氧球菌:金葡、表葡、α-溶血、β-溶血、非溶血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 � G-需氧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卡他莫拉菌 � G-杆菌:肠杆菌科(大肠、肺杆、伤寒、变形、沙雷、志贺菌属等)、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流感等 � G+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菌 � 厌氧菌:脆弱拟杆菌、艰难梭菌、产气荚膜 � 其他:结核、真菌、支原体、衣原体
本文档为【常见临床实验室检查解读(全科规范化培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9158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8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2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2-25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