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奥鹏2018《青少年心理学》答案

奥鹏2018《青少年心理学》答案

举报
开通vip

奥鹏2018《青少年心理学》答案期末作业考核 《青少年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第二性征 答:第二性征是指非生殖器官,而可以用来分辨一个物种的性别的特征。马特·里德利在其著作《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中认为这是在进化过程中,性染色体为了跟对手竞争所演变出来的。与第二性征相对的是第一性征,即是以性器官来分别性别。 2.焦虑 答: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焦虑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

奥鹏2018《青少年心理学》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青少年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第二性征 答:第二性征是指非生殖器官,而可以用来分辨一个物种的性别的特征。马特·里德利在其著作《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中认为这是在进化过程中,性染色体为了跟对手竞争所演变出来的。与第二性征相对的是第一性征,即是以性器官来分别性别。 2.焦虑 答: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焦虑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技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 3.自我意识 答: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4.性别角色 答:性别角色(Gender role)社会学中根据性别而规定的一种行为及思维模式。其形成在动物主要与种属和两性的生理特性有关。从种系发生的观点看来,动物界已可见到性别角色分化的雏型。例如:大多数飞禽由雌鸟孵卵,雄鸟觅食或在巢旁守护。随着社会的发展,性别角色的行为模式则随社会文化和雌雄两性社会分工的变化而演变。 5.他律 答:狭义来说,他律指非自愿地执行涵盖道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法律体系(包括惩治和预防)和其他社会规范。广义来说,他律为除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约束和控制。 二、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 1.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答:正确。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2.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指的是矛盾动荡性。 答:错。矛盾动荡性改为矛盾的闭锁性。 3.俗语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青少年的气质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答:将“就不会发生改变”改为“不是绝对不变的,受环境、个人主观因素、年龄等因素和性格等条件影响” 4.性教育就是性知识教育。 答:错,将“就是知识教育”改为“不仅是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 5.青少年阶段性别角色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获得性别角色同一性。 答:错,将“性别角色同一性”改为“对性别角色的认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答:是指对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追踪研究的方法。它通过对同样的被试的重复测查,可以得到心理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情况,也可以把握被试个体在经历各种独特的生活事件或历史事件时心理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了解心理变化发展的可能原因。其优点在于它可以对群体和个体发展提供更准 确的数据,因为所有的被试都有相近的生活体验。然而进行这种研究是比较有难度的。一方面,由于时间较长,被试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出现中途退出或丢失的现象。另一方面,主试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耗时耗力。另外,在取样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性问题上这种方法也需要注意,并且需要注意在不断的重复测查中保持测验人员、测量工具和程序的一致。方法本身由于没有不同历史经历下的比较,较之横向研究,其结果的适用范围也就相应地减少了。 2.简述青少年注意发展的特点。 答:青少年的注意水平已经由童年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其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等心理品质,都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1)注意的过程日趋稳定;(2)注意的广度日益增大;(3)注意的分配趋于协调;(4)注意的转移日渐灵活。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 3.青少年情绪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青少年被称为“风暴期”、“叛逆期”,情绪具有突出的不成熟和不稳定的特征。 第一,情绪纷扰而不稳定,情绪反应的激动与起伏程度较高,同时对情绪刺激敏感多疑;其次青少年的情绪具有易冲动性与爆发性; 第二,情绪具有从易感性迈向稳定性的过度性质,容易受暗示并且倾向从众,随着年龄的递增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将趋于稳定; 第三,情绪反应直接,情绪力量强烈,情绪变化快速,也常常压抑或隐藏,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青少年阶段是“情绪高涨时期”。指任何情绪都比平常更强、更持久,受批评会更沮丧,手表扬更兴高采烈。 4.简答青少年对权威认知的特点。 答:青少年对权威认知的特点:1发现青少年对父母的权成管教基本都报以理解的态度。2.青少年对教师的管教也表示支持,另外,知识、能力会影响青少年对教师权威的认知。 5.简述社会支持的来源有哪些种类。 答:从社会支持的功能界定 Co bb(1976)把社会支持定义为一种信息,它包含三个层次:(1)使个体相信他/她被关心和爱的信息;(2)使个体相信他/她有尊严和价值的信息;(3)使个体相信他/她属于团体成员的信息。 韦伯斯特《新大学字典》中将支持定义为一种能够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康恩等(Kahn&Anto2nuci,1980)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关心和肯定。Cohen和Mckay(1984)指出,社会支持是指保护人们免受压力事件不良影响的有益人际交往。它作为个体对其人际关系密切程度及质量的一种认知评价,是人们适应各种人际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Cullen(1994)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从社区、社会网络或从亲戚朋友获得的物质或精神帮助。这几位学者的观点均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经历被爱、有价值感和他人所需要的一种信息,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或因素。 从社会支持的来源界定 Saraso n等(1991)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对想得到或可以得到的外界支持的感知。Malecki等(2002)认为,社会支持是来自于他人的一般性或特定的支持性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使个体免受不利环境的伤害。 从社会资源作用界定 黄希庭把社会支持界定为: 情绪支持——如共鸣、情爱、信赖; 手段支持——如援助; 情报支持——提供应对情报; 评价支持——提供关于自我评价的情报。 Wellman和Wortley(1989)则认为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小宗服务、大宗服务、经济支持和陪伴支持。 Cutrona和Russell(1990)将社会支持区分为情感性支持、社会整合或网络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支持和信息支持。 从社会支持分类的方式界定 (1)客观支持、主观体验到的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也称实际社会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直接存在和参与,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是人们赖以满足他们社会、生理和心理需求的重要资源,主观体验到的支持也称领悟社会支持,即个体所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也就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因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有些人虽然可以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然而,人与人之间的支持是相互的,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别人提供帮助打下了基础。 (2)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这是从社会支持来源角度进行的分类,强调个体对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来源的理解和领悟。 (3)认知支持、情感支持、行为支持。这是以社会支持维度为出发点的分类。认知支持指提供各种信息、意见与知识等;情感支持指安慰、倾听、理解及交流等;行为支持指实际的帮助行动。 不同的分类反映了研究者们对其本质的不同理解。当然,不同类别中许多内容是相互交叉的。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青少年与父母关系发展变化的特点,谈一谈如果你是一位青少年孩子的母亲或父亲,你会如何对待这些发展变化? 答:(1)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发展变化表现在: 与父母在心理上的断乳:在情感上与父母不如以前亲密了、在行为上开始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在思想上他们对父母的许多观点都有要重新审视,而审视的结果往往与父母的观点不一致,表现出在观念上与父母的隔离。亲子冲突的出现:亲子冲突从青少年早期到晚期是一个减少的过程,很少有较为激烈的冲突。青少年的学校成绩、在学校的行为以及对学校的态度,都会引起父母注意。 (2)首先,应承认差异,相互沟通了解,正确看待对方。父母总是盼着孩子自己能够长大,青少年表现出来的正是他长大的开始,作为家长对这种情况的出现要给予正确的反应,多加沟通,但又允许他保留自己心中的一块绿洲,对于他们行为应以建议的方式提出,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观念也要不断更新,尽力去接受新生事物,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家庭中的两代人间矛盾,许多是由于互不了解造成的。只有两代人互相意识到有差异,去了解这种差异,理解对方心态,才能减少偏见误解,化解矛盾。其次,应尊重对方,理智地对待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青少年渴望参与到成人的行列,要求独立,受到尊重。作为父母的应该重视他们的这些需要,不说不做损伤青少年孩子人格的话和事,家庭中的一些事情要主动地同他们平等商量、交流,主动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给他发言的机会,使他感到在家庭中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利。父母越尊重青少年,青少年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回报父母。第三,角色换位,积极寻求共同点。在双方意见冲突,应能主动移入他人观点,想象对方意见的合理性。 例如,有的青少年孩子从自己的学习状况考虑,估计考不上大学,而选择去职业学校。做父母可能会生气、训斥他说:“没出息”。但若父母能做个心理换位和角色换位,想想如果自己若处于孩子的位置也许会有和他同样的想法。这时,就会与青少年一起分析具体情况,帮助他选择自身发展的道路。同时,父母与青少年也要相互交流。不同的意见中,如果有折中、融合的可能,那么,尽可能求大同、存小异。 2.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答:道德判断的发展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1)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②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③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④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⑤社会契约得到的定向阶段⑥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对教学的影响: (1)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因为后期的补救往往困难的多。 (2)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因此,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
本文档为【奥鹏2018《青少年心理学》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901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4-07
浏览量:52