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潮安教师上岗考教育学整理笔记

潮安教师上岗考教育学整理笔记

举报
开通vip

潮安教师上岗考教育学整理笔记潮安教师上岗考教育学整理笔记 教育学 一、 内容: 1教育学学科性质:既是理论科学,也是应用科学。 2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教育学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区别于教育科学: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教育学是一门科学,它的特定研究对象是教育,它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学是从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理论,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 3教育学本质属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教育的产生(一种有意识的经验传递活动...

潮安教师上岗考教育学整理笔记
潮安教师上岗考教育学整理笔记 教育学 一、 内容: 1教育学学科性质:既是理论科学,也是应用科学。 2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教育学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区别于教育科学: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教育学是一门科学,它的特定研究对象是教育,它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学是从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理论,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 3教育学本质属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教育的产生(一种有意识的经验传递活动) 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教育的两种职能:传授生产知识和社会意识 5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看,教育具有以下特征:永恒性、历史性、生产性、阶级性 6教师的社会地位:一般来说,教师的社会地位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四个方面构成 7中学生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关系:五个方面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科学素质是中心,劳动技能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具体体现和运用,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心理素质是保证。在教育工作中,要更新教育观念,把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重要目标。 8中学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础教育。 9推行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二、 定义: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 动。(其对象是多层次的,既包括新生一代,也包括成人;其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既有固 定组织形式的学校教育等,又有无固定形式的自学、家庭教育等); 狭义的教育是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有系统、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艺,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 想品德的活动,它既包括全日制学校教育,也包括半日制、业余的、函授的、卫星电视等 有组织机构的教育形式), 这种意义上的教育特征为:1教育者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教师2教育内容是按照一定的目的, 预先有计划地选定并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稳定性3教育过程是有组织地促使受教育者往预 期目标 发展4教育手段是经过选择的 3教师的概念:就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 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4素质的涵义: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方 面的一系列的基本的品质、素养的总和。 素质的基本特征:1素质是先天遗传性和后天习得性的辩证统一,是自然生物性与社会文化性 的辩证统一2素质是相对稳定性与发展变化性的辩证统一3素质是内在性与现实性的辩证 统一4素质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5素质具有整体性6素质具有基础性 5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6素质教育的定义和本质内涵 (1)定义: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具体来说,它是根据人与社 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 神,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完整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A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 B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 C是一 种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 D是一种教育主体间的合作性教育 7德育的定义: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亦称为思想品德教育。是指教 育者按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系统的 影响,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行为与社会道德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活动。它是全面发展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8(一)德育过程:是思想品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 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客观存在的基本规律:主要有知、情、意、行诸心理因素统一发展规律;学校教育与其他 影响相互作用规律;受教育者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思想品德形成循环往复逐步提高规律 9智育的定义: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智育所要解决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是使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认识世界和改选世界的本领 10体育的含义:是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教 育。包括学校体育(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学校卫生(是以保健和治病 来保护学生的健康)两个方面 11美育的涵义:1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2美育给人的心灵以本质的定性3美育按 照美的规律塑造人自身 美育特征:1美育的愉悦性2美育的自由性:A表现在美育活动的超功利性上B表现在美育 拒绝强制3美育的交流性(以情感教育为核心)4美育的个体性 12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态度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 技能的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 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特点:1实践性(从事实践操作是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 这是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各育的明显区别) 2技术性(又一显著特点) 3教育性 13什么是学习:(一)学习的起源: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到了奴隶社会才有文字记载,最早把 学与习联系起来的是孔子;(二)学习的实质:学习活动应包括学习的主体、客体和学习活 动的结果三个基本要素,即学习就是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的活动,这就 是学习的实质 14班级本质: A班级教学成为学校基本形态的开端,欧美国家是在此18C末19C初,我国采用班级组织的 最早雏形是在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B定义:班级是由一位教师(或几位学科教师)和一群学生共同组成,经由师生交互作用的过 程实现某种功能,以达到教育目标的一种社会体系。 C实质:班级是开展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同时也是生活集体单位,还有把班级看作教育管理 的单位 15班级功能:发展个人的“责任感”和培养个人的“能力” 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年轻一代获1、社会化功能:传递社会 得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教导社会规范、训练社会行为;培养社会角色。 2、选择的功能:选择升学与就业 3、个性化功能:班级必须努力发展每个学生个性的潜在差异和形成这种差异的条件,进而根 据潜在差异确定可能塑造的方向。 4、保护功能:重点在于生理的照顾及生活的服务方面 16班级编制 1、所谓班级编制就是班级规模,即是班级中学生的数量。 2、班级编制原理:?个性化原理 ?社会化原理 ?安全化原理 17教育评价: (一)概念:就是根据教育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作出 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1、教育评价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评价的标尺,评价是价值的体现; 2与评比关系:评价是评比的基础,评价的高低又在评比中得到实现。但评价的目的是衡 量教育目的的达到程度,评比的目的是决定优劣高低,评出名次; 3与测量关系:教育测量就是借助一定的工具,给教育形象赋值,来获取评价对象数量的 方法。测量是评价的依据,评价是测量的价值体现。但测量关心的是数量的多少,是一种 纯客观的过程,而评价关心的是价值的高低,是主观估计与客观测量的统一; 4与督导关系:教育督导是上级对下级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价,用以指导和督促其全面贯彻教 育方针和政策,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评价是教育督导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和 手段,教育督导也对教育评价产生积极作用。督导工作及其相应的机构是教育评价最有效 的组织形式和可靠的保证 18 A教育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 2证明功能 3诊断功能 4激励功能 B教育评价的类型: 1、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评价、机构评价和人员评价; 2、根据评价时间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根据解释评价结论的标准的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4、根据评价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需要性评价、可行性评价和配置性评价; 5、根据评价主客体的不同,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三、简答: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仅仅有某些教育思想存在,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我国的《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和古罗马昆体良的《演说术原理》(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是最早的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始于西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基础;19C末20C初教育革新思潮有:德国凯兴斯坦的“劳作学校”理论,意大利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等,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三)科学教育学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凯洛夫的《教育学》是这个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我国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是中国最早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蔡元培、陶行知) 2学习中学教育学的意义(为什么要学,): a学习中学教育学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需要b学习中学教育学是指导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 3学习和研究中学教育学的基本要求(怎么样学,):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基本原则和方法) c、坚持教育学与心理学和各种教学法相结合的原则 4教育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1教育活动的非独立性2教育实践的贫乏性3教育对象的全民性; (二)奴隶社会的教育:1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学校2教育具有阶级性3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三)封建社会的教育:1学校教育趋于多样化 2学校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具有森严的等级性 3学校教育不仅脱离生产劳动,而且脱离社会实际 4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知识发展缓慢;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1教育制度日趋完善,教育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科学,智 力开发受到重视2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趋于结合3教育仍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1社会主义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教育2社会主义教育是在科 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趋于完善 5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为什么,):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把科 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重要手段 4 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首要手段 二、教育对经济、政治制度的能动作用:1培养专门的人才以巩固,完善经济、政治制度2传 播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影响经济、政治制度 三、教育对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1继承、传播作用2选择、净化作用3创造、更新作用4 吸收、融合作用 四、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 (一)教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1、提高社会成员素质,形成合理智能结构 2、协调现行教育体系,形成合理人才结构 3、大力提倡科教兴国,形成合理转化结构 4、提高经营管理素质,加强团体意识教育。 (二)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的重要条件: 1、既要向学生传播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又要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2、我国学校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3、我国学校是生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品的重要基地; (三)教育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6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导作用(根据条件) 一、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根据:1学校是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 有组织的专门施教机构2学校的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培养的专职施教人员3学校具备 培养人的专门设施; 二、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1正确把握办学方向2协调、理顺 各方面的影响因素3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4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5精 心组织、设计各种教育活动 7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教师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 会的发展 教师虽然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但教师对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首 先,教师通过培养劳动后备力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其次,教师通过培养科研和技术人 员,把先进的科技物化在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中,使科学技术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 的生产力;再次,教师通过培养和提高生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能 合理地组合使用,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益。 同时,教师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教师 都是按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去培养学生的,培养出来的大量合格人才无疑地维护和促进了 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另外,教师还熟悉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理论等,他们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将他 们正确的思想观点传播到社会上并形成舆论,也影响着社会。 8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首先,教师的劳动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再次,学位除了在学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外,还要受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多方面的情况来调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这也增加了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成长周期是比较长的,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像体力劳动一样在短期内可以见效,教师的劳动是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工作。”所以,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教师劳动主要是提高人的素质,而素质高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就可以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可见教师的劳动不像工人、农民那样的物化劳动,不是直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而是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为物化劳动的“中介”而体现其劳动效果。所以说,教师劳动又具有间接性。 三、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的劳动手段是“人”,即教师本身所具有知识、智能、情感、意志和品德等个人素质就是劳动手段,而且教师必须达到或超过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所代表的知识水平,否 则无法正确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的劳动正是以自身的素质去影响学生并转移到学生身上。因此,教师只有把劳动手段与主体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的作用,这就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特点。又因为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世界观乃至日常生活都是教育手段,经常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起着无声的教育作用,而学生总是以教师作为模仿效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这就是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9教师的职业素质: (1)教师的职业素质的构成: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1忠诚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文化知识素质:1精通所任学科知识 2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知识和比较广泛的兴 趣爱好 3掌握教育科学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质:1了解和教育学生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科研 能力5社交能力(四)教师的自身素质:1健康的体质2高尚的情感3坚强的意志4时代的 性格 (2)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 (一)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稳定教师队伍(二)改革教师教育(三)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优 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 10教师的行为 (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职业行为,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行为方式): (一)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的行为:1诲人不倦2因材施教3循循善诱4以身作则5勇于探新; (二)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具有的行为:1民主精神2尊重和信任学生3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 4严格要求每个学生; (三)在处理与其他教师关系上的行为:1尊重和信任其他教师2支持和配合其他教师的工作 3尊重和依靠教师集体; (四)在处理与社会教育力量方面的行为(教师必须做好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力量的协调统一) 11学生的属性:1、学生是具有独立价值的人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其发展的能动性 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全面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12学生的地位: (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1、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观”强调教育的三个中心:教师为中 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美国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观”,则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行动 为中心,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3、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确定“主体教育”的现代教育观,表现为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要尊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1学生的权利:是指学生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宪法,教育法)具体为:A参加教 育教学活动权B获得奖学金权C获得公正评价权D申诉起诉权E其他权利(未,义) 2学生的义务:是指依法应尽的责任。《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有依法接受规定 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A遵纪守法义务 B养成良好品德义务 C 努力学习的义务 D遵守其他制度的义务。 (三)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保护:《宪法》规定保护一切公民的受教育权利;《教育法》规定:1家 庭保护2学校保护3社会保护4司法保护5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保护 13中学生的特点: 一、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中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1身高体重的迅速增加 2身体各部分生长发育不均衡3性成熟 的开始与性意识的发展 4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逐渐成熟。 教师的指导:根据以上中学生的生理特点,教师要特别加强中学生的青春期卫生保健教育 和性道德教育,教育他们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合理的营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相结合,提 高身体素质。 (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1认知发展的特点: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2情感和意 志发展的特点3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成人感增强,独立意向的发展,自我分化加强,自我 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加,自我评价渐趋成熟) 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单纯兴趣观和偏科现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 记忆方法的训练和帮助;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还是应该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基础去发展学生 的抽象思维,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教师要提 高初中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分辨鉴定与固执、勇敢与冒险、果断与轻率的 界限,使他们能为达到正确的目的而调控自己的意志行动。 二、中学生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思想特点上) 三、中学生的年级特点:1初一是中学生活的适应期2初二是初中生活的转折期3初三是生活道 路的第一次选择期 14 教育方针: (1)教育方针的本质 教育方针:是执政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所提出的并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的,为实现教育目的规定的指导思想和行为纲领,也是指导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目标 (2)教育方针的特点:A教育方针的方向性B教育方针的实践性C教育方针的时代性D教育方针的法令性 (3)教育方针的构成:A教育性质和方向B教育目的C教育途径和原则 关系:教育方针的三个层次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教育性质和方向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 育途径;教育目的是根本和核心;教育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具体措施 ***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5教育目的: (1)我国的教育目的:就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总质量要求,它规定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 格 (2)教育目的的内容:一是教育所培养人的应具有何种社会功能,二是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 什么样的素质 (3)教育目的的作用:1教育目的可以引导和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2教育目的能够制约和影响 教育活动的过程3教育目的是评价教育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 16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教育价值取向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一)教育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论:注重人的主体意识、个人价值,而敌视社会因素,否 定教育的社会价值;2社会本体论:全盘否定个人价值,抹煞人的个性,片面强调教育的 社会功能;3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论:A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切联系的, 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B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既统一又对立C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 的发展与社会需要才能达到高度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客观依据: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2社会需要是制订教育目的的出发点 3个体需要是制订教育目的的要求4未来需要是制订教育目的应体现的目标 17教育目的具有的基本点: 1强调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品德、智能、体 质等几方面发展,必须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才;3强调不断追 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4强调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具有为国家 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18我国教育目的的规定性:1全面发展2“劳动者”与“建设者”、“接班人”3全面发展教育的 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19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一、中学教育的性质:中学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础教育。 二、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中学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具体化,在世界各国的教 育方针中都把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方针的核心):1、中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 高民族素质。2、中学教育的状态目标是发展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3、 面向全体学生是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石。 三、中学教育的任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 合格的新生 20构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机制: 1树立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理念2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3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 学模式4建立导向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5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6优化实施素质教 育的环境 21德育的意义: 1加强德育是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加强德育是我 国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学校全面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3加强德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 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22(1)德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三层:社会主义公德,社会主义的人道 主义和集体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2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引导学生形 成社会主义公民的政治态度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4培养学生自我提高道德和政 治修养能力(判断是非、调控) (2)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 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 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 础 23德育的内容:德育内容问题,是用什么样的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以及用什么样的道德准则去 培养青少年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决定着德育内容的性质;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主要制约着德 育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当前的形势、学生的思想状况等主要决定着德育内容的针对 性,可见,德育内容可分为基本稳定和可变动的部分 相对稳定的基本内容如下:1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2中国社会主义常识教育3爱国主义教 育和国际主义教育4理想教育5集体教育6劳动教育7民主与纪律、法制教育8社会公 德教育9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 24(一)德育原则:就是根据德育的目的和规律,在总结长期德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 的。它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二)中学德育主要基本原则: A、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是学校和教育者进行德育工作的首要原则) 贯彻此原则,要做到:1、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为指导,坚持共产主义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 3、要结合社会和学生现实,坚持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对学生进行有 针对性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另一方面,合理的严格要求又是尊重信任学生的真诚体现。 贯彻此原则要求做到(,102):1要爱护、尊重、依赖学生2要合理而严格地要求学生3教 师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已;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贯彻此原则要求做到:1要正面启发,积极疏导2要用榜 样教育说服学生3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要以表扬奖励为主4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对学生予以纪律约束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统一原则,贯彻此原则要求做到:1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充分发 挥集体的教育力量,通过集体教育个人2重视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3把集体 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E、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贯彻此原则必须做到:要统一学校内部的各方面教育力量 2要争取社会和家庭的配合3要加强德育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F、知行统一原则,贯彻些原则要求做到:1联系实际地向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教育,晓之以理2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导之以行3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5实施学校德育的方法 1、定义: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了完成德育的任务和内容,在德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方 式和手段。 它包括教育者活动的方法,也包括受教育者活动的方法。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任务和内容 的手段,也是解决德育过程种种矛盾的手段 2、与德育的社会性、阶级性相联系,德育方法受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所制约,是以德育规律、原则和学生的特点为依据的 3、现阶段我国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主要有:说理、榜样、陶冶、实际锻炼、自我教育、奖励与 处罚 (一)说理(德育最基本的方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理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懂得道理,提高认识,教育者在运用说理方法时应注意:1教育者要完善自身的素质2要有针对性,不能无的放矢3要理论联系实际,以理服人4要善于抓住时机5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艺 (二)榜样,又称示范(是德育重要而有效的方法;特点:形象性和易模仿性),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德影响和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在德育实践中,运用榜样法要注意:1要选取具有先进性和针对性的榜样2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3要注意实践4教育者要严以律己 (三)陶冶,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冶炼的教育方法。陶冶具体方式主要有:1教师的情感陶冶2环境陶冶3艺术陶冶。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1创设良好的环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四)实际锻炼,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以培养和训练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实际锻炼方式分为三种:1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中培养优良品德2让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3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在运用实际锻炼法必须注意:1要与说理教育相结合,便学生能提高锻炼的自觉性2要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3要帮助学生进行认真总结 (五)自我教育,是指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的方法。教育者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自我教育的指导:1帮助学生确立和掌握自我教育的标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期望,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2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3指导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4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品德; (六)奖励与惩罚,是指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进行肯定与强化,或否定与弱化,以示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奖励形式有赞许、表扬、奖赏三种;惩罚形式有批评和处分两种。运用奖惩要注意:1奖惩要目的明确2奖惩要公正合理3奖惩要发展民主4奖惩要因材施教5奖惩要处理好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26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A中小学德育的现状亦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学校德育工作的格局陈旧,没 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新体系;不少学校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 的现象,德育地位不落实;存在着对德育对象的分析缺乏针对性,德育工作者素质不高等问 题,德育实效性较差 B怎样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一、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有关学校德育的指示; 二、完整地理解和把握学校德育目标: (一)学校德育目标是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的规格性要求,是学校德育所预期的结果(二)特点:它是学校教育总体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德育内容、 选择德育的途径方法、评估德育效果,实施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三)理解把握中学德育目标的意义:1学校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和分项指标化,学校德育目标包 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能力五个方面2学校德育目标鲜明的 层次性3学校德育目标的阶段性和针对性; 三、德育工作要贯彻到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 (一)德育应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主要是指通过各门学科自身特有的科学内容和思想道德内涵来发挥作用):1、思想政治课和时事课 2、其他各科教学 (二)德育应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之中(三)德育应渗透到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活动之中(四)德育应渗透到劳动与社会实践之中(五)德育应渗透到各种课外教育活动之中(六)德育应渗透到心理咨询活动中之中 四、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德育网络(包括三个:1学校德育2家庭德育,是指父母及家庭环境对子女进行的思想品德影响教育工作3社会德育,是指学校以外的一切社会机构、设施、社会舆论、社会风气、社会交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教育)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1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德育专门机构2大力发展群众性德育机构3建立德育实践基地)(二)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 五、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一)端正指导思想,把握正确方向(二)更新德育内容,完善德育 知识体系(三)改进德育方法,发挥整体效用(四)构建德育网络,优化校内外育人环 境(五)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27中学智育的意义:(一)智育在向青少年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中起着主要作用; (二)智育在培养“四化”需要人才中起重要作用 中学智育的任务:智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为“四化”服务的实际本领。(一)向学生传 授基础知识(二)向学生传授基本技能(三)发展学生智力 28中学智育的内容 一、传授“四化”需要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智力的核心):1按思维活动的内容可分为理 论思维(也叫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2按其解决问题的创造水平 分为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三、充实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1要反映某些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2要适当反映某些现代新技 术成就3要适当反映有关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四、用人类文化科学的遗产,丰富年轻一代头脑 29实施中学智育的原则 一、树立科学的智育观:(完成智育任务的前提)1智育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 能力诸因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知识技能 是智力活动的内容,是智力形成的前提;知识、技能和智力只有转化为能力,才能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实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智力制约着人们对知识、技能 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2树立科学的智育观,要求从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智育,遵循德、 智、体三方面互相联系的规律; 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1含义:是指教师把指导学生借助间接方式掌握知识,同组 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直接获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 是根据学生领会知识的认识过程确定的,也是根据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的发展规律提 出来的3学习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相结合,在智育过程中应注意:A课内教育与课 外教育结合,丰富学生的智力生活B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结合,促进智力完满发展C智 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结合,促进智力和体力的和谐发展; 三、记忆与思考相结合:在智育过程中,为了把记忆和思考结合起来,应考虑以下两点:1在充 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记住那些最必要的基本事实材料、公式、定理、定律;2提高教学 水平; 四、教会学生学习:就是要使学生学会自己去掌握知识技能,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独 立获得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是把方法和能力教给学生,这是由知识、智力和能力的关 系决定的。教会学生学习: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其次要帮助学生掌握一整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应该培养他们 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良好智力技能和习惯。应该教会他们独立阅读的方法, 学会做读书笔记、提要、提纲的技能。此外还必须教会学生运用各种工具书和检索所需资料 的方法和技巧。3要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示范作用。要使学生成为会学习,善于从书本上 吸取营养的人。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 的主体,成为知识的能动获取者。 五、发展认知因素和发展非认知因素相结合 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对认知因素发展起积极的促进 作用:1动力作用2稳定作用3弥补作用 30中学体育的意义:1体育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2体育能促进德育、智 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3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发展的基础 中学体育的任务:1增强学生体质(根本任务)2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进行思想教育 31中学体育的内容:中学体育内容是根据中学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以及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 的,包含以下几项:1田径(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 手段之一,也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最需要和最基本的活动技能);2体操(锻炼身体和竞技 体育的主要项目之一);3球类(具有强烈对抗性、浓厚趣味性和高度艺术性);4民族传统 体育(武术);5韵律体操和舞蹈6游戏7发展身体素质练习(定义: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 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机体能力。通常采用体育课<体育与 健康教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运动队等组织形式,其中体育课是中学 体育的基本的组织形式) 32实施中学体育的原则:学校体育原则是对学校体育实施的基本要求:1体育锻炼的全面性2 体育锻炼的适量性(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的年龄特点)3体育锻炼的差异性(体质的实际情况) 4体育锻炼的经常性(持之以恒,长期不断)5体育锻炼的思想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3学校卫生的意义与任务 A意义:学校卫生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质,防治身心疾病,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和增强年轻一代的健康,对于逐步提高我国人民的体质,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水 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B学校卫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具体任务是:1使学生认识卫生的重 要意义,具有基本的卫生知识和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按照卫生的要求,正 确组织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3加强防病措施,矫 治学生常见疾病,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正常发育成长 34实施学校卫生工作的要求: 1遵循大脑机能的活动规律,科学地安排作息制度2重视青春期卫生知识的教育(早恋现象) 3加强教学卫生管理(最重要的卫生问题是预防学生过度疲劳的问题,表现为学习负担的问 题)4注意学校建筑、设备卫生,排除环境污染5讲究心理卫生(亦称精神卫生、心理保健、 心理健康。个体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力是心理健康的标志)6贯彻 预防为主,积极治疗的方针 35美育的意义: (一)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储善:1促进意志心理结构的完善2增强德育的可接受性 3促进人格的完善; (二)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启真:1从生理角度来看,美育可开发大脑的潜能2从激 发人的动机来看,美育可提高学习的兴趣3从思维的角度来看,美育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 (三)美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助健:1促进人的生理健康2促进人的心理健康3促进人 的形体美和体育技巧的提高和完善; (四)美育对劳动技术教育的促进作用——以美益劳 36、中学美育的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3培 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包括现实领域中社会 美和自然美的创造以及精神领域中艺术美的创造) 37中学美育的内容 一、自然美的教育:(一)定义:是指以自然事物或现象本身为对象所引起的人的美感体验 (二)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三)自然美的特点:1自然美重于形式美,它以形式美取悦人们2自然美具有联想性3 自然美的变易性; (四)自然美教育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1自然美能够激发人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2 自然美能够陶冶人们的情况,寄托人们的理想3自然美能够丰富青少年的知识 二、社会美的教育: (一)定义:是指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现象。 (它是美的最直接的存在形式,是现实生活美的最主要、最集中、最核心的一部分); 社会美首先最集中地表现在那些作为革命实践主体的先进人物身上,其次表现在劳动 产品上。 (二)社会美的特点:1社会美重在内容,其内容重于形式2社会美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和阶级性 3社会美来源于社会实践; (三)社会美教育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1社会美可以引导学生追求人类崇高的理想2社会美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行为美3社会美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理想和高尚情操 三、艺术美的教育(意识形态的东西): (一)定义: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劳动,使现实美集中化和典型化的结果,把客观与主观统一起 来,更加体现出美的社会本质; (二)艺术美的特点:1艺术美具有具体和可感的形象性(艺术美的形象有两条基本原则:A艺 术地再现生活与表现生活,使之达到完善统一;B艺术形象塑造须遵循典型化的原则)2真 挚、强烈的情感性3艺术美具有独特新颖的创造性; (三)艺术美教育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青少年高雅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净化青少年的灵魂3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38美育的过程和原则 A美育过程:1美育的开端——信息输入、信息通道的建立2美育的中介——进入审美状态,纯 化审美意识3美育的核心内容——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4美育效果的延续阶段 ——提高全面素质,实现人格完善 B美育原则:是按照美和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所必须遵循的要求。 (一)艺术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1艺术课是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居于核心地位,主要是美 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2课外活动是实施美育的必要补充; (二)掌握艺术内容和掌握艺术方法相统一 (三)认识和情感相联系(四)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五)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39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1是促进普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2是培养全面 发展新人和提高人才素质的需要 3是组织学生创造经济效益,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 育发展的需要 4是促进学生职业定向的需要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 2使学生初 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一般基础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 3使 学生掌 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4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职 业定向指导 40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 一、 现代工农业和手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二、第三产业劳动的知识与技能; 三、生产管理的初步知识与技能;四、社会公益劳动的知识与技能;五、自我 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的知识与技能 41实施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原则 一、劳动实践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做到:1在劳动实践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2 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劳动实践的全过程; 二、掌握技术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做到:1掌握生产技术知识要以实际操作 为主要方法2进行劳动实践和实际操作要以生产技术为指导3通过劳动实习基地 使生产技术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三、统一要求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做到:1注意发展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安排 多种多样的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2把劳动技术教育与科学实验相结合起来; 四、教育意义占经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1要看到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就必须为社会创造 财富,为学校增加经济效益这一客观存在2又要看到,“创收”和增加经济效益不是学生 参加生产劳动的目的,它应服务和服从于培养人才、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五、注意安全卫生,劳逸结合的原则。要求做到:1学生参加的劳动项目,一定要为其为所 能及的,无毒无害,无危险的2要经常进行安全保健教育,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 生产3一定要严格控制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要有必要的劳动保护和预防措施,严格防止 工伤事故4不要在劳动中组织学生竞赛,不能使学生过分紧张、劳累和负担过重 42中学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A、教学的意义(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共同活动):1教学担负着传递人类认识成果,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使命2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3教学在整个学校 教育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 B教学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工作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 2发展学生的 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 学世界观基础 4发展学生的体力 43、教学内容: A定义:教学内容是指各种类型学校所应开设的教学科目和各种科目的知识系统; B、教学内容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A社会要求和条件 B科学知识的发展 C学校教育 内部各种因素 D学制 E社会文化的传统 C教学内容包括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一课程计划: (一)定义:课程计划是指国家根据教育方针、目的制定和颁发的关于学校教育、培养目标、 教学工作具体安排的指导性文件。他是国家办好学校、指导教学实践、落实培养 目标的重要文件。 (二)课程计划的结构:1规定培养目标 2规定课程设置和教学科目 3规定各门学科开设顺 序 4规定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 5规定生产劳动、体育活动、其他活动及自学活动的 时间和安排 6规定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7规定考试考查要求 8规定实施的要求 (三)我国目前中学的课程设置:,217 二、教学大纲:(一)定义: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二) 教学大纲的基本结构:分为说明和本文两部分,说明是开头部分,本文是基本部分(三) 教学大纲的执行;教师要认真学习、钻研、贯彻教学大纲。 三、教科书:(一)定义:教科书亦称课本、教材,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二) 教科书的结构: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作业、图表和附录等部分构成,其中最重要 的是课文部分(三)教科书的使用 44教学过程的定义和基本规律: 一、定义: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接受人类 社会的间接经验,身心获得和谐发展的过程(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 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就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 (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作用,是制定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具体如下: (一)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2教 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3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互依存; (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1教学过程以传递和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习间 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正确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的发展又是 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四)教学和教育相互统一的规律: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2寓教育于教学之中3正确处理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45中学教学原则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一、1定义: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 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般原理 2教学原则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 二、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教学的根本要求)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科性质和教学内容进 行思想教育3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特殊教育功能; (二)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要以理论为主导,切实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2要善于联系实际; 3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教学内容要重视乡土教材的补充; (三)启发性原则: 1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要使学生理解学习 过程,掌握学习方法4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直观性原则:1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观教具的运用要和语言讲解相结合,启发学生思 考3要注意和防止直观教学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五)循序渐进原则:1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系统进行教学2一切教学活动环节都要 注意系统连贯3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工作; (六)因材施教原则: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处理集体教学和个别施教的关 系3恰当地对待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七)巩固性原则1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组织好复习和练习3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 46A教学方法的定义: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 的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B教学方法的意义:P241对于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C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依据学科和教材的特点3依据学生的年龄 特征 47启发式是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它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 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 考,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外 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实行启发式教学,首先要处理启发式与具 体教学方法的关系。一方面启发式只有寓于具体的教学方法之中,才能表现出启发性,才 是启发式教学;另一方面,常用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 效果;其次,要百家齐放,不断创新;再次,要坚决废止注入式。 48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1定义:就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提高 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讲授潮一般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3讲授法 的一般要求是:A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B讲授要有启发性C讲授要讲究语言 艺术D讲授时要恰当地运用板书; (二)谈话法,1定义: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得出结论,以获得或巩固知识,发展智能的教 学方法。2谈话法的一般要求是:A和学生谈话前,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B谈话要面向全 体学生C要鼓励并启发学生质疑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 现问题的能力D谈话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逻 辑性、深刻性E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总结; (三)读书指导法,1定义: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资料而获得知识,培 养自学的能力和习惯的教学方法。2读书指导法一般要求是:A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 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B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C教 会学生使用阅读工具书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D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并组织读书经验交 流会,提高阅读效果; (四)演示法,1定义: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陈示实物、形象教材或示范表演,或通过现 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地感知教材,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教学方法。2演示 法的一般要求是:A为了保证演示的效果,教师必须针对具体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正确选择和准备有关的器材、教具,并对所有的用品、器材、教具作全面的检查,确保操 作的可靠性B要使全班学生都清晰地观察,并尽可能使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充分地感知 学习内容C演示时要向学生充分讲解演示对象,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感知,并通过思考上 升为理性认识D指导学生正确观察,以发展观察力; (五)参观法,1定义: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自然界、生产现场和 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 方法。2参观法一般要求:A参观前做好充分的准备B参观过程中做好指导C参观后做好 总结; (六)练习法,1定义: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培养技 能技巧的教学方法。2练习法的一般要求:A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B练习要有计划、 有系统,经常、连续、持之以恒C要适当分配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D练习的形式要 多样化,避免机械的简单重复E要注意练习结果的信息反馈; (七)实验法,1定义: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器材、设备或其他手段,进行 独立作业和操作,引起某种现象和变化,从而获得直接知识的教学方法。2实验法的一般 要求:A实验前,必须做好计划和准备工作B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作具体指导C实验结 束时,要进行总结 49中学教学的组织形式 A定义: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 活动的结构 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1903年在我国 得以普遍推广 B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一)定义: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等划分等级并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 由教师根据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按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 用;缺点:A不利于因材施教B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创性和内在潜力C容易产生 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妨碍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C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1现场教学2个别教学3小组教学 50中学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 一、备课:(一)备课的内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二)备课的计划:学期(或学年) 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又称教案)。(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 包括:上课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目的要求,课的类型,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等) 二、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关键的一环)。(一)1课的类型:单 一课、综合课;2课的一般结构: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教材D巩固新教材E 布置课外作业;(二)上好课的基本要求: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组织严密 5语言清晰6积极性高 三、课外作业布置和批改。 课外作业的类型一般有:1阅读作业2口头作业3书面作业4实际作业。 (一)布置课外作业的基本要求:1作业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2要引发学生的作业动机 3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4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二)批改课外作业基本要求:1批改作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全收全改;重点批改;抽 样批改;面批面改;只查不改2批改作业时,重点放在“改”字上3注意批改作业的效果。 四、课外辅导(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形式: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有针对普遍性问题的集体辅导,有针对部分学生的小组辅导,有针对个别学生某门学科的个别辅导。在辅导时要注意:1从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2辅导时目的明确,并着重启发学生思维3辅导可组织学生互相帮助4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五、学生成绩考评(一)学业成绩的考核:1考核的依据和要求:效度、信度,区分度2考核的 种类:日常检查和总结性检查;考核的方法:A考查,主要有平时观察,口头提问,书面测 验,实际作业检查;B考试,主要有传统考试,标准化考试;(二)学业成绩的评定:方法有 百分制记分法,数字记分法,等级记分法;评定成绩的要求:A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 要求B成绩评定,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C应对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进行评定 D评定后要进行总结 51中学教学的改革 一、改革中学教学的指导思想:1树立正确的教学任务观 2树立正确的教学主体观 3树立正 确的教学质量观4树立教学整体改革观 二、改革中学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课程和教材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 长期以来教材存在的问题有:1、全国实行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使用一套统编教材, 这种统得过死的课程教材制度,只讲共性忽视差别,不能适应学生的具体需要,使学生 感到课业负担过重。2、长期以来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设计的,都 是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3、课程结构和教学要求比较单一,只有普通课程,缺少 职业课程;主要是必修课程,缺少选修课程;理科课程比较重,文科课程比较轻;重视 书本知识,忽视实践环节。4、有些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实际经验。5、有些 教材内容比较陈旧,需要更新,应适当选入一些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知识。 课程教材改革从这几方面入手:1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课程教材要有多样性2在继承传统文 化上,课程教材要有时代性3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前提下,课程教材要有实用性4在 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课程教材要有个性5在以通用教材为主的情况下,课程教 材要有地方性。 三、改革中学教学的组织形式: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2加强课外教学活动3加强与社会相联系 的教学实践环节 四、改革中学教学方法:1在指导思想上,突出启发式2在改革的重点上,突出研究学法3在 改革的目标上,强调教会学生学习4在改革的实施上,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五、改革中学考试的内容和方法:1改革考试的目标和内容2改革考试形式和方法3改革考试 的次数和改卷、评分方法 52学习的特点: (一)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中,以语言为中介,能动地有目的地以个体经验的形式,掌握 社会历史经验的活动。特点:社会性,能动性,继承性,在介性。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教育情境中进行):学习安排的计划性,学习内容的全面性,学习知 识的间接性,学习结果的高效性 (三)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基础性和以课堂为主。 (四)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获得知识2发展智力3思想教育4增强体质,此外学习在陶 冶性情、培养劳动技能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53中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一)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 1、听讲学习法,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系统讲授,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基本要求是:A充 分做好课前准备B高度注意,专心听讲C开动脑筋,积极思考D认真做好听课笔记。 2交谈学习法,是指学生在与教师或其他人谈话过程中,向他人学习知识,学习治学经验和道德 观念的学习方法。基本要求是:A要全神贯注,不要分心B不乱挑剔,重在其意C耳手并用, 调整思维; 3讨论学习法,是指同学之间,就某一问题,以讨论作为学习手段,交流学习心得,交换不同意 见,增进友谊的学习方法。基本要求是:A讨论前要充分准备B准确精炼的口头表达C有效 地听,必要地记D讨论后要做好小结。 4阅读学习法,是指通过默读、朗读方式去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智力的一种学习方法。基 本要求是:A明确阅读目的B选择阅读材料C掌握阅读方式D注意个人阅读的特点。 (二)以观察学习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 1模仿学习法,是指学生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来进行模仿,从而形成一定的品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学习方法。基本要求是:A要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B要自觉控制动作的程度C要反复矫正动作,力求模仿准确无误D要反复练习; 2电化学习法,是凭借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微电脑等各种现代化手段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又称听视合一法。基本要求是:A要认真视、听B积极思考C做好笔记D及时巩固; 3观察学习法,是指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获得感性知识,广泛搜集资料的方法,基本要求是:A要有高度的注意力B要多次反复地观察C要有比较、分析D要善疑多思; 4参观学习法,是指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到校外某些场所直接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基本要求是:A明确目的,选择类型B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参观学习C细致全面进行观察D认真思考,总结提高; (三)以探索问题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 1试误学习法,是指面对一个学习任务或一个问题,学习者经过几次错误的尝试(找求解答),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学习方法。基本要求是:A要正确区别内容B要善于独立思考C要虚心请教师友; 2发现学习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围绕着一定的问题,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步骤是:A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要的要求,明确发现的目标或中心B对所提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指导学生进行思考,推测出各种答案C创设特定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面临矛盾,使之产生问题D寻求问题的解答,并作出正确的结论; 3比较学习法,是指对某一问题,集中有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对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基本要求是:A要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规定学习课题B选好学习材料C认真阅读材料D进行分析比较E综合整理提高 (四)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 1练习学习法,是指学生通过训练方式,把学过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达到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的学习方法。基本方法是:A要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并有相应的理论知 识作指导B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C要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 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D要注意练习的系统性、经常性,以便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2实验学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从事实验活动,获得直接知 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基本要求是:A明确目的,制订计划B严 格执行实验规则C提倡学生自制实验设备D认真做好总结工作; 3实习学习法,是一种与实验学习法类似的学习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操作,从事实验活 动的学习方法 54学习指导的定义: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观点、学习 心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兴趣、 养成学习习惯、增进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觉得更主动、更轻松,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人,并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品德的活动 学习指导的意义:a从理论上说,学习指导填补了教学论长期管教不管学的空白;b从实践上说, 学习指导在“教”与“学”两者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从而结束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育 史上始终未能得到合理解决的局面;c从现实上说,开展学习指导,将比较有效地扭转中学 生中存在的厌学、弃学现象,有利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55学情调查与学习指导(学情调查是学习指导的前提):1只有了解学情,学习指导才能赢得学生,收到实效2学情调查可以为教师确定科学的教育观提供客观依据,避免学习指导中的主观主义3学情调查可以为学习指导科学性原则的确立提供客观依据,从而避免学习指导中的片面性。 56学习指导的内容:1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指导2开发智力潜能的方法指导3优化学习环节的方 法指导 学习指导的原则:1学习指导和教法改革同步的原则2学习指导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指 导与培养实际能力相结合的原则4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5学习指导与学生心理 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6评价及反馈相结合的原则;(二)学习指导的形式。两种类型:显 形学习指导和隐形学习指导;有五种形式:课程讲授式,专题讲授式,学习环节渗透式,经 验交流式,学习治疗式 57中学课外教育 A定义:中学课外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 B包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活动以及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工作等。 C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的联系与区别: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和范围,指 导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形式。它 有固定的班级,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表的安排进行。课外教育则是在课堂教学以外通 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所进行的活动,一方面密切配合课堂教学,保证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 高,另一方面又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可以根据当前的实际需要 和学生的爱好专长,扩大和加深学习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D课外教育的主要特点:A自愿性(与课堂教学有着根本的区别) B广泛性 C灵活性 D 自主性 58、中学课外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A中学课外教育的意义: (一)中学课外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1、通过课外教育活动可以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中学课外教育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智能(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 3、课外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中学课外教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起着重要作用; (三)中学课外教育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四)中学课外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增长才干的重要措施 B中学课外教育的任务: 1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2开阔眼界,启迪智慧,增长学生的知识 4陶冶思想情操,发展非智力因素 3提高智力水平,培养创造才能 5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6指导学生职业定向 59中学课外教育的内容 一、学校独立安排的课外教育内容:1学科兴趣活动 2文学艺术活动 3体育活动 二、与社会协调进行的课外教育内容:1社会政治活动2科学技术活动3职业技术学习活动4 社会公益劳动; 三、与家庭协调进行的课外教育内容:1建立健康的家庭文化环境2进行有教育意义的家庭活 动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妥善选择活动内容 60中学课外教育的组织形式: (一)学校组织的课外教育形式: 1群众性活动:A报告会、座谈会B文娱体育集会C社团、协会活动D参观、访问调查、旅 行活动E组织“夏令营”和“冬令营”F墙报、黑板报 2小组活动:(特点:小型分散、灵活机动,最能体现课外活动的特点);3个人活动 (二)社会和家庭组织的教育活动:1、由校外教育机构领导和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家庭开展的教育组织形式:A家务劳动B家庭体育锻炼C家庭特长训练D其他活动 2 3、民间开展的教育组织形式,分为集体授课型和个别授课型两类 61中学课外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防止两种倾向: 1、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 2要避免把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公式化、简单化、单一化”; (二)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的关系。反对三种错误倾向: 1、存在课外教育活动的课内倾向,失去了课外教育活动的固有特色 2、担心开展课外教育活动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基础教学,对开展课外教育活动缩手 缩脚的倾向 3、以课外教育活动冲击课堂教学; (三)要面向全体,贯彻因材施教: 1、课外教育活动既要坚持自愿原则又要做到普及,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 性相结合 2、在课外教育活动中要突出体现因材施教:A要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内部潜力,增强他们 活动的信心B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3、在课外教育活动中对某些方面后进的学生不应采取排斥的态度; (四)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五)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校内外的积极因素 62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职责 A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1、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开展工作的骨干教师和得力助手 2、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教育者 3、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 4、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影响的协调者 B班主任的职责: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重点)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4、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处理偶发事件 5、协调、统一各种教育力量,共同教育学生 6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只有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管理和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工作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 b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应包括学生个体和社会群体两方面,主要方法有:1资料分析 法2观察法3谈话法4调查法。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时要防止只注意少数优秀生和后进 生,忽视中间生,或只注意成绩而忽视思想品德和身体健康的现象。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a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既是教育手段,又是教育目的,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工作 重点。 b一个良好班集体具有几个方面的标志:A明确积极的共同奋斗目标,团结的有威信的班级 领导核心C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D活泼生动的班级活动E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 学关系F严格的集体规范和自觉纪律 ***班主任的工作重点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提高班级组织的教育作用: ,一, 实施目标管理~激励班级不断进步 必须注意:a目标的具体化:即把学校总的教育目标化为班级的目标,再根据班级中每个学 生的不同情况提出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具体要求。b目标的系列化:即把班级总的奋 斗目标分为近期中期远期等系列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和具体任务,分步骤由近到远 逐步实施目标。c目标针对性:即根据班级学生的关键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二, 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形成坚强的班级领导核心 ,三,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 应注意:A正确舆论的形成在于学生正确是非观念的树立 B舆论带有两面性,既有健康正确的舆论,也有消极错误的舆论 C优良班风要依靠正确的集体舆论来支持。 三、组织班会: 1定义: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全班学生的会议或活动。 2、班会一般有三种:班务会,民主生活会,主题班会。(定义: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指导下, 围绕一定教育主题而进行的集体活动。它是班主任根据当前形势或学校工作要求,针对 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一般有 四个环节:设计方案,组织准备,具体实施,反馈巩固。 四、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1对优秀生的培养教育2对中等生的促进教育3对后进生的转化 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很多,主要是:A深入了解分析原因B热爱关心后进生C善于发 掘后进生的“闪光点”D要反复抓,抓反复); 五、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1、统一校内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A要主动和任课教师联系,互通情况,并定期集中研究 学生学习、思想、劳动和课外活动情况,统一对学生的要求B要经常与团队教师交换意见 2、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A家庭访问B书面联系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 3、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力量 六、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 七、做好学生操行评定和评选三好学生的工作( 评语 评语下载剧本评语下载小学第一学期期末评语免费下载小学一年级学生评语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评语 和评定等级)(一要坚持“三好”的标准, 二要客观公正、发扬民主,评定后还应大力宣传,树立榜样) 八、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工作计划和具体执行计划;总结分为 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64班主任的素质 一、政治思想素质:1较高的政治水平 2强烈的事业心和爱生情感 3高尚的思想品德; 二、教育管理素质:1现代科学管理意识2观察分析能力3组织规划能力4指挥协调能力5教 育应变能力; 三、交际素质:1与班级学生交往的能力2与学校同事交往的能力3与学生家长交往的能力4 与社会交往的能力; 四、心理素质:1公道正派,一视同仁 2热情开朗,与人为善 3心理稳定,善于自控 65教育评价的原则: (一)定义:是指根据教育评价的目的,反映教育评价规律,在教育评价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指导 教育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意义:教育评价原则对于教育评价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是衡量教育评价是否沿着正确轨道 前进的主要标尺。它是规定教育评价的目标,设计评价的指标体系的依据。它对确 定教育评价的方法,运用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模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三)教育评价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整体性原则 5主体性 原则 6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7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 66中学教育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一、确定评价目的和成立评价组织机构 二、根据目标编制评价指标体系: (一)定义:指标体系是指系统化的,具有紧密联系的,反映评价目标整体的指标集合; (二)步骤:1逐级分解目标2分析指标内涵3论证指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4设定指标权重5 修订指标体系 三、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1收集信息资料2处理信息资料3作出评价结论和制定政策(教育 评价最后阶段,本质所在) 67中学教育中几个重要领域的评价 一、学生发展评价: (一)学力评价: 1定义:是学生发展评价的核心,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对学生通过学习后在知识、技 能、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或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评价; 2意义:更注重于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善于识别和筛选 信息并灵活调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力评价的要点:A基础知识评价B基本技能评价C基本能力评价; 4学力评价的基本方法:A评分法B智力测验法C代表作评价; (二)品德评价: 1、定义:是学生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 对学生的思想表现、品德行为和思想品德认识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评价; 2、意义:对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学校的德育教育成效,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 人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品德评价的内容和要点:A思想表现评价B道德行为评价C思想品德认识评价;4品德 评价的基本方法:A操行评语法B量化评价法C日常行为加分法 二、课堂教学评价: 1定义:就是以一堂课或几堂课的教学作为评价的对象,依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对教与学的 水平和效果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评价。 2意义: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3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要点:A教学目的评价B教学内容评价C教学方法评价D知识传授 评价E能力培养评价F师生活动评价G教学效果评价。 4课堂教学评价方法:A量表法 B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法 C课堂教学学生活动量评价法 三、课外活动评价: 1、定义: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对课外活动的指导计划、指导过程和指导效果进行全面的综合 性评价 2、意义:对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都具 有重要意义。 3、课外活动评价的内容和要点:A指导计划评价B指导过程评价C指导效果评价。 4、课外活动评价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表法,面谈法 四、教师评价: 1、定义:就是根据党和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和工作效果进行全面的 综合性评价。 2、意义:对促进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引导教师按教学规律办事,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3、教师评价的内容和范围:A素质评价B工作过程评价C工作绩效评价; 4、教师评价的方法:等分积分评语标准法和隶属度标准法 五、学校评价: 1、定义:就是把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对学校的办学条件、管理工作过程和工作绩效进行全面 的综合性评价。 2、意义:对改善学校的工作条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并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学校评价的内容和范围:A办学条件评价 B工作过程评价 C工作绩效评价 4、学校评价的基本方法:A校内自评 B主管剖门评价 C社会评价
本文档为【潮安教师上岗考教育学整理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376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3KB
软件:Word
页数:58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23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