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山大学教育学教育学课件1

中山大学教育学教育学课件1

举报
开通vip

中山大学教育学教育学课件1nullnull刘 铁 教育科学研究所 edslt@mail.sysu.edu.cn 13928805030学习要求:学习要求:讲授、讨论、试讲、考试相结合 成绩评定: 平时40%(出勤、讨论、试讲) 考试60%参考书目:参考书目: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郑金洲 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大出版社 陈桂生,《教育三论》 ,华东师大出版社 陈桂生,《教育实话》 ,华东师大出版社 陈桂生,《教育闲评》 ,华东师大出版社 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1章 教育...

中山大学教育学教育学课件1
nullnull刘 铁 教育科学研究所 edslt@mail.sysu.edu.cn 13928805030学习要求:学习要求:讲授、讨论、试讲、考试相结合 成绩评定: 平时40%(出勤、讨论、试讲) 考试60%参考书目:参考书目: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郑金洲 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大出版社 陈桂生,《教育三论》 ,华东师大出版社 陈桂生,《教育实话》 ,华东师大出版社 陈桂生,《教育闲评》 ,华东师大出版社 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1.1 教育的概述 1.2 教育学 1.3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及要求1.1 教育的概述1.1 教育的概述1.1.1 教育的概念 1.1.2 教育的基本要素 1.1.3 教育的起源 1.1.4 教育的发展1.1.1 教育的概念1.1.1 教育的概念一、历史上关于教育的界定 1.西方的说法 英语(education)、拉丁语 西方的观点 2.我国的说法 汉语甲骨文“教”与“学”的写法及其含义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一书当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我国古代的观点null西方的观点夸美纽斯: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裴斯泰洛齐: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涂尔干: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加里宁: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前苏联苏格拉底、柏拉图:教育是使个人身心得到圆满发展的活动。 1.1.1 教育的概念null我国古代的观点《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荀子· 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孟子 ·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上天所赐予的称作性,顺从和发扬本性称作道,把道加以修明和推广,叫做“教”。即,修道即为教育。1.1.1 教育的概念null1.1.1 教育的概念二、现代关于教育的定义 (一)广义的教育 1.不同的说法 (1)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 (2)凡是一切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有目的性、意识性) (3)教育是有目的的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 (5)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扈中平: 《现代教育理论》 )null一个好定义的要求: 1.定义必须相称,不可失之“过宽”或“过窄”; 2.准确揭示概念的内涵(不可同义反复,一般不用否定形式); 3.语言准确、精炼; 4.简明易懂。 ☆ ☆ ☆null☆ ☆ ☆形式逻辑中给概念下定义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被下定义的)概念 = 种差 + 邻近的属广义教育的定义 2.用此种方法给广义的教育与狭义的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的的教育活动。null(二)狭义教育 1.不同的说法 (1)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的的教育活动。(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 2.学校教育的本质特点 一是专门化,表现在是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是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化,表现在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1.1.1 教育的概念null三、我国现代的观点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内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1.1.1 教育的概念1.1.2 教育的基本要素1.1.2 教育的基本要素一、要素 要素:构成系统的必不可少的单元或部分。它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是对系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讲, 教育是一个系统。任何系统都是由要素构成的,教育也不例外。那么,构成教育系统的要素有哪些呢?(提问)null二、关于教育要素的几种观点 (一)三要素说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教育影响、教育措施、教育内容) (二)四要素说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物资(教育手段、方法、措施) (三)五要素说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情境(教育环境)1.1.2 教育的基本要素null(一)三要素说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向他人施教的人。   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教育中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 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1.1.2 教育的基本要素null受教育者教 育 者教育内容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教育实践活动中师生共同认识的对象。 教育手段是教育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教 育 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受教育者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教育手段是教育者借以将教育内容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媒介物,或者说,是教育者借以实现认识客体的媒介物。(二)四要素说null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教育的基本要素 学习者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教育中介 教育手段 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环境1.1.2 教育的基本要素1.1.3 教育的起源1.1.3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 劳动起源论 null一、生物起源说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首倡,他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人类产生以前,已在动物界存在。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便是教育行为。昆虫界也有教师和学生。生物竞争的存在是产生教育的基础。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物种,本能地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小的动物。按照他的看法,人类只是在继承早已形成的教育形式的基础上,作了某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与动物没有不同。1.1.3 教育的起源null(一)基本观点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二)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1.利托尔诺(Charls Letourneau,1831-1902)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2.沛西·能(SirThomasPereyNunn,1987~1994)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一、生物起源说(三)评价 利托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按照他的看法,动物是基于生存与繁衍天性本能而产生了把“经验”、“技巧”传给小动物的行为的,这种行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与发端。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一、生物起源说null二、心理起源论   美国学者孟禄 (1869-1947)从他的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他认为,利托尔诺没有揭示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根据原始社会尚无传授各项知识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在他所著的《教育史》(1925)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 “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1.1.3 教育的起源null(一)基本观点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PaulMonroe,1869~1947)。 (二)代表人物——孟禄 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其著作《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二、心理起源论(三)评价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 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他的这种观点仍然是错误的。二、心理起源论null三、劳动起源论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在20世纪40 -50年代,前苏联教育理论界展开了对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批判,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这种教育起源论,曾经被当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教育起源问题的正确结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流传。1.1.3 教育的起源null(一)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之,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二)代表人物—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 1.教育起源于人的社会需要。 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三、劳动起源论null 2.教育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儿童从出生到成为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至少要经历十几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儿童从成人那里得到的知识、经验、技能、社会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等,虽从最终目标看是为了将来从事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在宏观上是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适应了社会方面的需要;但从直接结果看则是发展了儿童的身心,实现了精神成长,在微观上促使人远离动物界,趋于社会化与文明化。 (三)评价 我们认为,教育的起源既有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共同之处: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三、劳动起源论1.1.4 教育的发展1.1.4 教育的发展原始教育 古代教育 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null1. 教育过程具有原始性,教育过程即劳动过程。 一、原始教育   (一)原始教育的界定   原始教育指教育产生的最初阶段,或者说原始社会最初阶段的教育。︵二︶特点2. 教育的社会性与无阶级性。3. 教育内容和形式贫乏而简单。4. 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1.1.4 教育的发展null(三)学校教育的出现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 展,人类有了剩余产品,可以供养一部分人不用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文化教育事务;并且国家和阶级出现后,也有一大批社会公务人员和官吏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培养;特别是知识的积累与文字的出现,为学校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内容和手段。于是,学校便应运而生。一、原始教育null二、古代教育   (一)古代教育的两个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二︶特点  在隋的基础上,唐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似大学属大学性质)、书学、算学、律学(似属专科性质)六学。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崇文馆:归东宫直辖。弘文馆:归门下省直辖。“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实践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4、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5、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形式。1、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二馆”:皇亲贵戚和宰相功臣子弟。学额50人。 国子学: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学额300人。 太学: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学额500人。 四门学:七品以上官员子孙(500人)和庶民中的优异之人(800人)。学额1300人。 书学、律学、算学:是专科性质的学校,面向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孙及庶人。学额各50人。1.1.4 教育的发展null(三)评价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虽然在目的、内容、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由于一定社会的教育被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这又注定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和相同的地方。所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同属古代教育的范畴。二、古代教育null  (四)学校教育的发展 据古籍文献记载,古代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虞舜时代就已经出现学校教育。在河南安阳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多处出现「学」字,就是当时进行教育活动的证明。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已形成制度。随后历经春秋战国五百年动荡,官学瓦解,私学兴起,出现了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和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二、古代教育null1.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逐步走向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学校教育的普及性。 3.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 4.创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班级授课制。 5.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内容逐渐科学化。三、现代教育 (一)现代教育的界定 现代教育是以适应社会生产需要为主体的多层次的教育体制。︵二 ︶微观特点1.1.4 教育的发展null(三)现代教育发展的阶段 随着以机器为标志的现代生产力的发展,现代教育相应地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从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约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2.第二个阶段是和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在各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的发展相适应的,包括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近100年的时间。 3.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中期到现在这段时间。这个阶段和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相适应,它以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1.1.4 教育的发展(四)现代教育的宏观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日趋结合 2.现代教育的普及性 3.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4.教育具有商品性 5.教育具有科学性 6.教育具有发展性 7.教育具有阶级性1.1.4 教育的发展1.1.4 教育的发展1.1.4 教育的发展四、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 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null亚里士多德维多利诺 卢梭、狄德罗和爱尔维修 莫尔、康帕内拉、傅立叶、欧文 马克思恩格斯 理想实践走 向身体、德行、智慧的和谐发展 智、德、体、美诸育普遍实施 “健全的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 人的全面发展设想 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科学论证 null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社会政治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四、现代教育发展趋势null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教育民主化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 四、现代教育发展趋势null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科学教育指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 科学教育的学科表现形态主要为:数学、物理、天文、化学、地理、生物等。 人文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 人文知识的学科表现形态主要为:政治、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历史等。19世纪20世纪50年代人文教育为主 科学教育上升到主导地位 走向融合 四、现代教育发展趋势1.2 教育学1.2 教育学1.2.1 教育学的概念1.2.3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1.2.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2.1 教育学的概念1.2.1 教育学的概念一、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对教育学定义的解读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教育现象(讨论)是客观存在的,是教育实践的产物。只有当教育现象被看作一个问题去评说时,才会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所以,教育学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研究的规律 1.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部诸因素之间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现象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要研究两方面的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规律、教育内部的规律。讨 论讨 论教育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还是人和动物界共有的现象??在动物界有没有教育???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生物现象。社会现象是指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生物现象则是指人和动物界共有的现象1.2.1 教育学的概念1.2.1 教育学的概念(三)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的关系 1.区别 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是人们根据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并联系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条件制定的,具有主观性,并具有国家意志、国家强制的属性。教育学则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联系 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以教育规律为依据的。教育规律是通过一定立法手续实现其在教育方针、教育政策中的指导作用的。1.2.1 教育学的概念1.2.1 教育学的概念(四)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关系 1.区别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教育学则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联系 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教育经验汇编不能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应从教育实践出来,揭示出教育规律,用以教育学的发展和研究。1.2.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2.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 三、教育学发展多样化的阶段 四、教育学理论深化的阶段null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一)时间跨度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二)发展特征 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和有关教育的思想和言论; 教育学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中,还没有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标志——出现了一些教育家和有关教育的著作 我国《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教育专著;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著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1.2.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null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 (一)时间跨度(17世纪——19世纪中期) (二)发展特征 教育学脱离了庞大的哲学母体,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标志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学形成的开始;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1.2.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null三、教育学发展多样化的阶段 (一)时间跨度(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 (二)发展特征 出现了大批的教育家和大量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学空前繁荣和发展的阶段。 (三)标志——出现了许多教育流派和重要的教育学专著 1.实验教育学(拉伊《实验教育学》等) 2.文化教育学(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 等)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1.2.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null四、教育学理论深化的阶段 (一)时间跨度(20世纪50年代以来) (二)发展特征 教育学在理论上有较大的发展和深化。 (三)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教育专著 美国 心理学家 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美国 心理学家 布鲁纳《教育过程》 前苏联 教育家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前苏联 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前苏联 教育家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1.2.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null一、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学研究领域的扩大 (二)教育学研究基础和模式的多样化 (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形成 (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日益密切 (五)元教育学的形成1.2.3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null二、 当 代 教 育 科 学 分 类 体 系1.2.3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此表参见瞿葆奎主编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中前言第18页。1.3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1.3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1.3.1 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1.3.2 学习教育学的要求1.3.1 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1.3.1 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一、学习教育学,是树立科学教育观的需要 二、掌握教育学,是正确制定和自觉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条件 三、认真学习教育学,是科学总结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四、学习教育学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五、深入学习教育学是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各门具体教育学科的理论前提1.3.2 学习教育学的要求1.3.2 学习教育学的要求一、学习教育学的宏观要求 (一)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二)实行古今中外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加强基础教育研究 (四)学习教育学,需要广泛科学基础,应当多方面吸收相关科学知识null二、学习教育学的微观要求 (一)深刻领会教育学的价值 (二)试讲和答辩 (三)网络环境下教育学的学习 (四)会进行简单的教育调查研究1.3.2 学习教育学的要求null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1)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的; (2)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 (3)对教育问题的解释只是一种理性解释; (4)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不易导致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 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教育打下基础。 (一)深刻领会教育学的价值null1、你要知道,他从一小时工作中学到的东西,比听你讲一整天学到的东西还多。----法国卢梭《爱弥尔》第三卷 2、六个星期的教学实习对实习生的儿童观、学生观及教师 职业观的影响远远大于十五个星期的教育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影响。 ----日本学者西山启《关于教师的儿童观学生观的研究》(1961) 3、15分钟的试讲和答辩对大学生的学生观及教师的职业观的影响远远大于150 分钟的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影响。 (二)试讲和答辩null※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鲁洁,1990) 1.选题阶段 (1)考虑课题的意义;   (2)考虑课题的可行性 2.计划阶段(开题阶段) (1)初步探索;      (2)提出研究假设 (3)对架设作出理论解释; (4)拟定研究提纲 (5)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调查研究表;   (6)定研究方式和方法 (7)对研究的组织做出计划;(8)进行试验性研究 3.实施阶段(实际调查阶段) (1)收集资料;      (2)整理资料 4.总结阶段 (1)统计分析;      (2)验证研究假设 (3)撰写研究报告(三)会进行简单的教育调查研究思考思考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如何? 2.结合自己成长与学校教育经历,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3.结合实际,谈谈对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的认识。 4.比较古代学校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异同。 5.为什么说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有所不同? 6.怎样认识某些人的“没有学习教育学,工作干得也挺好”和“教育学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等的说法? 7.教育学发展历程共有几个阶段?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8.研究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研究和学习教育学?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通过以下实例,看看具有教育理论素养的教育工作者与社会中的一般常人在进行教育活动时的差别。 一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选自傅道春主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18页。)学以致用学以致用阅读以下文章,结合实际谈谈你将如何度过几年大学时光,以适应未 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太阳底下,你能否“最光辉”?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如今你的头顶上,照耀的已是一轮21世纪的太阳,那么太阳底下的你,该是一道 怎样的风景?你能否做到“最光辉”? 你应该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作为教师,校园就是你的“大地”,你“充满劳绩”,但更应该充满着诗意。诗意的本质是情 感。过去,你也许看起来还非常具有爱心,但你不妨无情地解剖一下自己,是否狭隘、庸俗、伪圣,是否是以学生智商的高低、分数的多少决定你情感的浓淡。诗意来源于憧憬,对明天的憧憬 会使你美丽无比。诗意的生存,会使你感觉到趣味和美,感觉到校园风景如画。于是,你与学生的每一次诘难问疑,都会唤醒彼此心中的眷恋与期待。 你应该开阔你的教育视野。除了文化视野,你还要具有时间 和空间视野.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关于时间视野:你紧抓住学生在校的时间当然没有错,但你若看不到他们更长的未来乃至一生,那么你肯定只会睁着葛朗台般的眼睛,把分数当做金子,并疯狂地占有它,贪得无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的追求。”所以,你的眼光 应该穿透学生的一生!关于空间视野:学校的围墙可隔断安全隐患,但你假如用它把社会也隔断了,那么学生就如同置身山巅上的庙宇,心中只剩下与实际相脱离的虚幻;你更不能筑起你心中的围墙,以你对分数(实际上是对奖金、饭碗)的片面的疯狂追求,胁迫学生回归校园、死守校园,而不让他们走向更宽广的世界。所以,你的眼光应该辐射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你应该追求教育附加值。认知活动是教育的核心、最主要的部分,然而在过去,你却把它看做教育内容的全部或本身。这样,面对课本,你教在这头,学生学在那头,而在教与学的漫漫路途上,进行的仅仅是冰冷的智慧:正确以及纠正错误。但是,课堂上惟有是与非?没有美与丑?善与恶?学生只要智商而不要情商?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否!你应该树立新的理念:课堂教学只不过是借认知活动,共同发生着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这样你与学生完成认知活动的同时,也体验了心灵的丰富、情感的震撼、友谊的碰撞、伦理的力量和意志的砥砺等。 你应该富有创造力。在信息闭塞得连一本书都难买的过去,你仅凭一本教参就能使自己的话语充满权威,但当今是一个信息便捷的时代,而更重要的是创新已成为时代之精神,你要让学生 富有创造力,你得先有创造性。姚鼐《登泰山记》云: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东海)动摇承之。”新的世纪,金光照耀,你是否做好“动摇承之”的准备了呢?太阳底下,你是否能够“最光辉”呢? (选自李仁甫:《太阳底下,你能否“最光辉”?》,《成才导报》,2002年1月15日。)※研究指南※研究指南 ● 研究动态 教育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思考。就我国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教育学研究走上正轨之后,其研究态势基本呈三个方向:一是从教育科学群中揭示作为教育科学群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的教育学研究对象;一是认为如今的教育学已经发展成为教育科学,原来意义上的教育学已经走向终结;一是走向分析哲学的教育学概念、语义分析,从元教育学的角度研究教育学的角度研究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基础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许多研究者越来越发现现实的教育活动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实证研究并不完全适用于教育科学研究。行动研究方法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应用,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研究指南※研究指南 ● 研究课题 (1)德国教育学家布雷岑卡将教育理论分为三类:教育的科学理论,即教育科学;教育的哲学理论,即教育哲学;实践教育理论,即实践教育学。你对这样的分类有何见解。 (2)试比较中西方教育学发展历程的差异。 (3)尝试运用某些研究方法,对某一教育活动过程进行研究。 (4)三人一组,共同观察某一活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分别写下观察记录,相互交流,研究一下发现了什么现象。※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唐莹、瞿葆奎.教育科学分类:问题与框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3(2). 2.伊·阿·凯洛夫总主编,朱智贤等译.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3.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4.[日]大河内一男主编,曲程等译.教育学的理论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5.丁锦宏.还教育学以本来面目.新华文摘.1998. 6.冯建军.西方教育科学取向的历史考察.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2). 7.周谷平.近代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8.曹孚.杜威批判引论.人民教育.1950(1). 9.瞿葆奎.关于教育学“中国化”问题.华东师大学报(人文科学).1957(4). 10.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教育研究.1998(9). 11.[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美]A.C奥恩斯坦.美国教育学基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结  束结  束 谢     谢        !
本文档为【中山大学教育学教育学课件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5671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2-12-12
浏览量: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