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业知识综合一》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一》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举报
开通vip

《农业知识综合一》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农业知识综合一》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目 录 一、适用领域:作物、园艺、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和草业领域二、考试科目(考生可任选其中三部分作答,每部分50分):植物学、遗传学、植物育种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1 《植物学》强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植物学》郑湘如、王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北京 绪论 一、植物及其多样性 二、植物学与农业的关系 一 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原生质的概念,组成及主要特点二 细胞外被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三 植物细胞间的联络结构:纹孔和胞间连丝 四 ...

《农业知识综合一》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一》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目 录 一、适用领域:作物、园艺、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和草业领域二、考试科目(考生可任选其中三部分作答,每部分50分):植物学、遗传学、植物育种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1 《植物学》强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植物学》郑湘如、王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北京 绪论 一、植物及其多样性 二、植物学与农业的关系 一 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原生质的概念,组成及主要特点二 细胞外被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三 植物细胞间的联络结构:纹孔和胞间连丝 四 细胞质及其细胞器,各类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五 细胞核的结构及其功能 六 植物细胞后含物的种类及其贮藏方式 七 细胞分裂的方式及特点,细胞分化及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一 种子基本结构和基本类型,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 二 幼苗的类型及幼苗形态学特征在生产上的应用 一 植物组织的类型、分布及特点 二 维管组织、维管束和组织系统 一 根的生理功能和基本形态 二 根尖的分区,根的初生结构及其特点 三 侧根的发生 四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五 根瘤与菌根 一 茎的主要生理功能和基本形态 -1- 二 芽的类型及叶芽的结构 三 茎尖的结构 四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及其特点 五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六 禾本科植物茎节间的结构特点 七 茎的生长特性与农业生产 一 叶的生理功能及其组成  二 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三 叶的衰老与脱落 四 叶的生长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第七章 营养器官的整体性、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一 营养器官的整体性、功能的协同性及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二 营养器官的变态的概念、类型,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一 花的组成及其基本形态 二 花芽分化 三 雄蕊的发育和结构 四 雌蕊的发育和结构 五 开花与传粉 六 受精,双受精的过程、特点和生物学意义一 种子的发育 二 果实的形成及果皮的结构 一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二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概述  1低等植物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类群  2高等植物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类群  一 双子叶植物纲 二 单子叶植物纲 三 被子植物的起源及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 1、名词解释;2、填空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3、选择题;4、填图及绘图题;5、问答题 -2- -3- 《普通遗传学》(第二版),杨业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1、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2、孟德尔遗传规律 3、连锁遗传及遗传作图 4、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5、核外遗传 6、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7、基因突变 8、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1、名词解释(10分) 2、判断题(10分) 3、选择题(10分) 4、问答题(20分) -4- 《作物育种学总论》张天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 《植物育种理论与方法》官春云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年出版。 植物育种目标、植物育种方法和途径、种子生产基本原理和技术、育种试验方法1、名词解释 2、填空 3、判断题 4、简答与计算 -5- 《植物生理学》肖浪涛、王三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 1.植物生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高等植物细胞的特点 3.植物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4.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及其生理作用5.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6.植物的蒸腾作用 7.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8.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9.叶面施肥及其优缺点 10.植物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1.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及其度量12.叶绿体及光合色素 13.光合作用的机理 14.光呼吸 15.C3C4CAM、、植物的光合特性16.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7.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18.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系统19.同化物运输的形式?速率和方向 -6- 20.植物体内同化物的分配及调控21.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与测定方法 22.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效应23.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24.植物的生长规律及周期性 25.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26.植物的休眠 27.植物成花的条件 28.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 29.果实的生长与完熟 30.植物抗逆的生理基础 1、选择题;2、填空题;3、简答题;4、分析论述题 -7- 《农业生态学》邹冬生、廖桂平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农业生态学概述、农业生态系统基本概念、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农业生态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农业生态系统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农 业与农业生态工程 1、名词解释;2、判断题;3、填空题;4、简答题;5、论述题 -8- 《土壤学》王果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一)土壤学基本原理   1.地学基础   2.土壤形成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3.土壤发生层与土体构型   4.土壤固相的物质组成:土壤粘土矿物与土壤有机质  5.土壤的主要物理性质   6.土壤的主要化学性质   7.土壤生物: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8.土壤养分:大量养分与中、微量养分   9.土壤分类: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   10. 土壤的分布规律: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规律(二)我国南方的主要土壤类型:发生、分布、剖面性状与开发利用  1.铁铝土   2.水稻土   3.石灰土   4.紫色土   5.潮土   6.山地土壤 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 -9- 一、适用领域:养殖和渔业领域 二、考试科目(考生可任选其中三部分作答,每部分50分):动物遗传 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 《动物遗传学》(第二版),李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 重点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DNA的分子结构;掌握染色体的结构、组成、主要畜禽的染色体数;了解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了解基因的一般结构特征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掌握DNA的复制、转录与翻译过程,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 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性;染色体结构及数目变异的机制与遗传效应;重组与转座的有关概念。 掌握遗传学的三大定律理论基本论点;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性及孟德尔遗传的扩展现象,包括不完全显性、致死基因、复等位基因,基因的互补、上位、重叠,“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等遗传现象与遗传规律;掌握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 了解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等群体遗传学基本概念;掌握哈代一温伯定律的基本论点及有关证明;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掌握群体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变化的规律。 -10- 掌握三个遗传参数(重复率、遗传力、遗传相关)的概念、估算原理与方法、用途。 了解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与替代途径,掌握抗体的概念,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 掌握分子遗传标记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构建方法、基因定位方法、动物基因组研究进展、分子遗传标记及遗传图谱的概念。 掌握线粒体DNA的结构、转录、翻译过程掌握由核基因控制的母体效应、剂量补偿效应,基因组印迹的概念及原理,核外基因的遗传特征。 掌握基因工程的工具酶、转基因动物的方法、动物的克隆的概念及一般步骤、基因诊断、掌握载体的种类及作物载体的条件、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 1、名词解释题 2、问答题 3、计算题 -11- 《动物生理学》杨秀平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重点掌握动物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研究对象及生理功能的调节。 重点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机制,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导过程。 重点掌握红细胞、白细胞的生理功能,掌握血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了解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的溶解机理,了解血型及其应用。 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生理特性,掌握血管生理及心血管功能的调节。重点掌握心肌细胞电生理、心肌的生理特征、组织液生成的原理和心血管功能的调节。鱼类血液的组成成分及特征、心血管系统的特点、心脏的构造及生理特性与活动的调节、鳃及身体的血液循环。 掌握动物的肺通气原理、呼吸机理,掌握动物呼吸的调节机理。重点掌握气体的交换过程及交换的原理,神经体液因素对呼吸的调节机理。 掌握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与电生理特性,掌握饲料在消化道的消化与吸收过程与原理。重点掌握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以及饲料在胃、小肠、大肠内的消化与吸收机理,重点掌握微生物消化机理。鱼类消化器官的构造、消化液与消化酶、消化与吸收、消化道运动的调节 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及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动物的产热与散热的过程。重点掌握体温调节的机理。 掌握尿生成的过程及其调节,掌握肾脏的泌尿功能与内分泌功能。重点掌握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其机理;了解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鱼类肾脏的结构、肾脏的排泄与渗透压调节、鳃的排泄与渗透压调节、鱼类在淡水和海水中的渗透压调节。 掌握神经元活动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掌握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及 -12- 其调节,掌握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机制,了解脑的高级机能。 掌握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内分泌腺或组织所产生的各种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的机理。重点掌握激素的作用机理、下丘脑-垂体-腺体轴的调节机制及激素的生理功能。 掌握动物的性腺功能、生殖生理及其调节,了解泌乳生理的一般内容。重点掌握生殖活动的调节与性激素的生理功能。鱼类的促性腺激素及其分泌调节、卵的生长和最终成熟、排卵和产卵、人工诱导排卵、鱼类的生殖周期。 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一、解释题 二、选择题 三、填空题 四、问答题 -13- 1、《动物营养学》杨凤主编,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年出版。 2、《饲料学》王成章、王恬主编,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出版。 1.概述 (1)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2)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2.动物生存和生产所需营养物质种类、生物学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水、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2)饲料添加剂 (3)各种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3.各种动物的适宜营养需要量。 (1)营养需要和饲养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2)营养素供给与动物体内代谢的关系 (3)不同生理阶段、生产用途条件下的营养需要(4)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 (5)营养与环境 1.饲料分类:重点涉及以营养为目的适宜分类方法 2.饲料的理化特性及其鉴定分析方法 3.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4.饲料中影响营养价值的因素(内在、外来)及其提高营养价值的途径。 5.商品饲料(包括配合饲料)生产的理论基础和质量标准。6.饲料资源开发,为未来动物生产寻求广阔的前景。名词解释、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综述题 《动物繁殖学》,中国农业大学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第四版。 了解家畜繁殖的概念与繁殖过程;动物繁殖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主要内容; 掌握动物繁殖学的研究,应用概况。 了解生殖器官发生发育的过程与调节机理。 掌握公母畜生殖系统的组成,公 -14- 母畜主要生殖器官的解剖组织构造和生理机能,主要家畜生殖器官的比较解剖学,组织学特点。 掌握生殖激素的概念,分类与作用特点;神经激素与生殖;重点掌握垂体促性腺激素,胎盘促性腺激素,性腺激素,前列腺素的种类、来源、理化特性、分必调节、功能与应用;掌握性外激素的概念,研究进展,种类、生理功能及应用概况;生殖激素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掌握公畜性行为基本模式,引发机理与主要公畜性行为特点;重点掌握公畜生殖机能发育规律、精子发生、成熟的场所,过程和调控机理;精子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异常形态结构,精液化学组成,理化特性和主要成分及其作用。精子主要生 理特性和外界环境因素对精子生理活动的影响。 重点掌握母畜生殖机能发育的规律,性成熟、体成熟、繁殖机能变化与初配适龄,母畜淘汰的关系;母畜正常发情时的症状和几种异常发情的概念,特征与原因;乏情的概念,种类和原因;产后发情的概念和主要家畜产后发情规律,发情周期的概念,类型、阶段的划分,发情周期中母畜的生理变化、过程、规律、发情周期调节机理;家畜发情稳鉴定的一般方法和牛、羊、猪的发情鉴定。 掌握人工授精的优越性和技术环节,精子密度、活率、畸形率、精子总存活时间、生存指数、精液常温保存、低温保存、冷冻保存等名词概念,重点掌握各种采精方法,精液品质检查,精液稀释与保存的原理与方法。输精的基本技术要求,各种输精方法。应用公畜性行为引发机理、表现特点和外环境因子对精子代谢、存活影响的原理,说明各种采精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应用精液稀释、保存原理、结合精液、精子的理化特性、代谢特点,分析提高精液保存效果的综合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分析提高人工授精受胎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掌握受精、胚胎发育、胎膜胎盘有关的概念和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影响受精、胚胎、胎盘发育的因素和提高受精率,降低胚胎死亡率的综合技术措施,掌握家畜妊娠识别与建立的机理,妊娠期,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家畜妊娠诊断方法原理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掌握家畜分娩发动机理,分娩过程与分娩预兆,影响分娩的因素与难产原因,难产助产的原则与预防难产的措施,能搞好正常分娩情下母畜和胎儿的护理,难产情况下,难产原因的分析和相应的助产的工作。 重点掌握发情排卵控制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胚胎移植的意义,生理学基础、基本原则和基本的技术过程,配子和胚胎生物工程技术简述;诱发分娩的意义、原理、方法和应用。 掌握繁殖力的概念和评定指标,主要家畜自然繁殖力与繁殖力现状,引起繁殖障碍的原因和公畜、母畜常见的繁殖障碍,提高家畜繁殖力综合技术措施。 -15- 1、解释题;2、选择题;3、填空题;4、问答题 -16- 一、适用领域: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和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二、考试科目: 农业机械化领域(每门科目50分):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农业机械与装备 农业信息化领域(每门科目50分): 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每门科目50分): 食品卫生学、食品 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加油站安全管理机构环境和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 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1. 《理论力学(I)》,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 (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材料力学(I)》刘鸿文主编(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体受力分析,力系平衡与等效,物体系受到平面一般力系作用时的平衡计算,物体的重心、平面图形的形心坐标计算;构件受到外载荷作用产生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扭转、弯曲、剪切挤压)时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强度、刚度设计计算与校核,弯曲变形的内力图绘制,平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等等。 1 填空题(10%) 2 选择题(20%) 3 计算题(70%) -17- 1. 《机械设计》(第7版)濮良贵、纪名刚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出版。 1、机器及机械零件设计的基础知识 2、各种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方法。 3、带传动和链传动的结构组成、标准规范、工作情况分析、失效形式、计算准则、设计参数的确定、带轮链轮的结构型式以及张紧装置。 4、齿轮传动、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材料、失效形式、计算准则、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及结构设计。 5、螺纹联接的主要参数、类型、预紧与放松装置以及强度计算。 6、键联接、花键联接的结构类型、选择、特点及强度计算。 7、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材料、非全液体滑动轴承的计算、动压油膜的形成条件。 8、滚动轴承的类型及其选择、代号、寿命计算。 9、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及其选择原则。 10、轴的分类、材料、强度计算以及轴系部件的结构设计。 1、 填空题 2. 选择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 5. 计算题 《农业生产机械化》(南方本)上、下册,陈润方主编,农业出版社, 1987年出版。 1.柴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手扶拖拉机的基本构造 3.耕整地机械的类型 4.播种机的类型、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5.植保机械的类型、基本构造和工艺流程 6.谷物收获机械的类型、基本构造和工艺流程 1. 名称解释(20%) 2. 选择填空(20%) 3. 判断题(20%) 4. 问答题(40%) -18- 《Visal Basic 程序设计》张林峰、羊四清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年出版。考试内容:基本语法、基本结构、基本语句、数组、过程。 考试要求: 1.基本语法:掌握基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等基本概念。2.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掌握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的特点、结构及简单 应用,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3.基本语句:掌握赋值语句、辅助语句(注释、暂停、结束)、分支语句、循环语句的语法,并能使用这些基本语句进行简单程序的编写。 4.数组:掌握静态数组、动态数组、控件数组概念、声明方法,能使用循环语句对数组进行操作。 5.过程:掌握Function过程和Sub过程的概念、使用方法;掌握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的概念以及参数的传递方式。 6.内部函数:掌握VB中常用的内容函数的功能及使用。 考试内容:标准工具箱中常用控件及通用对话框。 考试要求:掌握标签、命令按钮、文本框,复选框、单选框、框架,组合框、列表框、滚动条、定时器、通用对话框等常用控件相关的属性、方法和事件,掌握用可视化的设计工具设计程序界面。 考试内容:窗体界面设计、菜单与工具栏设计。 考试要求:掌握窗体的属性、事件和方法的控件,以及多重窗体的控制。掌握菜单(下拉式菜单与弹出式菜单)设计方法及运用,了解工具栏的基本设计方法。考试内容:文件操作。 考试要求:掌握文件的概念,掌握顺序文件的打开、关闭与读写方法;了解随机文件的打开、关闭与读写方法。 1.选择题 2.填空题 3.程序分析 4.程序设计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萨师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06年出版。 -19- 1、考试内容: 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组成 2、考试要求: 掌握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本概念; 了解常用的数据库模型,掌握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1、考试内容: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依赖,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关系完整性,关系代数,关系模式规范化。 2、考试要求: (1)关系的数学定义,理解函数依赖的定义和相应的概念; (2)关系模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关系的完整性规则,能够运用完整性规则判断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合法性; (4)关系代数的各种运算; (5)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1、考试内容: 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 2、考试要求: (1)SQL数据定义:定义、修改和撤消基本表,建立和撤消索引; (2)SQL数据查询:SELECT语句的格式和各种用法; (3)SQL数据更新:INSERT、DELETE、UPDATE语句的格式和用法。1、考试内容: 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 2、考试要求: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重点掌握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能根据系统实际设计E-R模型,掌握从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方法。1、考试内容: 数据库恢复技术,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 2、考试要求: (1)事务的基本概念,故障的种类,恢复的原理,日志文件的格式、内容和日志文件的作用,恢复的实现技术和恢复策略,数据库镜像; (2)数据库安全性的含义和目的,数据库安全性控制采用的技术方法; (3)数据库并发控制的含义和目的,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并发控制的主要技术,数据库的封锁机制; (4)数据库完整性控制的含义和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完整性控制。 -20-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叙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主要划分方法及其应用,特别是局域网与互联网的组成及主要应用特色。本课程包括五个部分: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规划管理和应用、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模式、以及相应各部分对应的网络编程应用。数据通信技术是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和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是本课程的核心部分,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模式是本课程向网络应用方面的延伸,使本课程与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的结合更加直观。通过相应内容的学习与编程测试,有助于理解相关的较抽象的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并为理解计算机组网全过程所需基本技能打下理论基础。1) 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 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重点是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及数据通信与分组交换技术。难点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 3) 物理层是数据通信的重要内容,在计算机网络实现中占有很重要地位。要求掌握物理层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信息复用技术,了解EIA-232-E接口标准,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重点是掌握物理层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信息复用技术。 4) 理解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重点是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理解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了解选择重传ARQ协议,因特网的点对点协议PPP。 5) 局域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它日益成为局域网用户通向广域网和其他局域网的 -21- 窗口,而在开放网络互联的环境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局域网的互联要求也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掌握网络互联技术成为网络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重点掌握路由器在国际互连中的作用,因特网的国际协议IP,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6) 要求理解运输层在网络体系中的作用,掌握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 7) 要求理解应用层在网络体系中作用,网络应用的多样性决定了应用层协议的多样性,掌握域名系统DNS,文件传送协议FTP,理解万维网WWW电子邮件,了解远程登录TELNET,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8) 要求理解传统以太网,以太网的MAC层,扩展局域网,虚拟局域网。了解高速以太网,其他种类的高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重点是理解和掌握传统以太网,以太网的MAC层,理解扩展局域网,虚拟局域网。 9) 重点理解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广域网中的分组转发机制。了解异步传递方式ATM,X.25分组交换网,帧中继FR,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0) 理解网络安全机制受到社会的关注,理解网络安全一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用户资源不被滥用和破坏,二是网络自身的安全和可靠性,不致于因可靠性问题而失去服务功能。 11) 为了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设定一系列的网络原理与应用于的编程测试实验,有助于理解与之相关的原理与协议标准,要求较熟练运用c/c++/java/c#语言进行相应原理及协议的测试、编程和调试,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上机应用。 二、考试要求 1) 本门课程的命题考试,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考试命题会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 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运用占20%。 -22- 3) 试题合理安排难易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为:2:3:3:2。 4) 本课程考试的题型,一般有填空、选择、简答、应用、编程等五种类型。 《食品卫生学》(高校教材),《食品卫生学》编写组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2005年出版。 主要内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食品添加剂、食物中毒及其预防、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运用食品卫生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张建新、陈宗道主编,《食品标准与法规》,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食品卫生法配套规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4)陈宗道等主编,《食品质量管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1)食品标准知识及我国的重要食品标准; (2)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3)国际食品法规与标准; (4)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5)食品质量保证及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如ISO9000、HACCP、QS、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等); (6)食品标准与法规文献检索。 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食品分析》,大连轻工业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等八院校合编 ,中国轻工出版社,2005年出版。 -23- 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预处理等),食品中一般营养成分的分析(水分、灰分、酸度、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食品中添加剂的检验(甜味剂、防腐剂、发色剂、漂白剂、食用合成色素等),食品中限量元素的检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比色法测定限量元素的原理,铅、砷、铜等的检验),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检验。 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 -24- 一、适用领域:农村与区域发展和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二、考试科目:(考生可任选其中三部分作答,每部分50分):发展经 济学、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1、迈克尔 P . 托达罗,斯蒂芬 C. 史密斯著,余向华、陈学娟 译:发展经济 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2、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3、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第一章 发展经济学:基本对象、理论逻辑结构及其演变和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与论证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1. 经济增长理论 2. 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 影响经济发展的国内因素 1. 资本资源与经济发展 2.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理论 3.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第四章 外部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理论 1. 利用外资与经济发展 2. 国际贸易战略与经济发展 第五章 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 1. 计划与市场控制 2. 工业化与城市化路 3. 农业问题 第六章 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2. 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 3. 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七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 1. 交易与交易成本 2. 制度及制度变迁 3. 制度与经济发展 -25- 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 -26- 《农村社会学》李守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第一章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 关于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一些不同认识  二、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 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 第二章 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简要历史  一、中国的农村社会调查  二、 早期中国农村社会学的主要著述 三、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四、大力开展社区研究时期的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 第三章 农村社会中的个人——农民 一、 农民与农村社会  二、 农民的社会属性与特征  三、 农民的社会化及其特征  四、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的建设及其演变趋势 第四章 农村居民的婚姻与家庭  一、 农村居民的婚姻行为  二、 农村家庭  三、 农村家庭网络 第五章 农村社会组织  一、 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 二、 当前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 第六章 农村社会分层及社会流动  一、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  二、 中国农村的社会分层结构  三、 农村社会流动问题 第七章 农村社区  一、 社区及社区研究  二、 农村社区的起点及其特点  三、 农村社区的类型  四、农村社区发展 第八章 农村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  一、 社会问题概述  二、 农村贫困  三、 农村人口问题  四、农村社会控制 第九章 农村社会保障  一、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会义及其发展的简要历史 -27-  二、 加强在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三、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状况  四、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第十章 农村社会变迁  一、 社会变迁概况  二、 影响农村社会变迁的因素  三、中国农村改革与社会转型 第十一章 农村可持续发展  一、 “发展”概述  二、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 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第十二章 中国农村城市化与社会现代化一、 农村城市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二、 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途径与模式三、 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 1、名词解释;2、简答题;3、分析论述题 -28- 《农业政策学》,谭向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第一章 导言 一、政策及政策科学 二、农业及农业政策 第二章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 一、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意义与方法二、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内容 第三章 农业政策目标分析 一、农业政策目标的含义与特征 二、农业政策目标的具体分析 第八章 农业政策的制定 一、农业政策的主体与客体 二、农业政策制定的环境 三、农业政策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设计与论证第九章 农业政策的执行 一、农业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与意义 二、农业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 三、农业政策的具体执行 第十章 农业政策的评估 一、农业政策评估的作用、主体及困难二、农业政策评估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标准三、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 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 -29- 《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二版),王雅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版。1.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对农业地位的传统认识和新贡献。 2.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包括产权理论、农业家庭经营的客观必然性、农业家庭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农业合作经济的含义、基本原则及其功能。 3.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包括对现代农业的理解、现代农业的特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农业现代化的衡量指标体系、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和措施。4.农业市场化:包括对农业市场化的理解和衡量、我国农业市场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农业的市场化。 5.农业国际化:包括对我国外向型农业发展情况的把握和了解、WTO相关农业规则、农业标准化建设问题、农业竞争力的衡量和提高。 6.农业可持续发展:包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7.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农业集约经营问题、农业规模经营问题、人力资本及农业劳动力智力开发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就业问题、农业资金的种类、农业财政资金、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农业技术推广等。 8.农产品市场供求:包括农产品供给原理、农产品需求原理、蛛网理论。9.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产品物流:包括农产品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和与农产品物流有关的现实问题。 10.农村消费市场:包括农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及农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等相关问题。 11.农业宏观调控:包括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农业宏观调控目标及内容。12.了解和把握农业经济发展最新动态。 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 -30- 《管理学》,周三多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 第一篇:总论 知识点: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科学管理理论,霍桑试验,商业道德,社会责任。 第二篇:决策与计划 知识点:决策的理论,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编制过程,战略性计划,计划实施 第三篇:组织 知识点: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组织的部门化,组织的层级化,授权,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组织变革,组织文化。 第四篇:领导 知识点:领导与管理,领导权力,领导风格,领导理论,激励理论,激励实务,组织沟通,有效沟通 第五篇:控制 知识点:控制过程,有效控制 1、辩析题;2、论述题;3、案例分析题 -31- 1.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人类—环境系统的发展及环境问题;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2. 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 理论环境学;综合环境学;部门环境学 3. 环境科学的发生和发展 环境科学初期发展阶段;环境科学向整体化发展阶段 4. 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自然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工程环境的组成和结构;社会环境的组成和结构1. 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大气的组成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大气污染的发生;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污染的发生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天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主要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类型 3.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大气光化学特性;光辐射特点;光化学特性 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二氧化硫的氧化作用;低价硫化物的氧化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二氧化氮的光化学反应;二氧化氮的化学反应;亚硝酸的化学反应;硝酸的化学反应 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光化学烟雾的特征;光化学烟雾的形成4 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气温垂直递减率;大气稳定度;逆温;不同温度层结下的烟型 大气水平运动和湍流;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湍流运动 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的其他因素;污染物的性质和成分;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和排放方式 大气中污染物扩散模式;有界条件下的大气扩散模式;几种常用的大气扩散模式; 扩散参数的确定;帕斯奎尔扩散曲线法;我国的国家标准规定的扩散参数取用原则 -32- 5.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烟尘控制技术;二氧化硫净化技术;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大气环境标准;大气环境标准的种类和作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 水体环境概述 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地球上天然水资源的分布;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 天然水的水质:天然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天然水的化学组成;各种类型天然水水质 水体概念及水体污染:水体概念;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源和污染物:水体污染物质来源;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2.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特征:推流迁移;分散作用;污染物的衰减和转化 河流水体中污染物扩散的稳态解:一维模型;二维模型 河流水质模型;污染物与河水的混合;生物化学分解;大气复氧;简单河段水质模型 3.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 水体中耗氧有机物降解:有机物生物化学分解;代表性耗氧有机物的生物降解 水体富营养化过程;水体富营养化类型;植物营养氮,磷在水体中的转化;氮,磷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判断标准;水体富营养化营养物质负荷模型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重金属元素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特征;重金属在水中的迁移转化 4. 水环境污染控制及管理 水体污染的防治和管理;制定水环境标准;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废水处理方法;废水基本处理方法;城市污水的处理 1.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土壤的组成;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空气;土壤溶液;土壤剖面形态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胶体及土壤吸收交换性;土壤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 2. 土壤环境污染 土壤污染和净化;土壤污染;土壤净化 土壤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生物污染源 土壤污染物质;有机物类;重金属污染物;放射性物质;化学肥料;致病的微生物 土壤污染的发生类型;水体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3.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 平均值加标准差法;差异检验法;富集系数法;元素相关分析法 -33-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污染特征;土壤条件与 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4.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主要的农药类型:有机氯类农药;有机磷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除草剂(除莠剂);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降解及残留;农药污染土壤的主要途径;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农药在土壤中的转化; 5. 土壤污染的防治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加强土壤灌溉渠的监测和管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施加抑制剂;控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改变耕作制度;客土深翻;制定农药的容许残留量 1. 固体废物的概述 固体废物的定义 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 固体废物不污染途径及危害: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固体废物的危害2.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及资源化 固体废物处理意义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固体给吴综合处理意义;综合处理原则;废物综合处理系统的分类 固体废物资源化:资源化的概念及其意义;资源化系统 1. 环境质量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概述 环境质量的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污染源评价:评价参数的选择;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分级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程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环境污染物监测项目的确定;监测网点的布设;获得环境污染数据;建立环境质量指数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建立环境污染数学模型;环境污染趋势预测研究;提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建议;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大气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总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3.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单个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多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联合评价;区域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战略及宏观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预测;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34-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原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提要 1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2环境规划制定的原则 3环境规划的类型: 经济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协调型的环境规划; 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4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内容: 环境规划的程序; 环境规划的内容;5环境规划方法研究;区域环境规划决策方法;区域环境规划优化方法;环境承载力;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基本概念;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方法6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清洁生产的目标要求;清洁生产和内容 7区域清洁生产 1.全球气候变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的被损害 生物多样性被损害的基本情况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护遗传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4.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的定义 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1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现状;中国人口现状 2人口预测模型 3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和经济;人口,粮食与耕地;人口对能源与资源的消耗 1世界能源消费情况; 世界能源消费情况概述; 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情况2能源的利用:能源的类型:矿物燃料;非矿物燃料能源 3电能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电能生产与热污染;火力发电站对环境的影响;核能发电与环境 4探索和开发新能源 太阳能:生物能源;核聚变能;地热能源;其他能源 5我国能源的前景 我国能源的现状;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我国能源供应前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途径 1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矿产资源的总势态;矿山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矿产资源的发展战略 -35- 1环境与发展前景展望 2增长与协调发展 3可持续发展战略 -36- 《食品加工学》刘冠民主编,湖南农业大学自编教材,2005年出版。 1. 原料中化学成分的加工特性以及原辅料质量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原料预处理 的方法及辅料的要求和使用标准。 2. 食品不稳定的原因, 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技术措施。3. 食品加工的主要类型及加工工艺,主要工序的机理、技术要求及技术参数。4. 产品质量标准; 产品商品化的基本知识。 5. 高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37- 《作物育种学总论》张天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出版; 《植物育种理论与方法》官春云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出版基本要求:了解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基本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掌握作物品种的概念。 难点:作物育种学的性质。 第一节 作物育种学的意义与发展 1、概念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 3、作物育种学的性质 4、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5、作物育种学的发展6、现代作物育种学的特点 第二节 作物品种及其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1、作物品种的概念 2、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第三节 国内外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1、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的成就 2、作物育种工作的展望基本要求:了解育种目标的概念,制订育种目标的意义。重点:掌握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难点: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第一节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 第二节 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 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1、高产2、稳产3、优质4、适应性强,熟期适当5、适合机械化作业 第二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基本要求:掌握主要作物的繁殖方式;对农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作物品种类型 和特点。 重点:对农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作物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 难点: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第一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1、有性繁殖 2、无性繁殖 第二节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1、自交的遗传效应 2、异交的遗传效应 第三节 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 1、对农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 2、作物品种类型 3、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基本要求: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类别和特点、种质资源的保存、鉴定研究 和利用。 重点: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类别和特点、种质资源的保存。 -38- 难点: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第一节 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 1、种质资源的概念 2、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1、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2、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发展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1、种质资源的类别和特点 2、种质资源的搜集 3、收集材料整理 4、种质资源的保存 5、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研究6、种质资源的利用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种质资源数据库的目标与功能 2、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基本要求:了解引种的基本原理、引种的一般规律及方法。重点:引种的一般规律及方法。 难点:驯化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引种的作用 第二节 引种的基本原理 1、气候相似性原理 2、生态环境和生态型相似性原理3、纬度、海拔及作物发育特性与引种的关系 第三节 引种的一般规律及方法 1、引种的一般规律 2、引种的方法与技术第四节 驯化的原理与方法 1、概念 2、植物驯化的原理与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选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重点:选择育种的特点,选择育种的主要技术环节。难点:选择育种的主要技术环节。 第一节 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选择的意义 2、选择的基本原理 3、选择的基本方法第二节 性状鉴定的方法 1、性状鉴定的作用与原则 2、性状鉴定的一般方法3、性状鉴定的一般记载方法 第三节 选择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1、选择育种的意义 2、选择育种的特点 第四节 系统育种的基本原理 第五节 选择育种的方法与程序 1、主要技术环节 2、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 基本要求:掌握杂交育种的意义、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 重点: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和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难点: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意义 1、杂交育种的意义 2、杂交育种的遗传原理 第二节 杂交亲本的选配 -39- 1、杂交亲本选配工作的重要性 2、杂交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第三节 杂交方式和技术 1、杂交方式 2、杂交技术 第四节 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 1、系谱法 2、混合法 3、派生法 第五节 杂交育种程序和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 1、杂交育种程序 2、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回交育种的遗传效应、回交育种方法、回交的特点。重点:回交育种方法和回交的特点,回交的用途。 难点:回交育种的遗传效应。 第一节.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 1、回交育种的意义 2、回交育种的遗传效应 第二节.回交育种方法 1、亲本选择 2、回交育种程序及要点 3、回交育种的灵活运用第三节.回交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 1、回交育种的有利性 2、回交育种的局限性 3、回交的用途基本要求:掌握杂种优势的概念、配合力的概念和配合力的测定方法、利用杂种优 势的途径、杂交制种技术。 重点:杂种优势的概念、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杂交制种技术。难点:配合力的概念和配合力的测定方法,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概念和表现 1、杂种优势的概念 2、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 3、杂种优势的度量第二节 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 1、显性假说 2、超显性假说 第三节 杂交种品种的选育程序 1、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条件 2、亲本选配 3、配合力及其测定4、杂交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 5、杂交种品种类型 第四节 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和杂交制种技术 1、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 2、杂交制种技术 基本要求:诱变育种的特点。 重点:诱变的方法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程序。 难点:诱变的方法。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特点 第二节 诱变的方法 1、物理诱变 2、化学诱变 第三节 诱变育种的方法与程序 1、处理材料的选择 2、处理部位的选择 3、诱变处理后的选育第四节 提高诱变育种效率的方法 1、衡量诱变效果的指标 2、提高诱变育种效率的方法基本要求:远缘杂交的概念、意义和作用、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的方法。 -40- 重点: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的方法。 难点: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的方法。 第一节 远缘杂交的意义和作用 1、远缘杂交的概念 2、远缘杂交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的方法 1、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 2、远缘杂种夭亡、不育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 3、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与选择 基本要求:多倍体、单倍体概念和种类、多倍体植物的特点、单倍体育种的优缺点。重点: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和种类、多倍体植物的特点、单倍体育种的优缺点。难点:产生单倍体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第一节 多倍体育种 1、多倍体的概念和种类 2、多倍体植物的特点 3、多倍体的育种意义 4、多倍体的诱导与育种 第二节 单倍体育种 1、单倍体的概念和种类 2、单倍体育种的优缺点 3、产生单倍体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与抗病性、抗虫性有关的概念。 重点:与抗病性、抗虫性有关的概念;作物抗病虫育种的特点性;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与鉴定方法。 难点:病原菌致病性的遗传与变异、作物抗病性的类别、机制和遗传。第一节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特点 1、抗病性、抗虫性的概念 2、抗病虫育种意义与作用 3、抗病虫育种的特点第二节 作物品种抗病虫性的类别与机制 1、病原菌致病性的遗传与变异 2、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3、作物抗病虫性的机制 第三节作物抗病虫性的遗传与鉴定 1、作物抗病虫性的遗传 2、基因对基因学说 3、作物抗病性虫鉴定 第三节 抗病品种的选育 1、抗源的收集和创新 2、抗病虫品种选育方法 3、抗病育种中的若干问题 基本要求: 了解作物逆境种类,抗旱性、抗寒性的含义。 重点:抗逆育种的特点,抗旱性、抗寒性的鉴定技术和指标。难点:抗旱性、抗寒性的鉴定技术和指标。 第一节抗逆性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1、作物逆境种类 2、抗逆育种的意义 3、抗逆育种的特点 第二节 抗旱性育种 1、抗旱性的含义 2、抗旱性鉴定技术和指标 3、抗旱品种的选育第三节 抗寒育种 1、抗寒性的意义 2、抗寒性鉴定技术和指标 3、抗寒品种的选育 -41- 基本要求:了解群体、群体改良的概念。 重点:轮回选择的方法、异花授粉作物综合品种育种法。难点:轮回选择的方法。 第一节 群体改良的意义1、群体改良的概念 2、群体改良的意义 3、群体改良的途径第二节 群体改良的原理1、群体的概念 2、群体遗传学基因平衡定律 3、群体进化的动力第三节 基础群体的建立 1、基础群体的选择2、基础群体的合成 第四节 轮回选择法 1、轮回选择的意义 2、轮回选择的作用3、基础群体的培育4、轮回选择的方法 第五节 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1、隐性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2、显性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第六节 杂种群体改良的其他途径 1、复合杂种群体的形成 2、异花授粉作物综合品种育种法基本要求:田间试验和试验小区设计技术。 重点: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参数估计。 难点: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参数估计。 第一节 田间试验技术的重要性 1、田间试验设计技术2、试验小区设计技术 3、不同育种阶段的试验技术 第二节 品种区域试验技术 第三节 品种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 1、品种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2、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参数估计基本要求:了解我国现行的作物品种审定组织体制和程序。重点: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种子生产程序。难点: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第一节 品种审定与推广1、我国现行的作物品种审定组织体制和程序 2、国外现行的作物品种管理制度 3、品种的推广 第二节 品种的混杂、退化及其防止 1、品种混杂、退化的涵义2、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第三节 种子生产 1、原种生产 2、良种生产 3、加速种子繁殖 1、名词解释 2、填空 3、简答题 4、论述题 -42- 1、《园艺植物栽培学》李光晨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03 2、《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景士西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面向21世纪教 材),1999.01 1、园艺业发展前景和当前的几个热点; 2、园艺植物资源和分类; 3、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 4、园艺植物的繁殖; 5、园艺植物的定植、土肥水管理、植株管理、产品器官管理;6、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7、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创新和利用; 8、选育种方法; 9、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种的应用; 10、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繁育。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 3、单选题; 4、判断题 5、简答题 6、问答题 -43- 《植物营养学》(第二版),上册,陆景陵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植物营养学》(第二版)下册,胡霭堂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一)植物营养原理   1.植物营养学概论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作用及亏缺和过量的症状   3.植物有益营养元素的概念、作用及亏缺和过量的症状   4.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迁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5.植物根系特性与养分有效性   6.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7.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   8.矿质营养与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9.植物营养的遗传特性与改良   10.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 (二)肥料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   1.肥料学概论   2.氮肥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   3.磷肥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   4.钾肥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   5.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  6.钙、镁、硫、硅肥的特性与合理施用  7.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特性与合理施用  8.有机肥料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  9.肥料的科学管理与混配技术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问答题 《植物保护学概论》王振中、张新虎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中国 农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1. 绪 论 -44- 1.1 植物保护的概念 1.1.1 植物保护的定义及其发展 1.1.2 植物保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1.3 植物保护方针和植物保护观 1.2. 有害生物对农业的影响 1.2.1 病原物侵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1.2.2 昆虫对农作物的影响 1.2.3 杂草对农作物的影响 1.3 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2. 植物病原生物与植物病害 2.1 植物病害概念 2.1.1 植物病害的发生 2.1.2 植物病害的症状 2.1.3 植物病害的类型: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2.2 植物病害的病原 2.2.1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2.2.1.1 植物病原真菌及其所致病害:定义、一般性状和主要类群2.2.1.2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定义、一般性状和主要类群2.2.1.3 植物病毒及其所致病害:定义、形状、理化性质、分类和命名2.2.1.4 植物病原线虫及其所致病害:定义、形状和结构、寄生性和致病性、主要 类群 2.2.1.5 寄生性种子植物及所致病害:定义、寄生性、主要类群2.2.2 植物非侵染病害的病原 2.2.2.1 营养失调 2.2.2.2 温度不适 2.2.2.3 水分和湿度不适 2.2.2.4 土壤次生盐渍化 2.3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和病害循环 2.3.1 侵染过程: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的定义和侵染过程的四个阶段2.3.2 病害循环:病害循环的定义和所涉及的三个方面的问题2.4 植物病害的诊断 2.4.1 植物病害的诊断程序 2.4.2 柯赫法则的内容和其局限性 2.4.3 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复合侵染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特点及诊断要点3. 农业害虫与螨类 3.1 昆虫的体躯构造与功能 3.1.1 昆虫的主要特征 3.1.2 昆虫的头部:头壳分区、触角、视觉器官、口器、头式3.1.3 昆虫的胸部:胸部的构造、胸足构造及类型、翅的构造及类型3.1.4 昆虫的腹部:腹部的构造、腹部的附肢 3.1.5 昆虫的体壁:体壁构造与功能、体壁的衍生物、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45- 3.2 昆虫的生物学 3.2.1 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卵胎生和多胎生殖3.2.2 昆虫的发育与变态:昆虫的变态及其类型和昆虫的个体发育3.2.3 昆虫的世代与生活史 3.2.4 昆虫的主要习性:假死性、趋性、多型现象、食性3.2.5 昆虫的休眠与滞育、假死性、趋性、多型现象、食性、群集性和迁移性 3.3 昆虫的分类 3.3.1 昆虫分类的意义及原理 3.3.2 昆虫的分目 3.3.3 主要目科的概述: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 目和双翅目形态特征及习性、重要科及其形态特点 3.4 昆虫对植物的危害 3.5 螨类 3.5.1 螨类的形态特征:颚体、躯体 3.5.2 主要科的特征:叶螨科、瘿螨科、植绥螨科4. 农田草害 4.1 杂草的起源与进化 4.1.1 杂草的起源 4.1.2 杂草的进化 4.2 杂草的种类 4.2.1 根据杂草的形态学分类 4.2.2 根据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分类 4.2.3 根据植物系统学分类 4.2.4 根据生境的生态学分类 4.2.5 根据作物分类 4.3 杂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多种授粉与繁殖方式、传播方式多样、种子寿 命长且有多实性和落粒性、种子的成熟度与萌发时期参差不齐、适应环境能力强、 竞争力大 4.4 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与农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争空间、降低农畜产品与 质量、传播病虫害、加大生产成本、影响人畜健康、分泌他感化合物、干扰、抑制作物 生长与发育 5. 植物与有害生物的相互作用 5.1 植物与有害生物相互作用的生态学 5.1.1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5.1.2 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 5.1.3 协同进化 5.2 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 5.2.1 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5.2.2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5.2.3 病原物侵染对寄主代谢的影响 5.2.4 植物的抗病性 5.3 植物对昆虫与螨类的抗性 -46- 5.3.1 植物对取食昆虫的物理抗性 5.3.2 植物对昆虫的化学抗性 5.3.3 植物对昆虫的诱导抗性 5.3.4 遗传抗性 5.4 农作物对杂草的抗性 5.4.1 作物与耕作措施对杂草竞争作用的防御5.4.2 作物利用他感作用对杂草产生抗性6. 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动态和预测 6.1 植物病害的流行动态 6.1.1 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6.1.2 植物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植物病害流行的周年动态、植物病害的季节流 行动态 6.1.3 植物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空间动态的概念 6.1.4 植物病害及其介体的空间分布:空间分布的原因和类型 6.1.5 植物病害流行的影响因素: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6.2 昆虫种群动态 6.2.1 种群的概念、种群数量变动类型 6.2.2 种群的平衡与调节 6.2.3 种群数量变动的机制 6.3 预测的理论和技术 6.3.1 预测的原理 6.3.2 预测的分类 6.3.3 预测的一般过程 6.3.4 有害生物的主要预测方法:害虫的主要预测方法、植物病害的主要预测方 法 6.4 杂草群落演替与种群动态预测 6.4.1 杂草群落演替:杂草群落演替的机制、不同除草剂导致农田杂草群落的演 替 6.4.2 田间杂草群落演替的对策 6.4.3 杂草种群动态预测 7.有害生物的农业防治 7.1 耕作防治 7.1.1 耕作制度和栽培措施对有害生物的影响7.1.2 耕作防治的优点 7.1.3 耕作方法的应用 7.2 抗性育种和抗性品种的利用 7.2.1 抗性育种在有害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性7.2.2 植物抗性的概念 7.2.3 作物抗病虫机制:生态抗虫性、遗传抗虫性7.2.4 抗性的选育 7.2.5 抗性的合理利用 -47- 8.有害生物的物理防治 8.1 有害生物的趋性:趋光性、趋化性、昆虫性信息素、趋热性和趋湿性 8.2 物理防治技术:热力法、汰选法、阻隔法、辐射法、趋性的利用 9.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 9.1 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9.1.1 农林病虫发生频繁,经济损失巨大9.1.2 过分依赖化学农药,防不胜防9.1.3 农药对农产品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9.1.4 生物防治势在必行 9.2 生物防治的含义、范围 9.3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9.3.1 植物颉颃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9.3.2 农用抗生素 3.3.3 颉颃微生物的机制及作用 9.3.4 颉颃微生物的筛选与改良 9.4 害虫生物防治 9.4.1 害虫天敌的类群 9.4.2 害虫天敌的大量繁殖与释放9.5 杂草生物防治 9.6 生物防治效果评价 10.有害生物的化学防治 10.1 植物化学防治发展历史与方向10.1.1 农药的发展历史 10.1.2 农药的发展现状 10.1.3 农药的发展趋势 10.2 化学防治的原理 10.2.1 农药的定义与分类 10.2.2 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10.2.3 农药的毒性 10.2.4 农药的科学、安全使用 10.3 农药的剂型与使用方法 10.3.1 农药剂型加工的意义 10.3.2 农药剂型的种类 10.3.3 农药剂型的防治趋势 10.4 农药施药方法:喷雾法、喷粉法、其他施药方法、农药混用技术 10.5 常用农药品种: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10.6 抗药性的产生与克服 10.6.1 害虫的抗药性及其抗性机理10.6.2 植物病原生物抗药性及其抗性机理10.6.3 杂草抗药性及其抗性机理10.6.4 抗药性检测与监测 10.6.5 有害生物抗药性治理 -48- 11.植物检疫 11.1 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11.2 有害生物的检疫及处理 12.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12.1 有害生物防治的历史发展和综合防治概念 12.1.1 有害生物防治的历史防治12.1.2 综合防治基本概念的提出12.1.3 综合防治的实质 12.1.4 综合防治中主要防治措施及应用12.1.5 综合防治的应用原则 12.2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应用 13. 植物保护与环境污染 13.1 农药使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13.2 新型植物保护剂 -49- 1. 动物营养学(第二版),杨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 2. 饲料与饲养学,单安山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版。 一、主要考核内容: (一)动物及饲料的化学组成 1.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理解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2.掌握动物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特别是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方案中六大成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理解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不同消化方式,熟练掌握各种动物消化饲料的特点,理解消化后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2.掌握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三)蛋白质的营养 1.掌握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理解蛋白质的性质和分类,熟练掌握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2.熟练掌握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及其影响因素,熟练掌握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及其影响因素,熟悉两者的异同点。 3.掌握氨基酸的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理解蛋白质代谢的动态平衡。 4.熟悉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及其种类,熟练掌握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熟悉理解理想蛋白质的概念,熟练掌握理想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熟练掌握饲粮氨基酸的平衡。 5.了解动植物体中的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熟练掌握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利用。 (四)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1.了解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分类和主要性质,熟练掌握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 -50- 理作用。 2.熟练掌握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熟悉两者的异同点。 3.熟练掌握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纤维的利用,熟悉两者的异同点。 (五)脂类的营养 1.了解脂类的组成、结构和分类,掌握脂类的主要性质,熟练掌握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2.熟练掌握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熟悉两者的异同点,熟练掌握脂类代谢及其效率。 3.熟悉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及其种类,理解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及判断,熟练掌握必需脂肪酸的生物学功能。 (六)能值 1.了解能量来源及能量单位。 2.熟练掌握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熟悉能值的有关概念及相关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3.熟练掌握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体系,熟悉各种体系的异同点。 4.熟练掌握饲料能量利用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影响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因素。 (七)矿物质营养 1.掌握必需矿物元素的概念及其分类,了解矿物元素在体内的含量与分布特点和代谢动力学,熟练掌握矿物元素利用率的计算方法,了解自然界中的矿物元素与动物的关系。 2.了解各种常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代谢和生物学功能、缺乏和过量、需要和供给。 3.掌握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代谢和生物学功能、缺乏和过量、需要和供给。 (八)维生素的营养 1.熟练掌握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概念及其种类。 2.熟练掌握各种维生素的特性、生物效价、生物学功能及主要的代谢过程,熟悉掌握动物缺乏维生素的表现及典型症状,理解掌握维生素的来源、影响维生素需要的因素以及动物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及其影响因素。 (九)饲料添加剂 -51- 1.了解饲料添加剂的概念和发展方向,了解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或符合发 展方向的饲料添加剂,掌握其作用机理。 2.掌握抗生素、益生素、酶制剂等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特点、应用效果、使用方法和发展方向。 (十)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 1.理解能量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关系。 2.熟悉掌握蛋白质、氨基酸与其他营养物质的关系。 3.了解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关系。 (十一)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 1.掌握评定饲料养分利用率及营养需要量中常用的消化实验、平衡实验、饲 养实验、比较屠宰实验以及同位素示踪、外科造瘘和无菌技术。 2.通过对这些方法和技术的认识及了解,掌握研究方法常用的实验设计原 理和操作技术。 (十二)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1.掌握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的概念,掌握饲养标准的基本特性,了解饲养 标准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 2.掌握饲养标准的内容,了解饲养标准的作用,理解应用饲养标准的基本原则。 (十三)维持的营养需要 1.熟练掌握维持需要的概念及意义。 2.理解动物维持状态下的营养需要。 3.理解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 (十四)生长育肥的营养需要 1.熟练掌握生长的概念、一般规律,理解影响生长的因素。 2.理解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 3.理解生长肥育的饲料利用效率。 (十五)繁殖的营养需要 1.理解营养与动物繁殖的关系。 2.熟练掌握繁殖周期中母畜及胎儿的营养生理规律。 3.了解繁殖母畜和公畜的营养需要。 (十六)泌乳的营养需要 -52- 1.掌握乳成分的种类,理解影响乳成分含量的因素。 2.熟练掌握乳的形成过程。 3.理解泌乳的营养需要及营养对泌乳的影响。 1. 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核要求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要求,不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不提高和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内容的重点。 2.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53- 《草地学》(第二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中国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大 学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草地生态学基础,草地植物生理学基础,牧草营养价值评价,牧草适口性,草地资源,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天然草地放牧利用,人工草地放牧利用,割草地利用,牧场管理。 1、名词解释 2、填空 3、简答题 -54- 《鱼类生态学》,殷名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 1、鱼类生态学的定义、产生和发展史;鱼类生态学与其它学业科的关系,鱼类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重点;鱼类生态学在我国的研究概况及发展前景。 2、鱼类生活史及其发育阶段的划分、特点;年轮的概念及年轮标志类别。 3、生长的基本概念和式型、外源因子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体长-鳞长相关式,长-重相关式的拟合;Von Bertalanffy 方程和Ford 方程的建立方法。 4、鱼类食性类型及摄食形态学业适应,食物组成变动规律,影响选择性的因子及最适萦饵理论。 5、耗氧量的基本概念;鱼类对溶氧的要求和适应。 6、鱼类的两性系统,性腺发育与环境因子,产卵群体,繁殖力变动,繁殖方式及生态类型。 7、洄游、集群概念,洄游的类型;了解洄游的原因及定向机制。鱼类分布的理论及鱼类的行为感觉在渔业上的应用。 8、种群的基本概念和鉴别,种群丰度估计,种群数量变动基本模型,有效种群,环境承载量,生物量,生产量,剩余渔产量等基本概念。 9、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群落的分类和命名,群落演替;鱼类生物性相关:竞争,捕食,寄生,共生;食物链及其能流过程: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级和生态锥体,能量流和生态效率;鱼类群聚和物种多样性:鱼类群聚结构的特征,鱼类物种多样性的一般式型,影响鱼类物种多样性的因子。 10、生态系统概念,水域生态系统的划分;生态系的主要属性;生态系的结构和功能;人类活动对水域环境和鱼类资源再生的影响:过度捕捞,水域污染,水利农田建设;水域综合调查和治理:水域综合调查,水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1、名词解释 2、填空 3、选择题 4、简述题 5、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经济学》(第十七版),萨缪尔森、诺德豪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出版。 第2章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第二节 需求曲线 第三节 供给曲线 第四节 供求曲线共同作用 -55- 第五节 经济模型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七节 供求曲线的应用 第3章效用论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 预算线 第四节 消费者的均衡第五节 价格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4章生产论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 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五节 等成本线 第六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七节 规模报酬第5章成本论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第二节 短期总成本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收益曲线 第三节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四节 厂商的短期均衡 第五节 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六节 长期均衡 第七节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八节 市场的短期与长期均衡第7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垄断 第二节 垄断竞争 第三节 寡头 第五节 不同市场的比较 第10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 第二节 经济效率 第六节 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 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 第11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垄断 第二节 外部影响 第三节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第四节 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 GDP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五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公式 第六节 实际 和名义GDP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五节 乘数论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 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第二节 IS曲线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LM曲线 第五节IS-LM分析 第六节 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56-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第三节 长期与短期的意义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第五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七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第三节 增长核算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7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第八节 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 第节 第九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的争论和共识 第一节 菲利浦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第八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1、名词解释题 2、简答题 3、分析题 4、计算题 5、论述题 -57- 1、卢敏,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2、韩德乾,农业科技进步概论第1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 《农业推广学》是一门新型的、交叉性学科,与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行为 学以及农学等许多自然科学关系密切。该课程主要包括农业推广的涵义、性质和作 用,农业推广的发展史,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和程 序,农业推广教育与培训,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等. 第一节:农业推广概念,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第二节:国内外农业推广的发展 第一节: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与沟通 第二节:行为产生和改变规律 第三节:农民个人行为与群体行为的改变 第四节:农业创新的采用 第五节:农业创新的扩散 第一节:农业推广的特点 第二节: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农业推广的程序 第一节: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世界农业的推广方式 第三节:我国农业的推广方式 第四节: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第一节:农业推广试验 第二节:农业推广示范 第一节:农业技术的服务 第二节:农业推广促销技巧 第一节:农业推广的写作方法 第二节:农业推广语言与演讲训练 第一节:农业推广信息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农业推广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58- 第三节:农业信息的应用 第一节:农业推广教育 第二节:农民技术培训 第三节:农民职业技术培训 第一节:农业推广目标与计划的概念 第二节:农业推广计划的确定 第三节:农业推广计划的执行 第四节:农业推广计划的监督检查与验收第一节:农业推广的政策环境 第二节:农业推广的法律环境 第三节:农业推广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文化环境第一节:农业科技成果的概述 第二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及评价指标第三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途径和方式第四节: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第五节:提高推广对象的成果分布 第一节:农业推广组织的概念与职能第二节:国外农业推广组织体制 第三节:我国的农业推广组织体制第一节:农业推广人员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与职责第三节: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 第四节:农业推广人员的管理 第一节: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目的和原则第二节: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内容和指标第三节: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步骤和方法1、名词解释;2、简答题;3、分析论述题 -59- 1、曹卫星. 农业信息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李军. 农业信息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农业信息学概论》侧重于农业信息学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为农业信息学的基本概论、主要技术与方法及其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农业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农业信息学的基本知识 考试内容:农业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国内外现状,农业信息学的学科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和农学基础。 考试要求:基本概念、发展现状、主要技术与方法。 2、农业信息学的主要信息技术及其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考试内容:数据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3S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监测与诊断技术,模型与系统模拟技术,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技术,信息管理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服务技术等在农业上的应用。 考试要求:运用主要信息技术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农业信息的实际问题和案例。 1、名词解释题 2、简要回答题 3、综合分析题 一、适用范围:兽医硕士 二、考试科目(兽医病理学和动物生理学,每部分50分):植物学、遗传学、植物育 种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 《兽医病理学》(第二版),赵德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60- 一、绪论与疾病概论 兽医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疾病的概念、原因和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影响与结局。 三、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 水肿的概念、机理和病理变化。各型脱水的原因、特点及其处理原则。酸碱中毒类型。 四、组织与细胞损伤 萎缩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的概念、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玻璃样变性、淀粉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类型和结局。细胞凋亡的概念。 五、组织修复、代偿与适应 修复与代偿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和组织的再生能力。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和功能。病理性产物的改造(机化、包囊形成和钙化)。创伤愈合的过程和类型。增生、肥大和化生的概念。 六、炎症 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局部症状和全身反应、类型与结局、炎症介质。 七、肿瘤 肿瘤的概念、异型性、生长与扩散、命名与分类、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八、发热 发热的概念、原因与机理、经过及其特点。 九、心血管系统病理 心脏机能障碍。心内膜炎、各型心肌炎和心包炎的原因、机理、类型、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十、呼吸系统病理 呼吸功能不全。各型肺炎的概念、原因与机理、病理变化与结局。肺萎陷和肺气肿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十一、消化系统病理 各型胃肠炎的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肝炎的原因、类型和病理变化。肝硬变的概念、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十二、神经系统病理 卫星现象、噬神经元现象、血管周围管套形成的概念。各型脑炎的病理变化特点。脑软化的概念与原因。 十三、泌尿生殖系统病理 肾炎的病因、机理与病理变化。肾病的概念、原因和病理变化。肾功能不全的原因、机理和机能代谢变化。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乳腺炎和睾丸炎的发生原因和机理和病理变化。 十四、血液和造血免疫系统病理 贫血的概念和病理变化。各型脾炎、淋巴结炎和法氏囊炎的病理变化。 -61- 《动物生理学》杨秀平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动物生理学概述 ?机体的内环境 1. 生命的基本生理特征 2. 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 神经调节 2. 体液调节 3. 自身调节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 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转运功能 ?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骨骼肌的收缩 1.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2.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影响因素三、血液 ?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 血细胞生理 -62- ?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血型 四、血液循环 ? 心脏生理 1.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2. 心肌的生理特性 3. 心脏的泵血功能 ? 血管生理 1. 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3. 血压及其影响因素 4. 微循环与物质交换 5. 组织液和淋巴的生成与回流?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2.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五、呼吸 ? 肺通气 ? 肺换气与组织呼吸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 氧的运输 2. 二氧化碳的运输 ? 呼吸运动的调节 六、消化 ? 消化概述 ? 口腔消化 ? 单胃消化 1. 胃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 2. 胃液的分泌及其调节3. 胃的运动及其调节 4. 胃的排空 ? 复胃消化 1. 前胃运动及其调节 2. 反刍及其机制 3. 瘤胃及网胃内的消化机制与代谢? 小肠消化 1. 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2. 胆汁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 小肠运动及其调节 ? 吸收 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及其机制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 能量代谢 3. 基础代谢率 -63- ? 体温 八、泌尿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1. 排泄的概念 2. 肾单位 3. 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影响因素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 ?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1. 抗利尿素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2. 醛固酮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九、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传到兴奋的特征 ?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 突触传递 1.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2.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 突触传递的过程、特点和原理 ? 中枢抑制 1. 突触后抑制 2. 突触前抑制 ?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 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十、内分泌 ? 内分泌概述 1. 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 2.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及其作用机制3. 激素分泌的调节 ? 下丘脑和垂体 1.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2. 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 3. 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 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 肾上腺 1.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 胰岛激素的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64- 1、单项选择题;2、简答题;3、分析论述题 1.邓干臻主编.兽医临床诊断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一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05; 2.傅童生主编.兽医临床诊断学实习实验指导.自编教材,湖南农业大学, 2007。 1. 绪论 了解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基本概念,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等。 2. 兽医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了解兽医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的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3. 血液检验 掌握血液学常规检验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和检验的诊断意义。4. 兽医临床常用生化检验 掌握糖、蛋白质、脂类和电解质检验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和诊断意义;肝功能检验和肾功能检验的诊断意义。 5.动物排泄物、分泌物检验 掌握尿液、粪便常规检验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和诊断意义。6. 兽医心电图检查 -65- 掌握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7. 整体及一般检查 掌握全身状况检查、可视粘膜检查、淋巴结检查的方法和诊断意义;体温、呼吸、脉搏数测定的方法及诊断意义。 8. 心血管系统检查 掌握心音频率、强度改变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所揭示的临诊意义;心杂音的类型、发生原因、机理和诊断意义。 9. 呼吸系统检查 掌握呼吸运动检查的内容、方法和诊断意义;明确呼吸困难发生的原因、机理和临诊意义;弄清胸肺正常叩诊音、听诊音;病理叩诊音、听诊音。10. 腹部及腹腔器官的检查 掌握腹部及胃肠检查的部位、方法、正常情况及病理变化;掌握直肠检查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明确动物胃肠疾病的临床表现和临诊特点。 11. 泌尿系统检查 掌握家畜的排尿姿势、排尿次数与尿量;尿液感观检查内容和临诊意义;明确泌尿器官检查的部位、方法、正常情况、病理变化和临诊意义。 12. 神经系统检查 掌握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中枢神经机能改变的表现形式及临诊意义;明确运动机能障碍的发生原因和临诊特点。 1、名词解释 2、鉴别诊断 3、问答题 DocInC2C豆丁网()是全球优秀的文档销售与分享社区。 .pdf, .doc, .ppt, .txt   豆丁允许用户上传包括 在内的数十种格式 Flash Player的文档文件,并以的形式在网页中直接展示给读者。 Youtube简而言之,豆丁就如同文档版的。现在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文档会上传到豆丁,正基于此,豆丁将致力构建全球最大的中文图书馆。 豆丁努力使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够自由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文档资料只通过少数、单一的出版物来传播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互联网给文档资料提供了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渠道,豆丁希望能够给每个独立的文档持有者利用这个新机会的方法。现在,我们为原创人群提供安全、自由、民主、便利的文档发布与营销平台。借助豆丁,你可以 -66- 为你的文档定价,并通过豆丁发表到不同博客、论坛、联盟中,进行广泛传播,在分享的同时获得收入回报。 豆丁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文档发布与销售平台,面向世界范围提供便捷、安全、专业、有效的文档营销服务。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北美、欧洲等在内的豆丁全球分站,将面向全球各地的文档拥有者和代理商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把文档发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豆丁正在全球各地建立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与兑换渠道,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优质的文档交易和账务服务。 -67-
本文档为【《农业知识综合一》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5KB
软件:Word
页数:7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