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俗旅游对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影响及开发保护策略

民俗旅游对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影响及开发保护策略

举报
开通vip

民俗旅游对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影响及开发保护策略民俗旅游对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影响及开发保护策略 www.showdoc.cn 目 录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民俗旅游对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影响及开发保护策略
民俗旅游对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影响及开发保护策略 www.showdoc.cn 目 录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III 1引言 ???????????????????????????????????????????????????????????????????????????????????????????????????????????????????????????????????????? 1 1.1相关研究综述 ????????????????????????????????????????????????????????????????????????????????????????????????????????????? 1 1.2相关概念 ????????????????????????????????????????????????????????????????????????????????????????????????????????????????????? 1 2西双版纳傣族园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2 2.1傣族园概况 ????????????????????????????????????????????????????????????????????????????????????????????????????????????????? 2 2.2傣族园发展的基本情况 ????????????????????????????????????????????????????????????????????????????????????????????? 2 2.3旅游开发对傣族园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 3 2.4旅游开发对傣族园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 7 3结语 ???????????????????????????????????????????????????????????????????????????????????????????????????????????????????????????????????????15 参考文献 ??????????????????????????????????????????????????????????????????????????????????????????????????????????????????????????????????17 I 民俗旅游对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影响及开发保护策略 摘 要 随着民俗旅游的不断开发和发展,旅游者的进入在给民俗旅游村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小视的负面影响。本文以西双版纳为实际案例,从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入手,研究旅游开发对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影响,并提出使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框架构想,以供借鉴,为自己的家乡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傣族园 民俗旅游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民风变化 II www.showdoc.cn Folk tourism on the Xishuangbanna Dai Park impact study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folk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entry of tourists in the tourist village folk to bring economic benefits to the village .It also had a negative impact. In this paper, Xishuangbanna is the actual case, from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ultural four-pronged approach to study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impact of Xishuangbanna Dai Park and the proposed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coordination of ideas, for reference, for their own home The power to make modest. Key words: Dai park ,folk trave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ecological damage, Local changes III 1引言 1.1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旅游成为旅游的三大系列产品之一,而少数民族地区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更是引来了众多的观光者,但随着民俗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对民俗旅游村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国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二十余年。1992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民航局曾推出“中国友好观光年‘西南少数民族风情游’”,之后又推出“95中国民俗风情游”,两度掀起民俗旅游的高潮,对民俗旅游的研究也随之兴起,一时形成了兴盛局面。少数民族村寨作为民俗旅游的重要因素,当然也受到了广泛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1)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道路。(2)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对村寨产生的影响。(3)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与保护措施。针对西双版纳傣族园也有相关的研究文献,如黄亮 陆林的《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罗平 和少英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等都对傣族园的发展做了研究。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访谈法和文献法等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对傣族园的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进行剖析,研究旅游开发带来的正面及负面影响。 1.2相关概念 由于民俗旅游村在国内外的研究时间都比较短,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本文中使用的部分概念加以界定,以便理解,避免混淆。 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一种旅游类型,既指一种旅游实践活动,也指旅游产业,还指一种社会现象;既包括汉族地区的民俗旅游,也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村 民俗旅游村是一个文化空间概念,是实地开发的自然村寨,它因具备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优越的区位条件等优势条件而被作为旅游开发的对象。 展 示 民俗旅游村中,开发者为了让游客观赏到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特色,有意突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同于博物馆、展览馆的室内的、固定的陈列含义,是指专为游客提供的经过精心选择加工的民族歌舞表演,以及民俗旅游村村民生产和生活原貌的呈现。 表 演 本文中的表演专门为游客提供的民俗旅游歌舞实践活动,是在村寨中 特定的场地或者村民家中进行的民族歌舞艺术文化的非专业表演。 2西双版纳傣族园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2.1傣族园概况 傣族园位于距景洪市27公里处有“孔雀羽翎”之称的橄榄坝(勐罕镇),傣族园规划占地336公顷,目前已开发利用63.4公顷,园内共有5个村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和秀丽的天然湖泊龙得湖将5个村寨环抱中间,滋育了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生态环境和傣族文化保存完好的5个傣族村寨紧紧相连,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橄榄坝总佛寺曼春满佛寺是5个村寨的核心。5个村寨各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曼将(意为蔑套寨),据说因为村民巧妙地用篾套将佛祖指点的大石头搬到目的地而得名;曼春满(意为花园寨),过去,土司曾把曼春满指定为专门栽花的寨子,而得此美名;曼春满是5个寨子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寨,因为拥有古老而辉煌的曼春满佛寺而成为傣族园的中心;曼乍(意为厨师寨),这个寨子过去专门培养给土司衙门做饭菜的人,而且出了些很有名气的厨师,所以得名曼乍;曼嘎(意为赶街寨),因过去曾经是一个热闹的集市而名;曼听(意为宫廷花园寨),这里花草和果树多,庭院也打理得特别漂亮,过去是专供召片领及其“皇亲国戚”游玩的“御花园”。曼听的历史古迹比较多,有孔雀坟寨心、白塔、塔包树和公主井等,由于生态环境优越,该寨已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文明村”。 2.2傣族园发展的基本情况 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双版纳提出了“旅游兴州”的发展战略。1998年,来自广东东莞信益实业总公司考察了曼听、曼春满等村寨后,决定将包括这两个村寨在内的5个傣族村寨开发成旅游景点——傣族园。经报请西双版纳州政府批准,该公司获得了傣族园的开发经营权。后来由于资金问题,由云南农垦集团橄榄坝农场投资入股,共同开发傣族园。农场入股后迅速控股,迫使广东公司退股撤资。而后,由于农场资金不足,傣族园的施工单位——昆明南洋公司同意转债为股,与农场共同经营傣族园,成立傣族园公司。1999年8月,傣族园正式营业,成为西双版纳集中展示傣族宗教、建筑、服饰、饮食及生产生活习俗等文化的风景点。两年后,傣族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从而加速了傣族园的发展。截至2004年,傣族园已发展成全州第二大旅游接待点,游客量仅次于传统风景点勐仑植物园。 西双版纳傣族园的主要旅游活动内容有: 2 www.showdoc.cn ?泼水节庆活动。天天泼水节,让游客随时都感受到泼水节的狂欢氛围; ?傣家民居参观,向游客展示傣家的干栏式建筑,体验傣族的待客礼仪; ?歌舞表演,向游客集中展示傣家民间的传统历史文化和傣家少女的靓丽多情。 ? 赕佛,在曼春满古佛寺让游客参加拴线、念经、抽签等佛教活动。 ? 根据季节特点,举行傣家传统节日活动,如赛龙舟比赛、放高升、斗鸡赛、丢包、燃放贡菲(孔明灯)、赶摆、赕佛等活动,弘扬傣族传统文化。 ?根据曼将、曼春满、曼乍、曼嘎和曼听5个傣族自然村寨的特点,各有侧重地开织锦、傣式首饰加工、制陶等民族工艺品加工参观,傣家婚礼习俗参观。 ?傣家住宿、餐饮。 傣族园的旅游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的接待对象是专家和学者,主要的活动是进行民族调研和民族文文化研究。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旅游者开始进入,但是数量较少,5个村寨自发的、零散的、初级的参与活动。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旅游者大批量涌入,此时的旅游活动由政府统一规划,运用企业化运作方式。 旅游开发公司倡导“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即村寨和村民提供资源,公司投资开发,统一规划,统一包装,共同参与,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2.3旅游开发对傣族园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3.1社区经济结构的变化 游客的到来,给傣族园村民提供了销售农副产品的机会。他们开始种植经济价值高的瓜果,直接出售,转化为商品,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大提高了。同时,傣族园社区的农业生产兼有观光农业的职能,传统的农具和渔具既可供游客观赏又可供游客使用,果园既可供游客欣赏又可让他们摘果、品尝,参与这些活动让游客充分体验到农业生产的乐趣。这样,社区农业用地不仅有农业产出,又能产生旅游收益。旅游业虽不是绝对的主体经济,但其推动农业内部的结构产生了分化,在傣族园内的傣族村寨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减少, 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相应增加,以经营经济价值高的橡胶业为主, 精耕细作的水稻种植业不再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其收益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下降了。农业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迁,逐步迈向商品化、机械化。 3 另外,公司对社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有推动作用,他们积极倡导“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社区居民走出家门出售自产水果和传统手工艺品,免收摊位费,还引导、扶持村民搞“傣家乐”的接待服务。社区村民的经营项目还有很多:曼将村由于靠近景区入口的地理优势, 他们主要摆卖烧烤食品和水果;曼春满位于景区的中心位置, 他们除了大量经营傣家乐,很多家庭都联合参与出售沙金沙银等工艺品。旅游带动的民族手工业、餐饮业、建筑业、运输业、住宿业、小商业等形成了社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社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带动了村民收入总量的增加及收入构成的多元化。总体上看,社区村民的收入多元化:出售旅游商品、公司支付的土地租金、景点补偿费、工资收入、傣家乐食宿接待收入、农副产品销售收入等。 由此可见,傣族园旅游的发展推动了园内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经济结构从以传统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农业和非农产业共存的结构。许多家庭已从单纯的传统农业生产转向兼营旅游产业。农业经营方式从传统农业向外向型、商品化、现代化农业转变。出现了第一产业的多元化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3.2就业机会增多,经济收入增加 傣族园社区在旅游开发以前是一个单纯的农业社区,绝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纯粹的农业劳动,主要是水稻种植和橡胶生产。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傣族园的建设和开放,社区人口的职业构成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为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增多。现在,超过半数的农业劳动力以旅游为主业,只在农忙时投身农业。 变化最明显的是妇女从农业劳动中脱离出来,她们开始经营旅游工艺品、旅游的食宿接待、摆卖水果等。像笔者到访过的波涛家,他的两个女儿都从事旅游接待工作,父亲包揽了农活,母亲因身体带病,只料理家务,两个女儿只有在旅游接待的空闲时间,才帮做农活。旅游业吸引了大部分的女性劳动力,这也使农活主要落在了男人的肩上。这一方面加重了男人负担,另一方面旅游业也分散了他们的部分精力。在这种状况下,旅游发展促成了土地转租和劳动雇佣现象的出现。从事旅游业的大部分家庭开始把田地租出去,还有不少家庭雇佣外人割橡胶或耕种田地。这样也减轻了男人的负担。 另外,傣族园公司也给社区村民带来了新的工作机会。公司从5个村寨的村民中招收职工,主要从事管理、导游、演员、园艺、保安、环卫等工作。还有大量村民从事公司组织的纷繁的旅游活动,如贝叶经刻制、手工榨糖、织锦、竹编、舂米等手工艺展示,赞哈献歌、葫芦笙演奏、象脚鼓舞、傣拳、刀舞等民间艺术表演,参与泼水、放高升、 4 www.showdoc.cn 斗鸡、婚恋活动等民间习俗展演。 社区内经济机结构的变化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使村民家庭收入迅速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傣族园村民旅游人均收入为5000元人民币,每户年均收入2万元,旅游总收入占园区村寨中收入的40%。像笔者走访过的玉温家是村寨里比较富裕的人家,她家在参与旅游经营收入来源前主要:是割橡胶、种水田、种旱地,每年的收入大概两万元,除去了日常开支所剩无几,基本存不了钱;参与旅游经营前后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售傣族服装和手工艺品、卖水果、傣族园公司支付的租地费、旅游接待,旅游旺季的时候收入较高,一个月能达到七、八千元,而在淡季的时候可以自己割胶,省去了雇人割胶的费用,加上近年来胶价上涨,收入很可观。一年可以存上两万元左右。 由此看来,旅游给民俗旅游村带来的变化是多样的,而经济收入的是最直接的衡量标准,不论是专家、学者们已经做过的研究,还是笔者实地调查的结果都显示,几乎所有参与旅游活动的村民生活水平都比旅游开发前提高了很多;而从当地的消费水平来看,旅游村相比周围的非旅游村,差距是明显的。发展旅游经济极大的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2.3.3旅游业带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民俗旅游可以改善民俗旅游村的生活和生存条件,这是公认的事实。傣族园开发之初,预计投资1.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完成。1998年11月开始动工,现已建成景区大门、迎宾广场、泼水广场、民族歌舞剧场、民俗活动中心等,并初步完成地下管线、道路、部分绿化等基础设施。自1998至2001年,公司的苗圃基地无偿供给社区居民花苗3万多株,并派技术员、园艺师给村民传授花草的栽培、管理、修剪、整枝等相关的园艺知识。截至2001年,公司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对村寨内的游路进行调整、改造,确保了景区绿化与村寨绿化的同步发展。傣族园公司每天清运生活垃圾,这也带动了居民自身的卫生意识,他们开始主动保持禽舍畜圈的清洁,社区生活环境得到美化、净化。景区的规划带动了社区街道、房屋的有序建设。这些都是景区外的其他村寨所无法比拟的。 拿傣族园的中心曼春满村来说,它是园内旅游开发较早的村寨,1985年至1990年是该村旅游发展的第一阶段,该阶段没有接待设施,家庭也不搞接待,游客来了参观完就走,游客很少,交通方面道路路面较差。直至1999年8月,西双版纳傣族园建设完毕并向游客开放,此时的满春满村面貌焕然一新:旅游定点接待户中已有部分建好太阳5 能洗澡间、卫生间和客房,家庭接待条件有较大改善,还修建改造了景点之间的交通线路,旅游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可见,民俗旅游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而这些设施在供旅游业使用的同时,也可供当地居民享用,这样就会逐步改变民族地区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使他们的生活方式更文明、更现代。傣族园的村民虽然依旧生活在原有的社区内,但是生活质量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发展旅游而建设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丰富了当地人的休闲生活。 2.3.4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社区内开展旅游是以社区内的景观、环境为依托的。旅游者的进入在给社区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生活垃圾、废弃物,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环,这是旅游发展的必然产物。只是看开发的主体和社区的居民是否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是否采取降低损害的措施,而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旅游开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 大量游客涌入傣族园村寨,他们本身就携带了许多小零食、瓶装饮用水等,在当地也会消费一些风味食品,食用完后,很多垃圾自然就会留在当地,若有素质低的游客,会将垃圾随手抛弃。这样不仅给村寨的清洁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也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问题突现。 傣族园在旅游开发以前,人与周围的生态环境是和谐的,但大量旅游者的进入,使固定的范围内人口急剧膨胀,而民以食为天,对食物的需求就随之俱增,这样就会更多消耗周围环境中的食物资源,村民们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便会提前消费食物资源。尤其是游客对傣味食物的需求,村民们便会过渡采摘村寨周围的野菜、猎取野生动物,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无形中便破坏了当地的生物链,从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的平衡。另外,旅游开发后,以稻作为主的传统农业也有所改变,价值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越来越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游客进入会对村寨内的植被造成破坏,不仅是因为人多,对草木进行踩踏,还有游客出于好奇心理,可能会对一些新奇的植物进行采摘。更有游客希望带一些新鲜的东西回家乡而产生购买欲望,一旦有了需求,当地人也会为了经济利益收集游客想要的东西出售,这一点也使得我们有限的资源被掠夺,生态平衡受到挑战。 6 www.showdoc.cn 2.4旅游开发对傣族园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4.1村民重新认识自己的地位 在现代话语中,农村被赋予了偏僻、落后、贫困的象征符号,农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处于被歧视的地位,成为国家扶持、救助的对象,村民们自然就被与贫困和落后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当地人也接受了这样的认同。 西双版纳以傣族为主体民族、多种民族杂居,傣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大,但是作为经济并不发达的边疆省份的成员,傣族这一少数民族除了带给大家的神秘和新奇感的同时,也打上了贫穷、落后的烙印。过去村民们都以能到城里去工作为荣,都予以鼓励。而如今,有些到城里工作的人和一些加到外地的人都纷纷回到村里,投入到旅游行业中来,不再像以前那样以家乡的农民身份而自卑。这种现象本身就体现了村民对自己身份的重新认同。对村民们的访谈,都证实了地方认同的存在,村民中大多数人都为自己是独特的民俗旅游村中的一员而自豪。曼春满的咪涛香说:“我大女儿前几年去了景洪打工,现在家里搞起了饭馆(农家乐),就让她回来帮忙,除了帮忙家里做饭菜,还可以去叫客人来吃饭,一家人一起搞么收入也比以前多多了。”从周围非旅游村村民们羡慕的眼光中,民俗旅游村的村民们也能感觉自己的幸运和同级相比中的地位。早期外地游客对傣民族古朴、原始的文化十分感兴趣,对傣族园内的旅游资源评价很高。在这些评价中他们知道了自己的地位在提升,意识到祖宗留下了古树、古井、古庙、自己的房屋甚至是自己日常做的事情都能为家里带来客观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唱歌跳舞既好玩、能锻炼身体又能得钱,不用外出打工受老板的气,靠自己力所能及的服务就能获得更多的收入。 而在整个傣族园内,村民们的地位也有所变化。一些特殊的人物,如寨花、赞哈(傣族本土歌手)、歌舞队员等被认为是旅游展示的中心人物,为游客表演,赚取旅游收入,地位也高于一般村民,他们在经济收入上的优势也会形成一种自我优越感。同时,旅游经济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男女的传统角色和地位。与传统农业社会相比,在旅游经济中,女性的发展空间扩大。旅游开发给妇女提供了更多接触外界和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她们从事歌舞表演、经营旅游商品、开办傣家乐等使自己成为主要的角色。女性角色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她们摆脱了一些传统的农活。旅游接待、出售旅游商品等旅游项目都已女性为主,女性在参与旅游业过程中感受到了旅游业给他们带7 来的好处,提高了她们的收入,开阔了她们的视野。因此越来越多的女性放弃了种田、养猪等传统农活,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旅游业中来。另一方面,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她们的旅游经济收入增加了,与外界有了更多的接触,学到了新的知识,对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学会去争取自己应得的地位和权利。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儿媳身上,过去儿媳的家庭地位比较低,除了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以外还要忍受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现在,儿媳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丈夫帮忙做家务,农活负担减轻了,而且丈夫也支持妻子从事旅游事业,儿媳有了管家的权利。 总的说来,旅游目的地的主人通过旅游展示和宣传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使游客重新认识他们,而游客的反馈又影响了当地人,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民族的地位,进一步认识自己文化的价值,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评价。 2.4.2服饰、建筑和饮食文化得到保护 “旅游开发为满足当代旅游市场上游客对‘古老’、‘神秘’、‘质朴’、‘纯真’的消费欲望,挖掘民族和地方文化中能够表现此类含义的事象,原先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失去的功能被旅游带来的经济功能所更新,从而使之延续下去。”可见,旅游的进入是民俗复兴的一个契机。 民族服饰常常是民族形象的代表,而妇女服饰则成区分民族的标志,最容易引起注意,也是旅游开发的着力点之一。由于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傣家别具一格的民族服饰,驰名中外,使游客神往,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汉文化的影响,傣装已经不再是许多现代傣家人的首选。很多游客到西双版纳都抱怨,街上看不到像宣传片上那样成群结队的傣家妇女。但在傣族园内,这种妇女着傣装的习俗却保护得很好,傣族园内的老人因为习惯都身穿比较传统的民族服装,而年轻的妇女们也因为要进行旅游接待,所以都穿上了傣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像过节一样。就连在外面读书的,已经习惯穿汉装的女孩子回到家里都换上了傣装。在园内女性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紧身短上衣和长筒裙质地轻柔、颜色鲜艳,配上闪闪发亮的腰带,将女性的婀娜与柔美展露无余。 杆栏式建筑是西双版纳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而竹楼几乎成为了傣族的代名词,说到竹楼便不自觉会想到傣家人。但由于竹楼不便于清洁,防寒避暑效果都不如钢筋混泥土的房屋强,现在一些经济宽裕的傣家人都盖起了“小洋楼”,而在傣族园由于公司的鼓励和村民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较好地保留了本民族的民居建筑——竹楼, 8 www.showdoc.cn 它成为了傣族园的招牌。旅游开发让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但是他们并没有像其他村一样建盖牢固的混泥土砖房,而是盖起了宽敞高大的新竹楼,做工更精细、讲究,格局布置更科学。 傣味菜肴也是吸引游客造访西双版纳的重要因素,其制作方法有烧、烤、蒸、煮、腌、舂六大类,但因为制作起来需要很多佐料、工序和时间,所以很多传统的菜肴很难吃到,有些只能在节庆的日子里才能吃到,而部分菜肴已经销声匿迹了。不过在傣族园,自建园以来,公司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许多稀有的菜肴又成了村民们的常备菜,以“酸、辣、甜、香”为主要特点的傣味,吸引了很多的回头客。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讲,开发者总是针对市场的需求来挖掘资源的,合理的旅游开发有利于对民俗传统的抢救,使已经消失的历史传统的到复兴。随着民俗旅游的开展和接待外来旅游者的需要,傣族园当地一些原先几乎被遗忘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重新得到开发和恢复;传统的手工艺品因市场需求的扩大重新得到发展;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等又得到重视和发掘;长期濒临灭绝的历史以及不仅随着民俗旅游的开展而获得了新生,而且成为了其他旅游接待或地区所没有的独特的文化资源。在傣文化正消失殆尽的西双版纳,傣族园的饮食、建筑和服饰文化由于与旅游地的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傣族园成为了目前体验傣家风情的宝贵的民族文化旅游地。不仅受到旅游者的欢迎,也使当地人对自己的文化产生了自豪感。 2.4.3传统工艺得到发展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个环节,旅游经济也通常都是围绕着这些方面来做文章,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其一就是对旅游商品的开发。各地的旅游商品各有千秋,但都以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为原则,旅游商品夜是旅游文化内涵的一个反映,鉴于此,旅游开发者总是积极挖掘当地文化潜力,开发出新颖别致、美观又蕴含丰富的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征的工艺品和土特产。在民族地区更是注重这一环节,因为这不仅是拓展旅游开发的重要领域,还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极好渠道,在傣族园内也不例外。 在傣族园社区内,以前不懂得自己能够制作游客喜欢的旅游商品。在傣族园公司的鼓励和启发下,他们把以前用来生产自我享用物品的传统手工艺和地方资源挖掘出来,进行开发,转化成了旅游商品。如贝叶经是傣族古老的经文,傣家人将自己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刻写在贝叶上。但由于现代的纸张方便、快捷而得到广泛使用,年轻的傣家人一9 代很少有会制做贝叶经的。在傣族园里,因为有旅游需求,所以傣家人有重新拾起了这一传统工艺,很多傣家人都开始学习贝叶的制作方法和如何在贝叶上刻写文字。另外因为经济宽裕了,原有的做工复杂的纺纱织布、染布的工艺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里机器生产的方便实惠的床上用品。如今,因为旅游的开展,傣家人的织锦工艺也应游客的需求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取得旅游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很好地传承了本民族的传统工艺。其他的传统工艺:手工榨糖、竹编、舂米等也给造访傣族园的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傣族园内,还销售有自家摘种的酸角、傣族妇女自制的泼水节粑粑、香蕉干、菠萝干等土特产。 这些传统的工艺和土特产品,在旅游经济中复兴并的到了发展,转变了其功能和消费的对象,成为了既有劳动含量又有文化含量的商品。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的开发,充分发挥了地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从而使地方经济高校持续地得到发展。 2.4.4民风变化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文化的商品化现象一直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傣族园社区中,民俗文化的商品化现象可以说是近代以来发展旅游业的产物。“民俗文化的商品化是民俗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和手段,民俗旅游的开发是一个把地方民俗文化从非商品转变为商品的过程,即从自我享用到用金钱置换出来成为旅游客观赏、体验、享受的对象。”旅游开发把现代社会里市场经济的观念和生产模式带进了傣族园,同时把神圣的感情变成了具有市场价值的东西。 傣族本是一个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民族,村民之间日内即关系非常和睦,某家有困难,其他村民会不计报酬的积极予以帮助,村门之间的经济利益意识很弱。但在旅游业发展以后,这些关系发生了变化:村民之间的来往于个人经济有了更多的联系。经常来往的村民往往跟他们经济利益挂钩,他们可能一起做事情,互相取长补短,所得的收入是预先就有约定的。在合作的同时,村民的竞争意识也在增强。旅游业带来的相互竞争也给傣族园的村寨和邻里之间带来了很多了的烦恼,和谐的气氛有时会出现或明或暗的冲突。在2008年的8月份,就出现过为争夺客源,有两个村寨的村民围堵景区大门的现象,妇女间相互辱骂,结下了较深的积怨。连亲戚之间也会因为竞争而发生冲突。傣族原有的“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已经随着村民们忙着搞旅游接待而逐渐消失了,目前一支专门的建房队伍也应运而生了。更值得惋惜的是,婚嫁、上新房这样的庆祝活动也远没有以前热闹了。 10 www.showdoc.cn 旅游也影响着年轻一代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道德标准。以前人们以农耕为主,由于娱乐的时间自然就很少了,但是参与了旅游开发的村民既甩开了田地的负担,又可以较为轻松的赚钱,于是年轻人便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而男青年们则把时间花在了打牌、打麻将和飚摩托车上,赌博和交通事故也成了村民们最头疼的问题。赌博弄得家里鸡犬不宁,有的赌输了就以摩托车等抵债,有的甚至会盗取家人或他人的财物去变卖还债,有的还为此对父母长辈们动手,傣家人尊老的习俗也正在淡化;交通事故也给家里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年轻人的浪费、攀比心理强,不踏实、不了解傣族文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在商业意识渗透后,当地傣族村民的好客举动变成了商业行为,在村民们热情为游客服务的背后,隐藏着商业动机,当地的民风自然就发生了变化。在傣族园内开设了可以供大家参观的傣楼,有专门的导游员进行讲解,在讲解民风民俗过程中兜售一些沙金沙银等饰品。在这一过程中,若是客人“一毛不拔”,脾气再好的傣家人也会给客人脸色看,有的人还会指责几句。若有客人以较高的价格购买了沙金沙银,主人又会担心客人发现自己买贵了有所抱怨或前来退货,客人走时,嘴里虽说是:“下次再来玩。”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真正希望他们再来,这样的好客变成了虚伪的敷衍。 商品化造成的民风改变,带来了人际关系的改变,一些原本不受商品化影响的人的情感世界、价值尺度发生了变迁,认同外界金钱社会,慢慢丧失了地方和民族的传统和个性,是文化的多样性变得单一化。 2.4.5表演化对日常惯制的冲击 在民俗旅游中,民间歌舞和习俗的表演往往是重要的部分。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表演是指专门为游客提供的民俗旅游歌舞实践活动,是在村寨中特定的场地或者村民家中进行的民族歌舞艺术文化的非专业表演。当地人会为了满足游客的预期和特别的需求,对自己的文化作集中、综合、故意、精致的展示,以吸引游客。因为表演的内容是旅游开发者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选择和编排的,为了产销对路,开发者会根据当地现有的资源进行加工和改造,也会在当地资源的有限的情况下,作一些创制和包装。 傣族园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开发迎合游客需求的垄断旅游项目。2003年,公司在非典肆虐、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多方筹资,先后投资近300万元,隆重推出“百名小仆少——天天欢度泼水节”的大型民俗精品系列;并以每年付费10万元买断了全州的民俗泼水专营权。自此,傣族园的泼水广场成了西双版纳州内随时可以感受泼水狂欢11 的地方,这一专项旅游项目推出固然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入,但是对傣族的日常惯制却带来了挑战。泼水节是傣历新年,本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欢庆节日,只有傣历特定的日子里才会举行泼水活动,热闹非凡。但是在傣族园内,天天泼水,有时因带领泼水的演员和游客的互动不够,或者是天气情况不好,使得泼水广场上狂欢的地气氛全无,这时便会给当天到访的游客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原来久负盛名的泼水节也不过如此。”对原先期望很高的游客就会带来不满情绪,无形中损害了当地的旅游形象,更歪曲了傣族文化。 此外,园内还举办游客拴线的活动,拴线是傣族为家人、朋友送祝福或在家人生病时为其祈福的一种仪式,拴线者必须是村里有威望的老人、亲人、佛爷等,在拴线仪式中还要念经文。但在园内为游客拴线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收取一定的费用,而且仪式也有所简化,对拴线者不再有那么多要求,也不再念经,而是顺便说几句祝福的话,有的甚至为了让游客听懂高兴而用汉语说,这样就失去了这个仪式本身的意义。 另外,舞台上的歌舞表演,虽汲取了本民族的传统演绎方式,但是为了让游客在短时间内体验到傣族风情,而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习俗经过加工后搬上舞台,无意间却把游客带上了理解傣族文化上的误区。如展示的傣女沐浴,、男女靠丢包就定下终生、男女约会时用毛毯包裹情人的表现方式等是否会太直接,让游客以为:傣族是不是过于开放而显得有点随便。 旅游表演的歌舞,原有的功能已经失去或者淡化。表演的内容从即兴的、随时而编的,变为现成的、固定的,创造性渐少。表演化可能使传统文化受到扭曲,变得肤浅和虚假。 2.4.6城镇化对农从传统的冲击,消减了傣寨的吸引力 旅游开发带来农村的城镇化,是各个旅游景区的普遍现象。虽然传统农村景观 和生活模式是吸引来自城市客源的重要因素,但旅游却使目的地迅速城镇化,从而 消减了目的地的吸引力。 在傣族园,频繁的主客互动,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和休闲生活迅速向都市生活转变: ?衣着面料变迁迅速,款式也渐渐新颖,现在傣寨中除了妇女为做旅游接待而换上傣装,男子基本都着汉服,只有在特定的表演下才会换上傣装。 ?傣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年轻姑娘的模仿力和创造了极强,她们有时自己设计服装,让 裁缝制作,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赶摆场就等同是傣家姑娘的时装展示台。有时她们也模仿演员 12 www.showdoc.cn 的服装,公司负责演艺部的部门经理说:“演员的服装很难与众不同,因为一推出一款新的演出服,很快就穿到了寨子里的姑娘身上。” ?社区的传统饮食也开始迎合游客的口味,有的游客不爱吃辣,她们就避免提供过辣的食物,意识到了市场需求与自经济收入的关系。 ?副食品也大大地丰富了,除了传统的傣族食品,西式的糕点也开始进入傣族园的村民家庭。 ?在燃料上,液化气也逐渐代替了木柴。 ?在出行方面,以往多是步行或其自行车,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发现,几户傣家竹楼下停了自家的小轿车。老年人出门大都搭乘三轮摩托车,出远门则依赖中巴车。 ?人们的住房面积也越来越大,据调查资料显示,人均住房面积约36.75平方米,比起以前宽得多了。 ?许多经济富裕的家庭,在传统竹楼内部搞起了装修,人们追求城市的风格,向往空调等高档家电。 从这些方面来看,旅游的确促使傣族园传统社区对都市生活方式的获得。傣族园由于注重傣族文化的保护,傣族的民居外形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竹楼,但是内部装修已经渐渐远离了竹楼原有的面貌。 特别是开办傣家乐的人家更为明显:在传统上,傣家人安排客人睡客厅,无任何间隔,傣家乐兴起后,为了满足游客需要,不少接待户在客厅外边辟有客房,多为2个单间,大量接待游客时还是使用客厅。像在曼乍村开办傣家乐的玉涛家,为接待游客,专门设计了5个单间。 以上的现象,一方面体现了村民们经济收入提高和思想意识的变化,另一方面又让人们为经济发展后傣寨是否能保持原貌而担忧。傣族园保存相对完好的民居建筑和民族习俗是其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而如今,这些资源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村寨生活的都市化而渐渐失色。 2.4.7外来文化对村民的消极影响 外来文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让村民们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13 旅游影响着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等。傣族园里的5个村属于曼听村委会,该村委会的小学就坐落在傣族园里。老师无不担忧地说:“老百姓搞旅游接待后可能会让学生觉得钱来得容易,没有心思读书,男孩子光想着以后当保安,女孩子总想着以后当导游。”当然,通过与客人交谈和接触,孩子们增强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拓宽了见识,增大了胆量,但也会将他们对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挣钱上。 让人喜忧参半的是:傣语不再是傣族园村民间的惟一通行语。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在西双版纳的使用范围较广,它不仅是傣民族内部的交际工具,而且还通用于布朗、哈尼、拉祜、基诺、瑶等民族之间。以前,傣族园里的村民都使用傣语,绝大部分60岁以上的村民都不太能听懂汉语。随着与游客接触机会的增多,说汉语的需要显得很迫切,许多村民开始学习汉语,在年轻人中更是以汉话说得好为荣,不再重视傣语的学习。其实,在云南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地,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汉语好,在经济上的回报就要比不懂汉语或汉语不好的人多得多,比如傣族园里最好的工作—导游,就是需要普通话说得好的人才可以做。在傣族园,已经出现很多年轻人和老人之间相互听不懂话的情况:老人主要讲老傣文,年轻人则主要讲新傣文和汉语。傣族的佛教经典、历史文献、天文礼历法等著作全是用老傣文写的,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傣族男子到佛寺当和尚学习傣族经典的时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要3、5年了,一般象征性地当3个月或者7天,便去学校上学了,因此很多青年男子已不太懂老傣文。年轻人听不懂老傣文的情况随处可见:现在赞哈调是用老傣文唱的,很多年轻人都听不懂。笔者在与年轻人的交谈中发现,很多年轻人认为,傣语只能在西双版纳讲,读书、升学、就业都要用汉语,如果只懂得傣语,那么永远都走不出西双版纳。但是,许多语言学者均认为语言反映了世界观并影响着思维方式,不同语言的人具有不同的世界观。语言发音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反映了持有这种语言的人的性格特征。村民中出现傣语的逐渐丢失和汉语的逐渐入侵现象,也许会慢慢引起村民思维方式、世界观和性格特征的改变,维系傣族作为一个族群的标志环上将会出现松动的一环。 笔者认为,最严重的影响在于:在旅游的冲击下,傣族村民维系了上千年的宗教信仰却面临严峻的挑战。傣族多数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对傣族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傣族的精神支柱。南传上座部佛教宣扬忍耐、调合、轮回等思想,主张通过“赕”和“善”修来世,最终达到涅磐的境界。他们认为今生得到的是前世赕下的,所以来世若要幸福,今生必须赕下足够的财物,因此每年都有很多种形式的赕。在各种 14 www.showdoc.cn 赕的仪式中,村民都要花费一定数额的财物。赕是傣族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活动。但现在很多村民已不太重视赕了,他们更注重现世的幸福。很多人对来世产生了怀疑,认为今生就要及时享受了,来世有没有都不知道。橄榄坝总佛寺曼春满佛寺对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们来说是一个赕佛的圣地。而作为参观景点之一,傣族园公司每年都会给佛寺发10多万元的补助,佛爷也因为给游客念经祝福而得到报酬;此外,佛寺里还有很多游客捐的功德。现在,村民每天给佛寺和僧侣送赕的习俗变得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现在除了节日外,村民不再往佛寺送东西了,因为他们认为佛寺有自己足够的收入来源。而历来清静的佛寺也开始习惯往来于其中的熙熙攘攘的游客。 傣族园还有一个叫“傣楼参观”的旅游项目,本意是让游客参观竹楼,了解傣族的劳动生活,感受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等,但此项活动却慢慢变成了推销傣族织锦、茶叶和银首饰的商业营销。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傣族人传统的待客方式被抛到一边。有的调研报告也指出,在傣楼上出售的银首饰几乎都是假的。傣族原来从不卖假金、假银,南传上座部佛教戒律的最初一级五戒之一就是‘不说谎’,这是所有僧侣和信徒都要信守的。民间的说法是卖假东西欺骗别人会被澜沧江淹死。但外面的汉族以低价售卖假货,傣族园的傣族竞争不过卖假东西的只有跟着卖假货。遇到游客问是不是真的时,卖首饰的傣族也可能会说是真的。如果卖假东西欺骗别人会被澜沧江淹死,但为了赚钱,一些傣族村民也可能会不惜违背戒律卖假金假银,不惜丢弃传统的优良品质。经济利益已经开始驱使他们离传统傣族文化越来越远了。 3结语 旅游开发带来了经济效益,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但是,旅游也带来了一些让村民不愿见到的现象,危机四伏的邻里关系,赌博、酗酒的年轻人,正在淡化的宗教信仰以及傣族园里的傣族村民正在从“稻作民族”向“旅游民族”过渡。站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上,一边是傣族园公司与村民的经济利益,一边是傣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鱼与熊掌如何才能二者兼得,“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到底该如何运作,“保护就是发展”的方针怎样才能落到实处?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傣族园必须处理好农户与公司的关系;公司内部的关系;州、市旅游管理部门同傣族园公司的关系;佛寺与公司的关系。此外,在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的大环境下,傣族园公司也必须紧跟旅游发展的步伐,对园区现阶段实施的方针和管理条列进行调整。傣族园处于澜湄次区——澜沧江黄金水道的沿岸,为傣族园的发展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15 条件。傣族园的旅游资源品位高,具备了构筑旅游精品的条件,大都保留了未经雕琢的原始风貌,颇具开发价值和市场潜力;村寨景观神秘感强,给人以强烈的对比和新奇的刺激。尤其是贝叶文化的独特性很强,是代表了整个傣族社会的全部历史和文化。小乘佛教文化的宗教文化资源与热带雨林为主的自然资源的组合,是傣族园的特色资源。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开发的主体必须突出特色,注重开展旅游宣传。 傣族园社会文化发展动力系统内的每一个因子都肩负着保护和传承傣族文化的历史重任,如何协调好村民与公司远期目标与当前利益的关系以达到和衷共济“双赢”的目的,是摆在公司和村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傣族传统文化是傣族园的灵魂,在保护传承方面一定要高瞻远瞩,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中长期规划,以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资源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担负起时代的重任。 作为感受傣族文化的宝贵的资源,我们都希望傣族园这一块旅游资源宝地,越来越美,越走越好。 16 www.showdoc.cn 参考文献 [1]徐赣丽.民俗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M].2006.9 [2]李伟.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M].2005.9 [3]保继刚 徐红罡 孙九霞等.西双版纳在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发展战略[M].2003.12 [4]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06重印) [5]薛群慧.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析[J].思想战线,1997(5): [6]黄亮,陆林,丁雨莲.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第21卷,2006年第5期 月刊 [7]罗平,和少英.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N].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月第23卷第一期 [8]永常.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 贵州民族研究,2003 ,(2) :102 - 107. 混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人文地理[M],1997(3) [9]田里. [10]李盛宣.傣家乐 西双版纳旅游新时尚[J] 中国民族,2003,(4) [11]黄万鹏.小议西双版纳傣族杆栏式建筑的保护——议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17 下面是赠送的保安部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范本 协议范本下载族谱范本下载临帖范本下载公司章程范本下载监理月检范本下载 ,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保安部工作制度 一、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津法觃,按照####年度目标的要求,做好####的安全保卫工作,保护全体人员和公私财物的安全,保持####正常的经营秩序和工作秩 序。 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消防意识和防火知识,配备、配齐####各个楼层的消防器材,管好用好各种电器设备,确保####各通道畅 通,严防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 三、严格贯彻值班、巡检制度,按时上岗、到岗,加经对重要设备和重点部位的管理,防止和打击盗窃等各种犯罪活劢,确保####内外安全。 18 www.showdoc.cn 四、、加强保安队部建设,努力学习业务知识,认真贯彻法律法觃,不断提高全体保安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勤奋工作,秉公执法,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和业务素质精良的保安队伍。 11、保持监控室和值班室的清洁干净,天天打扫,窗明地净。 12、服从领导安排,完成领导交办任务。 5、积极扑救。火警初起阶段,要全力自救。防止蔓延,尽快扑灭,要正确使用灭火器,电器,应先切断电源。 6、一旦发生火灾,应积极维护火场秩序,保证进出道路畅通。看管抢救重要物资,疏散危险区域人员。 九、协同本部门或其他部门所进行的各项工作进行记录。 19 保安员值班操作及要求 一、交接岗 1、每日上午9时和下午 19时 为交接岗。 2、交接岗时将当班所接纳物品清点清楚,以及夜班所发生的情况未得到解决的需> 面汇报。检查值班室内外的卫生状况,地面无纸屑,桌面无杂物,整齐清洁。 二、执勤 1、7:50 — 8:10、13:50 —14:10立岗迎接上班人员;12:00 — 12:20 、18:00 — 18:20立岗送下班人员。 2、值勤时做到遇见领导立岗,检查物品立岗,外来人员进出立岗。 20 www.showdoc.cn 3、门卫室值勤时,应做到坐姿端正,注规监规器的劢态,做好接待工作,值勤期间不看书报电规,听收音机。不不无关人员聊天,劝阻无关人员不要在门卫室寄存物品或打电话,禁止打瞌睡。 4、维持门口秩序,使之保持畅通。 5、熟记消防,报警,救护及内部联系电话。 三、巡逻 巡逻是防盗及发现####有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措施。 1、每天按照巡检制度定时轮流巡逻。 2、巡逻时思想集中,保持高度警惕,不吸烟,不不无关人员闲聊,幵将每一点所发生情况记录清楚,巡逻时做到勤走劢,勤思考,勤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白天加强对观众区、办公区及楼道的巡逻,夜晚以机房为重点进行检查,每晚零点之后巡查不少于两次。 四、防火工作 1、严格门卫制度,严禁无关人员,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 2、发现违反安全觃定的电源和火种,应予以切断和熄灭,应报告####领导采取相关措施。 21 3、值勤时发现物质储存,保管不符合防火要求,消防器材移作他用及非正常使用灭火 器,应及时阻止,幵报告,提请有关部门整改。 4、发生火灾先拨打 119 向消防部队报警,幵立即报告####领导。报警时简要讲清 ####地址,电话号码及火情,同时派人在门口接应,引导消防车进入火场,向消防人 员介绍水源,总电闸部位等。 22
本文档为【民俗旅游对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影响及开发保护策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1-14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