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清代河南怀庆商人的兴起

论清代河南怀庆商人的兴起

举报
开通vip

论清代河南怀庆商人的兴起 社会科学论坛 2011/6 学科新探 44 □王 婧 (武汉大学 历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内容摘要】明清时期,中国地域商人的群体性经营及长距离贸易促使全国性商品 市场高速发展起来。在这种条件下,河南怀庆府人民为解决生存压力,开始依托本 地物产资源走入市场,于清代中期形成了一支以经营药材为主的怀庆商帮,其足迹 遍布各级药材市场和水陆交通城市。本文将重点阐述怀庆商人兴起的社会原因。 【关 键 词】清代;怀庆府;怀庆商人。 【作者简介】王 婧,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专门史2009级博士研究生,研...

论清代河南怀庆商人的兴起
社会科学论坛 2011/6 学科新探 44 □王 婧 (武汉大学 历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内容摘要】明清时期,中国地域商人的群体性经营及长距离贸易促使全国性商品 市场高速发展起来。在这种条件下,河南怀庆府人民为解决生存压力,开始依托本 地物产资源走入市场,于清代中期形成了一支以经营药材为主的怀庆商帮,其足迹 遍布各级药材市场和水陆交通城市。本文将重点阐述怀庆商人兴起的社会原因。 【关 键 词】清代;怀庆府;怀庆商人。 【作者简介】王 婧,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专门史200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   社会经济史。 明清时期,地域商帮研究早已成为中 国社会经济史中的一个传统课题。河南虽 处于中原腹地,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 程度已波及河南全省,不仅出现了一批商 业重镇,集镇的集期也显著增多。在各地商 帮强劲的商业贸易影响下,河南怀庆府商 人为解决生存压力,开始依托本地物产资 源走入市场,于清代中期形成一支以经营 药材为主的怀庆商帮,足迹遍布各大药材 市场和水陆交通城市,其实力“千金之家, 比屋可数,善封殖者,家累巨万,不止十数 而已”[1]。因此,考察明末清初怀庆府的自 然条件与社会环境变化对于研究怀庆商人 的兴起有着重要历史价值。 一、资源与贸易:得天独厚的丰富物产 明清时期,中国商人的兴起主要集中 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具有 很强的地域特征,因而兴起的商人集团多 以省、府等地区命名。河南怀庆商人兴起于 豫西北怀庆府,人们习惯称之为怀商或怀 帮。明代怀庆府所辖县有河内、修武、孟县、 温县、武陟、济源六县。清雍正、乾隆年间, 开封府属之原武县、阳武县分别并入怀庆 府管辖,共有八县。 作为河南西北屏障,这里并不是一 马平川的广袤平原,而是河南为数不多 的山水环绕地区,方志记载“太行北峙, 沁水东流,近带黄河,远挹伊洛,舟车都 会,号称陆海”[2]。可见,古时沁水、黄河 的交汇使怀庆府一度成为水运发达城市。 这种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也为它带来了 丰富的物产资源,粮食、药材、竹子、棉 花、煤矿等无所不备,如武陟“县境皆平 衍膏腴之壤,禾黍繁植,珍药盈陇”[3],孟 论清代河南怀庆商人的兴起 45 论清代河南怀庆商人的兴起 县五谷除水稻以外,“余种皆美”[4],修武“田 里生息,物产饶多”[5]。 其中最具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性的就是药材资源,自古 以来就有许多描写怀庆府药材丰富的诗句, “一路春风清化镇,酒帘药圃是怀州”“天坛 万仞入云霄,坛上仙人种药庙”[6]。道光《河北 采风录》记载了怀庆府盛产药材的原因,“以 河、济、温、孟四邑,土膏泉沃,厥田惟上上, 尤以种药草之利为最优”[7]。可见种植药草需 要极好的自然环境,即肥沃的土壤和润泽的 泉水,而河内县、济源县、温县、孟县是怀庆 府出产药材最为集中的地区,获利也最为丰 厚。在这些药材中,以地黄、牛膝、菊花、山药 最有名气,历史也最为悠久,早在公元前718 年魏宣公就把它作为向天朝进贡的主要礼 品。由于怀庆府药材质地优良、药效纯正,怀 庆商人又以加工怀药精细著称于世,所以地 黄、牛膝、山药、菊花遂被世人称为“四大怀 药”,并开始吸引外地百姓移植栽培,如“祁州 农民亦自怀庆移植之。怀牛膝由当地土人栽 培,年产量甚富,畅销全国”[8]。 这个时期,怀庆府的市场发展水平、豫 省商品贸易繁盛程度都与外地商业重镇有 着明显地差异,所以怀庆商人的兴起最初是 从外地商品市场中获取原始资本利润的。据 《武汉市文史资料》记载,明末崇帧年间,怀 庆药商来汉口摆地摊、销售怀药[9]。这是怀 商让外界了解怀药的最初形态。入清以来, 市场对怀药的需求开始吸引大批外省富贾 前来怀庆府收购药材,“富商大贾,在温设 庄收买,不下数十家,交易繁盛,为他县所不 及”[10],本地民众也开始扩大怀药的种植面 积,“鹜利之徒遂舍谷嫁而专植他物,武陟较 少于河内、温、孟,然亦居十之二三”[11]。市 场对怀药的大量需求促使怀庆商人在外 地广设分号并成立了怀庆会馆,如豫省开 封、禹州、周口和汉口、天津、祁州等地区, 并在十三帮中享有“怀帮”名誉。生产规 模的扩大刺激了怀药的大量输出,自光绪 二十年前后,每年有大量怀药运往上海、 广州、天津等市场[12]。民国初年,怀药曾先 后赴美国旧金山和南洋马尼拉“万国商品 赛会”展出,博得外商高度赞赏[13]。 然而,怀庆商人仅靠药材经营明显资 本单一,唯有涉足多种行业才能将资本不 断发展壮大。怀庆府土地为黄河、济水、沁 河等水系冲击而成,农作物种类繁多,有 小麦、水稻、棉花、竹子等,上等田一般每 亩产量不下两石,高产者达到三四石[14], 因而晋南泽潞商人很早就与怀庆人民进 行粮食贸易。而竹子以河内县清化镇、许 良镇一带出产最佳,“有城自太行下流泉 交汇,最宜竹居,人以艺竹为业,有数十亩 者,翠条垂阴,旅游忘倦”[15],以至于“居 民种竹成海,获利颇厚”[16]。为适应市场 需求,怀庆商人将所产竹子加工成竹篮、 竹帘、竹耙、竹篓、竹筐、竹桌、竹椅等,销 至山东、山西、河北等地,由于竹商络绎不 绝,许粮集也叫“竹集”。 清代,怀庆府棉纺织业也飞速发展,成 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如温县“惟木棉为 多,民间纺织无问男女……远商来货,累千 累百,指日而足。贫民赋役,全赖于是”[17]。 孟县所生产的孟布因质量优良吸引大批外 地商人前来收购,“自陕、甘以至边墙一带, 远商云集。每日城镇市集收布特多。车马辐 辏,廛市填咽,诸业毕兴”[18]。 怀庆府修武县多产煤矿,也是当地居民 社会科学论坛 2011/6 学科新探 46 的重要收入来源。据薛毅教授研究,怀庆人民 早在宋代就已经开凿煤窑。至明清时期,此地 的煤窑已是星罗棋布,怀庆人民“每多合伙 挖井采取,行销山东、直隶、山西等省,以为生 计”[19],并且,所获利润“与地产相仿”[20]。 由上可知,清代是怀庆商人逐步发 展的时期,药材、棉花、竹林、煤矿等行业 经营是怀庆人民生存获利的主要来源。 并且,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也促进了怀 庆府手工业的发展,怀药、孟布、竹器等 行业的加工技术,成为怀庆商人不断发 展壮大的重要支柱。 二、怀庆府与山西: 地理空间视角下的审视 怀庆商人的兴起与邻省山西有着密不 可分的关系。豫西北地区有彰德、卫府、怀 庆三府,而与晋南最为临近的便是怀庆府。 道光《河北采风录》记载: “(怀庆府)东界卫辉府封邱县,西界山 西绛州垣曲县,南界河南府巩县,北界山西 泽州府凤台县,东南界开封府荥泽县,西南 界河南府洛阳县,东北界山西泽州府陵川 县,西北界山西泽州府阳城县。”[21] 怀庆府的西面、北面、东北面、西北面均与 山西省接连,相近的地理位置使得怀庆府 与晋南地区拥有交错相连的山脉。从交通 格局来看,怀庆府“北有太行通潞泽”[22], 而在太行山上,分布着一系列交通要道。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太行八陉,即穿 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其中,怀庆府济 源县有轵关陉,河内县有太行陉。轵关陉可 直通山西垣曲,是进入上党山地的第一通 道;太行陉位于今河南沁阳市北、山西晋城 市南的太行山上。此外,在修武县也有入晋 小路,“百家岩、洪河、耿谷陀均系入晋小路, 不通车辙”[23]。这几条通道是连接晋豫两省 的交通要道,便于泽潞人民与怀庆人民进行 陆路贸易往来。 这不仅维持了两地间道路的畅通,也扩 展了两地间的各方面交流。据赵世瑜教授研 究,这两个地区共同拥有析城山的成汤、王屋 山的济渎,以及埯山白龙等地区性的信仰。在 阳城与河南济源接壤的三窑就有一座建于乾 隆年间的黄龙庙。对于黄龙的信仰,沿着阳城 与济源之间的通衢大道北上,县城南十几公 里的抬头乡、城县南五里的黄龙山、一直到阳 城南关,都有对黄龙的祭祀[24]。 怀庆府主要水系沁水、丹水皆源出山 西沁源县、潞安府,这两条河流是怀庆人民 资以灌溉的主要水系,境内众多水利设施 的修建也依赖于这两条河流的通畅。就自 然环境而言,虽然怀庆府北多为高地,但幸 受河水滋养,土地较为肥沃,其余平衍地区 农业种植条件更为良好,这相比土地贫瘠、 地窄人多的山西来说,移民至邻省河南具 有良好的生存条件。 明洪武时期,政府就有将山西民众迁往 河南的举措。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明太祖 时期“迁山西泽、潞民于河北”[25],因而明初河 南怀庆府接收了大量山西移民,致使“田野垦 辟,户与税增十余倍”[26]。除了政府组织移民 以外,晋南人民也有因为穷困自发移民至怀 庆府的。如清初时,沁水“逃窜在外者,尚有什 之二三,而河南为尤甚。卑职访知踪迹,每备 47 论清代河南怀庆商人的兴起 文移发各里里长前往关取,奈中州逃户,或为 豪强霸占,或竟安土重迁”[27],由此说明晋南 地区与怀庆府频繁的人口迁移关系。 晋南早在明代就有泽潞商人,他们发源 于山西泽州、潞州一带,以经营盐铁、丝绸等 商品为主,其经营范围之一就是相邻的怀庆 府。由于泽潞地区属山地丘陵地带,长年干旱 少雨、人口众多,这里出产的粮食远不能满 足本地民众的需求,而怀庆府拥有较好的农 业条件,这就产生了泽潞商人用本地丰富的 煤铁资源与怀庆地区的粮食进行贸易交换。 如“陵邑土脊食艰,河南田肥地阔,往来贸易, 时通有无”[28]。泽潞地区煤铁资源丰富,“其 输中州者,惟铁与煤,日不绝于途”[29]。 因此,地理环境的畅通、物产资源的互 补、商业贸易的往来以及信仰风俗的共同影 响,使得晋东南—豫西北交流频繁。明代,晋 商享有“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 十万不称富”[30] 的美誉。此时,怀庆府还没有 出现如此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因此,泽潞 商人的早期经营活动使得怀庆人民将山西 作为经商之地,如河内县,“凡磨出麦麸香末 等物,大半行贩晋省,颇资利用”[31];温县“营 商者多贩土布于山西绛州等处”[32]。 三、农商之间:怀庆府生存环境变迁 怀庆府位于豫西北一隅,地狭人稠,但 在明代赋税征收较重,尽管它没有让众多百 姓流离失所,但也造成了经济上的苦累。纪 太守上疏说: 计其地,怀庆不及开封等各府十之二三, 而其粮多不止于十数倍。况怀庆之地每亩240 步为亩,每亩征粮一升,少亦不下八升五 合,其他各府之地每480步为亩,每亩征粮 二三合,多不过一升。有数亩之地而无一撮 之粮,以一役之微而免数亩之税,是怀庆一 亩之地足当各府三四十亩之税,怀庆不免 有征赋包赔之苦 [33]。 明初政府规定,以五尺为步,每240步为 亩,每百亩为顷。然而到明宣德时期,“有 司乃以大亩当小亩以符旧额,有数亩当一 亩者。步尺参差不一,人得以意赢缩,土地 不均,未有如北方者”[34]。地方官吏隐瞒 增加的田亩数,利用大亩制单位统计田亩 总数充当旧额,造成各地土地面积的不均 等,而尤以北方的情况为重。相比之下,怀 庆府仍以240步小亩为计量单位,以至于 “河南北部诸郡地窄而赋重未有如怀庆之 甚者也”[35]。见下表: 府名 所辖州县数 夏税(单位:石) 秋粮 (单位:石) 开封府 4州30县 214,260 505,137 归德府 1州8县 20,222 47,454 河南府 1州13县 86,946 394,421 南阳府 2州11县 43,131 71,375 汝宁府 2州12县 23,577 98,210 卫辉府 6县 35,699 110,050 彰德府 1州6县 55,826 196,129 汝 州 4县 48,187 99,644 怀庆府 6县 89,605 241,017 明嘉靖时期河南各府夏税、秋粮征收统计表 (资料来源:[明]嘉靖《河南赋役总会文册》)卷 一,载《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60),书目文献出 版社1988年版) 依上表,除汝州和卫辉府外,怀庆府的 州县数是最少的,但夏税额麦的数量次于 开封府排名豫省第二位,秋粮额米的数量, 次于开封府、河南府排名豫省第三位。与毗 邻的彰德府、卫辉府相比,怀庆府的赋税也 社会科学论坛 2011/6 学科新探 48 (国朝)顺治七年沁河溢,七年秋霖连旬,沁 水决堤……二十九年春夏大旱,沁水竭…… 三十一年旱,大瘟疫[38]。 沁河、卫河、丹水是怀庆府的主要干流,卫河 则是连接大运河、转输漕运的重要河道。沁河 流至武陟县汇入黄河,鲜少影响卫河流通,而 一旦沁河决堤突入卫河,则会使卫河、运河出 现淤塞,其转输漕运、水运贸易将会大受影响。 并且,一般情况下水患过后会带来大瘟疫、大 疾病,若这些灾害相继发生,那么将会延缓当 地民众恢复发展生产的能力。所以,明清两朝, 怀庆府虽然不像黄河以南地区频繁受到水患 的侵扰,但也遭受沁河、黄河的间断冲压,其 膏腴之田变成碱荒者也不下百石余顷,如孟 县、原武县、阳武县物产中均有碱一项。 为解决生存压力,明清时期的商业活 动日渐成为怀庆人民维持家庭经济的普遍 的甚至是必要手段。明代温县在怀庆六县中 地狭人稠、丰难有余,“所赖以集商贾通财 货”[39]。孟县人民开始在外地小本经营,“开 郑许汉间,负贩小商率多孟人者”[40]。不仅如 此,就连一向尊崇读书的文人士子,迫于生 计也开始转而经商,如孟县“曹维新业儒,年 十八,因家贫遂贸易养亲”[41];“汤方著,监生, 家贫……及借本贸易”[42] ;“刘楷,义井村人, 先业儒,后因家贫贸易”[43]。 其实,怀庆府有丹水、沁河交汇,地土肥 美,明代以前怀庆人民生活富足,一直保持着 “力耕桑而鄙贩鬻”的传统观念。然而在生存压 力的影响下,此地传统的“重农鄙商”风气在清 代开始转变,经商现象日益增多,地方志中记 载怀庆人民“往往重商贾而轻士农,绝势利而 薄恩义”[44]。这种对商业行为肯定的观念变化 远高于这两个地区,正所谓“地窄赋重”。 入清以来,怀庆府赋税征收并未减 轻。道光《河北采风录》记载:“县之幅员 不及百里,额征钱粮八万一千有零,加 以漕米、沁料并各案摊征加价,小民极力 输将,全赖尺土寸壤所出,故田亩毗连之 处,丝毫必争,讼之多者。”[36]与明代相 比,政府加派了漕米、沁料赋税,怀庆人 民为完成输纳,就算是田亩毗连之处也 丝毫必争,这说明传统的地土之利已不 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不仅如此,怀庆府还要面临沁河、黄河 水患的时有发生。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 (修武县)万历中沁水决于武陟县东之 大樊口,县首受水患,盖县地较之大樊口下 十五丈余,每秋水泛滥,多有淹没民田之 患……(武陟县)明朝永乐九年沁河溢,淹 没县境田庐,诏修决口以御之,盖沁河多沙 而横暴也……木栾在沁河北岸,与大樊口 相邻,嘉靖三十五年从此横决,突入卫河, 泥沙弥漫至临清,逆流上拥,运河板闸至甎 闸70余里淤塞难行 [37]。 清康熙《河内县志》记载: (明)成化十八年七月霖雨大作,沁河 暴涨决堤,毁郡城、摧房垣、漂人畜不可胜 计。二十年大饥。嘉靖七年大饥,十六年沁 河泛滥,三十五年六月沁河溢。隆庆三年大 水,十四年秋霖四十余日,沁水决堤,十六 年大饥大疫,死者枕籍城野,人相食,发临 清米仓及内帑以赈。四十一年沁河泛滥…… 49 论清代河南怀庆商人的兴起 必将使怀庆人民的经商人数大为增加,清代中 期以后怀庆商人开始不断建立同乡会馆、扩大 经营规模与经商风气的转变是相吻合的。 四、结语 总体而言,物产资源和生存压力是豫省 怀庆商人兴起的主要前提条件,但这并不是 商人形成商帮的绝对因素。事实上,在地域 商帮出现之前,这两个因素在河南大部地区 也有存在,但却并没有达到促进商帮诞生的 结果。至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及商人的发展 积累到了形成全国性商品市场联系的高度, “市场相资”的局面占据统治地位。在明代中 后期、清代中期这两大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阶段,怀庆商人的兴起、兴盛时间亦与之相 对应。可见,明清时期地域商人的兴起都是 在全国性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开始 的。并且,在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的中国 古代社会,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作为一个 共生体而存在的,商帮的崛起无法与农业 条件相脱离,怀庆商人的兴起亦是如此。 注释: [1] 道光《河内县志》(卷12)《田赋志》,清道光五年刻本。 [2] 乾隆《新修怀庆府志》(卷3)《舆地·形胜》,清道光 五十四年刻本。 [3] 道光《武陟县志》(卷13)《田赋志》,清道光九年刻本。 [4][18] 乾隆《孟县志》(卷4)《物产》,清乾隆五十五年 刻本。 [5] 道光《修武县志》卷首《序》,清道光十九年刻本。 [6] 焦作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覃怀志》点校本,2006年。 [7][21] 道光《河北采风录》(卷3)《怀庆府总图说》,清道光 六年刻本。 [8] 杨见瑞:《祁州中药志》第47页,[ 石家庄 ] 河北科学技 术出版社1987年版。 [9] 李佐荣、崔祥荣:《“药帮”、“药帮巷”与药王庙》,载《武 汉文史资料》1999年第3辑。 [10] 民国《温县志稿》(卷3)《实业》,民国二十二年纂修。 [11] 道光《武陟县志》(卷11)《物产志》,清道光九年 刻本。 [12] 张士榘等:《四大怀药与怀帮》,载《河南文史资料》 1984年第9辑。 [13] 马修杰:《沁阳中药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载《沁阳 文史资料》1991年第4辑。 [14] 何 塘:《均粮私议》,载《明经世文编》卷144,[ 北 京 ]中华书局影印1962年版。 [15] 嘉庆《豫乘识小录》(卷下)《九府四直隶州沿革·怀 庆府沿革》,清嘉庆二十二年刻本。 [16][20][31][36] 道光《河北采风录》(卷3)《河内县水 道图说》,清道光六年刻本。 [17] 顺治《温县志》卷上,清顺治十六年刻本,载《清代孤 本方志选》第2辑第7册,[北京 ]线装书局2001年版。 [19]载《东方杂志》1909年第7期。 [22] 道光《河内县志》(卷23)《文词志下》,清道光五 年刻本。 [23] 光绪《方岳采风录》(卷2),清光绪八年刻本。 [24] 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 法与实践》第338页,[北京 ]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25][34][ 清 ] 张廷玉等:《明史》(卷77)《食货二》,[ 北 京 ]中华书局1974年版。 [26] 方孝孺:《逊志斋集》卷22《郑处士墓碣铭》,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 [27] 光绪《沁水县志》(卷11)《艺文上·文告》,清光绪七 年刻本。 [28] 光绪《陵川县志》(卷37)《艺文三》,清光绪八年 刻本。 [29] 雍正《泽州府志》(卷12)《物产》,清雍正十三年 刻本。 [30][ 明 ] 沈思孝:《晋录》,[ 北京 ] 商务印书馆1936 年版。 [32] 民国《温县志稿》(卷3)《民政·风俗》,民国二十二 年纂修。 [33]康熙《河内县志》(卷1)《田赋》,清康熙三十三年刻本。 [35][ 明 ] 王 汉:《河内县灾伤图序》,见道光《重修河内 县志》(卷23)《文词志下》,清道光五年刻本。 [37] 顾祖宇:《读史方舆纪要》(卷49)《河南四》,[北京 ] 中华书局2005年版。 [38] 康熙《河内县志》(卷1)《灾祥》,清康熙三十三年 刻本。 [39] 民国《温县志稿》序,民国二十二年纂修。 [40] 民国《孟县志》(卷4)《财赋》,民国二十二年刊本。 [41][42][43] 乾隆《孟县志》(卷6)《人物下·孝义》,清 乾隆五十五年刻本。 [44] 乾隆《温县志》(卷6)《地理·风俗》,清乾隆二十四 年刻本。
本文档为【论清代河南怀庆商人的兴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627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2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2-14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