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观园林分析以上海鲁迅公园为例

景观园林分析以上海鲁迅公园为例

举报
开通vip

景观园林分析以上海鲁迅公园为例园林工程与管理技术调研报告 ——以上海鲁迅公园为例 概况 鲁迅公园建于1906年,是由英国园艺师设计的体育运动场所,1922 年称“虹口公园”总面积28. 63 公顷,1956 年迁建了鲁迅墓园,1988 年改称“鲁迅公园”。它是中国第一个体育公园,同时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改建的上海第一个纪念性文化休息公园,也是至今保留下来的上海最大的原租界公园,在中国公园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鲁迅公园经历了以清代租界公园为起源、民国时代的改扩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阶段的改造这一过程变迁至今,揉合了一些中国造园艺术,形成了上海城市...

景观园林分析以上海鲁迅公园为例
园林工程与管理技术调研报告 ——以上海鲁迅公园为例 概况 鲁迅公园建于1906年,是由英国园艺师设计的体育运动场所,1922 年称“虹口公园”总面积28. 63 公顷,1956 年迁建了鲁迅墓园,1988 年改称“鲁迅公园”。它是中国第一个体育公园,同时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改建的上海第一个纪念性文化休息公园,也是至今保留下来的上海最大的原租界公园,在中国公园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鲁迅公园经历了以清代租界公园为起源、民国时代的改扩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阶段的改造这一过程变迁至今,揉合了一些中国造园艺术,形成了上海城市公园特色。 空间布局 鲁迅公园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由于远离上海市的现代化的建筑群,空间结构采取了较为经济美观的自然式布局。鲁迅公园是仿英式自然园林建造的,园林单位在建国后对其改造时又添加了许多我国的造景手法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空间结构。公园的结构是由一条水体景观轴线将山水休闲功能和文化纪念功能串联起来。 鲁迅公园是以纪念为主要特色的公园,全园有鲁迅纪念馆、纪念亭、鲁迅墓等著名的纪念型景点,同时还具有游乐景观、北大山景观、樱花园、生态岛、友好钟座、松竹梅、百鸟青山、湖光岛影、柳堤姿色等自然景点以及涉外旅游景点梅亭、梅园等休闲景观,且这些景点都是分布于公园水体周围,由公园水体来组织景观游览路线,将各个景点彼此之间相互隔开又彼此联系,在统一中展现变化,又在变化中将其统一起来。 公园现在的布局是在1956 年改造和1959 年扩建后形成的。采用中国园林格局, 体现了“利用天然,施以人巧”这一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创作精神,继承了我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此次改造是在原来的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基础上进行的, 故在不少地方仍然保留了原有的布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英国风景园的特点。如进园后原有的直径320 英尺的大草坪形式仍予保留,改建成一片疏林广场。公园的南部、中部地势平坦,布置大面积的开朗宽广的缓坡草坪和广场, 这显示了英国风景园的一般特点,如今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园路一般沿缓坡草坪布置,具有较大曲率而呈环形,富有优美的韵律感。草坪边缘点缀孤植树、树群和自然式花境、花丛。园景结构疏朗流畅,同时还采用草地缓坡接水的方法来处理水岸关系,过渡自然,亲切舒展。在局部区域,则采用曲折小径,迂回通幽,绿化品种多样,高密度栽植,形成视觉屏障, 从而达到小中见大这种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的效果。 鲁迅墓园处于公园中心位置,采用中西结合式布置。墓园前面是一片碧绿如茵的草坪。融合进公园总体布局的格式之中。墓园北部土埠上的常绿树与南部纪念亭土埠的绿化遥相呼应, 形成一个极富特色的中心区域。墓园的平面虽呈规则的矩形, 却因道路环曲,绿化蔽障而避免了中轴贯穿的单调和开门见山、一览无余的呆板。 公园最北部的北大山构成竖向主景, 成为公园景观的终点和背景。北大山山际线起伏曲折, 高低深远,变化丰富而自然流畅。山前一片面积为3000 多平方米的缓坡草坪,更突现出山体的气势。余脉由北向南, 绵延成山丘起伏的百鸟山, 丰富了公园的主体轮廓。 水的布局顺应公园狭长地形,成纵向伸展。水自北大山次峰上的瀑布倾泻而下, 先注入一片小池, 再流入宽约150 米,面积约2 万平方米的大湖, 后成宽3 ~ 5米的曲折溪流, 从北向南,有分有聚,有动有静, 纵贯全园。把全园各个功能区域和各景区及景点连成一片, 使公园融汇了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园林艺术。 道路分析 公园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园的硬质景观要素,提供了人群活动交流的空间。景观道路往往能起到交通组织与联系、组织景观单元和游览序列、提供停留与休息空间的功能。园路能分隔园林空间,它的线型和铺装与园林植物、山石、水体、亭、廊、花架等构成各种富于变化的美景,起到展示景观和点缀风景的作用。 公园的主干道、次干道多是以混凝土和柏油为主要材质,少数为石板和砖铺。宽度最宽的为6 米,最窄的为4 米,由于鲁迅公园建造年代久远,其园内主干道较窄,已不能满足现代公园的各项标准,需要适当改造拓宽园路。园路设计线型多样化:直线、曲线、曲直结合。次干道宽度基本在2- 3 米左右,多以混凝土石板为主。游步道多以块石、石板、砖铺、鹅卵石材质,宽度在1 米左右。 鲁迅公园道路主要由入口环路以及1条回游式主环路所构成;由于建筑类设施多分布在主环路外部,由次干道予以连接。园路整体趋向于简化,这体现了公园确保体育场地的特征。此后,公园在保留了原有的入口环状园路及跑道的同时园路趋向于网状化,主要是增设了贯穿南北的主干道及通往各个设施的次干道、网状次环路,在增强了园景导引的作用的同时亦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园路曲折幽深的特点。然而,公园内现有的道路宽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消防规范的要求,如果发生火灾或其他突发事件,消防车和其他救护车辆几乎难以通行。 地形水系 城市公园水体功能不仅要满足景观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其在生态保护方面所起的作用。公园内的水体往往是城市水系的一部分,起着蓄洪、排涝、卫生、改良气候等作用。公园中的水体可以开展划船、游泳、滑冰等水上运动,还可以养鱼、种植水生植物,创造明净、爽朗、秀丽的景观,供游人观赏。其中水体形态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水体状态分为静态和动态;水体驳岸类型分为规则式置石驳岸、自然式驳岸和混合式驳岸;水体的用途有观赏、垂钓、开展水上活动和生态保护等。公园水体均为自然式静态水体,这也是公园建造过程中最常用也最为人们喜爱的水体类型,它主要用来划分水面,增加水面的层次与景深,扩大空间感;或者是为了增添园林的景致与趣味。在城市公园水体驳岸设计中引入生态保护的理念,兼顾人类和自然的共同需求,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通过资料查阅以及现场调研,鲁迅公园的地形和水系早在建园伊始就得以形成。之后经过了数次改造形成了现在的景观。 上世纪初公园建造时,在南北部各设一处湖面并将他们用小河连接,并在东部湖面设湖心岛,公园水系布局初步形成。上世纪四十年代,公园迎来第一次改造,在公园东北部新建了球场,进行了填湖。所引起的水面上涨导致了东部湖面及南部的湖心岛有所缩小,东部的湖心岛被改造为了半岛。1933年北部堆建了一座土山, 形成了建园以来的第一处山系。1957年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改造中,在鲁迅墓北部由东到西堆砌了屏风式土山,在南端扩大湖面、堆建土丘,与墓地构成轴线,在其上向北能远眺墓地全景。1960年第二次改造主要是挖湖堆山,共挖土5万m3,形成了一个面积约2hm2、最深处为3m的大湖,以其为中心,从北向南散布池沼、溪流,水体纵贯全园,联成一个完整水系。水面面积增至3.47hm2,大湖中对峙大小两岛。小岛位于东侧、名海南岛,面积约700m2。大岛位于西侧、名湖心岛,面积约3 000m2。同时堆起了一座占地约1.5hm2、山体长约150m、高约22m的大土山,名北大山,构成公园的竖向主景。北大山的余脉向南绵延成百鸟山,贯穿于公园北区中部。此后鲁迅公园陆续又进行了数次改造,鲁迅墓北部的土山及百鸟山得以扩大,同时在湖心岛的南北两岸又各堆建了一座土山。 公园水系在建园初始得以形成,采用的是将双湖双岛通过小河连接的设计手法,整体布局于东南园界,以不影响到体育运动场地的设置。而山体则以土山的形式出现于1933年,位于水系北部,规模较小。50年代公园改建中,原水系在予以保留的基础上得以大规模扩展, 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山水构成手法,形成了“一池(湖)三山(岛)”为主的中心湖面布局。而大型山体也在此间得以形成,采用的是挖湖堆山的手法。主要山体位于水系北部,其余小型山体分布在水系的东西及鲁迅墓的南北两侧,形成山环水抱的布局。 公园在山水骨架上,既有开朗的大湖,又有潆回的溪河,岸线变化曲折,比较典型地再现了自然山水的地貌景观。大岛是全园山水的构景中心,南北小岛在平面上呼应动势、平衡构图,在立面上增加湖面的景观层次。湖之北面布局有高岗土岭,既能成为湖区景点以至于全园的良好背景,亦能适当遮挡冬季北风,改善湖区小气候条件。 建筑装饰 公园建筑以鲁迅纪念馆为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江南民居形式为基调,吸收古典园林建筑特点, 屋面以坡顶悬山形式为主,造型明快,简朴,与大门英式大坡顶建筑也很协调。建筑色彩以清淡灰与白色为主,并辅以简洁单纯的水磨石花格、扁铁花饰、景门等构件装饰,使建筑在统一中又有变化,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乡土气息,把历史与现实柔和地融汇于一体。 鲁迅纪念馆立面是鲜明的白色墙面, 局部设置绦环式漏空柱廊栏杆, 毛石勒脚, 屋顶铺朴素的青灰色瓦,马头式山墙, 具有浓厚的江南民居风格。 艺苑展览馆位置与纪念馆对称, 而形式则较活泼,与纪念馆风格既统一又有变化。一带粉墙, 把建筑群体和环境绿化围在其中。展览馆共有两个展览厅。两厅由曲廊连接, 廊之字形贴公园围墙布置, 上饰花窗花墙,下置盆景, 风姿婆娑,疏影横斜。另一侧开敞面对庭园。曲廊的转角均用空廊、花廊与庭园绿化景色相连,自然而贴切地体现了我园古典园林曲廊的特点。 在山水交接处有一座集台、榭、亭、廊于一体的水边长廊。这组建筑采用混凝土结构,水刷石立柱, 水磨石地坪, 绿色硫璃瓦屋顶,木质挂落, 平立面组合有致,凹凸曲折,高低错落, 虚实相间,疏密得当,节奏轻快, 富有韵律。这些建筑物形成了公园建筑的基本风格。 结语 鲁迅公园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其历史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极为丰富。秉承“利用天然,施以人巧”的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精神,山水结合,利用水系轴线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连成一体,它们和谐融洽地共存,构成了鲁迅公园极具特色的景观体系。
本文档为【景观园林分析以上海鲁迅公园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9-08-24
浏览量: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