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言学概论》附录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附录名词解释

举报
开通vip

《语言学概论》附录名词解释语言: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符号:如果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么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用什么语音形式代表什么语义内容是任意的。 理据性:人们用什么语音形式表示某种语义内容是有某种依据、缘由的。 线条性(线性):人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像一根线条一样,呈现为一种线性序列。 系统性:语言的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各种各样的有机联系性。 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性是自然语言...

《语言学概论》附录名词解释
语言: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符号:如果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么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用什么语音形式代表什么语义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是任意的。 理据性:人们用什么语音形式表示某种语义内容是有某种依据、缘由的。 线条性(线性):人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像一根线条一样,呈现为一种线性序列。 系统性:语言的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各种各样的有机联系性。 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民族性:不同民族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 生成性: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 类推:根据一定的结构规则,同类成分可以互相替换,相关的不同结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换。 模糊性:类与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逐渐过渡的。 言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言语活动: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即说话。 言语作品:言语活动的结果,即说出来的话。 口语:以语音为载体的语言形式。 书面语:以文字为载体的语言形式。 副语言(准语言):除语言外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如体态、美术、音乐等。 自然语言:由社会群体共同创造的、在日常交际活动中逐渐自然形成和发展的语言。 人工语言:个别人或少数人人工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出来的语言,如电报代码、国际辅助语等。 国际辅助语:为帮助使用不同的民族语言的人们更好的进行语言交往而设计的一种人工语言。 世界语:一种比较典型的人工语言,是国际辅助语的一种。 语言系统:一个结构非常复杂的符号系统,可以划分为语音、语义、语汇、语法四个子系统。 语言层级:语言系统是多层级系统,包含着不同性质的大大小小的语言单位。 组合关系(线性序列关系/句段关系):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聚合关系(联想关系):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词根语(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的一种语言。 屈折语: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语言。 粘着语(胶着语):通过附加多种词缀来表示各种语法意义的一种语言。 编插语(多式综合语/复综语):以动词词根为中心,在词根的前后可以附着各种词缀,来表示各种语法意义或语汇意义的一种语言。 交际功能: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是其他功能的基础,其他功能都是由社会交际功能派生而来的。 标志功能:每个人在使用语言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他的社会身份,标明他属于某个民族、地区或社会阶层。 文化:社会成员共同创造并享有的所有事物现象。 文化功能: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但同时,语言又是反映其他文化面貌的镜子,是文化传播和继承的工具。 物质文化:人类创造的各种物质产品。 智能文化:人们拥有的各种科学技术知识,包括各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生产技术等。 制度文化: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的各种风俗习惯、制度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等,如饮食卫生习惯,婚姻形式等。 精神文化: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观念等精神产品,包括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等。 语言中枢:负责处理语言信息的大脑特定部位。 思维:人脑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心理活动。 思维功能:语言不仅是思维活动的工具,而且可以帮助人们固定和保存思维的成果。 动作思维:从事某种活动时,通过对现场情景的直观感知,来控制和调整动作的思维。 形象思维:通过对事物形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意象,并对这种意象进行想象等加工处理的思维。 抽象思维:运用某些抽象的符号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关系等进行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的思维。 认知功能:语言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内部语言学(本体语言学/微观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系统的内部结构。 外部语言学(综合性语言学/宏观语言学/边缘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功能、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语言与其他相关现象的关系等。 个别语言学(具体语言学):研究某种具体的语言,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一般语言学):研究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已经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和关系,如普通语音学、语言学类型等。 共时语言学:研究某一时期的语言状况,如现代汉语语法。 历时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发展演变,如词源学、汉语史。 传统语言学: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以前的历史时期称为传统语言学或古代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确定语言间的亲缘关系,这样的语言研究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 青年语法学派:历史比较语言学占主导地位的学派。语言存在于使用它的人们的不间断的使用之中,因而语言研究应重视活的现代口语和方言;语音变化规律没有例外;类推作用在新的语言形式产生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构主义:现代语言学中站统治地位,创始人是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主张区分语言与言语;指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区分共时与历时研究;区分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 布拉格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强调要把语言看作一种功能体系,主张评价任何语言现象时要从它的功能和目的着眼。最突出成就在音位研究上。 哥本哈根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乌尔达尔、叶尔姆斯列夫和布龙达尔。语言学的任务是研究形式而不是研究实体。创立了语符学,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使用演绎法研究语言,试图以统一精密科学和人文科学。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中影响最大的学派。主张行为主义,反对心灵主义;重视形式分析,忽视意义问题;研究方法采用归纳和结构分析法;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 转换生成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当代语言学中占主流地位的学派。创建人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是当代语言学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以人的语言能力为研究对象,试图建立一种人类语言共同的普遍原则—--普遍语法,并试图解释人们生产和理解话语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使用演绎法研究语言,并用形式化的方法来分析语言结构规则。 语言能力:语言能力表现为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包括:人类共有的普遍语法知识,是先天的人类遗传机制;个别的语言知识,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 生成语义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分支流派,以雷可夫、麦考莱、波斯塔、罗斯等人为代表,总体上赞成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特别是在对待语义问题的看法上有较大分歧,生成语义学认为深层结构式语义结构,句法以语义为基础,音系以句法为基础,而且语法还应包括语用问题;深层结构的成分是语义特征;把形容词、助动词、借词、否定成分等与动词都归入同一类,统称为谓词;认为语义具有生成性。 语义格:名词短语和谓词之间的及物性语义关系,如施事、受事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当代语言学中占主流地位的学派。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否认语言的自足性,认为语言的结构形式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决定的,主张联系社会文化和语言环境等外部因素来解释语言现象。 语域:语言使用中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的语言变异形式。 配价:句子以动词为中心,其他成分从属于动词,受动词支配的关系。 配价语法(从属关系语法、依存语法):句子以动词为中心,其他成分从属于动词,受动词支配。 语音:人类在大脑神经支配下由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并为人们所理解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学科。任务是研究语音在“发音—传递—感知”过程中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特征,分析语音的社会功能、语音系统地构成和发展演变规律等。 声学语音学:研究说话人的声音传到听话人那里时语音的物理属性,如音调、频率、振幅等。 发音语音学(生理语音学):主要根据发音器官及其活动来研究发音过程中的生理特征。 感知语音学(心理语音学):主要研究语音感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即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脑又是怎样理解这些声音的。 音系学(音位学):研究语言的语音系统。 实验语音学:使用实验仪器或计算机对语音的各种特性进行实验研究。 音素: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元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气流通过声腔时不受阻碍而发出的音。 辅音:气流通过声腔时受到阻碍而发出的音。 音位: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质音位(音段音位):从音素的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出来的音位。 非音质音位: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形式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韵律(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 调位(声调):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位。 重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 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叫时位。 音位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语音形式,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条件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限制的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只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处于互补分布的状态。 自由变体: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可以无条件地变读的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可以自由替换而不会造成意义的改变。 语音特征:不同的音素或音位之间相互区别的发音特征。 音节:一种语言中的音位和音位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最基本的自然单位。 领音:音节中最响(开口最大)的音。 起首音:音节开头的非领音,一般多半是辅音或半元音。 收尾音:音节末尾的非领音。 过渡音:领音与起首音或收尾音之间的音。 复元音:同一个音节中相连的几个元音复合而成的一组元音。 复辅音:同一个音节中相连的几个辅音复合而成的一组辅音。 韵律(音律):是指语音中除音质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韵律特征:音律形式。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重音:指音节组合中某个或某些音节中音强、音高、音长等比较突出的现象。 轻音:音节组合中某个音节听上去比较微弱的现象。 语调:广义的语调指语句的抑扬顿挫,包括语句的重音、节奏、停顿和句调;狭义的语调指语句中语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又称句调。 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化:一个音影响到邻近的一个不同的音,使它变成和自己相同或相近的音。 异化:相同或相近的音组合在一起,其中一个音变成为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 弱化:在连续发音时,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的现象。 脱落:在连续发音时音位减少的现象。 增音:为了发音方便,在语流中增加原本没有的语音成分,即为增音。 语义: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指称论:把词语的意义与词语指称的对象等同起来(朴素指称论),或者认为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与其所指事物的关系(精致指称论)。 观念论:认为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所表示的观念。 用法论:认为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的用法。 语言意义:词语在语言系统中的概括的、一般的、固有的意义。 言语意义: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的、特殊的、临时的意义。 语汇意义:词语在语汇系统中的独立意义。 概念意义(理性意义、指称意义):反映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认识。 通俗意义:反映一般人对所指对象的一般性特征的认识,往往只反映事物外在的非本质特征,比较肤浅、模糊。 专门意义:反映具备某种专门知识的人对所指对象的特殊认识,往往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特征,比较深刻、明确。 认知意义:反映概念的内涵,表示概念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 指称意义:反映概念的外延,表示所指对象的范围和类型。 附加意义:词语所体现的各种联想意义或色彩意味。 评价意义:词语所反映出来的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感情态度。 形象意义(形象色彩):由造词理据反映的人们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97 文化意义(文化色彩):由造词理据反映的人们对相关事物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趣情调的联想。 语体意义(语体色彩,风格意义): 某些词语由于常常用于某种特定的语体而形成的某种风格色彩。 义项(义位):由语汇形式表示的、独立的、概括的、固定的语义单位。 义素: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标示、语义原子等。是构成义项的语义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语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语义特征。 义丛:由一般短语表示的语义单位,是由若干义项组合而成的。 表述(句义):由句子表示的语义单位。 语义学: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主要研究语义的各种性质、类型、语义关系、语义的内部结构和组合规则、语义的形成和演变等。 义素分析:把词语的义项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 语义场(词汇场、义场、词场):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 二元义场:由两个同级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义场。 关系义场:关系型二元义场的简称。表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二元义场。 性质义场:性质型二元义场。表示事物之间不同性质的二元义场。 多元义场:由三个或更多的同级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义场。 有序义场:有序型多元义场。义项之间具有大小、先后、高低等顺序等级关系的多元义场。 无序义场:无序多元义场。义项之间没有顺序等级关系的多元义场。 上义词:具有属种关系的一组词是上下义词,其中表示属概念的词是上义词。 下义词:具有属种关系的一组词是上下义词,其中表示属概念的词是下义词。 总义词:具有整体部分关系的一组词是总分词,其中表示整体的词是总义词。 分义词:具有整体部分关系的一组词是总分词,其中表示部分的词是分义词。 同义词:语汇意义相同或者相近的词语之间的关系是同义关系,具有同义关系的一组词是同义词。 反义词:语汇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之间的关系是反义关系,具有反义关系的一组词是反义词。 类义词:广义的类义关系就是指横聚合关系,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和狭义类义关系。狭义的类义关系就是除了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之外的横聚合关系。具有类义关系的一组词是类义词。 派生意义:直接或间接从本义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 本义:多义词语各个义项中最早的义项,也是其他义项形成的基础。 引申义:通过事物现象之间的相关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通过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似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意义。 逻辑意义:句子的逻辑意义一般反映语句与现实的关系,由句子中实词本身的意义和相互间的语义关系构成的,不涉及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性质。 语用意义:说话人说出该句子时的交际意图和交际价值。 述谓结构:对句子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进行分析,一般采用谓词逻辑的方法,把一个命题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 谓词:句义的核心成分,一般就是句子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或是某些动词(形容词)短语。 谓项:与谓词发生直接语义关系的语义成分,一般是名词性成分,是句子的主语、宾语或介词的宾语。 简单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简单谓项构成,谓项与谓词都有直接语义关系。 复合述谓结构:由若干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复合而成,也就是语法上的复句。 从属述谓结构:当一个述谓结构的某个谓项本身包含一个述谓结构时,被包含的部分就是从属述谓结构,前者称为主干述谓结构。 降格述谓结构:当一个述谓结构的某个名词性谓项在语义上包含一个述谓结构时,被包含的部分就是降格述谓结构。语义指向: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包括连续成分和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语法:语言的结构规则,即词语的组合规则。 语法形式(语法手段):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 显性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的一种语法形式,主要包括语序、虚词、词缀、重叠以及各种语音形式。 隐形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通过能否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的一种语法形式。 语序:词语排列的先后顺序,是区别不同语法意义的重要语法形式。 辅助词:专门或主要表示语法意义的词,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主要是虚词和助动词。 词缀:定位粘着语素,其作用是附着在词根上构成派生词,或构成词的形态变化。 内部屈折(语音交替、音位交替)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语音形式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 重叠:重复整个词或词的一部分的方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异根式:用不同的词根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零形式:不改变词形,直接用词的原形表示与变化形式不同的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组合功能和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 结构意义:反映词语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等。 功能意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等。情 范畴意义:反映语法类别与所指事物现象所属范畴的关系,是从词语的语汇意义中进一步抽象出来的意义。 态意义:反映语法形式与说话人的感情态度及表述意图的关系。 语法学: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则的学科,其核心任务是研究词语的组合规则,研究怎样由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与语言单位。 语法范畴:广义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狭义语法范畴是由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范畴。 词法:研究词的结构和功能、词的形态变化和语法范畴。 句法:研究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功能以及句法变换。 超句法:研究语段(或称语篇、句群、篇章等)的结构,研究句子之间的语义关联、关联手段等。 性: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是把名词分成阴性、阳性、中性或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 数: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词(或代词)的词形变化区别单数和复数或单数、双数和复数(大于二的数)。 格:表示词语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词和代词的形态变化表示各种不同的格,有些语言中形容词和数词也有与名词相应的格。 时:说话时间、事件时间和参照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体: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阶段和状态。 态:语态。表示主语与动词的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主动态和被动态。 式:语式或语气、情态。是表示句子的语气或情态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陈述式、命令式、虚拟式、愿望式等。 人称:表示动词与主语在人称上的一致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级:表示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形容词、副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基本作用是构词,所以又叫词素。 成词语素:能单独成词的语素。 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 自由语素:能单说(单独成句)的语素。 粘着语素:不能单说的语素。 定位语素:构词或造句时位置固定的语素,总在别的语素前面或后面。 不定位语素:构词或造句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有时在前,有时在后。 构词语素:能单独与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 构形语素:不能构词,只能构成词语的形态变化。 词:最小的能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由几个语素构成的词。 复合词:由几个词根复合而成的词。 派生词:由词根附加词缀派生出来的词。 词类:词的语法分类。 实词:能够作句法成分。 虚词:不能作句法成分,只能在句子中起某种语法作用的词。 短语(词组):词和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 体词:能作主语宾语,一般不能作谓语的一类实词。 饰词:只能作定语、状语或补语(或表语)的一类实词。 体词性短语(名词性短语、名词短语):与体词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主要作主语、宾语,一般不作谓语。 谓词性短语:与谓词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主要作谓语。 饰词性短语(修饰性短语):其语法功能与饰词基本相同,一般只能作修饰语或补语(表语)。 句子: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带有一个表示句子结束的语调(句调)。 单句: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 复句:由两个或更多的单句结构复合而成的。 句类:句子按交际功能可分为若干功能类型,简称句类。 句法变换:不同的句型或句类之间有时可以相互变化,如主动句和被动句、陈述句和疑问句、肯定句和否定句以及一些特定句式之间,都有变换关系。 语段(句群、句组、句段、语篇、篇章、超句体):由语义上相互联系的若干句子,围绕一个语义中心组织起来的句子的组合。 语义关联:语段中的句子,语义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关联手段:语段内部的外在形式联系。 关联词语:语段中专门或主要用来连接各句、标明各句之间的语义关系的词语,是最重要的关联手段之一。 同指:语段中不同的句子包含所指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语,是语段中的一种重要关联手段。 同现:某些词语与另一些词语经常在话语中同时出现,主要包括有类义(包括反义)关系或联想关系的词语。 文字: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以字符为元素构成的符号系统。 字符:是文字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与某种语言单位相互联系的符号。 字母:拼音文字的字符,一个字母是一个字符。 意音文字:字符既有表意符号,又有表音符号的文字,一个字一般代表一个词或一个语素。有少数字只是代表一个音节,几个字合起来才能代表一个词或语素。 表音文字(拼音文字):字符一般称为字母,一个字母一般代表一个语音单位:音位(音素)或音节。 表词文字:一个字符一般表示一个词。 语素文字:一个字符一般表示一个语素。 音节文字:一般一个字符表示一个音节。 音位文字(音素文字):一个字母一般表示一个音位(音素)的文字。 辅音文字:辅音文字的字母只表示辅音音位,不表示元音音位,或用一些附加符号表示元音。 元音—辅音文字(元音音位文字):既有表示辅音的字母,又有表示元音的字母。 文字学:研究文字系统地科学。 实物记事:用一些实物表示某种意义,如结绳。 符号记事:在器物上刻画一些抽象的符号表示某种意义。 图画记事:描绘事物的轮廓特征,用组合图形来记事。 楔形字:古苏尔美人创立的成熟的意音文字,以泥版为纸,以苇秆为笔,用压写代替划写,符号一头粗一头细,类似楔子。 甲骨文:又称为卜辞。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文字改革:为了让文字更好地适应语言的发展和社会交际的需要,人们需要对文字进行人为干预,包括文字体系的整体更换和文字体系内部的局部调整。 文字规范:为文字的使用而确立的全体社会共同遵守的各种标准。 字频:字库分级的主要依据是字频,即字的使用频率。 音码:根据汉字的读音给汉字编码。 形码:根据汉字的字形给汉字编码。 语言运用(语用):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特定的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 语用学: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地学科。它关注使用语言的人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如何得体地、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语境:言语内部的上下文或前言后语,言语外部的交际场景和社会文化背景。 合作原则:在言语交际中,双方都希望互相理解,彼此总是需要互相合作的,因此都遵循合作原则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礼貌原则:不同的文化里由风俗和习惯形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人与人交往时言语和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 会话含意:隐含在言语之外的话语的真实交际意图。 言语行为:说话时一种复杂的言语交际行为,包括述事行为、行事行为和成事行为。 述事行为:说出所要说的话。 行事行为:说话人要用他说的话做什么事。 成事行为:说话人说出话语并施行了某种行事行为之后,给听话人带来某种影响,从而使听话人产生某种思想感情或作出某种行动,收到言后的效果。 话语分析:以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如何通过分布和句法转换等手段找出篇章的基本组成单元以及篇章的形式结构与其使用的语境之间的联系。 话轮:会话局部结构中的最小单位,它指一个说话者在会话过程中从开始说话起直到停止说话或者被别人打断、替代为止所说的话。 话轮对:在轮流会话过程中,由不同的说话人所说的两个或多个话轮交替组合构成的一个引答结构。 分支系列:在话轮对中,常常出现重叠、打断、停顿、沉默或修正等现象,这种现象好比是节外生枝。 话题:交谈由它引发从而继续或中断、承接或转换、推进或结束。 话题转换:发话人为了保持“制话”主动权,需要经常转换话题,受话人想变成主动者,就得争取“制动权”,是自己成为发话人,也会导致话题的转换。话题的转换在很多场合的目的都是使话语交际得以持续而不至于中断。 篇章: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前后衔接、语义连贯,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言语作品。 衔接: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的手段。 连贯:书面表达中句子排列组合的规则以及加强语言联系与衔接使之更为通畅的方法。 已知信息(旧信息):说话人假定听话人已知的信息。 未知信息(新信息):说话人假定听话人未知的信息。 焦点:话语的表达重心或者说表达的重点。在会话结构中,说话人传递的信息强度最高的部分就是焦点。 预设:命题之间的一种逻辑关系,具有特定的逻辑特征。 预设信息:话语信息中说话人预先假设听话人已知的背景信息,是保证话语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预设触发语:话语中某些引发预设的特定的词语。 指示语:在指称词语中,有些词语的所指对象随着具体的语境(交际双方、交际场合等)发生变化,这种词语在语用学中称为“指示语”。 摹声论:“汪汪说”。该理论认为我们所加于事物尤其是动物的名称,多半是由于摹拟这个事物或动物的声音而来的。 感叹论:“呸呸说”。这种理论认为语言起源于情感激发的自然喊叫。 劳动叫喊论:“哟咳嗬说”。主张从原始人类在生活劳动中伴随发生的劳动号子来说明语言的起源。 嬉戏论:“啦啦说”。认为语言源于求爱、玩耍、嬉戏等发出的声音。 社会契约论:从人类交际的需要来考虑语言的起源。 手势论:以身体姿态的表达来解释语言起源的一种理论。 劳动创造论:语言、思维、人、人类社会是同时产生的;语言是在人们的劳动中,由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的语言从产生时就是有声语言。 历史音变: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所发生的语音变化。 音位合并:在语音演变过程中两个或多个音位归并为一个音位。 音位分化:在语音发展过程中一个音位分化成两个或多个音位。 音位转换:原有的一个或一组音位向另一个或另一组音位转变。 音位补偿:一种语言中原有的音位消失后,出现其他的音位进行补偿,以保持语音系统的内部区别性。 词义扩大:词义所表达的概念外延扩大,内涵减少。 词义缩小:词义概括的范围由大变小,词义所表示的概念外延缩小,内涵增加。 词义转移:一个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移到另一个范围。 渐变律:语言的发展变化时一种逐渐变化的过程,不是爆发式的,而是一个新的成分和手段逐渐替换旧的成分和手段的过程。 不平衡率: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语言各子系统的发展变化、不同时期的语言发展变化、不同地区的语言发展变化、语言系统中的各种变体发展变化都是不平衡的。 相关律:每个语言单位、每种语言规则的发展变化,都是相互关联的。 社会方言: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社会成员,因阶层、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宗教等社会因素的不同形成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使用的语言有各种差异,这些差异就是同一种语言的社会变体,一般称为社会方言。 阶层语:不同的社会阶层使用的特殊语言形式。 行业语:一个行业内部的成员使用,而其他行业的人不用或很少使用的特殊用语,一般也成为“行话”。 隐语(秘密语、暗语):某些社会群体为了保密,在成员内部使用的一些特殊语言形式。 宗教用语:某些宗教团体使用而其他人不用或很少使用的特殊用语。 帮会用语:某些公开的帮会组织使用而其他人不用或很少使用的词语。(堂主,龙头) 地域方言: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所形成的变体,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方言”。 亲属语言:由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不同语言。 谱系分类(语言的发生学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的远近,可以对语言进行分类。 语系:谱系分类首先根据语言的同源关系,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不同的语系,具有同源关系的语言是同一个语系。 语言接触: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使不同的语言相互影响。 语言转用:某个名族或某民族中一部分人因为杂居、通婚或较先进文化或生产力的吸引放弃原名族的语言而转用其他民族的语言。 借词:一种语言借用其他语言中的某些语汇成分。 双语现象:多语现象或多语公用。同一语言社团或个体同时运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 语言联盟:由于几种语言彼此相邻经常接触,互相借用较多的语言要素,使这些不同的语言有了某些共同的语言特点,就形成了语言联盟。 语言共用(双语现象、多语现象):同一语言社群(或个人)同时兼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 语言融合(语言转用、语言同化、语言替换):某个民族或某民族中一部分人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专用其他民族的 语言,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 语言混合:某个民族或社群在借用其他民族的语言系统时,运用本族语言的某些特点对借用语言进行较大的改造,形成一种杂交式的新语言。 借音:借用外族词语的读音形成借词。 借形:直接借用源词语的书写形式形成借词。 混合语:一般语汇主要借用外来语言的,语法主要用本土语言的,语音则用本土语言的语音特点对外来语言的语音进行较大的改造。 皮钦语(洋泾浜语):在没有共同语言而又急于进行交流的人群中间产生的一种临时混合语,属于不同语言人群的联系语言。 洋泾浜语:洋泾浜是旧时上海外滩的一个地名,为当时外商集聚之地,在当地人和外国人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临时混合语。 自愿融合:有的民族在长期的语言接触中,自居自愿地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选用其他民族的语言。 被迫融合:有的民族本意是想保持本民族的语言,但由于与其接触的民族在经济、文化及人口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优势,从而使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而选用其他民族的语言的现象。 克里奥尔语:正式混合语。皮钦语因种种原因得到发展,语言混合的程度较深,时间较长,语汇不断增加,语法规则不断完善,被有的族群作为母语来学习和使用,或者获得官方语言的地位,就成为了克里奥尔语。 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习得的心理机制和过程等。 先天论:认为人类有一种语言天赋,这种语言天赋是人类长期以来由于生物进化和遗传而形成的学习语言的先天机制;认为人的语法知识有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全人类共有的普遍语法知识,另一部分是各民族语言所特有的个别语法知识。 后天论:认为儿童的语言是通过后天的成人语言的刺激和儿童对成人语言的模仿、强化而形成的。 认知论(相互作用论):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普遍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能力产生于个体认知发展的一定阶段,儿童并没有先天的、独立于认知能力之外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才能产生语言能力。 语言习得:儿童对母语的获得。 言语生成:人们利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包括口头语言的生成和书面语言的生成两个方面。 言语理解:听话者利用自己的认知结构、语言知识等对输入的信息作出分析并进而揭示其言语意义的过程。 神经语言学:涉及语言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是心理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习得、言语生成、言语理解的神经基础,研究正常言语的神经生理机制和言语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其基本概念是认为语言和语法是不自足的,力图通过认知和功能来解释语言现象,有时还试图通过语言的历时发展来解释共时现象。 典型范畴:根据与典型事例类比而得出的范畴。 象似性:人类语言结构与人类所认识到的世界的结构恰好对应。 语法化:语言中有实在意义的词语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即实词虚化。 重新分析:表层形式相同的结构,其内部构造因语用或其他原因被重新分析,从而从底层上改变了音位、词法或句法的结合方式,对原来的形式或意义作出新的解释。 隐喻:认知语言学的一种认知机制。一个认知域被部分地映现于另一个认知域上,后者由前者而得到部分的理解。 转喻:一种认知机制,指在两个相关认知域之间用一个突显的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 社会语言学: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文化语言学: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科学,主要由西方人类语言学发展而来。 文化过滤:把不符合统治地位的道德规范的历史文化记载逐步过滤,或者经过后人的修改粉饰的现象。 变称:把称对象甲的词语用来称对象已,有三种类型:改变亲属;改变辈分,从下称;改变性别。 语体:语言运用的风格,包括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语言变体:一种语言分化为几种不同的语言。 语码转换:在同一交际过程中,变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或语言变体。 应用语言学:语言学知识及其研究成果所应用的一切领域,即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产生的一切边缘学科的应用学部分。 语言教学:关于语言的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特点方法的教学活动,以及研究语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具体环节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偏误分析: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观察、分析和分类,从而了解学习者本身的语言习得障碍,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中介语: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目的语的规律进行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所学的目的语。 语言规划:国家或社会团体为了解决在语言较集中出现的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应用进行各种干预的统称。 共同语:一定范围内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共同语。 基础方言:民族共同语建立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这种民族共同语赖以建立的方言就是基础方言。 语料库:从一定范围内的实际文本或话语中采集的一定量的语言材料的电子文本的汇集。 交集型歧义切分字段:在字段AJB中,AJ是词并且JB也是词,则称AJB为交集型歧义切分字段。 情报检索:从大量的文本数据中检索出某一主题的文章或从文章中提取符合某一主题的 。 言语统计:对言语作品中的语言单位、语言结构、言语风格等进行各种统计,得出统计数据。 语音合成:机器接到要发音的字符串后,如何模仿人脑在讲话之前的思维过程(如使用发音规则、选词、造句等),以及模仿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声音的过程。 语音识别:机器收到语音信号之后,模仿人的听觉器官辨别出所听到的语音内容或发音人特征,进而模仿人脑理解该语音的含义或判别发音人的过程。 输入码:将每个字符与计算机键盘上的键位对应编码,即每一个字符用一个或一组键位表示。 交换码:用于文字信息处理系统之间或者与通信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字符代码,它是为使系统、设备在信息交换时采用统一的形式而编制的。 机内码:为在计算机内部对文字进行存储、运算和传输而编制的统一文字代码,简称代码。 字形码:为了显示或打印文字而编制的文字图形信息代码。
本文档为【《语言学概论》附录名词解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8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6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2-17
浏览量: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