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饥饿_希望_预先推定_恩斯特_布洛赫情绪学说概论

饥饿_希望_预先推定_恩斯特_布洛赫情绪学说概论

举报
开通vip

饥饿_希望_预先推定_恩斯特_布洛赫情绪学说概论 ·国外马克思主义· 饥饿 ·希望 ·预先推定 3 ———恩斯特·布洛赫情绪学说概论 金 寿 铁 在代表作 《希望的原理 》 (1959年 ) 中 , 恩斯特 ·布洛赫 ( Ernst B loch, 1885—1977) 这样追问 人的生存境况 : “我们是谁 ? 我们来自何处 ? 我们期待什么 ? 什么东西在等待我们 ?” (B loch, 1959, S. 1。下引 B loch文献仅注时间和页码 ) 在最后一部著作 《世界的实验 》 (1972年 ) 中 , 布洛赫表达 了类似的思想 : “我们存在 ...

饥饿_希望_预先推定_恩斯特_布洛赫情绪学说概论
·国外马克思主义· 饥饿 ·希望 ·预先推定 3 ———恩斯特·布洛赫情绪学说概论 金 寿 铁 在代表作 《希望的原理 》 (1959年 ) 中 , 恩斯特 ·布洛赫 ( Ernst B loch, 1885—1977) 这样追问 人的生存境况 : “我们是谁 ? 我们来自何处 ? 我们期待什么 ? 什么东西在等待我们 ?” (B loch, 1959, S. 1。下引 B loch文献仅注时间和页码 ) 在最后一部著作 《世界的实验 》 (1972年 ) 中 , 布洛赫表达 了类似的思想 : “我们存在 , 但我们并不持有我们自身 , 因此 , 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我们是什么。” (1975, S. 12) 由此出发 , 他进一步追问 : “我是我自身吗 ?”他的回答是 : “我不是我自身 , 而是某 物。”那么 , 这个某物又是什么 ? 这个某物标示自我 ( Ich) 所特有的意识行为结构 , 即人的生存的 “事实 ” (Daβ) , 对此 , 布洛赫用 “事实 -存在 ” (Daβ2sein) 加以命名。 一、意识行为结构 正是这个 “事实 -存在 ”催促自我获取某种尚未存在的 “此 - 在 ” (Da2sein) , 也正是这个生存 的 “事实 ”催促自我按照他的 “在此 ” (Da) 本性变革世界。因此 , 这个 “事实 ”是一种生命的催 化剂 , 它让自我永不满足于现状 , 它催促自我向前谋划 , 激励他奋发向上 , 提醒自我具体地实现自己 的生存。这个 “事实 ”是看不见的 , 但它却是真正的生命之源 ; 这个 “事实 ”是经验不到的 , 但它 却把自我构造为主动的、创造性的存在。 (B loch, 1962, S. 78; 金寿铁 , 第 67 - 68页 ) 作为自我的意识行为结构 , “事实 - 存在 ”标明人的时间定向和空间方位 , 即 “此 - 在 ”, 从而 构成全部认识论的起点。正是在 “此 - 在 ”之中 , 通过内在的骚动、搏动、挣扎、“寂静的发酵 ” 等 , 自我感受到某种激越难耐的渴望 (D rang) , 例如 , 动力、阻力、活动、周遭等。尽管我们并不 能详尽地规定这种渴望的本质 , 但我们知道 , 它与身体 (Leib) 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 “人不是为 活而活 , 而是 ‘因为 ’他活着才活 ”。 (1959, S. 49) 渴望首先表现为 “谋求 ” ( Streben) : 这一谋求尚不明确自身的目标 , 它仅仅被自我感受为某种 “渴念 ” ( Sehen)。在空虚中 , 这一谋求如坠五里雾 , 跌跌撞撞 , 东奔西跑 , 找不到出口 , 不知如何 减轻痛苦。但是 , 在外部领域里 , 一旦出现某一模糊的目标 , 这种谋求就旋即变成某种寻求中的渴 望、渴念。换言之 , 在外部领域里 , 一旦某一目标具体化 , 自我就与特定的 “冲动 ” ( Trieb) 发生关 系。 ( ibid, S. 50) 自我感受到的冲动即是各种 “情绪 ” (Affekte) , 这些情绪一旦到达外部领域里的 特定目标 , 它们就得到暂时的满足和片刻的安宁。布洛赫把指向具体的外部目标并得到具体的满足的 ·23· 3 谨以此文纪念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斯特 ·布洛赫三卷本 《希望的原理 》 (1959年 ) 发表 50周年。中译本 《希望的原理 》第一卷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冲动 , 称作 “追求 ” (Begehren) 或 “热望 ” (Begierden)。追求或热望是冲动所固有的。人能够支配 可能性 , 能够想象各种更美好的目标 , 并且通过 “愿望 ” (Wünschen) 来实现这些目标。这个愿望乃 是 “意志 ” (W illen) 的前哨 , 只要在愿望中看出自身的目标 , 这个意志就可以理解为趋向行为的意 志、趋向实现的意志。 (1959, S. 51) 人是血肉之躯。在身心关系中 , 持续存在的仅仅是身体 , 它想保存自己 , 因而需要吃、喝、恋爱 和拥有 , 并且在各种各样的冲动中自我活动 , 同时通过自我表现改变其关系。因此 , 人的活动领域首 先是自身的身体 , 对于自身的物质体验不仅是其他日常持久体验的基础 , 也是所有短暂的、超越的体 验的基础。这是因为人首先是一个物质生物 , 而所有后来发展起来的 “精神功能 ”仅仅是人的物质 本性的功能而已。一方面 , 人通过身体 “活力 ” ( Kraft) 组织全部意识行为 ; 另一方面 , 人通过 “基 本冲动 ” ( Grundtrieb) 奠定全部身体活动。根据 “饥饿 ”这一人的基本冲动 , 布洛赫重新审视肉体 与心灵的关系 , 强调身体在身心联系中的优先地位。 二、情绪类型及其划分 根据布洛赫的人类学观点 , 人类真正的基本冲动是 “自我保存的冲动 ” ( Selbsterhaltungstrieb) , 而在自我保存的冲动中 , 只有 “饥饿 ” (Hunger) 才是最可信赖的冲动 , 因为饥饿是建立在 “经济利 益”亦即 “身体的经济利益 ”基础上的。尽管饥饿不是人的唯一冲动 , 但它具有压倒一切的决定性 力量 , 它直接地与自身的载体结合在一起。 ( ibid, S. 73) 饥饿的满足形式多种多样 , 其意义也各种 各样 , 但饥饿及其消除本身却是人的各种实践的核心动因。饥饿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营养匮乏 , 消除这 种匮乏是延续生命的第一需要。饥饿的境界使人陷于危难绝境 , 因此 , 布洛赫明确强调了冲动理论的 社会 -经济向度。 “饥饿的扩大 ”不仅意味着直接的冲动 , 而且意味着冲动的满足 , 即情绪。一切情绪都受到心脏 的特殊影响。心脏使情绪充溢特殊的 “心理之血 ” (p sychisches B lut) , 因此 , 在情绪锁定的具体对象 进入外部领域之前 , 情绪就已具有可生存的某种内部温度。情绪的基本特征是高度的 “非及物性 ” ( Intransivit¾t) , 从而情绪的强度主要不是来自外部领域既定对象的冲动 , 而是来自自身内部的能动的 冲动 , 这一点尤其表现在情绪自身所向的特殊意向性中。情绪作为某种紧张状态存在 , 正是从这种紧 张状态中 , 产生人的初始追求和冲动。饥饿主要是在自身中 “到处翻寻的 ”情绪。同样 , 作为最能 动的意向 , 所有情绪主要是在自身中发酵的 “自我状态 ” ( Selbstzust¾nde) 的情绪。 ( ibid, S. 79) 克尔凯郭尔把 “心情 ” ( Gemüt) 理解为 “自身生存的理解 ” ( ibid)。与此相对照 , 布洛赫把 “心情 ”理解为自身生存的 “原始状态 ”, 因为在心情中 , 对情绪领域的知性反思成为自我认识的必 要条件 , 从而为以后的自我认识做准备。由此出发 , 布洛赫把冲动意向的 “可实现性 ” (Appetitus) 当作整理诸情绪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 , 布洛赫首先区分了 “充满了的情绪 ” ( gefüllte Affekte) 与 “期待的情绪 ” ( Erwartungsaffekte)。所谓 “充满了的情绪 ”是指其对象业已存在 , 即使个人可望而不 可即 , 它也至少在 “手头 ”世界中 , 例如妒忌、贪婪、崇敬等。与此相对照 , 所谓 “期待的情绪 ” 是指其对象不仅个人不可企及 , 而且也不存在于 “手头 ”世界中 , 例如害怕、希望、信仰等。 ( ibid, S. 82) 作为意向活动 , 情绪能动性大都与时间有关。但是 , “充满了的情绪 ”与 “期待的情绪 ”在其意 向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和对象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前者仅仅拥有有限的未来 , 就是说 , 在其对象中并不发生任何新东 西 ; 与此不同 , 后者拥有真正的未来 , 尽管这种未来尚未存在 , 其对象也尚未在场。与 “充满了的 情绪 ”相比 , “期待的情绪 ”对事实性的时间视域是完全开放的 , 因为这种情绪具有无可比拟的、高 ·33·饥饿 ·希望 ·预先推定 强度的预先推定 (Antizipation)。尽管 “期待的情绪 ”有时也包含虚假的未来 , 甚至也指向陈腐的、 众所周知的存在对象 , 但这种情绪的重要形态例如 “白日梦 ”, 总是朝着时间视域走来。 进言之 , “期待的情绪 ”又划分为两类 : “肯定的期待情绪 ”与 “否定的期待情绪 ”。“肯定的期 待情绪 ”只有两种 : 希望 (Hoffnung) 和确信 ( Zuversicht)。“希望使害怕化为乌有 , 确信使人坚定 地应对绝望。” (1959, S. 126) “否定的期待情绪 ”包括害怕 ( Furcht)、痛苦 (Leiden)、压抑 (Un2 terdruckung)、奴役 ( Sklaverei) 等。在此 , 布洛赫把希望提高为人类学的基本原理和范畴。“希望是 与恐惧正相反对的对立情绪 , 希望是一切情绪中最人性的情绪 , 也是只有人才能通达的情绪。与此同 时 , 希望关涉到最辽阔、最明亮的发展视域。” ( ibid, S. 83 - 84) 在期待领域里 , 特别是在希望领域里 , 人们酝酿、拟定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以便平息那永不满足、永远变换不 息的饥饿。人抗议不满足 , 期待更好的东西 , 从而把饥饿变成一种爆炸性的力量 , 用以摧毁匮乏的监 牢。饥饿这一匮乏 ( Entbehrung) 意味着渴念和探求 , 意味着思维和行动。于是 , 人的 “自我保存的 冲动 ”就过渡到 “自我扩大的冲动 ”, 个人存在就过渡到社会存在。人从事劳动 , 投身革命 , 废除被 压迫、被奴役的社会关系 , 把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变成现实。 ( ibid, S. 1628) 在广义上 , 人的每一项活动都旨在满足饥饿、消除匮乏。但是 , 人的每一项活动都受到以想象力 为基础的引导。马克思曾写道 :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 , 最蹩脚 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 , 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 , 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 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 , 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 即已 经观念地存在着。” (马克思 , 第 208页 ) 据此 , 布洛赫得出下述结论 : “在生命的一切领域里 , 一个 建筑工人在了解自身的计划之前 , 他必定在内心中计划好了计划本身。在实现自己的计划之前 , 他预 先推定杰出的、决定性的、激励性的某种向前的梦。” (1959, S. 85) 但是 , 在此布洛赫明确区分了夜梦 (Nachttr¾ume) 与白日梦 ( Tagtr¾ume)。在夜梦方面 , 他原则 上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梦的理论。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 , 他重申夜梦的主要功能在于满足被压抑的愿 望。夜梦具有下述三种特点 : 第一 , 在夜梦中 , 清醒自我的审查功能受到削弱 ; 第二 , 在夜梦中 , 被 引诱的梦幻同化具有白日梦清醒状态的因素 ; 第三 , 在夜梦中 , 由于梦的现实和实践目标 , 做梦者与 外部世界的联系被阻断。 ( ibid, S. 91 - 96) 按照布洛赫的理论 , 白日梦具有如下四种特点 : 第一 , 在做梦者那里 , 依然保持着自我 ; 第二 , 做梦者具有引导自身幻想的能力 ; 第三 , 白日梦的主要倾向 是改造现存的世界 ; 第四 , 在白日梦中 , 幻想被坚持到底 , 直到超越客观情况而远远伸展到未来。 ( ibid, S. 96 - 110) 总之 , 按照布洛赫的情绪学说 , “事实 -存在 ”是自我的意识行为结构 ; 出于 “饥饿 ”这一最基 本的人类学冲动 , 自我积极谋求 “饥饿 ”这一冲动的满足。所谓 “情绪 ”即是各种冲动的满足。一 方面 , 按其具体内容 , 情绪被划分为 : 充满了的情绪 (指向现存的东西 ) 与期待的情绪 (指向尚未 存在的东西 ) ; 另一方面 , 按其性质 , 情绪又被划分为 : 否定的情绪 (害怕、痛苦、压抑、奴役等 ) 与肯定的情绪 (希望、确信 )。情绪与梦相联系。但是 , 弗洛伊德、荣格的梦是驶向过去的夜梦 ; 布 洛赫的梦是驶向未来的白日梦。在弗洛伊德、荣格那里 , 夜梦借助于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退行到 “里比多”或 “洪积世 ”; 与此相对照 , 布洛赫的白日梦则借助于预先推定的意识 (尚未被意识到的 东西和尚未形成的东西 ) , 前进到未来人类的 “新家乡 ”或 “自由王国 ”。 三、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批判 人的能动性来自人的基本冲动 , 并且受制于人的基本冲动。因此 , 布洛赫根据对基本冲动的解释 ·43· 《哲学研究 》2010年第 5期 来把握精神分析理论。对弗洛伊德来说 , 性冲动 ( Geschlechtstrieb) 是人的最主要的、最强烈的冲 动 , 而后期弗洛伊德则提出了与性冲动相对称的死亡冲动 ( Todestrieb)。性冲动领域乃是意识所不可 企及的本我 ( Es) , 所谓本我即 “里比多 ” (L ibido)。这是弗洛伊德借以构筑精神分析理论的第一个 心理层面。第二个层面是自我 ( Ich) , 所谓自我是 “现实化的本能 ”, 其基本功能是调解认识和关 系。第三个层面是超我 (über2Ich) , 所谓 “超我 ”是道德化的自我 , 它包括通常所说的 “良心 ”、 “自我理想 ”两个方面。 (《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 》, 第 157 - 209页 ) 弗洛伊德认为 , “全部精神分析都建立在性冲动与自我之间的严格区分上。” (1959, S. 57) 自我 是冲动的检察官 , 当这种冲动与价值体系取向的道德要求不相符合时 , 它就受到全面压制直至被压抑 到无意识层面上 ; 在神经症患者那里 , 这种被压抑的冲动成为神经症紧张和情结的根源。精神分析的 任务在于 , 让神经症患者意识到自身病痛的被压抑根源 , 揭穿被压抑愿望的乔装打扮 , 使症状的无意 识愿望变成有意识的愿望 , 从而消除症状。在此 , 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是梦的分析。因为在梦中 , 自 我沉沉入睡 , 未曾意识到的性欲愿望便尽情得到满足。此外 , 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也是精神分析的一个 重要方法 , 因为按照弗洛伊德的分析 , 艺术作品乃是幻想领域里未满足的性冲动的升华。精神分析的 本质特征是回溯过去 , 从中发现沉潜于无意识中的性冲动事件 , 例如儿童期的性创伤。这样看来 , 无 论神经症情结中的消极压抑 , 还是艺术作品中的积极升华 , 归根结底都渊源于不满足的性冲动。因 此 , 在布洛赫看来 , “精神分析的无意识从来都不是尚未被意识到的东西、某种进步的要素 , 而是由 退行组成的东西。与此相应 , 这种无意识的意识化标明是某种过去的东西 , 这就是说 , 在弗洛伊德的 无意识中并没有任何新东西。” ( ibid, S. 61) 弗洛伊德的弟子阿德勒 (A lfred Adler, 1870—1937) 创立了所谓 “个体心理学 ”。他把 “权力意 志 ” (W ille zurMacht) 视为人的基本冲动 , 认为人的本性就是 “统治和征服 ”。据此 , 他把包括性欲 在内的一切生活内容都从属于权力意志 , 把一切生活意义都转译成赢得权力 , 进而把权力看成是个体 自身成就的曲线。他甚至把从母系到父系的家庭关系变迁确认为是个体方面的胜利。按照他的个体心 理学理论 , “自负 ”、“虚荣心 ”、“男性抗议 ”等都是权力冲动借以表现的情绪。但是 , 就像伤口上 肿胀的皮肤一样 , 仿佛这是针对未来身体伤害的一种保护性预防措施。例如 , 在两只肾脏中 , 如果有 一只受损 , 那么另一只就发挥双倍的功能 , 从而心灵的自卑感就从自我那里得到过度补偿。这种补偿 部分地通过伪装和虚构来进行 , 于是在阿德勒那里 , 权力意志就成为 “假象意志 ” (W ille zum Schein)。 ( ibid, S. 63) 阿德勒从里比多驱逐了 “性 ”, 并用个体权力取而代之 , 从而他的冲动概念通向了从叔本华到尼 采的那条越发鲜明的资本主义道路 , 并且这一概念规定还从意识形态和精神分析学的视角反映了这条 道路。有鉴于此 , 布洛赫把弗洛伊德到阿德勒的发展路线刻画为 “商人的炎热白天掩盖了生活人及 其里比多的炎热黑天 ”。 ( ibid, S. 64) 弗洛伊德的另一个弟子荣格 (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别出心裁 , 把 “陶醉冲动 ” (Raus2 chtrieb) 置于基本冲动的首位。对于他来说 , 里比多乃是 “一切基本冲动的原始单位 ”。从饮食享受 到圣餐仪式 , 从萨满教的冒泡的嘴到弗拉 ·安吉利科的狂喜陶醉 , 到处都能找到里比多的踪影。但 是 , 与弗洛伊德不同 , 荣格不想借助于意识来扬弃无意识 ; 恰恰相反 , 他致力于把里比多及其无意识 内容完全还原为史前时代的东西。按照他的观点 , 在无意识中仅仅居住着氏族史的原始回忆和想象 , 荣格把这种回忆和想象虚假地命名为 “原型 ” (A rchytypen)。他认为 , 现代人的所有愿望图像都渊源 于几百万年前的 “洪积世 ”的漫漫长夜里 , 因此现代人必须回溯现代与古代的关系 , 回忆和追寻所 谓史前时代被遗忘的原始 “记忆痕迹”。荣格竟然把太古之 “夜 ”渲染得如此五彩缤纷、熠熠生辉 , ·53·饥饿 ·希望 ·预先推定 以至于在它面前 , 人的意识黯然失色 , 自叹弗如。作为 “光的蔑视者 ”, 荣格极力贬低人的意识。 (1959, S. 62) 荣格认为 , 现代人即有意识的人的神经症渊源于遥远的太古时代。在现代社会的强制化作用下 , 个体人格的形成仅仅是表面现象 , 披上了一层纯粹的假面具。在个体人格中 , 最重要的是生命的压制 (D ruck) , 而这种压制来源于深远的、富于魔力的远古的地层 , 即源于 “洪积世 ” (D iluvium )。因 此 , 他根据德国生物学家 R. 塞蒙 (R ichard Semon, 1859—1918) 的 “记忆痕记 ” ( Engramme) 概念 , 要求个体转向 “集体性 ” ( Kollektivit¾t) 这一原始开端 , 通过民族共同体和 “心理综合学 ” ( Psy2 chonsythese) , 自觉地退行 (Regression) 到远古的集体无意识之中 , 以回复对生物体质料的记忆想 象。可见 , 荣格的精神分析不是前进到白天的日光中 , 而是一再后退到史前历史的黑夜里。 ( ibid, S. 66) 布洛赫一针见血地指出 : “荣格的心理综合学逃避当下 , 憎恨未来 , 寻求原始时代。这与词源学 上所意味的东西一样 , 即与过去神秘结合 ( reli2gio)。在极度兴奋的萨满巫师的嘴与艾克哈特大师的 宗教神秘主义之间 , 似乎并无任何本质区别。当然 , 萨满巫师更好。因为不言而喻 , 最粗野的迷信比启 蒙运动更占优势。因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在女巫妄想中比在纯粹理性中流出更浓的血。” ( ibid, S. 67) 归纳起来 , 布洛赫对精神分析基本冲动概念的批判聚焦在以下几点 : 第一 , 精神分析把冲动理解为是独立于身体的东西 , 进而把冲动神秘化、绝对化 ; 第二 , 精神分 析把冲动视为永恒不变的价值 , 从而忽视了冲动的经济社会制约性乃至民族制约性 ; 第三 , 精神分析 缺乏社会学的分析 , 即没有根据阶级条件区别冲动及其意向性。据此 , 布洛赫在下述双重意义上 , 把 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视为一种反动理论 : 第一 , 在理论上 , 这三种精神分析理论 都封闭了人的精神生活的进步空间 ; 第二 , 在实践上 , 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利益层面上的理论。 ( ibid, S. 55 - 71) 总之 , 在弗洛伊德、阿德勒特别是荣格那里 , 人的基本冲动根本没有作为 “经济社会条件的变 数 ”来加以讨论。最重要的是 , 精神分析学家所谓 “基本冲动 ”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基本冲动 , 而是 局部的、片面的冲动。精神分析学家的所谓各种冲动并不能决定性地说明 “饥饿 ”这一人的基本冲 动。“饥饿乃是精神分析学到处加以省略的基本冲动。然而 , 作为求生的朴素冲动 , ‘饥饿冲动 ’先 于精神分析的所谓冲动。饥饿冲动是自我保存的冲动 , 在一切变化无常的冲动中 , 也许只有这种冲动 才是人的最基本的冲动 , 因为只有这种冲动才使其他冲动开始进行工作。” ( ibid, S. 72) 理由很简 单 , 如果一个人不摄取营养 , 他就会很快丧生。相比之下 , 人没有爱情和性享受至少也能活一段时 期 ; 特别是 , 即使不满足 “权力冲动 ”, 我们也能生活下去 ; 还有 , 即使不返回到所谓 50万年前祖 先们的 “无意识 ”中 , 我们也不会死亡。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 布洛赫从人类学角度揭示了 “饥饿 ” 这一人的最根本的内在冲动 , 并以百科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式的泛文化观点阐明了人类的希望图像。 四、预先推定的意识 根据布洛赫的情绪学说 , “饥饿 ”是人的最基本的 “自我保存冲动 ”, 人的预先推定能力、充满 幻想的想象能力都是建立在 “饥饿 ”基础上的。人活着 , 思考着 , 行动着 , 这本身就是一种贫困。 这贫困即是饥饿 , 即是憧憬和探求。作为 “否 ” (N icht) 的贫困驱使人们劳动 , 驱使人们祈祷。因 此 , 在人类学结构上 , 人是存在之内的 “否一般 ” ( das N icht überhaup t) , 即匮乏存在或非存在。但 是 , 这时的非存在并不是 “无 ” (N ichts) , 而是可被扬弃为存在的那个存在之内的 “否 ”, 是尚未的 存在。 ( ibid, S. 10) 因此 , 布洛赫不是把 “否 ”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终极物 , 而是看作一种从 ·63· 《哲学研究 》2010年第 5期 “无 ”通向 “全有 ” (A lles) 的 “尚未 ” (Noch2N icht)。人是一种尚未的匮乏存在 (Mangel W esen) , 在人类学意义上 , 正是这种 “否一般 ”使人意识到自身的贫困和冲动 , 使人超越自身单纯的事实存 在 , 向他人、向世界开放。 (1959, S. 390) 所谓 “预先推定的意识 ” ( das antizip ierende Bewusstsein) 是指 “白日梦 ”, 是指 “向新事物前进 的黎明 ”, 它有助于人们发现 “尚未被意识到的东西 ” ( das Noch2N icht2Bewusste) 和 “尚未形成的东 西 ” (Noch2N icht2Gewordene)。作为一种指向未来的意识 , 这一预先推定的意识是建立在 “尚未存在 的存在论 ” ( die Ontologie des Noch2N icht2Seins) 基础上的。 (1970, S. 210 - 310) 因此 , 布洛赫把预 先推定的意识宣布为 “我们的力量以及诸如此类的命运 ”。确信和希望是预先推定的一对最重要的类 型。在所有人的情绪中 , 希望是最人性的、最卓越的 (pax exellence) 情绪。在最基本的类似冲动的 萌芽中 , 希望已经是超出单纯的类冲动的东西 , 它已经吸收了充满幻想的想象能力、思想上的预先推 定能力。人活着 , 也就希望着 , 想象的人 ( homo imaginosus) 也就是希望中的人 ( homo sperans)。作 为人类学范畴的希望最清楚地表达了走向人类更美好未来的意图 , 因为在希望中包含有朝着 “尚未 存在的东西 ”的方向上的人的积极因素、人的行动。 ( ibid, S. 5) 预先推定并不意味着静观 , 更不意味着消极地等待某种东西 , 相反 , 强大的推动其实来自希望。 在希望中 , 人成为人 , 世界成为人的家乡。因此 , 预先推定的意识是旨在实现人的理想 ; 旨在改造社 会并把一个更美好世界的梦想变成现实 , 即实现马克思意义上的 “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 ”。对 此 , 布洛赫写道 : “预先推定是青年人的状况、转折时期的状况和创造性的状况 , 其中创造着迄今未 曾有过但却应该出现的新事物 , 因为这变得可能了。一种是尚未被意识到的东西 , 与此相适应的是在 客观方面尚未形成的东西 , 二者都属于可能性之列。而这种可能性的基础是能动的人 , 是处在可能性 之中的人 , 也就是尚未成为自身合适内容的世界基本质料。” (1978, S. 281) 清醒梦想、希望和预先推定与社会劳动、概念构成和意识构成一道 , 奠定了我们人类学特性的基 础 , 从而一同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因此 , E. 曼德尔强调 , “梦 -希望 - 预先推定 ”不仅是 恩斯特 ·布洛赫对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创造性贡献 , 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乃至革命的现实政治 范畴的创造性贡献。 (曼德尔 , 第 41页 ) 参考文献 《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 1986年 , 林尘、张唤民、陈伟奇 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金寿铁 , 2007年 : 《真理与现实 ———恩斯特·布洛赫哲学研究》, 同济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 , 2004年 : 《资本论》第 1卷 , 人民出版社。 曼德尔 , 2009年 :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预先推定和希望 ———恩斯特 ·布洛赫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贡献》, 载 《现代 哲学》第 2期。 B loch, Ernst, 1959, D as P rinzip Hoffnung, Frankfurt/Main.  1962, Subjekt2O bjekt. E rl¾uterungen zu Hegel, Frankfurt/Main.  1970, Tübinger Einleitung in die Philosophie, Frankfurt/Main.  1975, Experim entum M undi. Frage, Kategorien des Herausbringens, P raxis, Frankfurt/Main.  1978, Tendenz2Latenz2U topie, Frankfurt/Main. (作者单位 :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 责任编辑 : 杨桂青 ·73·饥饿 ·希望 ·预先推定
本文档为【饥饿_希望_预先推定_恩斯特_布洛赫情绪学说概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9622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1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2-22
浏览量: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