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种族与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

种族与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

举报
开通vip

种族与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种族与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 ——理论回顾与分析 石 毅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种族与民族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西方学界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同与其一直相伴的历史研究相比,从社会学角度入手通常更注重现实,而且往往偏重于理论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对恒量以及各种变量的分析,建构起具有广泛适用性和解释性的理论框架。具体说来,种族与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当前种族与民族之间产生差距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这些差距能够长期得以维持,3、种族与民族间的差距最终是怎样消失或发生变化的,(Barth et.a...

种族与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
种族与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 ——理论回顾与分析 石 毅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种族与民族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西方学界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同与其一直相伴的历史研究相比,从社会学角度入手通常更注重现实,而且往往偏重于理论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对恒量以及各种变量的分析,建构起具有广泛适用性和解释性的理论框架。具体说来,种族与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当前种族与民族之间产生差距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这些差距能够长期得以维持,3、种族与民族间的差距最终是怎样消失或发生变化的,(Barth et.al.,1972)针对对上述三个问题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将种族与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大致划为两类:冲突理论研究与同化理论研究。从他们各自对种族关系发展前景的推测来看,又可分别将他们称为悲观派和乐观派。 一、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也被称作权力–冲突理论(power-conflict theories),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从经济和阶级划分的角度对种族与民族关系进行阐释的一种理论方法,由于学术背景方面的原因,该类理论也受到了中国学者的青睐。 1、新马克思主义 最为中国学者所熟知的冲突论研究当属马克思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学派(neo-Marxism)的理论。美国较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人物包括著名黑人领袖杜波依斯(Du Bois)和黑人社会学家奥利弗?考克斯(Oliver C. Cox)。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种族理论并将其应用于美国黑人与白人关系的阐述,提出种族压迫是资本家阶级追逐利润、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早在殖民地时期,欧洲资本家买卖奴隶到北美南方种植园的目的就是降低劳动成本、攫取经济利润。一旦种植园主建立起了利用黑人廉价劳动力来获得高额利润的模式,他们必然要想方设法使这一模式合法化,建立在生物性“黑色种族”基础上的歧视与敌对于是成为维护其统治模式合法性的有效策略(Cox,1948 ;Du Bois,1940:129)。新马克思主义继承了杜波依斯和考克斯的观点,将美国社会划分为四个阶级——资本家阶级、管理人员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其中,资本家阶级虽然人数较少,但他们控制着大部分资本,有权改变生产模式,通过雇用他人进行劳动而获得利润。管理人员阶级的人数较资本家要多,他们为资本家充当行政管理人员,有权对雇用劳动者进行监控。小资产阶级是指那些拥有一点资金,做点小生意,主要靠自己劳动而非雇用他人而获得利润的群体。工人阶级的人数最多,出卖劳动力是他们获得收入的主要途径。与阶级划分相适应的是种族界线。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虽然黑人工人阶级和白人工人阶级同样受到资本家的控制与剥削,但黑人工人阶级又由于肤色等外显特征的原因受到双重剥削——无论是在阶级还是在种族划分中,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都是被剥削 ? 西方学界将其称之为“种族与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sociology of race and ethnic relations),而在国内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中则属于“民族社会学”的研究范畴(Barth et.al.,1972;马戎,1996a)。 1 的对象。(种族与阶级的关系见图1) 图1:阶级与种族结构示意图 资本家阶级 管理人员阶级 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注:1、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有色人种; 2、图中阴影部分与无阴影部分之间没有准确的比例关系; ((( 3、本图引自Feagin & Feagin,1999:49。 由于历史和学术传统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以及与之一脉相承的新马克思主义的种族与民族关系理论也较容易在中国学者中引起反响。随着当今世界种族与民族问题新形势的出现,国内许多学者已经开始对传统的马克思种族与民族理论进行检讨。北京大学的宁骚先生就曾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冲突理论模式进行过批判性研究。他在“论民族冲突的根源”一文中对传统的“民族冲突实质上是阶级冲突”的论断提出了质疑,对于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差别视为民族冲突之根源的说法提出了挑战。尽管宁骚先生并不赞同这些传统论断,但从文中对民族冲突原因的分析来看,他仍然相信种族与民族间的冲突归根结蒂仍是民族间的剥削与不平等所造成的——包括语言、文化、权利等多个方面的剥削,因而也是对权力–冲突理论的一种检验与支持(宁骚,1995)。 新马克思主义由于历史及政治等原因在美国社会学界并不特别受欢迎,在该学派的早期学者中,除了杜波依斯因其在泛非运动等黑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而为人们所熟知外,像考克斯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已被大部分现代学者所遗忘,关于他的观点和著述似乎只有在偏左派学者的论著中才能见??到。 作为一个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2、内部殖民主义 内部殖民主义(internal colonialism)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权力–冲突理论,但是,关于内部殖民主义概念的出现则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这一概念被用于描述美国北方与南方之间的关系(Khleif,1978),也有学者认为内部殖民主义的模式早在独立战争开始之前就已经确立下来了(Feagin,2000)。到了六十年代,致力于黑人研究的一些学者开始将其应用到表述白人与黑人聚居区的关系之中(Carmichael & Hamilton,1967),但这一理论真正受到社会学界的关注并引起轰动是在1975年,这一年,加州大学社会学教授麦克?赫克特(Michael Hechter)出版了其代表作《内部殖民主义》(Internal Colonialism: The Celtic Fringe in British National Development, 1536—1966)一书。他在书中针对多种族与民族国家内部发达的中心地区和欠发达的边远地区的关系,提出了两种理论模式——扩散模式(diffusion model)和内部殖民主义模式。内部殖民主义是受“外部殖民主义”(external colonialism)研究的启发而产生的,它认为,帝国主义国家对海外殖民地的统治模式,尤其是经济模式,也完全可以应用到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之中,较为发达的中心地区与边远地区的关系因此也有可能类似于殖民帝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剥削与被剥削、掠夺与被掠夺、控制与被控制。赫克特的著作以其材料详尽、分析入理而立即受到社会学界的普遍关注,许多社会学家都将其视为分析种族与民族分层与地位差异的灵丹妙药,利用其模式对两个种族或民族 ? 比如Goldfield的《肤色政治——种族与美国政治源泉》(The Color of Politics: Race and the Mainsprings of American Politics)一书就属此类。 ? 值得庆幸的是,前些天作者在国家图书馆查资料时发现了一本为纪念考克斯的代表作《种姓、阶级与种族》(Caste, Class and Race)出版五十周年而编的考克斯文集,书名为《社会动态机制中的种族研究》(Race: A Study in Social Dynamics)。 2 ?之间的关系进行类比研究, 也有的学者通过个案研究对赫克特的两种理论模式进行验证并提出了 ?改进意见。 内部殖民主义应用到美国国内的种族与民族问题研究时,其支持者认为美国的非欧洲裔群体均处于被殖民的地位,白人的农场主、种植园主和工业资本家为了攫取最大利润,利用国家机器保障对有色人种进行奴役——印第安人、黑人、亚裔、拉美裔都曾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和剥削。 3、种族结构论 权力–冲突理论中比较晚近的一种观点将种族与民族间的歧视和压迫看作是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执行的结果,与前两种观点相比,它更强调政府在维持种族与民族不平等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界将这一观点称为“种族结构论”(racial formation)。这一观点的创始人是麦克?奥弥(Michael Omi)和霍华德?威纳特(Howard Winant)。在《美国的种族结构》(Racial Form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一书中,他们对美国的宪法及其他法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仅仅强调阶级划分并不足以解释美国长期以来弥漫全国的种族主义行为,美国的种族关系恰恰是通过国家法律得以确立和维持的,以白人为主体的美国政府在制造种族不平等的过程中一直起着决定性作用,自从美国建国之日起,包括美国全民信奉的《宪法》在内的诸多法律就保障了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和压迫(Feagin & Feagin,1999;Omi & Winant,1986)。诸如此类的法律不胜枚举,例如,美国《宪法》不仅规定,一个黑人等于3/5个白人,而且还剥夺了他们的各项公民权利;在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中,华人在十年内不准进入美国,各级法院也均不允许华人归化为美国公民。这些政策都从不同程度上保障了白人群体的利益,主导着种族关系的发展方向。 4、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与马克思主义不同,该理论强调白人工人而非资本家在种族及民族关系中的作用。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加州大学社会学家艾德娜?伯纳希切(Edna Bonacich)。她在1972年提出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theory of the split labor market),为解释种族与民族间的敌对与冲突提供了经济学基础。“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种族与民族冲突主要发生在三个阶级之间:资本家、高收入劳动者和低收入劳动者。后两者之间又常常以肤色等外显特征或文化差异为界限。三者的利益各不相同,种族与民族间的敌对与冲突便在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过程中产生。资本家是指那些通过雇用他人劳动制造产品、提供服务来获取利润的群体,为了提高利润,他们必须想办法降低成本,而降低在雇用劳动力方面的支出则是资本家阶层乐于使用的手段。高收入劳动者——通常是白人——始终必须同时面对被资本家解雇的“危险”以及来自其他工人的竞争,因此他们的最大利益追求就是能保持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现有收入。低收入劳动者是指那些有能力承担高收入劳动者的工作但又自愿获得较低收入的群体。通常情况下这些低收入劳动者是具有某些外显特征的人群,在美国又常常是黑人或其他有色人种。在此种情况下,资本家通常更倾向于雇用那些低收入的劳动者以降低成本,这就威胁到了高收入群体的利益,因此,他们只能联合起来将低收入劳动者拒斥在自身所从事的行业之外,其结果就是许多行业被不同种族与民族群体所占有,形成劳动力市场的分裂局面(Bonacich,1972)。伯纳希切认为,种族与民族间的敌对也就产生于此。作为高收入劳动者的白人以不同种族与民族间的体质与文化差异为借口,歧视并排斥低收入的少数群体,使自己的利益得到维护。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种族与民族关系的研究领域受到许多学者的赞赏,但同时也有学者在对其进行检验后提出了异议。马克思主义的支持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教授莱希(Michael ? 为此,《种族与民族研究》(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这一国际上最有影响的从社会学角度对种族与民族问题进行研究的学术杂志还在1979年发行了该杂志创建以来的第一期专刊,用于刊登学者们对内部殖民主义的个案研究。 ? 例如马戎在《人口、民族性与民族国家的建设》(Population, Ethnicity, and Nation-Building)一书中发表的“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人口流动以及民族关系”(Economic Patterns, Migration, and Ethnic Relationships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China)一文就是在这一方面的有力尝试。此文的中文版可参见马戎的《西藏的人口与社会》一书,pp159—228。 3 Reich)在《种族不平等》(Racial Inequality)一书中对美国历史上不同地区及不同行业的收入情况进行比较之后指出,种族关系越紧张、种族歧视越严重的地区和行业,白人工人的收入就越少;而种族关系相对和谐的地区与部门,白人工人的收入就越高。由此看来,无论是有色人种还是白人工人,他们都将从种族主义的消除和种族关系的改善中得到收益(Reich,1981)。 二、同化理论 同化理论(assimilation theory)在几乎整个二十世纪一直都是分析种族与民族关系的较为流行的理论模式,它的首倡者当属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E. Park)。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帕克就提出了种族关系发展阶段的思想(Park et.al.,1921),随后不断完善,终于在五十年代提出了“种族关系循环理论”(race relations cycle)。在这一理论中,帕克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种族与民族间的交往与接触必将经历几个固定的发展阶段,随着新移民的不断到来,新的接触不断开始,新的交往不断发展,种族关系的几个发展阶段也就随之不断重复,这就是种族关系的循环。帕克在其著作《种族与文化》(Race and Culture)中非常清楚地解释了自己的理论模式: 谈到种族关系~有一种规律无处不在~有几个阶段循环往复……简而言之~种族关 系的发展需要经历接触、竞争、适应和同化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有严格的先后顺序~ 不能互换。风俗习惯、移民限制以及种族间的壁垒或许会放慢种族关系发展的脚步~甚 至在一段时间内使之停滞不前~但永远也不会改变它的发展方向~更不可能使之反向发 展。,Park~1950:150, 在第一阶段,新移民的到来使不同种族和民族的成员发生接触,这种接触可能是友好平等的,比如美国早期来自英国及北欧移民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迫与剥削,比如从非洲被贩运到北美的黑人移民。大多数到美国的移民都希望能够在这块新大陆上寻找在欧陆无法找到的财富,因此,他们在到达之后不久就必须开始寻找工作,这就使得新移民与原有种族和民族群体之间在经济领域产生竞争,随之而来的便是在其他领域中的竞争。竞争阶段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其结果往往是新移民群体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整个社会。上述三个阶段持续的时间随种族与民族群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最终发展的结果必将是群体间的同化。 帕克的种族关系循环论可谓具有极大的开创性,也使帕克成为同化理论的鼻祖。在“种族关系循环理论”提出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学家们纷纷效仿,利用自己的个案或证明或反驳帕克的观 ?点,同化理论也渐渐进入它的“全盛时期”。 在同化理论研究中最为著名的学者便是美国社会学家弥尔顿?戈登(Milton Gordon)。戈登所提出的美国种族与民族关系发展的三阶段论以及同化的七种类型理论不仅在美国社会学界引起了极大 ? 他在1964年出版的《美国人关注,也是在相关研究中中国学者介绍与讨论最多的几种理论之一。 生活中的同化》(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一书中将美国种族与民族关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盎格鲁–萨克森一致性阶段(Anglo-Saxon conformity)、熔炉阶段(melting-pot)和文化多元主义 ?阶段(Cultural Pluralism)。 这三个阶段既归纳总结了美国种族与民族关系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美国政府在不同阶段处理种族与民族关系的社会目标。简单地说,第一阶段始于殖民地时期,终于二十世纪初。由于这一时期美国的移民多来自英伦三岛,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倾向于切断其他 ? 对帕克理论提出挑战的学者不在少数,他们认为该理论的最大缺陷就在于它是单线进化式的发展理论,因而在许多情况下都不具说服力。也有学者对帕克的理论提出了某些程度上的改进,详细论述请参见Barth et.al.,1972。 ? 比如马戎,1997b:53—78;91—112;113——138;阮西湖,2002:157—169。 ? 应该注意的是,国内已有学者提出要注意区分“文化多元主义”(cultural pluralism)与“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这两个看似相同的概念。参见王希,2000。 4 国家和地区移民与其母国的联系,因而该阶段强调对英国文化的学习与认同,提倡实现全体移民的盎格鲁–萨克森化。熔炉阶段始自二十世纪初,终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时期内种族与民族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来自移民成分的多元化,一战的战火将大批东欧和南欧国家的居民驱向美国。种族与民族成分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原有较为简单的关系无法继续,因而社会学家提出了吸纳各国移民之长处,相互同化,最终形成美国独有的文化特质的想法。第三阶段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延续至今,是不同种族与民族移民长期保留自身文化、宗教传统的结果。这一阶段以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多彩为特点,各个种族与民族在拥有美国特质的同时都有权利保持自身的文化传统(Gordon,1964;马戎,1997a)。 在同一本著作中,戈登提出了衡量同化程度的七个主要变量。我们也可以将这七个变量看成是同化的七种类型或同化过程中的七个亚过程,它们分别是:文化或行为同化、结构同化、婚姻同化、认同同化、态度接受同化、行为接受同化和世俗生活同化(Gordon,1964)。其中文化同化主要包括语言和宗教方面的同化,在不同种族或民族群体的接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文化同化最先发生,即使其他程度的同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均未开始,文化同化仍可以照常进行。结构同化是同化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它是指移民群体在与东道主群体社会交往中的实质性进入,能够加入到对方的俱乐部或其他私人团体中的同化阶段,亦即初级关系(primary relationship)中的同化。一旦结构同化完成,其他所有类型的同化将随之自然发生。婚姻同化即通婚,它是“一个生物过程„„通过通婚而达到民族特征的交融”(Park et.al.,1921)。认同同化强调民族意识,是指一个人处于民族关系场景中如何给自己定位。态度接受同化和行为接受同化的发生也就是种族与民族群体间偏见和歧视的消除。七类同化中的最后一类——世俗生活同化的实现意味着群体间权力冲突和价值冲突的消失。戈登的同化理论曾在美国社会学界引起极大轰动,也影响了整整一代学人,到目前为止,戈登仍是同化理论界最具权威的代表人物。但戈登的同化论明显地忽视了社会权力的分配问题,这也不能不算是该理论的一大缺憾。 权力–冲突理论和同化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种族与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所需解决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解答。前者强调种族与民族间在社会资源分配中的不平等、强调政治制度在维持这种不平等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通常对种族与民族关系的未来持悲观态度,认为要想改变现有的不平等状况就必须对包括权力在内的社会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否则,不管是同化还是文化多元都无法实现。与之相比,同化理论更注重种族与民族群体文化上的差异、交流和融合,使种族与民族关系的改善始终处于一个比较容易被政府和广大民众所接受的层面,比较乐观地看待种族与民族关系的发展前景。在同化论的支持者看来,无论需要多长的时间,同化是最终的结果。 参 考 文 献 马 戎,1996a/2001,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民族与社会发展》。北京:民族出版社。 马 戎,1996b,《西藏的人口与社会》。北京:同心出版社。 马 戎,1997a/2001,美国社会发展中的种族与少数民族问题,《民族与社会发展》。北京:民族出 版社。 马 戎编,1997b,《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宁 骚,1995,论民族冲突的根源,《中国社会科学辑刊》夏季卷 阮西湖,2002,《人类学研究探索——从“世界民族”学到都市人类学》。北京:民族出版社。 王 希,2000,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美国研究》第二期 5 Barth, Earnest A. T. & Noel, Donald L. 1972/1982. Conceptual Frameworks for the Analysis of Race Relations: An Evaluation. Yetman, N. R. & Steele, C. H. eds. 1982. Majority and Minority. Boston: 90. Allyn and Bacon, Inc. pp76— Bonacich, Edna. 1972. A Theory of Ethnic Antagonism: The Split Labor Marke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7: 547—59. Carmichael, Stokely & Charles V. Hamilton. 1967. Black Power: The Politics of Liberation in America. New York: Vintage Books. Cox, Oliver C. 1948. Caste, Class and Race. New York: Modern Reader. ——. 2000. Race: A Study in Social Dynamics.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Du Bois, W. E. B. 1940. Dusk of Dawn: An Essay Toward an Autobiography of a Race. New York: Schoken Books.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Vol 2 Number 3 July 1979. Feagin, Joe. R. 2000. Racist America: Roots, Current Realities and Future Reparations.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thFeagin, Joe R. & Clairece B. Feagin. 1999. 6 edition. Racial and Ethnic Relation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Goldfield, M. 1997. The Color of Politics: Race and the Mainsprings of American Politics. New York: The New Press. Gordon, Milton M. 1964.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echter, Michael. 1975. Internal Colonialism: The Celtic Fringe in British National Development, 1536— 1966. Berkeley &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Khleif, B. B. 1978. Ethnic Awakening in the First World: the Case of Wales. Williams, G. ed.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 in Contemporary Wales. London: Routledge. Omi, Michael & Winant, Howard. 1986. Racial Form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Routledge & Kegan Paul. Park, Robert E. 1950. Race and Culture. Glencoe, Ill.: Free Press. Park, Robert E. & Burgess, Earnest W. 192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Sociolog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eich, Michael. 1981. Racial Inequalit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ong, Ma. 1995. Economic Patterns, Migration, and Ethnic Relationships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Gouldscheider, Calvin. ed. 1995. Population, Ethnicity, and Nation-Building. Boulder: Westview Press. pp37—75. 6 7
本文档为【种族与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376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1-30
浏览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