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农村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新农村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举报
开通vip

新农村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新农村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则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 一、农民整体生活水平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所谓“农民富,天下富;农民稳,天下稳”,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的首要问题,也是我...

新农村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新农村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则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 一、农民整体生活水平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所谓“农民富,天下富;农民稳,天下稳”,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的首要问题,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农村改革20多年来,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 经济条件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先后采取了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民收入结构等办法来推动农民增收,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397.60元增加到1990年的686.31元,1995年进一步增加到1577.74元,1996年又在国务院采取大幅度提高订购粮价格的情况下出现9%的增长,达到1926.07元。但是自1997年开始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1997,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四年下降,为4.6%、4.3%、3.8%、2.1%,分别比上年减少4.4、0.3、0.5、1.7个百分点。2000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纯收入达到10642元。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整体经济状况大大改善了。这也是农民改善自己各项生活需要的根本保障。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依然突出地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民增收遇到各种困境,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促进新阶段农村居民生活走向高水平“小康”的客 1 观需要。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消费水平是居民生活综合质量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目前,城乡居民在吃、穿、用等方面的个人消费水平差距正趋于缩小,而在公共产品消费,尤其是享有的社会保障、公共福利方面的差距在拉大,公共产品的严重短缺,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综合质量的提高,生存、发展、健康、文化娱乐等多层次和多样化需求的满足,甚至在不少地区,“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因缺少基础设施,仍不能消费现代家用电器,使用现代通讯手段,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新生活。在我国农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许多地区基本达到初步“小康”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结构正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因而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就成为新阶段全面“小康”建设所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现行的家庭承担制的制度环境下,使农户成为直接的资金供给者,这使得农民负担由隐性转为显性。所谓的“农民负担”问题,其实质可能是原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再适应新的制度环境的一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只要公共产品的筹资方式不规范,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基层政府)就可能有扩大筹资规模的动机,并且对需求方的需求考虑不足,使得农民负担加重。这促使政府必须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进行相应的变革,必须争取取消公共产品的制度外筹资方式,将之纳人制度范畴内而趋于规范化,在村级公共产品的决策规则上,则必须强调决策的自下而上性,以使公共产品的供求相衔接。事实上,这也就是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要点。 3、农村社会保障 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我们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涵盖社会救济救助、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三个主要方面的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国家社会保障的边缘。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诸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全国农村建 2 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数较之于改革开放初期大大增加,以村合作医疗为重点的医疗保险有了较大进展,部分地区解决了部分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等等。但是,城乡之间的不公平状况依然保持。在国家对农村的支出中,只有少数用于农村扶贫和社会救济,而在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上,国家几乎没有承担责任。这对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的农民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社会基本保障,不仅是现实的农村经济和社会现状以及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的需要,更是发展农业,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维护农村大局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二、对策与建议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认为,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方位政策设定。在以往的农村发展研究中,三农问题研究专家已经达成共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不在于三农本身,而是与之相关的整个宏观经济政策,所以要“跳出三农看三农”——我们要解决农业问题,就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要解决农村问题,就要促进城镇化进程;要解决农民问题,就要大量的转移农村劳动力。 (一)着力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1、增加财政投入,减轻农民负担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大财政对我国农村公共品的投入,让农村也逐渐享受到“公共财政阳光普照”的温暖,这对于缓解“三农”困境中农民最迫切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困难具有关键作用。但是,我国现在有2(4亿农户,国家资金难以满足大量小农户的分散需求,只有在农村形成必要的承接投资的组织载体的条件下,才能把国家的支农资金落到实处。因此,各地必须转变单纯追求GDP的增长目标,把工作重点下到基层,努力为发展农民合作经济创造条件,才能落实中央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要求,也才能真正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快农村的发 3 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财政投入在整个支农体系中应起主导作用。当前,健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应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坚持支农投入与减轻农民负担并重。要努力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总量,而且要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在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形成国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同时,要积极推进和巩固农村费改税的成效,逐步削减农业税种,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二是合理调整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今后财政支农资金应逐步退出一般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增加社会性关键项目投入和非建设性项目投入,重点支持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或重要农业科技项目、扶贫开发、生态保护和建设、重要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农村公共事业等事关农业和农村全面发展的项目。三是积极改进财政支农资金扶持方式。要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适应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要求,退出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补贴,改为直接对农民补贴,以有效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2、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仍是一条主线。新农村建设意义上的增加农民收入,是作为和公共品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相连的整体性措施。而产业发展就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只有实现农民的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基础。因此,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农民的持续稳定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3、完善农村社会制度,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 4 新农村建设也涉及到农村体制改革。只有通过全面综合配套的改革,逐步解决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才能真正形成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五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在新形势下,县乡政府应把新农村建设明确为自己的主要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服务体系,特别是要重构农村金融保险、科技推广、农机服务、信息物流等现代农业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 (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事业。其最终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引导农民通过投身新农村建设,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转变观念、走向富裕、迈向文明,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优秀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共享现代文明的成果。因此,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在实践中切实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农民为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这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多年来农村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建立村民理事会,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积极推进农村社会自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办法。 (三)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已经从一般的经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高度。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事业的要求。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又长期存在着资本驱动型、资源消耗型的特点,经济增长与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当今世界存在着的工业化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的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在我国都十分普遍和突出。人口增加、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森林锐减、沙漠扩大、酸雨危害等环境问题都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则高达近万亿元。因而,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已经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 2、全面改善农村社会环境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结合起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提高,它同时还包含着全面改善农村社会环境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等要求。 (1)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抓紧抓好“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结合起来,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新建、扩建和改建农村校舍,彻底改变农村学校小、散、差的状况。进一步完善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组织城市学校选派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力度,避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2)要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充分发挥城市的教育资 6 源优势,依托农业科技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民科技协会,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研修基地,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每年推出一批星火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 (3)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当前的重点是解决就医及养老问题。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创新卫生支农和扶贫机制,加快形成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老有所养问题。 (4)要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素质修养。扎实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水平,加强村镇文化设施和文体队伍建设,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方财政研究中心杨灿明,刘京焕主编:《中国地方财政发展 研究报告 水源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美术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师生关系的个案研究养羊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诊所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张劲松著:《减轻农民负担的公共政策分析》。中国农村研究网。 [3]民盟广西区委会:《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国民主同盟网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5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7
本文档为【新农村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4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