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浅析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浅析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浅析 [收稿日期] 2009-10-12 [作者简介] 万淮北(1986-),男,安徽宿州人,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浅析 万淮北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井田制、名田制、王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的变革,土地所 有权经历了原始村社公有、国家所有及国有与私有并存的演变。每次土地制度的改革和演变,都在当 时社会中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当然也暴露出其中的问题。分析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带,对今 天的土地制度改革可以起到重要的借鉴...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浅析
[收稿日期] 2009-10-12 [作者简介] 万淮北(1986-),男,安徽宿州人,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国古代土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演变浅析 万淮北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井田制、名田制、王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的变革,土地所 有权经历了原始村社公有、国家所有及国有与私有并存的演变。每次土地制度的改革和演变,都在当 时社会中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当然也暴露出其中的问题。分析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带,对今 天的土地制度改革可以起到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井田制;名田制;王田制;屯田制;均田制 [中图分类号] K2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6002(2010)01-0027-03 一、中国古代几种主要的土地制度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是人类赖以 生存繁衍的重要载体和生活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春秋战国以前,古 代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战国以后,以商鞅变法为标志, 开始出现了土地私有制,从此中国古代进入了土地私 有与国有并存的时代。下面,本文把中国古代几个典 型的土地制度介绍给大家,以期能窥见我国古代土地 的演变特点及教训。 (一)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一种十分重要的土地制度。对 井田制是否存在一直是大家争议的话题之一。但从文 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可以证明井田制在古代确已 存在。关于井田制,《孟子·滕文公上》有一段最具权威 的记载:“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 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 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 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古代井田制的主要特点是把 土地划分成九块,每块百亩,其中八块为私田,中间一 块为公田,形状如“井”字,故曰“井田”。农奴首先要在 公田上进行无偿劳作,然后才能在私田上耕种,且在 公田耕种的收入全归领主所有。此外,农奴耕种私田 收入也要拿出一部分贡奉给土地领主。农奴对领主承 担的无代价耕种公田的义务,表现为封建地租的最初 形态,就是孟子称之为“助”的劳役地租。但是,领主对 土地并不享有完全的所有权,土地不能买卖,即所谓 “田里不鬻”。西周时还设有专门负责土地和农业生产 管理的官员大司空。同时,为解决土地质量不等引起 的纠纷,规定土地定期轮换,极大地调动了百姓的种 田积极性。《汉书·食货志》载:“三年一换而居”。 西周时期,井田制已经很成熟。它的实行对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到春秋战国 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及牛耕的普遍推广, 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西周时期的“千耦其耘”的集体 耕作方式逐渐被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农业经济方 式代替。同时,铁制工具也增加了大规模垦荒的能力, 春秋时期出现了一股追求私有土地的热潮,私有土地 的大量增加,冲击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井田制。同时, 农民对私田越来越重视,相反对公田服役更无积极 性。《孟子·滕文公上》:“《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 私。’惟助为有公田。”到西周中后期后,公田制遭到破 坏,井田制开始衰退,导致国家赋税收入急剧减少。各 国为解决这一危机,纷纷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如晋国 于公元前 645年“作爰田”,即把土地赏给国人;鲁国 于公元前 594年实行“初税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按土地亩数征收赋税;楚国于公元前 548年实行“量 入收赋”,即对全国土地进行登记,按照收成多少缴纳 赋税;齐国于公元前 538年“作丘赋”,即对军屯土地 按丘为单位征收军赋。至公元前 350年,商鞅在秦国 进行第二次变法时,正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 制。《史记·商君列传》载:“开阡陌封疆。”《汉书·食货 志》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至此,古老 的“井田制”宣告结束。 (二)名田制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兼并并不十分严重。但秦国 时期,地主阶级已经占有大量的土地,且逃避赋税的 上缴,造成大量农民因失去土地而流离失所,国家税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第 27卷 第 1期 2010年 1月 Vol.27 No.1 Jan 2010 27· · 收显著缩减,使得国家与地主阶级间反兼并与兼并的 斗争十分激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削弱大地主阶 级的政治经济实力,防止危害到国家政权,迁徙“天下 豪官于咸阳十二万户。”并改革战国以来各国普遍实 行的授田制,在全国推行“名田制”。公元前 216年,秦 政府颁布“使黔首自实田”令,要求农民向政府呈报自 己占有的土地数,以便政府对全国的土地占有情况进 行登记,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同时鼓励广大农民自 行开垦并占有土地,国家不再对其加以限制,也不再 继续进行授田。此项法令的颁布,标志着秦朝正式以 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权。此外,商鞅变法后,秦朝 的土地经营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动。《汉书·地理志》 载:“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伯(阡陌),东雄诸侯。” 制辕田就是农民在自己的土地内实行换耕制度。开阡 陌就是决裂阡陌,将周制每亩宽一步、长百步改为每 亩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开阡陌后扩大了土地面积, 并规定土地可以买卖,极大刺激了农民的垦田积极 性。名田制的实施开创了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先 河,为秦朝最终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 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土地兼并等问题。 (三)王田制 由于汉初实行“黄老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 使得土地私有制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也愈演愈烈,至 汉武帝时已形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的局面。土地兼并的直接后果便是大量农民因失去自 己的土地而四处流浪,或成为地主贵族的奴隶、佣工, 同时这些大土地所有者还千方百计逃避赋税的上缴, 造成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据此,董仲舒主张“限民名 田,以赡不足”。而汉武帝也多次颁布“限田令”、“抑兼 并令”等,仍无法阻止土地快速集中问题。由于西汉的 限田政策屡屡受挫,至王莽即位后,便着手“改制”新 政,首先进行的就是推行“王田制”的土地制度改革。 他认为西汉以来出现的严峻的土地兼并及农民贫困 问题皆归因于商鞅变法破坏了井田制。因此,他一方 面改变原来单纯限制“名田”数额的做法,下令严禁土 地买卖;另一方面又试图恢复土地国有制,把全国土 地全部收归国有称为“王田”,强行进行土地的重新分 配。当然引起各级贵族官僚、豪强地主的强烈反对,造 成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最后迫于巨大的社会压力,“王 田制”仅仅实行三年后,便被宣布废除。 (四)屯田制 东汉末年,由于长期战乱,造成“名都空而不居, 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不 是豪强兼并、农民无地可耕,而是广大农民四处流浪, 大量耕地荒芜,形成“白骨蔽平原”、“千里无鸡鸣”的 凄惨景象。农民家里没有粮食,军粮也十分奇缺,对统 治者来说解决粮食问题是首要任务。于是各国纷纷采 取屯田垦荒的措施发展粮食生产,“屯田制”便应运而 生。曹魏政权时期,曹操在韩浩等人的建议下,根据当 时社会的具体情况,下令实行“屯田制”。政府把所有 荒地一律收归国有,建立屯田区,分给流民耕种。古代 “屯田制”主要包括民屯和军屯。民屯是由官府招募流 民,在国家控制的荒地上统一生产,他们不仅要向国 家缴纳地租,还要承担兵役和徭役。民屯每 50人 1 屯,而且屯田民不得随意离开土地,没有人身自由。而 军屯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军人进行的屯田。 即战时打仗,平时屯田,“出战入耕”,“且耕且守”;另 一种是由一部分军人专门从事屯垦,作为职业屯田 兵。军屯每 60人 1屯,军屯的士卒与屯田民一样要缴 纳地租。吴国、蜀国也都实行屯田制。屯田制的实行, 不仅解决了军队的给养问题,稳定了国家的赋税收 入,而且对安置流民,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农业 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家对屯田农民的剥削 日益加重及连年战乱,广大农民纷纷逃离家园,四处 流浪,再加上豪强贵族侵占土地,土地兼并盛行,造成 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已经危害到社会稳定和国家 政权,在司马炎称帝后不久便根据当时的情况下令废 除了“屯田制”。 (五)均田制 均田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的土 地制度。它始于北魏太和九年(公元 485年),至唐建 中元年(公元 780年)颁行两税法时宣告结束,经过北 魏、北齐、北周、隋、唐共五代,历时近 300百年。 北魏建立政权前,国内大部分土地归皇帝、官府、 大地主和大牧主所有,广大个体农民和牧民所占的土 地很少,却是赋税和劳役的主要来源,由于封建剥削 和自然灾害等影响,生活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北魏政 权建立后,鉴于长期的战乱所带来的社会混乱及社会 矛盾,政府急需缓和矛盾,稳定社会,发展农业生产, 解决国家粮食和租调收入问题。在此背景下,北魏政 府便于太和九年宣布实行“均田制”。下面以北魏政权 为例说明古代“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均田制把土地分 为露田、麻田、桑田和宅田四种,其中露田、麻田所有 权属于国家,不准买卖;桑田和宅田作为祖业可传给 子孙,允许自由买卖。规定年满 15岁的成丁男女分别 分配 40亩或 20亩露田。全家为老幼病残无成丁人口 者,及年满 11岁的未成年人或残疾者,按成丁人口的 授田数额减半分配。奴婢按人数同样分配给露田。耕 牛每头分配 30亩露田,每户最多限 4头。露田不许买 卖。授田者死亡或年满 70岁免除赋役义务,或奴婢、 28· · 耕牛数目减少时,须将露田交还给国家。成丁男子分 配桑田 20亩。规定桑田可以作为私有土地传给子孙。 同时,对外来人口分田也有规定。凡新入户或落户的 授田居民,每 3口人分配 1亩宅基地,奴婢 5口分配 1亩土地,用作建造房屋。此外,对各级政府官员,按 其职务高低分给一定数量的公田作为办公费用,但是 所分公田不许买卖。 隋唐时期,均田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均田 制的实行对巩固政权、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和发展农 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 决土地兼并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随着土地兼并的日趋 严重,国有土地不断减少,均田制难以为继,最终在安 史之乱爆发后不久便彻底崩溃。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特点及带给我们的启 示 纵观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可以看出其呈现 出以下特点:一是土地所有权经历了由无主到原始村 社公有,由原始村社公有到国家所有,然后由国家所 有到国家所有与土地私有并存;二是土地国有所有权 与土地私有所有权之间相互矛盾和相互斗争,贯穿古 代土地制度发展的全过程;三是土地所有权的保护由 模糊到清晰;四是以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国家赋税收 入作为古代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通过以上分 析,对我们今天的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 鉴。 (一)土地制度改革不能违背历史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历史 唯物主义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的精辟概括。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适应生产关 系和生产力状况的土地制度改革必然在经济社会发 展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否则将会对社会起到消极阻 碍作用,最终摆脱不了失败的厄运。这就要求我们在 制定土地制度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时,要根据农村的发展现状, 既要充分保障农民的根本权益,又要有利于农村生产 力的提高。 (二)土地制度改革要与时俱进 对任何一个朝代来说,土地制度改革能否紧密结 合时代特征十分重要。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历程 来看,每次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 用,也就是统治者能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 的。这对做好我们今天的土地工作带来几点启发:土 地制度改革必须照顾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 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必须充分考虑社情、民情、 国情,超前或滞后的土地制度改革是不会成功的。例 如王莽政权推行的“王田制”之所以仅仅实行三年就 被废除了,就是因为在当时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的大 背景下,仍然坚持恢复土地国有制是脱离当时的社会 现实的,失败是注定的。 (三)土地制度改革要稳步实施 经过 30年来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社会 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民生活 水平日益提高,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但也暴露 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如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农业基础设施减少滞后、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依然 存在等问题。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失 地农民、农民工农民、企业家农民等新的农民群体。这 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得解决“三农”更加困难,农村土 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我 们必须坚持以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改 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 系,周密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稳步实施,这样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才会 走向成功。 [参 考 文 献] [1]乌廷玉.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史纲[M].吉林大学出版 社.1987. [2]陈守炎.中国古代土地关系史稿[M].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4. [3]韩国磬.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4]曾毓英.井田制研究[M].华中师大出版社.2005. [5]郑秦.中国法制史纲要.法律出版社.2000. [6]王立民.中国法制史参考资料[M].北大出版社.206 [7]魏天安.从模糊到清晰.中国古代土地产权制度之 变迁[J].中国农史,2003(4). [8]陈峰.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与天赋征收[J].清华大学 学报,2007(4). [9]王红蕾.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之演变[J].发展,1996 (8). (责任编辑:刘向宏) 29· ·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浅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6423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1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2-25
浏览量: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