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当代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考试]当代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举报
开通vip

[考试]当代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当代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发展过程: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 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20 世纪 20 年代到50 年代)在这一阶段,...

[考试]当代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当代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发展过程: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 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20 世纪 20 年代到50 年代)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 到 40 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成熟与完善阶段(60 年代到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80 年代以后,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第二节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的迁移或概括 顺应:同化性的图示或结构受到他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同化: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吧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客体永久性,是指当某一客体儿童事业中消失的时候,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在这一阶段已经具有了符号功能,表象日益丰富,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物体守恒的概念:是指物体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变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具体运算阶段也就是说,以逻辑思维为主,然后,获得了守恒概念。自我中心程度下降。 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对教育的影响: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 需要为动力,鉴于此,1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恰好合适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 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是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3儿童在认知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 二、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对发展起形成性的作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 源于社会的交互作用。2.心理发展观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的发展有四个主要的表现: ? 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随意机能: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和有意性。? 抽象一概括机能的提高。 ?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维果斯基强调了三点: 首先,心理机能的发展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其次,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内化就是简单的把外界的东西吸收过来,然后通过消化就变成自己的。有内到外的一个过程。 3.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的作用:一个就是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速度。另一个是创造者最近发展区。 内化: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5.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1)学习者是自主积极的“学徒式学习者”。(2)学生的学习是受背景影响的 (3)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应向学生提供挑战性认知任务(4)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在适当水平内的教学,和有一定指导的社会环境。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是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知识,学生的发展又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任务。 第三节 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 8 个阶段:(1)信任对怀疑(0,1.5 岁)。(2)自主对羞怯(1.5,3 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7 岁,12 岁)。 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形成一种压力,产生勤奋感。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助长了儿童的胜 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教师对学生行为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岁)。 这一阶段大体相当于少年期和青春初期。此时个体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角色同一性(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对自 己的能力有较好的把握,他所想的和所做的能够与他的角色相符合。个体便能获得较好的角色统一。)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能力、信念、 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角色统一性迷乱,然后不知道想干什么,但是又不希望别人指使他。) 只要教师能积极帮助学生处理这种危机,学生大多会较顺利地获得同一性。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7)繁殖对停滞(30,60 岁)。(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3.社会化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1)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 (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按学习水平分: 1.信号学习 外界出现一个信号,然后做出一个反映时间久了就会对一个固定的反映 2.刺激-反映学习(S-R 的学习) 3.连锁学习 就把前面的刺激反映,本来只有一个刺激,一个反映就串起来串成一连串,然后比较复杂。 4.语言联想学习 其实也是刺激反映,只不过对你的刺激不是图象,也不是事物而是语言 5.辨别学习 对多种刺激有很多吸引发生的时候对他做出的不同的反映。 6.概念学习 7.规则的学习 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概念构成了一个规则。8.解决问题的学习 按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 3.认知策略的学习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4.态度的学习 5.运动技能的学习 (二)布鲁纳的学习分类 1.认知 ? 知识:对知识的简单回忆 ? 理解:能解释所学的知识 ? 应用: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 ? 分析: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 综合:把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 ? 评价: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作出判断 2.情感 3.动作技能 三、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是接受还是发现,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即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提出者:巴甫洛夫 定义:所谓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CS)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UCS)。由于条件刺激(CS)引发的反应,就称为条件反应(2)泛化 指条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与原来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可能唤起反应,这称之为条件反射的泛化。 (3)分化(辨别) 分化是与泛化互补的过程。是对刺激的差异的不同反应,即只对特定刺激给予强化,而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可得到分化,类似的不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辨别。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恐惧形成实验(一)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桑代克最初研究学习问题是从各种动物实验开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饿猫打开迷箱的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3.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得出: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1.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 斯金纳在桑代克的迷笼基础上创设了斯金纳箱。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1)正强化和负强化 斯金纳认为,强化有两类,一类是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 是正强化另一类是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或减少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消极强化。(3)惩罚与消退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叫做“惩罚”。惩罚与消极强化不同。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 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三、观察学习理论 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一)班杜拉的早期研究和经典实验 交互决定观,学习与表现,替代性学习与参与性学习第三节 学习的认知理论 一、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1.苛勒的实验2.完形-顿悟说的主要观点 (1)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的2)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3)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 格式塔与连接注意或行为主义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格式塔认为他们的关系是间接的,是以意识为中介的,用公式表示的话是三项式,即:S-O-R;而后者的理解是直接的,不存在意识的中介作用,其公式是一个二项式,即:S-R。 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所在。优点:作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先驱的格式塔心理学,是在批判构造主义、行为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把研究对象确定为知觉思维的心理现象。主张研究意识,这在当时是难人可贵的,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心理学的来源。 缺点:企图用动物来完全解说人类的学习,否认尝试错误的学习形式,夸大了动物的意义。(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符号学习理论学习方位试验潜伏学习试验(1)学习是有目的的(2)学习不是简单地、机械的形成运动反映,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形“认知地图”。(3)中介变量就是心理过程,由心理过程把刺激与反应联结起来。因此 S--R 的公式应 S--O--R,O 即代表中 介变量。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他是人用于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 活动的参照框架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是: ? 新知识的获得; ? 知识的转化; ? 知识的评价。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 序列原则,或称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三)发现学习法 发现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和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从客观条件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能够与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也就是说,一来,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是学生可以从心 理上理解;二来,材料应该是在学生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去获得知识所具有的意义。 从主观条件看,主要包括三点: 首先,学习者要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倾向性,也就是说,面对有逻辑意义的材料学习者必须想着要进行有意义学习,而不是只想死记硬背。 其次,学生认知结构中要有和新知识有关的、相应的适当观念,这是理解新知识、使新、旧知识产生相互作用或同化作用的重要基础。 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认知同化理论的核心就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它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上位学习: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新知识通过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 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组合学习:能通过在新旧概念之间建立组合关系来理解新知识的意义的学习 2.先行组织者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 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用以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同化理解新的学习内容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四节 学习的建构理论 一、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和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以皮亚杰和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主义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主体的认知结构,这和建构主义更加强调知识的主观性的观点还是有区别的。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知识观二)学习观(三)教学观 第四章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学习动机的作用 一、 引发作用,定向作用,维持作用,调节作用 (一)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需要。 需要层次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满足而且引起的。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三)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一)期望—价值理论麦克利兰提出了人的多种需要,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 1.成就需要: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2.权力需要: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3.亲和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二)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原因的推断过程。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影响他的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例如:把成功归 结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 满意和自豪;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惊奇和感激的心情。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内疚和无助感;归于外部原因,会产生气愤和敌意。把成功归 因于稳定因素,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 则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成就目标理论;德维克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教学吸引,兴趣激发,反馈与评定,奖励与惩罚,合作与竞争,归因指导。 知识的学习: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对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3.根据不同表述形式,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 命题和命题网络是陈述性知识的主要表征方式。 产生式是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方式。 知识学习的过程:理解与生成,整合与深化,应用与迁移 知识学习的分类: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概念是构成知识的重要成分 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代表一类享有共同特性的人物体事件或概念的符号 概念的形成:同尅事物的关键特征 ,可以由学习者 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 概念同化:利用学习者认知观念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 ,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 二、知识的学习与迁移 1. 什么是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迁移的类型 (1)正迁移与负迁移 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方面看,迁移的发生并非总是积极的影响,它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通常被称为正迁移,消极的影响被称为负迁移。 正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 (2)水平(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4)自迁移、近迁移与远迁移 如何实现为迁移而教:1整合学科内容2加强知识联系3强调概括总结4重视学习策略5培养迁移意识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 一)什么是技能 技能就是运用一定的知识经过练习而获得的一种合乎法则的活动动作方式。(一) 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就动作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 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实现的,即有外显性。第三,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 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二)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对象具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1活动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三、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第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注意原形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第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第七章 学习策略及教学策略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二、元认知策略 学习时,学习者要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解决问题。所有这些都属元认知策略。概括起来,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以下三种:(一)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二)监控策略 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1)领会监控 (2)集中注意 (三)调节策略 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本文档为【[考试]当代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816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2
浏览量: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